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航空最低油价是多少-海南航空最低油价
1.战略成本管理的历史起源
2.波音、空客的具体数据
战略成本管理的历史起源
民航成本构成主要有(1)航空燃油的成本(2)飞机拥有及维修成本(3)人员成本(4)机场、营业部基础建设投资的成本(5)航线结构成本和机队结构成本
航油成本是民航企业的单项最大成本项目。以2003年深航的数据为例,(见表1)航油成本占到该航空公司运营成本的22%左右,而同期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这一数据仅为15.12%。造成这一重大差距的原因包括:一是由于国内航油供应体制具有高度垄断性的特点,航油的出厂价由国家计委规定,销售价由民航总局规定,即在出厂价基础上加价480元。国家计委规定的出厂价,是参照国际市场的油价,加上港口费、运输费、9%关税、17%增殖税,另外还有一些零碎,形成所谓的到岸价,就成为国内的出厂价。在生产成本定价和销售定价上国家发改委和民航总局这种行政指令方式,导致国内航油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二是由于运营管理水平不够,各航空公司缺乏控制航油成本的有效机制,导致成本一路攀升,仅2002年1月份至2002年2月,平均燃油价格由每吨2657元上升至3553元,上升幅度达到33.72%。2005年7月23日,航油价格再次上调,出厂价格每吨提高300元,上调幅度达28%,给各民航公司带来了沉重的成本负担。
航线、飞机是航空公司进行运输生产的最重要的,因此机队规划和航线规划是航空公司重要的战略决策之一。有的航空公司大中型飞机过多,而中长航程的航线较少,造成大型飞机飞中短程航线,导致极大的浪费。同时通过对比中美机队结构我们发现,中国大部分航空公司机型繁多,既有波音,又有空客,这使得资金和技术分散,维修费用也大幅度增加,同时因为进口零部件的双重收费,也使得中国民航公司成本增加。
综上述,中国民航在成本管理中主要存在着航油成本高、飞机的折旧和租赁费高和机场重复建设等问题。从根本上来看,这些问题与民航施行的成本管理系统不完善有必然的联系。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过分强调内部生产经营价值耗费,仅重视实时实地成本控制,传统的成本管理远不能满足现代战略管理环境对成本信息的要求。现代企业对战略的强调,必然导致建立一套支持战略的成本管理体系,这就是以战略为导向的战略成本管理体系。 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和成本管理在新的竞争环境下有机结合的产物,其实质就是将成本管理置身于战略管理的广泛空间,从战略的高度对企业的成本行为及成本结构进行分析,并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帮助企业形成竞争优势。战略成本管理包括成本分析、预测、决策、控制和评价五部分。鉴于国内许多学者在成本预测、控制和评价方面已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我们在这里着重研究成本分析和成本决策两部分。
2.1战略成本管理分析
战略成本管理方法的基本分析工具有:价值链分析、成本动因分析和战略定位分析。
2.1.1价值链分析
从战略成本管理的层面上看,由于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其价值活动有着共生的关系,所有的成本都能够分摊到每一项价值活动之中。价值链分析的核心就是分析企业各项活动的成本,进而与竞争对手的各项活动成本进行比较,看是否具有竞争优势,进而取相应的竞争战略。具体来讲,航空公司价值链分析包括内部价值链分析、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和行业价值链分析三个方面的内容。通过价值链的分析,航空公司可以确认自己公司的各项活动处于什么样的分布状态、在整个行业价值链的位置,并将价值活动的所耗成本与其价值及与竞争对手相关活动成本进行比较,确定是其处于竞争优势或劣势,进而决定对其是消除还是改进,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如下图表2所示,A航空公司在成本管理过程中通过分析发现,在总成本与竞争对手旗鼓相当的情况下,航油成本所占比重过大,与B公司相比处于劣势,A公司即需对公司内部航油购买使用的各个流程进行分析,确定是哪个环节影响了航油成本的增加进而取措施,如果是因为航油进价导致成本劣势,该航空公司就需要同供应商进行协商谈价、改选其他供应商或者取后向整合策略自己组织生产。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价值链改造方面为我们做了典范。该公司通过管理入口周转率(公司的入口周转率仅为15分钟,而竞争对手为45分钟);由于入口的周转时间较短,可以使飞机每天的飞行次数增加,以相对较少的飞机完成了相对较多的飞行次数;因为砍掉了高成本的座位安排、旅途餐饮及行李转运等活动,使得公司的成本远远低于竞争对手,同时顾客也得到了更为低廉的机票价格实惠。 3战略成本管理在民航企业中的具体实施及建议[2]
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成本管理方法,在近几年的生产实践中已经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90年代全国掀起的邯钢经验浪潮还是海南航空公司战略成本管理能力大显神效,都说明了这种管理方法的价值所在。然而成本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都存在一个细化管理问题,只有对所有环节的成本控制到位,才能相应降低成本,提高赢利能力。中国民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获得收益最大化,就必须站在战略的高起点上,对成本进行战略导向性质的管理,结合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循序渐进地实施改革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由我国由民航大国向民航强国的成功跨越。
