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里欧.万塔(Leo Wanta)事件

2.现在人民币升值,对我过经济有何影响?

3.全球固体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及供需形势

4.是什么影响了黄金的价钱啊?

里欧.万塔(Leo Wanta)事件

九四年金价_国际金价1994年

如果你从未听说过里欧.万塔(Leo Wanta)这个名字,请不要感到惭愧,因为应该感到惭

愧是哪些号称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西方新闻媒体。这是一个正在发生的故事,它早已在从新

加坡到巴黎的国际金融和外交圈子里闹得沸沸洋洋,但西方主流媒体们却保持着令人难以

置信的沉默。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金融事件,如果问题失控,全世界的金融体系将面临信用崩溃!

这也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金额,它涉及高达27.5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归属,如果

记入利息和投资回报,总金额将高达70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GDP的30倍!

这将是一个波及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银行的惊天大案。

2006年5、6月份国际金融市场的剧烈震荡的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一笔4.5万亿美

元的巨款从瑞士秘密汇到了美国,用以“私”了这一案件。如此巨大的资金转移引起了世

界金融市场美元流动性短缺危机,由此直接导致了2006年5、6月份横扫世界的股票

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包括黄金和白银)的暴跌。.

究竟谁是万塔?他又是如何拥有27.5万亿美元的财富的?不是说世界首富身家才5

00多亿美元吗?怎么可能有人拥有比比尔. 盖兹还要多500多倍的财富呢?

当国际媒体成天炒作身家500亿美元的比尔.盖茨,蝉联世界首富宝座的时候,如果

你信以为真,你就上当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所谓富豪排行榜上,你根本找不到“大道无形

”的超级富豪们的身影,因为他们早已严密地控制了西方主要的媒体。

万塔的真实身份是当年里根总统最信任的金融战争专家,曾是美国财政部、中央情报

局、联邦调查局的高级官员。80年代,万塔直接受命于里根总统从事旨在颠覆苏联卢布

的秘密金融战争。他在美国威斯康星州成立了“新共和金融集团”(New Republic Finan

cial Group),公司运作资本仅1万7000美元,但是很快在美国秘密的海外账户资本

注入后,万塔的生意越玩越大。到1990年10月,万塔以高于一倍的比价(28

卢布比1美元)完成了一笔以50亿美元买进1400亿卢布的利润极高的交易,这要感

谢他在苏联内部的同谋们。在1991年1月和2月,万塔在伦敦黄金交易市场上大肆做

空黄金高达2000吨。早已疲弱不堪的苏联经济,全靠着黄金出口这点养命钱,金价的

暴跌在苏联的棺材盖上打进了最后一根钉子。

万塔的秘密行动被称为“伟大的卢布”(Great Ruble Scam)。

在苏联解体后的几年中,万塔和其他美国金融战争的高级专家们与前苏联内部的腐败

势力里应外合,大肆洗劫了前苏联的国家财富。情况一度荒唐到美国经济学家杰弗里.撒克

斯(Jeffrey Sachs)直接帮叶立钦修改总统令,美国律师乔纳森.海(Jonathan Hay)亲

笔制定了无数俄罗斯法律条文和政府规定,美国财政部的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在

给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的信中甚至详细指导如何制定和执行经济政策。俄罗斯经济的病情

在“美国大夫”的“悉心关照”之下,下场可想而知。

1991年的冬天对俄罗斯人民来说是异常严酷的,俄罗斯经济体业已严重失血的身

躯,在国际金融家开动的超级通货膨胀这部“财富绞肉机”碾过之后,大批前苏联的社会

主流人士的毕生积蓄一夜之间灰飞烟灭。大学教授,医生,军官,工程师,纷纷走上严寒

的街头,去兜售各种价格低廉的小商品,其中一部分人甚至不得不乞讨。戈尔巴乔夫参加

1991年11月马德里的西亚和平讨论会时,甚至不得不偷偷提前离开会议,因为他的

俄罗斯代表团付不起宾馆住宿费。

苏联人民积累了70年的国家巨额财富到哪里去了?真像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苏联

经济早已“资不抵债”?人民的财富真会“蒸发” 得无影无踪吗?转自81.china.com

其实在超级通货膨胀中,财富并不曾蒸发,财富只是发生了转移。万塔的27.5万亿

作者: 一江春水流呀流

2006-12-29 13:38 回复此发言

--------------------------------------------------------------------------------

2 苏联27.5万亿美元消失的真相(国民教育贴)

美元就是前苏联人民“蒸发”的财富的下落。

与历史上贫穷弱小的国家无力反抗西方殖民侵略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前苏联拥有着

强大到让美国无法安睡的军事力量,在军事实力仍然相当强大的状态下,整个国家遭到外

部势力疯狂与彻底的洗劫,这在人类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金融战争所展现出的巨大破坏力,丝毫不亚于苏联整个卫国战争的损失程度,所不同

的是,卫国战争的巨大代价换来的是世界超级大国的地位,而金融战争的惨败,导致了国

家解体和经济长期衰败。战争对苏联的破坏仅仅持续了4年,而金融崩溃所造成的社会经

济的灾难已经接近16年。

在搞垮苏联的金融战争中,万塔可谓战功显赫。但是,噩运不久却光临到他自己的头

上。

1993年7月,万塔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威廉.塞辛斯(William Sessions)派往

瑞士,目的之一就是抓捕一名要犯马克.里奇(Marc Rich)。这个马克.里奇也是一个传奇

人物,他不仅是国际黄金市场上的一代枭雄,也是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的武器供应商,

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的铁哥儿们。摩萨德及时通报了马克.里奇美国即将抓捕他的信息,马

克.里奇及时离开了瑞士。万塔在瑞士扑了个空。

万塔在瑞士的另一个任务就是与白宫法律顾问(Deputy White House Counsel)文森

.弗斯特(Vince Foster)会面,将2.5亿美元从万塔的账户上划给一个名叫“儿童防卫基

金”(Childrens' Denfense Fund)的秘密户头上,这个基金的控制人正是美国第一夫人

希拉里。

当事情办妥之后,弗斯特兴冲冲地回了华盛顿。万塔却突然被瑞士警察逮捕。万塔当

时的官方身份是索马里任命的住瑞士和加拿大的大使(1993年3月),身为外交官的

外交豁免权也未能帮助万塔,他实际上处于瑞士警方的状态下,被非法关押了134

天。

回到华盛顿的弗斯特在得知万塔被关押的消息后,立刻四处活动营救万塔。结果7月

20日,弗斯特在华盛顿近郊靠近中央情报局的一处公园里,被发现“自杀身亡”。该消

息震惊了华盛顿政坛。一个显然的谋杀事件,被当作自杀草草结案。身为克林顿从小一起

长大的朋友,堂堂的白宫法律顾问,竟然惨死在离白宫不超过5英里的公共场所,而附近

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央情报局的总部,这一切简直是匪夷所思。

当弗斯特突然“自杀”的消息被瑞士警方通知他的时候,最后还加了一句让万塔毛骨

耸然的话,“弗斯特先生自杀的日子正是你女儿的生日。”

紧接着,更不可思议的事情接踵而来。美国威斯康星州税务部门查出万塔的公司在1

982年和1988年少缴了1.4万美元的州税,要求瑞士将万塔引渡回美国。瑞士竟然答

应了。万塔戴着手铐回到美国之后,因为子虚乌有的区区1万4000美元欠税,被判了

22年监禁。

事情到了这个份儿上,简直是错的没边儿了。打垮苏联“邪恶帝国”的美国“英雄”

