1.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2.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位于哪里

3.宁夏 *** 自治区简介

4.油价上涨影响经济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油价大涨

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宁夏油价调整_宁夏石油价降多少

(1)油气丰富,发展潜力较大。

国际上通常用“量”、“储量”、“可储量”和“剩余探明储量”等概念来描述和界定油气的多少。油气量是指聚集在地下岩层中的油气总量,它会因发现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储量是指经过勘探证实了的并在现有条件下有经济价值的。可储量则是指在现代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从地下储层中开出来的储量。剩余探明储量是总储量减去已开出石油后的剩余量,通常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潜力。

根据新一轮全国油气评价,我国石油可总量为150亿~200亿吨。其中2020年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总量为150亿吨,2020—2050年随着技术进步和领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总量有望再增加50亿吨,达到200亿吨。石油总量列世界第六位、位。我国天然气可总量为14万亿~22万亿立方米,其中2020年前可勘探利用的总量为14万亿立方米,2020—2050年可勘探利用的总量再增加8万亿立方米,达到22万亿立方米。天然气总量列世界第五位。

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探明石油可储量69亿吨,探明天然气可储量3.1万亿立方米,油气探明率(已经勘探证明可的储量占总储量的比率)分别为35%和14%。总体上看,我国油气的探明程度都不高。至2005年底,全国石油和天然气的累计出产量为44.7亿吨和4324亿立方米。

尽管我国油气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偏低。我国石油的人均占有量为11.5~15.4吨,仅为世界平均水平73吨的1/6~1/5;天然气的人均占有量为1.0万~1.7万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7万立方米的1/7~1/5,与耕地和淡水相比,我国人均占有油气的情形更差些。

在我国,油气已经成为一种十分紧缺的战略。我国油气总量比较丰富,目前石油勘探程度尚处于中期阶段,天然气勘探尚处于早期阶段。通过加大勘探投入和依靠技术创新,还可以获得新发现、增加新储量,油气工业的发展仍具有比较雄厚的基础。

(2)油气分布不均衡。

全国含油气区主要分布情况是:东部,主要包括东北和华北地区;中部,主要包括陕西、甘肃、宁夏和四川地区;西部,主要包括新疆、青海和甘肃西部地区;西藏区,包括昆仑山脉以南,横断山脉以西的地区;海上含油气区,包括东南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根据目前油气探明程度,从东西方向看,油气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和中部,从南北方向上看绝大部分油气在北方,这种油气分布不均衡的格局,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油气供求关系的协调带来重大影响。从松辽到江汉和苏北等盆地的东部老油区占石油储量的74%,以鄂尔多斯和四川盆地为主体的中部区占5.77%,西北区占13.3%,南方区占0.09%,海域占6.63%。而海域中渤海占全国储量的4%,2000年随着更多的渤海大中型油田被探明,海上也表现出石油储量北部多于南部的特点。

目前,我国陆上天然气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占陆上量的43.2%和39.0%。天然气探明储量集中在10个大型盆地,依次为:渤海湾、四川、松辽、准噶尔、莺歌海—琼东南、柴达木、吐哈、塔里木、渤海、鄂尔多斯。量大于1万亿立方米的有塔里木、鄂尔多斯、四川、珠江口、东海、渤海湾、莺歌海、琼东南、准噶尔9个盆地,共拥有量30.7万亿立方米。

近海天然气总量为8.1万亿立方米,海上天然气储量为4211亿立方米,占近海天然气量的9%。10个海上盆地大多集中在南海和东海,占总量的21.4%。

(3)石油生产处于稳定增长阶段,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

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工业十分落后,石油年产量仅12万吨,主要靠进口“洋油”维持国民经济发展。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后,从根本上改变了石油工业的落后面貌,1965年实现石油自给。20世纪60—70年代,又相继发现胜利、大港、辽河、华北和长庆等油田,石油产量迅速增长。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 1.81亿吨,天然气产量500亿立方米,分别列世界第五位和第十二位。

经过50多年的勘探,一些整体性较好、易发现的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多数已经被找到,今后勘探发现新油田的难度将进一步加大。但从我国油气赋存的地质特点和剩余油气潜力来看,2020年以前,我国石油探明储量可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大体每年增加地质储量8亿~10亿吨,相当于增加可储量1.6亿~2.0亿吨左右。天然气年增探明可储量的规模大体在1800亿~2500亿立方米。

我国以大庆油田和胜利油田为代表的老油田,总体上已进入高含水和高出程度的“双高”阶段,产量递减在所难免。我国老油田现阶段石油产量的综合递减率大体为5%。如果没有新储量投入生产的话,我国每年都将会有一个近千万吨规模的大油田消失。要保持我国石油产量稳定增长,每年发现的新储量首先要弥补老油田的产量递减之后,石油产量才能“爬坡”。实现这一目标是可能的,但并不容易。

综合各方面因素,预计今后15年内,我国石油产量可以实现稳中有升。如果石油产量大体以每年250万吨左右规模增长,到2020年,我国石油产量可保持在2.0亿吨以上。我国天然气工业是新兴产业,发展比石油约晚30年。21世纪前30年是我国天然气工业展时期,储量和产量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全国天然气管网建设、市场完善和拓展,天然气产量也将快速增长。预计201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在1000亿立方米左右,2020年产量达到1200亿立方米以上。届时,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①一次能源是指直接取自自然界没有经过加工转换的各种能量和。它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太阳能、水力、风力、波浪能、潮汐能、地热、生物质能和海洋温差能等等。一次能源可以进一步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两大类。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水力、风力、生物质能、波浪能、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它们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而非可再生能源包括: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它们是不能再生的,用掉一点,便少一点。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由目前的3%增至8%~10%。

(4)石油消费进入快速增长时期,供需差额逐渐加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我国石油需求迅速走过了由平缓增长到快速增长的过程。200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达到2.24亿吨,比改革开放前大体增长了一倍,平均增长速度为4%左右,以石油消费增长翻一番支撑了GDP翻两番。

