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100亿好还是50亿_基金价值100亿
1.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净值
2.基金管理费如何扣除?
3.百亿元怎么投资
4.明天我要买基金。新推出的上投摩根基金。大家觉得怎么样?
5.百亿基金嘉实元和宣布提前清盘 盈利17亿为何还惹争议?净值计算是关键
6.基金的规模多少为好基金的规模多大合适
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净值
关于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净值的话题最近受到很多读者的关注,小编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分享给大家一些相关的知识,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评论区讨论。
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简介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是一只以价值投资为核心思想的基金,在股票市场中主要投资于具备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的公司。该基金由工银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是一只权益类基金,适合长期投资者。截至2021年7月底,该基金的总资产规模已超过100亿元。
该基金的投资目标是通过长期的股票投资,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同时保持相对稳定的投资风险。基金管理人通过研究和分析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策略、竞争优势等因素,选取具有成长性和价值的公司进行投资。
基金业绩表现截至2021年7月底,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的累计净值增长率为183.83%,年化收益率为9.29%。与同类基金相比,该基金的业绩表现较为突出,在同期排名中位居前列。
该基金的业绩表现得益于基金管理人对公司基本面的深入研究和精准把握市场走势的能力。在基金管理人的精心管理下,该基金在多次市场波动中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基于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业绩表现,建议投资者在选择基金产品时,可以考虑该基金作为投资组合中的一部分。在投资过程中,建议投资者理性看待市场波动,长期持有,避免盲目跟风和短期交易。
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是一只值得关注的基金产品,基于其长期稳健的表现和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能力,可以作为投资组合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选择投资产品时,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和投资期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
基金管理费如何扣除?
基金管理费是基金公司,也就是基金管理人的管理报酬,是基金公司的主要收入方式。
基金管理费是按日计提,月底由基金托管人(在我国是托管银行)从基金总资产中一次性支付给基金管理人,不另外向投资人收取。
每日应付的基金管理费=前一日的基金资产净值×年管理费率÷当年天数
比如基金管理费,年费率为1.5%,这一年有365天,某只基金前一日基金资产净值为100亿元,则该日基金管理费计提额=10000000000*1.5%/365=41万
也就是一只管理资产总额在100亿的基金,年管理费率为1.5%的情况下,一天的管理费在41万。每天计提管理费,月底支付一次。
直接从基金总资产中扣除,你看到的所有基金净值是已经扣除了所有费用了。
同样,基金托管费,销售服务费也是这样收取的。
扩展资料: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基金)运作活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健康发展,根据《证券投资基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基金的募集,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和交易,基金财产的投资,基金收益的分配,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召开,以及其他基金运作活动。
第三条 从事基金运作活动,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的规定,遵循自愿、公平、诚实信用原则,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基金管理人运用基金财产进行证券投资,应当遵守审慎经营规则,制定科学合理的投资策略和风险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
第四条 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本办法的规定和审慎监管原则,对基金运作活动实施监督管理。
中国证监会对基金募集的注册审查以要件齐备和内容合规为基础,以充分的信息披露和投资者适当性为核心,以加强投资者利益保护和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
中国证监会不对基金的投资价值及市场前景等作出实质性判断或者保证。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基金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信息披露文件,自主判断基金的投资价值,自主做出投资决策,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第五条?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基金行业协会)依据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和自律规则,对基金运作活动进行自律管理。
百度百科-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
百亿元怎么投资
今天让百亿大佬教教你怎么做投资。投资界有个散户名叫冯柳,是真的从一名小散户成长为百亿私募大佬的。他成功的背后有哪些方法是值得散户去借鉴的呢?
冯柳出生于一九七六年,大学毕业就进入了娃哈哈集团卖饮料,可是卖饮料也不赚钱,虽然自己干的是销售,但是他很懒,懒得去跑市场。于是在四年后,他索性辞职了,从一名卖饮料的业务员变成了一名职业炒股的。这和徐翔早些年的经历很像,一个是开出租车的,一个是卖饮料的,起点都不高,但最后都成了百亿大佬。说明股市是不会看个人简历的,哪怕是屌丝也能成长为富豪。
后面,冯柳可能觉得是炒股太孤独了,于是在2003年便在某网络平台注册了ID,名字起的也是十分的随意。就这样从一名销售变成了宅男,每天除了炒股也没事干,随后就在网络上写有关于他投资的心得。冯柳不光文笔好,投资做的也是相当的出色。从2003年到2012的九年时间里,它共取得了93%的年复合回报率,换算下来是多少呢?
