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元通宝鎏金价格表-周元通宝鎏金价格
1.关于北海公园的传说有哪些?
2.西湖的雷峰塔简介
3.五代十国钱币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稀少钱币?
4.哪里人姓宾
5.什么古钱币最值钱?
6.辽发行天赞通宝时的社会经济
关于北海公园的传说有哪些?
传说,浩瀚的东海上有三座仙山,分别叫做蓬莱、瀛洲和方丈,山上住着长生不老的神仙。
秦始皇统一我国之后,曾派方士徐福前往东海寻找不药,可是一无所获。
到了汉朝,汉武帝也做起了长生不之梦,可寻找仍然没有结果,于是下令在长安北面挖了一个大水池,名“太液池”,池中堆起三座假山,分别以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命名。
自此以后,历代皇帝都喜欢仿效“一池三山”的“神仙形式”来建造皇家宫苑。似乎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老。
而发源于山西桑乾河的永定河,在河北省纳源于内蒙古高原的洋河,流经北京和天津之后进入海河,最终注入渤海。
永定河河道南迁之后,留下了一片原野和池塘,水中有岛名为“瑶屿”。地势像极了“一池三山”的模式,遂成为历代皇室看中的风水宝地。
938年,辽太宗耶律德光建都燕京后,就在城东北郊的“白莲潭”建立了“瑶屿行宫”,因开挖湖泊堆积泥土,日渐形成了水中岛屿,称为“圆砥”。
据《辽史》记载:
西城巅有凉殿,东北隅有燕角楼、坊市、观,盖不胜书。
《洪武北平图经》中记载“琼华岛辽时为瑶屿”,都可以证明“瑶屿行宫”的存在。
金国灭辽国后,改燕京为“中都”。金国海陵王完颜亮在1150年,也就是天德二年扩建了“瑶屿行宫”,增建了“瑶光殿”。
1163年至1179年间,金世宗完颜雍仿照北宋汴梁的艮岳园建造了琼华岛,并从“艮岳”御苑运来大量的太湖石砌成假山岩洞,在中都的东北郊以瑶屿为中心,修建了大宁离宫。
又将挖湖的泥土用以扩充琼华岛和圆坻,在琼华岛上建造广寒殿的同时,在圆坻上也建起了一座殿宇,和广寒殿遥遥相对。从这个时候开始,以瑶屿为中心的一片区域就逐渐形成了皇家宫苑的格局。
当时,把挖“金海”的土扩充成岛屿和环海的小山,岛称“琼华岛”,水称“西华潭”,并重修了“广寒殿”等建筑。
1260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开平即位,做了蒙古汗国的第五任“大汗”。由于向南夺取南宋江山的需要及向北控制蒙古各部的方便,忽必烈接受亲信霸突鲁和刘秉忠的建议,决定在原金中都之地建都。
因金中都已于1215年被蒙古军队彻底摧毁,忽必烈采纳太保刘秉忠的规划,选择以金中都东北郊外的大宁宫为中心建立新都。新都建成之前,忽必烈经常住在大宁宫。
在建设元大都期间,曾在永安寺遗址中残存的“释迦舍利之塔”塔基下,发掘出一座石函,石函中有一小铁塔,铁塔中有一铜瓶,瓶中存有释迦牟尼佛舍利20粒。
更为奇特的是,瓶底还有一枚铜钱,钱上铸有“至元通宝”4个字。忽必烈闻知后大为高兴,因为他的年号就是“至元”,而100多年前埋入塔基的铜钱居然已有“至元”的年号,这岂非天意昭示,他这个“至元皇帝”确系真命天子吗?
加之忽必烈制定的国策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佛教圣物佛舍利的出现,更有利于推行“以佛治心”的国策。
另外,忽必烈自己也是佛教信徒,他尊奉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为“帝师”,接受过八思巴举行的“金刚灌顶”仪式,他希望借助佛的法力保佑江山永固,当然也是在借崇佛来强化西藏对朝廷的归顺。
为了供奉佛教圣物佛舍利,保佑大元江山永固,1271年忽必烈下令建一座巨大的佛塔。在元初留下的《圣旨特建释迦舍利灵通之塔碑文》中明确指出:
恒虑新都既建,宜卜永年,以福为基,莫如起塔,冀神龙之扶护,资社稷之久长。
因为忽必烈以藏传佛教为国教,所以他选择了帝师八思巴推荐的精通藏式佛塔的尼泊尔工匠阿尼哥来负责永安寺白塔的设计和督建。
“塔”是古印度梵语“浮屠”的译音字。佛舍利是释迦牟尼遗体火化后凝结成的小颗粒。造塔供奉佛舍利是古印度信徒盛行的做法。藏式佛塔的样式来源于古印度。
阿尼哥设计建造的藏式佛塔白塔,塔身的主体像一个倒置的钵盂,所以又叫“覆钵式塔”。在塔身下部,有一圈由24个巨大花瓣组成的莲花座,和塔座相连。在塔身上部,有一座下粗上细的呈圆锥状的“长脖子”,叫相轮,因相轮有13道圆环,也叫“十三天”。
“十三天”是塔的等级标志,说明这是供奉佛舍利的佛塔,而不是一般的塔。白塔顶部为鎏金火焰宝珠塔刹,上有铜制的“日”、“月”、“火焰”,宝顶下是铜铸的华盖,其边缘悬挂14个铜钟,华盖表示对佛的尊崇。
华盖直径9.7米,华盖周边悬挂着36片铜质透雕花纹的华幔,每片华幔下悬挂一个铜质的风铃。
华盖之上是一座高约5米,重约4吨的铜质空心镏金的宝顶,形状像个小塔,是全塔的最高点。整座佛塔高50.9米,砖石结构,通体洁白。塔身上还刻有许多佛像。
当藏式佛塔的样式固定后,其形制便有了特定的含义。塔基为方,象征“地”,塔身圆,象征“水”,塔刹下大上小呈三角,象征“火”,华盖伞,象征“风”,此四者为佛教认为的构成世界的基本元素。
藏式佛塔也称“喇嘛塔”,通体银白,表示清洁、纯净和心诚。
按照藏传佛教仪轨,塔建成后,还要在塔身、塔基内装入大量佛教法物、珍宝,工程才算圆满,塔才产生“灵性”。
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决定在旧中都城的东北郊选择新址,营建大都。从1264年至1271年,忽必烈曾三次扩建琼华岛,并重建了广寒殿。
重建之后的广寒殿东西宽120尺,深62尺,高50尺,殿广7间,是帝王朝会的场所。殿中放置“渎山大玉海”,并建“玉殿”放“五山珍玉榻”。
渎山大玉海是当时元代的一种玉器,又名玉瓮和玉钵。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口径在1.3米和1.8米之间,约重3500千克。
渎山大玉海的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产自南阳。玉海外壁雕饰着隐起的汹涌波涛和游弋沉浮的龙、马、猿、鹿、犀、螺等不同动物和海兽,1265年完工之后,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安置在元大都琼华岛的广寒殿中。
后来,渎山大玉海一度被移置在紫禁城西华门外的真武庙内。到了1745年,乾隆帝命人将渎山大玉海迁于后来建造的承光殿前,下配石座,并建亭保护。
同时,忽必烈还建造了一座玉制的假山,殿顶悬挂着玉制的响铁,殿内另有两个小石笋各有龙头,喷吐着从山后用水车提上来的湖水。由此可见,元朝时期的广寒殿宏伟浩大,构思巧妙,奢华无比。
1271年,琼华岛改称“万寿山”,瑶屿改称“北海”。后来,又以万寿山为中心,在湖的东西两岸营建宫殿,将北海建成一个颇有气派的皇家御园。
北海公园牌坊
西湖的雷峰塔简介
雷峰塔原名皇妃塔,文献及民间亦名黄妃塔、王妃塔、黄皮塔,原为五代吴越王钱俶所建供养舍利的佛塔(功德塔),位于今中国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西湖南岸净慈寺前雷峰之上,与北岸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南北对峙、遥相呼应。原塔于1924年坍塌,仅存遗址,2002年在原址重建新塔。
夕阳西下时余晖映照雷峰塔形成著名的雷峰夕照景观,为西湖十景之一。中国民间故事《白蛇传》中,法海和尚骗许仙至金山,白娘子水漫金山救许仙,被法海镇在雷峰塔下。后小青苦练法力,终于打败了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获救。
旧雷峰塔已于1924年倒塌,后重建,新建的雷峰塔为中国首座彩色铜雕宝塔。雷峰夕照为西湖十景之一。是西湖重要景区之一。
扩展资料:
2000年至2001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雷峰塔遗址进行了清理发掘。已探明的遗址主要有塔基、地宫、残存的塔身及部分外围建筑(僧房、道路等)。塔基与塔身均为等边八角形,塔基为外缘包砖砌石的生土台基,利用自然山岗平整改造而成,以最外侧计算每边长17米,对径41米,高出地面1.2-2.5米。
塔身基座为石砌须弥座,因地势西高东低,故东侧采用双层须弥座,西侧采用单层须弥座,东侧须弥座上雕刻有象征佛教“九山八海”的须弥山、海涛,西侧须弥座上雕刻有仰覆莲。塔基外缘与塔身基座之间为副阶,从塔基外缘出土的24块石灰岩方形柱顶石判断,原副阶每面均为四柱三开间,明间与次间面阔均约5米,进深约5.8米。
塔身仅存最底层,残高平均3-5米,为套筒式回廊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套筒、回廊、内套筒和塔心室,与苏州云岩寺塔、杭州六和塔相仿,为吴越国后期典型的佛塔形制,其外套筒外壁边长10米,对径25米,为现存五代佛塔中体量最大的一座。
百度百科-雷峰塔
五代十国钱币中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稀少钱币?