最近五年,石油消费明显加快。2005年全国石油消费量达到3.2亿吨,比2000年净增0.94亿吨,年均增长1880万吨,平均增长速度达7.3%。

从现在到2020年还有14年时间。这期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高速度,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交通运输和石油化工等高耗油工业的发展将明显加快。此外,城镇人口将大幅上升,农村用油的比重也将增加。多种因素将使我国石油需求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全社会大力节油的前提下,如果以平均每年的石油需求量大体增加1000万吨的规模估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仍将接近5亿吨,进口量3.0亿吨左右,对外依存度(进口量占总消费量的比率)约60%,超过国际上公认的50%的石油安全警戒线。我国石油安全风险将进一步加大。

年份19901995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产量(万吨)13830.615004.416100.016000.016300.016395.916700.016960.0117587.3进口量(万吨)292.31709.02732.03661.47026.56026.06940.69102.012272.0对外依存度(%)2.110.2214.518.6230.1226.8729.3534.9241.09

近年来我国原油产量、进口量及对外依存度资料来源:《中国能源统计年鉴2005》,国家统计局工业交通司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编,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年6月。

(5)石油利用效率总体不高,节约潜力很大。

我国既是一个石油生产大国又是一个石油消费大国,同时也是一个石油利用效率不高的国家。以2004年为例,我国GDP总量为1.9万亿美元,万美元GDP消耗石油1.6吨。这个数字是当年美国万美元石油消费量的2倍,日本的3倍,英国的4倍。目前,国内生产的汽车发动机,百千米油耗设计值比发达国家同类车要高10%~15%。我国现阶段单车平均年耗油量为2.28吨,比美国高21%,比德国高89%,比日本高115%。要把我国2020年的石油总消费量控制在5.0亿吨以内,就要求在过去15年石油消费的平均增长水平上,每年降低 25%以上。

上述状况,一方面说明我国节约用油的潜力很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节约、控制石油消费过快增长的难度相当大。

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位于哪里

属于:宁夏吴忠市盐池县

key盐池县位于宁夏东部,东邻陕西定边县,南依甘肃环县,北与内蒙古鄂托克前旗接壤,自古就有“灵夏肘腋,环庆襟喉”之称。全县南北长110公里,东西宽66公里,辖区总面积8661.3平方公里,属鄂尔多斯台地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平均海拔为1600米。

全县辖4乡4镇101个行政村,总人口1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1万人,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4000多人。有耕地218万亩,人均14亩,其中水浇地20.07万亩。林木保存面积358万亩,沙化面积由1983年的539万亩减少到现在的239.5万亩。

经济

2003年,全县完成县属GDP5.1亿元,增长率为7.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77亿元,第二产业完成1.29亿元,第三产业完成2.02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2.7亿元,工业增加值1.01亿元;财政收入3082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67元。今年1?6月份,完成县属GDP2,17亿元。同比增长17.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2441万元,第二产业完成8565万元,第三产业完成1,07亿元:工业总产值2.13亿元,工业增加值7256万元;财政收入达到2385万元,同比增长3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02元;农民人均观金收入848元。

自然

盐池县丰富,开发潜力巨大.野生中药材分布有130多种,尤以甘草、苦豆草为盛,面积分别达到200多万亩和300多万亩,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甘草之乡”。

盐池县是全国滩羊集中产区和宁夏畜牧业生产重点县,滩羊饲养量平均保持在90万只以上,二毛皮、滩羊肉等滩羊产品享誉国内外,2003年被命名为“中国滩单之乡”。

地下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质高、易开。现已发现16种具有开价值的矿产,主要以石油、天然气、石膏、 白云岩、石灰石等为主,其中,石油探明储量4000万吨,煤炭72亿吨,石膏4,5亿吨,石灰石11亿吨,白云岩3.2亿立方米。

另外,柠条、沙柳、蜂蜜、油料、小杂粮、瓜莱等也比较丰富-近年来,在盐池县委、的积极努力下,已初步形成了以金属镁治炼、生物制药、水泥建材、煤炭开,石油开发等为主的产业体系,但总体上开发规模较小,仍有很多优势亟待开发。

植被

盐池县在区系上属于欧亚草原区,亚洲中部亚区,中国中部草原区的过度地带。共有植物331种,分属57科、221属,其中野生万微 48科231种,栽培植物28科100种。科属组成有禾本科46种,占13.9%;菊科39种,占11.8%;豆科36种,占10.9%;藜科24种,占7.3%。以上4科145种,占植物总数的43.8%。10种以上的科,还有十字花科、蔷薇科、百合科、茄科等。2000年,累计造林保存面积200万亩,森林覆盖率为18.3%。人工种草23万亩。

天然草场689.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7.9%。

干草原草场类主要分布南部黄土高原丘陵区,土壤以黑垆土和侵蚀黑垆土为主,可利用草场153.7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22.3%。植被稀疏,主要有大针茅、长芒草、冰草、白草、花苜蓿、牛枝子、萎陵菜、米蒿、猪毛蒿、糙隐子草、阿尔太狗娃花、画眉草等。阴坡较湿,旱生植物多,植被覆盖度为60%左右;阳坡干燥,植被覆盖度40%左右。本类草场的平均覆盖度在45%,年平均亩产鲜草100Kg,其中可利用鲜草64K,属二、三等六、七级草场,生产力中等,约14.2亩可养1只绵羊。

荒漠草原草场类主要分布于南北分水岭干草原线以北大部分地区,土壤以灰钙土为主。面积243.2万亩,占全县草原面积的35.3%。主要植物有长芒草、短花针茅、麦秧子、赖草、隐子草、白草、牛枝子、猫头刺、猫耳刺、沙珍棘豆、草木犀壮黄芪、苦豆子、银灰旋花、多种萎陵菜、狗尾草、虫实、小画眉茅等。由于乱垦、乱挖,大部分草原严重沙化,一般草层高度10~20cm,覆盖度35%~50%。草场平均覆盖度50%,有的高达60%。平均亩产侠草110Kg,其中可利用鲜草58Kg。属三、四等六、七级草场。约15.7亩可养殖1 只绵羊。

