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价、化肥价大涨,全球粮价涨个不停,这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2.油价化肥价大涨全球粮价涨个不停,哪些国家出现了粮食危机?

3.求一篇1500字的关于全球经济的参考文献.

4.国际上油价下跌,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油价却上涨了呢?

油价、化肥价大涨,全球粮价涨个不停,这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国际油价和粮食价格关系

最主要的影响是居民生活支出上升,粮食价格在化肥价格上涨的基础上有所上升。

众多国家重视居民生活质量,采用多种方法保证居民就餐和饮水。然而,部分国家却宣布停止出口部分粮食产品,从而导致粮食价格越来越高。除此之外,运输成本和原材料价格上升后,化肥价格呈现出明显上升的状态,

前段时间,一起和母亲前往粮食站购买粮食种子,结果24块钱一斤,母亲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毕竟价格并不是小数。此外,居民生活离不开粮食,尤其是居民在做饭时。南方居民吃大米,北方居民吃馒头,粮食价格上升势必会引起居民生活支出的快速提升。

多种产品价格上升,以其为基础的加工产品价格有所上升,居民支出越来越高

以食用油为例,不同地区居民购买的食用油价格不同,原材料不同。部分食用油是用菜籽制作而成,菜籽的价格上升后,食用油价格水涨船高。以小麦面粉为例,粮食价格上升,小麦面粉面临这直线上升的价格趋势。人们会选择自己蒸馒头和购买成品馒头,此时,一个馒头的制作成本价越来越高。

粮食是居民生活的基础保障,居民吃饱饭,才能有力气从事其他行业的工作。可是多种产品基础价格上升后,并不意味着其他产品价格不受影响。毕竟以粮食和化肥为基础的多种产品会受其影响。

除此之外,各大城市的就业情况并不相同,大型城市的年轻人工作压力和就业压力随之提升。此时,年轻人可能面临着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最终导致年轻人拆东墙补西墙。此外,粮食价格上升和化肥价格上升已经是一大趋势,毕竟部分国家已经出现粮食疯涨。

油价化肥价大涨全球粮价涨个不停,哪些国家出现了粮食危机?

随着油价化肥的价格大涨,全球的粮食价格也在持续的攀升,以下这些国家都分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粮食危机:

非洲一共有17个国家出现粮食危机。根据联合国的粮食组织和世界粮食计划的调查报告,显示在非洲的尼日利亚,中非,乍得等17个国家都出现了非常严重的粮食匮乏,粮食危机。例如尼日利亚大约有230万人口,每天都吃不饱,这样的人数占到了全国总人数的9%。之所以非洲出现粮食危机,主要原因是因为整个非洲的国家经济发展很不好,仍然有一些原始部落和原始社会国家在对抗国际冲突和国际动荡的能力比较脆弱,很容易出现粮食危机,经济危机或疫情危机等。

巴西也遭遇了严重的粮食危机。在巴西的粮食局的统计报告显示,有大约15%左右的家庭出现了没有钱购买粮食,整个国家的饥饿人数已经达到了73%左右,主要原因是因为美国的制裁加上俄乌之间的冲突战争导致粮食的危机向全球进行蔓延。此外巴西的相关机构已持续的发出警告,整个国家即将陷入一种饥饿状态,一个重要因素是因为人口的贫富差距过大,大量的资金财富流向少数人的口袋,而大多数人因为没有钱购买粮食导致饥饿。外加粮食的价格不断上涨,使得穷人将会面临更加危险的境地。

美国和中国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粮食影响,一方面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美国的粮食价格持续攀升,导致很多贫穷家庭出现了粮食不够或粮食短缺的风险。而在国内的粮食情况来看,影响较少,粮食的价格上涨比较微弱,仍然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在接下来的国际社会中,中国将持续的减少粮食危机带给我国的影响,努力让粮食恢复平价。

求一篇1500字的关于全球经济的参考文献.

2008年的春天,世界经济形势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呈现融融暖意,相反,次贷危机愁云仍未消散,美国经济仍在低谷徘徊,并将拖累欧洲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基础原材料,尤其是石油和农产品价格飙升不止,全球范围通胀压力显著上升。粮食问题和通货膨胀已对不少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从目前形势看,世界经济还需走过相当一段崎岖不平的道路。

次贷危机:已接近尾声?