唐朝末年,籓镇之祸、宦官之乱、黄巢起义、朋党之争让强大的唐帝国终于崩溃了。907 年,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政权,起而代之的五代十国(907—960年),是中国继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分裂割据时期。 五代指唐朝灭亡后在中原依次更替出现的中原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家称十国,即:吴、南唐、吴越、楚、闽、南平(荆南)、南汉、北汉、前蜀、后蜀。 五代十国的钱币多为当十、当百或是当千的大钱。在当代有许多是没有铸过钱币的,现就被历学家认可的作一些列举。 (一)五代货币 1.后梁货币 开平元宝、开平通宝。后梁朱温开平年间(907-911年)铸。现存世各l枚。真伪莫辨,价格未定。此外,传世有少量。"开平元宝"小铅钱。 2.后唐货币 天成元宝。后唐天成年问(926—930年)铸。形制如开元,纛大而厚重,但精美不及开元,传世极罕。 3.后晋货币 天福元宝。后晋天福之年(988年)公和同铸,铜货。版别墨复杂,官炉"福"字特大,"元"字右挑,制作较精。和铸钱面二目各异,文字拙劣,轻薄小样,制怍粗糙。 4.后汉货币 汉元通宝。后汉干幸占元年(948年)铸。形制书体仿开元 钱。面背常有星月纹。 5.后周货币 周元通宝。柴荣显德二年(955年)毁佛铸钱,精湛异常, 可与开元钱媲美,钱制为五代之冠。铸量较多。 (二)十国货币 1.楚货币 天策府宝。马殷于乾化元年(911年)铸。大钱,有铜、鎏金三质材。光背,属开府庆典纪念币。市场伪品多。 乾封泉宝,马殷铸。铁铜质皆有,铁多锏少,钱文隶书,铁钱有背文天、天府、策、天策、府策等,是历史发行铁钱的成功首例。 乾元重宝。铜质。马殷铸,风格如乾封泉宝大钱,存世极罕。 2.闽货币 开元通宝。闽王审知龙德二年(922年)铸。大钱,有铜,铁铅质。 永隆通宝。王延羲永隆四年(942年)铸。有铁、铅质。大铁钱一当铅钱百。铜钱未见真品。 天德重宝、天德通宝。王延政天德年间(943—945年)铸。天德有钢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有"殷"纪国号。铸工较差,存世不多。天德通宝大铁钱,未见实物;大铜钱,真伪存疑。 3.南汉货币 乾亨重宝,乾亨通宝。南汉刘7乾亨元年(917年)铸。铜、铅两质。一般制作不精,文字内多流铜。乾亨重宝铅钱文字拙劣,有传形及上"邕"字,出土较多。 4.前蜀货币 永乎元宝。高祖王建永平年间(911_915年)铸。小平钱。存世甚罕。 通正元宝。通正元年(916年)铸。 天汉元宝。天汉元年(918年)铸。有背星、月者少见。 光天元宝。当天元年(918年)铸;小平钱,传世多。 乾德元宝。后主王衍乾德年间(919—924年)铸。存世多。 成康元宝。成康元年(925年)铸。小平钱,背上月。 5.后蜀货币 广政通宝。盂昶广政年间(938-965年)铸。小平钱;铜、 铁、铅质皆有.存世极少。 5.大蜀通宝。小平钱,罕见。 6.南唐货币 大齐通宝。南唐徐知诰升元元年(937年)建国号大齐时 铸。现存世纪2枚,为大珍品,无定价。市场有见,为伪晶。 保大元宝,李臻于保大年间(943—957年)铸。发现仅数 枚,有背天、安。存世极少,大珍。 唐国通宝。李最于显德六年(959年)铸。有折十型铜质篆 文太钱,小钱有钢铁两种,钱文篆隶、篆楷成对,首开对钱先 河。传世楷书唐国通宝,珍罕无定价。 大唐通宝。铸于唐国通宝之后,铜质,制作不及前钱,大多鹱形制薄小。阔缘大型者少。传世有银质大唐通宝。大唐镇库"大钱,珍罕无定价。 开元通宝。有大小两种。小钱有篆隶两体,为对钱。 永通泉货。李璟于显德五年(958年)铸。当十大钱,有篆隶两体。 永安钱;有永安一十、一百、五百、一千等。各有铜铁两种。一十、五百铜钱已成孤品。 货布。铁质.以王莽货币改铸。 五铢。铁质,以隋五铢改铸。 顺天元宝。铁货,有大小当千、当百两种。 五代十国几十年的分裂割据,社会动荡不安,造成经济混乱不堪,反映在钱币上,是普遍实行货币减重、贬值和区域性通货 膨胀。币制混乱,各地方各行其政,带有浓厚的地方性。一些地 区大量发行铁、铅钱,直接影响到朱以后形成铜铁区、铁钱区的 流通格局。
哪里人姓宾
▲宾姓迁徙分布:
据《路史》记载:“周桓王之后有宾氏。”推断宾氏最早在历史上出现的时候,大约就是东周春秋周桓王时期,约公元前719~前697年。而最早出现确定人物名姓与事迹的,应就是宾须无,为东周春秋齐国齐桓公大夫,周桓公时贤臣,时约公元前685~前641年,此后,直到广东增城宾公,北宋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或绵竹松坡公及封川茂德公,宋末元初(公元1271年),囿于宋朝以前谱牒不兴,方志少存,以致中间相隔之二千年历史,于我们宾姓宗亲而言,真可谓是无从查考,至为遗憾。
宾氏广西玉林博白系:
据广西博白民国二十六年《宾氏族谱》十卷所述:裔孙祖夔撰《宾氏族谱序》所述:“至南宋时,宾氏宗族乃敷衍于粤峤湖湘间,我太的公(即茂德公,谱名裕周)以宋季郡庠生,由广东封川(现为广东肇庆市封开县),迁广西博白,卜居于水鸣宾村。创业诒谋,为博属吾族开基之祖,迄今传世二十余代,子孙三千余多。”
另,裔孙兢克谨识《序》说明:“焕云公(谱名季华)为避宋乱,遂于广东老居,偕父(太的公)与胞弟(飞云公谱名季府)乔迁于今之博白,时值元初。雈苻靖,伏莽堪虞,其中以石狸寨寇为最披猖,公即偕弟飞云往征,悉能一鼓剿除,荣膺兵部郎中之职,飞云公即授封正律都统大元帅,昆季名噪一时。”
故而广西博白系宾氏宗亲,可溯源自宋末元初广东封川,而且基本上可以说是源自于历史久远的客家语族。
博白宾姓宗亲,积功累仁承先启后,历代人文荟萃,其十一世祖钦所公,学名惟懋,明末崇祯年间由岁贡历授南宁横州、浔州、养利州学正,后提升翰林院待诏。
博白系宗亲,瓜瓞绵绵藩衍各地,如现今浦北县官垌镇平石铺两杈塘村,就有宾姓宗亲一千多人。近日,博白老家召集浦北、横州、南宁各地族人,于农历5月11在博白水鸣召开族务会议,决定续修族谱,农历6月底再开第二次族务会议。
宾氏广东肇庆德庆封川系:
明永乐年间德庆州学贡生宾礼,任永州推官(一般史志误为宾礼庆,山东德州人);明永乐十八年庚子科举人,封川人宾友任昆阳州学正;明永乐年间封川县学贡生宾兴,任交址寺廉主簿,贡生宾盛,任交址洪州吏目;清朝顺治年间,封川县学亦分别有贡生宾大式与顺治十五年贡生宾于王,以及乾隆五年贡生宾章。另明永乐十八年庚子科举人,宾继木为惠州府儒士。又,宾公广东增城金牛都香埔塘人(现为增城市正果镇),只知俗姓,父兴俊母叶氏,北宋天圣五年岁丁卯二月七日子时生。
故而广东宾姓宗亲应是人丁茂盛,能人辈出。宾礼为官公平宽大,史而有征,宾公生而异禀,得成正果,均可准备撰文介绍。期待广东宾姓族人,共同加入寻根行列。
宾氏广西浔州平南系:
目前尚未有宾氏宗亲联系,无法寻得相关世系祖考。广东肇庆府封川县,唐代一度隶属广西苍梧郡,而浔州平南、苍梧梧州、肇庆封川分处浔江上下游(浔江行经广东称西江),地缘接近,原先以为广西平南系极可能是出自广东封川。但是南宁祖焕族兄积极奔走,亲往广西宾阳查找宾姓宗亲下落之时,取得一九九五年新修平南系《宾氏始祖宥聚公族谱》,其中《根源记》说明:“入乡太祖宥聚公,原居广东省南雄府珠玑巷归德村石子社,避明朝交替之战乱,兄弟三人分逃各处,我祖宥聚定居广西省浔州府平南县六陈宾村开基创业,宥文公定居湖南,宥武公定居全州,而宥良公原定居南乡宾垌村,因来探访兄弟而故于平南宾村,葬于燕冲马贵岭也,是记。”又,其中《牛尾岭祖碑文》说明:“祖讳宥聚乃南、容、桂、博等县我宾姓入乡之鼻祖也,朱□谱□奠。考兄弟三人,元初自□徙荆。一宥文,卜居湖广。一宥武,隶籍全州。吾祖创村于平南竹瓦山之南宾村名焉。”