是本金的370倍,真可谓是一朝成名天下知。
就这样,冯柳从一名草根小散在混迹炒股论坛十余年后,遇见了他人生中的伯乐。当时,时任高毅资产掌门人的邱国鹭将他招入麾下。就这样,在2015年冯柳意气风发,转战私募,完成了从散户到机构的华丽转身。
很多人知道他是做价值投资的,但是不知道的是,他对短线和中线的理解也十分的牛13。
在他眼里,短线就是尊重市场依势而为,可以不设止盈,但一定要设止损,有三成的把握就可以进场狙击。但要配上严格的纪律,不要把短线一定定义为几天,只要能见到势,几个月也叫短线,敢于胜利,怯于失败,是冯柳认为的短线之精髓。
而对于中线,冯柳认为基本面一定要充分掌握,对价格估值系统也要有良好的认知,多选那些经营稳定,没啥大起大落的公司,在市场低估时买入,高估时卖出。预期有20%以上的获利空间时再进场,跌8%时止损。他鼓励中线选手做一名价格发现者,做大多数人不敢做的事儿。
对于长线,冯柳认为则是最难的。长线选手需要对企业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要清楚把握企业未来数年的发展趋势,才能做到和企业共同成长。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第一,万里挑一的选标的。预计有十倍以上的利润再动手。
第二,不设置任何的止损条件,除非基本面走坏了。因为他觉得自己都想赚十倍了,那亏百分之五十都是值得的。
第三,不被短期波动所迷惑,甚至一定程度去对抗市场。这就是高度,大佬想的都是对抗市场了,而不是像短线一样尊重市场了。足见其胆魄,在别人恐慌的时候贪婪。
第四,是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是什么呢?就是抓住牛股了,不要轻易下车,不然小散在股市里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也切勿在长线票身上做了短线,在短线票身上做了长线。
在投资理念上,冯柳还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弱者思维。可能很多人都很诧异!不都是强者赚钱吗?那普通人怎么拥有弱者思维去赚钱呢?
他的解释是,设我们普通人在信息渠道、时间、精力、理解能力和情绪控制、人脉等方面都没有优势。那该怎么赚钱呢?
答案是用常识和赚钱,敢于承认自己是弱者,放下自负的心,就能慢慢变富有,赢得这场马拉松。
现在的冯柳给自己的定位是拥有弱者思维的成长趋势派。他把选股分为三种风格。
第一种是:买大家都知道它好的公司;
第二种是:买别人不知道它好,但你知道它好的公司。这叫做预期差。
第三种是:买当下所有人都不认为他好的公司,他把第三种模式称为碰运气模式,选择高景气行业里的差公司。如果买错了,也亏不了大钱。但如果买对了,是绝对的赚大钱。
冯柳在风控上他不择时,不对冲,不用杠杆,不做空,始终保持高仓位,单边做多。胜率不高时就分仓,胜率高时就重仓出击。
当然大佬也有弱点,冯柳他自己都说也经常卖飞牛股,有时手贱,喜欢频繁调仓。而且还懒,不爱去调研等等。
明天我要买基金。新推出的上投摩根基金。大家觉得怎么样?
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基金此次的募集限额是100亿,是一只较高风险、较高收益的基金产品,预期风险收益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在正常市场情况下,该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投资比例为基金总资产的60%-95%,债券、现金及其它短期金融工具为0-40%,并保持不低于基金资产净值5%的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债券。重点投资于内需增长背景下具有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把握中国经济和行业快速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追求基金资产长期稳定增值。
此次作为上投摩根内需动力拟任的基金经理孙延群,同时也是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经理,其管理的阿尔法基金于2005年10月成立,根据中国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截至2007年3月30日,上投摩根阿尔法基金的累计净值是3.2306元,过去一年的净值增长率是153.73%,在同类型基金中居于前列。
对于此次内需动力基金的推出,孙延群表示,“2007年的市场将以震荡行情为主。但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实体的强劲增长决定了上市公司的长期成长趋势。尤其在政策引导投资、居民消费升级、人口结构变迁三大引擎的推动下,中国的内需有望实现长期快速增长,从而为相关行业的优质上市公司提供超常规的成长动力,为内需类基金产品的投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对象和投资机会。”
本基金幕集后,不会马上建仓,很可能遇到大盘回调时才大量建仓,所以本人认为现在购买上投内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仅供参考。
百亿基金嘉实元和宣布提前清盘 盈利17亿为何还惹争议?净值计算是关键
因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而备受关注的嘉实元和基金正式完成财产清算,该基金持有人下周将正式拿钱说再见。
在投资人利益优先,与基金管理人承担投资者过高预期、误解的压力面前;在有机会让投资者落袋为安、与继续让投资者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持有人会如何选择?基金管理人应如何选择?
