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蓖麻油价格与用途分类_药用蓖麻油价格
1.软膏剂基质通常分几类?简述常用基质的性质和用途。
2.醇酸树脂涂料的分类
3.豆油中的一级和二级等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一些?
4.有哪些溶剂可用在清洁剂中?最好是低毒、高效、环保的
软膏剂基质通常分几类?简述常用基质的性质和用途。
答案:1. 油脂性基质。油脂性基质包括油脂类、类脂类及烃类等,其特点是润滑、无刺激性,并能封闭皮肤表面,减少水分蒸发,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故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但油腻性及疏水性大,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1)油脂类。常用的有豚脂、植物油、氢化植物油等。其中植物油常与熔点较高的蜡类熔合制成稠度适宜的基质。(2)类脂类。1羊毛脂又称无水羊毛脂,为淡棕**黏稠半固体,熔点36℃~42℃,有较大的吸水性。2蜂蜡又称黄蜡,具有乳化作用,熔点为62℃~67℃,可作为辅助乳化剂。常用于调节软膏的稠度。此外,还有虫白蜡、鲸蜡。(3)烃类.系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的混合物,大部分为饱和烃类,其性质稳定,很少与主药发生作用。不易被皮肤吸收,适用于保护性软膏。常用的品种有:1凡士林,系液体与固体烃类形成的半固体混合物,有黄、白两种。白凡士林由黄凡士林漂白而得。化学性质稳定,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熔点为38℃~60℃,具有适宜的稠度和涂展性,能与蜂蜡、脂肪、植物油(除蓖麻油外)熔合。吸水性较低(约吸收5%水分),故不适宜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伤患处。与适量的羊毛脂或胆甾醇合用,可增加其吸水性。2固体石蜡和液状石蜡,常用于调节软膏剂的稠度。(4)硅酮类。为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俗称硅油。与油脂性基质合用制成防护性软膏,用于防止水性物质及酸、碱溶液等的刺激或腐蚀。2. 乳剂型基质(1)分类:分为油包水(W/O)型与水包油(O/W)型两类。(2)特点 ①对油和水有一定的亲和力,可与创面渗出物或分泌物混合;②对皮肤的正常功能影响小,并且可促使药物与皮肤接触。(3)O/W型乳剂基质 一般O/W型乳剂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穿透较其他基质快。但是,当O/W型乳剂基质用于分泌物较多的皮肤病时,可与分泌物一同重新进入皮肤而使炎症恶化。遇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用乳剂型基质。此外,O/W型乳剂基质易霉变,常加入防腐剂等。3. 水溶性基质。由天然或合成的水溶性高分子物质组成,能吸收组织渗出液,释药较快,无刺激性。(1)纤维素衍生物。常用的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等。(2)聚乙二醇。常用分子量在300~6000的聚乙二醇以适当比例相混合,可制成稠度适宜的基质。聚乙二醇对人体无毒性,无刺激性,化学性质稳定;能与水、乙醇、丙酮及氯仿混溶。吸湿性好,可吸收分泌液,但易洗涤。
醇酸树脂涂料的分类
按加入油的种类不同,醇酸树脂可分为干性油(亚麻油或脱水蓖麻油)和不干性油(蓖麻油、棉子油或椰子油等)两类树脂。干性油醇酸树脂直接涂刷成薄层,在室温与氧作用下转化成连续的固体薄膜,可制成自干型与烘干型的清漆及磁漆。不干性油醇酸树脂则不能直接用作涂料,而是与其他种类树脂混合作用。醇酸树脂按油和苯酐的含量,可分为四种(表1),醇酸树脂涂料按用途可分为七类(表2)。
豆油中的一级和二级等有什么区别,哪种更好一些?
