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价值的影响因素-会计问题资金价值
1.会计试题: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为什么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2.会计面试问题和答案
3.《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借款费用
4.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都是什么意思?请举例。
5.会计对象的内容有哪些?资金运动和资金运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资金运动不是包括了资金运用吗?
会计试题:在进行投资决策分析时,为什么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由于货币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就应充分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前面谈到,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不会产生时间价值的,同样,一个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肯定会赚得比原始投资额要多的资金,闲置的资金不会增值,而且还可能随着通货膨胀贬值,所以,企业必须好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进去,让它进入生产流通活动中,发生增值。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因为一项投资虽然有利益,但伴随着它的还有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灾难。有的企业由于乱投资,瞎投资,造成公司破产或寿命缩短的现象,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下面就货币时间价值对企业投资决策产生影响和企业如何进行投资决策进行分析:企业投资的最主要动机是取得投资收益,投资决策就是要在若干待选方案中,选择投资小、收益大的方案。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一般有两大类决策方法,一类是非贴现法,在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情况下进行决策,另一类是贴现法,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的影响。 ————————你参考利用哈
会计面试问题和答案
1、权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差异是什么?
答案:资本性支出:是用于购买或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的支出,指企业单位发生、其效益及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包括构成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的支出。
收益性支出:也叫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发生时,都应记入当年有关成本费用科目。
区别:收益性支出不同于资本性支出,前者全部由当年的营业收入补偿,后者先记作资产,通过计提折旧或摊销分年摊入各年成本费用。区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为了正确计算各年损益和正确反映资产的价值。如把收益性支出作为资本性支出,结果是少计了当期费用,多计了资产价值,虚增利润;反之,则多计了当期费用,少计了资产价值,虚减利润
2、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负值?
答案:什么情况下都不应该出现负值,现在的准则不允许负资产的存在,包括负商誉。
理论上固定资产超龄服役继续计提折旧,或超价值计提减值准备等都可能造成固定资产出现负值,但这样做会使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减少,而实际上其他资产价值并没有减少,会误导信息使用者。所以所有资产出现负值时,最多在备查簿上予以记录。
3、某国有大型企业XX年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其要点如下:
(1)为加快货款回收,允许公司销售部门及其销售人员直接收取货款;
(2)为扩大分公司经营自主权,允许分公司自行决定是否对外提供担保。
要求:请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有关规定,对该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并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该公司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以下缺陷:
1.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的规定,企业应当明确销售、发货、收款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销售业务,销售部门负责应收款项的催收,催收记录(包括往来函电)应妥善保存;财会部门负责办理资金结算并监督款项回收。销售与收款属于不相容岗位,不得由同一部门或个人开展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全过程。该公司允许公司销售部门及销售人员直接收取货款,违背了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控制要求。
2.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的规定,企业内设机构未经授权不得办理担保业务。分公司不是独立法人,其性质类似于内设机构,其法律责任将由企业承担。该公司允许分公司自行决定是否对外提供担保,违背了有关担保控制的要求,同时也不符合授权审批控制和风险控制的要求。
4、单位怎样来保管支票?有哪些要求?
答案:1、单位的支票由出纳员负责购买、保管,支票密码要与支票分开存放。印鉴章由会计保管,实行严格分工和把关制度。
2、管理要求
(1)领用支票要填写?支票领用申请表?,报主管领导批准后,经会计审核后由出纳员负责签发,出纳员要在支票上写清日期、用途、密码及规定限额。会计负责加盖印鉴,严禁签发空白支票。
(2)领用支票要填写?支票领用登记簿?。
(3)严禁签发空头支票,不准将支票借给任何单位或个人办理结算。
(4)外单位交来的支票,出纳员应及时送交银行,不得挪用、转让。
(5)对每一张银行对账单,都要由出纳员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要及时查询处理。
(6)对作废支票,必须加盖作废戳记,并与存根一起保存,年终时装订成册,与票据一并保存。
5、现金支票有何特点?有哪些填写要求?