3.1增强成本节约意识,塑造成本管理文化
成本管理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每个环节、每一业务流程都可能对成本管理产生影响。良好的成本管理文化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成本文化的内容主要有: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与成本相关的激励约束机制的健全程度及其有效性等方面。如果在成本管理过程中,有比较好的成本管理文化作为实施的基础,企业全员参与成本管理,使每个员工都有有家可当,有财可理,有责可负的感觉,自觉地提高自身的成本意识,形成节约成本的良好习惯,成本就一定可以降下来,反之则必然增加。
3.2成本预算和成本否决相结合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做好市场调查,并根据价格走势进行市场预测,清楚地计算出每个经营项目的收益和成本至关重要。对成本大于收入,并且在一定时间内不能盈利的项目,除必须保留的主业项目外,要坚决从预算中砍掉,决不经营。预算也应根据价格等变化作适当的调整。要建立企业集体购制度,严防大宗物品购的“跑、冒、滴、漏”;对于超出预算范围的高价值原材料要经由负责人签字方可购买,把降低成本落实到具体组织、岗位和人头上;要落实严格的考评机制和重奖重罚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降低生产成本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切实把成本经营落到实处。
3.3统筹部署,统一规划
民航机场、营业部重复建设及机队建设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缺乏统一部署和规划造成。我国90年代初的民航分权一方面使航空公司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和扩大市场范围,但同时也带来了各航空公司盲目扩大规模、恶性竞争和机票价格战,结果造成两败俱伤,得不偿失。因此,中国民航企业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实现质的飞跃,有效的监管还是必需的。民航总局在分权的同时应建立最高管理层信息反馈的机制,加强对各航空公司的管制监督,在健全管理机构,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同时,做到事前有切实可行的成本支出,事中执行有限度,事后成本支出有效果,使成本处于有效控制之中,这样就可以为企业自身的经济行为进行监督、控制、决策,使其更加规范、科学。
3.4严把价值链管理,实现行业有效整合
一个公司的竞争力取决于他能在多大程度上管理好自己的价值链和管理的相对优秀程度。在价值链管理的基础上结合成本动因分析,这是消除成本竞争劣势并创造成本优势的一个最有效的途径。通过与供应商的密切合作或后向整合,寻找使双方都能降低成本的机会,实现有效的低价购;通过与销售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可以形成更好的品牌偏好和品牌忠诚,通过现有消费者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航油航材成本在其成本结构中比重很大,通过与供应方及销售商、消费者建立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航空公司可通过油料、航材和飞行设备等实现购成本的降低和销售市场分额的增加,提高自身成本竞争优势,进而实现低成本战略。另外,各大航空公司应当抓住当前改革重组的机会,加快对企业资本结构的调整,在调整内部管理体系的同时,尽快完成“成本控制体系”。航空公司可用兼并、转产甚至破产的方式对一些扭亏无望的投资企业进行及时清理,以避免成本的大幅增加。
3.5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扩大共享
信息时代,现代化民航企业要想降低成本,建立以计算机为中心的信息管理体系是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必要基础。在民航公司中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市场交易,收集和发布信息,实现电子商务自动订票、电子收款等措施都可以使成本管理更加便捷有效和易于操作。国外许多航空公司通过管理信息系统,集合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在内的连锁供应系统,大幅度提高了企业信息管理水平。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航材管理中,使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科学的分析、、决策,有效控制航材的送修、购,寻找最佳的购货渠道和送修厂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实现最经济的购和维修,大幅度减少了该公司的费用支出,而这些在我国航空公司却还是一片空白,亟待改进。 战略成本管理为民航成本管理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但须全面有效地实施还有多方面的限制。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航空运输市场进一步开放,按照双边通航协议,中国会有更多的外国航空公司加入到竞争激烈的国际航线中,中国的航空企业如何利用入世的大好时机,尽早提高自身实力,真正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大公司、大集团,成本的管理是根本所在。随着的大力支持和民航市场的逐渐规范,我们相信战略成本管理运作必将日趋规范,中国的民航业前景一定会更加光明。
波音、空客的具体数据
很多哦,全都要吗?