沙生植场是盐池县草原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北部鄂尔多斯缓坡的平铺沙地,固定及流动沙丘,土壤以灰钙土为主。面积257.4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37.3%。植物以黑沙蒿、苦豆子甘草、中亚白草为主。产草量高,草层高度为20cm以上,覆盖度30%~40%。平均亩产鲜草140Kg,其中可利用鲜草71Kg。属于三、中等五、六、七、八级草场,约12.9亩保养1只绵羊。

盐生植场面积35.5万亩,占草场总面积的5.1%,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的盐渍化盐土上或轻度碱化的土壤上。植被以盐爪爪、西伯利亚白刺等超旱生的盐生灌木为主。草层高度26cm左右,覆盖度40%,年均亩产鲜草150Kg,其中可利用鲜草72Kg,左右,属于四、五等,五、六、七、八级草场。约12.8亩可养1只绵羊。

全县草场均有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现象存在。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几年,由于过牧及乱挖滥甘草等因素,每年大约以18.3万亩的速度沙化退化。

据不完全统计,盐池县草场植物有175种,分属36科,在生产上起作用的仅有103种,草场植物种属较少,草场结构较为单一。但光热具有相对的优越性,加之土壤肥力较高,有利于天然草地怕培育改良和人工牧草的种植。全县草场中,干草原、荒漠草原、沙生草原占.1%虽然亩产草量不高,但大部分是牲畜喜食的良好牧草,干物质多、蛋白质丰富,饲用价值高,并具有较高的抗寒耐旱能力。质量欠佳的盐爪爪、白刺等盐生植被类草场只占2.9%。亩均生产可饲用鲜草66Kg,

盐池县天然植物有175种,分属36科,分布最广的有菊科、禾本科、豆科、藜科及蔷薇科,其中可饲用的植物有156种,占89%。主要是干草原类的长芒草、漠蒿、冷蒿、牛枝子、甘草、中亚白草、百里香。蓍状亚菊草场型,荒漠草原类的栉叶蒿、柠条,锦鸡儿草场型,其中适口性好、饲用价值高、在生产上有123种占58.9%;较差的(属低、劣等)有72 种,占41.1%,而毒草有效11种,占6.3%。

沿革

夏、商、周时,为少数民族游牧地,史称“戎狄居地”。战国时秦在今盐池县置_衍县,与乌氏县同为宁夏地区有行政设置之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_衍属北地郡,汉同秦制。三国时,盐池曾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公元407年匈奴铁费部赫连勃勃建立夏国,盐池为其腹地。北魏统一北方后,置西安州,盐池属其管辖。西魏改西安州为盐州。北周时,盐池大部属盐州五原郡。隋废五原郡,改置盐川郡,盐池属其管辖。唐代,改盐川郡为盐州,此期间于神龙年间(公元705年或706年)在今盐池县西南部惠安堡置温池县,先后属灵州、威州。今盐池县大部分属盐州五原县,北宋及西夏建国后,盐州属其管辖。元代,盐州并入环州。明朝正统八年(1443年)在今盐池置花马池营,成化年间再筑花马池城(今盐池县城),弘治六年(1493年)改置为花马池守御千户所,正德二年(1507年)又改为宁夏后卫。清雍正时,废卫所改称州县,宁夏后卫改为灵州花马池分州,属甘肃省朔方道(亦称宁夏道)。

中华民国建立后于民国二年(1913年)将花马池分州改置为盐池县。此时亦将原属灵州管辖的惠安、盐积、隰宁、萌城四堡划归盐池县管辖。1929年宁夏省建立,盐池县属其管辖。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解放了盐池,建立了工农(亦称苏维埃),不久,改为抗日民主,属陕甘宁边区三边分区。此时国民党宁夏省在惠安堡建立盐池县,管辖当时已被红军解放不久后撤退放弃的惠安堡、萌城堡等地,形成两个盐池县并存的局面。1947年,国民党蒋介石部进攻陕甘宁边区,宁夏马鸿逵部出兵配合,侵占了盐池县的大部分地区。因此,陕甘宁边区盐池县迁至县境南部山区李塬畔时,国民党宁夏省盐池县迁至盐池县城。1949年8月,陕甘宁边区收复盐池(此前在1947年7月曾恢复过一次,时仅月余又撤退)。盐池县由山区返回县城。9月,宁夏全省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陕甘宁边区撤销,并存13年之久的两个盐池县的局面结束。

1951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省,盐池县属甘肃省河东回族自治区。1955年河东回族自治区改为吴忠回族自治州,盐池县属该州。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盐池县直属自治区。12年银南地区成立,盐池县属银南地区。1998年银南地区改为地级吴忠市。

盐池置县后,共辖10堡。后将10堡改设为4个区,第一区辖西水堡、铁柱泉堡;第二区辖边三堡、外属堡;第三区辖南水堡、里三堡(以上为旧六堡);第四区辖惠安、盐积、隰宁、萌城。第四区的四个堡俗称新四堡。

1936年后,两个盐池县的行政区划不同。陕甘宁边区盐池县,下设区、乡、村。开始为4个区22乡,即城区、北区、南区各辖5乡,西区辖7个乡。1937年夏,定边县将红军解放时原属盐池辖地划归定边县第二区管辖的井沟、二道沟、红井子、大水坑、苏堡子、李塬畔等地划归盐池,盐池县组建了第五区,辖5乡;同时将原4个区改称第一、二、三、四区,各区的驻地也有所变动。1942年秋,将第二区的第一、二乡划归第一区,合并为第一区第六乡;将第三区的第四、七乡划归第二区为第二区第一、二乡;第三区第六乡改为第三区第四乡。原5个区27乡调整为5个区26乡。1947年,马鸿逵部侵占盐池县城后,盐池县转移到县境南部山区(第五区境内)。1948年第五区增置第六、七乡2乡。