宋朝因蒙古人从北方入侵,许多人往南逃难,都来到广东地区。明代大量人口从中原迁到广东省的东部和北部,他们被称为“客家人“。珠玑巷位于广东省南雄县城北九公里处,自唐朝丞相张九龄(即张昌)开凿梅关之后,成为梅关古驿道上一个南北交通的重要街镇。它是古代中原人民到南方经商或迁徙的中转站,现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的绝大多数粤语方言群和小部分客家人均为其后裔。
另据其中:“石碑排列”以及“始祖一至九世演变图”,再配合查考广西通志,其三世祖:宾伯才,明朝洪武二十六年癸酉科举人,任知州;宾天秀,洪武二十九年丙子科举人,奉天府推官,以及宾质,同科举人,惠州府学正;宾天秀二子,长宾继学,正统三年戊午科举人解元,浔州府平南人,任吏部文选司主事;次宾继本,明朝正统十年间,任广东(庆远县)盐课提举司提举。另宾福寿平南人,清道光咸丰年间参加太平天国起义,幼天王昭封为天朝九门御林殿前工部正冬官,后又封为愉王。
考其“始祖一至九世演变图”,此份族谱似以其三世祖宾质公系为主,其后八世祖之一朝明公,迁博白罗定。而衡山系所称之“衡山训导平南宾贤”,亦是该系八世祖之一,但其世系演变尚无法与衡山系联结,恐需进一步访查平南系宥聚公通谱,或查考该系旧谱,才得厘清。
浔州平南宾姓宗亲繁荣,成就不少。宾继学廉介不阿铨法一清;宾福寿以木匠专业领导太平天国总营造,造诣非凡,都是平南宾姓族人的骄傲。
宾氏湖南衡山系:
据北京京明族兄提供《大梁堂宾氏用廷公八修房谱》所附,原载衡山系六修通谱之《世系考》称:“古大梁郡,吾宾氏之发祥地也……乘汉唐而后,陆续散居各地,而粤西为最多。元末寇攘烽起,我德诚公由平南避兵远出,流离转徙,艰苦经年。迄明初,奠居衡山河东大山冲,是为衡山有宾氏之始。”又原载六修通谱,衡山训导平南宾贤,正德六年撰《道鉴公夫妇寿序》说明:“兄高祖德诚公名贵久,为予高祖贵长公同怀弟,皆出自昌嗣公,昌嗣父质,质父思安,实春秋齐大夫胥无公之后……因思胥无公自山东致仕,归籍河南后渐式微,由河南而粤西,迁凡几地,由粤西而楚南,则吾兄独推迁衡之硕果焉。”
“大梁郡”者,始见于战国魏惠王三十一年,魏国自安邑迁都于大梁。秦始皇二十三年命王贲攻魏,引浚仪渠水灌大梁,城遂毁。汉时置陈留郡浚仪县、祥符县,大梁故城在浚仪县西,祥符县西北。祥符县后改称开封县,旧浚仪县省入。隋、唐以后,又通称开封为汴梁、汴京或大梁,现为河南开封市。
据衡山系族人所述,显然宾姓远祖上追春秋齐大夫胥无公,而湖南衡山系宾姓族人始迁祖,源起于元末明初,由广西平南迁来之德诚公,迨无疑义。其十五代祖起字辈诗歌为:“律本懋修、仕显鸿猷、光昭志典、阀阅延庥”,今“宾氏宗亲台湾联谊会”亦以衡山系子孙为众,字辈排行悉依族谱。
衡山系族人才华辈出,清乾隆时期名书法家宾鸿,上谕为绝笔,清末解元宾玉缵(楷南),为湖南法政专门学校校长,清末优贡宾凤阳(煦东),长沙岳麓书院斋长、山长王先谦高足,历任四川、浙江各县知县。
宾氏四川中江重庆大足系:
据四川攀枝花宾贤荣自写简谱所述:“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宾媚人,司礼宾之职。后一支族人南迁,定居于两湖间,今湖南省耒阳县及其附近有众多宾姓者即其后裔。清初,一支族人从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来四川,大部分落足于中江县、大足县一带。我高祖宾正福于清末,由大足龙水镇迁居于云南省绥江县。其后人有一房于民国初年迁居于四川省屏山县新市镇。”其排行字辈为:“一朝宏国正,世代有贤良,理(礼)义通权道,登明达上邦”。
另据友刚族兄提供:其老家在永川双石镇太平乡,离龙水镇非常近,所以与中江大足系可能是同属一支。该地有三个宾姓大院,几百人,属同一宗族,能排上字号。其宾氏字辈也是二十字:“己祖人齐昌,宗文大有光,孝忠多富贵,道德振家邦。”
由北京京明族兄提供《大梁堂宾氏用廷公八修房谱》所附,民国九年宾凤阳所撰之湖南衡山系《六修通谱》序,所述内容:“及权榷三台(今四川三台),闻其地有宾家冲,访之,颇丰于财,稽其家世,亦以湘籍应之,他无所知也。惟中江大磉(今四川中江大磉墩),宾姓聚族而居者,以数千计。予宰彭县(今四川彭县)时,有数人执谱来谒,并言新建宗祠颇宏,求敝题联额为门阀光,予勉应其请。考其谱系则来自湖南东安,东安同族甚伙,与予族均出粤西。予少时只知粤西为祖籍望族,庸讵知由湘迁蜀者正不复少也。”
由此大约还是可以确认,四川中江重庆大足一系,应是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迁移过去,但由于尚未找到相关家谱、志书左证,无有进一步详细资料。
宾氏广西全州湖南东安系:
根据东安琳平族兄转述,所见东安族人抄录于记事簿中之记载:“宾姓子孙昌盛,却少典籍记载。广西全州宾氏始迁祖松坡公,于宋朝自四川绵竹请兵却寇,移居广西清平乡四都洞,有据可考。”而且,广西全州宾姓自始迁祖松字辈以下,排行班辈为“松竹继学惟启应,甲汝丙辛仲?以世朝廷时付宏,国正民安永孝忠,自(绵俊业怀恩)泽,雍睦敦伦景福长,毓秀森芳昭旺发,名垂寰宇颂辉光。”沿用至今。
始祖松坡公后裔宋朝自宾州播迁多次,后定居全州子孙繁衍,至元、明之间,支脉分为十甲散居全州、东安、兴安、恭城等处。其中,一甲迁居东安鸭头村,嗣后甲午郎公寄居距东安县城(即现紫溪镇)六十里的山口铺(乡),即东安山口铺先祖。所以东安山口铺一支宾姓始迁祖为“一甲甲午郎公”,堂号郡望:“大梁郡”,图齿录记的是“甲午郎公系宾聪公房朝棋公支”,而至第十二派付翎公生三子,长子住兴隆桥;次子迁住岭凹仔;三子(即宏礼公)迁往大树脚,所以山口铺大树脚宾姓家谱注明:自始迁祖甲午郎公以下“十三派宏礼公递衍系”。
四川绵竹县,唐宋二代初属蒙州后属汉州,清代又改绵州,现为四川德阳绵竹市,市政府驻地剑南镇,经查绵竹县志,尚未见宾姓族人踪迹。广西宾州新桥镇清平乡四都洞,目前则是广西省宾阳县新桥镇清平村。据查宾阳县新桥镇已无宾姓宗亲,离宾阳县城五公里处另有新宾镇。另据南宁祖焕族兄听说,宾阳县的甘棠镇有宾姓族人,正着手联系当中。
全州东安系宾姓宗亲定期收族家谱屡修,民国十五年时,曾大规模召集十甲各房编订通谱,刊出共二十五册,惟目前东安族人所存不全,将待联系全州老家宗亲,确认本系源起与迁徙历程。
全州东安系族人,明清民国代出贤能,宾兴民初为广西省议会议员,任全县县长,川军破城,身殉以保居民。宾步程清末德国柏林大学留学,同盟会欧洲三大发起人之一,湖南大学前身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历任湖南省府委员,省议会驻会议员等,近湖南省志人物志有传。
资料有待补充。
▲宾姓古今名人:
宾须无:(公元前685~前641年待考),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曾任齐国大夫,与管仲一道辅助齐桓公称霸。齐桓公当政时期为前685~643年,管仲生于公元前725年,逝世于公元前645年,可见宾胥无当生活在公元前600年以前。据台湾泽欧族兄考证,时约公元前685~前641年。
宾媚人:(公元前?~前573年),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周成公二年任齐国国佐。他擅长外交活动,又称国差、国武子、国子,事见《大雅·既醉》、《小雅·信南山》、《商颂·长发》。
周宣公十年(公元前599年)被聘到鲁国,周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被。
宾 起:(生卒年待考),即宾孟;河南人。著名周景王时的重臣。
周景王于公元前?~前520年在位,而且宾孟在周景王去世后,公元前520年6月11日的葬礼上单穆公发动了政变,他首先杀了儒子王大夫宾起(《文子》一书作者),立了孔子。
史籍《左传》中说:王子朝、宾起,有宠于景王,王与宾孟说之,欲立之,刘献公之庶子伯蚡事单穆,单子立刘蚡,五月,庚辰,见王,遂攻宾起,杀之,盟群王子于单氏。
