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国内十大时事要闻

2.人民币贬值对于普通百姓生活有哪些影响?

3.2011年十二五讨论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有定论了吗,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4.最近有什么重大的社会 民生 新闻 越多越好!!

5.2015两会燃油补贴政策

中国国内十大时事要闻

今年两会行情_2022两会有没有谈油价

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10月22日上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总书记、国家主席、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强调,70年前,中国***领导红军将士完成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开辟了中国革命继往开来的光明道路,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前进的重要基础。这一伟大历史事件,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人民军队的光荣,是中华民族的自豪。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就是要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奋勇前进。

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新华社评出2006年国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为序)

二、巴以政坛变化双方冲突加剧

1月,以色列前进党***奥尔默特接替病重的总理沙龙,哈马斯在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中获执政地位。以巴政府互不承认并相互敌视,美国等西方国家调解力度降低,导致巴以冲突此起彼伏。以色列于6月和11月对加沙发动“夏雨”和“秋云”军事行动,造成上千巴勒斯坦人伤亡。以色列和一些西方国家中止对巴经援,使巴经济雪上加霜。巴各方组建联合政府的努力未取得成果,巴政局出现剧烈动荡。

三、伊拉克安全局势恶化

2月以来,伊拉克安全局势不断恶化,伊境内反美力量活跃,暴力袭击频仍,教派冲突愈演愈烈,数以万计的伊拉克人在冲突中丧生,约42万人逃离家园。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已有60万伊拉克平民死于暴力活动,驻伊美军已有近3000人死亡。联合国秘书长安南说,伊拉克已经陷入内战。伊拉克乱局对美国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美国民主党在国会中期选举中重新夺回参众两院的控制权,对伊政策持强硬态度的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辞职。

四、黎以武装冲突造成灾难

7月12日,以色列以营救被士兵为由对黎巴嫩发动大规模军事入侵行动,黎巴嫩武装顽强抵抗。持续34天的血腥冲突造成约2000人丧生,近百万人沦为难民,黎巴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多亿美元。8月1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1701号决议。8月14日,黎以双方实现全面停火。黎以冲突加剧了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的对抗,中东局势更趋复杂动荡。

五、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

7月14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受伊朗核问题等影响,一度创下每桶78.40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此后,随着全球原油库存增加,市场对原油供应紧张的担忧缓解,油价开始大幅回落,曾跌破每桶60美元。10月20日,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决定削减原油产量,以阻止油价持续大幅下跌。目前纽约市场油价在每桶60美元上下波动。油价回落有利于世界经济持续增长。

六、冥王星不再列为太阳系行星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举行的第26届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通过决议,不再将地位备受争议的冥王星列为太阳系行星,从而使太阳系行星数目由传统的9颗减为8颗。按照大会表决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太阳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行星和矮行星是两种不同类别的天体。

七、安倍执政后迅速访华

9月26日,当选日本首相,接替小泉纯一郎。10月,中日双方就克服影响两国关系的政治障碍和促进两国友好合作关系的健康发展达成一致,为中日关系改善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安倍成功访华,中日两国***就构筑中日战略互惠关系,实现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大目标达成广泛共识。中日关系已打开持续五年的政治僵局,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八、核不扩散努力遭遇重大挫折

10月9日,朝鲜无视国际社会的普遍反对,悍然实施核试验。10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谴责朝鲜核试验,要求朝鲜放弃核武器和核计划,立即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并决定针对朝方核、导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关领域采取制裁措施。这一年中,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联合国安理会介入和美、俄、中、英、法、德六国所作的努力均未取得实质性进展。12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对伊朗的核计划和弹道导弹项目实施制裁,但伊朗表示拒绝执行这一决议。

九、联合国产生新一任秘书长

10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举行全体会议并通过决议,正式任命韩国外交通商部长官潘基文为下一任联合国秘书长,激烈的联合国秘书长竞选尘埃落定。接替现任秘书长安南的潘基文将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来自亚洲国家的联合国秘书长,任期自2007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

