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汽油历史最高多少钱一升

2.中国的汽油历史价格是多少钱一斤

3.历史石油价格走势

4.历史上哪年油价最高?

5.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中国汽油历史最高多少钱一升

中国油价历史价格走势_中国油价历史价格

2012年3月20日,国家发改委上调国内汽柴油价格600元/吨,国内各地93号汽油零售价基本都已超过8元/升,创下了历史新高。从破七到破八,仅用了一年多。油价的涨幅已经大大超越物价指数的涨幅。

“油价涨太快了,简直不敢开车了。”近年来每一次调价都会引发人们这样的抱怨。

更有人拿出了美国的数据,称美国油价的整体价位维持在4美元/加仑左右,按照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6.3004计算,美国汽油的平均零售价格仅每升6.41元人民币。

中国的汽油历史价格是多少钱一斤

2020年2月4日,车主们迎来了一个利好:汽油价格下调。满满一箱油能省十几块钱。现在钱很难赚,加满一箱油还得勒紧裤腰带。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的汽油价格是多少?

民国时期的加油站

民国时期汽油很贵,比现在贵多了。

举个例子:1925年10月,北京大学教授武玉回成都老家,买了两桶洋油,每桶重28磅,价格8美元。这里的“洋油”指的是煤油,在电灯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老百姓用来点灯的。武玉买煤油时询问了汽油的价格。店主告诉他,汽油比煤油贵30%。我们来算一笔账:煤油每桶28斤,卖8块钱,也就是说每斤价格每块钱3毛钱左右;汽油比煤油贵30%,也就是说汽油价格每斤40美分左右。

当时,武玉在北京大学教书,每月工资260美元,一个月可以买600多公斤汽油。如果他开车的话,他还能付得起汽油费。众所周知,民国前期的大学教授简直是非常有钱,收入远高于普通人。武玉家雇佣的两个保姆每月只挣两美元。鲁迅在北京住的时候,也请过几个保姆,月薪两块钱。骆驼祥子在北京拉人力车,最勤快的时候一年只能攒60块钱。1923年,郁达夫写了《春风沉醉的夜晚》,其中提到了一位在上海卷烟厂工作的女工。她每天工作十小时,月薪只有九美元。无论如何,这些工薪阶层每天的收入还不够加一斤汽油。

汽油为什么这么贵?

因为当时中国不产石油。煤油和汽油都应该从国外进口。

进口汽车

从北京到上海,从天津到广州,所有城市卖的汽油都是洋品牌。它装在铅桶里,按斤或加仑出售。抗日战争和时期,军车用汽油,战斗机用汽油,运送士兵和军用物资的卡车用汽油(民国时期大部分卡车是汽油车,柴油车很少)。汽油非常稀缺,所以更贵。

有多贵?

1948年2月,《交通周刊》这样描述上海的汽油价格:“在一个玻璃柜里,装在一个小眼药水瓶那么大的玻璃瓶里的汽油,是用来装打火机的。原来是1万,现在是3万。昨天,每加仑汽油的价格是60万元。”这个时候中国流行法币,法币以后会越来越贬值,但是再贬值的钱也是钱。1948年2月9日,上海米价在百万元一石左右波动。民国后期,“石”是标准的容量单位,一石大米重80公斤。80公斤大米需要100万元,一加仑汽油需要60万元,也就是说需要50公斤左右的大米才能得到一加仑汽油。

更严重的问题是,就算你特别有钱,再贵的汽油也太贵了,你也不一定能加,因为汽油是极度稀缺的。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产油,甘肃玉门、陕北延长、四川自流井都有油田。但是产量太低了。1932年全国天然石油产量只有42000加仑,1946年增加到505万加仑。据国民党国防委员会估计,1941年,仅军用汽油就需要3900万加仑,即使把国内的石油全部提炼为汽油,也不能满足军用物资的一个零头。汽油不够了怎么办?只能导入。而中国最缺油的时期恰恰是整个世界最缺油的时期——二战消耗了巨量汽油,战后经济建设消耗了巨量汽油。自从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原本向中国出口汽油的美国就捂紧了口袋,除了偶尔的援助,不会再卖汽油了。所以,在无法开源的艰难环境下,中国必须想方设法减少开支。

买不起汽油的汽车。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在重庆提出口号:“十万青年十万军队,一滴汽油,一滴血。”这个口号前半部分号召年轻人参军抗日,后半部分号召约汽油。同期,中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也通过“关税”控制汽油。根据晋冀鲁豫边区在一九四一年七月制定的政策,“一切我们需要的和能够自给的东西”,包括汽油,“绝对禁止出境”。“任何我们急需的东西”,包括汽油,“都可以免税进入这个国家。”可见,无论是国民党统治区还是***根据地,汽油都是至关重要的宝贝。

