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11月原油价格走势怎么这么变态

2.“囤粮”变“囤油”?全球最大植物油出口国突然暂停出口,咋回事

3.食用油市场再起风波,继印尼暂停出口后,加拿大也面临减产!咋了

2016年11月原油价格走势怎么这么变态

印尼油价抗议活动_印尼加油

2016年11月世界各地原油价格持续低位徘徊,但在月末因受OPEC最终达成减产协议的拉动大幅上涨,11月30日当日的涨幅超过10%。伦敦洲际交易所布伦特原油期货(Brent)11月1日收报46.86美元/桶,30日收报50.47美元/桶,涨3.61美元/桶,涨幅达7.70%,其中最高价为11月30日的50.47美元/桶,最低价为11月14日的44.43美元/桶;美国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期货(WTI)11月1日收报45.34美元/桶,11月30日收报49.44美元/桶,涨4.10美元/桶,涨幅达9.04%,其中最高价为11月30日的49.44美元/桶,最低价为11月14日的43.32美元/桶;中东迪拜原油(Dubai)11月1日收报44.05美元/桶,11月30日报47.91美元/桶,涨3.86美元/桶,涨幅达8.76%,其中最高价为11月30日的47.91美元/桶,最低价为11月8日的41.5美元/桶。(详见下图)

一、11月原油价格上涨的原因

第一,主要产油国达成减产协议是原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国和俄罗斯为首的非OPEC产油国于11月末达成为期六个月的减产协议。OPEC同意从明年1月起将日产量减少约120万桶,或逾3%,至3,250万桶,减产后产量将处于9月阿尔及利亚初步协议中设定的产量区间的低端,当前的日产量水平为3,3万桶。OPEC最大产油国沙特称,为了能够达成协议,该国同意大幅减少产量,将日产量减少约50万桶,至1,006万桶。OPEC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同意减产20万桶/日,将日产量降至435.1万桶,伊拉克之前一直拒绝减产,给达成协议设置了障碍。另外OPEC同意伊朗从10月的产量水平小幅提升。OPEC石油减产协议将在2017年1月1日执行,同时,OPEC还会在2017年5月份再次召开能源会议,检视协议执行的状况,并商讨是否要继续限产行动。作为与OPEC达成协议的一部分,俄罗斯将在11-12月的水平上实施减产, 2017年上半年最高减产30万桶/日。减产协议达成的消息传来,石油价格在11月30日当天上涨超过10%。

第二,美国原油库存连续两周下降也助推了油价涨势。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公布的数据显示,在截至11月25日的当周,美国原油库存连续第二周下滑至4.881亿桶。(详见下图)

二、近期原油市场展望

第一,OPEC成员国貌合神离,减产协议能否最终实施还未可知。OPEC11月11日公布的月报显示,10月OPEC组织每日产量为3,3万桶,较9月高出24万桶/日,为2008年以来最高。事实上,分析人士认为,沙特阿拉伯、伊朗及伊拉克不仅在石油市场上是竞争者,在地缘政治上也存有深刻的矛盾,几大产油国为保持市场份额能否按照协议减产并不确定。在这次减产协议中,伊朗的限额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日产量增加至380万桶。尽管如此,伊朗还是要求回到经济制裁前的400万桶日产量。

第二,非OPEC成员国如俄罗斯的减产计划也存在变数。过去几年油价下跌严重打击了非OPEC产油国的经济,市场一般上不看好俄罗斯等主要产油国会履行减产的协议。在重新加入OPEC不到一年之际,印尼再次暂停了其OPEC成员国身份,OPEC建议印尼每日减产约37,000桶,或相当于该国原油产量的5%左右,印尼表示只能接受每日减产5,000桶,这已在2017年该国预算案中获得批准。

第三,美国页岩油公司产量增加或将抵消OPEC减产的效应。其实,OPEC在今年9月底达成初步减产协议后,油价攀升已经推动美国页岩油的产量。EIA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25日的一周内,美国页岩油产量每天平均增加9000桶。据美国油服公司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25日当周美国石油活跃钻井数增加至593座,自9月初以来已经增加了96座(详见下图)。

