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切削液厂家-浙江金属切削油价格
1.不锈钢深孔加工(盲孔)用什么切削油?
2.如何在加工切削中选择合适的金属切削液?
3.切削油可分为哪些类型?
4.金属加工油品牌有哪些?
5.金属加工中常用到的加工液如乳化油、微乳油(半合成加工液)、全合成加工液等都有什么优缺点呢
不锈钢深孔加工(盲孔)用什么切削油?
产品性能:深孔钻镗床专用切削油由精制矿物油,添加多种极压抗磨剂、油性剂、防锈剂、活性硫、脂肪油、动植物油等多种添加剂和石蜡基基础油经多种工艺精制而成。良好的润滑效果和适当的油膜强度,使镗头不易磨损,保护镗头的使用寿命。本品有良好的润滑、冷却、防锈性、抗极压、排削快、不变质、不老化可长期使用。很大程度提高加工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光洁度,延长镗头使用寿命,能有效保护刀具及模具和设备。该产品是根据产品添加剂及含量的不同分别有红色、淡黄以及微黄透明状金属加工润滑油。
用途及适用范围::深孔钻镗床专用切削油主要用于黑色金属及其他有色金属在高负荷低转速条件下的切削加工:如钻孔、镗孔、滚轧、插齿、滚齿、螺纹切削、铰孔、攻丝及高精度深孔枪钻打孔的润滑,也可以作为高速金属切削、刮削、加工的润滑剂。本产品根据基础油品及添加剂的不同分为几个等级,分别适用于普通碳钢、铜、铝、不锈钢、钛、镁、镍、锆等合金钢的深孔加工。
如何在加工切削中选择合适的金属切削液?
在金属切削过程中,为提高切削效率、工件精度和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延长刀具使用寿命,达到最佳的经济效果,就必须减少刀具与工件、刀具与切屑之间磨擦,及时带走切削区内因材料变形而产生的热量。
要达到这些目的,一方面是通过开发高硬度耐高温的刀具材料和改进刀具的几何形状,而另一方面采用性能优良的切(磨)削液往往可以明显提高切削效率,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延长刀具使用寿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机械加工中切削液的主要功能是润滑和冷却作用,加入特殊添加剂后还可起到清洗和防锈的作用,用于保护机床,刀具及工件等物件不被腐蚀。
我们在机械加工中,常用的切削液有:水溶液、普通乳化液、极压乳化液、矿物油、植物油、动物油、极压切削油等。其中,水溶液的冷却效果最好,极压切削液的润滑效果最好。由于切削液的种类很多,性能差异较大,因此在加工中怎样选择合适的切削液一直是一项比较难以抉择的事。下面主要从工件材料,刀具材料,加工工艺特点及性质等方面谈谈怎么合理选用切削液。
一、根据工件材料选用
在难切削材料中,有的硬度高达65~70HRC,抗拉强度比45号钢的抗拉强度高三倍左右,造成切削力比切削45号钢高200%~250%;有的材料高温硬度和强度高,有的材料加工硬化的程度比基体高50%~200%,硬化深度达0.1~0.3mm,造成切削的困难;有的材料化学活性大,在切削中和刀具材料产生亲和作用,造成刀具产生严重的粘结和扩散磨损;有的材料弹性模量极小和弹性恢复大及延伸率很大,更难于切削。因此,在切削各种难切削材料时,要根据所切材料各自的性能与切削特点与加工阶段,选择相宜的切削液,以改善难切削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而达到加工的目的。一般而言:
加工铸铁,铸铝等脆性金属,为避免切屑堵塞冷却系统或粘附在机床上难以清除,一般不用切削液。但精加工时为了提高表面质量,可用润滑好,黏度小的煤油或7%~10%的乳化液。
加工一般钢件,粗加工选用乳化液,精加工选用硫化乳化液。
加工有色金属或铜合金,不宜用含硫切削液,以免腐蚀工件。可选用一般乳化液或切削油。
加工镁合金时,不能用切削液,否则会燃烧起火。
加工难切削工件,如不锈钢,耐热钢及含有铬,镍,钼,锰,钛,铌,钨等元素的材料时,因所含硬质点多,机械擦伤作用大,导热系数低,切削热不易散出,往往难以切削。应选用10%~15%的极压切削油或极压乳化液。
二、根据刀具材料选用
工具钢刀具:其耐热温度约在200~300℃之间,只能适用于一般材料的切削,在高温下会失去硬度。由于这种刀具耐热性差,要求冷却液的冷却效果要好,一般采用乳化液为宜。
高速钢:这种材料是以铬、镍、钨、钼、钒(有的还含铝)为基础的高级合金钢,它们的耐热明显比工具钢高,允许的最高温度可达600℃。使用高速钢刀具进行低速和中速切削时,建议采用油基切削液或乳化液。在高速切削时,由于发热量大,以采用水基切削液为宜。若使用油基切削液会产生较多的烟雾,污染环境,而且容易造成工件烧伤,加工质量下降,刀具磨损增大。
硬质合金刀具:用于切削刀具的硬质合金是由碳化钨(WC)、碳化钛(TiC)、碳化钽(TaC)和5%~10%的钴组成,它的硬度大大超过高速钢,最高允许工作温度可达1000℃,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在加工钢铁材料时,可减少切屑间的粘结现象。在选用切削时,要考虑硬质合金对骤热的敏感性,尽可能使用刀具均匀受热,否则会导致崩刃。在选用切削液时一般油基切削液的热传导性能较差,使刀具产生骤冷的危险性比水基切削液小,所以一般选用含有抗磨添加剂的油基切削液为宜。在使用冷却液进行切削时,要注意均匀冷却刀具,在开始切削之前,最好预先用切削液冷却刀具。对于高速切削,要用大流量切削液喷淋切削区,以免造成刀具受热不均匀产生崩刃,亦可减少由于温度过高产生蒸发形成和烟污染。
陶瓷刀具:采用氧化铝(Al2O3)、金属和碳在高温下烧结而成,这种材料的高温耐磨性比硬质合金要好,一般采用干切削,但考虑到均匀的冷却和避免温度过高,也常用水基切削液。
金刚石刀具:具有极高的硬度,一般采用干切削。为避免温度过高,也象陶瓷材料一样,许多情况下采用水基切削液。
三、根据加工工艺特点及性质选用
粗加工:由于加工余量及切削量较大,因此在切削过程中产生大量切削热,易使刀具快速磨损,所以需选择冷却功能为主的乳化液或合成切削液。
高速钢刀具加工碳素钢时,应选用3%~5%的乳化液,也可选用合成切削液。高速钢刀具加工铝合金,铜合金时,选用5%~7%的乳化液。加工铸铁铸铝,一般不用切削液。另外还需考虑切削速度,一般而言在低切削速度(小于5m/min)时,如滚齿机的滚齿,插齿,刨床的拉削时,刀具主要是机械磨损,要求切削液有良好的润滑性,宜选用切削油来辅助加工。在较高切削速度(大于10m/min)时,刀具主要是热磨损和电化腐蚀磨损,则要求切削液有良好的冷却性,宜用离子型切削液。
精加工:为减少切屑,工件刀具间的摩擦,保证工件表面,粗糙度和工件精度,切削液应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润滑性和一定的冷却性。一般选用润滑性能较好的极压切削油或高浓度极压乳化液。高速钢或硬质合金刀具精加工碳钢时,选用10%~15%的乳化液,或10%~20%的极压乳化液。精加工铜或铝合金时,为了得到较高精度和表面质量,可用10%~20%的乳化液或煤油。在低切削速度时,为使切削液很快的渗透到切削区域,减少刀具与工件摩擦和粘结,控制积屑瘤形成,降低表面粗糙度,提高刀具耐用度,保证加工精度,宜用10%~15%的极压乳化液。中等切削速度时,刀具既有机械磨损又有热磨损和电化腐蚀磨损宜用8%~10%乳化液或离子型切削液。
