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肥有哪些纪念品?

2.合肥歙县古城旅游景点介绍 歙县徽州古城介绍

3.墨的故事?辑二:墨香世家,听古墨在说话》张遇:桐油烟制墨

合肥有哪些纪念品?

合肥铜油价格是多少_合肥今日废铜价一斤多少元

四大名点

合肥生产的麻饼、烘糕、寸金、白切统称为合肥四大名点,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是合肥四大传统特产,历来被人们用作待客和馈赠的礼品。相传早在北宋时代,合肥就生产一种形似铜钱大小的实心饼,名“金钱饼”,风味可口。又传元末,朱元璋起兵反元时,合肥人张德胜,被朱任为先锋,为了筹办干粮,张到合肥,特制一种大“金钱饼”,就叫麻饼,以饷水军,因此士气大振,击败元军,夺取采石天险。朱闻讯后,称之为“得胜饼”,张死后,被追封为蔡国公,故又称“蔡国公饼”。据说,合肥麻饼的配制方法十分讲究,采用冰糖、桂花、青梅、橘饼,佐以青丝红丝,用麻油调配,制成香甜的饼馅,再以优质精粉,做成麻饼,表皮贴满芝麻,形似月饼,有大有小,还可做成特制的大麻饼,具有清香软甜的特点。合肥生产的烘糕,具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传说始于北宋末年。它的主要特点是香、甜、酥,具有润肺消喘的功效。久放不会变味,不减焦酥,便于贮存携带。寸金的特点是表层脆而芯酥软,粗细匀称,全身白净,软不粘牙,入口香甜,甜味纯正,经久悠长。白切的特点是乳白透明,片薄甜脆,因拌有芝麻,故香、甜、脆三味俱佳,而成为优质名点。值得一提的是,生产四大名点的百年老店“张顺兴号”,前不久荣获了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铜牌,祝愿它青春焕发,再创辉煌。

吴山贡鹅

吴山贡鹅堪称“江淮一绝”,想吃正宗吴山贡鹅,还得到长丰县吴山镇,这也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吴山贡鹅 ,色泽清爽, 香气浓郁, 味美醇厚 回味无穷, 具有食而不厌,健脾养胃,益气补虚;清热解毒之功效, 因鹅喜食青草无污染, 故称为“绿色保健食品”。据悉,吴山贡鹅“历经千年,流传至今”。据《合肥县志》记载:唐未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的创立者杨行密为庐州(合肥)人。他二十九岁揭竿而起,出生入死,南征北战,占据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三十余州地盘。天赋二年,被唐昭宗封为吴王。其为官清正廉明,使人民安居乐业,深受群众爱戴。吴王每巡视淮南,故乡人民必以当地特产“大白鹅”配美味作料制成“卤鹅”敬奉,吴王食之大悦,为众人曰:“行密自幼贫寒,不敢忘本,以次卤鹅进餐,堪称‘贡品’。”“吴山贡鹅”因此而得名。后由于产自吴山,俗称“吴山贡鹅”。

三河大米

由于合肥地区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土地肥沃,水资源相对较丰,故甚适宜农作物和其他草、木本植物生长。市辖肥西县是全国稻米生产基地之一,三河大米以其粒大、色洁白、味香而有韧劲享名中外。

水产闺秀

瓦埠湖银鱼、瓦虾、毛刀鱼及巢河银鱼、毛刀鱼、针尖鱼,是合肥地方特产中的著名的水产品。此类水产品有一共同特点,即肉细嫩,色晶亮,味鲜美,不仅是美食中的上品,而且在历史上为朝廷贡品,具较高营养滋补价值,被誉为水产品中的闺秀。