,却被自己人投进了监狱。

问题出在万塔认为自己是效命于美国政府,他管理下的巨款理所当然的是属于“民选

政府”背后的全体美国人民所有。不幸的是,“民选政府”及其背后的势力,从来就把这

笔不记在任何美国官方账目上的海外巨款当做自己随意支配的“小金库”,而在这个方面

非常“较真”的万塔,则表现得处处不合作。早在1989年8月,当时的老布什总统就

要求万塔打一笔10亿美元的款子到巴拿马朝圣者基金(Pilgrim Investments),收款人

是“Jorge·Bush”。万塔有很大的顾虑,认为任何动用他掌管下的“公款”而进行对私人

有益的行为,都触犯了美国的联邦重罪。财政部长贝克 “开导”万塔说,像布什家族这样

的人是超越法律的。万塔虽然最终照办了,但却留下了证据。目前,万塔能够拿出的证据

显示有7430亿美元的款项被几届总统 “不当”使用。

随后几年,万塔的兄弟和生意伙伴纷纷离奇死亡,他自己在狱中也三次被下毒,最终

作者: 一江春水流呀流

2006-12-29 13:38 回复此发言

--------------------------------------------------------------------------------

3 苏联27.5万亿美元消失的真相(国民教育贴)

让他幸免于难的,还是只有他才知道全部资金的下落和密码。

2003年4月15日,在长期申诉冤情之后,终于美国联邦法官吉拉德.布鲁斯.李

(Gerald Bruce Lee)做出了对万塔有利的判决,法官确认了万塔在法律上对这笔巨款拥有

监管人的地位。2005年,万塔从威斯康星州的监狱中转到家里继续。在他的法律

顾问和美国两大律师事务所的协助之下,于2005年底与美国财政部和白宫达成协议,

以4.5万亿美元的现金支付给万塔作为对他“卓越贡献”的酬劳,万塔同时答应放弃对其

余款子的监管权。

万塔还提出提前支付35%的联邦税给美国财政部,总额为1.575万亿美元,因为

万塔后来在弗吉尼亚成立了一家叫AmeriTrust的公司来打理他所管理的款项, 所以他将同

时支付6%的州税给弗吉尼亚州,总额为2700亿美元。

这就是“万塔计划”(The Wanta Plan)的由来,就其规模和对美国经济的刺激作用而

言,堪称“第二次马歇尔计划”。

“万塔计划”最终的协议于2005年12月签定,代表美国政府签字的是助理国家

安全顾问威金森(Wilkinson)和财政部长保尔森。

美国财政部的记录表明, 万塔名下的基金包括:

相当于4.5万亿美元的资产属于里欧.万塔的AmeriTrust Group,Inc.,这已经在“账

面”上了。

相当于8.7万亿美元的资产,已经在“美元系统之内”了,存在于主要国际银行的美

元账目上,这些钱不曾被人“挪动过”。

相当于14.3万亿美元的资产仍然在海外账户上,为应收账款。这些钱早已被金融机

构抵押和交叉抵押,对这些资产的召回,将迫使许多世界著名银行机构出现流动性危机。

2006年5、6月份,4.5万亿美元的巨款从瑞士秘密通过外汇交易和其它渠道进

入美国的银行间交易结算系统(CHIPS),这笔有名有姓的钱却被“劫持到”了高盛, 花旗

和美国银行(Bank of Amaerica)的账号上。

忍无可忍,最后期限,如果万塔的账号上还收不到钱的话,他将可能向最高法院起诉

政府,金融市场都摒住了呼吸,美国政府是否遵守法律成为了美元信用的试金石。

7月31日过去了,整个美国政府、国会山、新闻媒体全部鸦雀无声,就像这件事根

本不存在一般。美国政府在全世界众目睽睽之下,出现了赖账!美元和美国国债的国际信

誉也就随之化为乌有。一个法制社会的民选政府如果拒绝执行法律,这在整个西方社会看

来,无异于信用彻底破产。

万塔以美国政府债权人的身份通知世界主要银行,停止对美国政府1亿美元以上的资

金结算,除德国中央银行之外,其它金融机构表示同意。

美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出现剧烈震荡,美元的信心从此进入了高危时期。

这笔4.5万亿美元的巨款现在究竟在哪里呢?它首先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了财政部在高

盛和花旗银行的账户上,后来转到美联储,然后钱又到了洛杉矶的美国银行(Bank of Am

erica),从那里又被转回到纽约的美联银行(Wachovia Bank),最后这笔钱分别被转入不

同的账户,其中就包括了短暂出现在万塔的AmeriTrust公司在摩根斯坦利的证券账户。

财政部已经“正式完成”了所有交接工作,美联储也已将烫手的山竽丢给了银行系统

。如果万塔最终没拿到钱,那是银行支付系统出了问题,与政府与美联储无关。

目前,美联银行(Wachovia Bank)成了问题的焦点。美联储11月份三次“建议”美

联银行拿钱。11月17日星期五,美国东部时间早上8:30,审计人员进入美联银行

的纽约大楼,进行查账,美联银行当天直到上午11:00才开始对外营业。美联银行拒

绝拿钱的原因就是“资金不足”。

如果最终美联银行仍拒不付钱,万塔势必上诉到联邦法院,该银行是美国金融系统的

重镇,一旦被迫关闭,将拖垮整个美国银行系统,并最终波及全世界。

作者: 一江春水流呀流

2006-12-29 13:38 回复此发言

--------------------------------------------------------------------------------

4 苏联27.5万亿美元消失的真相(国民教育贴)

俗话说,纸里包不住火,这样的惊天大案迟早会曝光。在局面难以收拾之前,必须消

除以后可能的“隐患”。最近以来,国际金融界果然“意外频繁”。

2005年1月,中央情报局官员杰克.罗奇(Jack Roach)在试图取出万塔一个账号

里的存款未遂之后,在瑞士联邦银行(UBS)的地下室里被谋杀。

2005年3月3日,法国银行家Edouard Stern在瑞士日内瓦的公寓里被枪杀。

2006年4月-6月,4.5万亿美元的资金被陆续通过外汇交易和其它渠道从瑞士

进入美国CHIPS体系,从而造成国际金融市场上美元流动性急剧短缺,直接引发了5月和6

月的世界范围的股市暴跌和大宗商品(包括黄金和白银)价格震动。

2006年7月13日,位于伦敦金融城附近的“铁山”(Iron Mountain)文件仓库

“失火”,大火整整烧了3天,大量的国际金融行业的原始文件、凭证单据都储藏在“铁

山”里,最终只落得个灰飞烟灭。

无独有偶的是,7月12日, 加拿大渥太华附近的“铁山”文件仓库,也被烧成了平

地。

2006年7月22日,《达芬奇密码》中提到的罗马宗教组织“主业会”(Opus D

ei)的银行家Gianmario Roveraro被人大卸八块。意大利反有组织犯罪的金融调查专家马

克.萨巴(Marco Saba)认为“主业会”与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之间的“奇怪活

动”,与万塔的钱,和银行家Gianmario Roveraro的死有密切联系。

2006年9月13日晚间,41岁的俄联邦中央银行第一副行长安德烈·科兹罗夫

遭两名持枪歹徒暗杀并于次日不治身亡,其司机当场被打死。

2006年10月11日,俄罗斯“外贸银行”莫斯科分行经理亚历山大?普罗辛在私

人寓所的电梯附近遭遇枪击而头部中弹身亡。

2006年11月21日22点左右,当俄罗斯专业建筑网商业银行董事会第一副主

席康斯坦丁·麦谢良科夫驱车来到莫斯科诺沃苏谢夫斯卡娅大街他的寓所门口时,突然遭

到凶手枪击,一枪击中背部,一枪击中头部,当场死亡。

是谁在灭口?又是谁在销毁证据?

最先报道“万塔案件”的是伦敦的“国际货币观察”(International Currency Rev

iew)杂志,几乎没有任何一家国际主流媒体跟进报道,几乎没有任何官方评论。截至今日

(2006年12月3日),在中文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上关于“LEO WANTA”的查询

记录为0。

在google.com上关于“LEO WANTA”的查询记录为31,300。

世界上是否真有里欧.万塔其人呢?

