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油价调整方案有哪些-之前油价暴跌是哪一年
1.油价2015年4月10日调整方案
2.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机制拟定
3.2009年1月1日国家出台《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起了积极的
油价2015年4月10日调整方案
直接引用,如下
中新网4月8日电(能源频道 宋亚芬)受中东局势、美国原油库存等因素影响,近期国际油价迎来强劲反弹。周末长假期间,WTI大涨3美元/桶,布伦特暴涨3.17美元/桶。分析认为,由于距离国内油价调整窗口只剩3个工作日,本次成品油价格上调基本已成为定局。
据中新网能源频道了解,本计价周期内,受中东局势、美元汇率、美国原油库存等因素影响,国际油价呈现上下震荡的走势。但由于每次跌幅偏小,涨幅较大,累计涨幅高于跌幅,故国际油价整体呈现上涨趋势。而长假期间国际油价的大涨则对本次油价的走势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据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报道, 7日全球原油基准布伦特(Brent)和美国原油基准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WTI)价格均反弹逾5%。
据悉,按照国内成品油价“十个工作日一调”原则,本轮油价调整窗口打开时间为4月10日24时。卓创资讯分析师刘芸对中新网能源频道表示:“由于目前距调价政策落实仅剩3个工作日,以目前的国际油价涨幅来看,本次国内成品油价上调基本成为定局。”她预计涨价幅度或在125元/吨左右。
中宇资讯分析师石泽睿也表示,按目前原油现货价格来看,本次国内油价上调预期几无悬念,调价无搁浅可能。
不过,即便本轮国内油价上调预期加大,但由于上调预期幅度略小,对国内市场的提振作用并不明朗。国内下游需求仍然偏低,国内成品油整体购销气氛仍然较为清淡。截止4月7日,中宇资讯监测国内28个主要省市中石油、中石化[微博]批发均价均较前一日有所下跌。(中新网能源频道)
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机制拟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拟定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的定价机制,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 同时,新方案提出,将原允许企业根据政府指导价格上下浮动8%降为4%左右,折成额度取整确定。
新方案提出把2006年确定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中规定的“当国际市场原油平均价格高于5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提高到80美元。
这一改革方案的推出目前有两种时间表可供选择:一是2008年年底前,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和燃油税费改革一起启动,最早启动时间为2008年12月1日;二是年底前先调整成品油定价机制,降低成品油价格,于2009年1月1日进行燃油税费改革,即开征燃油消费税。具体如何“拍板”,正在等待高层和相关部门的最后决策。 早在2006年,国家就对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进行了调整,并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零售基准价以出厂价格为基础,加流通环节差价确定,并允许企业在此基础上上下浮动8%确定具体零售价格。
这一方案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不再“盯住”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而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再加国内平均加工成本和合理利润确定价格。但此方案一直未见官方公开表述。
最新调整的方案,将现行成品油零售基准价格允许上下浮动改为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并适当缩小流通环节差价。
这一政策思路意味着,未来成品油经营企业将获得一定的定价自主权,同时成品油价格调整频率将加快,次数将增多。
实质上,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在实践中,一直面临着尴尬局面。因为成品油供应体系存在着两个主体,一是民营企业,二是中石油、中石化。后者在政府价格管控下,不能随意调整价格,而前者在供求变化和后者价格管控中,获取了利润空间。
“现在民营销售企业的利润空间相当大。”石化专家、北京异构石油工程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陈薇对记者分析,目前国内成品油价偏高的情况下,民营加油站一吨能赚2000元左右。
如2008年11月从国外进口的原油约50美元/桶,而国内成品油是按照90美元/桶的价格出售,折合成人民币大概6000多元/吨,而地方炼油厂出厂的成品油价格4000多元/吨。按照2008年规定零售价格上下只能浮动8%,中石油、中石化的加油站最多只能降价8%。而民营加油站可以通过各种直接或间接渠道降价,从中赚得丰厚利润。
“采用最高限价的方式是比较合理的一种选择。”上述专家称,实行最高限价,意味着加油站售油,只要不超过最高限价,多低的价格国家不管。
对此,调整方案也给出了相应信息,即提出,成品油经营企业可根据市场情况在不超过最高零售价格、最高批发价格或最高供应价格的前提下,自主确定或由供销双方协商确定具体价格。价格主管部门根据流通环节费用变化等情况适当调整流通环节差价水平。
