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档润滑油价格表-最便宜的润滑油多少钱一桶
1.壳牌机油分类大概有哪几种?都分别适用哪种车子?
2.润滑油买什么牌子好?
3.世界顶级润滑油有那几个品牌
4.汽车保养用什么机油好?高端车都是用什么机油的?
壳牌机油分类大概有哪几种?都分别适用哪种车子?
壳牌机油分类大概有三种:全合成机油,半合成机油,矿物油,其中全合成机油没有矿物油成分,润滑效果最好,矿物油润滑效果最差,车主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和车型选择。
半合成机油和全合成机油是机油的两个分类(全合成机油里面一点矿物油的成分都没有,半合成多少有一点)。二者最大差别在于∶全合成油使用的温度更广,使用期限更长;同样的油膜要求,合成油可用较低的黏度就可达成,而半合成油就需用相对于合成油较浓的黏度才可达到如此要求。换句话说,在相同的工作环境里,全合成油用较低的黏度就可以达到保护引擎的目的。同样,在相同的工作环境里,全合成油因为使用期限比半合成油长很多,因此虽然成本较高,但是比较换油次数之后,并不比矿物油高很多。
壳牌喜力轿车润滑油其区分有几种叫法,按照系列区分有超凡喜力、非凡喜力、特级系列、红喜力和白喜力;按照包装来区分有灰壳、蓝壳、黄壳、红壳和白壳。由于壳牌系列太多,如果按包装壳和系列区分比较容易搞混,因此,下面按照全合成、半合成和矿物油区分,全合成润滑油有超凡喜力系列和HX8,半合成润滑油有HX7、HX7 AJ和HX6,矿物油的分别有HX5、HX3、HX3K和HX2。
全合成机油基本介绍
壳牌的全合成润滑油有超凡喜力系列和喜力HX8,它们的包装都统一为灰色。其中,超凡喜力系列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超凡喜力Ultra、超凡喜力Ultra R和超凡喜力Ultra E,它们是壳牌喜力顶级的润滑油。超凡喜力Ultra是现在我们在市场上和各大电商网站见得最多的,而针对赛车或改装车的超凡喜力Ultra R及洁净性能更出色的超凡喜力Ultra E,小编暂时还没发现有关它们的任何价格。
而喜力HX8是壳牌入门级别的全合成润滑油,主打性价比的全合成润滑油,只是它的价格比非凡喜力更高。
1.超凡喜力Ultra
API/粘度:SL/5W-30和SN/5W-40
壳牌超凡喜力Ultra分别有两个API和粘度值,API有SL,也有更高级的SN;粘度则是5W-30和5W-40;它是专为配备有催化转化器和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高性能电喷汽油发动机设计。在保持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同时能提供最大化的保护和性能提升,超凡喜力Ultra去油泥的效率是矿物油的5倍,冷启动更轻松。良好的清洁能力和稳定性,使整个油品更换周期发挥良好的性能。
2.超凡喜力Ultra R
API/粘度:SN/10W-60
超凡喜力Ultra R润滑油,是壳牌的赛车用油,它是在超凡喜力Ultra的基础上添加了独特的配方,为了适应赛车及改装车发动机的需求,它是壳牌和法拉利共同研发的产物。我们能够看见它和超凡喜力Ultra 最大的不同在于Ultra R具有10W-60较高粘度,适应苛刻工况和竞赛条件下有更好的抗磨损保护。
3.超凡喜力Ultra E
API/粘度:SN/5W-30
超凡喜力Ultra E是一款在降低发动机摩擦和提高燃料效率有出色表现的顶级润滑油,它的稳定性及清洁分散性能出色,能在润滑油整个生命周期内吸纳越来越多的污垢,从而控制这些污垢并避免它们沉积到发动机上。对于注重经济环保的车主,它或许是你不错的选择。
