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陈皮油价格查询-陈皮陈皮价格
1.十五年陈皮的口感特点
2.可收进厨房的烹饪香料(收藏起来再看)一
3.山人橘子皮什么意思
4.川贝陈皮的相关内容
十五年陈皮的口感特点
十五年的陈皮外皮是浅棕色带褐色的,果皮细纹清晰可见,还带有一定的光泽,内瓣是微黄中带暗白色,闻起来有淡淡的陈香味,入口味辛并且醇厚。
山东省菏泽市是半夏人工种植发源地,我国半夏种质资源库设在山东省菏泽市,山东省菏泽市半夏种质资源库,即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中国十七大中药材市场山东省唯一的中药材专业市场-山东菏泽舜王城中药材市场在菏泽市区北20公里处。
山东菏泽市润康中药材研究所背靠中药材市场,其技术人员从事中药材及半夏20年的田间实践栽培研究观察,就半夏说单从半夏生长的叶型上可分为竹叶型、似竹叶型、柳叶型(“狭三叶”研究所02年命名)、杏叶型、手掌叶型等几类。
竹叶型、杏叶型分布较广,在全国半夏主产地均有发现;似竹叶型、手掌叶型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江西等省的部分地区和长江流域;“狭三叶”半夏主要原产地山东菏泽,现已引种扩展到山西的南部、河南的中北部、甘肃、陕西、河北、安徽、江苏等省的部分地区。
从以上半夏不同叶型中比较筛选,“狭三叶”半夏产量最高,质量较好,其长势旺盛,茎叶分蘖多,叶片大而厚,光合作用和抗性较强,珠芽形成的早而多,商品个体大且圆整,是人工种植半夏的优良品种。
可收进厨房的烹饪香料(收藏起来再看)一
介绍: 八角,又称茴香、八角茴香、大料和大茴香。是八角茴香科八角属的一种植物。其同名的干燥果实是中国菜和东南亚地区烹饪的调味料之一。为生长在湿润、温暖半阴环境中的常绿乔木,高可至20米。主要分布于中国大陆南方。果实在秋冬季采摘,干燥后呈红棕色或黄棕色。气味芳香而甜。全果或磨粉使用。
烹饪技巧:
介绍: 桂皮由桂树剥下树皮,称为桂皮。桂皮可分为肉桂和菌桂两种。肉桂皮简称肉桂或玉桂;菌桂皮也称官桂或柴桂。桂皮,又名肉桂、菌桂、天竺桂、阴香等。樟科常绿乔木植物的干燥树皮。红棕色,呈卷筒状,香气浓厚者为佳品。含挥发油1%,
烹饪技巧: 桂皮有提香、祛腥、解腻的作用,在中餐中常用于炖肉、卤菜、煲汤,西餐中常将肉桂粉应用于各类甜点。
介绍: 丁香,又称公子香、子丁香、支解香。其性味辛温,有暖胃、止嗝逆、驱风、镇痛的作用。烹饪中用到的都是经过炮制过的干品,香味浓郁,放在舌头里尝有刺舌、麻舌感。在烹调时的用量常常是丢3~4粒进去即可,也就是科普书上所说的1~2克,不可多用。用料过多会造成原料表面发黑、发灰,影响成品质量。川菜火锅中用丁香调味。
烹饪技巧:
介绍: 茴香别名茴香子,小茴,茴香,怀香、香丝菜,小茴香。似稻谷形,表面灰绿有纵棱,花柱残基微凸起,气香味甜富油性。小茴香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又曰“茴香”。大茴香即大料,学名叫“八角茴香”。
烹饪技巧: 小茴香作为香料入肴调味可增香添味,除异压邪,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小茴香也是调配复合香辛料的主料之一。主要用于卤、煮的禽畜菜肴或豆类、花生、豆制品等;炖牛、羊肉时加入则味道更美;也是烧鱼、麻辣火锅的常用调料。
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口味重的餐后嚼一粒茴香子可以消除口气。最适合拿来煮鱼,此外拿来烤面包、制作点心也非常适合,其刺激性的香气味人们带来食欲。
介绍: 砂仁又叫小豆蔻,有三个品种:春砂仁,绿壳砂仁,海南砂仁。是姜科草本植物阳春砂和缩砂的熟种仁,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特有。它是一味常用中药,也是不可缺少的调味品。砂仁含挥发油,味道芳香,主要用于炖、焖菜肴以及卤菜的调香,如砂仁乳鸽、砂仁肘子等。 砂仁性味辛、温,其香味主要来自于砂仁油中的各种香味成分。其主要成分有龙脑、乙酸、龙脑酶,右旋樟脑、芳樟醇,橙花醇等。