波音737系列简介:
波音737系列
波音737系列飞机是波音公司生产的双发(动机)中短程运输机,被称为世界航空史上最成功的民航客机,也是民航业最大的飞机家族。在获得德国汉莎航空公司10架启动订单后波音737飞机于1964年5月开始研制,用波音707/727的机头和机身横截面,1967年4月原型机试飞,12月取得适航证,1968年2月投入航线运营。
波音737飞机基本型为B737-100型。传统型B737分100/200/300/400/500型五种,其中B737-100/200用低涵道比涡喷发动机,属于第一代波音737,B737-200在市场上大受欢迎后,1981年波音公司决定为737系列继续设计改进型号,并装备先进的CFM56-3涡扇发动机及电子仪表设备,逐步发展形成第二代波音737,共有-300/400/500三个基本型号,波音737问世后20年的1998年12月5日,第3000架传统型B737出厂。传统型B737在2000年停止生产。官方公布传统型波音737共生产了3132架。
20世纪80年代,空中客车公司推出A320与B737争夺市场,在1993年11月,波音公司正式启动新一代波音737项目,以应对A320的出现,新一代波音737分600/700/800/900型四个基本型号,换装推力更大、性能更好的CFM56-7发动机,并装备新型电子仪表设备,19年底开始交付使用,由于继续保持着可靠性高、使用成本低的特点,深受各航空公司的青睐,被称为卖的最快的民航客机,截止2006年3月底,只用了8年时间,新一代737系列已交付1900架。
2000年1月,波音737成为历史上第一种累计飞行超过1亿小时的飞机。2005年12月,随着厦门航空公司10架737-800订单的签署,737的销售量突破了6000架。2006年2月13日,波音公司和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庆祝第5000架波音737飞机下线,吉尼斯世界纪录已认可波音737飞机是民用航空史上产量最多的大型民用飞机。
传统型波音737系列介绍:
B737-100:
为基本型,装两台JT8D-7或-9低涵道比涡喷发动机,仅生产30架。1967年4月9日首飞,1968年2月交付德国汉莎航空公司使用,典型全经济舱布局载客100人。目前该型号飞机已全部退出商业运营。
B737-200:
为100型的加长型;在-100的机身上加长1.8米,在空气动力方面加以改进,同时还增加了反推装置、修改了襟翼等,1967年8月8日首飞,同年12月交付美国联合航空使用,至1988年8月停产B737-200各型号(含19架军用型T-43)共生产1114架,根据使用重量可使用使用JT8D-9至JT8D-17多种型号发动机。载客115~130名。 B737-200型号还可细分为:
B737-200:基本型,最初生产的型号;
B737-200Adv:先进型,200型生产线上第280架后,进一步改进机翼、制动系统和起落架后,形成先进型,可在机腹货舱加装油箱,共生产865架;
B737-200C/QC:客货两用型,机身和地板进行了加强。客舱加开了一个舱门。客型和货型可以快速转换,共生产104架。
B737-200远程型,总燃油量增加到22598升,下货舱后部还有一容积为3066升的备用油箱,其航程比标准型737-200增加1200公里。
1988年8月8日,最后一架出厂的B737-200(注册号B-2524)交付给中国厦门航空公司。
厦门航空波音737-200ADV
目前,约有500架B737-200还在运营中,部分飞机加装了降低噪音设备,可以满足新的噪音管制要求。
B737-300/400/500系列:
波音737系列第二代家族包括737-300、400、500三种型号,波音公司在1981年3月宣布开始研制第二代737的基本型号B737-300,启动用户是美国合众国航空(US Airways)和西南航空,与早期100/200型相比,最大的差别是装备CFM56-3涡扇发动机,可降低燃油消耗、降低噪音,与200型相比,还装有彩色气象雷达、数字飞行管理系统和自动油门,具体型号有:
B737-300:为标准型,机身比200型加长2.64米(机翼前机身加长1.12米,机翼后机身加长1.52米,共加长2.64米),标准布局载客128人,高密度布局(30英寸间隔)载客149人,该机型于1981年3月正式开始研制,1983年中开始总装,年1月第一架原型机出厂,同年2月24日首次试飞,11月28日首次交付合众国航空使用。
美国西南航空波音737-300
B737-400:在300型的基础上再加长3.05米(机翼前机身加长1.83米,机翼后机身加长1.22米,两段机身共加长3.05米),安装了尾撬,起飞时保护后机身,同时由于最大起飞重量增加到54885千克,对机翼和起落架进行了加强。标准两舱布局载客146人,全经济舱159人,高密度布局载客188人,在收到美国皮特蒙德航空(Piedmont AL)25架的订单后开始生产,1988年2月23日首飞,10月交付使用。