次贷危机自从去年夏天大规模爆发以来,国际金融市场的信贷危机一直在扩散之中,其负面影响正在向实体经济蔓延。由于美联储大手笔提供流动性,不断为金融机构慷慨输血,美国的一些大金融机构的危急形势已有所缓解。近期的美国股市开始走稳向上,金融市场开始显现些许活力。美国金融界的一些重量级人物表示,最糟糕的阶段可能就要过去。甚至有市场分析人士乐观地预计,次贷危机很快就要结束,美国经济在下半年将重拾升势,美元也将重新走强。

不过,不容乐观的是,目前信贷市场的紧张局势并没有明显缓解,美国中小金融机构的问题在未来几个季度将要集中暴露。尤其是住房市场作为麻烦的源头,还远没有见底的迹象。最新数据显示,美国3月份单户型住宅销量下降8.5%,创1991年10月以来的最低水平。美国经济仍处于衰退的边缘,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仅为0.6%(按年率),房价仍持续下跌,这些都可能使其他信用产品出现问题,甚至使大量优质按揭进入负资产状态,从而对金融市场形成更猛烈的冲击。

此外,在欧洲,由于经济周期落后于美国的原因,次贷危机的影响现在可能才刚刚展现。有专家预计,在可预见的几个月里,次贷危机对欧洲的冲击可能比美国还要严重。美国房地产的寒流已明显波及欧洲市场,英国、爱尔兰、西班牙等国的房地产市场在多年飙涨之后正开始下挫。欧洲经济已显现疲态,欧盟委员会进行的一项月度调查显示,欧元区4月份经济景气指数出人意料地大幅下挫,创2005年8月以来的最低水平。数据显示,德国、法国的商业景气指数4月份也创下200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美欧国家消费需求的下降,将影响日本和新兴经济体的出口。尤其是美国超量提供流动性,美元不断贬值,推动基础商品价格上涨,新兴国家通胀压力陡然上升,经济稳定增长明显受到威胁。

因此,可以说,在作为次贷危机风暴中心的美国金融市场,一些大金融机构或许可以长舒一口气,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发展之中,而且肯定要持续相当一段时期,只是影响有多严重还有待观察。

油价和粮价:还要狂飙多久?

伴随着次贷危机的发展,原油价格和粮食价格的持续攀升一再挑战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已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社会动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有关油价和粮价持续上升的原因,解释各种各样,且争议一直不断。

关于油价上升的原因,西方比较流行的解释是: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经济增长强劲,对原油的需求增加;由于地缘政治、气候异常、采油成本上升以及产油国增产不积极等因素,原油生产能力难以增加;此外,美元贬值、原油市场的投机活动也对油价上升有推动作用。而事实上,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原油的比例仅在1/5左右,且原油的对外依存度并不高,倒是各金融机构近年来纷纷进军商品交易业务使得石油市场变得更加深不可测。有分析人士指出,油价上涨,的确有供需面的因素,但其他因素起了很大作用。在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背景下,许多投资者将资金转投石油等大宗商品,推动价格上升,进而又进一步鼓励了投机行为。

近年全球粮食产量一直温和增长,并未出现严重的歉收,2007年达到创纪录的21.3亿吨。粮价上涨的原因有很多,如气候变化引起某些地区出现减产,一些国家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加剧了国际市场的供需矛盾,使粮价波动加大。甚至有人说粮价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提高,对肉类食品需求增加,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生产饲料。但原油价格上涨其实是更主要的原因。一方面,油价上涨使化肥和柴油等价格上涨,提高了产粮成本;另一方面,油价上涨刺激了生物燃料的需求,要消耗更多玉米。有资料显示,本世纪以来,美国玉米工业消费逐年猛增,截至2007-2008年度,玉米工业消费的增量已达2469万吨水平,相当于整个东南亚玉米饲料消费总量(1540万吨)的1.60倍、欧盟27国整个饲料消费量(4819万吨)的51.33%。可以说,饲料消费的增减对玉米价格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另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各类投机行为无疑也是推动粮价上涨的生力军。

