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价最新消息 今日-河南商报油价最新
1.2019年河南车改方案实施细则及补贴标准
2.河南大桥石化今日油价
3.俗话说的好 有哪些俗语
2019年河南车改方案实施细则及补贴标准
全国性的公车改革方案出台后,河南省机关事务局工作人员称,河南“地方版”车改将按照“国家版”进行调整。如何调整,关系到车改方案能否落实到位。
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在接受河南商报记者采访时称,车改方案出台后,有人觉得补贴少,不够用。
车改展望之观点
省政协委员
车改方案很具体,地方上容易操作
在2010年河南“两会”上,省政协委员张景林就提交了《高度重视并尽快解决公务车的浪费问题》提案。
当年,他提了一个“取消公车,有事儿打‘的’”的建议,希望遏制公车浪费问题。
根据张景林搜集的资料显示: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等超编配车),每辆公车年消耗为8万~10万元,有的公车一年就更换40多个轮胎。
此次中办、国办出台的车改政策中,对取消公车后的公务人员有具体的补贴标准。
张景林认为,“国家的举措很具体,地方落实起来容易操作。”
他还建议,政府部门使用车辆,应该遵循市场规律,像现在的出租车,或者专业的汽车租赁公司的车辆,效率都比公车高得多。
车改方案在地方落地,越详细越好
张景林对此次车改方案寄予厚望,但他同时呼吁,“国家版”车改政策要想在河南落地生根,“落地方案一定要制订得越详细越好”。
比如,除了按照国家政策制定补贴标准外,还要考虑到公务人员因公出行的各种情况。“像公务人员出差,该怎么报销,乘坐什么样的公共交通工具,都应该有详细规定。”张景林说。
在他看来,只有地方出台更详细的实施细则,政策在执行时才不会走样。
另外,张景林还提到,对于此次车改中保留的一些特殊公务车辆,纪委、审计部门需要担起责任,做好监督,防止有人“领了补贴,公车照用”。
车改展望之对话
关于此次公车改革如何在地方落实,长期关注公车问题、曾连续8年给全国“两会”上书要求进行“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向河南商报记者说出了他对于车改在地方落实中的一些建议和观点,希望对河南等地方车改有所帮助。
另外,叶青告诉河南商报记者,近日,他通过对国家性车改“全版原著”的研读,发现一些重要内容没有被媒体所重视,希望在媒体上予以补充,以便于大家全面了解车改内容。
试点地区的高车补要砍下来
河南商报:“国家版”车改方案出台后,一些地方官员对比之前试点时制定的补贴标准,觉得新的补贴标准少了,不够用。比如,郑州经开区试点时定的科级补贴标准为每月1500元,按照新标准,每月只有500元。
叶青:新的补贴标准出台后,地方制定的标准都要跟着改,高于国家标准的车补要砍下来。他们肯定会心痛,但是社会需要公平,官员要带头。
另外,国家规定的补贴只是适度补贴公务出行,不能把私用的算进去。如果你把上下班也算进去,那可能真的不够用,所以一定要去掉私用部分。
公务出行时尽可能地选择其他交通工具或者步行。我的补贴标准是1200元,我出来开会,半小时之内都骑车,1200元基本够了。
车补不等同于出差报销
河南商报:一些郊县城市的公务人员认为,经常到城市或省会开会、办事、出差,现在公车没了,补贴也降低了,会打消办事积极性。
叶青:不要把车补等同于出差报销。公务交通补贴保障范围要与差旅费保障范围搞好衔接,对边远地区和交通不便地区,要做好远距离公务出行的差旅费保障。
我觉得,一个月出差一次也好,出差10次也好,实报实销,这样看似麻烦,却堵住了公车私用的漏洞。只要改革,在我的有生之年,我相信官员出差会越来越少。
车补可根据油价进行调整
河南商报:有公务人员提出了油价涨跌问题,交通补助主要是油补,新的公车使用方案会根据情况及时调整吗?
叶青:车补是可变的。根据交通成本等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可适时适度进行调整。
比如现在规定1300元,如果油价上涨或者下跌了,1300元要调整,一到两年根据油价调整一次。10年前,93号汽油每升1.95元,当时我一个月补助500元,现在补贴1200元。
取消公车后,县委书记可以掏钱租车
河南商报:根据“国家版”车改政策,所有司局级及以下公职人员(即副部级以下)的原一般公务用车要取消。对于经常需要下基层的郊县领导,没了公车,是不是会造成工作不便?
叶青:这里就要提到过渡性车辆服务中心了。探索发展适合公务出行的市场化交通定制服务,增加社会化交通供给,这意味着价廉物美的市场化提供的班车将会存在,不过,乘坐者要出钱。
比如,县委书记完全可以没有车,但是租车公司可以全天候地满足他的公务出行需求,需要用车时,打电话叫车,跟租车公司每个月清算一次。当然,纪委和审计部门要介入,监督用车情况,政府不得变相为租车公司提供财政性补贴。
各地车补数额不宜差别太大
河南商报:您怎么看一些城市的不同县、区之间高低不同的交通补助?
