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前后石油价格走势_俄乌战争现状
1.俄乌战争能源上涨时间线
2.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3.俄乌冲突后,大宗商品走势如何?
俄乌战争能源上涨时间线
时间线如下:
1、2014年2月,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下台,导致俄乌关系紧张升级。
2、2014年3月,俄罗斯吞并了克里米亚并开始支持东乌克兰的分离主义运动。
3、2014年4月,俄乌矛盾进一步加剧,俄罗斯开始对乌克兰施加制裁。
4、2014年6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天然气价格进行大幅度上涨。
5、2014年7月,乌克兰开始向东欧国家转售天然气,这些国家因为对俄罗斯的依赖而面临能源危机。
6、2014年9月,俄乌达成一项短期天然气协议,从而避免了欧洲的天然气危机。
7、2014年12月,俄罗斯的经济形势因西方对俄制裁而恶化。
8、2015年,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了一系列军事交火。
国家油价下调!油价能回到6元时代吗?
在经历了今年国内油价“十涨一跌”之后,国际原油价格迎来了今年罕见的“5连跌”。布伦特原油从125美元/桶的最高点下降至111美元/桶,创下6月份以来油价新低,预计国内成品油价格在下一个调整窗口也会迎来年度的第二次下跌。可能许多人都在幻想着,这是一个开始,油价或许已经见顶,不久就会掉头向下,重返“6元时代”。
油价还能回到“6元时代”吗?答案是中短期内适度回落是可能的,但大概率是不会回到6元的起点了。
先从国内看,要知道,这些年国内油价的调整规律就是国际原油涨价,国内成品油就涨价;国际原油降价,国内成品油就小幅降价或者不降价。
看看2008年的时候,国际原油价格最高去到147美元,那时候国内成品油价格才是每升6元左右。如今国际原油价格不过是冲到120美元一线,但国内成品油价格已经向10元/L冲刺了。
为什么?专家给出了权威的解释,不是现在的油价太贵,而是因为2008年那个时候我们国内的油价太低了,国内的“三桶油”都是亏损经营的,都要靠政府巨额补贴活着。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成品油调价机制,慢慢让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即便如此,如今的“三桶油”虽然经营状况有改善,但仍然还是在亏损边缘的。
因此,借着这一轮油价上涨的势头,正好可以对国内偏低的油价做出调整。油价起起落落是正常的市场调整,可以回到“不太贵”的8元、7元时代,但不太可能回到“超便宜”的5元、6元时代。
从国际上来看,全球的通胀、美联储加息、俄乌战争等等因素都在助推着国际油价在高位运行,有下跌的可能,但没有回到原点的动力。
目前的国际原油市场,需求大于供给。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这个重要的石油生产输出国被强行逐出了国际大宗市场,导致国际油价走高。
美国虽然有着丰富的页岩油资源,一度依靠页岩油将国际原油价格上限降至每桶120美元。但美国国内目前通胀和加息压力高企,让页岩油生产商根本没有动力去进行扩产,不扩产就稳不住原油价格。
中东的兄弟们手握着原油储备静观其变,欧佩克在石油减产计划上还没松口,就等着跟太平洋对岸谈条件。
这样的国内国际形势条件下,想要国内油价回到6元时代,除非出现重大变故导致全球石油需求迅速大幅缩减,就像2020年疫情首次爆发时一样,进而国际原油价格重挫,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但别忘了,我们国内油价调整还有一个保护机制。当国际油价低于30美元时,国内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就会触发下跌保护,也就是说原油价格即使继续下跌,国内汽油价格也不再下跌。因此,油价回到6元时代是完全不可能的!
俄乌冲突后,大宗商品走势如何?
据宗迹期货数据(一站式期货数据决策,提供期货基本面数据、资金数据、研报等)官方了解到:
俄乌冲突加剧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涨的问题备受关注。但是我们观察,大宗商品上涨的过程实际已经持续了有大概两年的时间,换句话说,俄乌冲突是不是只能说是大宗商品上涨趋势中的一部分?
基本上是这样。大宗商品具有商品、金融和地缘政治三重属性,从而大宗商品价格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供给和需求;二是大宗商品由美元计价,会受美联储货币政策和美元汇率的影响;三是地缘政治因素,比如俄乌战争和中东地区的冲突等。
目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受到供需、货币金融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首先,疫情引起的经济紧缩,需求减少,投资下降,加之失业、封城等管控政策,整个大宗类商品生产受到很大的制约。第二,从供给面来看,全球都存在港口运输不畅的情况。运输成本急剧上升,供应链不畅,增加了大宗商品的运输成本。第三,近来新冠病毒毒性下降,很多国家疫苗接种加快,防疫开始放松,全球经济在明显复苏和反弹,大宗商品需求上升。但大宗商品的产量和供给因前期的投资下降而难以快速上升,比如能源、矿产领域的投资均有一个较长的时间周期。相对于一般工业制成品,大宗商品的一个明显特点是供给和需求弹性都较低,容易产生价格的大起大落。当需求上升时,供给跟不上,价格就会大幅上涨,加之运输成本上升,就会出现当前价格普涨的问题。此外,美联储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流动性过剩也导致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在地缘政治方面,俄乌冲突是影响大宗商品最为重要的因素。虽然俄罗斯本身经济规模并不大,但它是能源超级大国,是第三大原油生产国,第一大石油产品出口国,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国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第三大煤炭出口国。另外,俄罗斯也是重要的粮食出口国。所以俄罗斯在大宗商品领域的地位非常重要。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国家禁止进口俄罗斯的石油,西方国家企业抵制俄罗斯的石油。欧洲如果不购买俄罗斯的能源产品,就要去抢非俄罗斯的能源产品,对其他国家的产品需求急剧上升,必然造成俄罗斯的能源供给过剩,但是其他国家能源产品供给短缺,导致俄罗斯与其他国家的能源产品之间存在大幅价差。俄罗斯则只能以较大的价格折扣销售能源产品,目前它的乌拉尔原油和布伦特原油的价差30美元/桶左右。
另外,美欧的制裁还包括禁止向俄罗斯出口先进的能源生产设备和技术,禁止对俄罗斯进行新的投资,甚至要求企业撤出俄罗斯,油服公司也纷纷撤出了俄罗斯市场。从而,俄罗斯的油气行业获得技术和资本设备的能力减弱,产量也会减少。同时,俄罗斯的港口和航运企业被制裁,其船只不能到西方国家的港口,西方国家的船只也不停靠俄罗斯黑海的港口。不过,粮食、药品等人道主义物资除外。这样造成俄罗斯的货运不出来,即使通过其他方式运输,也会增加很多成本。
这样,从供应端到运输链条都加大了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压力,这显然是美西方制裁俄罗斯的人为因素引起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