答案是,确有其人。一个最简单的验证方法就是到美国官方的“监狱管理局”网站上

去查寻, 打进Wanta, Leo就可以了,他的号码是43419-053,入狱时间是:1993年1

1月19日,性别:男,年龄:65岁,种族:白人。

尽管关于万塔的正式新闻报道极少,但是如果查询90年代初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地方

报纸,就可以找到对里欧.万塔案件的报道。

麦迪逊的主要报纸《Capital Times》1993年12月15日有一篇题目是“地方监

狱关押着‘国际商人’”的报道,文中语气充满了调侃,“万塔先生说他在过去的几年里

没有收入,他声称他的债务是美国政府的责任,因为他的生意是政府行为的掩护。而调查

人员认为,万塔是一名国际骗子,他在世界上到处行骗,拖欠他人欠款。在一次明显的欺

诈中,他造成了欧洲投资人50万美元的损失,他当时声称他是货币交易商,在中国有重

要的生意。对于指控他因为欺诈在新加坡、泰国和瑞士曾被拘捕,他争辩说他告诉瑞士当

局他是索马里大使,是副总统戈尔的朋友。他坚称自己是奥地利维也纳的合法商人,公司

的总部设在Appleton(威斯康星)。”

1994年7月16日,另一篇题为“法官命令(对万塔)进行精神检查”,文中说

“法官说他被告知,万塔先生对精神病专家说他曾是外国大使,为以色列秘密警察工作,

--------------------------------------------------------------------------------

5

帮助计划美国国防部的B-1轰炸机,今年可能要赚40亿美元。”

1995 年5月9日, 在《Capital Times》《税务欺诈庭审开始奇怪的旅途》一文

报道,“助理检查官道格拉斯.海格星期一告诉陪审团,详细的证据表明了万塔设立了一系

列的皮包公司来通过瑞士、中国和美国的银行进行洗钱,然后万塔用这些钱来支付一些无

可挽回的债务。辩护律师约翰.施维兹则认为威斯康星州的检查官根本不理解像万塔这样的

人是如何运作金融的。”

1995年9月15日,《Wisconsin State Journal》报道说,“精神病医生的检查

报告将会说明万塔先生究竟是一个高级骗子还是一个可怜的精神病人。万塔先生是个世界

周游者,他声称他是中央情报局的探员,索马里住瑞士的大使,他还说他是前总统里根和

布什的朋友。他是1994年的一本名叫《窃国大盗》(Thieves World)的书中的主人公

,万塔导演了一出欧洲卢布。”

如果“万塔案件”确有其事,而没有任何主流西方媒体报道此事,毫无疑问,我们生

活在一个远比我们感觉更为可怕的世界里。

谁是这个世界真正的统治者?他们的意图是什么?他们下一个目标又是谁?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金融黑洞,这个世界上还有一帮处心积虑策划着建立一个伦

敦-华尔街轴心控制下的“世界单一货币和世界单一政府”的国际银行家。

众所周知,如果有人控制了某种商品的供应,也就是做所谓的“霸盘”生意,那么他将可

以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而货币与其它所有商品都不同的就在于它是一种社会上所有人都

必需得到的商品,谁要是控制了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权,这些人将毫无疑问地成为整个国

家的主人,他们将能够随心所欲地获得超级利润。

如果国际银行家最终控制了整个世界的货币发行权呢?全世界的人民都将成为“新罗

马帝国”的现代奴隶。他们将通过债务,而不是从前的锁链,来驱使和驾驭奴隶们的命运

过去300年的世界历史,很大程度上就是国际银行家通过建立私有的中央银行来控

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并逐渐控制了民选政府、司法体系、新闻媒体、教育文化、武装

力量的历史。

国际银行家已经踹开了中国的大门,他们将重演历史上的种种伎俩。中国人民即将看

到的不再是船坚炮利与明火执杖的西方列强,而是西装革履和温文尔雅银行家们。这次他

们带来的不再是“割地赔款”和“开放通商口岸”的条约书,他们的公文包里塞满的将是

,“金融开放”和“世界政府与世界单一货币”的**。金融开放,事关中国未来的百年

国运和亿万人民的财富安全,它决不同于到目前为止中国所有已开放的领域。

现在人民币升值,对我过经济有何影响?

人民币升值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中国应通过提高环境成本来调整产业结构,摈弃短视的发展战略,

20多年来,我国传统的重商主义发展模式利弊参半,在这场进出口贸易交换过程中,中国的经济资本大量增加,但自然资本损失惨重。目前全国已形成几大块生态危区,南水北调便是一例,华北地区水资源的匮乏已成定局,我国不得不通过花费上千亿元的水利工程来调整资源配置。东北三省的黑土地是经过几亿年植被腐化形成的一层地表黑土,在世界上也只有乌克兰和美国的中部各有一块。但经过近几十年里毁灭性的开发,我国的黑土地水土流失严重。如果不加大这一地区的生态保护成本,一味追求廉价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几十年后这片黑土地便将岩石裸露。我国的羊毛羊绒产品生产对西北地区的沙漠化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西北地区的生态恶化正在越来越严重。

至于说治理环境污染的成本更是巨大,每年一两千亿元的治理投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发展的成果。总起来看,将环境代价计入成本核算,中国的贸易成本是巨大的。从比较优势来讲,我国许多出口产品都是在一种比较劣势下生产的。为了更廉价地出口,不惜破坏和污染生态环境。

提高中国的环境成本已经迫在眉睫,国家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保护措施,例如,对于某些产品不实行出口退税,通过税收政策降低这些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增加这一类产品的环境成本。目前,我国要认真检查一些出口行业的真实成本,譬如丝绸、皮革、农产品等,把漏掉的环境成本找回来。通过关税调节,来合理利用国际资源。通过比较优势来淘汰中国那些不具竞争力的产品,剔除那些赔本赚吆喝的出口产品,最后达到调整产业结构的的目的,这样做,从表面和时间上看,可能影响到一些地区和部门的利益,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久生存与发展。

总起来看,我国目前还未摆脱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特征,即靠资源来换取技术和服务产品。这种贸易的特征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种移山添海式的出口,目前我国的大理石、水泥、生铁等出口已经位列世界前茅。这种贸易的另一种特点是:初级产品与工业产品之间存在着价格的不平等,初级产品国家要以更多的劳动和资源换回所需的产品。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及时扭转这种贸易结构,最后的结果便资源枯竭,贸易后继无力。目前,这种资源型的出口已经使非洲一些国家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我国近些年来工业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上升,加工贸易比例已经较大,但还要注意环境和资源方面的代价。

二、古今重商主义的比较----正视外汇追求的代价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国家的重商主义其本质是节衣缩食,其目的是富国强兵,但君主们眼中所盯住的主要目标是黄金。通过出口,赚得国外的黄金。有了黄金,便可以招募和雇佣士兵,进行战争。不过,一味猎取黄金,即使在重金属货币时期,重商主义也具有极大风险。因为当黄金多了的时候,金价也会贬值。当西班牙把拉美的黄金大量输入欧洲时,黄金便大幅贬值。

如果一个经济体在从事出口贸易的同时,相应地进口必需的商品和服务,那么出口对于任何经济体都是有益的。但如果出口仅仅是为了积储黄金或美元,那么这种追求就极其危险。

今天我国的重商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以美元为目标的重商主义。在80年代,创汇还是为了进口,但到了90年代下半期,创汇更多地是为了抵御风险。西方金融“大鳄”制造的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为了防范和抵御西方的金融狙击,发展中国家要额外地积储外汇,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国资源的输出和浪费,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为西方大国的“进贡经济”做了贡献。