糯米封缸陈酒

三河生产糯米甜酒的历史甚长,早年有一种名叫金波酒的甜酒,在当地影响甚大。建国后,三河酒厂于1951组织技术力量,挖掘民间工艺精华,开始生产糯米封缸陈酒,当时叫巢湖甜酒。此酒系选用巢湖之滨上等糯米,采用人工传统工艺制作,密封于缸中陈酿一年以上后,压榨沉淀过滤而成,系属纯天然营养酒。该酒具有如下特点:其色泽橙红清亮,有光泽;味鲜美、醇厚、柔和、爽口,口味绵长;各种氨基酸总含量高达5147.44mg/l,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全部含有,含量为1616.49mg/l,是鸡蛋的3.2倍,瘦肉的3.9倍。男女老幼孕妇饮用皆宜。长期饮用,有振奋精神、强身健体、舒筋活血、延缓衰老等功效,温热后饮用更佳。此酒曾于1981、1983、1985年连续三届获安徽省优质产品称号。被国家经委编入《中国土特名产辞典》,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酒》一书,对该酒列专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特色小吃

刘鸿盛"的鸡汤小刀面、馄饨饺、冬菇鸡饺,"吴鸿发"的鸡血糊;长春源的米粉肉;"小南园"的酒酿元宵、鸡蛋馍;"广寒宫"的蟹黄小笼汤包;"五味斋"的五味元宵;"大雅楼"的旱饺;明教寺的腊八粥;"快活林"的锅贴饺;"复兴园"的油酥烧饼、蛤蟆酥、荠菜园子。还有万花楼、"佛照楼"、"会宾楼"等一些茶馆的小花狮头、烧卖、四色小笼、冠顶饺、韭菜春卷,也都较有特色。庐州烤鸭店的“鸭油烧饼”,金黄饱满,香酥松脆,富有创造。光明酒家的“鸡蛋饼”,油润酥香,水调面放平锅两面微煎,打开一面将要、将调好的鸡蛋揿入。鸡蛋当面现打现煎,很有风采。九狮园的鸡油蒸饺,用鸡油调馅蒸制,鲜嫩可口。此外,合肥饭店的庐阳汤包、腊八粥、合肥酥烧饼、罗汉脐、大救驾,西海饭店的鲜肉小包及早茶、北国饭店的豆汁、豆脑、米饺,逍遥酒家鸡血糊、元宵,淮上酒家的豆脑饼,黄山徽菜馆的蚕蛹酥、芝麻饼、鸡汁蒸饺,都为庐州小吃增加了灿烂的光彩。

富岱杨梅

富岱杨梅:“富岱杨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果型硕大,肉质细软,汁液饱满,甜酸适度。按果色分为红梅和白梅两大类。红梅鲜红带紫,白梅白嫩似玉,果品味美,不仅可鲜食,而且是食品罐头工业的好原料。“酒浸杨梅”则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传统饮料,可以去湿消暑、止泻、消乏。含有糖类、果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纤维素等。“富岱杨梅”成熟的时节,正是水果淡季,又是旅游旺季,因此市场上极为畅销,旅游者交口赞誉。

绿牡丹茶

绿牡丹:一种制作工艺独特,造型新颖的花型名茶,冲泡后形如一朵盛开的绿牡丹花,既有宜人的饮用价值,又有动人的观赏价值。产于歙县大谷运乡的上黄音坑、岱岭龙潭、仙人石一带,海拔千米左右。这里山高林密,峰峦层叠,常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生态环境十分优越。黄山绿牡丹茶采制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做到“三定”“六不采”:即定高山名?,定不施化肥、农药,定滴水香优良品种。病虫为害和受伤芽叶不采,对夹叶和鱼叶不采,露水叶不采,紫色叶不采,瘦弱叶芽不采,不合标准的芽叶不采。采回后,当天制作。黄山绿牡丹茶的质量标准,要求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均匀整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花瓣直径约5.5公分,花蒂直径约1.2公分,每朵重量3.2--3.5克。其特征是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

发绣

发绣,系以人发或动物长毛代线,以针代笔,绣制而成的手工艺术品。绣制品黑白分明、深浅有度,画面色泽素雅,堪称艺术佳品

火笔画

火笔画源于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用特制高温铁笔,借鉴国画技法,运用远近虚实、浓淡相间的方法,烙灼而成,很有特色。

