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进入10元时代对我们生活有影响吗?会不会买车的人越来越少?

2.95号汽油步入9元时代,油价上涨会不会让新能源车更受欢迎?

3.油价或重回5元时代,对于国内的新能源产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油价进入10元时代对我们生活有影响吗?会不会买车的人越来越少?

油价时代投资价值_油价的未来

油价进入10元时代对我们生活会有非常大影响,买燃油车的人可能会减少,买电动车的人必定会增加。

如果油价涨到10元,对生活有哪些负面影响?

1、燃油车销量下跌,电动汽车卖得风生水起,导致后者继续涨价。大排量的车主纷纷置换小排量汽车,二手市场的小排量汽车脱销。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的确有效降低了出行成本,充满一次可以跑几百公里,每公里划成几毛钱。可是,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有限,暂时无法承担远程运输货物的重任。大部分的货物,还是由传统的燃油车或者轮船来进行运输,油价的上涨势必会造成运输成本的上涨。

2、不论小区还是停车场,“粉尘车”越来越多,车子不流动,加速停车位紧张的矛盾。绿色出行的人多了,但是想挤上公交地铁,还是一个技术活。

3、加油站的工作人员在打瞌睡,充电桩却异常火爆,哪怕夜深人静也有人在排队充电。

4、摩的重出江湖,自行车一车难求,共享单车趁机涨价。网约车师傅直接不干了,的士迎来行业的第二个波峰期,但是拒客、挑客的现象再次抬头。

5、小排量车,再次成为各大车企争夺的细分市场。

6、喜欢网上购物的人,发现物流效率明显比过去慢了。凡是通过运输再到消费者手中的物品,价格也水涨船高。

7、原材料上涨的影响。石油被称作工业血液,轮胎、化学纺织、塑料用品、农业化肥,甚至是建设施工,都离不开石油的影子。

很多行业都是依托石油来发展的,如果油价突破10元大关,这些原材料以及半成品都会一路上涨,带来一定的经济波动,这对低收入者的影响最为明显。

我们就以92汽油为例,这也是现在大部分汽车加的油,3月份涨价后很多地区92号汽油涨到了8元以上,记得此前最低的时候,是6.5元一升,50升油箱是的,加满一箱油此前只要300元左右,现在到了8元时代加满一箱油就要400元了

如果涨到10元以上,那么一箱油就要500元以上了,对于很多10万级别的家用车来说,这个成本可不小,如果一年用油费用是1万元,那么一年就要多出几千元的用车成本了,肯定是有点吃不消的!这个时候对于准备买车的人来说,可能就会望而却步了,至少会影响到汽车的销量。

对于一些营运小车来说,比方说住租车、网约车司机这种,汽油成本的上升,那么就会提升打车的成本,对于消费者来说也不能接受

我国人口基数巨大,石油消耗量也是居高不下,虽然我国石油储量并不低,但有超过70%都依赖进口。可以说国际原油价格的涨跌,将直接影响我国汽油的提炼成本以及最终定价。

油价进入10元时代,难道没有好处吗?

凡事有利有弊,油价进入10元时代,对我们的钱包会产生很大影响,但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有一定好处的。

比如大街上车少了,早晚高峰不那么堵车了,停车车位不难找了。比如雾霾不严重了,天蓝蓝,空气清新。比如新能源车多了,噪音少了,尾气少了。

最后,石油作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基础生产材料,价格的任何大幅变动都会带来全球经济的大变化。既然有可能会引发通胀,那么我们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在一个可能通胀的时代,什么最重要?未来的现金流,持续流入最重要。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保住工作让自己有持续的工资收入。谨慎创业,因为创业的高风险再叠加高通胀,有可能会让自己生活变得更加艰难。

最后,不管油价会不会涨到10元,我们的生活还要继续。到那时候我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想法多挣钱,因为真涨到10元,我们也要面对。

95号汽油步入9元时代,油价上涨会不会让新能源车更受欢迎?

95号汽油步入9元时代,我觉得油价上涨会让新能源车更受欢迎。大家觉得呢!

现在进入了高油价时代,95号汽油进入?9元时代?,很多人会考虑买新能源车,但是补贴本来就变少了,现在新能源汽车由于成本提高还涨价,就不利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发展,而我们战略是要重点支持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的。如果上游价格上涨过猛,势必会对中下游的产业的生产成本提高,锂盐价格上涨过猛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造成生产成本的提高,势必对整个新能源产业链就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这则消息下周或将对锂和盐湖提锂等板块有承压利空影响,对新能源车板块有正面提振影响。

面对油价上涨,有消费者表示,新能源汽车?不烧油?,是不是该选它了?不过,现在想要买电动车的话,也得面临涨价的情况。燃油车也与新能源汽车一样价格?齐涨?,除了官方?涨价?外,经销商们也纷纷表示?没车?;虽然现在新能源车优势比较明显,但是劣势也很明显,一个是续航里程,一个是充电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在市内跑跑还行,所以对于燃油车或者是新能源车的选择,大家还是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选择,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因为汽油太贵就盲目购买新能源。

不管油价怎么涨,我还是骑自行车上班,路途不是很遥远的小伙伴也可以选择电动车,一个月两次加油费,买辆电动车就就足够了,所以总的来说,油价上涨确实会影响新能源车的销量,但新能源车仍然有一点的弊端,这个还是要看消费者们的需求,如果是路透不远,人们可能会选择新能源车,但路透较长时,人们还是会选择烧油汽车。

油价或重回5元时代,对于国内的新能源产业会产生哪些影响?