一是根据《化工标准名词术语》的规定,对专业名词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定义和表述。 二是采取了条文强制的形式,限定了食用油中的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指标;限定了食用油质量的基础等级指标;增加了保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条款。 三是重新明确产品分类的等级,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的不同,将油脂产品分为原油和成品油,成品油又分为压榨成品油和浸出成品油。压榨、浸出成品大豆油分一级、二级、三级、四级4个质量等级;四是对部分指标,即特征指标,质量指标,卫生指标,其他(掺伪试验)进行了调整。“特征指标”中的项目和指标值的设定,等同采用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标准,这样既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可为植物油掺伪试验提供参考;“质量指标”中原油共设6个项目
有哪些溶剂可用在清洁剂中?最好是低毒、高效、环保的
常用有机溶剂分类
第一类溶剂
是指已知可以致癌并被强烈怀疑对人和环境有害的溶剂。在可能的情况下,应避免使用这类溶剂。如果在生产治疗价值较大的药品时不可避免地使用了这类溶剂,除非能证明其合理性,残留量必须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如:
苯(2ppm)、四氯化碳(4ppm)、1,2-二氯乙烷(5ppm)、1,1-二氯乙烷(8ppm)、1,1,1-三氯乙烷(1500ppm)。
第二类溶剂
是指无基因毒性但有动物致癌性的溶剂。按每日用药10克计算的每日允许接触量如下:
2-甲氧基乙醇(50ppm)、氯仿(60ppm)、1,1,2-三氯乙烯(80ppm)、1,2-二甲氧基乙烷(100ppm)、1,2,3,4-四氢化萘(100ppm)、2-乙氧基乙醇(160ppm)、环丁砜(160ppm)、嘧啶(200ppm)、甲酰胺(220ppm)、正己烷(290ppm)、氯苯(360ppm)、二氧杂环己烷(380ppm)、乙腈(410ppm)、二氯甲烷(600ppm)、乙烯基乙二醇(620ppm)、N,N-二甲基甲酰胺(880ppm)、甲苯(890ppm)、N,N-二甲基乙酰胺(1090ppm)、甲基环己烷(1180ppm)、1,2-二氯乙烯(1870ppm)、二甲苯(2170ppm)、甲醇(3000ppm)、环己烷(3880ppm)、N-甲基吡咯烷酮(4840ppm)、。
第三类溶剂
是指对人体低毒的溶剂。急性或短期研究显示,这些溶剂毒性较低,基因毒性研究结果呈阴性,但尚无这些溶剂的长期毒性或致癌性的数据。在无需论证的情况下,残留溶剂的量不高于0.5%是可接受的,但高于此值则须证明其合理性。这类溶剂包括:
戊烷、甲酸、乙酸、、丙酮、苯甲醚、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戊醇、乙酸丁酯、三丁甲基、乙酸异丙酯、甲乙酮、二甲亚砜、异丙基苯、乙酸乙酯、甲酸乙酯、乙酸异丁酯、乙酸甲酯、3-甲基-1-丁醇、甲基异丁酮、2-甲基-1-丙醇、乙酸丙酯。
除上述这三类溶剂外,在药物、辅料和药品生产过程中还常用其他溶剂,如1,1-二乙氧基丙烷、1,1-二甲氧基甲烷、2,2-二甲氧基丙烷、异辛烷、异丙醚、甲基异丙酮、甲基四氢呋喃、石油醚、三氯乙酸、三氟乙酸。这些溶剂尚无基于每日允许剂量的毒理学资料,如需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溶剂,必须证明其合理性。
资料来源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常用溶剂的沸点、溶解性和毒性
溶剂名称 沸点(101.3kPa) 溶解性 毒性
液氨 -33.35℃ 特殊溶解性:能溶解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剧毒性、腐蚀性
液态二氧化硫 -10.08 溶解胺、醚、醇苯酚、有机酸、芳香烃、溴、二硫化碳,多数饱和烃不溶 剧毒
甲胺 -6.3 是多数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液态甲胺与水、醚、苯、丙酮、低级醇混溶,其盐酸盐易溶于水,不溶于醇、醚、酮、氯仿、乙酸乙酯 中等毒性,易燃
二甲胺 7.4 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良溶剂,溶于水、低级醇、醚、低极性溶剂 强烈刺激性
石油醚 不溶于水,与丙酮、、乙酸乙酯、苯、氯仿及甲醇以上高级醇混溶 与低级烷相似
34.6 微溶于水,易溶与盐酸.与醇、醚、石油醚、苯、氯仿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