竹簧雕刻

竹簧雕刻,系在竹簧上刻画花鸟、人物、山水而成。表面光滑细腻,呈象牙色,别有风格。

霍山黄芽

霍山黄芽是黄茶的一种,黄芽主产区位于安徽省霍山县的大别山北簏,唐代曾把霍山黄芽列为贡品名茶之一。霍山黄芽以大化坪的金鸡山、金山头,太阳河的金竹坪,姚家畈的乌米尖,所产的黄芽品质最佳。霍山县种植黄茶到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这里日照较短,云雾缭绕,低温湿润,土质肥沃,生长的霍山黄芽芽嫩叶肥,形成别具一格的茶叶品质。

宣州雪梨

安徽宣州雪梨果实大而圆,皮白细嫩,色泽晶莹剔透,入口肉脆无渣,甘甜爽口,故名为雪梨或乳梨。在未成熟时人工用桐油纸包裹,等到秋后成熟再拆去油纸,因此有如雪般的色泽,曾用为宫廷供品。

采石矶茶

安徽合肥采石矶茶并不是一种传统的茶叶植物炒制而成,而是以优等大豆为主要原料,以冰糖、甘草、桂皮、味精、丁香、茴香等为辅料精制而成,用料独特、制作考究、色香俱佳,是安徽省著名的土特产品。

贡菊

贡菊也称“黄山贡菊”、“徽州贡菊”,又称徽菊,盛产于安徽省黄山市的广大地域,与杭菊、滁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献给皇帝,故称“贡菊”。贡菊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还有降压的作用,对风热感冒、目赤、肿痛、高血压都有一定疗效。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被誉为药用和饮中之佳品,是黄山著名特产,驰名中外。

三潭枇杷

盛产于安徽合肥的“三潭枇杷”是我国枇杷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它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水多,..

合肥歙县古城旅游景点介绍 歙县徽州古城介绍

歙县旅游景点有哪些?

歙县旅游景点:

1、鲍家花园位于棠樾牌坊群边,为人工开发的景点。主要有“盆景园”(含精品园、流派园、山石园)、大草坪、入口广场、广场鸽、徽文化展示馆(书画名家真迹、文房四宝等)、四季花园(植物景区、春厦秋科各色植物观赏区);

乡土花园(黄山地区特色植物)、茶园坡、松林坡、观鱼池、游乐湖、垂钓湖、经济水生植物园(湖)、游船码头、山石瀑布、盆景培育基地、陶吧、茶楼、注作坊等游赏项目。

以徽商私家园林为背景,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牌房群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整的徵商故里。

2、雄村地属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景区位于安徽歙县城郊,距离黄山50公里。被誉为“新安第一岛,徽州最雄村”。雄村,古名洪村,元末曹姓家族迁入此地,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句,改名为雄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久远历史。

歙县有哪些旅游景点

歙县与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歙县旅游景点有花山谜窟、棠樾牌坊群、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南谯楼(歙县博物馆)、渔梁坝(安徽的都江堰)。

安徽歙县有哪些景点

 行政区划:

歙县辖13个镇、15个乡:徽城镇、深渡镇、北岸镇、富_镇、郑村镇、桂林镇、许村镇、溪头镇、杞梓里镇、霞坑镇、岔口镇、街口镇、王村镇、坑口乡、雄村乡、上丰乡、昌溪乡、武阳乡、三阳乡、金川乡、小川乡、新溪口乡、璜田乡、长陔乡、森村乡、绍濂乡、石门乡、狮石乡。

歙县夜景歙〔shè〕县 景点简介 歙县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

(1) 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距今已有年的历史了。它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

位于歙县城南1公里处的练江中,坝南端依龙井山,北端接渔梁古镇老街,窄窄的青石板路往河边侧有许多叉口,拾级而下,使可下到渔梁坝。

渔梁古镇老街至今保存完好,是典型的徽派民居布局。

(2)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楼内为新安碑园,陈列有帖刻《余清斋》、《清鉴堂》。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太白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牌,古今名人楹联佳句。

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

(3) 现存的南谯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而且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

歙县博物馆便在南谯楼中,里面展出了歙县历代文物,包括各朝各代的书画、瓷器、歙砚等。南谯楼,俗称24根柱。据地方志记载,此楼建于隋末,宋、明二代多次重建。

(4) 徽商故里枣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青石板铺成的路面狭长、悠远,宛如再现戴望舒笔下的“雨巷”。