如此来看,古今重商主义存在的风险是一致的,那就是目标货币---黄金或美元的贬值。美元在今天是明显被高估的。一旦贬值,发展中国家所储存的美元财富部分将化为乌有。特别是今天的世界已经放弃了金本位制和重金属货币的使用,在这样一个汇率浮动的货币体系下实施重商主义,危险较大。所以传统重商主义的目标必须改变,那就是从紧盯黄金和美元变为重视实物进口,尽可能掌握实物财富,而非货币财富。重视进口的实质是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加快国内的经济建设,但这必须增加国内的需求,也必须有人民币升值的配合。

加大国内需求的途径除了大上国债项目、增大投资外,还有提高低收入人口的消费能力,通过减税和增大货币供给等手段,迅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使国内消费适当提高几个百分点。2003年以后,中国的国债投资内容应当向人力资源转移,即加大公共教育的投入,提高中国的“软力量”。要适当纠正过去见物不见人的投资思想。没有国内需求的启动,中国就难以改变历时已久的外向型经济。但是要想真正启动国内的需求,没有发展战略思想的重大转变是难以完成的。因此今天我们要在认识上进行一场彻底的反思。

中国极待均衡发展,中国极待对内发展。由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国越来越难以靠出口来拉动经济。中国必须通过对内发展来拉动内需。为此,中央应认真考虑对农业税的减免,考虑对农民的补偿。借助外部资源发展内部是中国今后的唯一出路。

特别是要尽可能地避免分割发展,反对奢侈经济。市场经济的竞争结果将是贫富分化和两极分化,贫富分化的结果将出现奢侈消费。中国极待重新审视自己的外部需求,哪些外部需求是由于固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城乡两极分化和新的贫富分化导致的?如何通过国内调整收入分配来调整对国外的进口需求。

清朝洋务运动时期,清廷为了进口一艘德国的铁甲舰,不惜花费几十万农民的劳动,付出堆积如山的农产品,去换回一条军舰。按当时的物价计算,几百个德国造船工人的劳动相当于中国10万多农民的劳动。这种贸易是以大量资源输出为代价的。但由于买舰是国防需要,尽管代价极其高昂,清政府也要购买。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这种进口需求。我们把这一类进口需求归结于发展或国防需求。这种需求尽管代价极大,有时也必须付出。

但今天我们要避免另一种需求,那就是奢侈需求。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便要消耗西方的高档产品。为了进口这些高代价的奢侈品而付出通过大量资源和劳动输出换回的外汇,这种行为对发展中国家极其不利,作为城乡二元结构比较严重的中国,尤其要警惕这种贸易目标和外部需求。

总起来说,任何贸易战略都是由这个国家的发展目标决定的。如果其发展目标是扩军备战,那么,所有的资源最后必然向军备方面聚集。如果目标是高科技、某些工业部门或沿海大城市,那么资源必然向这一领域聚集。如果是以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减少城乡差别、破除二元结构为目标,资源的配置又是一个样。中国今天要深刻检查自己的追求目标。

三、认识“进贡经济”的事实----中国应当平衡进出口贸易

当前,人们把美国的消费当作是对世界经济的一种贡献,我国出口的增加要感谢美国人的大量消费。但我们也要看到事情的另一面,那就是美国利用美元和强势美元,廉价地赚取世界资源和劳动。

国外有研究表明,自1974年以来,美国生产率增长了70%,但是如果除去进口效应,很多部门生产率增长仅在0.1%之间。这也就是说,除去进口国的贡献,美国生产率增长并不大。在20世纪最后的20年,美国没有任何突出的生产力繁荣,但却有一种进口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由美国经济的惊人增长所推动,而是由生产这些财富的低收入国家借给美国的债务所推动。

在重商主义和金本位制下,不断积累贸易剩余的国家积累大量的黄金,从而可以用来支付未来的进口。然而,在现在的国际贸易体系下,外贸盈余积累的是美元这种未来具有不确定价值的不可兑换货币。而且,这些美元标价的贸易盈余不能转换为出口国自己的通货,因为它们需要储备起来以防止全球金融市场上对该出口国通货的投机性攻击。

当出口国将经常项目盈余投资于美元金融资产时,由于出口的货物多于进口,该国经济从出口中得不到好处。该国将真正的财富拿去换取的是一堆货币符号。除非该国进口等量的货物来平衡贸易,这笔外汇储备才有价值。如果出口国不能平衡贸易,就必须把贸易盈余投资到美国的债券上。如今,我国的外汇储备大约有1000多亿美元投资在美国国债上,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美国经济的繁荣和世界经济的一荣共荣。

90年代,美联储巧妙地利用强势美元和高利率来吸引国外资金,回笼大量美元。美元霸权可以使美国通过印刷美元钞票来反通货膨胀,但却导致了美元债务的泡沫化。目前,随着局势的变化,美元泡沫正在破灭,美元贬值的趋势已经显现。中国必须早做防范,及早调整以出口为导向的发展战略。

由于贸易不平衡是由过高估价的进口国货币和过低估价的出口国货币所推动的,因此,这种不平衡的单向流动贸易可能由于两种结果而结束,一种是出口国耗尽了它的资源,难以继续,另一种是进口国的贸易赤字水平已经达到过高的程度,出口国不愿意再接受进口国的债务。如果持续实行这种不平衡贸易,那么,出口国便要承担环境污染、低工资、低福利以及日益增长的贫困这些恶果。

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美元铸币收入的事实。目前,在世界各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的比重占到60%以上。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调查,1998年,美国发行的现钞有2/3在境外流通,在新增发的美元中,大约3/4被外国人所持有,有7个国家的美元存款占货币供应量的比例超过50%,有12个国家这一比例超过30%-50%。至于说比例在15-20%之间的国家更多。目前中国的美元存款已达1300多亿,约占总货币量的10%。

美元作为载体货币的事实,使美国获得了可观的造币收入,即纸币的面值与印制成本之间的差额。据估计,美国每年获得的铸币收入能占到其GDP的2.5%,那就是两三千亿美元。美国在获得铸币收入的同时,还得到了其他国家为了获得美元而出口的廉价商品。

美国每年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进口的急剧增长。新兴经济体不断使自己货币贬值以补贴和扩大出口,从而偿还以美元标记的外债,这样就使美元债务相对于当地货币来说更昂贵了。美国廉价地进口商品缓和了国内通货膨胀压力,尽管美国的货币总量在不断扩大。在这一活动的背后,是美国人以较少的劳动成本换回了较多的商品货物。

最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给予巴西前所未有的300亿美元货款,其实质是为了挽救持有巴西债务的美国跨国银行。这将迫使巴西在货币贬值40%的情况下,出口更多的财富以偿还300亿美元的债务及其利息。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当年都发生过这种事情。发展中国家每一次货币大幅贬值,都是一次国内资源的巨大流失。

目前,西方学界有一种观点值得注意,这种观点认为:由于几十年来全球贸易是将财富从穷国向富国转移,然而这种不平等的贸易转移是不可持续的,目前,这种财富转移正在出现危机,近两年全球贸易萎缩便是例证。这种贸易萎缩将导致世界性的经济增长放缓。那些依赖出口维持增长的经济体要清楚地知道,近年来的出口下滑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周期现象,它很可能是多年不平衡和不平等贸易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那些出口成为国内发展的补充而不是破坏的国家,才可以不受大环境的影响。针对这种形势,中国要特别注意不要将财富转移出本地区,应该停止追求掠夺性的竞争优势,转而向平衡贸易发展。

四、中国要从贷方转变为借方----人民币应当适当升值

中国正在成为借贷国家,大量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存在,其实质是向国外输出资源。这对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利。到今年底,我国的外汇储备将达到近3000亿美元。明后年照此形势发展,外汇储备可以迅速达到4000亿美元。今天中国的重商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是呼应了西方大国的“进贡经济”。