烹饪技巧: 砂仁可去腥解异、赋味增香、开胃消食、促进食欲,可单用,也多与它药合用,常用于为咖哩菜、面食调味、汤羹、油脂多或者豆制品的调香,能辅助提高肉香,属于肉香型香料。用于火锅和卤菜中则不可过多,以3克以内为宜。在使用时不需去外壳。砂仁香味易挥发,且其外壳也含有呈香元素(姜辣素),因此保留外壳有助于留存香味。
介绍: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区。10至12月果实成熟时,摘下果实,剥取果皮,阴干或通风干燥。广陈皮剥取时多割成3至4瓣。
烹饪技巧: 作为一款药食两用的食材,陈皮不但具有开脾健胃、养肺止咳的食疗功效,还富含维生素 E、膳食纤维、钾、铁等营养元素,在入菜烹饪方面,它亦是提味增香、唤醒食欲的得力助手。
陈皮用来煲汤和炒菜都挺不错的,很多汤方为了避免辛热不用太多葱姜而用陈皮代替,不仅能解鱼虾毒,还能增加特殊的香味,祛除腥膻味,做羊肉汤牛肉汤放一些还能解除油腻,肉也更快炖熟,有利于消化。
介绍: 草果为姜科植物草果的成熟果实。草果多年生草本,生于沟边林下,分布于广西和云南南部地区,果实成熟呈红褐色时采收,晒干或烘干,或用沸水烫2至3分钟后,再晒干或烘干。草果果实呈椭圆形,长2至4.5厘米,直径1至2.5厘米。表面棕色或红棕色,具3钝棱及明显的纵沟及棱线,先端有圆形柱基,基部有果柄或果柄痕。果皮坚韧,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7至24粒,多集结成团,黄棕色或红棕色。气芳香,味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红棕、气味浓者为佳。
用法: 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能除腥气,增进食欲,是烹调佐料中的佳品,被人们誉为食品调味中的“五香之一”。草果用来烹调菜肴,可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烹制鱼类和肉类时,有了草果其味更佳。炖煮牛羊肉时,放点草果,即使羊肉清香可口,又能驱避羊膻味。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肴等增香,草果在麻辣火锅和卤水中也不得多用,放3 5个较为合适。
介绍: 花椒属芸香科落叶灌木,果实富含柠檬醛、香叶醇等挥发油、脂肪和不饱和有机酸成份,具有特殊而强烈的芳香气,辛麻持久,果实既是食用香料,又可入药。礼县花椒主要品种有“油椒”、“大红袍”、“七月椒”、“羊毛椒”、“八月椒”等,其中以“油椒”、“大红袍”为优。大红袍一般果实较大,果皮颜色艳红,晒干后内黄外红或浅红。油椒果实硕大,果皮浓红色,油脂丰富,重量沉,香味浓郁,无刺鼻异味,为花椒中之最,产品畅销国内外。
烹饪技巧: 花椒可除各种肉类的腥膻臭气,位列调料“十三香”之首。是肉制品产生特征风味必不可少的香料;单用或与它药合用均可,无论红烧、卤味、小菜、四川泡菜、鸡鸭鱼羊牛等菜肴均可用到它。也可粗磨成粉和盐拌匀为椒盐,供蘸食用;也可榨油,出油率在25%以上。川椒:川椒是四川产的花椒,能去腥增香,使用时,一般是先用慢火把川椒略炒一下(以不烧黑为原则),然后研成细末,在川菜中使用较广较多
介绍: 草寇,别名:海南山姜、小草蔻、土砂仁、假砂仁。.姜科、山姜属植物,为姜科植物艳山姜的果实。叶片带形,长22-50厘米,宽2-4厘米,顶端渐尖并有一旋卷的尾状尖头,基部渐狭,两面均无毛;无柄或因叶片基部渐狭而成一假柄;燥温祛寒,除痰截疟,健脾暖胃。用于心腹冷痛、胸腹胀满、痰间断积滞、消化不良、呕吐腹泻。有开胃等作用,也常用做调料。
烹饪技巧:
介绍: 肉蔻又叫香果、玉果、肉果。肉豆蔻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成熟种仁。内含多种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萜烯类,还含脂肪油,油中存在大量肉豆蔻酸。豆蔻种仁呈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至3.5厘米,宽1.5至2.5厘米。表面灰绿色或暗棕色,有网状沟纹,两端间有明显纵沟。质坚硬,碎断面可见大理石纹理。纵切时可见宽端有小形腔隙,内藏小形干缩的胚,子叶卷进曲,气强烈芳香,味辛辣,微苦。以个大、体重、坚实,破开后香气浓者为佳。
烹饪技巧: 肉蔻带有辛味,对舌头有些辣的刺激,在调料中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提升肉质的鲜度,改善肉质的口感,这种料性特质,在针对 肉质纤维较为粗犷和鲜度不足食材 时,可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功效。特别是酱卤动物性原料的调香,主要用烧、卤、煨、烤等动物性菜肴。
若是以大类来区分,猪肉、牛肉都是比较合适使用肉蔻的,而禽类和羊肉则是相对来说适用度要低些。而禽类食材中,鸡肉和鹅肉相对来说纤维细些,可以不必使用肉蔻,而鸭肉相对来说要粗犷些,用肉蔻可以较好的提升肉质的口感。
介绍: 三奈也叫沙姜、山辣,为根状茎。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南盛耕地多属黑泥田,含碳质多,松软疏水,宜于三奈生长。 性味归经:温;辛;归胃经 在烹调中多用于烧、卤、麻辣火锅,用量多在510克之间。
烹饪技巧: 三奈在烹饪中多用于卤、火锅底料,两广人喜欢用沙姜用于制作白切鸡的蘸料、盐焗鸡的配料、或用于做冷盆、红烧八爪鱼等;四川人则喜欢用于做火锅底料,喜欢吃酱牛肉的朋友则喜欢加到酱牛肉的酱汁进行酱牛肉的熬制。喜欢吃猪蹄的朋友,可以试试在卤猪蹄的时候加一味沙姜进去,会发现在原有的调味基础上增香不少,卤好的猪蹄,沥干水后再过一下油锅,撒上点椒盐,那味道不要太好
介绍: 俗名鼠尾、荜茇。荜拨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在原产地民间应用已久,约在公元7世纪传入我国, 有开胃消食之功效,作药用和辛香调味料被广泛应用。现在的荜拨主产于南亚、东南亚等热带 地区,我国云南、海南和广东三省均有分布。每年秋冬季节荜拨的果穗由青黄变黑绿色时采 摘,去掉杂质,晒干后上市
烹饪技巧: 荜拨一般要与其他香辛料配合调味,并可以调配复合香辛调料。荜拨可以很好地祛除鱼腥味,特别是淡水鱼,能很好地给鱼肉增鲜、增香,但是荜拨的用量不要过大,以免遮住鱼肉的本味。用荜拨烹鱼时,可以搭配胡椒一起使用。荜拨是烹饪鱼类、禽类和内脏菜肴的佐料。荜拨的香味可减少油腻味,抑制微生物生长,延长肉品的存放时间。常用于烧、烤、烩、卤的烹调方法,也可用于煮、腌、酱、扒、焖、蒸、炸、泡、煎等多种烹调方法。
介绍: 胡椒辛辣类香料,味道浓辛辣、香气特异;原产于印度南方之马拉巴海岸一带的藤本植物,新鲜、未成熟的胡椒浆果本身呈现绿色,成熟后则会慢慢转变成红黑色;因未经处理的胡椒果很容易腐烂,大多会经过干燥加工再用于烹饪:果实会依照不同熟度、加工方式形成黑、白、绿、红4种颜色,各自有特殊气味,其中以黑胡椒为大宗,约占产量的八成。
烹饪技巧: 胡椒入肴调味可去腥、提鲜、增香、赋辛、开胃,一切动物原料皆可用之,汤、菜均宜。因其味道极其浓烈,故用量甚微,常研成粉用之。胡椒在粤菜中用得较广,是家庭必备的调味品。
介绍: 香叶又称桂叶。是桂树之叶,味道、用途、属性、功用与桂皮相同,但味道较淡。香叶用于腌渍或浸渍食品,又用于炖菜、填馅及鱼等。味芬芳,但略有苦味。精油含量约2%,主要成分是桉叶脑。干月桂叶平滑而有光泽,通常整片使用,烹调后再从菜肴中除去。或制成月桂粉出售。甜月桂原产地中海沿岸,自古就有栽培。