半封闭加工:在钻孔,绞孔和深孔加工中,刀具往往处于半封闭状态下工作,排屑,散热条件比较差,加工中产生大量切削热不能及时传出,易造成刀具灼烧,严重破坏工件表面粗糙度,尤其是切削某些硬度高,强度大,韧性大和冷硬现象严重的特殊材料时,问题更突出,不仅会使刀具磨损严重,容易退火,而且容易拉毛已加工表面。为此需用黏度较小的极压乳化油或极压乳化液,并加大切削液的压力和流量,故可以一边冷却,润滑,另一边将切屑冲刷出来。
四、根据机床的类型选用
在选用切削液时,必须考虑到机床的结构装置是否适应。有些机床,如多轴自动车床,齿轮加工机床,设计时就已考虑使用油基切削液,所以没有采用特殊的轴承盖的特殊的装置来保护机床内部机构免受外界水、汽的侵袭,并且这类机床大都靠油基切削液来润滑接近切削区域的运动部件,因而必须使用油基切削液。如果使用水基切削液水溶性会渗透到轴承和机床内部结构,使这些零部件脱油产生腐蚀加速磨损。水基切削液渗入液压系统会使液压油乳化变成油包水或水包油的乳化液,使粘度增大或大幅度下降,改变了液压油的性质,影响液压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对于那些原用油基切削液的机床,要转用水基切削液时必须慎重,必要时要作适当的改装,否则会导致机床损坏。
以上所述是机械加工中切削液选择的一些基本方法,但是,机械加工种类繁多,加工要求和方法千变万化,同时还需考虑加工成本,因此在实际选用中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分析,选择出最合适的切削液来提高加工效率和经济效益。
切削油可分为哪些类型?
国内外对于切削油分类,研究制定了许多方法,目前看来都有一定的缺陷。切削油按组成分类,是一个传统的分类方法,也是一个在实际中客户容易掌握和接受的分类方法。切削油的品种繁多,作用各异,但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即油基切削液(即金属切削油)和水基切削液。
油型仍可分为普通型切削油(也称复合油)、非活性极压切削油、活性极压切削油三种。
水型可分为乳化油(可溶油、乳化液)、半合成液(微乳液)、合成液(化学型切削油或无油切削液)三种。
普通型切削油的主要成分是矿物油,为改善其性能往往加有防锈、抗氧等添加剂并与各类动植物油复合使用。脂肪的复合量一般为5-20%。(有时也可用合成脂取代部分脂肪)。
极压切削油是在普通型油中加入一定量的含S、P、CL等元素的极压剂所得的切削油。
非活性极压切削油是未加含S等极压剂的的切削油。
乳化油是由切削油及乳化剂、偶合剂、杀菌剂等所组成的。乳化油在使用时需加水稀释。稀释后的工作液呈乳白色(称为乳化液)。加水前的乳化油称为油基(也可称可溶油)。
半合成液与乳化油的区别是其油基中含有较多的乳化(表面活性剂)、防锈等添加剂,较少或甚至完全没有矿物油,同时还加有相当数量的水和水溶性添加剂。油基经水稀释成工作液呈透明或半透明状(这是因其油相的液滴较小所致)。有些半合成的工作液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由透明状变为不透明的白色乳化状(这是因为其中的乳化剂被吸附在切屑上逐渐被带走,他状液的颗粒也由小变大所致)。
金属加工油品牌有哪些?
