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利好港口吗_高油价的影响
1.影响天津新港港口经济腹地的若干因素及其发展政策 要三千字
2.现在船舶航运业要多久才能走出低谷?
3.为什么锦州油价比其他地方高
影响天津新港港口经济腹地的若干因素及其发展政策 要三千字
解读
未来武汉新港啥模样?
循环、绿色、和谐的工业新城
2025年。船行江上,武汉新港长江沿岸,远远可看各种吊装设备正伸展长臂,将油、煤、钢、水泥等货物吊上吊下。
现代化港口背后,是各种先进的制造工厂。原材料从沿海及东南亚地区通过扁平型万吨巨轮经长江运入,直接进入工厂车间。制成品又直接从码头运往东南亚国家出口。
离港区和工厂区不远处,是按宜居模式设计的生活区,不仅配套设施完备,还有大大小小的生态旅游区,让家宛如在画中。
负责《武汉新港规划研究报告》的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陶德馨,昨日向记者描绘了若干年后,武汉新港将呈现的诱人景象。
这一美好前景的理论表达,是武汉新港将成为一个循环、绿色、和谐的工业新城。它按中国四大交通枢纽中心来规划,以两型社会和中部崛起为基本思路,统筹考虑了沿江产业、循环经济、交通运输、城市空间布局和绿色物流等各项目标。“与此前的武汉港修编规划和华中航运中心规划相比,武汉新港规划没有就航运谈航运,更具有战略性和前瞻性。”
武汉新港将成为湖北新型工业化、现代化、两型社会的综合试验区,陶德馨将之称为“武汉城市圈试验区的缩影”,在相对集中的长江沿线80公里带状区域内,可以比较容易实现武汉城市圈所提倡的“五统一”,打破行政区划,集中规划、建设、投入,并较易看到示范效应。
十大专业码头打出“组合拳”
尽管结合了交通、流通、现代工业、城乡建设等众多主题,武汉新港的核心内容仍是港口。航运专家认为,水运的结点不是流动的水或船,而是有实在依托的地面的港口,如上海有洋山港,天津有滨海新区。
根据武汉理工大学编制的初步规划,武汉新港的左岸从黄陂区窑头至黄冈市的蔡胡廖,岸线全长59.72公里;右岸从青山区武钢运河口至鄂州市长港出口,岸线全长71.31公里。港区规划用地322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10大港口作业区,190个生产性泊位。
10大作业区展示了未来武汉新港庞大的“组合实力”。
阳逻一作业区。以钢铁和石油化工品运输为主,规划泊位8个,总通过能力665万吨。
阳逻二作业区。以集装箱和水泥运输为主,规划泊位14个,其中现有泊位5个,总通过能力1130万吨,集装箱105万标箱。
阳逻三作业区。该作业区在倒水河以上部分以集装箱运输为主,以下部分以粮食及石油化工品运输为主。规划泊位24个,其中现有泊位1个,总通过能力930万吨,集装箱250万标箱。
林四房作业区。以煤炭、水泥和非金属矿石运输及煤炭物流配送为主,规划泊位19个,总通过能力3615万吨。
唐家渡作业区。以煤炭及化肥、农药、轻工等货种为主,规划泊位27个,总通过能力1110万吨。
武钢作业区。以金属矿石、钢铁运输为主,规划泊位18个,其中现有泊位10个,总通过能力2950万吨。
北湖作业区。以石油、化工及钢铁运输为主。规划泊位32个,其中现有泊位2个,总通过能力2575万吨。
白浒山作业区。以石油、化工及集装箱运输为主。规划泊位25个,其中现有泊位7个,预留集装箱泊位17个,货物吞吐能力788万吨,集装箱260万标箱。
葛店作业区。以机械、材料、工业制成品等运输为主,规划件杂及多用途泊位25个,总通过能力465万吨。
三江作业区。规划以钢铁、矿建材料等为主,规划泊位16个,总通过能力635万吨。
到2010年,武汉新港将基本建成武钢江北基地码头、南顺石油化工码头、阳逻集装箱二期工程、亚东水泥码头、国家稻米交易中心;到2015年,基本建成林四房配煤中心码头、80万吨乙烯配套码头、白浒山作业区、阳逻三作业区、三江作业区、唐家渡作业区;到2025年,全面完成武汉新港建设。
中部通达世界的水上门户
长江航运的一个特点,是5000吨船舶往上游只能到达武汉长江大桥。这意味着武汉新港是长江流域通江达海港口的起始点。
目前南京以下航道,3万至5万吨船舶可直达,实际上成为海港。武汉至南京航线上,通常只能航行5000吨级船舶。武汉新港建成,就将成为中国中部通达世界的水上门户,中国内河最大的国际性港口。
专家认为,快速发展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吴家山台商投资区、葛店开发区、阳逻开发区、武钢、化工新城等,对武汉新港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武汉城市圈及湖北全省都成为武汉新港的直接腹地。通过长江、汉江水路、铁路、公路包括航空,重庆、四川、湖南、陕西、山西、河南等省市,都将成为武汉新港深厚的间接腹地。