烹饪技巧:
1、香叶多用于酱类菜肴或汤类的调味,此外,煲仔菜亦多使用。
2、干叶亦可作罐头的矫味剂。为西餐常用芳香调味料之一。
3、适合在烹调肉类的时候,或者是调制肉类的沾酱加一点进去,但因它的味道很重,所以不能加太多,否则会盖住食物的原味。如果是用在酱料的调制,选小下点的叶子就可以了。
4、如果是以整片叶子来算,一片叶子煮一锅肉就绰绰有余了;以磨成粉末的香叶来说,一般家庭煮一大锅肉,也只需要大约用小指甲挑一点点的分量就够了。
介绍: 属香草类草本植物,味食香料,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或祁白芷的根,味道辛、香,而苦。杭白芷呈长圆锥形,长10 20cm,直径2 2.5cm。近方形,气芳香浓烈,味辛、微苦,生长在我国江苏,浙江等地。
白芷在菜肴中有去腥,除膻,増香的作用,在医学上有除湿,活血止痛的功效。白芷出香速度并不快,因此会越煮越香,后味不会发苦,可以增进食欲。白芷的香气遇热极易挥发。比较适合用于卤水的烹饪形式。同时白芷也是十三香中必不可少的一位香料。
烹饪技巧:
介绍: 白豆蔻又叫圆豆蔻、豆蔻等,市场上或药店有写为百叩、叩仁的。是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的成熟果实。产于越南、泰国、寮国等地,我国产于云南、广东、广西。秋季采收,晒干生用,用时捣碎。
烹饪技巧:
1、白豆蔻忌见火,可粉碎但不可炒用,否则将失去或减弱其特有的芳香美味。
2、多与它药合用调配复合香辛料;是烧、卤、腌制禽畜菜肴的上好材料,龙虾调料必用之品。
3、入肴调味可去异、解腻、除腥、赋味、增辛香。因其香味佳,故用量少。用于配制各种卤汤及供制卤猪肉、烧鸡之用。亦为咖喱粉原料之一。
别名: 甘草味甜温暖,有似八角、茴香和龙蒿混合的芳香气味,在烹饪中充当甜味剂和调味双重功能,在众多香料中兼有两种作用的并不多见。作为甜味剂时可代替砂糖,增添菜肴的色泽、甜度和浓度;作为香料有去异压腥、平衡香气及防腐功能。由于甘草的特殊味道及甜味等原因,它很少单独使用。甘草易吸潮,应密封置阴凉处保存,防潮、防蛀,可长期储存。
用法: 甘草在中国各菜系中,一般是用于药膳食疗菜品较多。比如“甘草猴头菇瘦肉汤”、“砂仁甘草蒸鲫鱼”、“甘草烩鹿肉”、“甘草绿豆炖鸭”、“甘草炖牛肉”、“甘草桂皮叉烧肉”和“甘草丝瓜汤”等。
最常见的做法是甘草与其他香料混合放在腌腊、卤水及酱汤中,平衡各种卤酱熟食的口味。如“甘草罗汉果卤鸭翅”、“甘草卤鸡蛋”、“道口烧鸡”和“甘草白斩鸡”等。在复合香料“十三香”及马来西亚华人传统的“肉骨茶香料”虽离不开甘草的功劳,但却体会不到他的存在。
介绍: 别称为高良姜、蛮姜、佛手根、小良姜等。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根茎,其药用价值很高,味道辛、香,味食香料。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每节长0.2 1cm,下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内皮层环较明显,散有维管束点痕,带有淡淡的樟脑味。高良姜的质地较坚韧,纤维木质化比较明显,不宜嚼食,所以它在烹调中多数情况下只是起到调味的作用,只取其味而不能食用。
用法: 良姜常用来祛除动物性食材的腥气及做增香使用。可以用来炒菜调味、可以用来腌制食物,可以用来炖鱼,做火锅底料。碾磨成粉末者即为“良姜粉”,是“五香粉”的主要原料之一,同时也是“十三香”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食材。就其除腥气、增香气,以及作为药膳材料的功效来讲,良姜比生姜略胜一筹。与它药合之,用于烧、卤、煨等菜肴。
介绍: 百里香又名麝香草。百里香属唇形科,多年生灌木植物,具有特异香气和温和的辛味,属芳香型蔬菜类调味品中的一种。我国多产于黄河以北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
