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经济的12个问号》最新txt全集下载

2.油价上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企业)请知道的给解答一下吧

3.俄罗斯卢布1995年出的10000的现在还可以用吗?在哪里可以兑换?汇率是多少?

《中国经济的12个问号》最新txt全集下载

1995年国际油价-95历史油价查询

中国经济的12个问号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

第1节:股市爬出谷底,真要等到2010年?(1)

第一问:

股市爬出谷底,真的要等到2010年?

观点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熊市,这是一个由泡沫崩溃所引起的熊市。

在泡沫崩溃以后,要在短期内改变熊市的局面几乎是不可能,历史上从来没出现过。

看空股市并不是看空中国经济,中国的A股不能正确反映中国经济!

今天的暴跌由昨天的暴涨引起,这是有对称性的。今天的暴跌是一个还原的过程。

一个是资金面问题,一个是大众心态的因素,一个是政策上的犹豫,三个方面引起了很大的一个泡沫,引发了今天这样的悲剧。

全民发财是不可能的,这跟经济学背道而驰。这是中国泡沫最根本的原因。

很可能是在2010年下半年,甚至到2011年上半年,才是中国新一个牛市的起点。

嘉宾:谢国忠

1960年出生于上海,1983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路桥系,1987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土木工程学硕士,1990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同年加入世界银行,担任经济分析员。在世行的五年时间,谢国忠所参与的项目涉及拉美、南亚及东亚地区,并负责处理该银行于印尼的工商业发展项目,以及其他亚太地区国家的电讯及电力发展项目。1995年,加入新加坡的Macquarie Bank,担任企业财务部的联席董事。1997年加入摩根士丹利,任亚太区经济学家。现为独立经济学家。

2008年6月,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国际油价……

油价上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是企业)请知道的给解答一下吧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扩张期,近两年石油消费增长速度超过10%以上,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上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40%,国际油价大幅攀升必将给国民经济各行业带来较大的冲击。当然,各行业苦乐不均,像石油天然气开采业自然会随油价飙升而盈利丰厚;石油加工业成本压力较大;化工等行业成本虽然大幅上升,但行业景气使得大部分成本可转移出去而减轻油价冲击;农业、交通运输以及生活消费等方面则深受高油价之苦。

1、对农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据统计分析,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农、林、牧、渔、水利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量的比重在6.67%-9%之间,而且,1998-2002年该行业石油消费年均增长5.9%,仅次于交通业和建筑业的增速。农、林、牧、渔业主要以消费柴油为主,其柴油消费占柴油消费总量的1/5左右。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农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

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控制农资的涨价,延缓或小幅调高柴油价格,但化肥、农药等农资存在变相涨价的情况,特别是近两年来,由于粮食价格的普遍回升以及减免农业税、种粮直补等支农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播种面积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大幅增加的局面,因此对化肥、农药等农资以及农机具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石油价格的上涨给农业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加重了农民生产和生活负担。

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景气与油价同步。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与原油的关联最为密切,因而从油价的上涨中受益最为直接。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石油需求非常旺盛,国际油价持续高位徘徊,而国内原油价格基本同国际接轨,因而对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来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对企业经营能力产生积极和正面的影响,油价上涨将使石油开采类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行业盈利能力及资金收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2004年,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总额高达1777.2亿元,高居各行业之首,利润总额同比增长43.9%,高出全部工业企业5.8个百分点。该行业资金收益率空前上升,2004年,资金利润率高达37.1%,成本费用利润率更是高达79.8%,产值利税率也达到了52.3%。

3、石油加工及炼焦业成本压力较大。

原油成本通常占炼油企业主营业务成本的80%以上,该行业消耗了原油消费总量的72%左右,原油价格上涨,将直接增加炼油企业的成本;而且根据目前我国石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涨幅滞后并小于原油价格涨幅,因此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利润空间应该明显缩小。该行业资金回报率均处于较低水平,2004年,资金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产值利税率分别仅为6.6%、3.3%和9.4%。

但是,2004年毕竟成品油出厂价格经历了四次上调,而且我国石油行业主要由少数几家企业垄断经营,企业内部上下游之间结算价格低于市场原油价格。因此,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利润总额保持了快速增长,2004年,该行业利润总额高达267.4亿元。当然,对于那些单纯经营炼油业务并非上下游一体化的公司而言,形势没那么乐观,在当前的国内市场上所面临的不只是原油高成本压力,而且还存在没油可炼的风险。

4、化工行业具有较强转移成本能力。

目前我国正进入重化工业化阶段,而重化工产业的发展对于原油价格的波动非常敏感。近年来,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消耗原油占原油消费总量的8.5%左右,1996-2002年该行业原油消费年均增长8.2%,增速比同期整个制造业高出2.7个百分点。原油作为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石化行业重要原材料,其价格上升将直接带来石化行业成本上升。