陶德馨说,武汉新港做好了交通的硬基盘,将成为中西部地区走向海外的国际港,可汇集中西部腹地水运货物,开通直达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航线,并提供便利的口岸通关服务。
背景
“首发阵容”:14个项目先行
7日召开的武汉新港规划建设筹备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确定了武汉新港建设将从14个项目起步,概算总投资79.98亿元。这些项目今明两年陆续开工,最迟2015年竣工。它们包括:
南顺石油化工码头。新建2个5000吨级石油化工浮式泊位,建设20万立方米液体化工储存基地,设计年通过能力177万吨。投资5600万元。
武钢江北基地码头。新建4个5000吨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433万吨。投资5.3亿元。
亚东水泥码头。新建2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294万吨。投资1.04亿元。
阳逻集装箱二期工程。新建4个5000吨级集装箱泊位,建成后年吞吐能力达到75万标箱。投资10.8亿元。
WIT多用途码头。新建1个多用途泊位(兼顾集装箱与重件),设计集装箱年通过能力10万标箱,货物年通过能力20万吨。投资1亿元。
阳逻三作业区码头工程。规划建设15个集装箱泊位,年设计通过能力250万标箱。投资37.5亿元。
中石油油码头。新建4个5000吨级油品泊位。投资3.6亿元。
全国稻米交易中心配套码头。新建2个5000吨级散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109万吨。投资1.8亿元。
林四房配煤中心码头。新建4个3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煤炭泊位(其中3个出口泊位、1个进口泊位),年通过能力1000万吨。投资7.48亿元。
80万吨乙烯配套码头。新建6个2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件杂泊位、3个2000吨级兼顾5000吨级液体化工泊位、1个2000吨级固体危险品泊位、1个3000吨级散货泊位,设计年通过能力650万吨。投资6.5亿元。
左岭化学品码头二期工程。新建1个危化品泊位。投资1.9亿元。
黄冈禹杰物流综合码头。新建3个1000吨级散货泊位,1个5000吨级件杂泊位。投资1.5亿元。
湖北三和管桩综合码头。新建2个800吨级泊位。投资2000万元。
鄂州鸿泰钢铁综合码头。
新建2个3000吨级矿石、钢铁综合码头泊位,设计年吞吐量180万吨。投资8000万元。
亮点
武汉黄冈鄂州三地携手发展
为了推进武汉新港项目,省政府有关部门、武汉市、黄冈市和鄂州市,形成了省市推进、三地联手的合作态势。
这体现在7月7日召开的武汉新港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省和武汉市、黄冈市、鄂州市,共同成立了新港领导小组办公室,以负责武汉新港规划发展的具体事务。办公室设在武汉市,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任办公室主任,经费由武汉市承担。
对于武汉新港的规划,武汉市常务副市长袁善腊、黄冈市副市长龙福清、鄂州市副市长刘立勇都表示,将组织专人专班,在规划、土地、外贸、工业、港口等部门深度对接。黄冈、鄂州市还表示,将调整本地的工业规划,以对接武汉新港的工业规划。
根据对本地长江岸线资源的了解,黄冈、鄂州两市市长还提出,希望能将武汉新港的规划范围有所扩大,以更好地利用长江资源,发展区域经济。
据了解,目前三市的国土管理部门正利用本轮土地修编,了解武汉新港规划范围内的土地状况,以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建议。同时实现三地土地规划,与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航道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城镇发展规划的重点对接。
影响
江城经济重心或将东移
长期被视为心头大患的“水”,今年成了湖北振兴经济、促进中部崛起的新载体。
以“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为目标,湖北将在今年8月制订出跨越武汉、鄂州、黄冈三地的全新规划,打造中国内河航运最大码头武汉新港。
这个“巨无霸”式的新港占地3225万平方米,10个港口作业区拥有190个泊位,到2025年,货物吞吐量将达1.63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50万标箱,未来将超过1000万标箱。港区同时规划布局“四大产业集群,二条沿江产业带,四大综合物流中心”的产业园区,和“一轴两心四城”的区域城镇体系,以港口带动产业和城市发展。