第四,美元持续走强也为原油市场带来压力。特朗普当选美国下任总统后,市场普遍认为其将加大财政支出和刺激通胀的政策,美联储升息几率加大,美元飙升。美元指数11月1日报97.70,11月30日报101.50,月涨幅达3.89%(详见下图)。美元持续走强给对美元计价的原油价格带来压力。

“囤粮”变“囤油”?全球最大植物油出口国突然暂停出口,咋回事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粮食和工业产品不一样,当粮食贸易受影响变得紧张时,很容易引发恐慌情绪,进而触发粮食保护主义,表现为粮食进口国想进口更多的粮食以保障国内供给,而粮食出口国则提高关税或减少甚至暂停出口寻求自保。

于是,全球粮食供给就会变得紧张起来。

粮食市场的这种倾向还未消除,并且还传导到了食用油市场。

近日,印尼宣布该国将于4月28日启动食用油和棕榈油产品的出口禁令,这意味着该国食用油和棕榈油产品将暂停出口。

这一消息释放后,再次使全球食用油市场“炸锅”。

资料显示,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而由于印尼用棕榈油生产食用油,所以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植物油出口国。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印尼的棕榈油年产量在4550万吨左右,出口数量约2800万吨。

所以,随着印尼这一出口禁令的宣布,使得全球食用油市场发生大幅波动。

美国CBOT豆油期货随即上涨超过3%,达到了磅84美分/磅的历史新高。

事实上,这并不是印尼第一次扰动全球市场。

在今年年初时,印尼政府突然宣布将暂停煤炭出口一个月,理由是为了缓解其国内的煤炭紧张现象以及可能出现的供电不足。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大国,同样这一消息释放后,也扰动了全球煤炭市场。

不过,好在其国内几个重点煤炭企业及协会的调和下,有的缓和。

而此次印尼暂停食用油出口的原因同样是其国内食用油供应出现了短缺的情况。

而这次禁令的时间却未定,这也是使得全球油料市场波动的另一主要原因。

我们之前分析过,相比全球粮食市场,全球食用油市场的供需紧张问题要更加严峻。

1、全球四大植物油供应均偏紧

全球四大植物油分别为豆油、棕榈油、菜籽油以及葵花籽油,而目前来看,这四大油供应均出现较大缺口。

豆油方面,由于南美各大豆主产国纷纷减产,使得豆油压榨及产出减少,再加上生物燃料的影响,全球豆油价格一直在高位震荡。

而加拿大由于受天气影响导致油菜籽出现了减产,使得菜籽油供给下降。

另一方面,俄乌两国是全球最大的葵花籽油出口国,两国的葵花籽油出口占到了全球出口量的近80%,所以可见其影响之大。

而印尼作为棕榈油的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出口禁令的宣布,更加使市场供给趋紧。

2、供应紧张问题短时难以缓解

然而更为棘手的是,这些供给紧张问题短时间内难以缓解。

一方面是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及制裁的持续,整个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转变,其后续影响一直在持续并且不断升级;另一方面,随着各国粮食保护主义的抬头,植物油方面也受到影响贸易更为趋紧。

3、价格不断创新高

在联合国粮农组织公布的3月份的食品价格指数中,植物油的涨幅是最高的,环比涨幅达到了23.2%,创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从全球趋势来看,食用油价格更加易涨难跌,诸多因素都利好油价上涨,并且后续来看,可能仍将成为涨幅最大的一个品类。

随着油料市场以及粮食市场供需不断趋紧,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不断加剧,后续需密切收藏。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

食用油市场再起风波,继印尼暂停出口后,加拿大也面临减产!咋了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今年的市场注定不平静。

能源市场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及制裁的不断演变,屡屡波动;粮食市场受供需格局变化的影响供需紧张;而食用油市场更是一直在高位震荡。