戊烷 36.1 与乙醇、等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性
二氯甲烷 39.75 与醇、醚、氯仿、苯、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麻醉性强
二硫化碳 46.23 微溶与水,与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麻醉性,强刺激性
溶剂石油脑 与乙醇、丙酮、戊醇混溶 较其他石油系溶剂大
丙酮 56.12 与水、醇、醚、烃混溶 低毒,类乙醇,但较大
1,1-二氯乙烷 57.28 与醇、醚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局部刺激性
氯仿 61.15 与乙醇、、石油醚、卤代烃、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混溶 中等毒性,强麻醉性
甲醇 64.5 与水、、醇、酯、卤代烃、苯、酮混溶 中等毒性,麻醉性,
四氢呋喃 66 优良溶剂,与水混溶,很好的溶解乙醇、、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 吸入微毒,经口低毒
己烷 68.7 甲醇部分溶解,比乙醇高的醇、醚丙酮、氯仿混溶 低毒。麻醉性,刺激性
三氟代乙酸 71.78 与水,乙醇,,丙酮,苯,四氯化碳,己烷混溶,溶解多种脂肪族,芳香族化合物
1,1,1-三氯乙烷 74.0 与丙酮、、甲醇、、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溶剂
四氯化碳 76.75 与醇、醚、石油醚、石油脑、冰醋酸、二硫化碳、氯代烃混溶 氯代甲烷中,毒性最强
乙酸乙酯 77.112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溶解,能溶解某些金属盐 低毒,麻醉性
乙醇 78.3 与水、、氯仿、酯、烃类衍生物等有机溶剂混溶 微毒类,麻醉性
丁酮 79.64 与丙酮相似,与醇、醚、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毒性强于丙酮
苯 80.10 难溶于水,与甘油、乙二醇、乙醇、氯仿、、、四氯化碳、二硫化碳、丙酮、甲苯、二甲苯、冰醋酸、脂肪烃等大多有机物混溶 强烈毒性
环己烷 80.72 与乙醇、高级醇、醚、丙酮、烃、氯代烃、高级脂肪酸、胺类混溶 低毒,中枢抑制作用
乙睛 81.60 与水、甲醇、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丙酮、醚、氯仿、四氯化碳、氯乙烯及各种不饱和烃混溶,但是不与饱和烃混溶 中等毒性,大量吸入蒸气,引起急性中毒
异丙醇 82.40 与乙醇、、氯仿、水混溶 微毒,类似乙醇
1,2-二氯乙烷 83.48 与乙醇、、氯仿、四氯化碳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高毒性、致癌
乙二醇二甲醚 85.2 溶于水,与醇、醚、酮、酯、烃、氯代烃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能溶解各种树脂,还是二氧化硫、氯代甲烷、乙烯等气体的优良溶剂 吸入和经口低毒
三氯乙烯 87.19 不溶于水,与乙醇.、丙酮、苯、乙酸乙酯、脂肪族氯代烃、汽油混溶 有机有毒品
三乙胺 89.6 水:18.7以下混溶,以上微溶。易溶于氯仿、丙酮,溶于乙醇、 易爆,皮肤黏膜刺激性强
丙睛 97.35 溶解醇、醚、DMF、乙二胺等有机物,与多种金属盐形成加成有机物 高毒性,与氢氰酸相似
庚烷 98.4 与己烷类似 低毒,刺激性、麻醉性
水 100 略 略
硝基甲烷 101.2 与醇、醚、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麻醉性,刺激性
1,4-二氧六环 101.32 能与水及多数有机溶剂混溶,仍溶解能力很强 微毒,强于2~3倍
甲苯 110.63 不溶于水,与甲醇、乙醇、氯仿、丙酮、、冰醋酸、苯等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麻醉作用
硝基乙烷 114.0 与醇、醚、氯仿混溶,溶解多种树脂和纤维素衍生物 局部刺激性较强
吡啶 115.3 与水、醇、醚、石油醚、苯、油类混溶。能溶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低毒,皮肤黏膜刺激性
4-甲基-2-戊酮 115.9 能与乙醇、、苯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和动植物油相混溶 毒性和局部刺激性较强
乙二胺 117.26 溶于水、乙醇、苯和,微溶于庚烷 刺激皮肤、眼睛
丁醇 117.7 与醇、醚、苯混溶 低毒,大于乙醇3倍
乙酸 118.1 与水、乙醇、、四氯化碳混溶,不溶于二硫化碳及C12以上高级脂肪烃 低毒,浓溶液毒性强
乙二醇一甲醚 124.6 与水、醛、醚、苯、乙二醇、丙酮、四氯化碳、DMF等混溶 低毒类