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告诉宾起要立王子朝为太子,而单穆公和刘献公庶子伯蚠“恶宾起之为人,愿杀之;又恶王子朝之言,以为乱,愿去之。”
宾 滑:(生卒年待考),齐国人。著名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史籍《左传昭公九年》中有“王有姻丧,使赵成如周吊,且致阎田与襚,反颖俘。王亦使宾滑执甘大夫襄以说于晋,晋人礼而归之”的记载(周王也派大夫宾滑逮了甘地的大夫襄,来讨晋国的喜欢。晋人也遣返在颖地抓到的俘虏)。
宾一兵:(公元1916~今),湖南湘潭人。著名高级农艺师。
任职于湖南省农业厅,现退休。系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省楹联艺术家协会会员等。
1972年开始收藏,主集古钱币。从时代分,宋币为佳,含徽宗崇宁重宝白铜币、崇宁通宝铁母、大观通宝楷通等大型币;从造型分,环钱北魏太和五铢鎏金币、金贞佑通宝、大清咸丰重宝、清咸丰重宝(当五十)、铜币光绪元宝(当三十)等均为珍奇币;从种类分,流通币开元通宝、元丰通宝等各具特色。兼集名人字画、古玉、古瓷、玉雕、骨雕、石雕、酒盘(玉)、花瓶、玉牌等。同时藏有文、史、哲类工具书等书刊四千余册。在藏品鉴赏等方面有一定造诣,有钱币研究论文发表于报刊。曾参与《湖南省农业志》的编撰工作。专著有《湖南水稻栽培技术手册》、《南园诗联集》等二十余种。
宾占元:(公元1933~今),湖南衡山人。著名高级经济师。
毕业于大连贸易学校。原辽宁省饮食服务公司经理,省人像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兼省烹饪协会、辽菜研究会、美发美容协会秘书长。省商业经济学会理事,省摄影家协会理事,中国人像摄影学会理事。曾聘为《人像摄影》特约编辑,首届全国“人像摄影十杰”评选组织委员等。
他通过协(学)会的积极活动,在上级领导重视支持下,发动专家、学者、技师,撰写论文上百篇;并组织、编撰、出版了《中国名菜谱·辽宁风味》、《辽菜研究文集》、《辽宁省人像摄影论文集》、《中外新潮发式100例》和《中国烹饪》、《我像摄影》、《服务科技》等“辽宁专辑”。
通过精心组织,在参加首届中国烹饪世界大赛、第一、二、三届全国烹饪技术大赛,第四、五、六、七届全国人像摄影艺术展览中,辽宁的先手和作品,都邓得了全国瞩目的成绩。辽宁省烹饪协会、人像摄影学会,多次获组织工作奖。他出席了首届中国饮食文化国际研讨会,出席了辽宁省第三次文代会。
宾占元坚持业余摄影创作。主要作品有:《人像摄影家姚经才》等五幅入选全国人像影展,其中《憩》,获第六届全国人像影展一等奖,一幅入选全国职工影展。四十多幅入选省级影展,其中一等奖两幅,二、三等奖十几幅。还发表有《烹饪大师刘国栋师徒技艺集锦》、《摄影世界》、《中国烹饪》等书报刊的封面、封底和插图等拔白多幅。
通过考评,他成为特级摄影师。曾三次被评为辽阳市劳动模范,两次获省摄影家协会优秀组织工作者奖,还获省人像摄影学人“贡献杯”一座。
辞条收入《中国摄影家大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等辞书。
宾伯骏:(公元1935~今),湖南长沙人。著名花卉盆景艺术家。
早在五十年代于湖南第一师范求学时即加入中国***及美术学会。参加工作后又相继加入中国花卉盆景协会等学术团体。
现虽退休,但仍老当益壮,受聘出任《中国花卉盆景》记者(北京)及湖南记者通讯站副站长兼艺术顾问,以及广州珠海香洲海龙实业有限公司工艺美术顾问、《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观》及《中国当代艺术家国际名人专题作品精选》等书的副主编。
新近又被日本爱华路多国际书画函授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书画师、研究员以及会州书画院院士兼学术委员等要职。
其艺术佳作在国际书画艺术交流领域中,光荣入选参加第二届国际书画家艺术交流,并先后在韩国汉城、巴西圣保罗以及日本东京等地展出与收藏。其传略、相片、论文、作品先后二十余次收入国家及国际性有关经典文献,其中包括在国际上有相当影响的《中外艺术家名录》、《国际名人专题作品精选》、《世界优秀人才大典》等经典文献巨著。
先后被省、市评为省、市级“五好家庭”、“现代文明家庭”、古汉城杯“优秀藏书户”,以及首批“文化家庭”、首批“书香门第之家”和“教育子女的好老人”等。
宾德智:(公元1937~今),著名地矿部矿产资源储量管理局助理巡视员、高级工程师。
专业特长与业绩:长期从事供水水文地质工作,熟悉供水水文地质普查勘探、综合水文地质研究、水文地质编图、地下水资源计算、地下水动态观测、地热地质、环境水文地质、矿区水文工程地质等多项实际工作。胜任地下水、地热、矿泉水、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报告及有关研究报告的审查。
他长期在北京水文地质队工作,其间先后主编北京中心区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总结研究报告,主持北京1:100000比例尺综合水文地质图系编制,主持北京综合水文地质研究及北京全市地下水动态观测、地下水人工回灌,参与援越公路工程地质勘探技术管理,主持援苏丹公路供水打井项目技术工作,参与援莫桑比克纺织厂供水项目技术考查,主持全队(公司)技术管理工作。
1982年调入全国储委工作后,他主持水文地质处工作,主持或主审全国大型、特大型地下水水源地、地热、矿泉水勘查报告审查,参与全国大型、特大型矿床地质勘探报告(矿区水工环部份)的审查,组织并参与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地热地质勘查规范、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地下水分类分级等标准(规范)的编制,组织并参与了与编制规范有关的《中国固体矿床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矿床合理勘探程度研究》、《地下水水源地勘查与评价》等专题研究工作。
宾世岳:(公元1941~今),广东乐昌人,中学一级教师。
韶关市第九中学副校长。系广东省集邮协会副会长。主集中国各时期邮票;兼集原地封、极限片。多次参加广东省集邮展览,有邮集参加中山市纪念邮展、韶关市邮展等。对原地封。极限片、加字明信片有独到研究,多篇邮文发表于报刊。自办《韶关集邮》季刊。
宾本义:(公元1944~今),著名机械工程师。
发明有“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技术专长业绩:从事机械研究、进一步改进了南方水田水稻联合收割机为多用收割机,功能有:能犁田;能耙田;能扦田;能联合收割、一机四用、北方大麦区设置成了米割幅、配用马力三十匹。
另研制成功一台“流动式半自动压砖机”。该机是套装在汽车桶尾下部的装满一车坭开到晒砖坪产能的,出一块、割一块、割出一块后,又过压一次、使每块砖的六个平面压得平井扎实,该车内设、挖土、搅拌、输送等装置,富有省劳力、省场地、省设备等优点。
另设计制造有“棉花果创皮机”,还有“卫生扫街车”,可以土面灰尘一次性自理完善。
宾业明:(公元1945~今),广西博白人。
永安乡乡长。1966年8月玉林专区师范中师毕业,1985年7月取得农业经济师任职资格。
1966年8月~1970年12月,任小学教师。1971年1月调入水鸣公社革委会任干部,搞新闻报道工作。
1972年1月~1978年9月,任博白县革委会政工组、宣传部干部。1977年被广西人民广播电台评为积极通讯员。
1984年8月当选为水鸣公社组织委员。1987年5月至1990年8月,任永安乡党委副书记兼组织委员,永安乡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主席。
