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对金价走势-大萧条黄金
1.近期黄金价格波动较大,黄金价格走势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2.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黄金价格为何上涨原因?
4.为什么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近期黄金价格波动较大,黄金价格走势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1.国内生产总值GDP
通常GDP越高,意昧着经济发展越好,利率趋升,汇率趋强,金价趋弱。投资者应考察该季度GDP与前一季度及去年同期数据相比的结果,增速提高,或高于预期,均可视为利好。
2.工业生产指数
指数上扬,代表经济好转,利率可能会调高,对美元应是偏向利多,对黄金利空;反之为利多。
3.采购经理人指数(PMI)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现当指数高于50%时,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利多美元,利空黄金。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一般预期联邦准备局可能会调降利率以刺激景气。利空美元,利多黄金。
4.耐用品订单
若该数据增长,则表示制造业情况有所改善,利好美元,利空黄金。反之若降低,则表示制造业出现萎缩,对美元利空,利多黄金。
5.就业报告
由于公布时间是月初,一般用来当作当月经济指针的基调。其中非农业就业人口是推估工业生产与个人所得的重要数据。失业率降低或非农业就业人口增加,表示景气转好,利率可能调升,对美元有利,利空黄金;反之则对美元不利,利多黄金。
6.生产者物价指数(PPI)
一般来说,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扬对美元来说大多偏向利多美元,利空黄金;下跌则为利空美元,利多黄金。
7.零售销售指数
零售额的提升,代表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经济情况好转,如果预期利率升高,对美元有利,利空黄金;反之如果零售额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美元偏向利空,利多黄金。
8.消费者物价指数
讨论通货膨胀时,最常提及的物价指数之一。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有通货膨胀的压力,此时中央银行可能藉由调高利率来加以控制,对美元来说是利多,利空黄金。反之煮熟下降,利空美元,利多黄金。不过,由于与生活相关的产品多为最终产品,其价格只涨不跌,因此,消费者物价指数也未能完全反应价格变动的实情。
9.新屋开工及营建许可建筑类指标
因为住宅建设的变化将直接指向经济衰退或复苏。通常来讲,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增加,理论上对于美元来说是利好因素,将推动美元走强,利空黄金。新屋开工与营建许可的下降或低于预期,将对美元形成压力,利多黄金。
10.美国每周申请失业金人数
分为两类,首次申请及持续申请。除了每周数字外,还会公布的是四周的移动平均数,以减少数字的波动性。申请失业金人数变化是市场上最瞩目的经济指标之一。美国是个完全消费型的社会,消费意欲是经济的最大动力所在,如果每周因失业而申请失业救济金人数增加,会严重抑制消费信心,相对美元是利空,利多黄金。该项数据越低,说明劳动力市场改善,对经济增长的前景乐观,利于美元,利空黄金。
11.美国ECRI领先指标
领先指标是一个衡量总体经济运动的综合性指标,它可以较早的说明今后数个月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商业周期的变化,使投资者早期预测利率方向的重要工具,,预测未来经济发展情况的最重要的经济指标之一,显示美国的经济前景。若美国上周ECRI领先指标高于前值将有利美元,利空黄金;否则将不利于美元。
12.美国本月核心零售销售
零售销售指数是用以衡量消费者在零售市场的消费金额变化,核心零售销售为剔除汽车、食品和能源的零售数据统计得出。零售额的提升,代表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经济情况好转,如果预期利率升高,对美元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额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美元偏向利空。