B737-500:300型的缩短型,波音公司为了更充分地占有100座到150座中短程客机各个档次,于1987年5月20日宣布发展737-500。将737-300的机身缩短6.7米,标准两舱布局载客量108人,高密度布局(30英寸间隔)载客132人,最大起飞重量52163千克。首架737-500于1989年6月30日首飞,1990年2月12日获得美国联邦航空局的型号合格证。1990年2月28日首次交付美国西南航空使用。
目前波音737-300/400/500型已停止生产,共计生产1988架。
新一代B737NG(Next-Generation)系列介绍:
在波音737-300/400/500型受用户青睐的可靠、简单以及运营成本低的基础上,波音公司在737-500推出后不久就宣布开始研制新一代波音737,最初型号定为B737X,在传统型737基础上对机翼进行重新设计,换装推力更大、性能更好的CFM56-7发动机,使航程加大,巡航速度提高到0.785马赫(848公里/小时),可与竞争对手空中客车A320同样具备了横跨美国大陆的飞行能力,用了波音777飞机最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技术,新一代737系列分-600/700/800/900型四个基本型号,其中B737-600/700/800对应于传统型B737-300/400/500,700型为标准型,800型为700型的加长,600型为700型的缩短。而B737-900是在-800基础上进一步加长机身,为更好的与空中客车A321竞争而研制的新型号。
2000年2月,波音开始提供一种先进的翼梢小翼技术,最初作为B737-800机型的选装项目,目前,这一先进技术已应用到波音737全系列。
这种约2.4米高的融合型翼梢小翼可以使飞机的航程更远、增加有效载荷、降低油耗,2001年5月,首架带有翼梢小翼的737-800飞机在德国的哈帕克·劳埃德航空公司投入运营。具体型号有:
B737-700:标准型,可以载客126~149名,1993年11月17日开始研制,19年2月9日首飞,19年底交付启动用户美国西南航空使用。
B737-800:700型的加长型,可以载客162~189名,1994年9月5日开始研制,19年7月31日首飞,1998年4月交付启动用户德国的哈帕克·劳埃德航空公司(Hapag Lloyd)使用。
B737-600:700型的缩短型,可以载客110~132名,1994年9月5日开始研制,1998年1月22日首飞,1998年9月开始交付启动用户北欧航空公司使用。
波音737-700驾驶舱
B737-900:
同属新一代B737,是为了更好的与185座空中客车A321竞争而发展起来的。在800型的基础上加长2.6米,机身长达到42.1米。可以载客177~189名。于2000年8月3日首飞成功,已于2001年5月交付给美国阿拉斯加航空公司(Alaska Airlines)。
美国阿拉斯加航空波音737-900
B737-900ER:
2005年7月18日,在与印尼狮航(Lion Air)达成60架737-900ER的销售协议之后,波音公司正式启动了737-900ER(延程型)项目,波音737-900ER和目前的737-900尺寸相同,但由于增加了一对紧急出口门和一个平的后增压隔舱,可多搭载26名乘客,在单级客舱高密度布局下最大载客量增至215人。 737-900ER用加固的机翼、一个双位尾撬、对前缘和后缘襟翼系统进行改进,以及可选装融合型翼稍小翼和油箱,这些使737-900ER的起飞重量更大,航程延至5900公里,与737-800的航程相当。 预计2007年上半年开始交付。
B737-700ER: 波音737系列最新的成员,在获得全日空两架订单后,在2006年1月31日正式启动该项目,B737-700ER是在BBJ(Boeing BusinessJet)的基础上研制的普通客运型。
BBJ(Boeing Business Jets)公务机系列介绍:
1996年7月,为满足市场需求,制造较大、更完善、航程超过6000海里的公务机。波音公司与GE公司建立合资企业波音公务喷气飞机公司,开始波音公务机的研制开发工作,19年10月正式启动BBJ(Boeing Business Jets)。
以新一代波音737为原型机,设计上用了融合型翼梢小翼、有9个油箱,动力装置仍选用GE公司制造的CFM56-7系列发动机。BBJ系列的内部空间为一般远程公务机的3倍,但价格却只与其相近。
主要型号:
BBJ:基本型,以波音737-700为原型机发展而来,在737-700的基础上对机翼和起落架部分进行加强,加装融合型翼梢小翼,航程加大,可达11480公里,并于1998年9月4日首飞。已获得180分钟ETOPS(双发延程飞行)批准,可以飞更多直飞航线。
BBJ2:以波音下一代737-800飞机为原型,较之以737-700为原型的BBJ,长度增加5.85米,空间加大25%。1999年10月开始启动该,2001年3月开始交付使用。
BBJ2公务机
波音737-300/700基本数据:
波音737-300:
波音737-300三视图
B737-300的基本技术参数:
翼展:28.9米
机长:33.4米
经济布局载客:149人
货舱容积:30.2立方米
最大商载:16吨
最大油箱容量:20105升
最大起飞总重:62吨
最大载重航程:2993公里
最大燃油航程:4175公里
动力装置:两台CFM56-3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22000磅)
波音737-700:
波音737-700三视图
B737-700的基本技术参数:
翼展:34.3米
机长:33.6米
标准座舱布局载客:149人
货舱容积:27.3立方米
最大起飞总重:70吨
最大油箱容量:26035升
最大燃油航程:6038公里
动力装置:两台CFM56-7B涡扇发动机(最大推力:24200磅)
波音737系列在中国:
1983年,中国内地民航开始引进波音737,截止2006年3月底我国内地正在运营的民航客机中,波音737系列占了很大的比例,总数已超过370架。2005年11月,中国民航还与波音公司签下了购买150架新一代737飞机的框架协议。
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航空公司没有波音737;
地区民航方面在16年远东航空公司和中华航空公司开始引进波音737投入运营,目前仅中华航空公司及其关联企业华信航空公司共拥有14架波音737-800型。
厦门航空波音737-800(WL)
中国内地民航正在运营的各型号总数及拥有者如下:
(资料截止2006年3月底)
300型共131架: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厦门航空 、山东航空、深圳航空
300QC型(快速改装)、300F型共12架:中国邮政航空、扬子江快运
400型共10架: 海南航空
500型共13架:中国南方航空 厦门航空
600型共6架:中国国际航空
700型共96架: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中国联合航空、海南航空、厦门航空、上海航空 、深圳航空、山东航空
800型共98架: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海南航空、厦门航空、上海航空、深圳航空、山东航空、奥凯航空
900型共6架:奥凯航空、深圳航空
涉及波音737的重大安全:
1986年8月22日,远东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200(注册号B-2603)执行台北中正--高雄航班,起飞后不久飞机失压空中解体,事后调查解体原因为机体有严重腐蚀,导致机身蒙皮破裂而解体失事。
1986年2月16日,中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200(注册号B-1870)执行台北松山--马公航班,降落马公机场时由于起落架问题飞机复飞,复飞过程中机组操作不当,飞机坠海失事;
1989年10月26日,中华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200(注册号B-180)执行台北中正--花莲航班,由于机组使用错误的爬升程序,导致飞机起飞后转错方向,撞山失事;
1990年10月2日,厦门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200(注册号B-2510)在执行厦门--广州航班任务途中遭遇劫机,在强行降落广州机场过程中,机长与劫机犯在驾驶舱里搏斗,导致飞机失控冲入停机坪,撞上两架飞机后解体;
1992年11月24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300 (注册号B-2523)执行广州--桂林航班,在向桂林机场正常进近过程中,由于自动油门故障,机组未及时发现且取了错误的修正措施,导致飞机滚转,失控撞山失事;
19年5月8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300 (注册号B-2925)执行重庆--深圳航班,在恶劣天气状况下,机组违反规定强行着陆,飞机大速度俯冲接地飞机解体;