1990年9月~1993年10月,任永安乡第十届人民政府乡长。
1993年11月~1999年12月,任永安乡第十一、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专职常务主席。先后十多次被县委、县政府、县人大评为优秀***员,先进工作者。
宾新群:(公元1954~今),女,著名湘潭市优秀教师。
湘潭县茶恩镇联校双凤学校小学一级教师;民办教师。在二十多年教育教学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市优秀教师。
宾进林:(公元1955~今),广西人。著名记者。
《桂林乡情报》社采编记者、政工师。
曾在《人民日报》海内外版、《中国化工报》、《中国橡胶》、《探索》、《疏导》、《生财有道》、《广西日报》、《西南工商报》、《经贸时代报》、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国内五十多家新闻单位发表了《多做少说》、《谈政治打假》、《浅谈正确的用人观》等论文、杂谈、新闻稿件、新闻照片、艺术照片近两千篇(幅),多年获部、区、市先进或优秀通讯员称号。
1986年为《中国化工报》通讯员。1991年吸收为特约记者。
1986年担任桂林轮胎厂主办的《火炬轮胎报》编辑记者,桂林市职工摄影协会会员。
宾勇进:(公元1957~今),广西玉林人。著名文化人。
现任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书画师等,山东天香书画院名誉教授,桂林爱华书画艺术教育学校客座教授。
毕业于首届北京中国书道大学、天津市神州书画进修学院。自强不息学书法十多年,1993年考入天津市神州书画进修学院学习两年,专攻行书、篆刻。又于1995年毕业于北京首届中国书道大学、于1996~1997年又结业于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家杂志社首届中等、高等书法刊授经典专业。曾得沈鹏等名家单传身教,评为首届全国三十名优秀学员,中国书法97年第一期报道、沈鹏课堂授课一图,沈鹏后面第一个是本人,第四期后面优秀学员名单。
作品在全国书画大赛中二十多次获奖;土地杯、黄河杯、天池杯、三龙杯、金马杯、水浒杯等,作品获1994年中国书画赴新加坡展出,1995~1996年两次参加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市场研究中心高级研修会优秀奖,并被该中心聘为创作委员、调研员及1996年首届中国书法杂志社中等书法临书大展,并有作品被中国中外名人文化研究会收藏,1998年全国书画人才考试共合格并评为“书法师”光荣的艺术称号。
人名作品、简历入《雷锋之歌书画大典》、《中国西王母万碑林》、《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大观》、《跨世纪著名书画家名人录》、《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界未成大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界名人录》等二十多部书著。
什么古钱币最值钱?
问题一:现在最值钱的古币是什么 古币成套为贵 古钱币收藏不同于其他古董,并非时间越早越珍贵。古钱的评级原则是“物以稀为贵”,以其在社会上的存世量分为一至十级。在社会上流通时间越短、存世量越少的古钱越值钱。 在距今2300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的货币“明刀”,年代可谓久远,然而市价仅六七十元一枚,且品相上乘。两汉到隋朝流通的五铢钱,年代长达700多年,铸币量很大,存世量也不少,相对来说,市场价格不是太高。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价格都很低,有时候几角钱即可买上一枚。北宋历经150多年,文化发达,商业繁荣,铸钱之多,空前绝后。宋神宗时,每年铸钱多达500万贯以上,时至今日,北宋钱仍遍布于大江南北,连域外也时闻出土,价格自然不高。 相对,那些政权更替较快的朝代,钱币发行时间短,存世量小,收藏的价值比较大。比如先秦货币,如刀币、铲币、布币等农具外观的古钱,辽代早期天赞、天显时期的古钱,各朝各代农民起义掌握政权后发行的钱币等,都极有收藏和投资价值。 战国时期的“三孔布币”,售价高达6万多元,且有价无货。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有人曾以25000元出手。即使仅100多年前的清代钱币,不少品种也高达万元,如铸于1861年的“祺祥通宝”、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的“天国通宝”等等。 另外,有些未经流通的古钱币,收藏价值也很大,如特殊版本的钱,或用于铸币的雕母、铸母和样钱,以及相对稀少的各种花钱。 古钱币的真正价值,在于成套而不是在于单枚。行家说,成套之钱,为无价之宝;单枚之币,值同敝履。买回来的古钱要经过洗钱,再进行分类,最好能组成一套一套的,因为单古钱常常是普通品,只有成套的才可组成精品。要是分散收集,便显现不出其价值了,除非是珍稀之币。以元代的钱币为例,共计104枚,如能集齐全,每枚可值百元,最低可售12400元;如果分开出售,每枚最多不过数角至数元而已。 收藏从有货币之始直至所有历代所铸之钱,只要有恒心,也能收集齐全。如果无一缺,便是价值连城。但如果将一朝一代的古钱收齐,也是价值不菲。
问题二:什么样的古钱币最值钱 刀币
问题三:最值钱的古钱币有那些 下面这50种古钱币最值钱
古钱五十名珍
古钱又称古泉,古钱研究历史悠久,在南朝时便有专著《钱谱》,南宋有《泉志》,清代有《古金所见录》、《古泉汇》和《续古泉汇》等。
1930年出版《古钱大字典》,1982年成立中国古钱学会,出版《中国钱币》杂志。
由著名学者列出的古钱五十珍有:
1。桥足半皇斤布
2。三孔布
3。博山刀
4。晋阳匕
5。齐六字刀
6。东周、西周(圜钱)
7。共屯赤金
8。壮泉四十
9。国宝金匮直万
10。大全五千
11。太夏真兴
12。永光
13。景和
14。咸通宝玄
15。开平通宝、元宝
16。天成元宝
17。永平元宝
18。天德重宝
19。天策府宝
20。乾封泉宝(楚)
21。广政通宝
22。大蜀通宝
23。保大元宝
24。永通泉宝
25。大齐通宝
26。乾亨通宝
27。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28。建国通宝
29。圣宋通宝
30。靖康通宝
31。应运元宝
32。应感通宝
33。建炎元宝
34。大宋通宝
35。临安府铜质钱牌
36。天显通宝
37。应历通宝
38。保宁通宝
39。贞观宝钱
40。元德重宝、通宝
41。皇统元宝
42。崇庆元宝、通宝
43。至宁元宝
44。贞群元宝、通宝
45。大朝通宝
46。中统元宝
47。大元国宝
48。至政权钞
49。天启重宝
50。天国通宝
问题四:古币那种最值钱 什么样的古币价值最好最高 1 桥足半Y布:战国时期铸币。系从空首布演化而来,因其钱文多铸有货币单位“Y”字而得名。产生于战国早期,主要流通于魏国地区。基本形制为首部平实、圆肩(或平肩)、圆裆、方足。钱文纪地、纪值,一般分二Y、一Y和半Y三等。除此之外,当时楚国地区也曾铸行过钱文分别是“殊布当Y”和“四布当Y”的长足Y布。
2:三孔布:圆足布之一种。因其首部和两足部各有一小孔而得名。这种布币发现极少,所见面文有二十余种,背文纪值,分“两”和“十二朱”等。
3 :博山刀:齐明刀之一种。燕昭王二十八年至齐襄王五年(前284-前279),燕国攻占齐大片领土时铸。清代嘉庆年间山东省博山香峪村出土,字样特殊,习称“博山刀”,传世极少。背面铸有三字或四字,一般开头两字都是“莒冶”。1979年,山东莒县故城遗址曾出土有这种刀币的钱范。