十、07年两会召开

政协2007年3月3日至3月13日,人大2007年3月5日至3月15日

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贫富差距

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住房

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教育乱收费

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十一五"规划纲要

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幸福指数

7.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 设立小额法庭建议好

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议案大户”感叹好代表难当

1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地方支持不是高招指标倾斜理由

1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民监督员应根据监督的案件数确定任期

1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刑法》对十六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适用转化型抢劫的规定打击过重

1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拨"择校费"用于教育扶贫1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莫让听证会成“涨价会”1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均GDP翻一番,新增就业

1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中央领导在两会上发表重要

17.〔聚焦两会 关注两会〕-李银河同性婚姻立法提案再受挫 被称太超前

1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政协委员建议每月应休个“小黄金周”

1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甘肃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女职工55周岁再退休2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委员建议公务员道德立法 对公务员体重进行限制2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妇联建议遏制选美泛滥 提议规范选美比赛

2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委员剖析“看病贵”:人均年医疗费26年涨30多倍23.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人大代表建议全国统考公务员2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广东代表采纳网友建议提议高考录取线应全国统一2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代表委员叩问城乡同命不同价 统一死亡赔偿标准26.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关注女性健康首先从关注女童开始

27.聚焦两会、关注两会—— 代表委员热议发展农村教育关心农民工子女

28.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周旭代表建议立法打造29.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王建伦委员希望政府出台方案规范公务员工资外收入

30.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卢强委员代表民盟中央发言:有教无类,为了一切孩子

31.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一黑二斜三苦四丑”——代表委员给“教育不公”画像32.[聚焦两会、关注两会]孩子上幼儿园比上大学还贵!

33. [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中国制造”期盼更多“蓝领”

34.[聚焦两会、关注两会]——用“八荣八耻”教育年轻一代

35.[聚焦两会、关注两会]——一场交响乐票价=教授月工资1/10

人民币贬值对于普通百姓生活有哪些影响?

在我国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人们对外交往日趋频繁的今天,人民币汇率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那么人民币贬值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会产生那些影响呢?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人民币贬值。即货币贬值(又称通货贬值,是货币升值的对称),用专业的话讲就是指单位货币所含有的价值或所代表的价值下降,即单位货币价格下降;用最通俗的话讲就是人民币的购买力变弱,或者说钱值钱。

比如现在6.8018人民币可换1美元,如果贬值率为50%,则贬值后1美元可换13.6036元人民币,或者说6.8018人民币只能换0.5美元;如果反映到生活中,现在1元钱的东西,贬值后要花2元才能买到。

人民币的变化对普通百姓的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旅游和留学。当人民币贬值,意味着手中的人民币不值钱了,老百姓如果出国留学或旅游,将会花比以前更多的钱。

2.股市的股民。人民币与A股的走势多数高度相关。如果人民币贬值,很多人都会考虑把钱换成美元,这样可能导致A股快速下跌。这是由于,人民币贬值会引发本币资产估值下降,导致金融业(含房地产)的相关板块走弱,以至拖累整体大盘面下跌,股民受损。在另一方面,人民币贬值预期一旦形成,就会将导致热钱流出,A股所处的资本市场迅速趋紧,导致股民受损。

3.造成经济的压力。人民币贬值意味着老百姓手里的人民币没有原来那么值钱,购买同等的商品需要花费更多的钱了。比如原先1000元够一家人生活一个月,而现在需要1500元才能够一家人生活一个月。

4.物价上涨。不管是去海外购物,还是国内 “海淘”消费者同样的货品都要花更多的钱。特别是部分海淘消费者,经常专门购买奶粉或化妆品的开支将大幅增长。比如,一些新生儿家长每月要花500美元的奶粉钱,一个月之前还是3500元人民币,而现在由于人民币贬值,还要额外再增加一二百元钱,这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5.人民币贬值对出口企业和境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最终将体现在就业上,因为我国出口产品的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人民币贬值会使出口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老百姓的就业压力。

6.投资成本增加。人民币贬值时,老百姓为了抵御人民币贬值带来的损失,则会增加投资,比如,购买基金、股票、银行存款等理财产品。

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最受影响的群体是留学生、海淘、境外旅游等这些人,像这样的群体,应该早些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不必太在意人民币贬值,汇率波动对生活影响不大,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2011年十二五讨论的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有定论了吗,什么时候开始执行?

