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战争的负油价_因石油引发的战争
1.能源危机的能源战争
2.美石油钻机数量减少,油价是涨还是跌
3.伊朗少将遇刺,国际油价飙升4%,少将之死为何对国际油价影响如此之大?
4.第一次石油危机 (13-14)
5.海湾战争与石油有什么直接关系?
6.国际油价闪崩,大幅度下跌是何缘故?
7.为什么海湾战争以后黄金涨价涨的很快?他们之间又关系吗?
8.主要产油国发生战事,石油股会涨还是跌?
9.历史上有几次石油危机?
能源危机的能源战争
前言
中东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区,每一次的中东战争都会导致石油危机.
第一次石油危机
13-14第一次石油危机产生于第四次中东战争.为打击以色列与西方国家,阿拉伯国家使出狠招:10月16日提高石油价格,第二天减少生产,并实施对西方国家的禁运,使油价从3.01美元每桶增加到11.651美元.随着阿拉伯国家1100亿美元的巨额收益,伴随着的是西方国家(包括日本)的经济衰退.保守估计,此次石油危机至少使全球经济倒退2年.
第二次石油危机
19-1980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则由两伊战争引起的.两大产油国的战争造成国际油价飙涨,再次使西方国家遭受打击.以美国为例GDP增长率由18年的5.6%下降到1980年的3.2%,直至1981年0.2%的负增长.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日本由第一次石油危机吸取经验,进行了大规模的产业调整,增加了节能设备的利用,提升核电发电量,在第二次石油危机中保持了3.35%的增长率.一举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啊……
1990年的海湾战争是一场彻彻底底的石油战争.当时美国总统老布什曾表示:如果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备权落到萨达姆手中,那么美国人的就业机会,生活方式都会遭受大毁灭性的灾难.于是联合西方国家发动海湾战争.期间油价曾飙升至40美元每桶.不过由于国家能源机构的及时运作,再加上沙特阿拉伯的支持,很快便渡过了这次石油危机.
伊拉克战争名为反恐战争,实为石油战争.美国经济当时已经放缓,急需大宗商品来刺激.联合英国发动石油战争.结果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不仅造成恐怖组织的大量泛滥,也直接导致了08年的经济问题,是一场全球的噩梦.
总结
总的来说,这几次石油危机都具有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对处于上升循环末期,即将盛极而衰的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历史上的几次石油价格大幅度攀升都是因为欧佩克供给骤减,使市场陷入供需失调的危机中.
由于石油的特殊性,因此石油可以作为武器.2006年的俄乌油气之争是这个最好的例子.04年乌克兰发动颜色革命,妄图从独联体内分离出去,在俄罗斯看来这是不可原谅的,便停止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使乌克兰在冬天极不好过,这也影响到了欧洲,欧盟就对俄罗斯的油气依赖会变为政治风险进行了多场辩论.这场不见血的战争让“某些政治家会感到脊背上冷汗直流”,让西方感到了一个“油气沙皇”的崛起……这场战争对于中国更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未来展望
预计到了2010,2015和2020年,中国石油净进口率将达到55.4%,57.4%和59.7,超过了石油安全的极限.如果真的发动战争,美国与一些西方国家很有可能会以能源来打击中国……
美石油钻机数量减少,油价是涨还是跌
如果产油国发生战事,势必影响石油的正常供应,供需失衡造成国际油价进一步高企。对于以中石化为首的石油冶炼、供应商来说,利润将会提高。如果由美国发起来打,不但油价要涨,连黄金都要涨。谁都知道打仗对一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作用,会连带造成美元下跌,大家为求保值,会选择储备黄金。另外还要看战争的性质,一般情况下是导致涨价的、客观的说、只要是原油的主要运输路线、主要产地发生地缘政治冲突、就是上涨油价的。但是、结合法国的IS、其实在客观事实上、反而会导致投资人对于风险资产的偏好下降。
伊朗少将遇刺,国际油价飙升4%,少将之死为何对国际油价影响如此之大?