4 晋阳匕:即圆首刀,战国时期铸币,又称直刀、赵刀。形体轻薄,钱文有“甘丹化”、“甘丹”、“白人化”、“白人”、“白化”、“王化”、“城”等十几种,多出于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成白”又释作“成帛”,河北灵寿战国中山故都城址曾出土这种刀币的钱范,可证其铸地。
5 齐六字刀:齐刀,战国时期齐国铸行的“齐返邦长大化”、“齐大化”、“齐之大化”、“即墨之大化”、“即墨大化”、“安阳之大化”等刀币的总称。除此之外,一般将“莒邦”等残刀亦归入齐刀范围。
6 东周、西周(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7 共屯赤金(圜钱):又称“环钱”,战国时铸币。形制为圆形圆孔,源于玉壁或纺轮,主要流通于三晋地区。
8 壮泉四十:新莽钱,始建国二年(10)铸。“六泉”指规则直一、么泉一十、幼泉二十、中泉三十、壮泉四十、大泉五十,“十布”指小布一百、么布二百、幼布三百、序布四百、差布五百、中布六百、壮布七百、弟布八百、次布九百、大布黄千。其中规则直一在始建国元年(9)已铸,大泉五十则在西汉居摄二年(7)已铸,始建国元年(9)又铸。
9 国宝金匮直万:新莽时铸钱。上部方孔圆形,有直读“国宝金匮”;下部方形,“直万”两字直书于两竖纹之间。传世仅两枚。
10 大泉五千:三国吴钱,史志无载。
11 太夏、真兴:夏赫连勃勃真兴年间(419-475)铸钱。钱文隶书,面重郭,存世极少。
12 永光:南朝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铸钱。形制薄小,重二铢,存世极少。
13 景和:南朝宋前废帝景和元年(465)铸钱。重二铢,钱形薄小,存世极少。
14 咸通玄宝:唐钱。咸通十一年(870)桂阳监钱官王彤所铸,寻即废止,存世极罕。
15 开平通宝、元宝:梁钱。开平是五代梁朱温年号(907-911),存世仅通宝、元宝大铜钱各一枚,对其真伪钱币界看法不同。另有开平元宝铅质小钱,系南汉刘隐奉梁正朔而铸。
16 天成元宝:五代后唐钱。天成年间(926-930)铸。
17 永平元宝:前蜀钱。永平年间(911-915)铸,存世极罕。
18 天德重宝:闽钱。天德年间铸,有铜、铁两种,当百使用,背穿上“殷”字,以纪国号。
19 天策府宝:楚钱。马殷受梁封天策上将军,建天策府,于乾化元年(911)铸天策府宝,有铜、铁两种。据《十国纪年》载,当时城中行用铁钱,城外使用铜钱。其所指城中城外可能是指境内境外。铜钱又有背龙及鎏金等品。
20 乾封泉宝(楚):楚马殷所铸大钱。有铜、铁二种,背有天、策、天府、天策、策府等字,铜钱数量少于铁钱,钱文隶书,与唐高宗乾封泉宝不同。
21 广政通宝:后蜀钱。孟昶广政年间(938-965)铸,有铜、铁、铅三种平钱。
22 大蜀通宝:后蜀钱......>>
问题五:哪种古钱币最值钱 最有收藏价值 历代古钱币具有历史、文物价值,钱币存世量很少、版别少的钱币。如:古钱诊稀50品。金的开元通宝,金的淳化元宝,九叠篆皇宋通宝、靖康通宝、元宝,三孔布、齐留字刀、圜钱、楚贝币(金质)等。
问题六:哪种古钱币最值钱 最有收藏价值 历代古钱币具有历史、文物价值,钱币存世量很少、版别少的钱币。如:古钱诊稀50品。金的开元通宝,金的淳化元宝,九叠篆皇宋通宝、靖康通宝、元宝,三孔布、齐留字刀、圜钱、楚贝币(金质)等。
问题七:最值钱的铜钱是什么铜钱 最值钱的铜钱不一定,最值钱的一般是看年代年代越久远越值钱。当然有的时候还要看看保存的质量和铜钱的做工是否精美。
中国古钱五十珍
1) 桥足半Y布
一级 35000.00
2) 三孔布
一级 60000.00
3) 博山刀(齐明刀)
二级 14000.00
4) 晋阳匕
一级 16000.00
5) 齐六字刀(齐造邦长法化)
一级 30000.00
6) 东周、西周
二级 8000.00
7) 共屯赤金(圜钱)
一级 35000.00
8) 壮泉四十(新莽)
一级 80000.00
9) 国宝金匮 直万(新莽)
特一级80000.00
10) 大泉五千(孙吴)
特一级 120000.00
11) 大夏真兴(赫连勃勃)
特一级 100000.00
12) 永光
一级 15000.00
13) 景和
一级 18000.00
14) 咸通玄宝
一级 75000.00
15) 开平通宝、元宝
一级 60000.00
16) 天成元宝
特一级 60000.00
17) 永平元宝
一级 28000.00
18) 天德重宝、通宝(背殷)
一级 80000.00
19) 天策府宝\(鎏金 )
一级 60000.00\95000.00
20) 乾封泉宝(五代楚)\背天
一级 90000.00
21) 广政通宝
二级 50000.00
22) 大蜀通宝
一级 80000.00
23) 保大元宝(背天)
一级 60000.00
24) 永通泉货(真\隶)
二级22000.00\23000.00
25) 大齐通宝
特一级 100000.00
26) 乾亨通宝、重宝
二级 9000.00
27) 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一级 40000.00
28) 建国通宝
一级 50000.00
29) 圣宋通宝
一级 60000.00
30) 靖康通宝、元宝
一级 40000.00
31) 应运元宝
一级 60000.00
32) 应感通宝
一级 60000.00
33) 建炎元宝
一级 60000.00
34) 大宋通宝(当十)
一级 50000.00
35) 临安府铜制钱牌
一级 18000.00
36) 天显通宝
特一级 17500.00
37) 应历通宝
特一级 17000.00
38) 保宁通宝
三级 25000.00
39) 贞观宝钱(西夏文)
特一级 30000.00
40) 皇统元宝
特一级 75000.00
41) 元德重宝、通宝(楷书)
一级 35000.00
42) 崇庆元宝、通宝
特一级 120000.00
43) 至宁元宝
特一级 110000.00
44) 贞佑通宝、元宝
特一级 100000.00\
45) 大朝通宝
一级 15000.00
46) 中统元宝
二级 25000.00
47) 大元国宝
一级 50000.00
48) 至正权钞
二级 14000.00
49) 天启通宝(徐)(篆)
特一级 100000.00
50) 天国通宝
四级 35000.00...>>
问题八:什么铜钱最值钱 下面这50种古钱币最值钱 古钱五十名珍 古钱又称古泉,古钱研究历史悠久,在南朝时便有专著《钱谱》,南宋有《泉志》,清代有《古金所见录》、《古泉汇》和《续古泉汇》等。 1930年出版《古钱大字典》,1982年成立中国古钱学会,出版《中国钱币》杂志。 由著名学者列出的古钱五十珍有: 1。桥足半皇斤布 2。三孔布 3。博山刀 4。晋阳匕 5。齐六字刀 6。东周、西周(圜钱) 7。共屯赤金 8。壮泉四十 9。国宝金匮直万 10。大全五千 11。太夏真兴 12。永光 13。景和 14。咸通宝玄 15。开平通宝、元宝 16。天成元宝 17。永平元宝 18。天德重宝 19。天策府宝 20。乾封泉宝(楚) 21。广政通宝 22。大蜀通宝 23。保大元宝 24。永通泉宝 25。大齐通宝 26。乾亨通宝 27。永安一十、五百、一千 28。建国通宝 29。圣宋通宝 30。靖康通宝 31。应运元宝 32。应感通宝 33。建炎元宝 34。大宋通宝 35。临安府铜质钱牌 36。天显通宝 37。应历通宝 38。保宁通宝 39。贞观宝钱 40。元德重宝、通宝 41。皇统元宝 42。崇庆元宝、通宝 43。至宁元宝 44。贞群元宝、通宝 45。大朝通宝 46。中统元宝 47。大元国宝 48。至政权钞 49。天启重宝 50。天国通宝
问题九:最值钱的古钱币一 货泉 应当值点银子!!!!!