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汪氏家宅,官府人家杨家大院、古私塾许家厅、世代商家潘家大院、千年“蛤蟆”古井、罕见的木盾牌坊一“叶氏贞节坊”等等。

(5) 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是在歙县县城中心原徽州府衙一带新建的仿古旅游城。2000年11月16日建成开园,再现了徽州城明清时期的风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粉墙黛瓦,鳞次错落,雕刻精美,脉传徽州文化之神韵,新创徽派建筑、雕刻之精华。“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走进徽园,就如走进了婉约的江南,走进了古朴典雅的徽州古城。

特产

歙县物产丰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文房四宝中的歙砚、徽墨,以及被列为国家珍贵礼品的茶叶。

歙砚和徽墨

歙砚是砚中之上品,它的珍贵在于雕刻上具有徽派石雕的风格,浑厚朴实、美观大方、刀法刚健、花式多样。它的图案多取于黄山胜境、新安风光、小桥流水、神话传说、名人逸事等。歙县还有“墨都”的雅称,无论是闹市还是乡村,出售徽墨、歙砚的店铺比比皆是,它们在店堂里悬挂的名人字画的映衬下,令人耳目一新。

歙县名茶

歙县的茶叶产量高居全国之首。“黄山毛峰”、“顶谷大方”、“黄山绿牡丹”、“锦上添花”、“海贝吐珠”等极品名茶列为国家珍贵礼品,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此外,歙县民间艺术的瑰宝“砖”、“石”、“木”、“竹”四雕亦很有特色,还有徽派盆景、版画、漆刻,以及新兴的徽州竹编、玉竹家具等,也都独具特色。还有三潭枇杷、三口蜜桔、金丝琥珀蜜枣、徽州雪梨、问政山笋、金竹贡菊、窨茶三花等,也很有名。

名称: 徽墨

介绍: 徽墨,中国“文房四宝”之一。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今黄山市屯溪区、歙县两地为徽墨制造中心。

徽墨品种繁多,有漆烟、油烟、松烟、全烟、净烟、减胶、加香等. 高级漆烟墨,是用桐油烟、麝香、冰片、金箔、珍珠粉等10余种名贵材料制成的。徽墨素有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的美誉,是书画家的必备用品。 墨模上由能工巧匠雕刻出名人的书画,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艺术于一体,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珍品。在工业制图、装潢美术、印刷、医药、描瓷等许多方面,徽墨也有广泛应用。 徽墨制作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据《徽州府志》记载,徽墨始创于唐末,易州(今河北)著名墨工奚超因避战乱,携全家南逃至歙州,看到这里有茂密的松林和清澈见底的新安江水,便定居下来,重操制墨旧业。不久,他制出“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佳墨,被南唐后主李煜视为珍宝。

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质奖章的地球墨就是歙县墨店的珍品。当代以来,徽墨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恢复了茶墨、青墨、 朱砂墨、五彩墨和古香古色的手卷墨的生产,并增添、开发了新的品种。1989年, 歙县老胡开文墨厂生产的“超漆烟墨”获国家金质奖。

名称: 徽州贡菊

介绍: “徽州贡菊”是从菊花群体中选育出的优良品种,原产于歙县金竹岭一带,既有观赏价值,又有药用功能。据民间传说,“徽州贡菊”原是宋朝徽商从浙江德清县作为观赏艺菊引进的。在一大旱之年,有许多人得了红眼头痛病,有人采用鲜菊花泡水将火,十分灵验。