4.喜力HX8
API/粘度:SN/5W-40
喜力HX8和超凡喜力系列都同为全合成润滑油,但是HX8只是壳牌的入门级全合成润滑油,2013年7月推出市场。它介于超凡喜力系列和蓝壳之际,但在两大电商网的报价,HX8的价格比超凡喜力Ultra更高。HX8的产地在德国、新加坡,这可能是价格比超凡喜力系列高的原因。
与超凡喜力系列有何不同?HX8拥有壳牌先进的动力清洁分散技术,清洁能力是普通矿物油的5倍;在整个换油周期内,它拥有更好的抗氧化稳定性和更佳的抗剪切能力;精选的合成基础油可以降低机油损耗,优秀的降振减噪性能,让行驶更安静,更顺畅。
半合成机油基本介绍
喜力HX7、喜力HX7AJ和喜力HX6都是壳牌半合成润滑油,在包装上,它们却有所不同。大家平常说的蓝壳,是HX7和HX7AJ;而HX6却是黄壳。HX7与HX7AJ虽然都是蓝壳,但它们也有区别。HX7的API等级为SN,粘度为5W-40;而HX7AJ的API等级为SM,粘度等级为5W-30。从API和粘度的范围发现,HX7比HX7AJ高级些。至于HX6,虽然和和蓝壳都为半合成油,但它的级别比蓝壳低,API级别为SM,粘度为10W-40。
如果按性能区分它们的级别,在半合成润滑油中喜力HX7的级别最高,性能也是最好的,而最差应该是喜力HX6。只是反映在价格上的却是HX7AJ最高,其次是HX7,最后才是HX6。
1.喜力HX7
API/粘度:SN/5W-40
喜力HX7在去除油泥的能力比喜力HX5高出39%,它的抗氧化性能也获得很大的提升,因此HX7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比HX5高出24% 。这两个数据都是壳牌官网的数据,至于效果是不是真的如此?用过的车主最清楚。
2.喜力HX7AJ
API/粘度:SM/5W-30
如果说HX7 AJ和HX7有什么不同,那我会告诉你,他们最大的不同在于多了AJ。这么说好像好无厘头,但却是区别就在于这两个字母。“AJ”,大家可以理解成是American和Janpanese,也就是美国和日本的意思;但用在汽车上,它们就表示针对美系和日系车的润滑油。因为它是专为配备有催化转化器和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日系电喷汽油发动机而设计。它也适用于配备了无颗粒捕捉器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的中冷式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柴油发动机。
3.喜力HX6
API/粘度:SM/10W-40
喜力HX6包装与喜力HX5一样都为**,就是大家所说的黄壳,但HX6是半合成润滑油,而HX5是矿物油。喜力HX6润滑油的等级比喜力HX7低。喜力HX6也有自己的特点,它具有高剪切的稳定性,能在整个油料更换周期内保持同等级的稳定性。壳牌精心选择的合成基础油,能减少油品的挥发性从而降低油料的消耗。另外,在减少震动和发动机噪音方面,加了HX6的发动机驾驶更平滑,也更安静。
矿物油基本介绍
壳牌的矿物油有喜力HX5、喜力HX3、喜力HX3K和喜力HX2四个系列,喜力HX5帮助清洁和保护发动机,从而降低发动机的噪音;HX3专为清洁和保护老旧发动机而配制,喜力HX3是帮助清洁和保护老发动机;而喜力HX3K是专为行驶超过10万公里的发动机设计,提供额外的保护。至于喜力HX2则是壳牌喜力润滑油最低端的润滑油,它也能够作为润滑油使用,但很多人会把它当成清洁润滑油使用。
1.喜力HX5
API/粘度:SL/10W-40?