虽净赚17亿,但清算结果惹争议
8月27日,嘉实基金发布了《嘉实元和直投封闭混合型基金清算报告》和《清算资金发放报告》。根据清算报告,嘉实元和最后运作日为8月12日,在进入清算期前,所有者权益合计为103.13亿元,每份基金份额可获分配清算资金为1.0313元(含2019年8月13日现金红利0.02578元)。
嘉实元和成立于2014年9月29日,首次公开募集规模达100亿元,并于2015年3月16日正式挂牌登陆二级市场上市交易。嘉实元和的最终持有人构成可分为两部分:初始购入并持有至基金清算退出和从二级市场购入并持有至清算退出。
这两部分持有人几乎都是盈利的。
对于初始投资人来说,根据清算结果测算,嘉实元和的退出价格可折算为每份额1.0313元,介于停牌前的净值和二级市场价格之间。因为嘉实元和成立以来还总计分红派息8次,其中2016年至2018年期间共分红派息7次,累计分红金额约13.94亿元,2019年分红和变现收益的总和为3.13亿元,初始持有人实际获益超17%。
对于在二级市场购入的投资者来说,也是大概率赚钱。结合第三方券商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如果投资人是在基金上市之后的任一交易日从二级市场买入并持有到期,赚钱概率为74.88%;而如果是近一年来投资者买入并持有到期的赚钱概率则达到99.53%。
100亿元总资产净赚17亿元,但似乎仍有投资人并不满意。例如,按停牌前20个交易日均价买入收益率仅为5.17%。虽然是相对可观的正收益,但相比心中预期的高收益,心中会有落差。
正如某财经评论人士分析所言:“投资者通常都是非常乐观的,如果套利者以最后一天收盘价格0.993元买入,等到以净值1.15元清算,套利收益为15.8%,作为套利者想想就开心啊。”
因此,当最终清算结果公布后,套利的投资者难免失望。甚至有网友发帖表示:“都赚了钱,但是没赚大钱,所以要投诉嘉实。”
券商中国记者访了多位嘉实元和投资者,一位匿名的机构投资者向记者表示:“在市场环境有限、未来不确定性风险较大的情况下,争取到这样稳妥的退出方式,已经是非常理想的处置方案了,不仅使流动性得到释放,并且成功锁定了确定性收益。这样安排也恰恰体现了基金管理人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
根据嘉实元和2018年年报,机构投资者份额占比77.46%,个人投资者占比仅为22.54%。
为何不按清算前净值计算?
目前看来,嘉实元和清算结果最大的争议来源正是“是否应以净值来计算”。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对此,一位股权投资专业人士指出,还是对嘉实元和的净值估算方法的理解存在偏差。嘉实元和作为部分资产投资于特定未上市股权的基金产品,目标公司上市前,目标公司的估值用最近市场交易价格法,并参考可比公司的市净率(P/B)方法进行估值。
其实,嘉实元和作为部分投资未上市股权的基金产品,对其资产的收益评价应充分考虑股权投资的风险性。在中石化销售子公司上市前,嘉实元和的净值基于估值所得,与真实价值偏差较大,因而单纯看嘉实元和清算时的价格相比净值的偏离度意义并不大,更应该关注的是嘉实元和合理的价值是多少。一定程度上,嘉实元和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更接近反映买卖双方对该部分股权的价值判断与认定,类似的情形还有分级基金的净值并不能真实反映分级基金子份额的定价,反而价格更能反应市场的预期。
另有一组数据,截至2019年8月12日,A股中国石化PB仅为0.853倍,而港股中国石油化工股份PB为0.685,因此按照目前的港股市场估值水平,即使考虑销售子公司的估值溢价,设嘉实元和的股权部分上市,其股权部分的估值也难以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两难境地,如何选择?
在投资人利益优先与基金管理人承担投资者过高预期、误解的压力面前;在有机会让投资者落袋为安、与继续让投资者面对风险和不确定性之间,持有人会如何选择?基金管理人应如何选择?