以后人们经常用鲜花或菊花干泡水泡茶,医治目赤羞明、胆虚心燥等病。从此,这一带农家门前屋后广种菊花,为了久藏又特意烘制成干菊花,金竹岭由此闻名远近。清光绪年间,北京紫禁城里也流传红眼病,皇上下旨,遍访名医良药,徽州知府献上徽州菊花干,京人泡服后眼疾即愈。于是徽菊名气大振,被尊称“贡菊”。“徽州贡菊”的制作十分讲究,鲜菊采下后,先用竹簟阴置晾干,然后用炭火悉心烘烤,成品后的贡菊以朵大色白者为佳。“徽州贡菊”具有疏风散热、养肝明目、清凉解毒的功能,可治伤风感冒、疔疮肿毒、血压偏高及动脉硬化等症。用它调配其它药物可以制成桑菊感冒片等成药和菊花晶等饮料。“徽州贡菊”可以泡茶、泡酒,常饮菊花茶或菊花酒,能“清净五脏,排毒健身”,起到延寿美容的作用。饮用过的菊花晒干后充作枕芯,使人清凉降火,明目醒脑。

名称: 三潭枇杷

介绍: “三潭枇杷”是我国枇杷中的一个优良品种,因产于新安江沿岸歙县的漳潭、绵潭和瀹潭三个自然村而得名。 “三潭”一带群山环抱三个大面积的深水潭,冬暖夏凉,终年云雾萦绕,雨量充沛,为枇杷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潭枇杷”的特点是皮薄、肉厚、汁甜、营养丰富,并以早熟优质而闻名遐迩。“三潭枇杷”有20多个品种,在国外享誉的是“大红袍”和“光荣花”。“大红袍”黄里透红,“光荣花”花蒂处长了一个明显的五角星。一级枇杷每公斤只有20来个, 绵潭村甚至培植出每公斤只有10个的“枇杷王”。

营养成分除含有较多的果糖外,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7,这是一种防癌营养素。在葡萄糖注射液问世前,我国中医常施用枇杷汁以维持不能进食者的生命。鲜食枇杷解渴生津,利肺健胃,有益于健康。

名称: 黄山绿牡丹

介绍: 特种工艺茶。“黄山绿牡丹”产于歙县大谷运乡海拔1400余米的南云尖。南云尖重峦叠嶂,沟壑纵横,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极利于茶树的生长。这里茶叶不仅芽壮叶肥,叶质柔嫩,而且由于芳草遍地,兰花繁茂,茶叶别具香味。清明采摘茶芽,经过杀青轻揉,初烘整形、选芽、理条、装简、造型美化、定型烘焙等工序,一朵朵绿色牡丹就制成了。

上等的绿牡丹茶呈花朵状,一芽一叶初展,花瓣花蒂排列匀齐,圆而扁平,白毫显露,峰苗完整。冲泡后.那一股股带熟板栗香气的茶香扑鼻而来,杯中花茶或悬或沉,茶尖茶芽徐徐舒展,犹如一朵盛开的绿色牡丹。细品一口,顿觉清香绵绵,回味甜润悠长。茶叶专家评价道:“黄山绿牡丹,色绿、显毫、香高、汤清、味甜、形美,开汤后如盛开的牡丹花,既是饮用上茗,又可艺术欣赏,为茶中一创新。”

歙县旅游攻略景点必去

1、新安江山水画廊

新安江山水画廊,全长约百里,是黄山——徽州古城歙县——千岛湖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新安江山水画廊两岸生态环境极佳,3-4月油菜花开时节景色更美,与掩映其间的粉墙黛瓦的古村落、古民居交相辉映。

可以坐船游览两岸的青山和徽派村落,全程沿着公路、乡道,无需上下山,难度不高,最好安排两天。

在九里潭可以赏冰雕,在漳潭可以观看要10人方可围拢的千年古樟,还有收藏了数百件结婚用具的红妆馆。夏天瀹潭、樟潭、绵潭有三潭枇杷,秋天正口、新溪口、街口有三口蜜橘,如看到当地村民在售卖,不妨买来尝尝。

2、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歙县徽城镇,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景区内古民居织在一起,颇具古朴的风采,像一座气势磅礴的历史博物馆。

几个城门中南谯楼最有特色,而许国石坊,是古城最精华的部分。

即使在今天,城内仍是世代徽州人居住的场所,行走其中有浓浓的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有多条道路可以进入古城,转一圈主要景点都可以玩到。

