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最高时国内油价-国际油价最高147
1.油价上涨对股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2.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3.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4.如果国际原油再涨到147美元一桶的话,国内油价将达到多少?
5.为什么国际油价120的时候国内油价9块多,现在90多还是9块多
油价上涨对股市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是由于原油开采能力逐渐阶级顶峰,而需求不断增长所致。而且当前没有很理想的替代能源。油价上升压力非常大,所以国际油价上涨,股市反映的是未来一定会走熊市甚至暴跌。
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一般来说会抑制经济发展速度,因此对于国际股市和中国股市属于利空。但是考虑到国际原油价格也会被金融资本操纵,比如08年在次贷危机爆发前,原油价格竟然炒高到147美元每桶,显然是极度脱离基本面支撑的炒作。
但是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而且国内上调了成品油价格,对于中国石油是利好消息,因为中国石油拥有的是油田资产,因此利润额会增加。
中国石化油田资产少,主要业务是原油加工。但是高油价毕竟会严重抑制经济发展,因此对于世界资本市场都属于利空。
扩展资料:
石油价格猛涨应该说只是一种市场恐慌,但是结构性供应危机谈不上。虽然利比亚的局势一直扑朔迷离。但是从世界的整个石油供应结构来说,利比亚占的份额并不大。最主要的问题是石油价格本身就处在一个通胀的轨道中。里面更大的原因还是投机在作怪。”
简单来说此时的油价不是涨和跌的关系,而是情况好就涨得慢一点,情况坏就是涨得快一点。
油价上涨主要问题来自于市场需求,特别是全球经济复苏的需求,每天的石油需求同比增加了270万桶,各主要国家都开足了马力,唯一能提供富余产量的就是OPEC国家了。
百度百科-油价
石油市场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国际油价波动是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使得油价呈现复杂性运动,同时这些因素也是石油市场系统风险的主要来源。我们将从影响油价波动的几个主要方面来阐述它们对油价的风险作用。
4.2.1.1 市场需求
近些年来由于国际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导致国际石油市场需求总体上持续上升,这给油价迅猛上扬产生了长期的巨大的支撑。从2003年的30美元/桶左右震荡上涨,2008年初突破100美元/桶,并一路保持,到2008年7月中旬冲高至147美元/桶的历史纪录。2008年7月中旬开始,持续整个下半年,有关国际经济发展放缓、石油需求增速降低,甚至绝对下挫的预期屡屡出现,导致国际油价震荡下滑,从历史最高点跌破2008年底的30美元/桶。
展望未来,由于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仍然强劲,石油需求增长仍存在动力(图4.1),而石油替代能源发展缓慢;另一方面,全球经济金融危机的阴影短期内难以恢复。因此,石油需求风险将是国际石油市场的长期压力。
图4.1 国际石油消费量增长态势
(据EIA)
4.2.1.2 市场供应
国际经济发展带动石油需求不断走高,而石油市场供应能力增长缓慢,调整空间有限。尤其是自2003年以来,作为国际石油供应市场主力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OPEC),剩余产能由维持在200万桶/天左右跃升至2009年的433万桶/天,并预计在2010年和2011年超过500万桶/天。给石油市场交易者尤其是对冲基金提供了很多炒作的题材,如地缘政治、飓风影响、军事冲突等,都通过石油供应情况影响油价的波动,给保证石油投资者的收益带来了明显的不确定性。
2007年,OPEC国家石油产量占全球石油产量的43%,非OPEC国家占57%。由近几年的世界石油产量增速发现,OPEC国家最近几年的产量增长缓慢,增速不断下挫,2007年甚至出现同比减产1.2%的迹象(图4.2)。
图4.2 世界石油产量增速比较
(据BP统计报告,2008)
如图4.3所示,到2009年,根据美国EIA在2008年8月公布的SEO预测报告,OPEC的石油产量将降至3160万桶/天;而OPEC的整体生产能力会呈现上升势头,结果导致O PEC剩余产能在2009年将有所上扬,达到433万桶/天。但是,相对高位平稳增长的石油需求,剩余产能的力量显得很薄弱,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维持脆弱的平衡态势(图4.4)。
图4.3 0PEC剩余产能
(据EIA)
图4.4 世界石油产量和消费量
(据BP统计报告,2009)
此外,未来石油资源地质条件越来越严峻,而石油开发的技术创新进展缓慢、开采成本提高明显,造成显著提高石油供应能力的愿望短期内难以达成,国际石油市场还将长期承受供应方面的风险。
4.2.1.3 投机冲击
回顾上一轮油价上涨,最突出的特点是投机资金大肆炒作。2007年,美国股市和楼市受次贷危机影响陷入持续低迷,作为国际原油期货交易货币的美元不断贬值,大量投机资金转入商品期货市场,导致全球商品期货价格全面大幅上涨,其中以原油价格首当其冲。