金属加工油是金属在加工工艺中使金属表面光洁度提升,加工性能提升,工具寿命得以延长,加工物的防锈性能提升等为目的而使用的产品。金属加工油是为了减少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互相接触而产生高热量和金属渣滓的油品,因此加工油要有良好的润滑性所以也叫做切削油、润滑油、加工油等。
1)润滑
金属加工油能在工具的表面与工件之间形成一层润滑薄膜,可减少或避免工具与工件直接接触,减轻摩擦和黏结程度,因而可以减轻工具的磨损,提高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
2)冷却
在切削过程中流出切削区的金属加工油带走大量的热量,从而降低工件与刀具的温度,提高刀具耐用度,减少热变形,提高加工精度。不过金属加工油对刀具与切屑界面的影响不大,试验表明,金属加工油只能缩小刀具与切屑界面的高温区域,并不能降低最高温度,一般的浇注方法主要冷却切屑。金属加工油如喷注到刀具副后面处,将对刀具和工件的冷却效果更好。
3)清洗
在车、铣、磨削、钻等加工时,常浇注和喷射金属加工油来清洗机床上的切屑和杂物,并将切屑和杂物带走。
4)防锈
一些金属加工油中加入了防锈添加剂,它能与金属表面起化学反应而生成一层保护膜,从而起到防锈的作用。
金属加工中常用到的加工液如乳化油、微乳油(半合成加工液)、全合成加工液等都有什么优缺点呢
水性金属加工液包括乳化液,半合成加工液及全合成加工液三种。
乳化液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水、基础油(矿物油、植物油、合成酯或它们的混合物)、表面活性剂、防锈添加剂、极压添加剂、摩擦改进剂、抗氧化剂等。乳化液润滑极压性较好,同时作为一种水性加工液,清洗性能较好。但乳化液中的油相油滴较大,使得体系稳定性较差,使得金属加工冷却性较差。同时由于乳化液体系稳定性差,使得产品使用时间不长,会出现变味变臭的现象,这种情况在夏天等高温气候下尤为明显.
半合成加工液也称微乳液,半合成加工液与乳化液的配方组分基本类似,不同的是在半合成加工液中含有大量的表面活性剂,使得油滴分散得更细,体系稳定性也更佳,因此微乳液产品使用时间也比乳化液更长。微乳液(也称半合成水性加工液)具有良好的润滑效果,同时在金属加工过程中对冷却性,清洗性等给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
全合成加工液是指体系中不含任何油基(如矿物油)组分,而采用具有润滑作用的水溶性合成酯类添加其他组分配制而成的水溶性加工液。全合成加工液除优良的润滑性外,在加工冷却性和清洗方面的性能尤为优异。由于其出色的加工冷却性,成为磨削首选的加工液.当然,对于切削加工同样也是适合的.
加工液选取建议:
1.单从价格来看,乳化液是成本最为低廉的一种,但如上所述,乳化液存在易变质变臭的缺陷,使用时间比较短,而微乳液和全合成加工液则体系稳定性好,尤其是全合成加工液,使用时间是乳化液的3~5倍,而全合成加工液和微乳液的冷却性也优于乳化液,因此,综合来看,选用微乳液或全合成加工液成本要低于乳化液.
2.如上述,三类加工液都属于水性加工液,其润滑性适用于大多数金属加工,水性加工液主要是针对用户在使用油性加工油加工过程中出现的不易清洗,不易冷却等缺陷而给出相应适合的解决方案。因此,除非特殊的精密加工,需用油性加工油外,我们建议用水溶性加工液,乳化液是比较经济型的水溶性产品,而性价比高佳的(水溶性)半/全合成加工液是目前金属加工液发展的方向。
三类加工液特点分析:
1.乳化液。乳化液成本较为低廉,润滑性和清洗性都优良。虽然价格便宜,但由于其工作稳定性差,使用周期短,溶液不透明,很难观察工作时的切削状况,故使用量逐年减少。
2.全合成加工液。使用周期长,主要用于金属磨削及切削加工,润滑性良好,尤其是冷却性和清洗性好,适合高速切削;溶液透明,具有良好的可见性,特别适合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等现代加工设备上使用。但合成切削液容易洗刷掉机床滑动部件上的润滑油,造成滑动不灵活,润滑性能相对差些,且容易在这些可移动部件的接触面产生锈蚀,所以在使用合成切削液时要注意加强设备的防锈管理。
3.半合成加工液(微乳化加工液)。兼顾乳化液和全合成加工液的优缺点。
一般而言:
润滑性大小:乳化液>半合成加工液>全合成加工液;
冷却性:全合成加工液>半合成加工液>乳化液;
清洗性:全合成加工液>半合成加工液>乳化液;
东莞市科宝润滑油有限公司是水溶性切削液专家,提供多种功能型号的水溶性金属切削液。有什么问题可与我们联系。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