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词语造句:用坠毁造句(约30个)

2.协和飞机为何停飞了

3."灰犀牛"是什么?

4.小生想要一个极品笑话

5.还有比中国油价更高的地方吗?

词语造句:用坠毁造句(约30个)

飞机失事跟涨油价有关系吗知乎_飞机失事跟涨油价有关系吗

坠毁拼音: zhui hui

坠毁解释: (飞机等)落下来摔坏。

坠毁造句: 1、飞机坠毁在山坡上。

2、飞机坠毁的情景铭刻在他的心中。

3、我们周围没有一个人因为飞机的可能坠毁而看上去面色苍白或者铁青,绝望地撮着手。

4、因为驾驶员操作失误,飞机坠毁了,机上所有人员遇难。

5、她告诉我,第三架飞机坠毁了,这一次是撞向了五角大楼。

6、当时,飞机从圣保罗机场起飞后不久便坠毁于市区,共造成包括地面人员在内约100人死亡。

7、你看,最近的一次油价上涨宣布后,肯尼亚的一架货架又坠毁了。

8、上次有飞船坠毁在地球上, *** 把幸存者带到一个仓库里,解剖了所有人,并掩盖了整个事件。

9、好吧,根据我们的研究所知,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包括被毒蛇咬伤,到因热气球坠毁而奄奄一息。

10、相当快,这种称外星人的飞船坠毁的说法开始蔓延在这个阿根廷的小镇上。

11、在一个地方,飞机似乎肯定要坠毁了。

12、直升机坠毁 周一,营救人员在靠近墨西哥城的直升机失事现场搜寻尸体。

13、它似乎就要坠毁了。

14、第二天,小约翰·肯尼迪、他的妻子卡罗琳、卡罗琳的姐姐劳伦乘坐的一架小飞机在马萨诸塞州沿海地区坠毁,三人身亡。

15、他因气球在西柏林采伦多夫坠毁而身亡。

16、而我们经常重复的问题是 如果有人告诉你飞机有十分之一的坠毁可能,你会上这架飞机吗?

17、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人会把相机等人工制品看作可能是火星上的基站,或把冰川看作坠毁的飞碟。

18、如果那架在乍得坠毁的飞机上有一名著名摇滚乐手,这个事件就可能成为全球头条新闻。

19、身为四个孩子的父亲的卡西姆·巴卡里说,当他听说飞机坠毁时,他认为他再也不会看到他的妻子和大女儿了。

20、航拍照片显示的是1963年在犹他州温多弗附近A-12坠毁地点的一支大规模快速反应队伍。

21、“这架飞机坠毁后引起大火。救援队开始试图从严重损坏的飞机中解救出乘客。”波兰外交部发言人在华沙(波兰首都)说。

22、一架从德黑兰飞往亚美尼亚的飞机今天坠毁在伊朗西北部农村地区,机上所有168名乘客估计已全部罹难。

23、教练急忙跑到她坠毁的地方,把她从直升机里拉了出来。

24、他补充说,巴西与法国之间肯定有极端天气状况出现,但这不能彻底解释这次坠毁。

25、来自A-12残骸的钛碎片散落在坠毁现场,航空航天历史学家彼得·梅林最近用金属探测器搜寻了碎片散落区域。

26、英国军队发言人称飞机坠毁是(机械)事故。

协和飞机为何停飞了

协和飞机停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有一直未能妥善解决的噪音、环保问题,还有3年前那场空难所引发的关于安全的疑问,但最重要的是,协和先进的技术始终未能得到市场的充分认可和欢迎。当年协和公司破产,人们已多少料到协和飞机最终的结果。在特别强调技术的企业界,协和的停飞适时地提醒人们,先进的技术未必就能赢得市场。

从技术上看,协和飞机无疑是极其先进的。波音、空客飞机的速度约为音速的80%,而协和这种超音速飞机,速度则达到音速的2倍。从巴黎或从伦敦到纽约,只要三个半小时。当年法英共同研制成功协和客机,他们曾骄傲地将其比作一只“完美的大鸟”。看着协和又尖又长的机头,我们不难想象其突破音障飞入高空的英姿。

但协和自进入市场起就一直在惨淡经营。研制协和飞机投入巨大,这要求协和必须获得足够多的客户才能维持生产商的运营。协和飞机自身的运营也极其昂贵,这使得航空公司无法提供相对便宜的机票。协和飞机成了为极少数人服务的豪华客机。客源的缺少、得不到市场的广泛认同,航空公司赚不到钱、难以弥补运营成本,最终导致了协和公司的破产和协和飞机的停飞。