有专家分析,这片长80公里的带状区域,将带动湖北及长江流域经济发展,形成中部崛起的一个高地。
作为历史悠久的码头城市,武汉依水而生,九省通衢因水得名;百姓也畏水而居,防洪抗汛是每年夏季的重中之重。近年来,相比铁路、公路和航空的发展,相当于16条京广铁路的长江航道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和良好利用。如今,能源紧缺、油价飙升,黄金水道低能耗、低占地、低成本、大运量的交通优势凸显。
5月7日,罗清泉提出,建设武汉新港,将其作为实施中部崛起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任务的重要突破口。
有别于普通港口的是,规划中的武汉新港,不仅是集聚生产要素、服务中部崛起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中部国际贸易发展的内河国际港,是促进临港经济和城市组群发展的先导区,它还是集纳了高速公路、航空、铁路和水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交通枢纽。
而未来,武汉新港将形成以港口为点,长江为线,带动中部地区“面”上一批产业集群发展的经济成长新模式。、武汉市委书记杨松称其为“芝加哥 亚特兰大”的模样。
在武汉新港的初步规划中,长江沿线将建设综合保税区、经济开发区、物流加工区等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形成物流、钢铁、化工、能源、造船、新型建材、光电通信和现代制造业等产业集群。
到202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1636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50万标箱,未来将超过1000万标箱。这相当于每天有至少5000辆大卡车运送6米长标准集装箱从武汉新港出发。
专家认为,这将带动武汉经济重心的东移。
武汉经济目前呈现西南强,东北弱的状况,一个重要原因是西南地区的交通状况明显优于东北地区。在阳逻大桥通车前,从武汉市区通达新洲区及区内的阳逻开发区,都是件困难的事,虽然阳逻与青山隔江而望。
现在情况发展了根本性变化。阳逻大桥建成后,武汉新港规划的南北两岸连成一体,并成为由武汉三环线、武汉绕城高速、106国道、武鄂高速公路、唐家渡长江大桥、沪蓉高速公路等构成的“四纵五横十联线”公路疏港系统的一部分。铁路方面,京九、武九及其间的铁路连接线,形成“工”字形铁路路网。未来还将规划建设阳逻电厂铁路专用线复线、武九铁路至白浒山作业区、北湖作业区铁路专用线等港区铁路专用线项目。
这些交通设施以现代化港口为核心,推动武钢钢材深加工及装备制造产业、80万吨乙烯项目带动的石化工业及下游产业、纺织服装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等发展,形成以重化工为主的武汉经济新重心。政府方面还希望以港口建设,带动新城区建设,实现港城互动,促进阳逻新城和武汉化工新城加快发展,形成葛化港口工贸新城、唐家渡港口物流新城等城市组群。
现在船舶航运业要多久才能走出低谷?
全球经济经历2010年的恢复性上升,经济增速在2011年开始放缓。发达国家经济受主权债务危机影响,金融市场起伏不定,特别是欧元区(除德国外)失业率居高不下,需求出现了下降。而新兴国家经济体通胀持续高企,影响了经济增长速度。
由于近期经济不确定性加剧,全球经济风险上升,世界贸易组织(WTO)将2011年全球贸易增速预期由6.5%下调至5.8%。其中,将发达成员增速从4.5%下调至3.7%,发展中成员的增速从9.5%下调至8.5%。
贸易增速下滑给全球航运业界带来了较大冲击,再加上航运业运力过剩现象表现突出,2011年全球航运市场极度低迷,其衰退程度甚至超过此前的金融危机时期。
供需失衡运价跌回十年前
受经济放缓等不利因素影响,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减速,以及整个航运业的运力过剩现象严重,被视为全球经济先行指标的波罗的海国际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继续领跌全球大宗商品市场。
2011年全年,波罗的海国际干散货运价指数日均1548点,较2010年的平均值大幅下降了39%,也较航运业大幅衰退的2009年大跌了43%,为10年来最低水平。三大主力船型运价指数均出现较大跌幅,如巴拿马型船平均运价指数1749点,较2010年下降了44%;超灵便型船平均运价指数1377点,较2010年下降36%;海岬型船平均运价指数2237点,较2010年下降了36%。