必须看到的是,最近数十年来,美国和欧洲政府对农产品实行的大额补贴,已让许多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投资无利可图,世界粮仓已从北非、东南亚等地转移到欧美等发达国家。粮价的上升,对发展中国家构成了实质性的冲击。尤其是国际油价和粮价定价权主要在美国,而高油价和高粮价对美国的冲击相对要小得多,只要美国的通胀压力还可以忍受,资金链不出问题,就不能指望美国会积极采取行动遏制油价和粮价的上涨,投机资金制造价格泡沫的黑手就不会停歇。

中国经济:逆风起飞才有新辉煌

美国为拯救次贷危机中的金融机构而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美元泛滥和美元贬值,石油、农产品和贵金属价格在全球性的连锁反应中彼此借力不断被推高,引发全球范围的通货膨胀压力上升。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现有经济结构下,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在维持较高速度的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找到平衡点有相当大的难度。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能把外界压力转化为动力,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好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中国经济就能逆风起飞,迎来更为持久的新辉煌。当前最迫切的任务可能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从战略的高度,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营造良好的环境,改善收入分配结构,从根本上扩大消费。在对外贸易方面,更加注重质量,不以牺牲劳动力福利、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出口。促进中小企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第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更加协调合理。在目前情况下,要有效增加就业,产业结构的改善可能比经济增长速度更为重要。

再者,切实加强对热钱的监管,结合我国国情稳妥有序地推进金融体系改革。根据有关数据,去年年底和今年以来,流入我国境内用于短期套利的热钱数量惊人,热钱一旦回流,必然会对经济正常运行产生巨大冲击。因此,加强对热钱的监管已是当务之急。此外,还要不断完善金融体系,科学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弹性。在执行从紧货币政策的同时,通过政策激励,拓宽民间投资渠道,鼓励和引导资金流入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缓解结构性流动性过剩。

此外,要把发展农业提到更高的战略高度。近些年来,我国一直重视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目前不会出现粮食危机。尽管如此,当今世界出现的粮食危机还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农业产出占国家GDP的比例并不高,对解决就业问题作用似乎也不大,但其经济战略地位至关重要。要树立粮食安全国家大战略观,摒弃“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粮食”的政治幼稚观念;摒弃所谓“土地价值最大化”的战略短视观念。用新的思路、以更长远的眼光统筹城乡发展,在确保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前提下,切实保护耕地,有序推进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

国际上油价下跌,为什么我们国内的油价却上涨了呢?

一是因为油价定价机制。根据现行油价定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以国际原油价格、叠加关税成本、炼油成本、国际原油到成品油全链条相关企业利润为基础。这个利润包括三桶油的利润和加油站的利润。然后油价每10天进行一次调整。但国际原油价格本身处于波动状态,将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过程滞后。

二是由于疫情的影响。疫情经济下,不少企业纷纷裁员。加上油价上涨,很多家庭被迫控制生活成本,不会开车上路。上升后,早晚高峰均未出现堵车现象。不仅我国汽车每年使用大量汽油,企业生产、运输和种植农作物也需要大量柴油。油价上涨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尤其是在春耕阶段。柴油的上涨也会影响种植成本。今年粮食价格是否会上涨,尚不得而知。

三是因为石油垄断。事实上,石油行业具有自然垄断行业的所有基本特征,因为石油行业本身具有比较显着的规模经济和大量的沉没成本这两个特性。根据一些规模经济和沉没成本的理论,被三大巨头垄断的石油公司完全占据了石油市场的生产经营,从而可以更有效、更充分地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消除资源重复。

再者是因为石油的政治性质。虽然像我国这样的石油消费大国,一直想远离?石油政治?,回归正常的?商品属性?。但是,?石油政治?问题不能摆脱。反而会随着当前疫情下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冲突,产生更大的影响。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石油也是国际贸易中最大的商品。人们的生产生活高度依赖石油,石油定价复杂。根据经济学定价理论,石油价格应由生产的边际成本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