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上涨车费上调_油价车价双重涨价
1.请问大众polo 瑞纳 马自达3 起亚k2这几款都怎么样?大家帮忙分析一下 本人183cm 家用 省油,昨天油价又涨
2.8元油价与锂价暴跌,终结特斯拉、雪铁龙掀起的价格战
3.湖北推东风系车型“天价补贴”;油价又要变;魏牌蓝山内饰图
4.为什么国内的汽车和油价比国外要贵好多?
请问大众polo 瑞纳 马自达3 起亚k2这几款都怎么样?大家帮忙分析一下 本人183cm 家用 省油,昨天油价又涨
个人觉得大众POLO和马三不错,推荐这两车,但POLO只推荐两厢款的,三厢的不怎么样,中国市场的怪胎产物,动力的话两车差不多,polo可能更舒适点,外观都很漂亮,马三更加运动,空间的话马三的载物空间较大,毕竟多个尾箱,车内的话polo更充裕一点,但差别不是太大,所以这辆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顺便说一句,大众的保值率高得多
8元油价与锂价暴跌,终结特斯拉、雪铁龙掀起的价格战
新能源车涨价,特斯拉官降,中国品牌跟进,燃油车掀桌子,部分车企开启保价模式。以上大约是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国内车市的经历的一系列过山车似的价格大乱斗。就当上个月大家还在讨论价格战要打到什么时候,到底是“保价派”技高一筹,还是掀桌子的更得人心时。国内油价迎来今年最大涨幅,以及碳酸锂半年不到的时间暴跌近66%的消息,恐怕要为一季度风风火火的汽车价格战,画上一个句号了。
份额降、油价涨,油车再打价格战也没用?
持续数月的价格战,简单来说,就是车企们为了留在“牌桌上”所做出的努力。但是价格战拼的却不是车价本身,甚至也不是制造成本,而是在风云变幻的车市格局中,对于产品、车企的预期。试想,如果明确告诉你,某家车企明天就要关门大吉。那么即便现在它的产品就是打骨折,恐怕绝大多数人也不会选择去趟这趟浑水。这种案例并非没有发生过,对于曾经选择退出中国市场的品牌而言,其收尾的库存,最终归宿往往是租赁或二手市场。而它们在退出之时也并非没有选择大幅降价,但无论消费者还是车市同行,对此行为其实大多也都并不在意。
那为什么现在都开始在意了呢?因为彼时的降价,是准备卷铺盖走人,而现在的降价是为了继续撑下去。特别是对于燃油车领域而言,大家账本都非常清楚。首先,大盘是基本稳定的。自2017年到2022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基本围绕2400万辆左右水平震荡徘徊。其次,存量的数据中,新能源车的份额逐渐提升。去年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已经突破650万辆,同比几乎翻番,实现每卖出四台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车的格局。按照前面“买预期”的论调,其实燃油车目前已经处于守势状态,而油价可能会是压垮这一姿态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全球主流车企纷纷选择“锁死”燃油车科技树,将有限的财力和精力都投入到挖新战壕时。其实也等于变相“锁死”了燃油车的制造成本。平台化的制造方案,多产品(甚至多品牌)共线的生产方式,成熟的供应链体系。简单来说,只要边际效应能够维持,燃油车的生产制造就会保持在可控且较低的水平。这也成为传统车企打价格战时手握的重要筹码。但油价对于消费预期的影响,恐怕会导致传统车企不再愿意主动将手中的筹码掷出,而是被动选择固守。
我们先来复盘一下近年来油价与车市的关系。在去年上半年一波10涨2跌的走势下,国内油价也从“6元时代”快进到“9元时代”。叠加其它因素影响,去年3-5月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降幅明显,但同期的新能源车市依旧保持正增长状态。然而到了去年下半年,整体画风为之一变。一方面,3涨8跌的油价走势,并没有让“10元时代”到来,还在年底成功将92号汽油压在了8元以内。另外,部分燃油车的购置税优惠政策,也刺激了去年下半年的车市表现。
再把时间拨回今年,虽然购置税优惠告一段落,但油价在第一季度基本克制,并且3月份的两连跌,让很多地区的95号汽油都跌入了8元以内。相对宽松的油价走势,让车企的价格战足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但4月份的大幅上涨,无疑再次唤醒了消费者对于油价的记忆。特别是在地缘局势暂无缓和迹象,以及供需关系的客观状态下。消费者恐怕也会产生油价将会处于高位震荡的预期。加上燃油车本身就处于份额被挤占的防守姿态,叠加使用成本的预期,车企自身继续价格战的预期收益自然会持续萎缩。当然,燃油车也不用担心新能源车会趁机利用价格“收割”,因为它们也准备收手了。
喘口气、继续卷,电车也打不动价格战了?