辛烷 125.67 几乎不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与醚、丙酮、石油醚、苯、氯仿、汽油混溶 低毒性,麻醉性
乙酸丁酯 126.11 优良有机溶剂,广泛应用于医药行业,还可以用做萃取剂 一般条件毒性不大
吗啉 128.94 溶解能力强,超过二氧六环、苯、和吡啶,与水混溶,溶解丙酮、苯、、甲醇、乙醇、乙二醇、2-己酮、蓖麻油、松节油、松脂等 腐蚀皮肤,刺激眼和结膜,蒸汽引起肝肾病变
氯苯 131.69 能与醇、醚、脂肪烃、芳香烃、和有机氯化物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于苯,损害中枢系统,
乙二醇一 135.6 与乙二醇一甲醚相似,但是极性小,与水、醇、醚、四氯化碳、丙酮混溶 低毒类,二级易燃液体
对二甲苯 138.35 不溶于水,与醇、醚和其他有机溶剂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
二甲苯 138.5~141.5 不溶于水,与乙醇、、苯、烃等有机溶剂混溶,乙二醇、甲醇、2-氯乙醇等极性溶剂部分溶解 一级易燃液体,低毒类
间二甲苯 139.10 不溶于水,与醇、醚、氯仿混溶,室温下溶解乙睛、DMF等 一级易燃液体
醋酸酐 140.0
邻二甲苯 144.41 不溶于水,与乙醇、、氯仿等混溶 一级易燃液体
N,N-二甲基甲酰胺 153.0 与水、醇、醚、酮、不饱和烃、芳香烃烃等混溶,溶解能力强 低毒
环己酮 155.65 与甲醇、乙醇、苯、丙酮、己烷、、硝基苯、石油脑、二甲苯、乙二醇、乙酸异戊酯、二乙胺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类,有麻醉性,中毒几率比较小
环己醇 161 与醇、醚、二硫化碳、丙酮、氯仿、苯、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混溶 低毒,无血液毒性,刺激性
N,N-二甲基乙酰胺 166.1 溶解不饱和脂肪烃,与水、醚、酯、酮、芳香族化合物混溶 微毒类
糠醛 161.8 与醇、醚、氯仿、丙酮、苯等混溶,部分溶解低沸点脂肪烃,无机物一般不溶 有毒品,刺激眼睛,催泪
N-甲基甲酰胺 180~185 与苯混溶,溶于水和醇,不溶于醚 一级易燃液体
苯酚(石炭酸) 181.2 溶于乙醇、、乙酸、甘油、氯仿、二硫化碳和苯等,难溶于烃类溶剂,65.3℃以上与水混溶,65.3℃以下分层 高毒类,对皮肤、黏膜有强烈腐蚀性,可经皮吸收中毒
1,2-丙二醇 187.3 与水、乙醇、、氯仿、丙酮等多种有机溶剂混溶 低毒,吸湿,不宜静注
二甲亚砜 189.0 与水、甲醇、乙醇、乙二醇、甘油、乙醛、丙酮乙酸乙酯吡啶、芳烃混溶 微毒,对眼有刺激性
邻甲酚 190.95 微溶于水,能与乙醇、、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参照甲酚
N,N-二甲基苯胺 193 微溶于水,能随水蒸气挥发,与醇、醚、氯仿、苯等混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抑制中枢和循环系统,经皮肤吸收中毒
乙二醇 197.85 与水、乙醇、丙酮、乙酸、甘油、吡啶混溶,与氯仿、、苯、二硫化碳等男溶,对烃类、卤代烃不溶,溶解食盐、氯化锌等无机物 低毒类,可经皮肤吸收中毒
对甲酚 201.88 参照甲酚 参照甲酚
N-甲基吡咯烷酮 202 与水混溶,除低级脂肪烃可以溶解大多无机,有机物,极性气体,高分子化合物 毒性低,不可内服
间甲酚 202.7 参照甲酚 与甲酚相似,参照甲酚
苄醇 205.45 与乙醇、、氯仿混溶,20℃在水中溶解3.8%(wt) 低毒,黏膜刺激性
甲酚 210 微溶于水,能于乙醇、、苯、氯仿、乙二醇、甘油等混溶 低毒类,腐蚀性,与苯酚相似
甲酰胺 210.5 与水、醇、乙二醇、丙酮、乙酸、二氧六环、甘油、苯酚混溶,几乎不溶于脂肪烃、芳香烃、醚、卤代烃、氯苯、硝基苯等 皮肤、黏膜刺激性、惊皮肤吸收
硝基苯 210.9 几乎不溶于水,与醇、醚、苯等有机物混溶,对有机物溶解能力强 剧毒,可经皮肤吸收
乙酰胺 221.15 溶于水、醇、吡啶、氯仿、甘油、热苯、丁酮、丁醇、苄醇,微溶于 毒性较低
六甲基磷酸三酰胺 233(HMTA) 与水混溶,与氯仿络合,溶于醇、醚、酯、苯、酮、烃、卤代烃等 较大毒性
喹啉 237.10 溶于热水、稀酸、乙醇、、丙酮、苯、氯仿、二硫化碳等 中等毒性,刺激皮肤和眼
乙二醇碳酸酯 238 与热水,醇,苯,醚,乙酸乙酯,乙酸混溶,干燥醚,四氯化碳,石油醚,CCl4中不溶 毒性低
二甘醇 244.8 与水、乙醇、乙二醇、丙酮、氯仿、糠醛混溶,与、四氯化碳等不混溶 微毒,经皮吸收,刺激性小
丁二睛 267 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微溶于二硫化碳、己烷 中等毒性
环丁砜 287.3 几乎能与所有有机溶剂混溶,除脂肪烃外能溶解大多数有机物
甘油 290.0 与水、乙醇混溶,不溶于、氯仿、二硫化碳、苯、四氯化碳、石油醚 食用对人体无毒
资料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