13.美国月贸易帐
贸易帐反映了国与国之间的商品贸易状况,是判断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进口总额大于出口,于是便会出现“贸易逆差”的情形;如果出口大于进口,便称之为“贸易顺差”;如果出口等于进口,就称之为“贸易平衡”。
如果一个国家经常出现贸易逆差现象,国民收入便会流出国外,使国家经济表现转弱。政府若要改善这种状况,就必须要把国家的货币贬值,因为币值下降,即变相把出口商品价格降低,提高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国际贸易状况是影响外汇汇率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当外贸赤字扩大时,就会利空美元,令美元下跌,利多黄金;反之,当出现外贸盈余时,则是利好美元,利空黄金。
14.美国净资本流入
是指减去了美国居民对国外证券的投资额后,境外投资者购买美国国债、股票和其他证券而流入的净额。被视为衡量资本流动状况的一个大致指标。
资本净流入处于顺差(正数)状态,好于预期,说明美国外汇净流入,对美元是利好;相反处于逆差(负数)状态,说明美国外汇净流出,利空美元。
15.美国设备使用率(也称产能利用率)
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代表产能利用程度。当设备使用率超过95%以上,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满点,通货膨胀的压力将随产能无法应付而升高,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升高情况下,对美元是利多。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表示设备闲置过多,经济有衰退的现象,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降低情况下,对美元是利空。
16.美国 上周红皮书商业零售销售(年率,月率)
可以衡量目前经济的强势,零售额的提升,代表个人消费支出的增加,经济情况好转,如果预期利率升高,对美元有利;反之如果零售额下降,则代表景气趋缓或不佳,利率可能调降,对美元偏向利空。
17.美国上周API原油库存
美国上周API(美国石油协会)原油库存该库存数量变化将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理论上若库存减少则将使原油价格上涨,利多黄金;库存增加则原油价格下跌,利空黄金。
18.新屋销售
它是指签订出售合约的房屋数量,由于购房者通常都是通过抵押贷款、按揭贷款形式认购房屋,因此对当前的抵押贷款利率比较敏感。房地产市场状况体现出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消费支出若强劲,则表明该国经济运行良好,因此,一般来说,新屋销售增加,理论上是对于美元是利好因素,将推动该过美元走强,利空黄金;销售数量下降或低于预期,将对美元形成压力,利多黄金。
19.消费者信心指数
消费者支出占美国经济的2/3,对于美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为此,分析师追踪消费者信心指数,以寻求预示将来的消费者支出情况的线索。消费者信心指数稳步上扬,表明消费者对未来收入预期看好,消费支出有扩大的迹象,从而有利于经济走好,利多美元,反之利空。每月公布两次消费者信心指数,一次是在月初,一次是在月末
20.经常帐
经常帐为一国收支表上的主要项目,内容记载一个国家与外国包括因为商品、劳务进出口、投资所得、其它商品与劳务所得以及片面转移等因素所产生的资金流出与流入的状况。如果其余额是正数(顺差),表示本国的净国外财富或净国外投资增加,多本国货币利好。如果是负数(逆差),表示本国的净国外财富或投资均少。一国经常帐逆差扩大,该国币值将走眨。
21.美国EIA(美国能源协会)天然气变化
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美国的能源利用率,进而反映美国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对国际原油价格也有影响。数据大于前值,反应美国的能源利用率良好,利多美元,利空黄金。
总体来说影响黄金的因素只有两大项:一方面是美圆指数的涨跌于金价成反比;另一方面则是石油的价格涨跌,它于金价是同进共退的!