石油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剩余产能的不足是投机资金炒作油价的主要理由。当人们预期剩余产能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增长时,大家都会做多油价,用套期保值回避油价高涨的风险,这样油价自然就上涨了。2008年6月份,来自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报告显示,当时囤积在期货市场中的资金高达2600亿美元,而2003年这个数字仅是它的1/20。这其中,纯投机的资金比例占71%。
如图4.5所示,从石油期货持仓量角度看,在美国NYMEX交易所,2003年,石油期货总持仓量为54.2万手/天;此后,持仓量持续上扬,到2007年,总持仓量达138.1万手/天,增长1.5倍,年均增长率为23.1%。在此期间,NY M EX 原油期货价格震荡上扬,连创历史新高,由2003年的31.0美元/桶上升至2007年的88.9美元/桶,增长1.9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0.2%。2008年,更是出现了140.97美元/桶的历史高价。
图4.5 NYMEX油价与未平仓合约数
(据EIA和CFTC)
根据CFTC提供的历史数据,NYMEX交易所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如图4.6所示。我们发现,一方面,在NYMEX石油期货市场上,尽管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仍然高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但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正在不断收缩,而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持续上扬,使得它们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可见,近些年来,投机力量在国际石油期货市场的迹象明显;另一方面,油价与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负向相关,而与非商业交易商的持仓比例的总体趋势正向相关。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2003年以来的油价上扬中,投机交易活动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支撑。
图4.6 NYMEX交易所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持仓比例
(据EIA和CFTC)
在石油期货市场,投机商的交易分为头寸投机和套利投机(指跨期套利)。从头寸投机交易情况看,近几年来,一般而言,多头与油价呈现正相关,而空头往往与油价呈现负相关关系。总体而言,多头和空头都在震荡上行,与油价保持一致态势(图4.7)。
图4.7 国际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头寸
(据EIA和CFTC)
从油价与套利投机交易的关系发现,套利持仓量与油价咬合紧密,步调相当一致。近几年,两者都呈现明显的增长态势(图4.8)。
图4.8 油价与非商业交易商的套利持仓情况
(据EIA和CFTC)
4.2.1.4 汇率影响
国际石油交易主要以美元计价和结算,因此美元汇率波动对油价起伏存在显著的影响。为考察国际石油市场与美元汇率市场交易之间的互动关系,我们采用名义价格,即市场交易价格。
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看,国际石油市场方面,WTI油价是国际原油价格的最主要代表之一。我们采用WTI原油现货日价格数据,单位是美元/桶,来源于EIA。美元汇率市场方面,由于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交易是美元汇率交易乃至整个国际汇率交易的最大组成部分,因此,我们选取欧元对美元名义即期汇率作为研究对象,该汇率也是日数据,来源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即美联储)。
考虑到2005年夏天以来国际油价波动受地缘政治和游资投机炒作等非市场性因素影响巨大,因此为了尽量避开非市场因素的干扰,更准确地从市场角度定量分析油价波动和美元汇率起伏的互动关系,我们选择区间2000年1月4日到2005年5月31日共1342个样本,价格走势如图4.9所示。
图4.9 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走势
(据EIA和美联储)
总体而言,2000年至2002年,油价整体下挫,美元持续升值;而2002年以来,情况出现转变,油价持续攀升,美元一路贬值,可见,国际油价与美元汇率之间基本上具有一致的走势,相关性较强,相关系数为0.78。
为了进一步计算欧元对美元汇率对油价的冲击,分别以美元和欧元计价,计算了2000年初至2008年6月底的WTI国际油价(图4.10)。结果显示,如果油价以欧元计价,自2003年以来,整体应该下挫。可见,这些年美元持续贬值对油价高升具有明显的助推力。
图4.10 油价与美元汇率的关系
(据EIA和美联储)
4.2.1.5 石油市场重大突发事件
国际石油市场上重大事件往往会影响石油供需,进而引起油价波动,因此分析国际油价的波动规律及市场风险时,重大事件的考虑不容忽视。自1970年以来,国际石油市场的重大事件如图4.11所示,图中油价为名义价格,具体事件情况请见附录。
图4.11 国际石油市场自1970年以来的重大事件
(据EIA)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我们普通人该如何应对?