烹饪技巧: 百里香调料可以直接放入要烹饪的菜品中,一般经常用它来腌制肉类,能起到去除腥味、増香、提升口感的作用,还可以在腌菜、做汤时加入,能提升菜的清香和汤味的鲜美。在欧洲地区,是直接将百里香与其他调料混合,放入肉馅或塞到鸡肉中,进行烤制的。
它的味道略有一丝清苦,但香气持久,经过长时间的烹煮也不会消失。它是熬制清汤和高汤时不可或缺的香料,用它能把食物中的不同味道调和在一起,使味道更加的鲜美。也是烤肉时必不可少的调料。
介绍: 孜然又称为阿拉伯小回香、安息茴香。属伞形科植物,孜然芹的种子,味食香料,味辛、清香。品尝之微苦、炙舌。在我国 只产於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一带。孜然是除了胡椒以外的世界第二大调味品,它是烧、烤食品必用的上等佐料,口感风 味极为独特,富有油性,气味芳香而浓烈。孜然也是配制咖喱粉的主要原料之一。
烹饪技巧: 孜然祛除腥膻异味的作用很强,还能解除肉类的油腻,因此常被用在烧烤牛、羊肉中。孜然遇油或经高温加热后,香味会越来越浓烈,因此,除了烧烤以外,比较适合煎、炸、炒等烹调方式。此外,由於孜然有防腐杀菌的功效,炒菜时放点不容易变质。用孜然加工牛羊肉,可以祛腥解腻,并能令其肉质更加鲜美芳香,增加人的食欲。
孜然生吃、熟吃均可。一般来说,香气浓郁的熟孜然适合用食物蘸著吃,而炒菜、煎烤时宜用生孜然,以避免重复高温导致香味消失。在吃法上,别以为只有烤肉才能放孜然,其实,炒土豆丝、青椒、豆腐等素菜时,都可以放一点。烹调时既可以用整粒的孜然,也可将它磨成半整半碎的,或直接买孜然粉。
(未完待续)
山人橘子皮什么意思
橘子皮又名陈皮,是一味理气、健胃、化痰的常用中药。用橘皮泡水代茶饮,有清热、止咳、化痰的作用,但鲜橘子皮泡水代茶饮却不利健康。 随着种植技术的改进和保鲜技术的应用。近年来,果农摘下橘子后大多用保鲜剂浸 泡后再上市。
橘子皮的功效:
1、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等症。
2、用于胸腹胀满等症。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3、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等症,可配伍苍术、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4、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橘子皮所含挥发油有刺激性被动祛痰作用,使痰液易咯出。橘子皮煎剂对支气管有微弱的扩张作用。其醇提物的平喘效价较高。
5、对泌尿生殖系统的作用:橘子皮煎剂可使肾血管收缩,使尿量减少。
川贝陈皮的相关内容
川贝母—暗紫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Unibracteatae
(英) Unibract Fritillary Bulb
别名 乌花贝母、松贝母
来源 百合科植物暗紫贝母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Hsiao et K. C. Hsia 的鳞茎。
植物形态 年生草本,高15~23cm。鳞茎直径6~8mm。叶多对生,条形或条状披针形,长3.6~5.5cm,宽3~5mm。花单生,叶状苞片1枚;花被片长2.5~2.7cm,深紫色,有黄褐色小方格,宽6~10mm;雄蕊长约为花被片的半,花药近基着;柱头裂片很短,长约0.5~lmm。蒴果长1~1.5cm,宽1~1.2cm,有棱,棱上具狭翅,宽约1mm。花期6月,果期8月。
生于海拔3200~4500m的草地上。主产四川、青海、甘肃。
采制 7~9月苗未枯萎时采挖,带泥曝晒或微火烘,随时用竹、木器翻动,至表皮现粉白色时筛去泥士,装入麻袋,轻轻撞去附土及老皮,再晒干。