从市场份额来看,新能源车预期向好,这点是毫无疑问的。只不过面对新势力的加入,中国品牌的崛起,以及传统外资车企的转型,整体大盘的向好,并不意味着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分到预期的蛋糕。于是新能源车也一度选择在价格战问题上与燃油车联动。但是热闹的价格战掩盖了至少两个问题。其一是国补的取消,即便是退坡之后的水平,对于国内新能源车企而言,在成本压力上绝对是“伤筋动骨”的存在。另一点则是技术上的投入,无论现在热门的800V,还是智能驾驶、座舱,以及充电桩与换电站等硬件投入,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仅以造车新势力“蔚小理”来看,如果刨除研发费用一项,那么至少理想汽车已经可以实现盈利了。
当然,与很多手里只有一本新能源账的中国品牌车企不同,绝大多数外资车企还有燃油车可以输血。不过就像前面聊的那样,燃油车现在处于自顾不暇的状态,恐怕也只有诸如宝马、奔驰这种一线豪华品牌受波及程度较小。但这些具有宽阔护城河的品牌,本身从来也没有加入价格战的意思。
再把视线拉回新能源车,其价格战标志性事件当属特斯拉今年的大幅官降,以及国内油价缓和时,燃油车掀桌子带来的市场“恐慌”。如果说后者带来的“危机”已经消散,那么前者还会再动手吗?无论是同行的试探,还是消费者的期待,有关特斯拉在上周六再次大幅降价的传闻确实“如期而至”。只不过特斯拉这次选择让同行安心。顶着特斯拉“全球定价最低”市场的头衔,上周“星舰”都炸了,又怎么可能再降价呢?这当然是开个玩笑,但特斯拉所谓“成本定价”的策略也实属贴金。实际原因恐怕只要翻看特斯拉去年的销量、订单表现就一清二楚了。
去年12月份,特斯拉中国批发销量环比下滑超4成。这似乎做实了特斯拉当时在国内减产,以及销量不及预期的传言。而根据有关数据披露,去年年底,特斯拉在国内挤压的订单只剩5千多台。这些或许才是刺激特斯拉在今年年初直接在价格上“放大招”的根本原因。但是降价带来的负面效果也在显现。根据今年一季度的数据,特斯拉营收同比增长近24%,净利润却同比下滑约24%。很显然,降价带来了销量,但盈利能力也下滑迅速。从产品毛利率来看,特斯拉也几乎下滑了10个百分点,毛利跌至20%以内,已经低于经营目标线。这种局面下,趁着上游大宗供应链降价“回血”还来不及,又有谁会挑头搞价格战呢?