答案:(一)现金支票的特点:现金支票只能用于支取现金,它可以由存款人签发用于到银行为本单位提取现金,也可以签发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用来办理结算或者委托银行代为支付现金给收款人。
(二)现金支票填写要求:
1、支票正面盖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在填写金额一栏的下面),缺一不可,印泥为红色,印章必须清晰,印章模糊只能将本张支票作废,换一张重新填写重新盖章。
2、出票日期数字必须大写。
3、现金支票收款人写本单位名称。
4、人民币(大写):数字大写要正确。
5、人民币小写:最高金额的前一位空白格用?羊?字头打掉,数字填写要求完整清楚。
6、用途:一般填写?备用金?、?差旅费?、?工资?、?劳务费?等。
7、盖章:支票正面盖财务专用章和法人章,缺一不可,印泥为红色,印章必须清晰,印章模糊只能将本张支票作废,换一张重新填写重新盖章。
6、转帐支票有何特点?填写要求?
答案:(一)转帐支票特点
1、无金额起点的限制;转账支票只能用于转账,不得支取现金;
2、转账支票可以转让给其他债权人;
3、客户签发的转账支票可直接交给收款人,由收款人到其开户银行办理转帐;
4、付款人的开户银行和收款人的开户银行即可以是同一家专业银行,也可以是不同的专业银行;
5、收、付款人必须在同一城区内或同一县区内的银行开立存款帐户。
(二)转账支票填写要求:
转账支票收款人写收款公司的名称,转帐支票只需要在正面盖你们公司的财务章和法人章。其它的和现金支票没有区别。
7、融资包括哪两种类型,请简要描述。
答案:(1)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和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直接发生的信用关系。双方可以直接协商或在公开市场上由货币资金供给者直接购入债券或股票。通常情况下,由经纪人或证券商来安排这类交易。
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货币资金需求者自身直接发行融资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证券商、经纪人等中间人的作用只是牵线搭桥并收取佣金。
(2)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融通通过各种金融机构中介来进行。金融中介机构发行各式资金凭证给货币资金供给者,获得货币资金后,再以贷款或投资的形式购入货币资金需求者的债务凭证,以此融通货币资金供给者与货币资金需求者之间的资金凭证。
间接融资的主要特征是,金融中介自身发行间接债务凭证,将货币资金供给者的货币引向货币资金需求者。
8、账务核算系统有哪几种?
答案:1往来核算处理系统;
2出纳账务处理系统;
3进销存处理系统;
4固定资产处理系统;
5成本核算处理系统;
6工资核算处理系统;
7账务处理系统:就是编制分录,试算平衡,结账,登记账 薄,编制报表的系统。
《中级会计实务》知识点总结:借款费用
借款费用
话说中级会计实务是中级考试最难的一门,那究竟难在哪里呢?本人以为难在难以理解。难在教材比较枯燥无味。倘若以理解知识的角度或者是考生的角度来看待这个资产,摆脱客观介绍的口气,那么知识点就不会近在眼前却又远在天边。所以本连载希望能以考生的理解的角度说说教材中的知识点,帮助大家先理解后记忆,学习变的更轻松。
一般借款资本化率
资本化率其实就是借入的多笔款项的平均利率,也就是说这个资金你用在其他方面就是利率,用在工程上就叫做资本化率。很多同学因为这个资本化率新名字搞的晕头转向,以为是什么新鲜玩意,其实根本不是。为什么用在工程上的时候就要计算一下平均利率呢?一方面是因为不知道是用了哪笔款项,会计部门说是,税务部门说不是,到时候吵起来可不太好。因为资产入账价值问题不仅影响到会计核算,也影响税务核算。会计上谨慎原则要你谨慎确认资产,那么会计人就想按照最低利率计算;税法上肯定是希望当期多收点税上来,那么希望你资产确认的越多越好,因为当期计入损益的利息就少了,所以税务部门就千方百计希望你按照高的利率计算。双方肯定是要纠缠不清的,所以会计准则为了解决上述“婆媳矛盾”,想出了个折中的处理方法,那就计算一下资本化率吧,也就是平均利率。
计算资本化率的时候需要注意:资本化率计算的时候和工程一点关系都没有,为什么?因为你计算的时候不知道工程要占用多少,什么时候占用,资本化率和在建工程一点关系都没有,两者进水不犯河水。所以抛开工程就看一般借款,平均利率怎么计算?应该=利息/本金,当然计算利率要有一个期限,一般就是一年。那么公式中的“利息”就是在这一年中这几笔一般借款(一般是长期借款了)产生的所有利息,你支付给银行多少利息,这里就写上多少利息;公式中的“本金”指的是这一年中所有借款的本金。听起来很容易理解,怎么计算起来就难了呢?原因还有第二点:加权的问题。所谓加权就是说你实际上在这一年呆了多长时间,表明你这个款项有多重要,肯定呆的时间越长就越重要,也就是所谓的权重越大。其实学问的真伪就在于让人一头雾水,故意整这么多的怪名词来迷惑人,掰开了,揉碎了其实都一样。
