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用油价格为何持续上涨?

2.食用油还会掉价吗

3.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食用油价格下降的原因

4.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食用油价格为何持续上涨?

食用油价格会不会下跌_食用油价格还会上涨吗

食用油价格持续上涨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因素:

1.供求关系:食用油的价格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当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这可能是由于天气条件导致农作物减产、生产成本上升、原油价格波动等原因导致的。

2.原材料成本:食用油的主要原料是植物油料作物,如大豆、油菜籽、花生等。这些作物的价格受到天气、种植成本、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当这些原料的价格上涨时,食用油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3.生产成本:食用油的生产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运输成本等。当这些成本上升时,食用油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4.政策因素:政府政策也会影响食用油的价格。例如,政府对农产品的补贴、进口关税、消费税等政策都会影响食用油的价格。

5.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食用油的价格也会受到影响。

6.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的食用油价格也会影响国内市场的价格。当国际市场上的食用油价格上涨时,国内市场的价格也会随之上涨。

7.替代品:替代品的价格也会影响食用油的价格。如果替代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可能会更倾向于购买食用油,从而推动食用油价格的上涨。

总的来说,食用油价格的持续上涨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通过调整政策、优化生产过程、提高消费意识等手段来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

食用油还会掉价吗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食用油的价格都降了,甭管这个降幅有多大,对我们老百姓生活来说总是实惠。

周末我们来到江北路林粮油批发市场,散装油的摊位前,大桶小桶前来买油的客户明显增多,有零售商,也有个体单位食堂。受全国油价普遍下降的影响,宁波市场的散装油也是一周三次价格回调。一位慈溪来的零售商告诉我们,这个月油价回调以后,光手中的存油就让他亏了近5000元,这手中的油也“捂”不起了,只好腿脚勤快一点,少量多次,多跑跑批发市场了。

采访:

§散装油批发商 现在掉价掉得蛮厉害的 基本上昨天掉了1毛8分钱一斤 今天掉了3分钱一斤§

可别小看这一天几分钱的变化,天天累积下来,这一个月的价格价格幅度也是挺大的。3月上旬浙江省的散装油平均零售价格创历史新高, 每500克散装菜籽油、大豆油的价格,达到了8.19元和8.02元,可是到上周,两种油平均零售价分别跌到6元和6.2元左右。

采访:

§客户 降的幅度挺大的吧 那时候最贵的时候卖到8块左右 现在只有6块多 已经便宜2块多钱了嘛§

受散装油价格的影响,市场中瓶装色拉油批发价格也有下降,就连前段时间供应比较紧张的金龙鱼食用调和油,它的价格也下来了。

采访:

§批发商 一个月前面最高的是卖到320(一箱) 那后来掉价了 现在是卖285(一箱)§

市场专业人士分析,市场食用油价格的原因,一个是原料供应有利好消息,国际上有美国大豆种植面积预增消息,在国内,三月油菜花又开始飘香。

采访:

§宁波市粮油批发市场副经理 施瑞范 因为雪灾以后 对菜籽的损坏不是很大 菜籽还是比较好的 对油价不会有大的影响§

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针对前期食用油供应情况,国家要求各地按照本地实际情况,做好货源调度工作,必要时还投放地方储备食用油,这一招显然起到效果。市场人员分析,几大导致食用油价格下跌的因素还会继续发挥作用,加上大家“买涨不买跌”的消费心理,食用油价格短期还会维持小幅下跌的格局。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食用油价格下降的原因

就目前而言,食用油价格下降的最直接的原因是食用油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局面。

至于其他原因,有可能是食用油的生产成本下降,导致食用油价值量下降,还有社会习俗,消费观念的影响。

豆油为什么会涨价?

受国际海运费上涨的直接影响,我国进口大豆、豆油的到港成本不断攀升。业内人士表示,近期大豆油的价格不会下降,不过花生油和香油价格仍会保持稳定。受大豆期货上涨的影响,国内大豆油也开始全面涨价,一天之内,5升装的金龙鱼大豆油从41元上涨到44元,5升装火鸟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元,5升装福临门大豆油从39元上升到43. 5元,平均涨幅超过10%.