大多专家认为提至3000元比较合适。但也有一派认为提至5000元合适。我国于1980年9月颁布施行《个人所得税法》,开始征收个人所得税,同时确定了800元的起征点。2005年10月27日,常委会通过决议,从2006年1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减除标准从800元调整到1600元。2007年12月29日,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由此就可看出,我们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调整幅度并不大,要从2000跳到5000比较困难。所以3000的可能性最大。两会还没结束,等结束了自然应该就会公布从何时起执行了。

最近有什么重大的社会 民生 新闻 越多越好!!

昨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此次修改,我省规定,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要求生育的,经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如果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要求生育的,经批准也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在此之前,从全国来看,山东、四川等27个省、市、区在上世纪末已实行“双独”夫妻可生二胎政策,自湖北、甘肃、内蒙古在2002年实行此政策以来,我省已成为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实行此政策的省份。

《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黑体为修改部分)

第十七条 符合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的,经批准可以按计划生育第二个子女:

(一)经县级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鉴定,报省辖市计划生育医学鉴定组织确诊第一个子女为非遗传性残疾,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的;

(二)经鉴定患不育症,合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三)夫妻双方系归国华侨或回本省定居的港、澳、台同胞,身边只有一个子女的;

(四)夫妻一方为六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烈士的独生子女的;

(五)夫妻一方连续从事矿区井下采掘作业五年以上,只有一个女孩,且继续从事井下采掘作业的;

(六)再婚夫妻,再婚前一方只生育一个子女,另一方未生育的;

(七)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的。

[放宽]

农民夫妻只有一个女孩也可生二胎

昨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对关于修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进行投票。

投票结果是:60票赞成,4票反对,4票弃权。关于修改《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决定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在修改之前,对于想要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家庭,《条例》原第十七条规定:符合其中六个条件之一。此次修改,又增加了第七个条件:夫妻双方为独生子女。其中的第四个条件还被修改为夫妻一方为六级以上(原条例规定为二等乙级以上)伤残军人或者烈士的独生子女的。

修订前的《条例》第十八条规定:

如果夫妻双方均为农村居民,除了适用第十七条规定外,符合下面条件之一要求生育的,经批准也可以按计划生育第二个子女:(一)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家庭又确有困难的;(二)男到有女无儿的家庭结婚落户,并赡养父母的(若姊妹数人,只照顾一人);(三)在深山村定居五年以上,并继续定居的;(四)夫妻双方为少数民族的。

修改后,将第十八条第一款中的“家庭又确有困难的”一句删除。

[鼓励]

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扶政策有增加

尽管我省放开双独家庭二胎规定,但我省仍然提倡和鼓励只生育一个子女。《条例》第十九条规定,符合规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女方应有四年以上生育间隔时间,但二十八周岁以上者除外。

《条例》将我省现行的奖扶政策梳理并纳入。相比之前的规定,修改后的第三十八条新补充很多内容。领取到《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与以前相比,可凭证享受下列待遇:

自发证之月至子女满十八周岁(原为十四周岁)止,奖给独生子女父母每人每月奖励费二十元(原条例规定为十元)以上。

按人分配城镇拆迁安置、移民搬迁安置、新农村建设安置、集体经济收入、集体福利和征地补偿时,独生子女家庭多分一人份(以前没有此规定)。

同时,增加一条作为第三十九条:对年满六十周岁,符合国家有关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条件的夫妻,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给予奖励扶助。奖励扶助标准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并建立利益增长机制,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删改]

与《行政处罚法》不一致的条款被删

修改后的《条例》还新规定,对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独生子女父母和计划生育双女父母,当地人民政府应当给予适当补贴。对居家养老的独生子女父母和计划生育双女父母,实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

另外,《条例》还删除了属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外增加设定的行政处罚。

《条例》原第四十七条规定:“故意为不符合本条例生育规定的公民提供条件造成生育的,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是国家工作人员的,并给予行政处分。”

法制委员会认为,该条属于在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外增加设定的行政处罚,与《行政处罚法》的精神不一致,予以删除。