但是,由于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外汇储备的风险日益显现。中国外汇储备的积累,其实质是中国向世界大量出售本国产品和资产,外汇的获得是以资产或劳动为代价的。外汇储备的增加,意味著本国资产比例的减少和他国资产比例的增加,意味着GDP内国外经济成分的增加。在外汇储备高增长和外国直接投资大量进入的时候,仍然低估人民币,是本国资产流失的表现。

特别是外汇储备是资产和财富的货币形式,在当今世界各国货币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掌握大量的货币财富具有极大的风险。2002年一年的时间,美元对欧元已经贬值18%。因此,货币财富必须尽量转化为物质财富。肉只有烂在锅里才是肉。

重商主义必然导致人民币升值,因此,人民币升值不可逆转。我在1995年就明确提出“人民币进入升值时代。本币升值是中国这一类国家的必然规律。1994年汇率并轨时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因此,尽管经受了1994和1995年国内高通货膨胀和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人民币依然没有贬值,而且逆势升值。今天,强势人民币的时代已经到来。强势人民币和人民币升值的实质是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源,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中国在这一发展阶段急需外部资源来整合国内资源。这一战略调整的核心是谁来借贷的问题。从发展阶段来看,发展中国家最好是借债国家,至少不应该过早地成为债权国。

在外来投资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中国已经具备了利用资本项目帐下的顺差来弥补经常项目帐下的逆差的条件。中国应适时收敛历时已久的“创汇”战略,应当尽快改变其资产、产品和劳动在国际上的低廉状况。中国的资产和劳动应当适当升值。以贫穷和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的竞争力不值得提倡。

五、中国的资产应当升值

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更多的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更多本国资产被外国资本购买。近几年里,中国的直接投资不断增加,这正是西方资本购买中国资产的表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自己的资产卖个好价,如何使本国的资产不在人民币被低估的情况下被购买,这是当前中国极其注意的事情。

中国的劳动和资产的低廉是在一定历史阶段形成的,也必然在一定历史阶段得以调整。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其无形资产及有形资产都在不断升值。但由于多年来我国坚持弱势人民币政策和低估人民币政策,这使外资在产权交易过程中有可能低价收购我国的资产。因此,中国在调整进出口贸易政策的同时,必须调整货币政策和资产价格。

中国的资产升值应通过货币手段和资本市场来调整。货币手段的内容包括:适当的国内通货膨胀,适当的汇率调整即本币升值。但由于我国的货币政策近几年来囿于传统观念,因而在需求方面显得相对保守。近年来国内出现的通货紧缩,除了内需不足等原因外,货币政策上的保守也有一定影响。

由于中国经济的不断商品化和货币化,中国货币量的增长完全不能按传统的手段去平衡。特别是在有了股票等资本市场之后,货币量与实物经济更是拉开了距离和想象空间。股市和虚拟经济的出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的货币政策。

人类社会在股票市场之前,一直生活在实物经济里,货币量与实物量基本上保持着平衡,当平衡被打破时,便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发生。在这一时期,货币量与实物保持着密切的对应关系。钱多了,物价就涨,钱少了,物价就下跌。但自从有了股票市场,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货币与实物的对应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一时期,由于剩余货币聚集资本市场,使世界经济暂时避免了通货紧缩。股市和债市无形中成了一个储存剩余货币的储水池,特别是当世界进入一个生产过剩的年代,产品供应的过剩使物价根本没有上涨的空间,并且还在不断地下跌,剩余货币只有在资本市场上大肆炒作。这就是欧美日股市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狂涨的原因。不过日本和美国都由于没有经验而陷入了泡沫经济的泥坑。泡沫经济最大的危害便是透支消费和过度投资,过早和过度消耗了经济实力,造成经济浪费,最后使经济发展后继无力。

股票市场的出现,使各国的货币供给出现了难以把握的现象。钞票发行多了也不发生通货膨胀。股票资产的买卖与实物商品的买卖不同,它是一种抽象的资产价值符号和虚拟的价格。因此,它可以有较大的升降空间。

中国目前正行进在虚拟经济的初期阶段,而日本和美国已经处于虚拟经济的末期。中国不能因为日本和美国陷入泡沫经济的泥潭而止步不前。事实上中国可以更好地借鉴日本和美国的经验,趋利避害,消除目前的货币瓶颈。中国目前没有通胀之虞,并且适当通胀有利无害。中国仍然有大量的实物资产有待于货币化和商品化。因此,中国的货币供给政策不应当保守。

以购买力平价衡量,我国的有形和无形资产都相对廉价于发达国家。也就是这种廉价,使发达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占有了发展中国家的劳动。随着国力强盛,发展中国家应扭转这种不对等的交易。

六、本币升值的利弊分析----日本和阿根廷的教训

本币升值是节衣缩食的重商主义发展中国家的规律。那么,本币升值对一个国家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我们可以从美国、日本和阿根廷等国家的经历中得出结论。

80年代初,里根政府实行美元坚挺政策,使美元对日元的汇率从1978年的1:175上升到1985年的1:250。日元疲软导致日本的往来帐户上出现了巨大的盈余,而美国却是赤字累累。1985年9月,美、德、法、英等7国财长在纽约广场饭店开会,联手干预日元。日元至此开始了升值之旅,到了1988年,日元已从250兑换1美元上升至120兑换1美元。由于担心强势日元会引起经济衰退,日本政府不断降低银行存款利率。低利率使日本的资金变得便宜,于是日本企业便大肆借债和发行股票。在头脑过热的同时,股市和债市上也激发出一片投机热潮。在这种情况下,外国资金也来凑热闹,大批的投机资金涌入日本,股票和房地产市场一浪高过一浪,股市指数在4年之间上涨了三倍。1989年,当投机热潮达到顶峰时,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开始回落,国外资金开始大批撤退。自此,日本开始了长达10几年的泡沫消化整理时间。

现在回顾日本的经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是第一个被国际游资重重狙击的国家。现在有许多人把日本的灾难看成是本币升值导致的,这是错误的认识。日本的教训主要在于资本市场的过度投机和资产高度泡沫化,导致日本人在资金过剩的情况下显示出过分自负和盲目的海外投资,仅1989年日本的海外投资就达到1700亿美元,80年代后半期,日本的海外投资达到4000多亿美元,海外净资产一度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后来的结果证明,日本的海外投资大多是不成功的,正是这些投资浪费,使日本深陷债务泥潭。

最近有报道说,日本内阁府一分报告透露,日本的国家财富已经连续4年下降,现已降为2906万亿日元。仅2001年日本的国家财富就比前一年下降了52.6万亿日元。造成日本国家财富连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土地价格骤降,日本今年的土地价格比一年前又缩水了88万亿日元,为1455万亿日元。要是与1990年底日本土地价格最高峰时的2454万亿日元相比,日本的土地资产缩水了40%,也就是说1000多万亿日元化为乌有。由此可以看出日本当年的资产升值和泡沫经济是多么严重。

中国今天如果吸收和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完全可以避免本币升值的负面影响。中国与日本最大的不同是有着广大的腹地和内需,本币升值可以给国家引进更多的资源,加大国内的建设,而不是将资源输出国外。但是,中国要有准备应对人民币升值后可能出现的两种情况,一是日本当年的那种情况,即资源外流,海外投资。二是引发国内消费过热或投资过热。中国和日本都是东亚节俭型文化的国家,很可能不会象拉美国家那样因消费而出问题。而是可能因为投资错误出现问题,不管是在国内或国外。特别是在产权多元化的情况下,中国如何解决这一问题,还值得研究。