因为这件事挑起了“美伊”之间的矛盾,让伊朗准备对全球最大的能源供应地下手了。虽然这个矛盾早就有了,但是在伊朗的苏莱曼尼少将被美军炸死之后,矛盾激化了,从伊朗的单方面挑衅,变成了现在“两两对抗”的局面。
一,伊朗:既然你敢弄死我的少将,那就当心我断你们的能源。
因为美国的空袭行为,伊朗坐不住了,他们召集了自己的最优秀的陆空军部队,领着自己的这一帮小弟,直冲冲的就跑到了南部的设拉子市进行“联合军演”,想让美国看一下他们的实力。毕竟伊朗的手里是有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的所有权的,而霍尔木兹海峡有恰巧是通往全国能源的通道,所以伊朗用实际行动威胁美国。
伊朗:(对美国表态)你敢炸死我的少将,信不信我放火烧了波斯湾,让你们都没有能源供应。
美国:我不在乎!
旁观者们:怎么办啊,万一伊朗真的放火,那以后石油是不是不好买了?产量肯定没有现在多了,要不要提前买点?
所以啊,大家都觉得以后石油的产量会下降,在经济学里,这种心理叫“消费者预期”,预期石油的产量会下降,那就会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导致石油的价格上涨。
二,美国:不好意思,我们自己就可以产油,你威胁不了我。
美国对于伊朗的威胁并不做任何表示,内心不经毫无波澜,甚至还有一点想笑。毕竟美国曾经发生过“页岩油革命”,这已经让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生产原油和出口能源的国家。所以啊,美国根本不受这个威胁,管你放不放火,反正我自己有,我还挺得住!
伊朗:你弄死了我的人,我要报复你。
美国:是你先动手的!
伊朗:我不管,苏莱曼尼少将对我们多重要知道吗?
美国:炸都炸完了,人也死了,不重要我还不炸呢。
伊朗:等着接受制裁吧,我看你没了能源供应还能干什么,快点求饶叫爸爸!
美国:随便你,我无所谓,我自己有。
局面一度很尴尬,美伊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美国也加大了自己的石油生产,完全不受伊朗的威胁。但是吧,伊朗毕竟只是嘴上说说,也没有真的断了全球能源,是有的供应也很正常,可美国又是真真切切的要增加石油的产量,这就导致了石油过剩,影响油价。
三,OPEC+:不行,石油供应量太多了,未来要减少石油产量。
OPEC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他们盛产石油,也专门负责国际上的石油供应。但是呢,在美伊战争爆发之后,欧佩克和它的同盟国们决定,减少石油的生产。因为他们测算的是,未来石油的产量会过剩,再加上美国想要加大石油的生产,这无疑是加重了“石油过剩”的问题。
伊朗:我要烧了能源基地!(油价上去了,但是他们没真的动手)
美国:我们要增加石油产量!(油价还没下降,但是他们真的动手了)
OPEC:怎么办,收拾烂摊子吧!(大手一挥)减产!(祈祷油价下降,已经决定动手)
围观美伊打架,他们也没办法阻止。所以OPEC+只能通过减少石油的产量,以此来控制石油的价格,防止“供大于求”,石油价格严重下跌。
因此,虽然事情的开端是因为伊朗少将遇刺,但是对伊朗来说,损失惨重,“人争一口气,佛受一炷香”,就算他们不敢真的断了全球的能源的供应,但是在美国面前,他们绝不能示弱,要做到“理不直气也壮”。这才导致了后面关于“未来石油供应量”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油价。
第一次石油危机 (13-14)
13年10月6日
犹太人赎罪日,阿拉伯国家发动打击以色列收复失地新中东战争。
13年10月14日
阿拉伯产油国和外国石油公司集团谈判提高油价,最终谈判破裂。于是海湾5国和伊朗代表在科威特开会,决定单方面提价70%。
13年10月17日
阿拉伯产油国部长会议决定削减各国石油供应,美国没有意识到供应削减的严重性。
13年10月19日
美国宣布给以色列提供22亿美元紧急军事援助,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的矛盾。同日利比亚宣布对美国禁运石油。
13年10月20日
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地区阿拉伯产油国停止向美国供油。
13年12月
世界石油供应量每天减少500万桶,12月下旬欧佩克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再次提高石油价格。
短短几个月石油价格从3.01美元涨到了11.65美元。对当时高速发展的日本和欧洲经济产生很严重的负面影响。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
14年
为了避免再次发生石油危机年美国发起成立了国际能源暑IEA。
同时美国同沙特签订《不可动摇协议》,美国确保沙特的国土安全,维护沙特皇室统治。沙特确保对美国充足的石油供应,以及用美元结算石油交易。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海湾战争与石油有什么直接关系?
