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油价什么时候接轨_汽车油价什么时候接轨最高
1.油价搁浅调整什么意思
2.为什么现在油价只升不降
3.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油价搁浅调整什么意思
油价搁浅调整什么意思
油价搁浅调整什么意思,在日常生活当中,国际与国内油价的走势均能够吸引到无数人的眼球,因为油价的涨跌跟多数人的关系较为密切。油价搁浅调整什么意思。下面一起来了解。
油价搁浅调整什么意思1油价搁浅就是指油价不进行调整。
油价搁浅就是在本轮调整汽油和柴油价格时达不到调整的标准,这时油价不进行调整,这就是油价搁浅的意思。国内油价一般十个工作日一调,油价调整不足50元/吨时一般会搁浅。
不过油价搁浅还有可能时因为达到了调控上下限,这时油价也会搁浅。这里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也就是每桶低于40美元或者高于130美元时油价不进行价格的调整。
油价的调价叫成品油定价机制,这个机制实现了与国际油价实行有条件的联动,此举有助于理顺国内成品油价格,并逐步跟国际油价接轨。而且在平时进行价格上调时很多车主都会到加油站中给自己的汽车加满油。
油价搁浅的注意事项:
从近期国内参考的原油变化率数据来看,市场上汽油供求关系趋于稳定,即油价供求波动幅度不大,这一点从原油变化率持续为负值可知,并且该值震荡区间较窄,所以,预计下调幅度低于50元/吨,完全符合油价搁浅的标准。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油价表现平平,WTI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较前几个交易日处于低位,所以,综合各项指标来看,面对今年的第七次油价调整即将开启,预计92号汽油价格搁浅的可能性至少达到80%左右。
油价搁浅调整什么意思2在日常生活当中,国际与国内油价的走势均能够吸引到无数人的眼球,因为油价的涨跌跟多数人的关系较为密切。简单来说,油价上涨后对于拥有私家车的群体来说,需要从自己的腰包中多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加油,反之,油价下调后会为无数人多省几张百元大钞,并且出行成本也会相对降低,因此,多数经常加油的群体基本均希望油价下调,因为对个人而言是利好的。
其实,国内油价上涨或下调受国际油价以及市场供求关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而通常油价调整幅度每吨低于50元时,基本上对其不作调整,并依然保持上次调整的价格,也被称为油价搁浅,其实,从进入2021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多次调整。那么,当国内油价出现搁浅现象时,对车主一定是利好吗?
首先,油价搁浅的含义是不作调整,因为每吨价格涨跌低于50元,而当国内油价出现搁浅现象时,意味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按照上次油价调整的价格计价,假如上次油价调整后出现下跌的走势,并且下调的幅度较大,那么当国内油价出现搁浅现象时对车主一定是利好,因为又可以享受一段时间较为便宜的油价,这也是多数车主所希望看到的现象;反之,当国内油价在上一轮调整后以震荡上涨为主,比如油价上涨150元/吨,那么当国内油价在下一轮调整后出现搁浅现象时,对车主就不是利好,反而是一个坏消息,因为又要延续上一轮调整后的上涨油价,而车主出行加油也需要多花钱,从腰包中也需要多拿出一部分资金。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国内油价出现搁浅现象时,并不意味着对车主一定是利好的.,因为是否利好跟上一轮油价调整的有关,由于假如本轮油价调整后处于搁浅的状态,那么就要继续延续上次油价调整后的价格,而且只有上一轮油价调整后出现震荡下跌的走势并且跌幅较大时,国内油价搁浅不作调整对车主是利好的,否则可能就不是利好。
总的来说,当国内油价出现搁浅现象时基本上受多方面因素导致的,其中包括国际油价的走势以及部分主要出口石油国家的政策面等,所以,国内油价涨跌或搁浅跟国际形势密切相关,比如最近美联储加息后,让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度下跌的走势,并且也让多头信心溃败,因此,对国内下周成品油价调整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根据多数观察者的分析可知,国内油价继续下调的可能性较大。
为什么现在油价只升不降
据中国石油销售站的说法就是:升价只要有电话就可以了,降价却要收到文件才能执行! 在能源价格是由中央调控,中国石油石化一直都由中央财政占着很大的比例,中国石化的老总是有任命的;所以中国石化的办事也带着非常浓厚的政府办事特点。 在1999年(大约)一个文件就是中国的油价与国际接轨,只要是成本高了,石油公司就可自己调价,但要下降时就需要上级部门(发改局及国家工商物价局)批准,这个文件在当时的原因非常简单,那就是:经常出现因一些国有企业高层为了私利而故意将国有资产“超低价”出卖或转让,导致国有资产大量的、严重的流失,所以对中国石油公司的高层也一样。 这个政策也一直尚用至今,所以在油价升降上,只要是升的,石油公司只要一个电话或传真2小时内将可以到达全国每个加油站,立即就可以升油价,而要降油价,需要发改委、国家物价总局联合发文,出台一个文件,多方会签,讨论再讨论,斟酌再斟酌,没有一二个月是下不来的,而石油公司却利用此机会,故意拖延而不用传真了,需要正式文件进行邮寄,这个流程也非常“合理”,理由也非常“充分”。责任当然也不在石油公司了,也就是今天这样的结局了!