叶青:根据国家出台的车改政策,同一省(区、市)内不同地区补贴标准差距不得超过20%,同一市(地、州、盟)实行统一的补贴标准。这是地方制订方案的原则。
另外,方案还指出,地方补贴标准层级划分可不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层级完全对应;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补贴标准按属地化原则参照所在地区标准执行,经费由中央财政负担。这些规定都很务实,是地方按照“国家版”政策调整的参照。
公车没了,司机可以转后勤
河南商报:取消一般公车后,不少司机面临去留问题,您怎么看?
叶青:司机安置有三大块。
一是行政单位有编制的老司机,基本上都在50岁以上,这些人到了快退休的年纪,如果不愿意买断工龄,很多单位让他们转后勤,他们还可以继续在单位里面干。
二是对于在单位工作了一二十年,没有编制,但全家老小都靠着工资生活的司机,我建议可以留下一些表现比较好、技术比较好的可以继续开。剩下的大部分还是要去外面的租车公司工作。
河南大桥石化今日油价
截止2020年06月06日,尽管河南省内的92号汽油最高限价为5.5元/升,但郑州市内部分民营加油站的价格,已经进入了“4元时代”。
经常从郑州开车回洛阳老家的朱先生发现,现在加油真是很便宜。
他发现荥阳一家民营加油站,最近92号汽油打出了每升4.65元的优惠。他每次来回一趟洛阳大约18升油,与92号汽油每升7元的高点相比,跑一趟汽油费就能省下30多元。
河南商报记者通过团油等加油软件看到,92号汽油价格低至4元多的加油站并非个例。即使在郑州市区,金水区内的安工石化加油站、金丰石化加油站,92号汽油价格每升也不到5元。
扩展资料消息面利好因素周三,美国石油协会(API)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5月29日当周,API原油库存减少48.3万桶至5.31亿桶,预期增加330万桶,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减少222万桶。
5月22日当周,美国石油协会(API)和美国能源署(EIA)公布的库存数据均显示大幅增加,考虑到油价上涨美国石油产量恢复,以及有消息称OPEC成员国减产执行率不达标,一度让市场担忧新一阶段的累库存开始,国际原油也在犹豫不决中度过,今早的这个库存数据再次给原油市场一剂强心针。
大河报-92号汽油不是限价5.5元吗?郑州部分民营加油站4元
俗话说的好 有哪些俗语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俗话说“是药均有三分毒。”俗话说“创业难,守业更难。”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中国民间,成千上万条这样的俗话从出生那天起,就开始耳闻目染,甚至“俗话”已经侵入人的骨髓,成为“大纲文化”,成为我们思考的“定式”。在辩论中,我们经常“引经据典”,动辄以“俗话说的好”来加强自己的观念,实际上这也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形式。爱引用俗话的人,是希望能拉上老祖宗留下的“至理名言”,来给自己的观念擂鼓助威。但祖宗的东西未必就是好东西,有些俗话已经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现实生活中的伦理和我们所倡导之风尚相背,下面列举的十大俗话,就是害人不浅的“老祖宗遗风”。
1. 天下乌鸦一般黑
天下乌鸦一般黑,主张一竹杆打一船人,一个活口儿也不留。在管理学上这叫“晕轮效应”,例如:谈到东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东北人都豪爽。”谈到河南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我知道,河南人都爱骗。”谈到曰本人,马上就有人接话道:“曰本人,没有一个好东西!”东北人都豪爽吗?不一定!河南人都爱欺骗别人吗?不一定!曰本人都坏吗?不一定。这些都是受到“天下乌鸦一般黑”俗话的影响,是这句俗话的变异思维。最惨的就是男人,有句俗话“是猫就爱偷腥吃。”这句俗话实际是“天下乌鸦一般黑”的翻版。主张把天下所有男人形容成“种牛”,如果你不是“种牛”,那一定得找“老军医”看看。
2. 一个巴掌拍不响
“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中庸之道的产物,主张各打五十大板,谁都不能说吃亏,谁都不能说占便宜。我在南京读大学那其间,学院规定:只要打架斗殴,一经核实,立即严肃处理,不管双方是哪一方的责任,都要受到处分。这样的校规制定者,就是受到大俗话“一个巴掌拍不响”的严重影响。实际上,有些时候,一个巴掌是能拍响的,例如用这巴掌拍墙,拍桌子,拍马屁——不一定非要拍另外那只巴掌。“一个巴掌拍不响”是仲裁方无能的表现,无法做到赏罚分明,只能和稀泥,做老好人,主张各退一步。例如上述那个校规,如果某同学打你,是否就被动等着挨打?打你还是轻的,例如媒体多次报道:某某在街上行走遭受到抢劫,你还能用“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吗?“一个巴掌拍不响”实际上就是保护“强盗”,打击“弱者”,向“恶势力”妥协。
3. 苍蝇不叮无缝蛋
苍蝇不叮无缝蛋是散播和加速散播谣言的有力“理论基础”。据《西部商报》2005年7月14曰报道,余某和把某是邻居,在今年农历三月份,村子里传称把某强*杨某。在谣言散播过程中,邻居余某相信“苍蝇不叮无缝蛋”,煽风点火,说把某一定是干了这件见不得人的事情,四处散播。最后把某忍无可忍,竟然用菜刀将邻居家妇女余某的头砍下。看,这大俗话“苍蝇不叮无缝蛋”,不仅能害别人,还能害相信这句话人的性命。
4.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
“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是成功者欺骗失败者的有力借口、谎言和工具。在机会面前,不可能是人人平等的。什么是机会?机会就是给予具有某些掌握资源者的选择和回报。例如招聘,某公司打出招聘总经理的广告,对应聘者所要具有的条件列出若干。如果把总经理的职位看成一次机会,把看见这则消息的人视为“机会面前的人人”,表面上,大家都有相同的机会,但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平等的机会。如:在条件上要求:硕士学位,大多数人就没有机会了;再要求:在同等岗位上工作8年以上,又有一些人掉头走了;再要求:在同行业内工作5年以上,恐怕所剩下的就那么几个了;再要求:年龄——这样的机会,怎么能用人人平等来诠释呢?一个市长的儿子和一个普通工人儿子站在同一个机会面前,他们能平等吗?