令世人震惊的海湾战争已过去了十多年,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对伊拉克迅速作出的反应已成为现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经典的一幕。开始于1990年8月7日的“沙漠盾牌”军事行动已成为研究现代战争的专家、军事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词。这场历时42天、投入最先进武器的海湾战争,实际上是一场真正的20世纪末期的石油大战。
面积1.8万平方千米,人口仅180多万的小国科威特是石油探明储量居世界第5位的“石油大国”。20世纪90年代初,它的探明石油储量达92.3亿吨,年产量超过1亿吨,是世界主要石油供应基地之一。
与之相邻的伊拉克也是石油大国,储量居世界第2位。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从拥有500亿美元海外资产的富国,沦为欠外债达700亿美元的穷国。与伊朗停战后的经济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而伊拉克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石油出口。
科威特油田的含油层厚、油质好、埋藏浅。伊拉克南部的鲁迈拉油田正处在伊、科边境地区,虽然该油田仅有约3.2千米长的小部分延伸到科威特境内,但科威特在两伊战争打得正激烈时,曾利用新的开技术加紧在此处获取石油。对此,伊拉克再三指责,并要求科方赔偿24亿美元的损失。
此外,1990年初,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肆意超过石油输出国组织(即“欧佩克”)分配的生产定额,大量增产出口原油,致使世界石油市场的油价从每桶18美元跌至14美元。这对急需资金的伊拉克无疑是雪上加霜。1990年7月中旬,伊拉克就此猛烈攻击科、阿两国这种不负责任的超产行为,声称自己仅上半年就因此损失了140亿美元。
为了“弥补”石油工业方面的损失,并控制科威特的石油,伊拉克数十万大军于1990年8月2日出动,一夜就攻下了科威特。
仅仅5天之后,美国就做出了迅速、强烈的反应,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海湾战争,为什么?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一语道破了天机:既不为了民主,也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石油。
到1990年,世界已探明的石油可储量约有65%在海湾地区。那里的石油产量已占到世界总产量的25%,石油出口量占世界石油贸易总量的40%。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全世界每年产出的30亿吨石油中,约30%是由美国消费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国内石油需求量以2%的年增长率增加,但经过百余年的开后,其国内的石油产量却连年下降,因此,美国的石油消耗对进口的依赖日趋严重。到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从海湾地区进口的石油已达206.4万桶/天,占其总进口量的26.9%。
日本消耗的石油中有99%依赖进口,欧洲共同体国家在1989年石油进口量占其石油总消费量的80%。
西方的政治经济学家认为,谁控制了海湾石油,谁就控制了美国、日本、西欧等发达国家的经济命脉和生命线。难怪伊拉克攻占了科威特,打算控制海湾的重要产油区时,西方世界惊慌失措,大规模出兵,动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大的军事力量,发动了海湾战争。
自从坦克、飞机、战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显示出威力以后,摧毁和破坏敌方的石油生产、供应的设施和机构,已成为现代化战争中克敌制胜的一条重要作战原则。因为如果石油供应被切断,再好的作战装备也只能成为一堆废铜烂铁。
回顾这次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杀入伊拉克以后,并未受到战前许多军事分析家们预测的恶战,伊军大部分不战而退、溃不成军,仅仅100小时就结束了战斗,伊拉克无条件接受了联合国有关12项决议。