HX5清除油泥的能力比喜力HX3高出27%;抗氧化性能得到提升,保护时效比HX3 高出69%。喜力HX5 机油使用特殊的动力清洁技术来使发动机获得更高的运转效率,因此让驾驶更顺畅、也更宁静。据调查所得,许多车主在更换了喜力HX5 后,发现他们的轿车运行更宁静。
2.喜力HX3
API/粘度:SG/15W-40
喜力HX3润滑能提供立竿见影的清洁效果,并能防止高龄发动机中污垢和油泥的堆积,同时防止发动机受磨损和延长发动机的寿命。它的耐氧化性,能防止润滑油分解直至下次换油;而多级别的粘度,比单级粘度润滑油冷启动更容易;更高的粘度,有助降低机油消耗。
3.喜力HX3K
API/粘度:SG/15W-50
HX3 K 的粘度为15W-50,比普通润滑油更加粘稠,有助于减少润滑油泄漏。另外,它所含的抗磨化学物质比壳牌喜力HX3多了30%,能够为频繁运行的发动机提供必要的额外保护。
它能帮助防止高负荷以超过10万公里的老旧高龄发动机中污垢和油泥的堆积,并帮助保护它们不受磨损且帮助延长寿命。
4.喜力HX2
API/粘度:SG/10W-30
喜力HX2,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白壳,它是壳牌在国内销售最低端的润滑油,一般人拿它做为清洁润滑油。喜力HX2 是专为清洁和保护未配置颗粒捕集器的大负荷发动机设计的多级润滑油。
润滑油买什么牌子好?
现在润滑油的品牌是比较多,品牌不同,保养效果也有区别,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我用的是GT魔力红机油,小众品牌,不过品质很好,四类PAO的基础油配方长效耐用,换一次跑个15000公里没什么问题,比之前用的机油要长效的多,保养划算。
世界顶级润滑油有那几个品牌
中国润滑油市场到底有多少品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家机构能够提供准确的数据统计。目前的润滑油市场,按企业性质可以划分为外资、国营、民营三类,按品牌可以划分为进口、国字号、洋鬼子、国产四大类,按质量标准可以分为国标和非标两大类。
今天我们将不按以上类型划分品牌,结合目前的市场态势以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中国润滑油市场应该形成四股势力,并且各有千秋,相互制衡。
第一股势力:美孚、壳牌为首的国际品牌阵营
在中国市场行销多年,具备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品牌首选美孚和壳牌。
目前国内高端汽车品牌、重型运输车辆、工程设备的进口基本上都来自欧美发达国家。这些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使得中国润滑油的高端市场几乎被国际品牌所垄断。目前美孚和壳牌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地位还没有哪家企业真正有实力可以撼动。
国际阵营中还有一些品牌如嘉实多、埃索、道达尔、SK、BP、福斯、加德士、埃尔夫、康菲、马石油等品牌,其中有部分品牌在一些特殊领域还做的不错,拥有自己专业的拓展团队和服务团队,有些品牌可能已经退出中国市场,从总体上来看,国际品牌中的二线、三线品牌在中国市场并没有形成太大影响力,在中国市场的实际运作中也并没有建立值得称道的骄人业绩。这类势力是否在后期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新的势力,还需观望。
第二股势力:昆仑、长城为首的国字号阵营
长城、昆仑,国字号品牌,也是中国市场最具竞争实力的品牌。
中石油在没有推出昆仑品牌之前,曾尝试推出“火炬”这个品牌,但是由于体制原因,各润滑油公司表面响应,却没有实际行动,最后不了了之。而在2004年整合旗下九个品牌,将品牌统一为宝石花-昆仑,虽然很多业内人士,对此评价各异,但是整合昆仑是中石油品牌化路线迈出的成功一步。在没有整合前,中石油旗下共有九个润滑油品牌,在中国市场都已经做到了一定的知名度,比如飞天、七星、大庆、天山,他们都在某个地区或某一类油品上获得了较大的成功。但由于力量分散,没有统一的品牌形象,也没有统一的研发与管理,促使9个品牌并没有形成很强的合力,市场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而这种整合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提升了品牌竞争力和整体战略的张力。