国民党盐池县1936年到1940年间,辖2乡7保。一乡驻惠安堡,辖4个保,一保惠安堡,二保盐积堡,三保、四保均在隰宁堡;二乡驻萌城,辖3个保,一保萌城,二保牛皮沟,三保高窑子。1940年,将同心县的下马关、韦州、红城水划归盐池县,这时增设3乡8保:三乡驻韦州(辖3保),四乡驻红城水(辖2保),五乡驻下马关(辖3保)。1943年将金积县的红奇堡划归盐池,置为六乡(驻关口湾,辖2保)。至此,共辖7乡17保。1949年,宁夏解放,两个盐池县的局面结束,韦州、下马关、红城水复归同心县。

1949年8月,边区盐池县恢复了被占地区,将宁夏省盐池县的惠安堡、萌城等地解放,当即恢复原辖5个区及所属各乡人民,并将惠安堡、萌城等地建为第六区,驻安宁堡,辖4乡;至此,统一后的盐池县共辖6个区32乡。1952年,在黄麻山设置第七区,其所辖地区大部分为第五区划出的;原辖32个乡调整为40乡。1955年,将7个区的乡作调整,减少为29个乡;城关乡撤销,改置为城关镇。

1958年人民公社化,在原7个区的基础是组建为五星、国庆、红星、奋勇、星火、先锋、跃进7个人民公社,区、乡建制撤销。不久,各公社以驻地更名为城郊、余庄子、王乐井、侯家河、大水坑、惠安堡、麻黄山公社。城郊公社驻县城,辖城关、长城、李家沟沿、柳汤堡、陈家圈、八岔梁、王庄子7个大队;余庄子公社驻高沙窝,辖高沙窝、英雄堡、二步坑、苏步井、芨芨沟5个大队;王乐井公社驻何家墩,辖何家墩、石山子、牛毛井、孙记楼、官滩5个大队;侯家河公社驻侯家河,辖吴记油房、太平庙、侯家河、古峰庄、暴记春、四六庄6个大队;大水坑公社驻大水坑,辖大水坑、柳条井、圈湾子、吴家乐场、红井子、马坊、苏堡子7个大队;惠安堡公社驻惠安堡,辖惠安堡、叶儿庄、隰宁堡、狼步掌、萌城、盐积堡6个大队;麻黄山公社驻麻黄山,辖孙记水、史家湾、陈家洼子、沙崾岭、赵家湾、下高窑、麻黄山7个大队。

1960年冬,余庄子公社更名为高沙窝公社。1961年,从侯家河、惠安堡、大水坑3个公社各划出一部分地区,增设了马儿庄公社,驻马儿庄,辖马儿庄、老盐池、冯记沟、四六庄4个大队。1968年,侯家河公社更名为青山公社。

16年,除青山公社未变动,其他7个公社均一分为二。由城郊公社分设柳杨堡公社,高沙窝公社分设苏步井公社,王乐井公社分设鸦儿沟公社,大水坑公社分设红井子公社,马儿庄公社分设冯记沟公社,惠安堡公社分设萌城公社,麻黄山公社分设后洼公社。全县辖15个公社。

年,公社体制改革。将城郊公社改为城郊区(下辖长城、田记掌、四墩子、沟沿、八岔梁等5个小乡),其余14个公社均改为乡。1985年3月,由大水坑乡划出一部分组建大水坑镇。1987年1月,撤销大水坑乡并入大水坑镇。

1988年9月,撤销城郊区和其附属的5个小乡,改为城郊乡,驻二堡;至此,全县辖城关、大水坑2镇和城郊、柳杨堡、青山、高沙窝、苏步井、王乐井、鸦儿沟、红井子、马儿庄、冯记沟、惠安堡、萌城、麻黄山、后洼等14个乡。(* 资料出处:《宁夏现代政区变迁沿革》,冯茂著,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银川)

2000年,盐池县辖3个镇、13个乡。总人口153584人,各乡镇人口: 城关镇 21536 大水坑镇 26714 惠安堡镇 11400 城郊乡 13965 柳杨堡乡 6393 苏步井乡 4342 高沙窝乡 8112 王乐井乡 9177 鸦儿沟乡 7730 冯记沟乡 6467 马儿庄乡 4869 青山乡 9048 红井子乡 6368 萌城乡 7165 麻黄山乡 6070 后洼乡 4228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3年,盐池县行政区划调整由原来的13个乡、3个镇调整为4个乡、4个镇,即:撤并城关镇、城郊乡、柳杨堡乡和城西滩吊庄,成立花马池镇;撤并高沙窝乡和苏步井乡,成立高沙窝镇;撤并大水坑镇和红井子乡,成立新的大水坑镇;撤并惠安堡镇和萌城乡,成立新的惠安堡镇;撤并王乐井乡和鸦儿沟乡,成立新的王乐井乡;撤并冯记沟乡和马儿庄乡,成立新的冯记沟乡;撤并麻黄山乡和后洼乡,成立新的麻黄山乡;青山乡不变。把原马儿庄乡老盐池村划归新成立的惠安堡镇、原鸦儿沟乡的李庄子村划归新成立的高沙窝镇、原苏步井乡的高利乌素村划归新成立的花马池镇、原后洼乡王兴庄村划归新成立的大水坑镇。调整后的乡镇设置为:

花马池镇:总面积1029平方千米,人口44762人,辖15个村委会、6个居委会,镇驻原城郊乡驻地。

大水坑镇:总面积1227平方千米,人口25781人,辖15个村委会、2个居委会,镇驻大水坑村。

高沙窝镇:总面积1112平方千米,人口12170人,辖14个村委会,镇驻高沙窝村。

惠安堡镇:总面积1050平方千米,人口21259人,辖13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镇驻惠安堡村。