3、许村

许村有“徽州第一进士村”的美誉,古建筑群在歙县排名第一,有15保存完好的古宅,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初到村口,你会看见大宅祠,有著名的“云溪堂碑帖”。往村子里面走还能见到明代建筑的大墓祠、清代建筑的大邦伯祠以及徽州最小的牌坊——双节孝坊,如果你对牌坊有研究,可一定不能错过这些古建筑。

许村最好的景色要数一桥、一坊和一亭。高阳桥是座廊桥,两侧的串口有三种形状。双寿承恩坊是全国唯一的夫妻百岁老人寿坊,牌坊上也雕刻了狮舞寿球等12组图案。经过这座牌坊就是大观亭,该亭为八角三层楼阁。

4、棠樾村

乾隆下江南时曾赞誉棠樾村“慈孝天下无双里,衮绣江南第一乡”。

棠樾村的牌坊群是歙县最有名气的景区之一,它是一个徽商家族在400多年时间里竖起的家族丰碑,七座牌坊按照“忠孝节义结孝忠”排列,蔚为壮观,其结构和石雕的精巧也值得细细观赏。牌坊群旁边有三座祠堂,鲍氏支祠位于正中间,里面墙上的“忠孝廉节”由朱熹题写;两侧分别是世孝祠和安放女子排位的清懿堂,且清懿堂这三个字由曾国藩题写,有“清白贞烈,德行美好”的寓意。

除此,棠樾的鲍家花园也值得一看,里面大照壁前20米长的巨型树石盆景实属难得一见。

5、石潭村

石潭村在地图上很难找到,但秀美的风光使之成为黄山市“百佳摄影点”的第一位,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其曾在十多年前因一张在亚洲国际影展中的得奖作品而一夜爆红。

这里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景,淡雅明快的建筑色调,亦有静谧幽深的街巷,诗情画意的村边水口景观。每年3-4月,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油菜花漫山遍野,伴随着山中云雾缭绕,古村落若隐若现相映成景,美若仙境。

其他季节风景也美不胜收,夏日的雨后云雾升腾,还可欣赏到向日葵的笑脸;秋天贡菊的小白花漫山遍野地盛开;冬日,白雪落在粉墙黛瓦上。不论什么时候来,都能找到摄影的好题材。

如果时间充裕,不妨在此留宿,与当地人聊聊天,感受皖南日常的乡村生活;第二天可早起观赏日出东方的壮丽美景,可别忘了去观景台占个好位置。

徽州古城景点介绍是怎样的?

徽州古城景点介绍

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回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徽州古城景区辖六个景点: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太白楼,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渔梁古埠,徽州大观园——徽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

①太白楼

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

②新安碑园

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

③许国石坊

耸立于县城闹市中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立。

④现存的南樵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东樵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这两座樵楼咫尺相望。

我想问问歙县徽州古城景区怎么样?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徽城镇中心,是5A级景区(2014年)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组成部分,中国四大古城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徽州古城周围五峰拱秀,六水回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徽州古城墙威武坚固,小巷青石斑斑,牌楼气势恢宏......古色古香,古韵十足。古城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

徽州古城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徽州府衙位于徽州古城景区的核心区域,是古徽州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从照壁至知府廨,各院落之间距离、比例,好比缩小的故宫。

徽州石雕精湛雕刻技艺超群。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建于明朝,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高11.4米。如此规模宏大、呈八脚结构的牌坊举世无双。

斗山街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大院,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

很多来过渔梁坝的人都说“渔梁坝是位迟暮美人”。街道两边旧式板房古色古香,它们细数着来往的脚步,编织着古镇绵长幽远的岁月。

徽园素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雕琢细刻,古朴典雅,粉墙黛瓦,犹如行云流水,清扬悠远,极富韵律,其雕刻精美之极,是在歙县新建的仿古旅游城。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有历代碑刻,古今名人楹联佳名。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高处立亭,洼处蓄池,有峰有楼有水,饶有山野情趣,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

陶行知纪念馆为仿徽派建筑,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读书的崇一学堂,“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给人以情的熏陶,美的享受,行的启迪,力的源泉。