问题十:哪种钱币最值钱 哪种古钱币最值钱 历代古钱币中存世量较少、极少的、有考古文物价值的古钱币较值钱。如:北宋的淳化元宝(金质)的、九叠篆皇宋通宝、重和通宝(篆书)(隶书)、清朝:雕母、祺祥通宝,更远一点的三孔币、圜钱、齐六字刀,还有永通万国等古泉诊稀品。
辽发行天赞通宝时的社会经济
天赞通宝的来历
天赞通宝,是契丹(辽国)的行用钱币之一。公元922年辽太祖阿保机改神册七年为天赞元年,铸造天赞方孔钱。天赞是契丹(辽)的第二个年号,天赞钱是契丹过的第二个年号钱。
公元907年阿保机即可汗位,于916年建契丹国号,立年号年“神册”。七年后改元“天赞”,铸天赞钱。有关铸钱,《辽史》和《资治通鉴》中均有记载,只是直到二十世纪,一千多年间也未见天赞钱的实物。元、明、清、民国各代钱谱中皆无天赞钱的踪影。
天赞钱最早发现是在1944年。1944年,苏州卢氏以铜价购得一批古钱,内有一枚“天赞通宝”钱,重 3.5克,此钱后迭经?马定祥,?孙鼎收藏,现存?上海博物馆。上博还藏有一枚“天赞通宝”,重3.5克,文字清晰,品相极佳,为辽钱中难得一见的珍品,其中“通”字“之”部不带点捺,向上撩扬,有行草书的意味,钱币界称之为“虎尾 通”。
天赞年的历史事件
后梁龙德元年(921)、契丹神册六年十一月,契丹主耶律亿(阿保机)应卢文进之请及受义武节度使王处直子王郁之诱(郁与都争议武),倾全力南侵,述律后谏,不听,十二月,阿保机攻幽州(今北京),长驱南下拔涿州(今河北涿县)。遂围定州,义武王都告急于晋,晋王李存勖亲领五千精兵救定州。翌年(922)正月,晋王先败契丹前锋万骑,继之又于望都(今河北)大败契丹军。契丹北撤至易州,时值连天大雪,契丹人马损失惨重,遂自幽州撤出塞外,絷新州团练使王郁以归,自是不听其谋。
龙德元年(921)九月,梁北面招讨使戴思远欲乘晋王攻镇州之机,取晋德胜北城(今河南濮阳,在当时黄河北)。十月,晋王先以羸兵诱之,旋以铁骑击之,梁兵亡失二万余人。明年(922)正月,戴思远先以杨村之兵袭魏州,知晋将李嗣源有备,乃以五万兵力攻德胜北城,重重包围,昼夜猛攻,晋王李存勖闻讯,自镇州回师至魏州,梁军解围而去。八月,梁段凝、张朗等夜渡黄河袭取卫州(今河北汲县),执晋刺史李存于。又与戴思远联兵攻陷晋淇门(今河南汲县东北)、共城(今河南辉县)、新乡(今同),于是澶州(今河南清丰西)以西、相州(今河南安阳)以南重为梁所有,梁师重振,而晋军储备则损失三分之一。梁、晋夹河而战的形势相对逆转。
五代十国时社会经济的变化
农业
唐末以后,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因长期混战而严重破坏。如蔡州秦宗权所到之处,肆意烧杀,千里没有人烟。朱温与时溥连年交战,徐、泗、濠三州人民不能耕作。朱温战败河北刘仁恭时,自魏州至沧州五百里内尸遍地,其中定州一战,就杀了六万多人。 后梁与晋之间连年战争,使今晋南豫北不少地方“里无麦禾,邑无烟火”。后梁还数度决开黄河以阻挡晋兵,致使今河南、山东广大地区洪水氾滥。唐代繁荣的东都洛阳迭经战乱,变成了瓦砾堆,荆棘丛生,在籍的民户还不满一百户。后唐以来,华北平原地区又不断遭受契丹侵扰,卢龙镇所属诸州均遭摧残。后晋时,契丹骑兵深入中原内地,所过之处焚掠一空,千里内“民物殆尽”。开封至洛阳数百里间人烟稀少相州民被杀十余万人。河中与凤翔等镇在后汉时发动叛乱,战饿的尸体有二十万具以上。 黄巢起义后,长达六七十年内,大小战事不停。华北地区的兵役和各种劳役异常繁重。统治者视人命如草芥,无辜群众常遭惨杀。战争破坏和苛重赋役促使人民数以万计饿或流徙他处。北汉的十二州,盛唐时有二十八万户,而在北汉亡国时仅有三万余户,约为盛唐时户口的八分之一。 唐末以来,南方虽也不免遭到战争的破坏,但在十国时期,重大战事较少,政局也较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自汉魏六朝以来,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蜀地富庶,前、后蜀时内部相对稳定,又注意兴修水利,“广事耕垦”。褒中一带还兴办了屯田,农业生产比较发达。 吴、南唐、吴越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批荒地得到了开垦。吴越在浙东沿海修筑了捍海石塘,以防海潮侵袭又募民开垦荒田,免徵田税,使钱塘成为东南的富庶地区。 过去,福建地区生产落后。唐末,王氏兄弟进据以后,注意保境息民,宽刑薄赋,劝民农桑,进一步发展茶叶生产,又奖励海上贸易,使福建经济面貌大为改观。 自东晋南朝以来,湘江中下游地区的生产已有一定发展。马殷进据湖南后,对湘中、湘西的开发又取得新的成就,粮食产量显着增加,茶业也有一定的发展。楚国令百姓植桑养蚕充做赋税,又开始种植棉花。 唐末,北方大乱,不少人以"岭外最远,可以避地”,迁至南汉统治地区。“五十年来,岭表无事”,长期安定的环境有利于发展生产,府库逐渐充实。 在中国,州县的设置常和所在地区人口的增加、生产的发展密切相关 。《太平寰宇记》所载五代十国时期全国新置五十九县,绝大部分是在南方,如蜀置五县,吴越设五县,闽增设十三县,南唐新置二十六县。北宋统一南北时,原后周和北汉所在的华北地区约一百万户,而南方九国所在地区已有二百三十万户,这显示了南方农业经济已有长足的进步。
手工业
诸国混战虽然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但社会生产仍未中断。即使在华北地区,后梁建国初和后唐明宗在位时,都曾分别采取某些恢复生产的措施。后周时,手工业如纺织、造纸、制茶、晒煮盐等生产也有所发展。 瓷器制造和雕版印刷业的成就尤为突出,南方和北方都有精制的秘色瓷器,也都出现了雕版印刷。
对外贸易
由于诸国林立,兵祸连年,商贸往来受到了严重影响。如蜀国法令规定:“不许奇货东出”后周规定贩运食盐不得逾越漳河。但是,通商贸易、互通有无是大势所趋。华北需要的茶叶经常通过商人南来贩运,南方茶商的行踪也远至河南、河北,他们贩卖茶叶,买回缯纩、战马。江南人所需的一部分食盐也依赖华北供应。北方诸国从契丹、回鹘、党项买马蜀向西边各少数族买马。南方的吴越、南唐、楚、南汉等国以进贡方式和北方进行贸易。吴越、闽国与北方的贸易主要是通过海路。 对外贸易也很兴旺,东自高丽、日本,西至大食,南及占城、三佛齐,都有商业往来。明州、福州、泉州、广州都是外贸重要港口。吴越、吴国和南唐从海外输入“猛火油”使用,还从海道再输往契丹。
赋税
五代十国时期的赋役徵敛还是相当苛重。当时,仍沿用两税法,夏秋两徵。各国时常检核农民的现垦耕地,据以确定岁租额。但官吏和地主往往相互勾结,以致赋税负担贫富不均。与唐朝相比较,额外收耗名目繁多。后唐时,官府规定收耗数额是每斗税谷加收一升,后汉时增至两升雀鼠耗是每斗加收两升。有的官府大斗收进,小斗输出,结果百姓每输一石租须纳一石八斗粮。有时国家甚至向农民“预借”夏秋税,有的官府在饥荒和蝗灾之年,仍分派使臣到处搜刮民谷,逼使数十万民众饿,流亡不可胜数。 两税以外,还有按人徵收的丁口钱、盐钱按亩摊派的麴钱、农器钱、牛皮税等又有盐铁税、茶税、屋税、鞋钱等杂税。州郡官吏常常增益赋调,县吏向里胥厚敛,里胥便重徵于民,名目繁杂,税率屡增。随着商贸的发展,各国多重徵商税,并有过税和住税之分,这种办法为北宋所沿袭。
兵役