但是,考察数据我们发现,高油价并未给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带来多大的冲击,这是因为化工行业的景气度同油价具有高度正相关性,近年来化工行业处于景气周期,由于化工产品需求旺盛,甚至化工产品的价格涨幅远高于原油价格的涨幅,化工行业盈利能力明显提高。2004年,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856.3亿元,同比增长86.4%,其中,基础化学原料、合成材料、肥料以及农药制造业的利润增幅均在100%以上。当然,相当部分化工产品仍是中间产品,这就意味着以化工产品为原料的下游行业面临着高成本压力。

此外,化学纤维制造业消耗原油占原油总消费量的2.8%左右, 1996-2002年该行业原油消费年均增长4.4%,增速略低于同期整个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比较接近产业链末端,受原油价格波动的影响较为显著,原油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该行业的利润空间。2004年,化学纤维制造业利润总额63亿元,同比仅增长16.1%,远低于全部工业企业利润的平均增速。

5、交通运输业受到的冲击最大。

交通运输业是耗油大户,其石油消费量仅次于工业,而且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在稳步上升,这一比重由1980年的10.4%上升至1990年的14.7%、2000年的24.6%,近年来保持在25%左右。其中,交通运输业汽油、柴油消费占汽、柴油总消费量的40%和38%左右。90年代以来,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明显快于其他行业,1991-2002年石油消费年均增长10.5%,大大超出整个石油消费总量年均4.7%的增速。石油是交通运输业最主要的原料,油价的大幅上涨,导致交通运输业单位运输成本大幅增加,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面对高油价,航空、航运、公路运输等领域的企业日子比较难过。

从我国民航的成本构成来看,航空油料消耗占总成本的比重在20%左右,是民航运输成本中最大的一块。航油的涨价明显加大民航运输成本,而目前各航空公司竞争异常激烈,机票竞相打折,上升的成本难以转嫁出去。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的预计,由于原油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全球航空业在2005年将损失550亿美元。

油价上涨对公路运输业的影响较为明显。目前,我国运输汽车总量已超过1000万辆,因长途货运、客运对汽油、柴油依赖性较大,石油价格连续多次上调明显加大了运输公司的营运成本。同时,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缓慢,运营车辆空载率较高,地区分割导致路桥等各种收费过高。因此尽管运费有所上升,但仍面临较大的油价上涨压力。对于公共交通而言,由于公交票价执行的是政府指令性价格,所以汽油、柴油的涨价不会很快反应到公交票价上面,自行消化一部分运营成本再所难免,油价的上升使原本已比较困难的城市公交企业负担进一步加重。

出租行业损失巨大。目前,我国成品油价格是由政府确定指导价格,而出租车的价格也是由政府确定的。2004年以来,成品油价格已经连续6次上调,而出租车并未提价,同时由于出租车普遍实行单车承包制,这样一来,涨价所增加的成本开支,完全落在了司机身上。目前出租司机的收入已经摊薄,每次汽油提价都会增加他们的开支。不过,部分城市出台了出租补贴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油价上涨的损失,但大部分情况下,补贴由出租公司来负担。

油价上涨对于海运行业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一些。由于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和我国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在高位徘徊,给航运创造了良好的盈利空间。目前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在4600点左右,由于货源充足、需求旺盛,2005年货运价格快速下降的可能性不大。因此,油价虽然有所上涨,但海运企业受影响比较小。

6、高油价冲击汽车产业发展格局。

汽车制造业本身石油需求量并不大,但是,使用汽车将大量消耗石油。目前,我国正处于人均GDP1000-30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汽车消费将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2003年,中国汽车消耗汽柴油量大约7600万吨,相当于全年成品油消费量的28%。随着汽车大量进入家庭,石油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沿用高油耗模式将造成我国石油供应难以为继,我国必须推广使用节油型汽车。同时,高油价必然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进而对汽车制造业产生较大影响,节油型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上的新宠。

7、对生活消费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从石油平衡表来看,生活消费石油占石油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6%左右,而且生活消费主要以液化石油气为主,2002年,生活消费中液化石油气占79.1%,汽油、柴油、煤油分别占11.1%、5.7%和4.1%。近年来我国液化石油气并未紧跟大幅上涨的原油价格上调,汽油、柴油价格的涨幅也明显小于原油,因此总的来看,国际油价上涨对生活消费的直接影响并不太大。但是,必须注意的是,随着住宅、轿车以及高档家电等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生活消费石油的增长速度非常快。1998-2002年,生活消费石油年均增长9.5%,增速仅次于交通运输业。

特别是能源消耗巨大的耐用消费品----汽车,近几年加速进入城市居民家庭。调查资料显示,1995年以前,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还不到1辆,1999年仅为0.34辆,到2004年已达到2.2辆。一些大城市的汽车销售量以年均30%以上速度递增,其速度不亚于一些家用电器的普及速度。目前,全国家用轿车保有量已达到780万辆,按照年均行使1.5万公里,百公里平均耗油9升估算,一年就要烧掉上千万吨汽油。因此,未来石油与生活消费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机械制造业受到的影响和冲击会比较大。“我市这类企业往往都拥有自己的运输车辆,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大多使用油做热处理燃料。这两部分成本叠加增长,无论从近期还是长远来看,对企业的利润影响都应该是比较明显的。”