再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进入市场只能是摆设。所以,我们一直强调科技成果的转化。而今,协和飞机又提醒我们:并不是说高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以后,就一定有市场。技术固然重要,但并不能替代市场。技术的领先只是为进入市场创造了条件,至于市场是否认可还有许多技术以外的因素,比如成本、价格等等。对于飞机而言,制造商必须考虑,他的飞机是不是能为客户引来更多的旅客、提供足够的利润。否则,先进的技术只能是一个易碎的美丽童话。波音、空客近年来一直在绞尽脑汁为降低飞机座位成本而竞争,也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

协和飞机的停飞告诉人们,企业在开发和生产产品时,既要在技术上下功夫,又要在迎合市场上做文章。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真正占领市场,做大做强。

"灰犀牛"是什么?

全国金融工作会议闭幕后,提出“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引起社会各界对“灰犀牛”的关注和热议。相比大名鼎鼎的“黑天鹅”,“灰犀牛”这一相对陌生的概念究竟指的是什么?有哪些典型的此类事件发生过?研究“灰犀牛”问题,对当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将带来怎样的启示?本报记者走访相关专家,试着为您作出最新解读。

“灰犀牛”

与人们熟知的“黑天鹅”概念一样,“灰犀牛”是一个舶来品,它在国外被提出并应用也是近几年的事。

2013年1月,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在达沃斯论坛上,针对大概率、影响巨大的事件,首次提出“灰犀牛”概念,这个大胆而新颖的观点立刻触发社会学界尤其是人类决策与判断研究领域的极大兴趣。2015年,伦敦商学院知名教授迈克尔·雅可比基于渥克的提法,首次发表了系统阐释“黑天鹅”到“灰犀牛”趋势演变的论文,该文在国外刊载后被翻译引进,这也是“灰犀牛”首次出现在中国大众视野。

随后的2016年,渥克经过整理和研究,出版了一本颠覆人们既往认知的著作《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渥克提出,“灰犀牛”主要指明显的、高概率的却又屡屡被人忽视、最终有可能酿成大危机的事件。她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把大量时间和精力用在那些会对我们心理和情感造成冲击但发生概率极低的事情上,因此没能注意到那些发生概率极高、应该提早预防的事情。如果我们正在寻找的是“黑天鹅”,那么我们就不可能看到“灰犀牛”。

“黑天鹅”可怕,“灰犀牛”也可怕

被大多数人选择性忽视,错失最好时机,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也许很多人会好奇,为啥米歇尔·渥克偏偏选中“灰犀牛”这个概念呢?

“灰犀牛并非严谨的学术概念,而是对概率大、冲击力强的风险的贴切比喻,代指没能及时阻止本来有能力、有机会阻止的灾难。”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董希淼介绍,灰犀牛体型巨大,本不该被忽视,但正因为其貌似愚笨粗拙,才让我们低估了它的风险,疏于防范。

生长在非洲大草原上的灰犀牛,身躯庞大,给人一种行动迟缓、安全无害的错觉,从而时常忽略了危险的存在——当灰犀牛被触怒发起攻击时,却会体现出惊人的爆发力,阻止它的概率接近于零,最终引发破坏性极强的灾难。

“概率大、破坏力强是‘灰犀牛’事件最重要的特征。”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灰犀牛”事件的风险其实很容易被发现,却被大多数人选择性地忽视,或者将其当作一种正常的现象来认可或接受,以至于错失了最好的处理或控制风险的时机,最后可能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

曾刚指出,从国外经验看,“灰犀牛”事件往往都是破坏力极强,一旦发生,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很大。这一方面是因为“灰犀牛”风险的形成往往牵连甚广,要有效防范,从整体上进行统筹和推动,在制度惯性之下,这显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另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主观意识存在偏向性,容易低估风险,对即将到来的祸患视而不见,贻误了最好的危机处理时机。

“黑天鹅”很多,“灰犀牛”也很多

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

“灰犀牛”的提出,给原本为人们熟知的“黑天鹅”概念带来强烈冲击。在渥克看来,我们这个社会的绝大多数危机,并非发端于不可预测的小概率事件(“黑天鹅”),而是大概率、高风险事件(“灰犀牛”)不断演化的结果,这些风险的存在早就广为人知,却由于体制或认识的局限,没有得到积极防范和应对,最终升级为全面的系统性危机。