我们再来看阿根廷的经验教训。阿根廷奉行的是伊比利亚天主教文化。这种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鼓励人们消费,因此绝大多数拉美国家的储蓄率很低,对外资依赖很大。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阿根廷的经济结构水平比较低,但社会福利水平却比较高。1998年为例,阿根廷的储蓄率为17. 4%,不仅低于拉美19%的平均水平,而且还低于巴西的18. 6%、墨西哥的22.4%和智利的25%,更是低于韩国的33. 8%。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只得靠外部资金来扩大再生产。

1989年梅内姆上台时,阿根廷的通货膨胀很厉害。于是,1991年出任经济部长的卡瓦略制订了著名的“兑换计划”,使汇率固定在1万奥斯特拉尔=1美元的水平上,1992年1月,奥斯特拉尔被比索取代(1比索=1万奥斯特拉尔),比索与美元的汇率定为1:1,外汇的买卖不受限制。事实证明,这种特殊的固定汇率制在降低通货膨胀率方面是十分成功的。1994年,阿根廷的消费物价仅上涨了3. 9%,90年代末甚至出现了负增长。在这一期间,外国直接投资大量涌入阿根廷,1991-2000年10年间,阿根廷共吸引了8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还有大量的外国银行贷款。这种情况使阿根廷在90年代取得了较快的发展,1991年和1992年的增长率分别高达10. 6%和9. 6%,在1991-1998年的8年间,平均增长率达到5. 8%,高于拉美3.5%的平均水平。

但这一期间,由于美元的不断坚挺和高利率,使与美元挂钩的比索不断升值,特别是受东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在大批发展中国家货币贬值后,比索的币值被明显高估。这导致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收入增长缓慢,特别是当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后,阿根廷对巴西的出口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阿根廷庞大的财政赤字和沉重的外部债务负担以及外来投资减少,1999年起,阿根廷经济陷入了困境,财政收入每年减少20%,失业率高达18%。到了2002年,金融危机最终出现。

通过阿根廷的案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货币升值和不及时调整汇率带来的危害,但阿根廷是另一种本币升值的例子,与日本还有很大不同。阿根廷主要是国内政府财政债务过高,外债太多,国民储蓄率太低,出口竞争力不强。日本是虚拟经济太过分,未能及时平衡贸易,未能将日元升值后获得的好处注入国内建设。

总结这两个国家的经验,中国完全可以扬长避短,中国人民币升值的优势在于存在着大批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广大的国内市场以及较高的国民储蓄率。综上分析,我们完全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奉行节俭文化和借鉴了他国经验的中国,在人民币币值适当升值后,基本上不会影响外资的进入和出口的竞争力,更不会重蹈日本和阿根廷的覆辙,相反,人民币的适当升值可以使中国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源,或者说可以将更多的资源留在国内发展。只要中国将人民币升值后获得的好处返回国际市场,增加对外部市场他国产品的需求,这样就会既拉动了他国经济,也给自己国家谋了福利。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加中国内需拉动对于中国和世界其他国家都是双赢。

在当前一片升值论、贬值论和稳定论的争论当中,我们的头脑要清醒。要有自己认识问题的主线和角度,思想不要被一些利益集团的声音干扰或混淆。

全球固体矿产资源保证程度及供需形势

一、矿产勘查不断取得进展,矿产资源需求保证程度逐步提高

20世纪80年代以来,尽管世界矿业发展几起几落,许多国家对矿产勘查还是给予了较高重视,新探明了大量矿产资源。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除铅、钾盐、萤石为负增长,铁、锰、锡、天然碱没有变化外,其他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石油、天然气、金、银、铂族金属、钴、镍、铬、稀土金属、金刚石、重晶石、石墨等矿产资源探明储量增长显著。

近年新发现和储量扩大的非燃料矿产多集中在贵金属、贱金属和金刚石等矿产上。在金矿方面,加拿大、美国、秘鲁、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南非、坦桑尼亚、马里、土耳其、罗马尼亚、爱尔兰、埃及、俄罗斯、西班牙、墨西哥、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日本、蒙古、伊朗等国家都有许多重要发现。例如,在智利和阿根廷边界上发现的帕斯卡大-拉马金银矿含金达532t,银17371t;秘鲁亚纳科查金矿金资源量已扩大到1340t,成为世界第三大金矿(仅次于印度尼西亚的格拉斯贝格和乌兹别克斯坦的穆龙套);澳大利亚的“超大金矿坑”估计资源量达870t。这些发现中,部分是原有矿山储量和资源量的扩大,大部分是在已知矿山的外围发现的。截至2002年底,世界黄金储量为42500t,比2001年下降15%,储量基础为89000t,比2001年增长14.1%。2002年世界黄金储量和储量基础的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9年和39年。世界黄金资源总量估计为10万t,其中15%~20%为其他金属矿床中的共生-伴生资源。南非约占世界资源的一半,美国占9%。

在银矿勘查方面,玻利维亚、加拿大、阿根廷、秘鲁和墨西哥等国家近年取得了重大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是玻利维亚圣克里斯托巴尔特大型银矿床的发现,通过1998年后期钻探,已获矿石储量2.59亿t,含银 62.2×10-6,锌 1.57%,铅 0.55%,即含银 16110t,锌 406.6万t,铅142.5万t,该矿床将是世界上最大的露采银矿之一。还有阿根廷近年发现的贝拉德罗金银矿,总资源量达2.2亿t,含有银5050t,金265t。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02年世界银的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27万t和52万t,与2001年相比,储量减少了3.6%,储量基础增加20.9%。按2002年银矿山产量17796.6t计,世界现有银的储量和储量基础静态保证年限分别为15年和29年。

铂族金属矿床是近年国外矿产勘查的一个新的重点矿种,有不少新的发现,在加拿大、美国、南非、芬兰和俄罗斯都发现了有意义的铂族金属矿床。截至2002年底,世界铂族金属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为71000t和80000t,南非铂族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世界铂族金属资源量估计在10万t以上,主要产于南非的布什维尔德杂岩体中。

在铜矿方面,对斑岩铜矿的勘查较多。在智利、秘鲁、赞比亚、巴基斯坦、伊朗、厄瓜多尔、印度尼西亚、蒙古等国家,由于进一步的工作,一些已探明矿区的铜储量有较大增长。如智利北部1996年草根勘探发现的斯潘塞矿床,露采范围的储量已增至4亿t,铜品位1%。2003年3月,加拿大艾芬豪公司宣布在蒙古发现了巨大的奥尤陶勒盖(Oya Tolgoi)斑岩铜矿,已获推测资源量24亿t,含铜1464万t,金336t。2002年世界铜储量为48000万t,储量基础为95000万t,与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41.2%、46.2%。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2002年世界陆地铜资源量为16亿t,深海底和海山区的锰结核及锰结壳中的铜资源量为7亿t。2002年世界铜储量和储量基础分别占陆地铜资源量的30%和59%,说明全球铜的勘查潜力仍较大。

在铅锌矿方面,以沉积岩中喷气沉积型和密西西比河谷型矿床为主,勘查成果中以已知矿床的扩大为突出点,如伊朗迈赫迪耶正德矿床,已获铅锌金属1220万t。全球大陆已知铅锌资源除南极洲外,其他5大洲约50余个国家均有分布。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统计,2002年世界已查明的铅资源量有15亿t,铅储量为6800万t,储量基础为14000万t;锌资源量有19亿t,锌储量20000万t,锌储量基础为45000万t。铅储量比20世纪90年代初减少了200万t,储量基础增加了2000万t;锌储量和储量基础各比20世纪90年代初增加5600万t和15500万t。