各国军事分析专家在战后分析发现,除了萨达姆指导思想失误之外,石油供应被切断是伊军迅速溃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从地面攻入伊拉克之前,美、英等国出动了强大的空军对伊拉克境内实施了现代战争史上空前的大规模、高强度、高准确性的长达38天的“地毯式”轰炸,不仅彻底破坏了伊军重要的战略据点,而且使伊拉克的主要炼油厂、石油储存与供应设施几乎全部瘫痪,通往前线的军用物资供给线全部被切断。前线急需的汽油和等物资送不上去,而设在前线的燃料储备也被完全炸毁。伊军的坦克、战车、卡车等机械化装备没有燃料补给几乎失去了机动作战能力而变成了一堆废铁,面对装备精良、空中和地面燃料供应都十分充足的多国部队,只好作“鸟兽散”了。
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海湾战争中,美军一个装甲师日耗燃油94.6万升;参战的8个机械化师和装甲师在100小时的地面战消耗燃油3028.3万升。美国官方公布,海湾战争中,每天消耗燃油6813万升。据不完全统计,仅42天的海湾战争就消耗燃油230万吨。石油在现代战争中的角色可见一斑!
国际油价闪崩,大幅度下跌是何缘故?
近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有媒体报道:“截至5月31日收盘,纽约商品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21美元,收于每桶69.46美元,跌幅为4.42%;7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下跌3.41美元,收于每桶73.54美元,跌幅为4.43%。”
国际油价闪崩,在我看来主要是以下四方面因素影响:
首先是原油需求的减弱。随着新能源汽车(特斯拉、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的强势崛起,购买汽油车的受众在进一步减少,这也使得国际原油需求减弱。当供大于求的时候,油价下降也是必然的。
我身边的朋友,平均每4个开车的人中有1个是驾驶电车的。而且长期来看,电车或许有可能会进一步替代燃油车。之前欧盟不是就提出要在2035年开始停止销售燃油车,加大普及电车的嘛!虽然不太现实,但这也间接表明电车取代燃油车可能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是产油国产油量的增加。在前面我们也说过原油的需求已经逐年在减少,按道理来说这个时候产油国的石油产量也应该对应削减。可类似于沙特这样的产油大国,为了保障财政的收入,打破了先前签订的“减产协议”,不仅不减产反而加大石油产量的生产。
另外,俄罗斯因为担心石油产量减少,国家经济难以维持,还让美国获利(美国也是石油一大生产国),干脆也不减产了。虽然销售欧洲受到限制,但是他最终找到了中转站,通过“中介”进行售卖,销量不减反增。
还有就是价格泡沫。当下的国际社会形势极度不稳定,社会恐慌情绪进一步蔓延。俄乌战争持续时间超过一年,中东地区战乱不断,西方内部的不和谐等,不稳定的社会环境使得石油价格进一步萎缩。国家资金都在进一步拢缩,用于保障社会的运行,其他项的支付在对应减少。
最后就是美联储的激进加息。为了缓解美国国内危险的经济形势,巩固美元地位,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目前仍未看到加息结束)。美联储加息导致硅谷银行、签名银行邓银行的破产,银行挤兑引发流动性危机。
而作为风险性质产品,石油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叠加市场需求减弱,导致了原油价格的大幅度下跌。同时由于美联储是否进一步加息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普遍处于观望状态,投资购买情绪低下,因此油价何时能够回升也是个未知数。
油价下降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可以有效降低国家进口石油的成本,当然我们日常加油的费用也减少了。但是油价下降也会使得与之关联的产业链商品价格下跌,尤其是对中石化、中石油会造成巨大冲击。
目前来看,油价下跌仍将继续,回到5元时代也不是不可能,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为什么海湾战争以后黄金涨价涨的很快?他们之间又关系吗?