长城在实际的市场发展中也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品牌文化及着眼全球的经营发展战略,加快海外市场开发,并推出“SINOPEC”润滑油作为国际市场开发的品牌,着力塑造中国石化润滑油“高科技、高品质、国际化”的品牌形象。旗下系列产品也已通过戴母勒-克莱斯勒、大众、奔驰、沃尔沃、MAN等世界著名制造商的技术认证,成为中国一汽、二汽集团、上海通用、上海大众、奇瑞、宝钢等大型集团公司首选专用油品。2008年,公司与东风日产、中远集团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并正式成为北京奔驰发动机油供应商。
中石油、中石化的销售渠道除了一部分是市场化的经销网络,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和中石油、中石化系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关系单位。而在社会市场的实际运作中,市场价格透明、渠道模式过于复杂、区域保护力度不够、中低档产品过于集中,市场窜货、假货问题,渠道参与者利润不高,也是其发展的软肋。虽然这两家企业拥有竞争最有利的资源优势,但其市场还是面临着高端吃紧、现有市场遭民营阵营蚕食的两难局面。树立民族品牌,走国际化路线,国字号品牌的发展还是任道重远。
中石化、中石油的市场研究机构,在国内研究领域还是比较领先和超前的,也是值得认同和称赞的。很多研究报告非常具有价值,也具备实操性,但是为什么在实际的市场运作中,表现不佳,其根本还是由国有企业的体制或运行机制所决定的。但是任何一家企业的革新和成长,都是需要时间的,随着后期的不断推进,其发展前景还是可以预见的。
第三股势力:玉柴、潍柴为首的主机厂润滑油品牌阵营
玉柴作为中国最大的内燃机生产商,从2005年121亿元的销售规模,到2010年提前两个月完成300亿元的经营业绩。
玉柴润滑油是其旗下汽车化工业务板块的龙头企业,玉柴润滑油也是国内唯一的由主机厂打造的润滑油品牌。玉柴目前除了北海及重庆两个已投产的基地,2010年大连生产基地已经动工,总投资1.7亿元,占地4.3万平方米。玉柴预计还将在华东等地区设生产基地,以提高润滑油产能,至2015年,销售量将达到15万吨。
从以上的发展势头来看,我们不难看出,玉柴正逐渐从配套产品走向品牌化、规模化,其发展目标已不单单是停留在配套市场的老大。虽然业内对玉柴的运作评价各异,但我们可以设想,就按目前的发展态势,玉柴随着其集团业务的不断提升,玉柴润滑油的市场份额也将是一个可以小视的数字,如果玉柴推行主机厂润滑油品牌和社会化品牌,双品牌并行,很可能发展成为润滑油行业的新一个“巨无霸”。
玉柴在业内主机厂润滑油品牌发展较具规模和影响力,并自建生产基地的品牌代表,他的成功经验,将会影响很多主机厂品牌。潍柴这几年在市场上也是不断推出新品,对其润滑油经营也不断调整;还有东风、中国重汽、陕汽等等主机厂品牌,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其润滑油品牌也有可能会相继规模化、品牌化。
主机厂品牌,将会在未来几年快速发展,其市场竞争力实力并不亚于长城、昆仑,这一股势力的形成,将对行业的格局变化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四股势力:青岛康普顿、南京龙蟠、西安佳润、无锡路路达等地方性品牌阵营
中国民营油企在市场竞争中的现状是上有“石油双雄”,左站“进口虎”,右踞“山寨狮”,虽然民营油企的生存和市场环境非常严峻,但中国民营油企依旧是中国润滑油市场最有生命力和活力的竞争者。
市场永远是对有心者,进取者,真正的市场竞争者留有机会的,中国民营油企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不断突破瓶颈,寻求和自建着自身的发展之路。2010年中国民营油企应该是有众多收获的一年,很多民营油企进行了自身经营的革新、战略的调整、差异化的尝试,从多个方面看,民营油企的发展空间都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