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演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成品油的消费需求也快速攀升。成品油的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我国的成本油定价经历了由计划定价到市场定价的转变。建国以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成品油价格一直由政府统一制定与管理。随着经济体制转为市场经济,成品油定价方式发生转变。从1998年开始,我国的成品油价格从国家定价开始向市场化转变,其间经历了四个阶段。
1998年6月3日,原国家计委出台了《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国内原油、成品油价格按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相应确定,这标志着成品油定价市场化的开始。其中,原油基准价由国家计委根据国际市场原油上月平均价格确定,每月一调,汽油和柴油则实行国家指导价,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微博]集团在此基础上可上下浮动5%。2000年开始,国内成品油价格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跟随国际市场油价的变化进行调整。2001年11月,国内成品油价格接轨机制进一步完善,由单纯依照新加坡市场油价确定国内成品油价格改为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石油市场价格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油价上下波动幅度在5%—8%的范围内时保持油价不变,超过这一范围时由国家发改委调整零售中准价。这一阶段的改革中,由于市场化程度并不完善,调整的规律化容易引起更多市场投机性。
2003—2008年,成品油改革的第二阶段,由于国际油价进入大幅波动且快速上涨的环境中,成品油价格由国家发改委宏观调控,通过让国家和企业消化高油价成本,将国际油价的波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降到了最小。这次定价机制的调整,尽管缓解了国际原油价格巨幅波动的影响,但是违背市场化原则,导致国内外油价长期倒挂,并引发供需失衡的市场形势。
2009年,国家发改委再度推出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改革方案。方案规定,当国际市场原油连续22个工作日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相应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每桶80美元时,按正常加工利润率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80美元时,开始扣减加工利润率,直至按加工零利润计算成品油价格。高于每桶130美元时,按照兼顾生产者、消费者利益,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原则,采取适当财税政策保证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汽、柴油价格原则上不提或少提。此次改革,加快了国内成品油市场化程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但是仍存在一定问题,由于调整周期过长,价格调整变化难以跟上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仍遭到不少市场人士与专家的质疑。
2013年后,进入到国内成品油改革的第四个阶段。2013年3月26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完善后的国内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主要内容,一是将成品油调价周期由22个工作日缩短至10个工作日;二是取消挂靠国际市场油种平均价格波动4%的调价幅度限制;三是适当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挂靠的国际市场原油品种。此次改革使得国内油价能够更为灵敏地反映出国际油价的变化。部分市场人士认为,新机制体现的成本定价思路,保障了炼油企业的利润,但是并未能反映出国内的实际供需形势,这一点仍有待完善。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