中国是石油出口大国,战争对中国石油基本上没有负面影响。中国从伊拉克的石油进口稳步增加,目前基本排在伊拉克石油出口的第三、四名位置。海湾战争时油价上涨主要集中在战前,开战后,油价开始回落。"这次预计也一样,战前,油价可能走到最高位,战争不会拖太久,一结束油价很快就会下来随着中国、印度等国经济的发展,亚洲的石油进口量还将进一步增加。糟糕的是,石油价格和供应却越来越不稳定,特别是在当前伊拉克危机未解之际。根据国际能源署的预计,可能到来的海湾战争加上委内瑞拉罢工后的影响,将使石油日供应量减少400万桶以上。
关于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一直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战争对经济的刺激,不仅在提高总需求,更在于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战争对经济的刺激,不仅在提高总需求,更在于提供科技发展的动力。战争属于政治范畴,但其必将影响经济,况且许多战争发动者发动战争的目的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经济目的。因此战争因素属基本面因素。 就是国际油价势必暴涨。只要战争能够以市场普遍预期的速战速决的方式结束,战争爆发以后,石油价格也不会出现大的波动,甚至可能迅速回落。战争-石油-经济三角关系不是基本面变化的结果,而主要是因战争而放大的心理预期。如果这一结论成立的话,那么解决困境的出路也可基本确定。
主要产油国发生战事,石油股会涨还是跌?
战争和油价变动将有以下几种可能:
第一种:速战速决,油价冲高回落,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小
如果战争顺利推进,在3个月以内美国取得胜利,那虽然短期内海湾紧张局势会导致国际原油市场上的恐慌心理,国际油价(WTI)将会冲高至每桶40-45美元左右,但维持时间不会太长。由于国际石油市场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供过于求的基本格局,随着战局明朗和战争结束,国际油价将迅速回落至每桶20美元左右,各国消费者、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企业开始扩大投资,股汇市将呈回升态势。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战争对世界经济的不利影响相对较小,世界经济仍可保持温和复苏的趋势。
由于美伊双方军事、经济和科技实力对比悬殊,而且美国经过长时间充分的战争准备,因此出现速战速决结局的概率最大。
第二种:战争延长化,油价高位徘徊,世界经济复苏延缓
如果战争的推进速度超过美国预期,战争延长到6个月左右美国才取得胜利。那么只要战争局限在伊拉克境内,世界原油供应就不会出现大问题,发生石油危机的可能性不大。这种情况下国际油价在短期内有可能冲高至每桶45美元,此后将在每桶35-40美元左右的相对高位徘徊,直至战局完全明朗。
但战争延长化将会延缓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国际上一般研究结论是,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维持一年的话,世界经济的年增长率会减少0.5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年增长率则会减少0.75个百分点。
考虑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历经中东战争、两伊战争以及1991年海湾战争,具有极其丰富的战争经验,加之美国发动这场战争不像上次海湾战争那样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战争存在延长化的可能,但概率小于前一种可能。
第三种:战争扩大化,油价失控,世界经济严重衰退
如果伊拉克抱着“鱼死网破”的态度,不仅炸坏本国的油田,而且向以色列等美国的盟国发动袭击,战火蔓延到伊拉克周边国家,导致一些海湾国家的政治、社会、经济动荡,引起阿拉伯世界联合反美,形成美国与整个伊斯兰世界的冲突。那么可能出现油价失控,在每桶40美元左右的高位维持较长时间,导致世界经济出现严重衰退。
考虑到伊拉克遭受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封锁,军事经济实力大不如前,加之美国及其盟国进行战略协防,伊拉克恐怕无力将战争引向邻国。因此,这种可能性发生的概率很小。
历史上有几次石油危机?
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3年):1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8年):1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