“很多危机事件,与其说是‘黑天鹅’,其实不如说更像是‘灰犀牛’。”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胡怡建认为,“灰犀牛”与“黑天鹅”事件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实际上两者之间并没有明显区分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互相转化。“黑天鹅”与“灰犀牛”犹如一对双生子,提醒人们对可能因为发生一些不寻常事件造成大震荡的大概率风险和小概率风险都应保持足够警惕。

2008年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余波未平,在很多人看来,这场以雷曼兄弟突然倒闭为标志的风险事件是不可预测的“黑天鹅”,而现有的很多证据表明,源于美国“两房”(房地美、房利美)危机的风险,早已被频频预警,却被大多数人忽视。

2000年起美国房地产市场高度繁荣,房价持续上涨,住房抵押贷款规模不断攀升,在2007年达到总贷款的50%。2004年起美联储连续加息17次,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1%升到5.25%,房价终于在2006年底止升回落,刺破了房市泡沫,并触发了次级抵押贷款的违约风险。而早在2004年,一份联邦调查局的报告警醒人们提防抵押欺诈的大范围爆发;2007年开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清算银行不断发出警告;2008年1月,达沃斯论坛的风险报告指出,预期的房地产市场衰退、流动性资金紧缩和居高不下的油价都实实在在地发生着,推高了经济崩溃的风险性。这期间的先知先觉者并不在少数,圣路易联邦银行总裁威廉·普尔和路易斯安那州的议员理查德·贝克都曾预言房利美和房地美将出现大问题,但直到2008年“雷曼时刻”,人们才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类似的还有卡特里娜飓风事件。2005年8月25日,卡特里娜飓风首次从美国佛罗里达登陆,29日再次登陆墨西哥湾沿岸新奥尔良外海岸,给新奥尔良市造成了极大破坏,是美国历史上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而当年1月,市政高官就已看到了一份详尽的灾难预防计划书,飓风到来前一个月还召开了关于飓风准备工作的研讨会,但政府推迟了飓风防御工作并拒绝采纳相关建议,最终飓风狂扫,造成巨灾。

渥克还认为,类似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这种突发事件,其实也是“灰犀牛”。从1977年起,航天飞机制造商就发现火箭推进器中存在一个设计缺陷,在外部环境温度较低时进行发射,可能导致严重的风险,就在发射航天飞机那个早晨,几位工程师还提出警告。但美国国家航天局没有理会这些警告,结果酿成悲剧。事后调查表明,只需要将发射调整到一个相对温暖的天气,所有损失都可以避免。

“风险总是被提起,却又总是被忽略。”董希淼指出,从国外这些“灰犀牛”事件来看,发生的关键在于大多数人对于可预见的危机熟视无睹,不及时采取行动,终致重大危机。

我们身边有没有正在发生的“灰犀牛”?当然也有,比如全球气候变暖。科学家们已经指出,二氧化碳浓度如果超过350ppm(百万分率)就非常危险,而2015年已经达到了400ppm。气候变化导致一次又一次的灾难,尽管危害显而易见,但全球气候谈判举步维艰,近期美国更是一意孤行地退出了《巴黎协定》,让气候变化这一“灰犀牛”事件仍在不断向我们逼近。

“黑天鹅”要防,“灰犀牛”也要防

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研究‘灰犀牛’,最终是要防范类似风险发生。”胡怡建说,“灰犀牛”事件是可防可控的,对这些风险要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化未来的大震为今天的小震,一点点去处理,不要让其最后引发大的系统性风险,否则对经济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事实上,作为不同的风险事件类型,“灰犀牛”和“黑天鹅”有区别更有联系,不能将两种事件完全割裂,要从偶然发生的小概率“黑天鹅”事件背后,发现和防控必然发生的大概率“灰犀牛”系统性风险。防范当前金融风险,必须既防“黑天鹅”,也防“灰犀牛”。

“非常重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始终要求守住底线,特别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一局局长王志军表示,“黑天鹅”和“灰犀牛”都有可能冲击金融风险的底线,要以不同的思路和办法应对防范。

“黑天鹅”是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王志军认为,对这类事件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敏感性,特别是在当前经济运行基础尚不牢固的情况下,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跟踪监测分析和预警预测,及时发现一些经济运行中的趋势性、苗头性问题,未雨绸缪,做好预案,防患于未然,不打无准备之仗。