总之,一季度国内车市略显混乱的价格战似乎要被画上句号了。无论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确实在价格战之中收获到了一定的销量。但油车的前景并不完全在自身的价格上,反倒是继续“割让”利润,所能得到的正向反馈在减少。如此以来,等待类似去年购置税政策那样的“普惠”性质的利好,似乎成为更理想的选择。而新能源车方面,就算是成本控制大户特斯拉,也得喘口气。与其指望碳酸锂的暴跌促使新一轮价格战开启,还不如期待诸如4680电池、一体压铸车身等基础落地,从根本上进一步压低成本,以实现“油电同价”。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湖北推东风系车型“天价补贴”;油价又要变;魏牌蓝山内饰图
1.湖北推东风系车型“天价补贴”
“国补”的退出,全国多个地方性政策相继接棒,已成为当下车市的重要助推力。在这其中,一组关于“湖北史上最强购车优惠季开启”的宣传海报引发热议。日前,湖北省联合东风系车企推出了堪称史上最强降价的购车优惠活动,涉及东风风神、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本田、东风日产等品牌,所涉产品涵盖皓极、标致408、雪铁龙C6、本田CR-V等上述品牌对应的主力车型,优惠金额从5千到9万元不等,有效期为3月1日至3月31日。
想要享受到以上优惠还必须满足相关政策,比如必须在湖北当地上牌,并且不是按实际成交价来缴纳购置税。虽然限制不少,但如此巨额的补贴足以解决一切问题,甚至引起附近省份潜在消费者的“眼红”。其实地方补贴政策在国内车市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为了提振地方车市已经有很多省份推出了购车补贴,不过普遍补贴金额在2,000-8,000元左右,像湖北这种动辄车价一半的大额补贴却是首次。
今年开年以来,“价格战”便成为了国内车市的热门词汇。新能源车型的强势崛起也加剧了其与传统车企的竞争烈度,面临车市增速放缓的环境压力,新一轮降价潮或将从境遇不佳的二三线车企开始,不排除有蔓延至大众、丰田这样的一线车企的可能,毕竟东风本田与东风日产也从来不是什么小品牌。东风系车企这次无疑将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更像是开启了燃油车价格战的“导火索”。不管怎么说,从主机厂的角度来看,2023年将是决定品牌存续的关键之年。而对于消费者来说,这场从“油电之争”蔓延到“地方补贴比拼”的全面价格战,却是一个难得的购车良机。
2.油价又要变
国内成品油零售价调整在今年经历了5次调整,油价呈现“2涨、1跌、2搁浅”。今年至此大涨超250元/吨,在油价涨跌幅度相互抵消之后,目前共累计上调汽油255元/吨,柴油245元/吨。按照升计算,较1月份累计上涨超过0.20元/升。
上周由于国际油价后期反弹上涨,上轮油价原油变化率为-0.39%,不满足下调标准50元/吨,上轮油价最终由“下调转为搁浅”。新一轮油价调整窗口将在3月17日24时开启,预计下周新一轮油价周期统计或将上涨开局。
3.一汽丰田bZ3售价公布,16.98万元起售
一汽丰田bZ3公布了售价,3款车型的价格分别为16.98万元、18.98万元和19.98万元。新车是丰田与比亚迪联合研发的首款中型纯电动轿车,由丰田提供设计,比亚迪提供三电技术。
外观基本延续丰田bZ系列车型的风格,但设计上相比bZ4X更年轻前卫。内饰以“数字岛”的理念打造,配有功能高集成的方向盘、形如浮台一样的换挡机构以及超大尺寸的中控屏等。动力搭载最大功率135kW和180kW的弗迪电动机,配备容量为49.92kWh或65.28kWh的电池组,CLTC工况下的续航里程分别为517公里和616公里。
4.新款路虎揽胜极光L上市
2023款路虎·揽胜极光L上市,5款车型的售价区间为38.98-46.52万元。作为年度改款,主要对部分配置进行了调整,全系新增天猫精灵语音助手,搭配InControl OS 2.0信息系统,人机交互体验更加便捷。
另外,还针对科林斯古铜特别版进行升级,外观增加了镀铜格栅饰框,内饰前后排座椅椅背使用了菱形压纹+黑色滚边。动力继续提供2.0T发动机+48V电机组成的轻混系统,以及1.5T三缸发动机+电机组成的插混版可选。
5.标配辅助驾驶,丰田新雷凌3月底发布
广汽丰田宣布,第五代智能电混双擎首款新车将在本月底登场。据经销商透露,厂家此次剧透的是不久前在工信部申报过的新款雷凌,将搭载全新T-SMART智能座舱,T-PILOT驾驶辅助系统将成为标配,不再是高配车型专享。