我国的油价如此之高,本来就不正常。几年前国际油价涨到每桶147美元,我国的油价是92号 7.8元每升。去年国际油价跌倒30多美元一桶,我国的油价92号在6元左右,你说这正常吗?!
油价贵了,那就少开,该不开的就不开了,现在的车不是以前了,开个车觉的挺有面子,现在已经是个负担了,开到哪哪堵,停车没地方停,不注意弄个违停,得不尝失。除非弄个1000万级别的,可有那车了,还考虑油价么?[捂脸][捂脸][捂脸]
油价涨少降多,快涨慢降,蜿蜒曲折中一路向上,走出了一条股市望尘莫及,股民望眼欲穿的大阳线。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我们普通人还能怎么办,因油价上涨带来的全面通胀只能忍受,能够选择的也不过是少开几次车罢了。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油价就会突破10元一升了,毕竟广义货币M2一直在快速增加,货币持续贬值,物价必然持续上涨。
如今 汽车 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门面,还为生活增加了很多便利。油价每一次上涨,有车家庭每月支出就会增加少说三五十元。相对于收入较高的家庭增加的部分并不起眼,但是对于房贷压力较大的中低收入家庭来说则会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大城市限号,所以很多家庭干脆买两辆车,选择不同的尾号方便出行。想必这样的家庭是不会担心油价涨多少的。一二线城市收入较高,油价相对于收入水平并不算特别高,影响相对较小。
实际上,即便是三四线城市养一辆车的成本一年近万元都是少的,毕竟还要有停车位,要烧油,要交保险,要保养,要交过路费,出去还要停车费。油价不断上涨,部分家庭就需要考虑养车是否合适了。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完全可以考虑使用电动车,乘坐公交车的方式降低影响。 假如平时用车频率不高,居住的社区交通也很便利的话, 汽车 完全可以放弃。如果细算的话,养车的成本比每天打车都贵,毕竟 汽车 还有一个折旧,一辆车开上十年估计也该退休了。
除了节约,更多的则是需要考虑如何赚钱。未来几年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普通人要珍惜工作,努力工作,不说升职加薪,起码要让老板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敬业。先保住工作,保住工资,然后再寻求赚更多的钱。
最后,推荐我做的加百利网加百利点靠木,每天更新,能够大幅降低生活成本,省的钱足够多加两次油了。
既然油价不断上涨,作为我们普通人,如何应对呢?那就是:不开车了嘛,还不如骑个电动车。开车有什么好嘛,停没有地方停,一不小心,就会收到违法短信,交钱还不说,还得扣分,划不来。我曾经实验过,开车从家里到单位,一路堵车,整整四十分钟,心烦上火;骑电动车,十五分钟不堵不心烦。就是下雨,买个雨披,也比开车堵在路上好。
面对不断上涨的油价,普通人唯有改变出行方式才能应对。离开美国限制伊朗石油出口的禁令限期11月4日还有一个月不到,伊朗准备以封锁霍尔姆斯海峡作为报复,全球石油供应岌岌可危。
所幸新经济创造出更多便捷的出行方式,比如“共享单车”、“共享电动车”,还有全国各地的地铁、BRT快速公交。本来一个家庭两辆 汽车 就属于过度消费,对城市交通、个人 健康 安全,均无太多的好处。而国家加快二三线城市的地铁建设,就是基于国际油价的趋势,采取的未雨绸缪之策。
如今北上广深很多上班一族,均以地铁作为主要出行工具,香港特区更是地铁、巴士作为主要出行方式。而内地的普通家庭,完全没有必要提前消费,还是老老实实多用传统方式出行吧!