王乐井乡:总面积835平方千米,人口19367人,辖13个村委会,乡驻王乐井村。

冯记沟乡:总面积727平方千米,人口9540人,辖8个村委会,乡驻冯记沟村。

麻黄山乡:总面积600平方千米,人口11002人,辖13个村委会,乡驻原麻黄山村。

青 山 乡:总面积550平方千米,人口10948人,辖8个村委会,乡驻侯家河村。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盐池县位列第256名。

2021年1月,中央文明办确定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盐池县上榜。

2020年12月,盐池县上榜2020中国城市创新百佳示范县市榜第67名。

2020年10月,盐池县入选第一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

2020年6月,盐池县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长征片区(红四方面军))。

2019年12月,农业农村部推介盐池县为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

2019年3月,盐池县列入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陕甘片区)。

2019年,农业农村部推介盐池县为第二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2018年11月,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公布,盐池县入围

2018年8月,盐池县获得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7年2月,盐池县上榜2016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15年3月,盐池县获得第三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殊荣。

2012年2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盐池县为2011年国家园林县城。

宁夏 *** 自治区简介

宁夏 *** 自治区简介:

宁夏 *** 自治区简称宁,下辖5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11个县、7个县级市辖区、1个县级移民开发区、94个乡、93 个镇、40个街道办事处。

省会是银川市。

一、地理位置

宁夏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部黄河中上游地区,位于北纬35’14,-39‘23,、东经104’17,~107‘39,之间。

宁夏东邻陕西省,西部、北部接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与甘肃省相连。

自古以来就是内接中原,西通西域,北连大漠,各民族南来北往频繁的地区。

宁夏疆域轮廓南北长、东西短。

南北相距约456公里(北起石嘴山市头道坎北2公里的黄河江心,南迄泾源县六盘山的中嘴梁),东西相距约250公里(西起中卫营盘水车站西南10公里的田涝坝,东到盐池县柳树梁北东2公里处),宁夏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区之一,总面积为6.64万平方公里。

在中国自然区划中,宁夏跨东部季风区域和西北干旱区域,西南靠近青藏高寒区域,大致处在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的交汇、过渡地带。

在中国国土开发整治的地域划分上,宁夏位于中部重点开发区的西缘或西部待开发区的东缘,是以山西为中心的能源重化工基地和黄河上游水能矿产开发区的组成部分,北部和中部系“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的重点地段,南部属于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区和“三西”地区的范围。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

据2004 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平均海拔为1090~2000 米。

贺兰山是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主峰为敖包圪垯,海拔3556米。

黄河从中北部穿越12 个市县,境内流程3 公里。

二、地理概貌

宁夏地处我国地质、地貌“南北中轴”的北段,在华北台块、阿拉善台块与祁连山褶皱之间。

高原与山地交错带,大地构造复杂。

从西面、北面至东面,由腾格里沙漠。

乌兰布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相围,南面与黄土高原相连。

地形南北狭长,地势南高北低,西部高差较大,东部起伏较缓。

南部的六盘山自南端往北延,与月亮山、南华山、西华山等断续相连,把黄土高原分隔为二。

东侧和南面为陕北黄土高原与丘陵,西侧和南侧为陇中山地与黄土丘陵。

中部山地、山间与平原交错。

卫宁北山、牛首山、罗山、青龙山等扶持山间平原,错落屹立。

北部地貌呈明显的东西分异。

黄河出青铜峡后,塑造了美丽富饶的银川平原。

平原西侧,贺兰山拔地而起,直指苍穹。

东侧鄂尔多斯台地,高出平原百余米,前缘为一陡坎,是宁夏向出的灵盐台地。

地貌复杂,山地迭起,盆地错落,大体可分为:黄土高原,鄂尔多斯台地,洪积冲积平原和六盘山、罗山、贺兰山南北中三段山地。

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

按地表特征,还可分为南部暖温带平原地带,中部中温带半荒漠地带和北部中温带荒漠地带。

全区从南向北表现出由流水地貌向风蚀地貌过渡的特征。

根据自然特点和传统习惯,一般把银川市、石嘴山市、中卫市和吴忠市的利通区、青铜峡等市县的引黄灌溉区称为宁夏北部;把吴忠市的盐池、同心两县和灵武、中卫的山区以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北部称为宁夏中部;把固原市的固原、西吉、隆德、泾源、彭阳5县及中卫市海原县的南部山区称为宁夏南部。

三、地理特点

宁夏地处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

从地貌类型看,南部以流水侵蚀的黄土地貌为主,中部和北部以干旱剥蚀、风蚀地貌为主,是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

境内有较为高峻的山地和广泛分布的丘陵,也有由于地层断陷又经黄河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原,还有台地和沙丘。

地表形态复杂多样,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条件。

据2004年初统计数据显示,宁夏地形中丘陵占38%,平原占26.8%,山地占15.8%,台地占17.6%,沙漠占1.8%。

(-)天然屏障与高原“绿岛”

宁夏有名的山地有贺兰山和六盘山。

贺兰山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公里,东西宽15—60公里。

山地海拔多在1600—3000米,主峰达3556米。

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

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

山中有丰富的煤炭等矿产。

山麓部分,1500米以下为荒漠草原带;1500米以上出现覆盖度较大,草本植物生长较高的山地草原及旱生灌丛带。

大约2000米以上,有以云杉、油松等为主要成分的森林。

森林带以上,有一定面积的高山灌丛草甸带,是较好的夏季牧场。

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

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

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

六盘山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

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

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

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

(二)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海拔1100-1200多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

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

平原上土层深厚,地势平坦,加上坡降相宜,引水方便,便于自流灌溉。

所以,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有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