1999年6月9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300 (注册号B-2525)执行广州--湛江航班,在大雨天气下降落湛江过程中,由于机组调错气压基准,导致飞机接地过晚并发生重着陆,飞机最终偏出跑道,起落架折断,飞机报废;
2003年3月12日,厦门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200(注册号B-2516)准备执行宁波--武汉航班,由于地面人员操作不当,导致牵引车与飞机机头相撞,飞机报废;
波音787系列简介:
波音787梦想飞机(Dreamliner)是波音民用飞机集团正在研制生产中的中型双发(动机)宽体中远程运输机,是波音公司1990年启动波音777后14年来推出的首款全新机型。波音787系列属于200座至300座级飞机,航程随具体型号不同可覆盖6500至16000公里。波音强调787的特点是大量用复合材料,低燃料消耗、高巡航速度、高效益及舒适的客舱环境,可实现更多的点对点不经停直飞航线。2004年4月,随着全日空确认订购50架波音787飞机,该项目正式启动。波音787预计于2006年开始生产,在2007年进行首飞和测试,并在2008年获得认证、交货并开始投入运营。
波音787想象图
波音公司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民用飞机市场份额不断流失给其欧洲竞争对手空客(Airbus),波音B767在与空客A330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波音决定研发其取代产品。向市场推出“音速巡航者”(Sonic Cruiser),强调在燃油消耗与波音767和空客330相当的情况下,飞行速度接近音速。
不过随着911的发生,全球航空市场严重受创,民机需求量急剧萎缩,“音速巡航者”难以获得启动的足够订单,同时,航空公司方面也认为在油价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低燃油消耗、高效益的飞机比高速度的飞机更重要。波音在认真研究了市场需求后,最终决定放弃“音速巡航者”,提出波音7E7(波音787的前身),以取代“音速巡航者”。
波音公司对7E7寄予重望,7E7中的“E”字主要代表效率(Efficiency)、此外也表示经济性(Economics)、超凡的乘坐舒适性和便利性(Extraordinary comfort and convenience)、环保性能(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以及电子化系统(E-enabled)。波音公司认为,波音7E7将为航空公司降低运营成本,创造更多利润,同时为乘客提供更舒适的客舱环境,以及更多的不经停直飞航线。
2004年4月,随着全日空确认订购50架波音787飞机,该项目正式启动,全日空航空公司的订单是历史上对波音新型民用飞机最大的启动订单。
2005年1月28日,波音公司为波音7E7梦想飞机确定了正式的机型代号--波音787。自此,该飞机被称为波音787梦想飞机。 就在同一时间,波音与中国民航方面签署了购买60架波音787梦想飞机签订框架协议。波音公司解释说,以往使用7E7这一名称是为了突出该飞机出色的效率(Efficiency)优势。为飞机正式确定机型代号将延续其在效率以及其他诸多方面的优势,这也是波音的传统做法,在飞机的研发阶段给其一个字母代号,而在项目启动后为其确定一个数字。例如,波音757在开始研发时被称为7N7,波音767被称为7X7,而波音777则被称为767-X。
此外,在许多亚洲文化里,数字8代表着好运和繁荣。而波音、空客两大飞机制造商争夺的重点正是亚洲市场,相信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让波音放弃其非常推崇的“E”而决定使用“8”的型号名称。
波音787设计特点:
波音公司在研制787上使用了“音速巡航者”所提出的技术以及机体设计,并决定在787的主体结构(包括机翼和机身)上大量用先进的复合材料。这将使波音787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款在主体结构上用先进复合材料的民用飞机。重量比例将达到空前的50%,此前这个比例只有20%。发动机方面,波音787可选装通用电气GE GENX系列或罗罗遄达1000系列。波音787为飞机配备标准的发动机接口界面,使787飞机能够随时配备任一制造商的发动机,不存在不兼容的问题。此外波音787还将用电子设备取代过去60年来喷气机用的标准配置---引气系统,波音表示这样的创新设计将有效提高发动机效率。