专家观点

应对老龄化社会所需

双独家庭能否放开二胎政策,早已引起代表的关注。在2010年的省“两会”上,代表董广安、尹志国等联名提交了相关议案。昨日下午,董广安对记者说,这一次正式审议和高票通过,是经过多次测算、调研论证的结果。

“我省对二胎政策进行适度调整,是受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性别比例的测算等多方面影响所致。”董广安认为,现在已经不是单纯考虑人口数量的阶段了,更多的要考虑人口的质量、结构,考虑老龄化社会带来的一系列影响。

董广安说:“种种迹象表明,如果二胎政策不调整,将会带来一系列的后遗症。”全国多省市早已放宽二胎制度,河南不放宽政策,很多高层次人才有可能因此流失。另外,我省的养老体系还未健全,解决养老问题多半是以家庭为单位,双独家庭供养双方父母确有困难。

不会导致我省人口激增

作为一个人口大省,河南放宽二胎政策后,会不会导致人口大增?董广安认为,调整这个政策,主要影响的是城市人口。但即便政策调整,也并不是每个独生子女都想要二胎。

“我曾经做过一系列的调研,现在很多城市人忙着做事业,工作忙、压力大,不一定会要第二个孩子。”董广安说。

有专家指出,现在许多大城市的人口出生率都在下降,特别是本地常住人口。这符合国际规律,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不需要政府控制,人口自然会下降。加上夫妻双方均须为独生子女,使得生二胎的基数较小,人口不会出现激增的情况。

可缓解养老压力,刺激内需

从人口结构上说,河南“未富先老”。对于许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来说,一对夫妻将要赡养四位老人。早在2005年,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人口专家刘俊哲就断言:“老龄化恐怕会拖中原崛起的后腿。”

刘俊哲说,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使得河南退休人口不断增加,工作人口日益减少,由于资金一直严重不足,社会养老体系特别是农村养老体系随之承受巨大压力,导致许多家庭陷入困顿。这迫使人们不得不继续增加储蓄并减少支出,导致整体经济投资和消费支出不足。因此适度放宽二胎生育政策,可以缓解社会的养老压力,增加和扩大内需。

专家对计生政策走势有分歧

4

今年4月28日,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人口从2000年的12.65亿增至13.39亿。

令人口学家关注的是,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了总人口的13.3%,较2000年上升了近3%;而0-14岁人口占比为16.6%,而这一数据在1990年为27.69%,新生人口增速快速下降。专家就此达成共识: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下降,生育率水平较低。但对人口和计生政策的走势,专家仍有分歧。

一些学者主张逐步放弃计划生育政策,大胆放开二胎政策,以应对人口红利逐步结束及老龄化;而另一些学者鉴于我国人口基数太大,生育态势未明,对于人口综合政策,他们认为仍然要严控和均衡发展,并审慎放开二胎。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翟振武认为,我国未来30年还将净增2亿人左右;人口峰值将在2033年达到15亿人,人口总量的持续上升造成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我国的人口政策仍需要严控和均衡发展,二胎政策的放开应该十分慎重。

2015两会燃油补贴政策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科技厅(局、科委)、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发展改革委:

为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推进节能减排,促进大气污染治理,报经批准同意,2013年至2015年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现将有关补贴政策通知如下:

依托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

(一)继续依托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细颗粒物治理任务较重的区域,选择积极性较高的特大城市或城市群实施。

(二)示范城市或区域须满足以下条件:

1.2013-2015年,特大型城市或重点区域新能源汽车累计推广量不低于10000辆,其他城市或区域累计推广量不低于5000辆。

2.推广应用的车辆中外地品牌数量不得低于30%。不得设置或变相设置障碍限制采购外地品牌车辆。

3.政府机关、公共机构等领域车辆采购要向新能源汽车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务、物流、环卫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30%。

4.地方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公交车运营、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已出台具体明确的政策措施。

5.相关城市须接受年度考核评估,未能完成年度推广目标的将予以淘汰。

(三)能够满足上述条件的城市,可编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于10月15日前逐级上报至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以下简称四部委)。四部委将对上报方案进行审核评估,择优确定示范城市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