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

现为宁夏的商品农业基地。

宁夏平原以青铜峡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

青铜峡口以南叫卫宁平原比较狭窄,宽仅2一10公里。

坡度较大,不仅有利于灌溉,排水也比较方便。

地面径流及地下水均可顺利排入黄河。

地下水位较低,土壤盐渍化现象较少。

青铜峡以北的银川平原,地形开阔,有的地方竟达40公里以上。

尤以黄河以西的地区。

平原面积较广。

这里坡度较小,引水虽便,排水欠佳,过去缺乏良好的排水系统,积水汇集于注地。

人为地增加了许多湖泊。

由于排水不畅,地下水位抬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严重。

建国后加强了排水措施,盐碱滩被改造成为沃土,很多湖泊被排干,垦为农田。

现在平原上还有不少湖泊,这些湖泊已成为今日发展淡水养鱼的重要场所。

(三)丘陵起伏的黄土高原区

宁夏南部为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其上黄土覆盖,厚的地方可达100多米,大致由南向北厚度渐减。

六盘山主峰以南,流水切割作用显著,地势起伏较大,山高沟深。

六盘山以北的地区,由于降水少,流水对地表切割作用较小,除少数突出于黄土瀚海之上、状如孤岛的山峰之外,一般为起伏个大的低丘浅谷,相对高度在150米左右。

凡有河流流过的地方,经河流的冲积,形成较宽阔的河谷山地,宜于发展农业生产,是重要的粮油产地。

许多低丘缓坡也多开垦成农田。

丘陵坡下,开挖一排排窑洞,是劳动人民因地制宜建造的住房,是这里普遍的、具有自然地理特色的人文景观。

在人们对黄土丘陵地区长期垦殖过程中,由于认识能力的限制,使这里的生态环境逐年恶化,破坏了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农作物产量下降。

根治的出路在于大力植树种草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广辟水源。

(四)风沙侵袭的灵盐台地

在黄土丘陵区以北、银川平原以东,即灵武市东部和盐池县北部的广大地区,为鄂尔多斯高原的一部分,是海拔1200—1500米的台地。

台面上固定和半固定沙丘较多。

西部,低矮的平梁与宽阔谷地相交错,起伏微缓。

谷地里散布有面积不大的盐池、海子,生产食盐、芒硝等盐类矿点。

台地区降水少,地下水埋藏深。

水质差,水分条件不好。

风沙侵袭严重,沙荒多,农田少。

天然植物主要是早生草类和低矮的灌木丛,这里是生态比较脆弱的天然牧场。

宁夏气候条件

宁夏地居中国西北内陆,远离海洋,位于中国季风的西缘,冬季受蒙古高压控制,正当冷空气南下之要冲,夏冬处在东南季风西行末梢,形成较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大陆度为52~68),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具有冬寒长、夏热短、春暖快、秋凉早;干旱少雨、日照充足、蒸发强烈、风大沙多;南凉北暖、南湿北干和气象灾害较多等优点。

以麻黄山北缘—青龙罗山南麓—李旺—关桥—干盐池一线为界,气候南北差异明显。

该线以北的宁夏中、北部地区,光能丰富,热量适中,降水稀少,为温带干旱区,无灌溉便无农业。

主要气候指标为:年太阳辐射总量5711~6096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左右,年平均气温8~9℃,〉0℃积温3700℃左右,>6℃积温3500℃左右,>10℃积温为3200~3300℃,平均无霜期150~195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年干燥度〉3。

该线以南的宁夏南部地区,降水稍多,热量不足,为温带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以旱作农业为主。

主要气候指标为:年太阳辐射总量一般为4932~5661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时数2200~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7~7℃,>0℃积温2550~3100℃,>5℃积温2540~2900℃,>10℃积温1900~2400℃,平均无霜期127~155天,多年平均年降水量300~677毫米,年干燥度1~3。

宁夏深居,属温带大陆性气候。

7月最热,平均气温24℃;1月最冷,平均气温-9℃。

年平均气候为5-10℃ ,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为300mm—677mm。

全年日照达3000小时,无霜期150天左右,是中国日照和太阳辐射最充足的地区之一。

但是,由于黄河水的滋润,宁夏平原地区虽然大气干燥,大地却并不干旱。

宁夏旅游旺季是4-10月,淡季到宁夏旅游也别有情趣。

一、年平均气温

1. 宁夏年平均5~9℃之间,呈北高南低分布。

固原市在7℃以下,贺兰山和六盘山最低,分别为-0.8~1.0℃。

同心以北至宁夏平原,年均气温在8~9.4℃之间,中宁、大武口分别为9.2℃和9.4℃,是年均气温最高的地方。

2.日平均气温》10℃的初日,是多数作物生长活跃的时期,同心以北地区出现在4月中旬末到4月下旬初;固原市出现在5月上中旬,南北相差约25天左右。

10℃的终日,同心以北地区在10月上旬;固原市在9月中、下旬,南北相差20天左右10℃是作物生长旺盛期,中北部平原地区持续天数在170天左右,积温为3100~3500℃;固原市持续天数在120~150天,积温1900~2600℃;贺兰山、六盘山,持续天数在40天以下,积温400~500℃。

3. 日平均气温,0℃初日,是土壤开始化冻,牧草萌动,春麦下种的时期。

宁夏全区是由中部最先开始出现的,以同心、中宁为最早,在3月8~10日;银川以北和盐池、中卫一带略迟,为3月11~14日;固原市和麻黄山等较晚,迟至3月18~25日;贺兰山、六盘山最迟,为4月暮途穷8日和4月23日。

日平均气温,0℃终日,和初日相反,由南向北推迟。

固原市和麻黄山等地较早,在11月4日~9日,宁夏平原地区较迟,大部分在11月中旬,其中,中卫、吴忠等地最晚,在11月18~20日。

如以日平均气温》0℃为农耕期,宁夏中、北部平原持续天数较长,大部分地区在250天左右,青铜峡、吴忠、中宁最长为257天。

固原市持续天数较短,在230天左右。

贺兰山、六盘山最短,仅有165天和184天。

二、年降水量

宁夏降水少,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183.4~677毫米,由南向北递减,六盘山地区600毫米以上,黄土丘陵区300~600毫米,同心、盐池一带200~300毫米,银川平原和卫宁平原200毫米左右。

六盘山和贺兰山年降水分别为766毫米和430毫米,是宁夏南、北多雨中心。

年降水总量中,夏季占51%~65%,冬季占1%~2%,秋季占20%~28%。

各地水曲线都呈单峰型,进入6月,降水量迅速增大,9月以后,降水量急剧减少。

降水量最大值一般出现于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一期间的降水量,中、北部地区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南部地区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月平均降水量最小值一般出现于12月,占年降水量的比重各地都在0.5%以下。

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多雨年降水量是少雨年降水量的2~6倍。

降水变差系数0.20~0.46,由南向北增大,降水越少的地区降水越不稳定。

.