金刚石勘查继续受到重视,2002年、2003年其勘查费用占固体矿产勘查总预算费用的13.5%和14.6%。加拿大、南部非洲、西非、坦桑尼亚、赞比亚、俄罗斯、澳大利亚、北欧、巴西、法属圭亚那、印度、印度尼西亚、格陵兰和美国等均在进行金刚石勘查工作。其中,加拿大的金刚石勘查工作仍占有重要地位。2002年最重要的勘探发现是赞比亚地质勘探局在北方省和东方省的结合部探明了一个储量极为丰富的巨型钻石矿,其规模超过了世界第一大矿——刚果(金)东南部的姆布吉马伊工业金刚石矿。美国地质调查局估计,2002年世界工业级金刚石储量为5.8亿克拉,储量基础为12亿克拉,宝石级(包括近宝石级)金刚石储量基础为3亿克拉。

总体来看,世界上大多数矿产资源的需求保证程度在不断提高,除煤、锰、铜、铅、钒、锑、萤石和金刚石等少数矿产外,世界绝大多数主要矿产的静态储量基础寿命都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铬铁矿、镍、钴、钨、铋、铂族之素、铝土矿、汞、硫、重晶石、石墨和菱镁矿等矿产储量基础寿命明显提高(表1-1)。但是,不同国家矿产资源需求保证程度差别仍较大。发达国家主要矿产的静态储量寿命多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许多矿产的储量保证程度较低。在燃料矿产方面,经合组织国家石油静态储量寿命只有10年,而世界平均为45年;发达国家天然气静态储量寿命也只有15年,而世界平均为65年。在非燃料矿产方面,经合组织国家的锰、铬铁矿、镍、钴、铜、金、硫、磷矿等多数主要矿产静态储量寿命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只有铁矿石、铅、锌、银、高岭土、天然碱等少数主要矿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矿业的全球化和矿产勘查与开发的科技进步,以及坚持不懈的超前地质勘探工作,最近10年来全球重要矿产资源的储量或储量基础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表1-2)。按照目前世界矿产开采水平,现有多数矿产的证实储量可保证开采20~40年,某些矿种的保证年限还要长得多(如石油为40年,天然气近60年,煤200多年),如果加上预测资源,保证年限还会大大增加。

表1-1 世界矿产资源静态储量基础寿命(年①)变化

注:①储量基础/矿产产量;②石油、天然气为估计的证实储量;③煤为可采探明储量。本表1981年的数据引自《国外矿产年评1995~1996》;1992、2002年的数据是分别根据《国外矿产年评1992》和《世界矿产资源年评2002~2003》(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编著)的数据所计算的。

二、全球矿产品供需形势起伏变化

全球矿产品供需和市场贸易受世界经济的影响更为直接。20世纪90年代初,发达国家经济衰退,对矿产品需求缩减,矿产品价格低廉,成本增高,一些国家开始实行矿业私有化。进入90年代中期后,世界矿产品供需和市场贸易保持正常的发展态势,矿产品供应、需求和贸易全面增长,多数矿产品创历史最高水平,市场活跃,价格较为坚挺,世界矿产品市场进一步回升,扭转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场疲软的状况。一些主要的矿产品生产国,包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矿业产值均有所上升,投资环境好的发展中的矿产生产国,其矿产值增幅更大;同时,一些传统的大的矿产消费中心,包括西欧、日本和北美,虽然其正在向后工业化信息社会转型,但由于前几年经济软着陆的实现及出现经济复苏的势头,其矿产品消费量有稳定上升的趋势,而那些新兴的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其矿产品需求量的增幅更大。

表1-2 世界主要矿产储量10年变化

注:①储量或储量基础丰富,无统计数据。数据引自《世界矿产资源年评2001-2002》,国土资源部信息巾心编著,地质出版社,2003。

1995年,世界有色金属矿产品产量和消费量迅速增长,库存减少,铅锌等一些矿产品供不应求,有色金属矿产品价格经过两年的大幅度上涨后,1996年开始明显回落。进入1996年,世界有色金属市场趋于疲软,价格下跌。全年铝、铜、铅、锌、镍、锡等主要有色金属矿产品价格平均下跌11%,接近1994年年初的水平,年度跌幅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大,下降幅度分别为:铝也是勘查投资排名第一的国家,投资金额为4.71亿美元,占10%、铜22.8%、铅6.8%、锌1.2%、镍19%、锡8%。而国际黄金市场1995年平稳,1996年供过于求。1997年,国际市场黄金价格暴跌至1979年以来的最低点的282美元/盎司,对整个金属矿产工业带来了不利影响。由于受市场供过于求,以及重要进口地区——亚太地区金融危机的影响,贱金属价格继续全面下跌,在1996年平均下跌11%的基础上,又平均下跌10%,跌至1994年初金属矿产品涨价以来的最低点。但是,贵金属银和铂族金属在此期间却供需两旺。银产量自1995年起不断回升,1997年增长30%。

1999年以来,世界经济逐步走上了复苏的轨道,全球对矿产品需求明显增长,带动了许多重要矿产品产量的增长。国际矿产品市场也由前两年的供过于求逐步向供求基本平衡过渡。由于需求增长,有色金属的价格普遍回升,镍价大幅度上涨了30.6%。贵金属中,金价大幅动荡,由年初的每盎司278美元下跌至250美元左右,创20年来最低。致使同年9月欧洲15家中央银行发表联合声明,重申黄金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承诺5年内每年黄金出售不超过400t,并且不再扩大黄金租赁、黄金期货和黄金期权的使用范围。于是黄金在不到3周时间内最高涨幅达到32%,这样的情况15年未见。此后,黄金受获利回吐的压力开始下跌。1999年由于受俄罗斯限制铂族金属出口和各国需求增长等因素的影响,世界铂族金属市场供应紧张,铂、钯、铑价格均大幅上涨。2000年铂族金属价格继续大幅攀升,世界有色金属市场的需求继续增长,铜、铝等过剩的局面明显好转,镍、锌等则继续短缺。在此情况下,除铅和银供应过剩,价格下降外,其他有色金属价格普遍大幅度上升,镍价继续上升了43.0%。

2001年,世界经济遭受了近10年来最为严重的打击,世界贸易流量急剧缩减,矿产品市场需求增长也明显放慢,导致许多重要矿产品产量下降或增长速度减慢(表1-3),国际矿产品市场供求基本平衡。世界矿产品贸易增长速度仍高于矿产品生产和消费增长速度(表1-4)。世界主要有色金属消费国的需求普遍下降。其中铜消费下降2.6%,铝消费下降2.4%,锡消费下降3.4%。铅、锌、镍消费分别增长4.6%、2.5%、1.8%(表1-5)。2001年世界主要有色金属供求状况见表1-6,铅是2001年市场惟一看好的有色金属,除铅短缺外,其余金属品种均过剩,其中铜过剩60万t。铜、铝、锌、锡、镍等库存消费比均高于正常水平。世界有色金属价格除铅外均大幅下滑,据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报道,LME三个月期货铜价在2001年11月降至1986年以来的新低1336美元/t。国际市场锡价在2001年9月跌至28年以来的最低价位——3600美元/t。铅则全球供应短缺,价格不断回升。2001年尽管矿产金产量增长,但由于投资者出售实金数量减少和空头销售相对缺少,世界黄金总供应量再次下降2.6%,为5年来的最低水平。同期黄金总需求量小幅下降了2.6%。全年黄金供求基本平衡,全年平均价仅为271.04美元/盎司,成为自1978年以来的最低年平均价。受工业需求疲软的冲击,国际市场白银价格连续第三年下降,铂族金属价格普遍下跌。

表1-3 世界主要矿产品产量

续表

资料来源:(1)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2,2003,2004;(2)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 2003;(3)Minerals Year-book,2001,2002;(4)Mining Annual Review,2002,2003;(5)Engineering and Mining Journal 2001,2002,2003;(6)Industrial Mineral,2001,2002,2003;(7)Oil and Gas Journal,2000,2001,2002。