除了猪肉和鸡蛋,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便是食用油了。遗憾的是,食用油也没有逃离价格暴涨的怪圈,其涨幅甚至高于股票的涨幅。

发改委表示,目前中国食用植物油库存较多,货源充足。那究竟是商人囤油导致价格上涨还是原料价格飞涨?经过一系列调查。记者发现油料价格上涨的最大原因竟然来自一场悄无声息的国际大豆定价权争夺战。食品占CPI权重的30%强,而油料价格的上涨则直接拉动了CPI的增幅,因此作为CPI的调查之一,食用油的价格上涨波幅引起了记者注意。

据调查,仅仅是2007年11月份的第一个星期,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的批发价涨8%,售价110元、5L金龙鱼调和油从56元上涨至60元,5L的鹰唛玉米油从60元涨到65元,5L的金龙鱼玉米油从68元涨到70元,5L胡姬花压榨一级花生油从88元涨到95元,而5L胡姬花特香压榨一级花生油要涨到130元/瓶,涨幅近五成. 而在众多的食用油品种中,口味已经被普罗大众接受的多是花生油,菜油以及大豆油,而大豆油的销量又占所有油脂销量的60%,因此,本次调查记者便以大豆的涨幅作为样本。失去大豆定价权如此全面的价格上涨,其原因主要来自于油料价格的上涨,而作为油料的花生、玉米以及大豆等,其价格为何涨幅如此剧烈? 一位熟悉大豆的业内人士说,“三年前中美爆发的‘大豆战争’,让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急剧萎缩,后来在国际上,我们就失去了大豆的定价权。”

从2001年下半年至2003年,由美国CBOT市场带动,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从1700元附近起步,到了2003年8月,由于美国大豆产区天气干旱,其后美国农业部的月度供需报告出台,对行大豆情形成推波助澜,2004年初至4月5日的最后上冲阶段,美盘创出近16年的新高,同期大连期交所的大豆合约创出4100元的历史纪录。

此时,正值白宫对中国纺织品设限,为缓和中美经贸关系,中国向美国派出农产品(行情论坛)采购团,采购了150万吨大豆。当时中国代表团在4100元/吨左右的价格上签下订单。然而此后一个月,大豆价格跌至3100元/吨。

“当时中方由于信息不通畅和缺乏国际贸易经验,片面听信美国公布的虚假研究报告,从而在国际豆价大幅下跌前夕在高价位上吃进了大批大豆。”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仁礼说。这个时候,美豆如潮涌入,豆价持续暴跌,山东依靠进口大豆的加工企业几乎全军覆没,国内种植业也遭受重创。2006年主产区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00万亩,总产量由130亿斤降至92亿斤。

种植面积连年锐减掀起新一轮题材炒作,豆价再度攀升,同时也加深了国内市场对进口的依赖。油籽杂志《油世界》11月28日发表报告预计,中国在2007/2008年度的大豆进口量将从2006/2007年度2872万吨增至3400万吨,以弥补国内产量损失所带来的供需缺口,并抑制国内高企的大豆价格。

“3年前美国人在高价位上把大豆塞给中国,让你狠跌3年,跌得你种植面积萎缩了,现在美国人又趁势再拉高,再逼你高位吃进,再让你狠跌,我们可能被人家玩于股掌之上。”一位观察大豆市场3年的分析人士说。

大豆危机导致“产业失窃”

中国原有的大豆加工企业大多分布于东北大豆主产区附近,随着中国加入WTO,大豆市场开放,然而当廉价进口大豆大量涌入时,这些加工国产大豆的企业陷于劣势地位,因为国产大豆不但出油率比进口大豆低2到3个百分点,而且是依赖农户小规模生产,成本高于美国的机械化种植。为了摆脱困境,加工商们纷纷来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销区,依托港口建厂,转而加工进口大豆。在中国大豆压榨能力大肆扩张之时,世界大豆的总体生产水平又正处于下降周期,因此众多压榨企业争抢原材料,反而加剧了定价权的丢失。