三、年蒸发量

蒸发量的分布。

宁夏各地年蒸发量在1214.3毫米至2803.4毫米之间。

韦州站年蒸发量最大,为2803.4毫米。

西吉、泾源、隆德等地年蒸发量较小,平均小于1481毫米。

其分布趋势大致为韦州以南各站自北向南年蒸发量逐渐减少;韦州以北各站分布情况为:以韦州为高中心向北逐渐减少,至石嘴山市又呈增大趋势。

宁夏人口

2004 年全区出生人口9.05 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5.‰,比上年上升0.29 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80 万人,人口死亡率为4.79‰;人口自然增长率11.18‰,全年净增人口6.53 万人。

年末总人口587.71 万人,其中 *** 206.49万人、汉族377.42 万人。

宁夏宗教信仰

作为宁夏主体民族的 *** ,全民信仰 *** 教。

在宁夏 *** 聚居地区,建有不同建筑形式和不同规模的 *** 寺3000 多座,有阿訇约4000 名。

*** *** 群众一般奉行五项“功课”:念、礼、斋、课、朝。

*** 的传统节日有、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和圣纪节三大节日。

*** *** 还在自治区、各地区、市县建立了各级宗教社会团体即 *** 教协会,管理自己的宗教生活。

自治区在银川市开办了宁夏 *** 教经学院,在同心县开办了同心 *** 语专修学校,帮助 *** 群众培养了大批有宗教学识的人才。

除 *** 教外,宁夏还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道教等宗教。

自治区人民 *** 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保护,各种宗教人士在宁夏长期和睦相处。

1、民族数量

宁夏共有民族35个,其中回、汉民族之外的散居少数民族有31793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56%。

2、宗教种数

宁夏共有5种宗教: *** 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3、主要宗教的规模

*** 教:180余万教徒,阿訇4600余人,满拉6900余人;

佛教:居士13万人,出家僧人120人,尼姑70人;

道教:道士、道姑30多人;

天主教:教徒万人,牧师4人。

4、宗教活动场所

*** 寺:3500多座,拱北、道堂20余座;

佛寺:265座;

道观:10座;

天主教堂:22座(含聚会点)。

宁夏 *** 风俗习惯

受 *** 教的影响,宁夏 *** 在衣着、饮食、起居卫生、婚嫁、丧葬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 男女都喜欢戴白色的小圆帽,穿黑色的马甲。

*** 妇女还喜欢戴盖头,戴金银耳环、戒指、手镯等。

*** 特别讲究卫生,室内外清洁整齐,灶具洁净。

平时洗手、洗脸多用汤瓶,沐浴用吊罐。

*** 喜欢吃牛、羊、骆驼等反刍类的偶蹄目食草动物肉,也吃鸡、鸭、鹅、鱼肉,禁食猪肉,不食动物血液和自死的禽畜。

虔诚的教徒食用的禽畜,必须由阿訇代宰。

*** 一般不抽烟,不喝酒,男女老少都爱喝泡有冰糖、茶叶、枸杞、核桃仁、芝麻、桂圆、红枣、果脯等营养佐料的“八宝”盖碗茶。

喜庆节日, *** 多制作油香、馓子、油果等油炸食品。

有尊贵客人时,会以丰盛的“全羊席”和各种 *** 小吃热情款待。

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

*** 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

如举行婚礼时,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用 *** 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

*** 丧葬简易,实行土葬、薄葬。

葬礼包括清洗尸体、白布裹尸、阿訇主持举行宗教祈祷仪式、入葬四道程序。

过去, *** 受 *** 教和中国传统意识的影响,不提倡歌舞,但 *** 群众喜爱唱一种叫“花儿”的民歌, *** 妇女爱弹一种用竹子制成的“口弦”。

至今,民间还活跃着不少“花儿”歌手和擅长弹“口弦”的 *** 妇女。

宁夏优势

宁夏土地和矿产丰富,农业和能源优势突出。

全区有耕地128.8 万公顷。

其中水浇地33.3 万多公顷。

有待开发的宜农荒地66 万余公顷,其中可开发水产养殖的荒滩13.3 万公顷、荒水面积5.6 万公顷,有草场300万公顷。

已发现的矿产有50 多种,人均自然潜在价值为全国平均价值的163.5%,居全国第5 位。

尤其是非金属矿产丰富,主要有煤炭、石膏、石油、天然气等。

石膏蕴藏量居全国第一,已探明的同心县喊叫水乡贺家口子大型矿床,石膏储量20 亿吨,国内罕见。

全区近三分之一的土地下蕴藏有丰富的煤炭,探明储量300 多亿吨,居全国第五位。

仅灵武煤田探明储量就达270 多亿吨,相当于中国东北地区探明储量的总和。

全国十大煤种,宁夏就有9 种。

世界著名的优质无烟煤——太西煤,年出口量曾达100 万吨。

地跨宁夏的陕甘宁盆地天然气田,已探明储量2000 多亿立方米,是世界特级大气田。

宁夏历史沿革

宁夏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宁夏灵武市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的遗址和遗物表明,早在3 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派兵在宁夏屯垦,境内修筑了闻名世界的秦长城,还兴修了著名的秦渠,开创了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

到汉代(前206~220),这里农耕经济已相当繁荣。

唐代天宝十四载(755)爆发了“安史之乱”,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

当时,宁夏已成为中国东西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

北宋宝元元年(1038),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了大夏国,史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