至于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当初老一辈哪有这样奢侈?让他们自己坐公交车上学,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还能锻炼他们的自立能力以及安全防范意识。
普通人家一辆车够了,平时多走几步路,比去健身房更加实惠。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顺祝长假之后有一个好心情上班。
应对不起,没事少开车,不开车,多用非机动车,多走路对身体好,专卖品老百姓控制不了。
看看小区的车逐日递增还是减少,看看路上是不是越来越堵?买车的和有车一族都用真金白银投票了,没车的就别瞎操心了。
普通一族,如果头脑正常,该做的就是赶紧提高自己水平,想方设法合理赚钱!
随着国际油价大幅度下调。国际油价创三个月来最低,而我国两桶油价格逆水而上连续攀升,95号乙醇汽油达八块五左右。这种降价三分涨五毛今年已累计每升涨价一块三毛多钱。每箱油按50至60升计算。一箱油多付出竟百块钱。由于兑了乙醇,除对车有损伤燃烧排出的甲醛还造成二次严重污染,动力输出减少,燃油量增加百分7 10到。这样每公里车主要多付出五角左右。对全国车主产生了巨大影响。
丨现在由于美国对我国的贸易战经济制裁。实体企业正在转型,物品销售出现滞迟,再加上这几年的高房价,包括三线城市的购房,已把绝大多数工薪阶层和普通群众钱包掏空。巨额财富垄断在极少数人手中。从而造成人民群众消费能力不足。
这时候发改委本应该控制油价。抑制物价上升。在国际国内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帮助国家度过困难。给人民群众一个宽松的经济环境,可是却反其道而行。就会造成必然的物价上涨。
在这样情况下,虽然我们可以减少开车。但是却不得不开车,不得不加油,运输成本必然增加。农民耕地费用必然增加。除非国家控制粮食价格。不然,粮食也会涨价。综上所述,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消费能力。
既然油价涨,成本就要增高,那只有转嫁成本啦。所以,油照样加!
私家车都好说,可苦了我们这些养大车的了。今年运费行情本来就是一塌糊涂 ,降到了厉史冰点,现在这油比去年刚买车的时候,涨了快两块了。哎,后悔买车了,欲哭无泪啊!
油价涨价怎么办?那么就改变出行方式乘公交、地铁、共享单车吧!绿色环保正能量!咳咳,说说容易做起难!涨价就涨呗,车车还是得开。每个人生命时间有限,出行是绿色了,但时间却大把耽误了,等我老了再说吧!
如果国际原油再涨到147美元一桶的话,国内油价将达到多少?
国际油价再次迎来大涨。创下2018年11月以来新高,美原油的涨幅同样超过9%,最高接近77美元/桶,逼近6年多来的高点。尽管如此,油价的上涨之路或许还并没有结束。
国内成品油已经历经20次调价窗口,其中14次上调,3次下调,3次搁浅。汽油总计上调了1700元/吨,折算为1.23元/升;柴油总计上调了1635元/吨。按照此涨幅计算,目前加满一箱50升汽油已经比年初要至少多花66.5元,油价已经刷下今年新高!