由于在国际大豆的期货市场中缺少话语权,国内的大豆价格始终要伴随着国际价格的变化而变化,而在今年国际豆价屡创新高的同时,国内的大豆产量大幅的锐减。而豆农对于种植大豆又散失了信心,使得种植面积大幅减少,2006年黑龙江的大豆种植面积比2005年减少25%,2007年又比2006年减少610万亩,减少了12%。

作为豆油的原料,大豆价格随国际价格起落,其波动反应必然也就辐射到我国的食用油领域。因此在今年我国油价持续上涨来看,其直接的原因是:丧失国际定价权!

国储油双刃剑

大豆油一度是北方超市里的抢手货,原因是大豆油比花生油便宜得多,然而在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三大食用油中,要论起涨价的速度,还是大豆油数第一。

而在整个油料作物方面,近几年的生产规模萎缩是其中重要的因素。2006年,我国油料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了1000多万亩,2007年比2006年又减少了1000多万亩,产量下降,再加上国内的需求增长,油料自给率低,只有40%多,因此2007年在时逢大豆价格上涨时期,其他食用油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

为了平抑食用油价格的上涨,国家粮食部门曾在2007年9月份首次将国家储备油以竞标的形式投向市场。全国投放总量达到20万吨,其中豆油17.8万吨,菜籽油2.2万吨。作为分会场的华南粮食交易中心负责人陈总经理向记者坦言,国家打开粮食储备,其目的是为了供需关系基本平衡,希望能够以此开控制油价的上涨,但是这样的做法其实不会产生多大的平抑物价的效果。

2007年9月28日的竞标现场,华南粮食交易中心的会场里聚集着南方部分省区的油商,当时巢湖、苏州、东莞地区的大豆油的起拍价都在8150元/吨—8750元/吨之间。一个起拍单位通常是1000吨左右。负责拍卖的储备部刘经理事实上在肯定国家的这一做法:“这是国家第一次公开卖国储油啊!而且来竞拍的都是食用油的加工企业,竞标成功后,他们必须承诺在一个月内将所竞得的食用油向市场投放。这么一来,市场的缺口就相对小了,价格也就自然低了起来。”

而从厦门专程赶来竞标的陈乔在为一家食用油企业服务,在他眼里,这事实上并不是一件要为市场做善事的商业机会,“国际大豆(价格)一直在涨,而且后市也在看涨,这样的一批油下来,我们做加工的当然负担就小了!”据陈乔透露,事实上来竞标的大多都是食用油加工企业,也有一些大型的食用油品牌厂家的人,比如南方的金龙鱼和北方的鲁花等厂家,在他看来,这样的竞标会,其实是一场降低企业风险的盛宴,“主要是这个价格(竞标价格)比市场上的价格低,与此同时,后市看涨的预期很强烈。”而对于能否通过国储油的公开发售以平抑食用油价格上涨,陈乔答得很直接:“不会。”这时,苏州的中央储备量直属库的大豆油正以8510元/吨的价格起拍,通常这样的起价,成交价都会在9000元/吨左右成交。

负责研究我国粮食产业的研究员胡锋也同意这一观点,由于食用油并没有太大的季节差异,因此需求总体是平稳增长的。国储油的竞拍,只是减少了企业的风险,油企不会因此而将这批油降价出售,特别是在后市看涨的情况下。

截止至2007年12月27日,我国的豆油的价格正在10000元/吨上坚挺地走着。其中沈阳的价格达到了11700元/吨,广州的出厂价也达到了11800元/吨。天津、山东、张家港、厦门等地的价格也都在1100~12000元/吨左右。与前一天相比(12.26日),沈阳的价格上涨了200元/吨,广州的价格也上涨了400元/吨,全国这一天的涨幅在400~500元/吨之间。与2007年9月底的那场竞标相比,每吨已经高出了2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