以前很多民营油企志在全国市场,现在民营油企的经营相对前几年,理性和稳健了许多,大品牌实现渠道扁平化策略,中国民营品牌开始舍弃模仿,开始实施区域精耕细作策略,这两个策略其实有很大的制衡性。扁平化是大品牌依靠消费者拉动渠道的模式,但是其中经营环节的利润不断压减,渠道权限不断压缩,很多渠道参与者不愿沦为“搬运工”;精耕细作正好可以攻其软肋,严格的区域保护,在有限市场进行细作,具备形成核心市场。中国民营油企在区域性市场的运作能力,还是非常有优势的,各地诸侯,在未来几年内如果不断深化这种政策,将会在局部市场中赢得主动权,同时也会给“石油双雄”,制造更多“碉堡”,易守难攻、长期的蚕食是很可怕的。
中国民营油企的外部环境也在不断朝着有利方向发展,对于形成规模经济的民营油企,后面的上升空间还在不断拓宽。国Ⅲ、国Ⅳ排放标准的连续推行,润滑油正经历着从低端过渡中高端的演变,也将给规模领先的民营润滑油企业制造机遇。“石油双雄”的最大优势是其拥有价格低廉的Ⅰ类基础油,使其低端润滑油成品的价格在同类产品中最低。同时,“石油双雄”控制基础油供应,使国内民营润滑油企业一直处于竞争的劣势。
“石油双雄”的Ⅱ、Ⅲ类基础油产量仅仅占其基础油总产量的10%,这使得他们的低价格、消耗资源的做法不可持续。其未来的唯一选择便是从国外进口Ⅱ、Ⅲ类基础油资源,用于高档润滑油的生产。自行生产Ⅱ、Ⅲ类基础油,“石油双雄”还需要更长时间,同时“石油双雄”在CH-4、SJ及以上级别的市场销售,是远远不及这些民营企业的,其市场价格并不太具备竞争优势。国Ⅲ、国Ⅳ时代的相继来临,各企业在Ⅱ、Ⅲ类的基础油的需求量将大大增加,其优势将不太明显。
第三部分 2011年中国润滑油市场销售趋势分析
2011年将是中国润滑油市场值得看好的一个年份,从相关发展迹象来看,行业整体销售业绩还将有大幅度增长,虽然整个产业还存在着许多不稳定因素,但是其市场发展整体环境还是不错的,如何适应新的市场变化、突破发展瓶颈,也将是我们新的关注点。
一、国内市场销售稳步增长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拉动,国家相关排放标准的出台,汽车化工业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润滑油的整体销售趋势是强劲的。
1、中高端产品销售势头尤为强劲
国Ⅲ、国Ⅳ排放标准,已经让汽车产业全面完成了升级,2011年国Ⅲ、国Ⅳ环保车型,经济型车型各大汽车制造厂之间的竞争将会非常激烈。同时润滑油产业的相关对应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也将进入“高峰期”,各润滑油厂商在这一系列油品的争夺也会空前激烈。从整体发展趋势上看,SJ、CH-4级,及其以上油品的销售将会大幅度提升。
2、低档产品销售趋势开始调整
低档产品,可能在部分企业的销售比重中还占有较大比重,但是整体在低档产品的销售产品线以及销售策略将有大幅度调整,低档产品的销售量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
由于部分地区的政策调控、渠道经营者的经营调整、新品推广策略、渠道模式变化等等,都将对低档产品的市场形成影响,毕竟在这一市场的成功,并不代表在后期的市场就拥有优势。
3、差异化产品将成为部分企业新的增长点
国家宏观政策以及相关法规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基础建设的蓬勃发展,工程机械专用油的产品将会更加细化,地方品牌在区域性市场竞争中将会加大这一系列产品的推广力度;同时一些差异化产品如出租车专用油、煤矿专用油、油田专用油等代表企业属性的差异化产品将层出不穷,根据各企业的发展情况,差异化产品将成为部分民营油企新的增长点。
4、高质量营销策划将助推业绩上升
润滑油行业在营销策划上是起步较晚的一个行业,也是目前很多企业缺少的,但总体来说,整体策划能力还在不断提升。随着近几年行业营销水平的整体提升,润滑油营销通病将有所缓解,各厂商将会根据自己的定位,设计出更加有实际运作价值,真正推动自身渠道发展的策划案,将会促进一部分市场及企业的快速发展。这一点也将是未来几年较值得关注的看点,也将会对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运作提出更高要求。
二、国内市场润滑油品牌竞争将更加激烈
1、优势品牌成为市场的亮点