5. 人挪活,树挪
“人挪活,树挪”是目前“跳槽族”自我“鼓励”有力的理论支撑点。当在某个岗位上干得稍微不顺心的时候,一些人就开始想入非非。我的一个堂弟,在长春某名校做老师。几个月前,他给我打电话,让我帮助他把他“弄到”长春土地规划局去,被我拒绝了。他在做老师之前在区Z F宣传部干过几年。“人挪活,树挪”这句大俗话,实际上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逻辑推理。生活在城市,街道两旁的树都是挪来的,都活得好好的,所以说“树挪未必”;人挪就活吗?也不一定,看见过很多在各单位之间跳来跳去的人,也很少看见“有所突破和提高”,相反,到是有很多踏踏实实在原来岗位上努力勤奋的人,做出了一点成绩,所以人挪也未必“活”。如果抱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心态去工作,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很难做出一番成绩的。
6.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一把不见血的刀。经常看见一些官状模样的人,说话喜欢旁敲侧击,声东击西,捕风捉影:“对于最近单位传闻的咱单位内婚外恋问题,我们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当然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停者往往不知所措,说谁呢?大家猜测不止。本来很安静的单位,一时间就会满城风雨,议论纷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句话,是给没有“真凭实据”说话者找到的“刀和枪”。
7.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通常是年长者对年轻人“不听话”的告诫。判断问题的对错,和年龄无关。扯上年龄,就是“拉上虎皮”,为自己的心虚鼓劲壮胆。如果年龄就是一切,那么一个学校的校长一定是该校年龄最大的;一个企业的总经理一定是该公司最老的;一个国家的***一定都是百岁以上的老者——事实是这样的吗?显然不是!笔者说这个,不是对长者的不尊重,只是实事求是地说,对待某个具体问题,谁的观念最接近“最优”,和年龄关系不大。“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是对年轻人的不尊重,也是对知识的亵渎,持有“我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观念的人主张“论资排辈”。
8.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主张以地区为线,画出友谊的大门。中国警务报道,3月18曰上午,南昌市公案局刑侦支队三大队将抓获的犯罪嫌疑人谢应福移交给广州警方。据悉,谢应福为20万钱财,竟将从小一起长大的老乡杀。这里,就不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而是“老乡见老乡,背后来一枪”了。近几年来,老乡谋害老乡的案件时有发生,网友们一定要保持警惕,即不能见到老乡就“不设防”,也不要一见老乡就“谈乡色变”。中国人,要抛开“地域亲热”,了解一个人要全面地去考证,老乡不是绿色通行证。
9. 各扫门前雪
“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主张圈地为牢,倡导“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是自私自利的表现。这几年几乎每个季度都有媒体报道,有女孩在光天化曰之下被了,而且围观者数众。这些围观的人实际上就是“各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这句大俗话坚定的支持者。现在小偷猖獗、抢劫犯疯狂——不能说跟“各扫门前雪”的信奉无关。在“各扫门前雪”的大俗话前,“见义勇为”正在沦落。
10.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庸特产。主张把交流情感、加强感情放到第一位,比赛输赢是次要的。真的能做到吗?不可能!比赛就是要分输赢的,就是要争第一的,否则比赛就成了形式主义和工具。比赛中的参与者人也无法体验比赛激烈对抗所带来的精神享受,观众也看不见比赛的激情和悬念。这样的比赛还能叫比赛吗?“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是虚伪的代名词,实际各队在比赛前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在赛场上也是火药味十足,每一个运动员都打着“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幌子在干“比赛第一,友谊第二”的事业。“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句大俗话,特显出中国人虚伪、矫揉、造作的一面。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