对于关注时事的朋友来说,近日国际油价的暴跌应该已经有所耳闻。比如3月9日,布伦特原油期货在亚洲交易时段开盘后的短短几秒钟内就迅速下跌了31%,最低触及31.02美元/桶的超低价。

而国内的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动态挂钩,这也为3月17日24时即将开启的成品油调价窗口埋下了重要的伏笔。当前国内大多数城市的92#汽油单价在6.3元/升左右,如果3月17日24时油价下调,那么92#汽油重回5元时代也不是没有可能。虽说油价下调对于平稳物价、降低消费水平具有一定的正向意义,但是对于本已岌岌可危的新能源产业来说,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出了更大的担忧。

不过湃客认为,即使国内的油价长期保持低迷状态,对于国内新能源产业的影响也相当有限。下面就和湃客一起来看看其中的缘由。

目前国际油价不断走低有2个大背景,一是因为3月6日“欧佩克+”的新一轮减产谈判破裂,沙特迅速开启了“价格战”;二是当下全球疫情蔓延,石油需求持续疲软,而油价本就受市场供需关系调节。不过从长远来看,石油“价格战”不太可能长期持续,而疫情结束后石油的需求会很快恢复正常,所以国际油价不太可能一直维持在目前的超低价格。

另外即使国际油价长期走低,国内的成品油调价还是会受最低限价的影响。所谓最低限价,即是指我国将成品油价格调控下限水平定为40美元/桶,而上限定为130美元/桶。也就是说当国际油价平均低于40美元/桶或高于130美元/桶时,国内的成品油价格将不再变化。据此推算,国内的92#成品油最低价格很难低于5元/升。如果按照普通燃油车8L/100km的实际油耗计算,一年行驶2万公里仍旧需要至少8000元的油费,相比之下新能源车在节约养车费用方面依旧具有明显优势。

尽管新能源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但是从2019年国内的新能源销量数据来看,限牌城市的新能源车销量仍然占到了40%以上。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新能源车的牌照政策仍然是许多消费者选择新能源的重要理由。只要我国对于新能源的牌照优待政策不取消,油价的高低就很难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决定性因素。

除了牌照政策之外,全国多地对于新加入的网约车也提出了新能源化的要求,比如海南要求2020年起新注册的网约车必须全部为新能源车型。另外根据2019年的新能源销量数据显示,在新能源乘用车的新增所有权中,个人占比52.6%,租赁公司和单位的占比达到了47.4%。可见政策鼓励对于新能源车的销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当然政策对于新能源产业的扶持也很好理解,毕竟我国的汽车产业起步较晚,想要在燃油车方面实现弯道超车不太现实。而新能源汽车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是一次全面的革新,再加上我国车企相对丰富的新能源技术储备,国家扶持也在情理之中。

前面说到2019年限牌城市的新能源销量占到了40%以上,而非限牌城市的新能源销量也占到了50%以上。对于这些非限牌城市的新能源用户来说,除了更低的燃油成本之外,新能源车独特的驾驶感受相信也会是他们买单的一大原因。比如比亚迪唐DM的最快百公里加速仅需4.4秒,同价位的中型燃油SUV很难做到。

再比如新能源车型能够带给驾乘者纯电行驶的感受,而且部分新能源车的内外饰设计都更加超前,这也会给消费者带来不一样的用车体验。所以对于这些喜欢“尝鲜”的非限牌城市用户来说,油价的涨跌很难影响到他们的购买决策。而且很多消费者都是增购,家中已经有了一辆燃油车,第二辆车就是奔着纯电动车去的,油价的影响更加微乎其微。

那么车企会不会因为油价下降而放缓新能源车研发的进度?湃客认为可能性不大。首先目前各大主流车企都有着明确的新能源规划,像是吉利、比亚迪等都有自己的纯电动平台,可以说各家都在发力新能源。而且从长远来看,未来汽车大概率会摆脱对石油的依赖,无论是纯电动、还是燃料电池,新能源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

另外相比燃油车而言,新能源车可以说是自动驾驶的最佳载体。首先从电气化程度上来说,新能源车相比传统的燃油车更加容易控制,因为控制电压、电流的大小和输出,远比控制内燃机来得容易得多。而且5G技术、各种传感器、各种智能芯片的正常运转对于电力的稳定供应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车比传统燃油车更加合适。

从上面讨论的这些内容来看,尽管国内的92#汽油价格有望回归5元时代,但是对于新能源产业的影响应该不会太大。不过对于10万元以内的纯电动车型来说,它们的消费群体对于价格的敏感度更高,油价降低确实有可能会让他们转而选择燃油车,这也会倒逼整个新能源产业的不断升级。关于低油价对新能源产业的影响,你有什么看法?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