性状 鳞茎圆锥形或心脏形,直径5~9mm,高4~8mm。表面类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小悬殊,大鳞叶紧裹小鳞叶,小鳞叶露出部分呈新月形,习称“怀中抱月”,顶端较尖或钝圆,多闭合,底部较平整,微凹入。内有细小鳞叶及心芽。气微,味微甜。
化学成分 含去氢川贝碱(chuanbeinone)、西贝素(imperialine)。
性味 性微寒,味苦、甘。
功能主治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用于肺热燥咳、干咳少痰、阴虚劳嗽、咯痰带血。
川贝母—太白贝母
川贝母—太白贝母 Bulbus Fritillariae Taipaiensis
(英) Taipei Fritillary Bulb
别名 尖贝。
来源 为百合科植物太白贝母Fritillaria taipaiensis P.Y. Li的鳞茎。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40cm。鳞茎直径1~1.5cm。叶对生,有的中部兼3~4枚轮生或散生,条形至条状披针形,长5~10cm,宽3~7(~12)mm,先端有的稍弯曲。花单朵,每花有3枚叶状苞片,苞片先端有时梢弯曲,但绝不卷曲;花被片6,长3~4cm,绿**,无方格斑,通常仅在花被片先端近两侧边缘有紫色斑带;外轮3片狭倒卵状矩圆形,宽9~12mm,先端浑圆;内轮3片近匙形,上部宽12~17mm,基部宽3~5mm,先端骤凸而钝,蜜腺窝几不凸出或稍凸出;花药近基着,花丝通常具小乳突;花柱分裂部分长3~4mm。蒴果长1.8~2.5cm,棱上的狭翅宽0.5~2mm。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于海拔2400~3150m的山坡草丛中或水边,主产陕西、甘肃、四川、湖北。
采制 同暗紫贝母。
性状 鳞茎扁卵圆形或圆锥形,直径0.6~1.2cm,高4~8mm。表面白色,较光滑。外层两枚鳞叶近等大,顶端开裂,底部平整。味苦。
化学成分 含生物碱等。
性味及功能主治 同暗紫贝母。 Pericarpium Citri Reticulatae
(英)Tangerine Peel
别名 红橘、红袍、川橘
来源 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ianco的果皮。
植物形态 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m.叶互生,单身复叶;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长4~11cm,宽1.5~4cm先端渐尖,全缘或为波状钝锯齿,具半透明油点。花单生或朵生于枝端和叶腋,白色或带淡红色;花萼杯状,花瓣5,长椭圆形;雄蕊15~25;雌蕊1。柑果近圆形或扁圆形,红色、朱红色、**或橙**,囊瓣7~12。子卵圆形,白色。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全国各产橘区均产。
采制 果实成熟时制取果皮,晒干。
性状 果皮常剥成数瓣,基部相连,有的呈不规则的片状,厚1~4mm。外表面橙红色或红棕色,有细皱纹及凹下的点状油室;内表面浅黄白色,粗糙,附黄白色或黄棕色筋络状维管束。质稍硬而脆。气香,味辛、苦。
化学成分 含橙皮甙(hesperidin)、川陈皮素(nobiletin)、柠檬烯、a-蒎烯、B-蒎烯、B-水芹烯(B-phellandrene)等。
性味 性温,味苦、辛。
功能主治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
附注 橘的栽培变种的果皮亦作陈皮入药;其未成熟果实的外层果皮亦入药,药材称为“青皮”,能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