表1-4 世界部分矿产品进出口量

资料来源:(1)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3;(2)Mining Annual Review,2001,2002,2003;(3)Coal Information,2001,2002,2003;(4)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2,2003,2004;(5)BP Amoco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02;June 2003;(6)世界矿产资源年评2002~2003,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编著,地质出版社,2004。

表1-5 世界部分矿产品消费量

资料来源:(1)Mineral Commodity Summaries,2002,2003,2004;(2)World Metal Statistics Yearbook,2003;(3)Engineering and Mining Journal,2002,2003;(4)Mining Annual Review,2001,2002;(5)Industrial Mineral,2002,2003;(6)Minerals Yearbook,2002;(7)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June 2003;(8)世界矿产资源年评2002~2003,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编著,地质出版社,2004。

表1-6 2003年世界主要有色金属供求状况 单位:万t

注: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2002)》和《World Metal Statistics》资料计算。

2002年世界经济呈缓慢回升态势,美国经济呈低速增长,欧元区和日本的经济缓慢复苏,东亚国家经济迅速回升,俄罗斯和中东欧经济转型国家也呈良好发展势头。2002年全年世界贸易自第二季度开始走出衰退,并呈逐步加速增长趋势。2003年,在亚洲和美国经济增长的推动下,世界矿产品贸易增长了4.5%,世界矿产品出口额增长了16%,达到7.3万亿美元,为1995年以来的最高增幅。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增长了40%,达到4128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居世界第3位;同期矿产品出口额增加了35%,达到4384亿美元,仅次于德国、美国和日本,居世界第4位。在此大好形势下,国际矿产品市场需求形势也全面好于2002年。

在此影响下,世界有色金属市场发生了重大转折。多数有色金属结束了长达数年的价格下滑、市场低迷的局面,有色金属开采冶炼业在全球产业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世界主要有色金属的产量和消费量均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供求关系有了极大改善,一些矿产品的库存开始减少。以铝为例,世界经济的好转促进了铝消费量的增加。据《World Metal Statistics》统计,2002年世界原铝消费量为2533.11万t,2003年为2741.44万t,同比增加8.22%,净增消费量208.33万t。2003年中国的原铝消费量净增了106.54万t,因此世界原铝消费量的增长一半以上来自中国,同期西方的消费量只增长了74.18万t。由此可以看出,2003年世界原铝的消费主要还是靠中国的增长来拉动的。再以铜为例,2002年矿山产量大幅度减产以及铜价低迷导致铜原料供应紧张,铜精矿产量下降,2003年也仅微幅增长。2003年世界铜消费量为1560.86万t,比2002年增长4.14%。世界主要铜消费国(地区)中,除了中国大幅度增长(中国台湾下降了3.96%)以外,日本、德国、意大利和墨西哥均消费增长,而美国下降了4.3%。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三个主要铜消费地区来看,亚洲大幅增长6.5%,欧洲小幅增长0.8%,而北美洲则下降了4.8%。与2002年一样,2003年中国仍然是拉动世界铜消费增长的最大动力。世界经济的回升带动铜消费的增长,全年供求关系呈供不应求状态,全年铜价走势呈稳步大幅上涨态势。铝、镍、锡、铅和锌等主要有色金属价格2003年均经历了与铜类似的过程,期货镍的价格在2003年年底达到15年来从没有达到的高度;锡和铅的价格也创出了8年的新高;表现最差的铝和锌,价格至少回到了2001年初的水平(图1-1)。

与世界矿产品供需形势稍有不同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明显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一些重要的大宗支柱性矿产的产量和消费量快速直线上升。例如,铁矿石,1990年成品矿产量为8600万t,2003年增加到了1.35亿t,而消费量则从1990年的1亿t左右上升到了2.81亿t。铜的矿山产量1990年为30万t,2003年增到58万t,消费量由1990年的73万t上升到了2003年的321万t。氧化铝折合成金属铝的产量,1990年为70多万t,2003年达300万t,消费量由1990年的70多万t上升到了2003年的548万t。我国大宗支柱性矿产消费量的巨大增长,对国际矿产品市场起了拉动作用,仅 2003年就净进口铁矿石 1.48亿t,铜(铜精矿、精铜和废铜合计)225万t,铝(氧化铝折合金属铝)270万t。如此巨大的进口量曾一度引起国际矿产品价格大幅上涨。

图1-1 1989~2003年世界金矿山生产量与金的年平均现货价格

(引自Metals Economics Group:Strategic Report,May/June 2003)

是什么影响了黄金的价钱啊?

影响了黄金价格的综合因素如下:

1.黄金的供给:金矿产出、官方出售黄金、旧金回流等

2.黄金的需求:金饰业需求、制造业需求、投资性需求

3.美元与利率:美元跌金价涨、利率高金价低。其中美国经济表现强弱最为关键

4.股票价格:股价好金价差

5.油价:油价跌金价跌(黑金与黄金,同涨同跌)

6.政治与战争:国际政治、政策和战争的变动

7.其他贵金属价格

8.商品、原物料价格:通货膨胀因素

9.季节性变动

10.经济景气循环

.

这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黄金的供给与需求,是最大影响变数:

一、影响黄金供给的因素

全球目前大约存有13.74万吨黄金,而黄金年供需量大约为4,000吨左右

(一)采矿

采矿为黄金最重要的来源,近几年来黄金的供

应约有70%来自采矿生产。一般来说矿产为无

弹性的,矿产的产量对金价的反应常有延迟效

应,特别是1979-1980年的大多头市场中,纽

约商品交易所 (COMEX)黄金期货暴涨至每盎

司875美元,不过产量直到1981年均无重大改

变,1983年后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二)抛售

政府的抛售为三个供应来源中影响力最大且

最快的,特别是前苏联在谷物收成不佳的年

度中,常有抛售黄金换取外汇的动作。此外

国际货币基金也是抛金的要角之一。

(三)金屑回收

随著1979-1980黄金市场的炽热,金屑回收亦

成为黄金的重要来源之一。

(四)黄金生产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的变动状况

在这些国家的任何政治、军事动荡无疑会直

接 影响该国的黄金产量,进而影响全世界黄

金供给。尤其是主要的黄金生产国南非、澳

洲等的政局稳定性。

黄金市场常被称为需求带动型市场,意思为需求的变动对金价的影响力大於供应的变动。而黄金的需求与黄金的用途有直接的关系。

.

二、影响黄金需求的因素

(一)黄金实际需求量(珠宝业、工业等)的变

化。 一般来说,世界经济的发展速度决定了黄金的

总需求量,例如:在IC晶片领域,越来越广泛使用黄

金;在医学以及建筑装饰方面等,尽管科技的进步使

得黄金代替品不断出现,但黄金以其特殊的金属性质

使其需求量仍呈上升趋势。而某些地区因局部因素对

黄金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二)保值的需要

黄金储备一向被央行用作防范国内通货膨胀、调节市

场的重要手段。而对於普通投资者,投资黄金主要是

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达到保值的目的。在经济不景气

的状态下,由於黄金相对於货币资产保险,导致黄金

的需求上升,金价上涨。例如:在二战后的三次美元

危机中,由於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趋势严重,各国持

有的美元大量增加,市场对美元币值的信心动摇,投

资者大量抢购黄金,直接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破产。

1987年因为美元贬值,美国赤字增加,中东形势不稳

等也都促使国际金价大幅上升。

(三)投机性需求

投机者根据国际与国内形势,利用黄金市场上的金价

波动,赚取差价。

资料来源:

1.黄金再起-投资黄金绝对优势,杨天立 著,2006年5月(初版) ,高宝书版集团发行

2.黄金投资-攻守皆宜的两全投资,孙怀德 编著,1994年10月(初版一刷),金钱文化出版

3.资料来源:黄金投资入门学习地图,早安财经编辑室,傅玮琼 著,2004年1月,早安财经文化有限公司

如有未尽事宜,请各路高人补正。 da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