“对于‘灰犀牛’事件,因为问题已经存在了,也有征兆,所以对这类问题要增加危机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王志军说,对“灰犀牛”风险隐患,如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国有企业高杠杆、地方债务、违法违规集资等问题,应当摸清情况,区分轻重缓急和影响程度,突出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

“‘灰犀牛’是大概率、可感知的风险事件,应该成为风险防范和化解工作的重点。”曾刚认为,防范“灰犀牛”风险,首先要正视“灰犀牛”的存在,全面提高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风险意识。同时要统筹全局,制定防范和化解方案,特别是由于“灰犀牛”事件天然具有一定的公共性特征,政府要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曾刚指出,“灰犀牛”事件的形成往往与制度缺陷或激励约束不当有关,在既有框架之下,难以阻止风险的进一步升级,必须诉诸体制改革和完善。“目前看,继续推进国企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都是防范此类风险的应有之义。”

小生想要一个极品笑话

上联:房价涨,地价涨,油价涨,电价涨,水价涨,粮价涨,肉价涨,蛋价涨,菜价涨,药价涨,这也涨,那也涨,怎一个涨字了得,涨了还涨。下联:上学难,参军难,就业难,买房难,租房难,择偶难,结婚难,育儿难,就医难,养老难,男也难,女也难,看世间难字当头,难上加难。横批:活在中国!

还有比中国油价更高的地方吗?

刚刚调过油价,发改委专家就抱怨这油价调的太低,比国际上低一大截呢!说的那是心不甘情不愿,听着公众心里那个难受劲就别提了。发改委的专家韩文科说,之所以油价没有和国际同步,那是两桶油在咬牙为国家作贡献,为了最大程度地缓解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减轻用油行业成本增支压力,两桶油勒紧裤腰带节省成本,从牙里省出钱来自行消化高成本,没给国家添累没让百姓受罪。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两桶油。两桶油这么不容易,我们怎么忍心让其亏损经营?国家发改委更不该对两桶油刻薄寡恩,该涨多少价就是多少价,克扣农民工的工资要谴责,克扣两桶油的利润更要谴责,那可是我国经济命脉的根本资源企业!再说了,两桶油可没少给国家作贡献,就那世界五百强国内排第一的,还不是两桶油给挣来的?远的不说,就是最近日本地震,两桶油还捐了2万桶石油3000万人民币呢,替国家挣这么大个脸,发改委还要刻薄它们,不给两桶油应得的定价,老天爷也不会答应的! 咱们国家还有五成石油是自产的,价格却非要全部是和国际高油价接轨,那还不如将我国的石油全部封存,从国外进口石油使用,自己的石油留给子孙后代。全部进口石油不仅可以避免石油开采过程中对大自然的污染破坏,还能给子孙留下战略储备,更有一个好处是能够节省投资,还用到了质量相对来说更高的石油。国外的石油品质比咱国家好,这点发改委想必也知道的。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好处,就是杜绝了那些国外的石油贩子拼命往我国走私石油,我们全部进口,开采石油的经费用个十分之一到海关上,也能为我国每年创造N多的海关税收,增强国库。 我们要是全部进口石油,价格保持和国际同步,还做了一件大好事,现在国外的地震和飞机失事,很多国家都归罪我国发改委的油价上涨通知,这要是一步长到位,保持和国际一个步调的价格,不用我们国家发改委再去伤脑筋找借口要提价,要好得多?更有一则就是,每次小步调的上调油价,都会折腾得百姓睡不着觉,连夜去加油站排队加油,就图省那点小钱。这要是和国际同步了,老百姓也就不会有投机心理,半夜都不睡觉跑加油站给两桶油的家将找麻烦了。 自来水都可以提前五年预收水费,这石油价格同步国际还不应该?一步涨到位,还少了公众埋怨,半夜给两桶油的属下找麻烦,还让公众少了钝刀割肉的痛苦,少了很多批评抱怨,社会都会和谐的多。超高的油价不但我们可以显摆我们是最有钱的国家,加点汽油费就没哪个国家敢与之比肩,这多神气? 一步涨到位,更能显示咱们两桶油的实力资本雄厚,威镇八方,往大了说,找我们国家借钱的都会多些的,求我们免除债务的也会多的,各个国家都会对我们高看一眼的,因为咱们口袋里有钱!往小了说,就是两桶油给自己加薪发福利都会更有底气的,10万元都不算钱,吊灯不是千万起,可能都会上亿的,吃个饭喝的酒都是上万的!有这么多好处,这油价不上调,还有天理么?为什么每一次油价上涨我们都抱怨,然后又都欣然接受呢?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