前不久,全球最大植物油出口国印尼突然宣布暂停植物油出口,一石激起千层浪。

而随后全球第一大菜籽油出口国加拿大也表示,该国的油菜籽种植或将减少7%,使食用油市场风波再起。

一、印尼暂停出口,加拿大面临减产

印尼是全球最大的棕榈油生产国,而国际棕榈油价格在经历了短暂的下跌后,于今年1月份出现了反弹。

反弹的原因主要是印尼受劳动力短缺影响,棕榈油的出口供应预期走低。

事实上,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不久前,印尼宣布,于4月28日启动食用油和棕榈油产品的出口禁令,原因就是为了平抑高涨的油价对国内产生的影响。

数据显示,2020/21年度,印尼棕榈油产量达到了4350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9.70%,位居全球第一;而全球棕榈油出口量为4794万吨,其中印尼棕榈油出口量为2687万吨,占比超过一半。

因此,印尼的出口禁令宣布后,引发了全球食用油市场大震。

印尼的这一重磅消息市场还未消化,紧接着加拿大近日表示,在全球粮食供需格局偏紧的情况下,该国农民倾向于种植更多谷物,而可能会减少油菜籽的播种,或导致油菜籽播种面积下降7%。

而油菜籽是菜籽油的主要原料,油菜籽如果面临减产,那么也就意味着菜籽油产量会跟着降低。

加拿大是全球最大的油菜籽出口国和第二大油菜籽生产国(仅次于欧盟),但从去年以来,加拿大的油菜籽也是“多灾多难”,先是极端干旱天气使油菜籽产量减少了近1/3,而近期又遭遇洪水灾害,也为今年5月的春播增加了难度。

二、食用油价格高位运行

与能源市场、粮食价格剧烈波动相比,食用油价格更是一直居高不下。

回顾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全球食品价格指数数据,今年以来,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呈现出连续上涨模式,1月份平均为135.7点,环比上涨1.1%;2月份时涨至140.7点,环比增长3.9%;到了3月时涨至159.3点,环比上涨了12.6%,并且创下30年来的新高。

而在这连续上涨中,涨幅最大的品类就是植物油。

数据显示,1月份全球植物油价格指数为185.9点,环比增长4.2%,为各品类中涨幅最高;

2月食品价格指数涨幅最多的仍然是植物油价格指数,环比上涨了8.5%;

到了3月时,植物油价格指数更是环比涨幅达到了23.2%,创历史新高。

植物油价格指数连续大幅上涨,反映出全球植物油价格均出现上涨。

除了上述的棕榈油和菜籽油外,豆油和葵花籽油也出现较大涨幅。

豆油价格上涨主要受南美大豆减产影响,使得大豆出口预期下降,供需偏紧。

另一方面,美国农民虽然倾向种植更多大豆,但是天气仍然是一个不稳定因素,且天气炒作与大豆价格如影随形,增加了大豆的供给及价格风险。

而葵花籽油则是直接受俄乌冲突影响出口量大幅下降。

因为俄罗斯和乌克兰均是葵花籽油出口大国,两国的葵花籽油出口量加在一起占全球总出口量的70%以上,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与持续,葵花籽油价格大涨。

此外,随着原油价格的高涨,生物柴油的需求变得旺盛,也更加使全球食用油供需偏紧,对食用油价格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对我国有何影响?

全球食用油价格大涨,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国。

我国食用油对外依存度较高,国内与国际市场联动性强,因此国内食用油价格也承压上涨。

从涨幅来看,去年我国食用油价格上涨了8.6%,远低于国际食用油65.8%的涨幅,但要高于国内粮价1.1%的涨幅。

不过后续来看,预计大涨的几率也并不大。

原因一是我国食用油消费主要以豆油、菜油和花生油为主,棕榈油、葵花籽油等相对较少,因此影响相对较小。

二是今年在“扩大豆、扩油料”的政策下,国内大豆及油料作物会有明显增加,将缓解部分国内需求,减少对外依赖。

三是随着人们对饮食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于食用油的整体需求逐渐下降。

但随着全球食用油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而我国全面提升油脂油料产业也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国内食用油市场虽然并不具备大幅涨价的基础,但是仍不可避免地受到全球市场的影响,油瓶子仍将高位震荡。

欢迎收藏“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三农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