黄金价格的变动,绝大部分原因是受到黄金本身供求关系的影响
影响黄金供给的因素:①美元关系 ②战乱及政局震荡时期 ③世界金融 ④通货膨胀 ⑤石油价格 ⑥本地利率 ⑦经济状况 ⑧黄金供需关系
对于黄金走势的基本分析有许多方面,在利用这些因素是,就应当考虑到它们各自作用的强度到底有多大。找到每个因素的主次地位和影响时间段,来进行最佳的投资决策。
黄金的基本分析在时间段上分为短期(通常是三个月)因素,和长期因素。对于其影响作用要分别对待。
影响黄金价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美元因素,美元价格是影响黄金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大多数的黄金价格都是以美元计价的,这样的金价涨跌一部分是因为美元的强弱,一般情况下,美元上涨的话,黄金下跌,反之亦然。
2、经济因素,如果世界经济平稳发展,黄金价格受到的影响就会比较小。当发生经济危机或通货膨胀时,人们就会对信用货币失去信心,而黄金兼具避险保值以及对抗通胀风险的功能,投资者都会选择买入黄金,从而推动黄金价格上涨。此外,西方主要国家尤其美国的通涨率最容易影响黄金价格的变动。
3、消费因素,如果人们的购买力有所提升,对金银饰品的消费欲望就会增强,需求量增加,从而刺激了黄金价格上升。反之,如果人们的收入水平下降,自然就会减少购买,需求减弱,金价受此影响随之下滑。
4、央行的活动,中央银行是世界上黄金的最大持有者,各国的黄金储备意愿同样影响着黄金价格的涨跌。如果央行抛售黄金储备,金价短期内就会下跌;反之,如果央行增加了黄金储备,金价或会上
黄金价格为何上涨原因?
黄金涨的原因有很多,但一般来说推动黄金涨价的根本原因是供求关系。比如黄金的产量并没有增加,但是购买黄金的人却在增加,这样供求关系就发生了变化,供不应求黄金的价格自然会上涨。另外作为金融市场具有不确定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也会支持金价上涨。
为什么经济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
在19世纪后半期,主要货币的价值由金价决定,固定汇率制度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国际金融秩序的紊乱,从而使得金本位制度崩溃。在战争之后,英国和美国一起,准备恢复金本位制度。到了1928年,金本位体制建立起来,参与者的数量还超过从前,达到40多个国家。但是,随后的经济大萧条又削弱了国际金融合作的基础,金本位体制很快再一次崩溃。\r\n\r\n金本位制\r\n“19世纪的后25年是在金本位基础上建立的国际货币体系不断扩展的最好见证,它以各国货币的固定国际汇率将世界上主要国家联系起来,因而可能是一种比以往任何体系都更稳定的体系。[1]”英国是从1821年开始实行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德国在1871年采用了金本位、荷兰是在1873年紧随德国之后,瑞士和比利时是在1878年采用的金本位制度。法国虽然朝着金本位制度方向发展,但是它保持着金银复本位制。1879年,美国开始用黄金固定美元的价值,1897年俄罗斯和日本支持采用黄金,而奥匈帝国实际上也是支持金本位制度的。可以看出,作为国际货币体系形式的金本位制度在1900年以前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扩展。金本位体系被认为是国际货币安排和国际收支调整的特别体系。\r\n\r\n虽然对金本位体制下自动调节的解释在不同的国家有一些不同,但是原理基本一样。出口国接受外币支付,因为不愿意持有外币,所以,他们就将其转换为黄金,然后再把黄金拿到国内银行转换成国内货币。这样,有国际收支赤字的国家将面临黄金净流出,有国际收支盈余的国家将面临黄金净流入,因为黄金提供了一个基础——所有国内货币在需求上都可以转变为黄金——这将决定每一个国家的货币盈余。调节过程被认为是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逆差,导致外汇汇率上涨超过黄金输出点,从而黄金外流。在这样的情况下,央行黄金储备减少,导致货币流通量减少,从而通货紧缩,物价下降,价格下降之后提高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从而使得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恢复平衡。当国际收支发生顺差,那么外汇汇率下跌低于黄金输入点,从而黄金流入,导致货币流通量增加,带动物价上涨,从而使得输出减少,输入增加,这样国际收支恢复平衡。\r\n\r\n但是在实践中,调节很少是自发的。国家常常不按照理论上的规则来调节其经济。经常项目的顺差不是依靠贸易来进行调整,而是通过利率机制,通过资本项目来弥补差额。比如,当国际收支逆差所造成的黄金流失和国内货币供应减少时,通过提高市场利率,从而引起套利资本流入该国。当出现黄金流失的时候,英格兰银行通过提高再贴现率,这就使得伦敦金融市场利率水平的上升,从而加快国际资本流入。总之,处于贸易顺差的工业化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大力投资,巨额资本转移的效果掩盖了发展中国家的赤字。贸易顺差国家发现不用调节国内经济适应金本位制就能够保持其地位。国际收支的赤字在短期内可以通过提高国内利率加以掩饰。金本位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之所以能够相对稳定地从英国扩展到世界其他国家,进而演化为一种国际货币体系,这是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霸权地位相互联系的。