那么看一个计算的小例子。比如一般借款是在07年3月借入,那么资本化率的分母中本金的加权支出就是按照借款在07年实际存在的时间10个月来加权,那么在一年中实际存在的时间比例是多少呢?应该是10/12,这也就是本金的加权数了。如果是6月借入,那么按照存在时间7个月加权,权数=7/12.这里的时间的选择和工程实际占用的金额、时间都是没有关系的。如果说借款那么计算的利息=本金*利率*权数,也就是实际产生的利息。
有的时候会按照一个季度来计算资本化率,这个时候怎么计算?同样的道理,利息还是在这个季度中实际产生的利息,本金还是指的是在这个季度中实际的加权本金。计算利息的时候注意一下利率是年利率还是季度利率。
比方说借入两笔款项,一笔是2月初借入1000万利率5%,另外一笔是3月初借入1500万利率6%,那么年资本化率=年利息/年加权本金=(1000*5%*11/12+1500*6%*10/12)/(1000*11/12+1500*10/12)
如果是从“年度”角度考虑的第一季度资本化率=(1000*5%*2/12+1500*6%*1/12)/(1000*2/3+1500*1/3)
如果是从“季度”角度考虑的第一季度资本化率=(1000*5%/4*2/3+1500*6%/4*1/3)/(1000*2/3+1500*1/3)
专门借款的资本化
专门借款就是专门为了工程介入的款项,这个就不需要计算资本化率了,为什么?原因就是专门借款没有别的用处,不管你用不用,用多少,都是要资本化的,所以还有必要区分占用的是哪一笔?占用了多少吗?很明显是不用的。但是管理上还是比较好管理的,专门借款当然是专款专用了,规范管理还是必要的,所以做题的时候一般会告诉的占用的是哪笔专门借款,就是为了让你计算一下闲置资金的投资收益,专门借款也就能考考这些东西,尤其是停工期间的投资收益。超过三个月就停止资本化等等,非正常原因的停工三个月以上就不资本化了。有的同学很爱问要是正好三个月怎么办?注意“超过”这个字眼,意思就是说小于等于三个月是应该资本化的,因此看教材的时候还是要注意一下这些小的字眼,虽然不起眼,但是很关键。
关于债券的折价溢价的摊销
有的时候一般借款或者专门借款中会涉及到债券的问题,有的同学就蒙了,折价和溢价资本化可怎么计算呢?究竟怎么找到折价或者溢价的摊销呢?应付利息能够一下子计算出来,但是折价和溢价的摊销的资本化就麻烦了。在学习债券的时候,大家知道计入当期财务费用的就是债券的实际利息,也就是按照摊余成本×实际利率计算出来的实际利息,既然在核算财务费用的时候当期实际负担的费用是债券的实际利息,那么在计算资本化的时候同样应该资本化的也是债券的实际利息。那么这个时候就好办了,债券专门借款了怎么办?找实际利息;一般借款计算资本化率的时候怎么办?同样的,资本化率公式中的“利息”找的是债券的实际利息;分母中的“本金”找的是发行债券实际募集到的资金,也就是你实际动用的资金,而不是债券的面值。这个面值其实没有什么用,就是个“傀儡皇帝”,面值×票面利率指的是实际给你的钱,但是你实际上收益多少?还要看实际投资收益,也就是按照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计算的投资收益,这才是你实际上得到的收益,为什么?就是因为你当初购买的时候不一定就是按照面值购买的,可能是打折,可能是花了更多的钱。
所谓的“打折”是因为债券当初定的利率太低了,无人问津,可不就打折促销了吗?那么发行债券的人少收钱了,就形成折价了;所谓“花更多钱”是因为债券定的利率太高了,人们抢着要,这个时候卖券的人肯定就牛了,谁给的价钱高就给谁,那么最后成交就多收了钱,形成的就是溢价。不管是折价还是溢价,面值都不代表你实际动用的资金,还是按照实际的发行收入计算,所以计算资本化率的时候当然本金是按照实际发行收入,利息也自然按照实际利息了。
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都是什么意思?请举例。
1、会计要素的五种计量属性:
(一)历史成本
又称实际成本,是指企业取得或生产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的偿还负债与其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二)重置成本
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在重置成本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三)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
(四)现值
也称折现值、贴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五)公允价值