百万购车补贴

历史石油价格走势

石油被称为“黑色金子”, 是不可再生能源,全球存量日益减少,但需求却日益增高,加上重大历史事件对石油价格的影响,造成自2002年以来石油国际价格持续走高,最高时达到70美元/桶。由于价廉物美的替代石油产品没有突破,需求这一推动力不可逆转,预计将来石油价格将继续走高,并有越来越高的趋势,将长期保持50-60美元/桶,甚至更高水平。预计人类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耗模式还将持续50-80年,之后逐渐被替代能源取代。

从历史上看,2002年前石油价格主要是受短暂重大历史事件影响的,价格起伏非常大。但2002年后,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需求和事件共同作用,且主要是需求和供应之间的矛盾。当然,将来与主要石油供应国相联系的重大事件,势必也会造成石油价格大起大落,石油这根“经济神经”会 依然敏感。

再来看看“**金子”黄金的价格走势,有意思的是从2002年开始黄金价格也开始持续走高,与石油价格趋势一致。同样说明,全球经济发展造成持续的需求是价格上升的主因。但是,黄金价格走势相对平稳的多,说明全球事件对黄金价格影响不大,没有石油如此敏感。

其实,石油、黄金、煤炭、矿石等矿产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其全球价格持续增加是一种必然现象。毕竟,发达国家是少数,发展中国家是多数,他们的发展需要大量自然资源。由此可见,中国、印度、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要比发达国家的建设过程要付出更多的代价,全球资源竞争也比以往更加激烈。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历史上哪年油价最高?

目前,国际市场原油计量单位一般为“桶”。1桶约合159公升。以世界平均比重的沙特阿拉伯34度轻质原油计算,一吨约合7.33桶。

现代石油工业诞生后的约一个世纪里,美国始终垄断着国际石油市场。二战后,中东石油产量猛增,世界石油中心逐渐从北美转向中东。这一时期原油价格低且平稳,1945年原油标价为每桶1.05美元,1960年为1.90美元。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中东产油国采取了减产等举措,使油价在不到3个月内从每桶约3美元猛升至约11美元,从而引发第一次石油危机。这场危机导致全球出现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

1978年底,伊朗政局剧变使其石油日产量从580万桶猛降到100万桶以下,打破了市场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油价从每桶13美元飙升至34美元。

1980年,伊拉克对伊朗开战,油价涨至每桶38美元(按照实际购买力,这一价格相当于目前每桶100美元以上),从而催生了第二次石油危机。

198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开始实施生产配额制,力求“限产保价”。但这种做法导致欧佩克成员国为争夺市场份额展开价格战,油价1986年第二季度一度下泻至每桶六七美元。

1990年8月,海湾战争爆发,其间国际油价升至每桶40美元。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突发,欧佩克由于错误地判断形势决定增产,导致油价暴跌。1998年底国际油价跌破每桶10美元大关。

1999年3月,国际油价开始回升,2000年3月回升至每桶34美元。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油价进一步攀升。2004年以后,油价涨势一发而不可收。2008年1月2日,油价攀上每桶100美元高位。

国际油价运动轨迹的六个阶段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石油价格从每桶约1美元上升到最高147美元,2008年11月又回归到60多美元和2009年初的约40美元。从供求关系和油价变化角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油价运动轨迹,大致可划分为六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1945年到1959年,国际石油工业恢复发展,中东石油出口地位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石油的需求大幅度增加,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波斯湾取代美国墨西哥湾,成为世界石油的出口中心,世界原油定价体系改为以沙特阿拉伯轻油价格为基准。

第二个阶段:从1960年到1972年,石油输出国组织初创,产油国团结维护油价。长期以来,俗称“七姊妹”的西方国际大石油公司低价攫取石油资源和垄断利润。1960年,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科威特等国成立石油输出国组织,迫使西方石油公司把标价恢复到1960年前的水平。

第三个阶段:从1973年到1981年,产油国夺回石油主权,“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1971年8月至1973年6月,为弥补因美元贬值给产油国造成的损失,欧佩克与西方各石油公司谈判,先后达成两个日内瓦协议,夺回了油价决定权。1973年以后,发生的两次“石油危机”,引发油价暴涨。

第四个阶段:从1982年到1990年,供大于求引发油价暴跌,欧佩克与非欧佩克建立协调机制。1982年以后,世界石油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1988年4月,欧佩克成员国与非欧佩克成员国初步形成协调机制。

第五个阶段:1991年至2002年,世界经济低迷,欧佩克重新主导石油市场。这个时期,世界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9·11”事件后的经济衰退,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为防止油价进一步下跌,欧佩克国家达成了从2002 年1月1日起进一步减产150万桶/日的一致意见。在这一时期,欧佩克的产量政策对国际石油市场发挥了主导作用。

第六个阶段:2003年至今,供求关系脆弱,市场进入“亚临界”状态。2003年以来,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加快,世界石油市场供求关系处于脆弱“平衡”或面临失衡的“亚临界”状态。

回顾国际油价发展历史,石油价格大致可划分为15美元/桶以下的特低油价、15~20美元/桶的低油价、20~40美元/桶的常规油价、40~80美元/桶的高油价和80美元/桶以上的超高油价等五个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