由于战争频繁,兵役负担沉重。刘仁恭在幽燕徵发十五岁以上、七十岁以下的男子自备军粮从军,共得二十万人。北汉规定十七岁以上的男子皆入兵籍为兵。南唐曾强令老弱以外的人全部从军。吴越钱俶“尽括国中丁民”为兵。湖南马希萼调发朗州全部丁壮为乡兵。闽国后期发民为兵,力役无节。 当时,为了防止士兵逃亡,特在士兵脸上刺字记其军号,以便各地关津识认、追捕逃兵。 另外,各地都徵派男女从事运输,无数人畜累毙途中。朱温攻打青州王师范时,甚至把徵发来堆积攻城土山的民丁、牛驴一起掩埋在土山中。 兵役以外,各种名目的土木修建劳役也层出不穷。后唐庄宗盛暑修建营楼,“日役万人”。荆南修理江陵外郭,驱兵民万余人从役。闽主建筑寺观宫殿,“百役繁兴”。赋役严重,使战乱破坏严重的北方社会经济难以复苏,也大大阻碍了南方经济发展的进程。
辽国的经济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畋鱼以食、皮毛以衣、马逐水草、人仰湩酩”。游牧民族经济上的弱点,在契丹立国之前大事上解决。以人为方式在游牧地区内营造绿洲,再将农耕民族移居其中。契丹人从事农业、手工业,都是由辽太祖的祖父、父亲以及伯父等传入契丹,又传授纺织。辽在各地均设群牧使司以管理官有的牲畜。辽朝皇帝使农牧业共同发展繁荣,各得其所,建立独特的、比较完整的管理体制?[42]。
农业
辽朝境内农作物品种齐全,既有粟、麦、稻、穄等粮食作物,也有蔬菜瓜果。他们借鉴和学习中原的农业技术,引进作物品种,还从回鹘引进了西瓜、回鹘豆等瓜果品种,结合北方气候特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作物栽培技术。辽朝的土地有公田和私田两类。在沿边设置的屯田自然是公田。募民耕种的在官闲田也是公田,百姓领种十年以后,要对朝廷缴纳租赋。至于所说的“占田置业入税”则是私田了。估计屯田多集中在北部沿边,私田则多在辽国南境。在契丹的汉人依然是以男耕女织的方法维持家庭收入。同时,契丹将战争中俘掠的汉人,安置在契丹腹心地区,建立许多头下军州。除少部分需上缴,其余收入皆归头下主所有。
辽廷为了鼓励人民开辟荒地,立例若成功开辟农地可免租赋十年,形成契丹特有的农牧混合经济?[43]。遇到兵荒、岁饥之年,也要减、免赋税,991年1月辽圣宗时期,“诏免三京诸道租税,仍罢括田”?[44]。1075年9月辽道宗时期,“以南京饥,免租税一年,仍出钱粟振之”?[45]。辽朝从事农业生产的居民被编入州县,包括拥有少量土地的自耕农和靠租种地主土地为生的佃户。他们无论经济地位如何,都是具有自由民身分的国家编户,并承担著国家的赋役负担。寺庙的佃户多是贵族、官僚随同土地一起转赠的,是既向国家纳税又向寺庙交租的另一种形式的税户[46]。
畜牧业
辽朝的畜牧业十分发达,契丹人的牧业经济得到了较大发展?[47]。牧业是契丹等部落民的生活来源,也是辽朝所以武力强盛、所向克捷的物质条件。当时阴山以北至胪朐河,土河、潢水至挞鲁河、额尔古纳河流域,历来有优良的牧场。契丹各部和属部中的阻卜、乌古、敌烈、回鹘、党项等,主要从事游牧业。羊、马是契丹等游牧民的主要生活资料:乳肉是食品,皮毛为衣被,马、骆驼则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战争和射猎活动中马匹又是不可缺少的装备。因此,“蕃汉人户亦以牧养多少为高下”。阿保机之妻述律氏曾自豪地说:“我有西楼羊马之富,其乐不可胜穷也”?[48]。羊、马也是辽朝向契丹诸部和西北、东北属国、属部征收的赋税和贡品,是辽朝的重要经济来源,因而受到统治集团的重视。游牧的契丹人,编入相应的部落和石烈,在部落首领的管理下,在部落的分地上从事牧业生产,承担著部落和国家的赋役负担,没有朝廷和部落首领的允许,不能随意脱离本部。他们是牧区的劳动者、牧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是部落贵族的属民?[49]。
手工业
辽代的冶铁业发达?[50][51],发掘出土铁制的农业工具、炊具、马具、手工工具可与中原的产品相媲美。辽东是辽朝产铁要地,促进辽朝冶铁业的发展。初期,曾以横帐和大族奴隶置曷术石烈,从事冶炼。“曷术”,即契丹语“铁”。曷术石烈在圣宗时因户口繁息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改?辽代瓷器编为部,仍以铁为赋。辽在手山、三黜古斯和柳湿河分置三冶。其中手山为今辽宁省鞍山市的首山,这里的矿冶史最晚当起自辽代?[52]。
代陶艺受唐代影响,墓葬出土文物则显示部分宋代器皿及其他器皿自国外输入,但。金、银器制作亦采用唐、宋的金属打制和镀金技术?[53]。辽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瓷器的造型可分为中原式和契丹式两类,中原式仿造中原的风格烧造,有碗、盘、杯、碟、盂、盒、壶、瓶等,契丹式则仿造本族习惯使用的皮制、木制等容器样式烧造,器类有瓶、壶、盘、碟,造型独具一格?[54]。缸瓦窑村窑是一处目前所知辽代最大的古瓷窑遗址,可生产白釉、单釉和三彩釉瓷以及宫廷所用的官窑器物。辽代的鎏金、鎏银、染织、造马具、制瓷以及造纸等手工业门类齐全,工艺精湛?[55]。
契丹鞍与端砚、蜀锦、定瓷更被宋人评比为“天下第一”?[56]。陈国公主与驸马墓、耶律羽之墓等贵族墓葬出土的精美金银器都反映出契丹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工艺技术水平?[57]。如在内蒙古?翁牛特旗?广德公乡辽墓出土的双猴绿釉鸡冠壶和龙首绿釉鸡冠壶就是仿契丹族皮囊容器的模式,在壶体侧边作出仿皮革缝制的痕迹,此类壶是契丹民族特有的生活器皿?[58]。分散到世界各地博物馆,并作为博物馆规模标志的,高达两米的大罗汉瓷像,就是辽代产品,是从河北省?易县附近山洞中被外国人盗走的?[59]。
商业
随着农、牧、手工业的发展,交换逐渐频繁,商业活动也日益活跃。早期,辽太祖在炭山北建羊城,“起榷务以通诸道市易”。后版图扩大,建置完善,经济成分增加,范围扩大,商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辽五京相继建成后,都成了辽朝的重要商业城市?[60]。辽朝与周边各政权、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往来多以朝贡和互市的方式进行。由于商业的发展,辽朝境内也出现了富有的商人阶层,他们或经商于五京、州县,或来往于辽、五代诸国或宋朝,有的甚至成为代表辽朝办理交涉的使臣,如辽太宗时的回图使乔荣经商于后晋,又为辽朝商业贸易的代表,并可作为使臣与后晋交涉政务。西京归化州的韩师训也是富甲一方的商人?[。
辽代物价甚低,虽有盐酒之税,但各地税率并不一致。商业贸易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经济的发展。据文献记载,耶律阿保机之父撒剌的时,已开始铸造货币。然而货币使用量不多,辽世宗时,上京还处在交易无钱而用布的状态。各地都用不同货币,如圣宗以前所铸的辽钱极少,圣宗之后稍微多了一些,但在流通货币中,所占数量仍甚少,不及百分之二,主要的是宋钱,其次是唐及五代及其他朝代的钱;在对外交易方面,辽主要与宋和西夏等通过边境上的榷场进行互补性的交易。另外与日本、高丽、阿拔斯王朝和喀喇汗国也有贸易往来 。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