除了运输成本,其实影响更大的是油价上涨带来的企业生产原料成本上升。高先生说,凡是原材料与石油行业相关的,都会受到较大影响。比如,自己公司用到的原料有甲苯,这是从原油中提炼出来的,不止是甲苯,还有二甲苯,以及芳香烃类,像这些通过原油提炼出来、用于生产制造业的产品很多,所以,只要原油一涨价,这些贝形机原料就会跟着涨价。本来,行业内预测春节后甲苯的出厂价会下降,但是,油价上涨后,不但没下降,现在反而企稳了,而且还有上涨态势。

不止是化工类生产企业,只要用到石油提炼产品的,都会有影响。像纺织服装类企业,一般人觉得可能跟石油扯不上什么关系,实际上,化纤类面料全部由石油提炼,另外,纺织染整中也要用到石油类相关产品,包括助剂,而且在生产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油价上涨,影响的真的是衣食住行的每一个方面。

俄罗斯卢布1995年出的10000的现在还可以用吗?在哪里可以兑换?汇率是多少?

源出口带动经济增长但依赖性过大成软肋

俄罗斯政府对于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正在逐渐提升。一个重要的证据就是卢布比原来预期提早半年实现了可自由兑换。而且,俄总统还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那就是让

卢布成为硬通货,在全世界流通。

原本计划于2007年推行的卢布可自由兑换,在本月初成为了现实。俄罗斯财政部长库德林指出,这次货币改革是“俄罗斯发展市场经济的重要步骤”。据报道,目前俄罗斯已经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俄罗斯公民以卢布自由兑换外汇的数量已经被放开,其出境携带卢布的获许数量也得到提高,而且还被获准在国外银行开设账户。

还是在8年以前,卢布的自由兑换遭到了终止。1998年,由于经济长期衰退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矛盾不断突出,俄罗斯最终陷入了金融危机泥潭:债市停止交易,股市大幅下跌,物价急剧上涨;外资大量撤走,居民提存和挤兑,银行系统几近瘫痪;卢布急剧贬值。当年8月,俄罗斯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外债。这场危机使长期衰退的俄罗斯经济几乎濒临崩溃的边缘,经济危机后,卢布自由兑换被终止。

如今,支持俄政府实行卢布自由兑换的理由可以说相当充分:俄罗斯财政预算平衡,外国投资超过资金流出,卢布走势平稳,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稳定。加之近年来国际油价一路飙升,这在令能源消耗大国叫苦不迭的同时,也让俄罗斯这个世界第二大石油输出国的国库迅速充盈。有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俄罗斯的经济增长速度平均保持在6.8%的高水平上。其外汇储备去年已经高达1822亿美元,比1998年整整多出了1700亿美元。截至今年6月23日,俄罗斯黄金储备达2470亿美元。俄罗斯政府相信,以这样的黄金外汇储备实力来保障卢布的可自由兑换是绰绰有余的。

乐观的市场分析认为,这一被俄媒体称之为“金融革命”的变化,将可以进一步改善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促使俄罗斯经济更加自由化和更加对外开放。

事实上,卢布可自由兑换不会对普通公民产生大的影响,因为兑换卢布的限制原本并不很多,而且一些限制也容易规避,因此,俄罗斯的富翁们才动辄在世界各地收购房地产甚至是知名足球俱乐部。在这次金融改革中受到最大影响的将会是俄罗斯的金融体系,这也引来了种种忧虑和担心。有看法认为,完全自由兑换后,在原油价格居于高位的支持下,卢布的吸引力将会增大,但另一方面,卢布走势将与全球油价的走势密切挂钩:如果国际油价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上,卢布将继续升值;如果油价急剧下滑,卢布汇率将随之大幅下挫,导致俄罗斯经济陷入危险。而且,卢布的可自由兑换会直接导致大量对冲基金进入市场,这其中的风险也不言而喻。一旦开放卢布自由兑换,俄罗斯目前经济过分依赖能源出口的状况将会更加强化。

至于俄罗斯所持的卢布未来会否成为国际外汇储备货币之一或国际贸易结算工具的期望,大多数分析人士对此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卢布现在谋求国际外汇储备货币地位还为时过早。

如今,俄罗斯总统正在实施重树大国雄风的宏伟蓝图。上月底,为减少支付利息和恢复国际声誉,俄罗斯自信地承诺,提前偿还对包括英、法、德等多国在内的巴黎俱乐部成员欠下的230亿美元的外债。但从目前来看,俄罗斯经济增长迅速的光环之下仍然掩藏着令人担忧的致命弱点。

众所周知,俄罗斯经济增长是源于依赖资源出口的带动,而这种增长由于依赖性大而显得相当脆弱,一旦国际市场有个风吹草动,俄经济便会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出口国,石油输出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出口雄踞世界首位,这两者的出口占全部出口的68%。出口增长势头虽然不错,但也会削弱俄国内其他经济部门的竞争力。世界银行就曾经在一份经济报告中警告说,俄罗斯石油收入的大幅上扬,使卢布币值迅速提升,影响了俄罗斯经济的增长,却也导致一些工业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