蒙古灭西夏后,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地名。

明设宁夏卫,清设宁夏府。

民国初年,宁夏府改为朔方道,1929年成立宁夏省。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4 年撤销宁夏省,将阿拉善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并入甘肃省。

1958 年10 月25 日成立宁夏 *** 自治区。

宋代以前的宁夏

宁夏居黄河上游,北倚贺兰山,南凭六盘山,黄河纵贯北部全境,历史文化悠久,古今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宁夏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境内灵武市“水洞沟遗址”、中卫长流水和固原地区诸多太古先民活动遗址的发掘发现,表明,早在25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三代”以前境内为北狄、西戎各游牧部落居牧区,先后被称之为荤粥、鬼方、狁、匈奴和胡等名。

至战国间,宁夏地区开始归隶中原管辖。

春秋战国时期,是羌、戎和匈奴等民族集居地之一。

公元前三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北地郡、九原郡,派兵屯垦,兴修水利,开创了引黄灌溉的历史。

西汉时期,汉武帝曾两次巡视宁夏,移民70万,朝廷大量“募民徙塞下屯耕”大兴水利,设定郡。

十六国间,为匈奴铁佛部首领郝连勃勃所建大夏国的领土。

进入南北朝时期,宁夏社会日渐稳定,经济开始恢复。

北魏,北周时继续推行移民兴屯,再次得到有效开放,当时就已称这片塞上灌区为“塞北江南”了。

唐朝安禄山乱后,公元756年,太子李亨进入宁夏,在灵武登基称帝(即唐肃宗)。

当时,宁夏平原已相当富庶。

宋代,党项族正是凭借这块塞上得天独厚的绿洲作为根据地,才能在西北 建立一个史称“西夏”的万里之国。

西夏王朝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

定都兴庆府(今银川市),国土“东尽黄河,西界玉门,南接萧关,北抵大漠”,“方二万余里”,形成了和宋、辽、金三足鼎立的局面。

公元1227年,元灭西夏后,设宁夏府路,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

近、现代的宁夏

民国初年宁夏改为朔方道,此时大部分时期在马福祥、马鸿逵家族 *** 军阀的统治下。

1929年成立宁夏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销,阿拉善等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其余部分并入甘肃。

1958年10月25日成立了宁夏 *** 自治区。

油价上涨影响经济 中国如何应对国际油价大涨

根据这项备忘录,两大企业与南非索沃公司合作将在陕西和宁夏建设两座煤炭间接液化工厂。在全世界石油紧张的情况下,我国石油替代已提上日程。 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确保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和百姓生活少受影响呢? 石油涨价导致连环影响 石油涨价的影响形成这样一个链条:油价上涨通过进口、零售等影响消费;又通过成本和效益影响投资;通过环境和成本影响出口。从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石油集团的专家严绪朝说,从拉动我国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看,油价上升将使消费和投资减少,出口下降,因而使国民经济受到不利影响。有关专家对我国1993年至2000年的GDP、石油进口数量和价格波动进行了综合分析,分析结果认为:油价每上涨1%并持续一年时间,将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降低0.01个百分点。 我国每年进口石油约用汇350亿美元。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中心油价研究室主任单卫国说:“油价上涨不仅增加了国家外汇支出,而且增加炼油加工及运输成本,影响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增加。” 价格上升,还会形成对消费的抑制因素。中国海洋石油公司专家单联文说,比如汽车消费———如果油价上涨,买车的人会减少,进而对汽车消费形成制约。从出口方面来看,石油价格越高,下游产品生产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竞争力下降,出口会受到很大影响。 取多项措施降低影响 “短期最该做的是让消费者感受到油价上涨特别重要。”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冯飞说。中国石油集团的专家严绪朝认为,针对企业,要进一步加大国内油气勘查开的政策扶持力度。在国家石油安全方面,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的孟春认为,我国需要建立的相应机制是:加紧建立和完善中国的期货市场,以远期合同交易方式降低近期价格风险;在国际购中加强协调,争取对我有利的价格;建立能源安全保障体系应对各类风险。 在法律层面上,胜利石油管理局局长曹耀峰建议,国家加快石油天然气立法进程,建立健全对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生产、储运、使用等全过程的管理。 但更多专家关注的是我国中长期对策:加快石油战略储备建设,是保证我国石油安全必不可少的措施;除石油外,应当努力发展天然气、核能、水电等,建立能源的多元化格局;积极探索煤变油技术的市场化;继续推行石油进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提高燃油效率;提升我国在国际油价形成中的影响力等等。 与专家们相呼应的是,国土部有关加强加快勘探开发的报告被院批准;三大石油石化企业承担的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设速度加快;私营企业不声不响地进入到石油炼化甚至储备领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加快推动我国“煤制油”替代项目的落实……各项应对措施正在落实中。 冷静判断世界石油形势 世界油气潜力巨大,但分布不均。权威机构分析,2002年世界油气剩余探明可储量分别为1427亿吨和155.78万亿立方米;当前石油剩余可储量至少可持续供应39年以上,天然气可供应60年以上。从国家分布来看,石油分布不均衡,欧佩克国家的石油剩余探明可储量占世界的78.2%,储比高达82年。 中石化经济咨询专家朱和说:“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剧增,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石油消费由1985年的5亿吨增至2002年的9.92亿吨,约占同期世界石油消费增长量的67%。” “世界石油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争夺的热点地区在中东、里海、西非等地区。由于里海、西非等地区石油储量有较多的发现,且比中东地区局势相对平稳,里海地区又靠近欧、亚两个消费市场,因此国际石油公司对上述两个地区增加了投资,加大了勘探开发的力度。”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战略专家说。 孟春认为,世界中长期油价将在波动中逐步上升。总体看,油价走高是长期趋势。近期看,被扭曲的价格经过市场的调节和各方力量的较量后将会缓慢回落,但回落的空间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