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公允价值定义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2、举例说明
例如小明1年前买了一批材料,当时花了(1)10000元;如果现在小明购买同样的一批材料需要(2)12000元;如果小明将这批材料出售,卖出价款为(3)8500元(因为是旧材料);如果小明只是打算把材料卖掉,估计的售价为9000,支出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为200元,则可变现的净值为(4)9000-200=8800元;如果小明准备2年后将它卖出,则预计可以收到的价款为(5)9000元。
则(1)为历史成本,(2)为重置成本,(3)公允价值,(4)为可变现净值,(5)为现值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1]?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是由哪些部分所构成的,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
资产
内容: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另外,会计中入账的资产必须是可以可靠计量的。
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大类,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另外,根据特殊的目标,资产又划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等类别。
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以交易性为目的的持有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向客户收取(但暂未收到)的款项。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商的款项。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会计对象的内容有哪些?资金运动和资金运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资金运动不是包括了资金运用吗?
会计对象的内容: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又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资金运动和资金运用的区别和联系:
资金运动和资金运用的区别:
首先,资金运动是客观的。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是指企事业单位的资金都要经过资金的投入、运用和退出这样一个运动过程,这个过程不因企业所处的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不同。也正因为资金运动的客观性,才使得会计能成为一种国际性的“商业语言”。
其次,资金运动是抽象的。资金运动的抽象性是相对于具体的会计核算而言的,因为在会计实务中,任何经济活动所引起的资金运动都必须要具体化直至量化,若仅有“资金运动”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那么会计核算的对象是无法落到实处的。这就需要对抽象的资金运动作进一步的分类,于是就有了会计要素。
资金运动的抽象性是相对于具体的会计核算而言的,资金运动是抽象的,也就是会计的对象,若仅有“资金运动”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对象及资金运动 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因为在会计实务中。
资金的运用(资金的循环和周转)
(1)供应过程
(2)生产过程
(3)销售过程
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资金运动指的是资金的形态变化或位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只有通过不断的运动中才能实现增值的目的。从资金运动对象分可以把资金运动分为社会总资金运动和个别资金运动。资金运动与会计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般认为,资金运动是会计的对象。社会总资金运动是宏观会计的对象,个别的资金运动则是微观会计的对象,企业经营资金运动则是企业会计的对象。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