“只要不突破最高限价,市场稳定,民众没有意见就可以了,企业出售油价低多少不用政府操心的。”陈薇称,如果有了最高限价,加油站的利润空间将得到有效限制,不会有更大的暴利收益。
据悉,除了调整零售价格标准,成品油价格机制仍遵循2006年石油价格改革方案,即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地间接接轨的机制。
虽然这种间接接轨的机制不变,但据了解,政策层面未来可能在调控区间上进行适当调整。
按2008年11月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看,价格部门核算出的零售基准价会被折合成WTI(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纽约商品交易所交易的低硫轻质原油的一种,是美国石油工业的基准原油,已成为世界各地原油产品的重要定价基准之一)价格,当这个折合价格介于18-50美元每桶之间时,国内成品油价将与国际油价同步调整;但如果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国内成品油价将分别按照另外一套方法进行不等比例的调整。
具体核算是,以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和米纳斯(Minas)三地平均原油价格+成本+适当的利润率(按2004年行业平均利润率为5%左右),来确定成品油价格。其中,18~50美元之间按照上述公式计算,50美元以上开始扣减加工环节利润,每上涨1美元扣减1%的利润率,到55美元减为零,55~65美元为零利润。
据悉,调整中的方案还提出,拟将50美元这个临界点调高到80美元。
成品油价格调整涉及面广,利益调整复杂,为此,相关配套措施也是调整方案的重要部分。
据悉,如果按上述机制调整,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相关行业价格联动、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补贴,以及石油涨价收入财政调节等四个配套机制都将发挥“配合”作用。 尽管从上述成品油定价机制调整中,看出了更多的市场灵活性,但该调整思路仍属于局部性调整,市场化改革方向还是长期目标。
“中国成品油形成机制改革走的是渐进性道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家牛犁对记者分析,虽然能源价格改革的总方向是按照市场规律,与国际接轨,但改革路径仍是循序渐进式的。
和牛犁持相同观点的专家认为,在现有管理体制和市场条件下,不能完全放开能源价格包括成品油价格。
“一方面,国家没有石油储备;另一方面,税收比例太小。在这种情况下,无法调控价格。”陈薇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放开,可能会失控。
除此之外,在现有石油管理的垄断体制下,政府放开价格管制,将可能出现垄断企业联手抬价。这也是学者们担心的问题。
因此,能源价格改革尤其是成品油价格机制改革最重要的前提是,培育市场主体和市场竞争条件,有足够的市场主体,才能产生合理的竞争价格。
“在没有放开市场主体管制情况下,只调整零售价格基准,是否会导致挤压现有民营企业竞争空间?”上述业内人士分析,在2008年价格机制下,民营经营企业还有较大的盈利空间,如果中石化和中石油企业能够在“最高零售价”下自主选择降价空间,势必会对民营销售企业产生竞争压力。
2009年1月1日国家出台《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对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起了积极的
调增消费税取代燃油税凸显节能减排意图
此次公布的改革方案一大看点就是原先设想的燃油税并没有出现,取而代之以调增成品油消费税的形式。
对此,中国社科院财贸所副所长高培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与单独设立燃油税相比,这一改革方案既可实现预期目标,又易于操作,成本也最低,便于改革的推进。
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强调,上述改革方案旨在建立规范的税费体制和完善的价格机制;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结构调整,促进公平负担,依法筹措交通基础设施维护和建设资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日前表示,这次燃油税费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公平、规范、节约、减负”。
高培勇认为,燃油税费改革最初的目的是规范政府收费,但随着时间推移,改革目的不断延伸,增加了节能减排的目标,从此次改革方案看,实现了两大改革目标并举。
近年来,大量汽车进入家庭改善了老百姓的出行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国家环境保护部机动车排污监控中心副主任鲍晓峰说,机动车污染已上升为我国城市大气和噪声的主要污染源。汽车尾气中不仅排放温室气体,还排放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的私人轿车保有量达到1522万辆,比2006年底净增373万辆,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幅。我国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拥有家用汽车的比例约为5%。
从事汽车行业报道的记者张毅说,我国这么低的私人轿车保有量就已经对燃油供应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一大石油消费增量国。去年,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达到50%,接近国际上通行的安全警戒线。在这一背景下,通过税费改革促进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