这车会继续提供两种外观,进气格栅内部造型有所调整,高配版换装全新LED前组合灯,车尾换装一整块黑色保险杠。从申报信息看,运动版将标配泊车雷达和倒车影像。据官方介绍,第五代THS 1.8L三电系统采用了小型化、高转速的电机,在减少损耗的同时发动机+电机综合功率提升了12%。
6.魏牌蓝山内饰官图发布
魏牌官方发布了旗舰车型——“蓝山”的内饰官图,新车定位中大型6座SUV,预计售价在35-40万元之间。从公布的官图来看,内饰采用全新的设计风格,配备了贯穿整个中控台的一体式智慧屏,下方还保留了一排物理按键。另外还提供大尺寸增强型HUD以及前排手机无线充电,A柱集成了人脸识别摄像头。在用料方面,不仅采用了大量的皮质进行包裹,还通过拉丝铝材质以及木质装饰提升了车内豪华感。
这车曾在2022广州车展上首发亮相,整车造型并没有采用“咖啡”系列的设计风格,前脸取消了复杂的网状进气格栅,车头更加简洁。车尾使用了简洁且充满力量感的线条,让尾部造型更加沉稳。动力由1.5T发动机+电动机+三元锂电池组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WLTC工况下的纯电续航里程180公里,综合续航里程超过1,000公里。
7.智能化大升级,新款小鹏P7i正式首发
小鹏P7i迎来首发。这车是小鹏P7的改款车型,外观没有过多变化,主要是升级搭载了第二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XNGP,传感器增加了两个激光雷达,智能辅助驾驶芯片上最高搭载了双英伟达Orin-X芯片,算力提升至508TOPS。基于以上升级,新款P7i能实现“全场景辅助驾驶”,包含高速NGP、城市NGP、LCC增强版以及其他智能辅助行车等。
同时配备车载系统Xmart OS 4.0,搭载全车全时对话的语音系统,座舱硬件上换搭了骁龙SA8155P芯片。内饰风格整体向G9看齐,比如方向盘的多功能按键、无线充电、双侧开启扶手箱等,全系标配电吸门、电动尾门、隐私玻璃。动力方面也有提升。
8.全新设计风格,哈弗B07实车曝光
哈弗B07的无伪实车被首次曝光,未来可能会被命名为“枭龙MAX”或“如歌MAX”。新车整体造型有别于目前哈弗旗下的在售车型,前脸采用类似无边界式的格栅,左右两侧是“T”形大灯,下包围处还能看到“PHEV”字样。根据此前曝光的申报信息来看,这车还会提供双前脸设计,另一款采用的是大尺寸格栅。
尺寸方面,车长4758(4771)mm,轴距2800mm,或定位为紧凑型SUV。动力将搭载1.5L/1.5T发动机+电机组成的插混系统,WLTC工况下的纯电续航里程分别为44公里和86公里。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梧桐车话,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为什么国内的汽车和油价比国外要贵好多?
首先讨论一下车价的问题。如果说是进口车,那么国内这些进口车的价格确实是比较高的。因为进口车是要加关税的,而加上关税之后,车辆的价格自然要比国外的汽车价格高。那我们来看看正常的国产车,价格是否会偏高。
就以吉利汽车的新帝豪出口车型举例,在国内,吉利汽车的新帝豪一般售价是在九万元左右,而出口到其他国家售价就要上涨三分之一。再比如说长城汽车的哈弗H6 Coupe在国内的售价为10.90-14.98万,但是在马来西亚的售价就需要约18万人民币,所以售价要比国内高多了。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国外汽车价格比国内便宜,要分具体情况而看。
再讨论一下油价的问题,这也是广大车主非常在意的一个问题。要知道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所以油价自然是不能与石油出口国作对比的,比如说委内瑞拉,伊朗以及科威特等等,这些石油出口国的油价肯定是要比我国低的。但是我国作为石油进口大国,实际上油价并不算太高的,处于世界的中游水平。比如说同是石油进口大国的加拿大和印度,油价就要比我国更高。而且就石油税率来看,德国和韩国的石油税率也要比我国的石油税率更高。
综上所述,我国的国内的汽车和油价不能说比国外贵,国产车价格还是相对合适的,而汽油的价格也是处于中游水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