由于用了大量复合材料降低了飞机重量、同时新型的发动机和创新的流线型机翼设计,这些将使B787比目前同类飞机节省20%的燃油消耗,此外波音787除了让中型飞机尺寸与大型飞机航程的实现结合,也将以0.85倍音速飞行,这与当代速度最快的民用飞机波音747速度是相同的,这也使其点对点远程不经停直飞能力得以更好的体现。
在乘坐舒适性方面波音787将增大客舱湿度,还将降低其客舱气压高度,这样客舱环境更湿润,乘客会感到更舒适。机上、因特网接入将更为完善,机身截面形状用双圆弧形,顶部空间也进行了优化设计,可为乘客提供更宽敞的空间。
波音787系列主要型号:
波音787梦想飞机目前有三种型号在研制生产中,以下数据资料为和理论设计参数,仅供参考
B787-8:
波音787的基本型号,用标准客舱布局,可载客217人,航程高达15700公里,预计2007年完成首飞,2008年投入使用。
B787-3:
主要针对高密度短程航线设计,机翼重新进行优化以利于短航程飞行,用两级客舱布局可载客289人,航程6500公里,预计2007年完成首飞,2008年投入使用。
B787-9:
B787-8的加长型,机身加长了6米,用标准客舱布局,可载客257人,由于B787-3、B787-8生产已排满的原因,目前尚没有确认的B787-9订单,因此B787-9将推迟研制生产,预计2009年完成首飞,2010年投入使用。
波音787想象图
波音787系列基本技术参数:
项目 B787-3 B787-8 B787-9
翼展(米) 50.3~51.8 58.8 58.8
机长(米) 55.5 55.5 61.6
机高(米) 16.5
巡航速度(马赫) 0.85
标准客舱布局载客(人) 289 217 257
最大起飞总重(吨) 163 218 226.8
航程(公里) 6500 15700 15400
发动机型号 两台涡扇发动机
可选装罗尔斯-罗伊斯公司遄达1000系列或通用电气公司GE GENX系列
波音787与中国:
2005年1月28日。波音公司与中国官方在美国商务部就中国的航空公司购买60架波音787梦想飞机签订框架协议。按照平均目录价格计算, 此协议总价值约为72亿美元。这批飞机将从2008年开始陆续交付使用。
此次订购的飞机将交付给中国的六家航空公司。在随后签署的正式购买协议中,60架波音787的分配方案是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各15架,中国南方航空10架,上海航空9架,海南航空8架,厦门航空3架,均为波音787-8型,2008年开始交付。
波音787与中国
2005年6月,波音与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签署确认合同,成飞公司将为波音787梦想飞机独家提供787的复合材料方向舵,此外,哈飞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哈飞)将生产787翼身整流罩,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将生产787垂直尾翼前缘组件等。这是中国公司第一次从一开始就参与一个全新的国际飞机项目。
空中客车320系列简介:
空中客车320系列是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研制生产的双发中短程150座级运输机。空中客车公司在其研制的A300/310宽体客机获得市场肯定,打破美国垄断客机市场的局面后,决定研制与波音737系列和麦道MD80系列进行竞争的机型,在1982年3月正式启动A320项目,1987年2月22日首飞,1988年3月开始投入商业运营。
空中客车320系列在设计中用“以新制胜”的方针,大胆用先进的设计和生产技术以及新的结构材料和先进的数字式机载电子设备。是世界上第一种用电传操纵系统的亚音速民航运输机,代替了过去主要靠机械装置传输飞行员指令来控制飞机的姿态和动作。同时用侧置的操纵杆代替传统驾驶盘。机翼在A310机翼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进.双水泡形机身截面大大提高了货舱中装运行李和集装箱的能力。其客舱舒适而宽敞是当前最受欢迎的150座级的中短程客机。A320系列是一种真正的创新的飞机,为单过道飞机建立了一个新的标准。
空中客车320系列包括150座的A320、186座的A321、124座的A319和107座的A318四种基本型号,这四种型号的飞机拥有相同的基本座舱配置,飞行员只要接受相同的飞行训练,就可驾驶以上四种不同的客机。同时这种共通性设计也降低了维修的成本及备用航材的库存,大大增强航空公司的灵活性,深受用户的欢迎。