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而在40-130美元之间,则按照国际原油的变动价格来调整。
汽油的原材料是原油,而我们国家虽然也开采原油但还不太够,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油,故价格受到国际原油价格涨跌的影响。其实世界上的大部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均需要大量原油,而本国的生产量远远不足,有些国家甚至根本没有原油,完全依赖进口。
全球最大的独立石油交易商表示,OPEC+将在未来几个月推动油价上涨。而另一家机构也表示,未来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或再次涨到100美元/桶。目前华尔街的主流机构普遍认为,短期内原油的牛市行情将重现。
天然气价格大涨,促使人们转而用原油来代替天然气作为燃料,这使得原油的需求量可能增加100万—200万桶/日。其次,就是由于北半球的天气开始转凉,对能源需求会增加,寒冷的冬季会使得原油的需求量增加50万桶/日。
虽然我国也开采原油,但远远不够供给,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原油,所以国内油价会跟着国际油价而变动。但同时,国内油价还设置了40美元一桶的地板价格和130美元一桶的天花板价格。
疫情期间和后疫情时代,全球开启了货币放水模式(比如美国),仅在2020年就全球货币的流动性就增加了百万亿规模。这部分货币流动性进入能源材料市场,使得原油等能源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原油期货和价格指数不断突破新高。
对于原油的需求大幅下降,这也就是为何去年油价大跌,那个时候这些产油国们亏了不少(其实应该用少赚了不少来形容更加贴切,因为他们的生产成本非常低)。
从石油需求端来看,经济复苏和流动性推动了全球石油需求,但石油市场的供应一直跟不上需求速度,带来了石油消费需求的修复性增长,价格开始上涨。综合所有原因,石油等全球原材料大涨背后根本原因是限产和供应链危机引发的供需失衡,而直接原因是全球通胀的加剧。
为什么国际油价120的时候国内油价9块多,现在90多还是9块多
相信广大车主对2008年7月11日的记忆尤为深刻,因为这一天原油的价格突破历史新高,达到了近147美元一桶。那么2008年我国的92#汽油价格是否跟随国家原油价格一路飙升呢?其实并没有,我国那时的汽油价格与国际恰恰相反!
2008年国内的92#汽油价格只有6.22元。而近期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与发展,国际原油价格下降到了120美元,我国的汽油却没有随着国际原油的变化而改变,反而是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近期我国的汽油价格上涨到9元,相比以往直接上涨了近3元。
部分朋友对这3元的概念并没有清晰的认知。我们可以举例来看,普通汽车加满一箱92#汽油在60L左右,上涨3元则代表每次加满油箱需要比以往多交出180元人民币。如果一个月用车的时间较多,一个月加2-4次汽油,一年下来就将近有7000多元!
这7000多元对中低端收入人群可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甚至是一些三四线城市人员两个月的工资。那么一年少收入两个月的工资,去填满汽车的油箱,大家能忍住不心疼吗?所以现在许多车主将目光注视到了新能源汽车上,因为新能源汽车不用加油,只需要充满电就好。
在这一系列的社会反应当中,最困扰我们的问题便是,为什么国际原油的价格逐渐下降,而我们的汽油价格却呈现上升趋势呢?国内汽油涨价的依据到底有哪些?为什么08年国际原油价格147美元的时候我们可以做到6元每升,现在却不可以了呢?难道是汽油桶涨价了?
二、汽油连涨3元
其实大家在看待这类事情的时候需要保持理性的心理进行分析与思考,其实汽油的发展与调控一直是处于平稳的状态。我国92#汽油的涨价也并不是因为“油桶涨价”这一玩笑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对汽油的价格调控机制正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
在2008年我国的经济处于飞速发展时期,在同年7月11日,国际原油突破历史新高为147美元一桶。如果按照这一国际价格进行换算,我国当时的92#汽油价格应该上涨到10元一升。对比如今2022年的汽油价格还要再高出一元。那么为什么08年的汽油那么便宜呢?
其实是因为当时国家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但是经济韧性无法与2022年的经济发展相比较。
那时汽油若是超出10元一桶,每家每户的汽车可以说是直接“报废”在了家里的停车场内。大部分的家庭都难以承受10元一升的价格,势必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造成较大的实质性伤害。
因此,在这一情况下,国家经过不断的研讨与商榷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