而牌坊群则勾勒出封建社会“忠孝节义”伦理道德的概貌,雄伟壮观,全国罕见。

鲍家花园源于徽文化,却超越了徽文化,是盆景之“绝唱”,园林之“离骚”。

步入徽商大宅院,徽派建筑鳞次栉比,亭阁桥谢、牌坊宅第随处可见,特别是院内众多的三雕艺术,让人目不暇接。

当一曲浓郁的徽味歌曲响起在摇橹船里,歌声一路远播,让平静的练江之水也跟着欢快起来。如此这般山明水净,这水上之旅也不知醉倒了多少游人。

徽州古城以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著称于世,是中国三大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覆盖了新安理学、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新安画派、徽派朴学、新安医学、徽派篆刻、徽派版画、等徽州文化。

更多关于歙县徽州古城景区怎么样?,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墨的故事?辑二:墨香世家,听古墨在说话》张遇:桐油烟制墨

北宋时为避免五代十国的藩镇之祸再演,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继任皇帝也都重文轻武,宋真宗还亲自作〈劝学诗〉来鼓励百姓读书。种种做法使得文治极端发达,墨的消耗量自然大增。

由于传统砍伐松树来烧取松烟的做法,已导致可用的松树快速减少,出现捉襟见肘的现象。于是寻找其他原料来供取烟,不仅是制墨业所必须面对的,也引起许多文人关心,并帮忙寻找替代方案。

像被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所称颂,中国科学史上最卓越的宋朝人沈括,就提出以燃烧石油来取烟的做法。苏东坡也指出在燃烧桐油取烟时,应该把生成的烟随积随取,这样烟才不会因燃烧过久而泛白;此外苏东坡被贬至海南时,还曾亲自制墨。最戏剧性的,是连导致北宋亡国的皇帝宋徽宗,也尝试用苏合油(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来取烟制墨。徽宗的墨到晚他三十多年的金朝金章宗时,已爆涨成天价,一两墨竟要价黄金一斤。

▲《用张遇法所制墨》八边柱型,上圈八卦名及卦象,正面墨名「石帆画舫珍赏墨」,印「石」、「舟」,背写「乾隆丙午石舟用张遇法造」,顶镂太极图,长11.6 公分,直径1.8 公分,重42 公克。

曾被试用来取烟的油类,还有清油、麻油、猪油等。但最后胜出的,是从桐树籽榨出的桐油。胜出因素是它的产量大、取得成本低,所制出烟的黑亮度又好。而用桐油烟来制墨最成功最出名的,乃是北宋人张遇。这锭八边柱造型的「石帆画舫珍赏墨」,即标明是用张遇的制墨法。制墨者是乾隆年间的石舟先生,全名孙蟠。他制墨上百样,当然现今存世的已是珍品了。

张遇也在徽州制墨。他的制墨法之一,是桐油烟加龙脑、麝香这两味香料,并特别加入金箔,制成名为「龙香剂」的墨。在墨里起意加金箔,除了让墨坚挺,更能让墨华贵。这该是顺应北宋人承平日久之后,讲究奢华的风气。记得前几年在日本,曾有餐馆在寿司上,或在清酒杯里,加入金箔,虽然索价偏高,顾客却丝毫不减,想来都是同样心理。

张遇应该不是第一个用桐油烟制墨的人,但是很多书都把采用桐油烟归功于他。原因之一想必是皇家喜欢他的墨,除了「龙香剂」外,他特制的「供御墨」和「麝香小御团墨」,不止宋朝廷,连敌对的金朝皇帝也喜欢。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他的儿子张谷和孙子张处厚,都能传他衣钵,延续他家擅长制桐油烟墨的名声。

一九八八年在安徽省合肥市郊一座宋代古墓,曾发掘出泡在水中的古墨,上面写「歙州黄山张谷男处厚墨」。显然是张遇的孙子张处厚所制。它像织布的梭子,体积较大,长宽厚25x5x1.2 公分,重158.8 公克。由于墓葬是在一一一八年的宋徽宗时代,可见此墨在被发现时已有约八百七十年的历史。即使泡在水中多年,质地形状都没大变化,充分显示张遇制墨法的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