一次普通的清算,却迎来不普通的关注,源于元和的独特性。
嘉实元和 “核心资产”就在于中石化销售公司的股权。2014年,中石化启动了油品销售业务板块重组引资工作,最终25家投资者以1070.94亿元认购中石化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其中,嘉实基金旗下的公募基金嘉实元和认购中石化销售公司该次增资50亿元,交易完成后,持有中石化销售公司股权比例为1.4%。看得出来,当年中石化销售公司的股权,是众多机构投资者眼中的一块肥肉,除了元和,还有20多家机构投资者在列。
由于种种因素,中石化销售公司迟迟未能上市,而嘉实元和在9月29日运作期将满……尽管疑问重重,基金持有人还是等来了消息,嘉实元和在到期日之前实现另一种方式的变现。管理人根据基金合同约定,选择了在基金合同期限届满前,在不违反目标公司股东之间的协议、公司章程的前提下,将目标公司权益转让给经审慎选择的合格投资者。应当说,这一转让使得嘉实元和资产的流动性得以释放,从而保证了投资人的利益。
无论如何,终究一切,以投资人得到确定性收益迎来结局。
嘉实元和将在下周启动清算资金分配,届时这一里程碑式的基金未等待所持股权正式上市,将说再见。这对投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文章来源:券商中国)
基金的规模多少为好基金的规模多大合适
一些规模过大的行业股票基金往往过去涨势良好,因此大量投资者追逐更高的买入,推高了估值和规模。当认为能赶上市场的时候,可能会接盘。简单说说基金的规模多少为好。
基金的规模多少为好?
一、主动型股票基金:一般规模适中最好(例如几亿或几十亿)
如果规模过小,比如低于5000亿元,则存在平仓风险,基金费用分摊到单位份额的成本增加,对基金持有人的预期收益产生一定影响。此外,对于小规模基金,基金申赎对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影响很大,最终受害的是基金持有人。
如果基金规模过大,比如一百多亿,甚至几百亿,基金经理管理这类基金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基金经理需要配置更多的股票,而优质上市公司又那么多,不可能跟踪太多股票,局限性会更大。此外规模过大的基金很难调整仓位,即使调整也会对持仓股票产生很大影响。此外还会有一些来自普通基金的新收入。如果规模过大,对投资收益影响不大。
二、指数型股票基金:规模越大越好
由于指数基金很少主动操作,基金经理只需要考虑基金申赎对净值的影响。指数基金越大,基金申赎对净值的影响越小。尤其是场内交易的ETF,基金规模越大,其流动性越好。
三、债券型基金:规模小一点好
债券基金对基金规模没有太多要求,最低5000万就不错了,因为太低了没有平仓风险。
最高的债券基金长期100多亿元。如果太高,可能买不到那么多优质债券,白白增加管理难度。对于纯债基金来说,几个亿或者几十亿的规模比较合适,而可转债基金可以低一些,因为市场上没有那么多标的。
四、货币基金:规模大一点好
货币基金最重要的是流动性,所以基金规模越大越好。当然如果一样达到一个巨大的规模,也应该控制它,并注意风险。一般来说选择货币基金比较合适,选择几百亿或者几千亿。
基金规模多大比较好根据不同种类的基金进行讲述,当然也需要对于市场中运行基金的规模进行一定的了解。说到这里,我们来说说基金的规模。希望对你有帮助。
基金规模一般有两层含义:份额规模和资产规模。前者是指一只基金发行的股份总数。简单来说就是发行了多少基金。后者资产规模是一只基金管理的资金总量,可以通过份额规模乘以当前最新净值得到。
如果基金规模太小,很难充分发挥资金集中的优势;如果基金规模过大,会增加资金的管理难度,影响投资的灵活性。一般来说,货币和债券基金规模较小,股票型基金规模在20亿-80亿之间。
基金小的话,清盘的概率比较大。基金平仓并不是投资血本无归,而是按照某个基金的净值强行赎回,导致投资中被中断。如果基金规模太小,基金公司在运作这只基金时可能会亏损,基金公司可能会停止这只基金的运作和管理。所以一般来说,在选择基金的时候,会避开规模较小的基金,考虑规模在2亿元以上的基金。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要考虑收益率问题,然后才是关注基金的风险。基金的规模只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基金补仓技巧的学习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也是需要进行学习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