英国自18 世纪60 年代工业革命开始,到19 世纪中期,已经成为世界工厂以及世界贸易金融中心。从1760 年到1820年,英国的工业生产总值约占世界工业生产的50 % ,对外贸易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7 %。随着英国银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外放贷业务日益活跃。到19 世纪中期,伦敦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中心,英镑实际上作为世界货币充当着各国贸易结算的主要支付手段和储备货币。在大多数工业化强国于19 世纪70 年代实行金本位制之前,英国已利用自身强大的经济实力使大量黄金流入了本国。更为重要的是,英镑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一种等同于黄金的国际货币,在雄厚实力和自由贸易政策的支持下,英国的对外贸易在当时占据了绝对领先的地位,而国际贸易的扩大也使英镑的国际信誉逐步建立起来,而在英镑国际化的过程中,伦敦也成为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国际金融中心。\r\n\r\n金本位制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它会带来极高的资本流动性,巨大的私人资本流量以及外汇的投机攻击。在战争的压力下,世界经济的结构变化加上普遍的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金本位制将无法顺利发挥作用。\r\n\r\n经济萧条\r\n工业化以来,经济危机出现过许多次。有学者认为具有周期性的特点。英国是世界上最先进行工业革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实现工业化的国家。曾经在1825年爆发过第一次经济危机。美国工业化始于19世纪20年代,较英国晚了半个多世纪。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废除了奴隶制,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并于19世纪70年代赶上了英国。从历史角度考察,美国先后分别于1825年、1837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1907年、1920-21年、1929-33年、1937-38年、1948-49年、1957-58年、1969-70年、1974-75年、1980-82年、1990-91年多次发生过经济危机。但是只有两次危机是较大的。一次是1857年的经济危机,一次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r\n\r\n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欧洲是这次战争的主战场,英、德、法、俄等国家为争夺霸权互相拼厮杀,元气大伤,唯独美国在战争中增强了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连当时头号投资大国英国也欠美国41亿美元的债款。美国已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债权国和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美国也从战前的工业大国之一跃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列首位的经济大国。经济的扩张创造出信心和期望心理,结果使美国的股市持续上涨。股市价格平均一年上涨18%,1926年3月到1929年10月间涨了一倍以上。但是这是泡沫经济,终于股市大崩盘。实体经济在1929年的夏季开始走上下坡路。汽车生产从1929年6月开始下挫。农产品价格从1929年到1932年跌50%。崩盘导致人们争相追求流动性,债主急于把借出去的钱收回来,持有股票的人则急于脱手。这个过程中,订单和贷款取消了。通货紧缩散布到脆弱的商品市场与耐用消费品工业。银行开始接二连三的倒闭。破产的银行从1929 年的659 家增至1930 年的1352 家,到1933年情况仍然十分严重,破产加上停业整顿和改组的银行高达4004 家,占银行总数的28.2 %。与此同时,工业企业开工率迅速下降,1932 年制造业的开工率由1929 年的约80 %降到了42 %,其中最严重的行业如炼钢业同期从88. 5 %降到19. 5 %,从而造成经济的大萧条[2]。 \r\n这次经济危机是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1929到1932年间,美国的全国产出下降32%,工业产量的降幅接近一半。失业率从1929年的3.1%上升到1932年的23.6%[1]。1929-1933年大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历时最长、损失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在这次危机中,大批企业破产倒闭,成千上万的劳动者失业,自由市场体系彻底崩溃。罗斯福为了挽救危机在美国实行新政,开创了混合经济的新时代。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