一些具有优势的主机厂品牌、民营品牌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日益成熟和壮大,逐渐成为某些领域或地方性的强势品牌,也成为2011年润滑油市场的亮点,如主机厂品牌玉柴、防冻液品牌蓝星、刹车液及配套品牌莱克、特种油品牌卡松、油田品牌佳润等等。
2、产品日益丰富,品牌增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中国润滑油从来就不缺少牌子,但缺少真正的品牌。2011年各大厂商在不断加强自身品牌建设的同时,常规产品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重新打造品牌的规模型企业不会有太多增加,而OEM品牌在未来几年中会有很大变化,OEM品牌随着行业发展,将不会是被压制的品牌,随着其专业营销水平及模式的提升,这类品牌也将会快速发展,同时部分山寨企业的重新定位,将会令后面的品牌有所增加,产品日益丰富。
3、汽机油市场外资品牌比重明显上升
随着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家用小轿车的快速增长,在2011年将刺激汽机油市场销售量的攀升,但由于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消费理念、以及维修保养期限制等因素,外资品牌在汽机油市场的比重相对2010年还将增加。
4、国际品牌占据中高端市场
目前,我国的高端润滑油市场还是被强势外资品牌占领,国产品牌正逐渐由中端向中高端迈进。
三、2011年润滑油市场值得关注的问题
2010年是相对平静的一年,行业的内在变化还是较大的,2011年中国润滑油市场值得我们关注的还有以下几点。
1、外商投资审批权的下方,是否会对润滑油产生影响
发改外资〔2010〕914号外商投资政策的出台,国家外商投资审批权的下放,将从某种程度上鼓励外资投向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促进外商投资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这一政策是否会对润滑油产业形成影响,还很难说。
中国润滑油市场是否会有新的进入者,是值得关注的。
2、国际品牌的运作模式对国内润滑油市场产生的影响
目前国内润滑油品牌从设计、营销、快速反应等能力上看,都还缺乏与国际巨头竞争的实力。山寨时代是中国润滑油高速模仿的时代,但是时过境迁,国内润滑油品牌在新的市场竞争中,可能不再会模仿其设计了,而是在营销和快速反应等经营创新能力上将会有所突破。新一轮的品牌提升,将改善国内润滑油品牌的经营方式,加快国内油企向品牌经营转型,提升市场竞争力。
国内润滑油品牌的整体能力提升,这一点是值得期待的。
3、新一轮的市场竞争,将会促进哪些企业成为行业黑马
中国润滑油市场从来不缺乏勇者,离统一2006年合资过后,已经快五年时间了,新的市场竞争是否会形成新的市场格局呢?又会有多少企业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呢?
让市场竞争来的更加猛烈些吧!希望我们能够看到新的行业黑马出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市场竞争。或者仗剑天涯,或者得一隅偏安,中国润滑油市场江湖纷争,愈演愈凶!
汽车保养用什么机油好?高端车都是用什么机油的?
第一:矿物机油,如果车辆行驶里程并不算多,半年5000公里,能保证及时保养的。或者排量较低,非涡轮增压、经济型车辆的话,矿物油就比较适合你,既能满足车辆润滑性能的要求,又可以使车辆的保养更具经济性。
第二:半合成机油,它是矿物油和全合成机油按比例勾兑,再加入添加剂的一种混合产品,性能比矿物油好,属于很均衡的产品,性价比不错,7500公里换油周期,大多数车型均可选用。
第三:全合成机油,在低温流动性上要比矿物油与半合成机油好很多,在冬季同样的粘度,全合成机油会更快启动车辆,到达润滑点更迅速。高温时,全合成油因为抗氧化性能更好,所以它的换油周期也要比半合成、矿物油长得多,基本在10000公里以上,虽然成本较高,但是比较换油次数和性能表现后,并不一定比前两种油高很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