A320系列的成功也奠定了空中客车公司在民机市场中的地位,1994年5月,波音公司购买一架二手A320飞机陈列在西雅图以此来激发波音员工,这可能也是空客公司的最大荣幸。
空中客车320系列主要型号:
A320:空中客车320系列的基本型号,1982年3月正式启动研制,可选装CFM56-5或V2500两种发动机,1987年2月22日首飞,1988年3月开始交付首位用户法国航空公司。具体型号有:
A320-100:只生产21架,只有机翼油箱,航程短,有效载重量较少。
A320-200:远程型,为生产线上第22架之后的产品,与100型的区别是用中央翼油箱,配备翼尖小翼,增加了有效载重和航程。第一架于1988年7月交付安塞特航空公司使用。
空中客车320的驾驶舱
A321: A320的加长型,与A320相比,机身加长6.93米,增加24%的座位和40%的空间,在机翼前后各增加两个应急出口,对机翼进行局部加长和改进,于1989年5月启动该项目,1993年3月11日首航,同年12月17日获欧洲适航证,1994年1月交付使用。A321是空中客车公司第一个完全通过商业筹资完成的项目,也是第一种在德国汉堡空客客车工厂进行最后组装的空客飞机。具体型号有:
A321-100:基本型,存在航程短的不足。
A321-200:加大航程型,1995年4月启动该项目,克服-100型航程短的不足,在后货舱增加了附加中央油箱,增加了航程和最大起飞总重。具备 横跨美国大陆的飞行能力。
港龙航空A321-200
A319: A320缩短型,在开发阶段时型号为“A320M7”(minus seven fuselage frames减去7个机身隔框),与A320相比,机身短3.73米,机翼上应急出口减少一个,机身后部散货舱取消。由于与空客公司股东的BAE146NRA、FK100等支线客机有冲突,一度推迟研制,该项目最终在1993年6月启动,1995年8月25日首飞,1996年4月获型号合格证,5月交付使用。A319与A321相同,在德国汉堡空客工厂进行最后组装。主要型号有:
A319-100:基本型
A319CJ:公务机型,型号又称为ACJ(airbus corporate jet),客舱内部空间按公务机进行装饰,其它与A319基本型差别很小,在货舱格间附加油箱,航程可达到12000公里。此型号去掉附加油箱后即可以改装成一架标准的A319客机。
A319LR:商务机型, 主要在国际航线上提供高级商务服务。A319LR和A319CJ相比机身油箱由6个减小到4个。航程达8300公里。
英国航空A319-100
A318: 是A320家族里面最小的成员。项目起源于AE31X,在1993年19年5月15日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AVIC)和空中客车亚洲公司(AIA)签署AE31X支线客机项目合作协仪,新加坡、韩国方面也参与到该,由于在技术转让以及工作分工上出现重大分歧,1998年9月空客宣布终止AE31X项目。
1999年4月26日,空客决定独立开发A318项目,A318在开发阶段时型号为“A319M5”(minus five fuselage frames减去5个机身隔框),在研制期间A由于遭遇“911”,同时A318最初选用的普惠(Pratt & Whitney)PW6000涡轮风扇发动机问题,导致研制不断推迟,这也直接影响到它的销售,包括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内的多家客户取消订单。
直到2002年1月15日第一架A318首飞, A318目前也可选装CFM56-5发动机。A318在德国汉堡空客客车工厂进行最后组装。
空中客车318
空中客车320系列基本数据:
项目 A320-200 A321-100 A319 A318
翼展(米) 34.09
机长(米) 37.57 44.51 33.84 31.44
机高(米) 11.76
标准两级客舱布局载客(人) 150 186 124 107
货舱容积(立方米) 37.42 51.76 27.64 21.21
商载(吨) 16.3 21.6 12.9 11.1
空机重(吨) 41 47.7 40.1 38.4
最大油箱容量(升) 23860
最大起飞总重(吨) 73.5 83 64 59
最大巡航速度 0.82马赫数
典型航程(公里) 5500 4350 6850 5950
动力装置 两台涡扇发动机
发动机型号 CFM公司CFM56-5系列
IAE公司V2500系列
普惠PW6000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