总体运价跌回到十年前水平,但航运公司的成本却逐年上升,特别是占经营成本大头的燃油价格持续十年飞涨。国际原油2002年价格每桶最高不超过30美元,而如今价格已处于一百美元关口,是当年价格的三倍多。与此同时,船员劳工成本、造船成本也不断高涨。一般巴拿马船的运营日均成本在1.7万至2万美元之间,而目前的租金已下跌到1.3万美元,在运力集聚的太平洋区域,租金甚至已跌至万美元以下。
由于运价大大低于运营成本,船公司出现大面积亏损。韩国第二大干散货船公司KoreaLine2011年初宣告破产,希腊国际海运公司亦难逃厄运。中国远洋集团旗下的两大上市公司分别出现了巨亏和业绩大幅下降,一批国际中小船企由于资金链断裂或迎来倒闭潮,一些金融机构已减少或中止对航运业的投资计划。
国际干散货海运市场两次探底的背后是运力的供需关系出现了重大逆转。首先从运力的需求来分析,经过2010年的恢复性增长,2011年,全球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对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需求出现了降温,深受债务危机影响的欧元区需求出现了负增长。著名航运咨询机构克拉克松根据2011年前11个月的数据推算,预计2011年欧元区全年进口矿石1.15亿吨,较2010年下降了3%,2010年的增速曾高达43%。2010年中国进口矿石出现负增长,欧元区大幅增长的矿石需求曾支撑国际海运价格恢复性上升。矿石进口量较大的亚洲区域(除中国外)增速也明显下滑,预计2011年全年进口增速为3%,较2010年32%的增速已大幅放缓。2011年除了中国矿石进口是正增长外,其余地区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有的甚至出现负增长。预计2011年全年全球海上矿石贸易量为10.5亿吨,增速为6%,较2010年放缓5个百分点。
全球矿石贸易增速下滑的情况同样也反映在其他大宗商品上,全球焦煤海上贸易出现了5%的负增长;全球动力煤增速较2010年下滑7个百分点;全球谷物仅较2010年增长了2%,综合上述数据,克拉克松预计2011年全球五大干散货海上总量为24.5亿吨,较2010年增长5%,增速放缓7个百分点。
运价腰斩沿海市场两度探底
2011年沿海运输市场呈现“前高后低,年末跳水,两次探低”的局面。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海运市场低迷拖累以及运力过剩严重影响,全年沿海运输市场表现低迷,且衷退程度已超过金融危机海运业最不景气时期。
上海航运交易所数据显示,2011年全年仅6周指数保持在1500点以上,其余时间均在1500点以下,全年周平均点位较2010年下降近一成。以2011年12月23日数据为例,沿海综合运价指数降至1139点,而2010年同期为1478点,2009年同期为2110点,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沿海运价则跌回2002年水平,十年航运发展涨幅为“零”。
主流航线秦皇岛至上海、广州的煤炭运价已跌至30元/吨和40元/吨以下,全行业处于严重的亏损之中。而更为不利的是,目前正值航运公司与电厂等大客户新一年度合同的谈判关键期,当下如此低迷的市场行情,令谈判桌上航运公司处于弱势地位,影响新合同的话语权。
由于海运景气度大幅下滑,一些上市海运公司业绩大幅滑坡,有的在2011年第三季度已出现亏损,全年业绩翻绿已成定局,整个航运业业绩下行的风险不断集聚,近期已出现部分小航运企业资金链断裂的严峻局面。
2011年,沿海运输市场出现二次探底,其低迷深度和广度均超出预期,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南方火力发电量增速放缓。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外贸增速下降,特别是2011年下半年国家货币紧缩政策的效应逐渐显现,以及外贸加工业向内地转移步伐加快,南方沿海城市经济减速,工业增加值、外贸进出口等经济指标增幅减少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不振。与煤炭需求相关的火力发电量数据显示,自2011年第三季度开始,沿海各主要城市的火力发电量增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随着澳大利亚煤炭产量逐渐恢复,国际煤价自2011年下半年来持续下跌,而国内煤价受成本及人为因素推动持续上升,形成内外贸价格倒挂,2011年下半年的煤炭进口浪潮高涨,挤压了内贸煤炭需求。2011年11月份我国煤炭进口2214万吨,为历史峰值,较之2010年同期的1389万吨大增60%,而11月全国港口内贸煤炭发运量不足5000万吨,增长接近“零”,进口对内贸煤炭挤出效应非常明显。去年前11个月我国总计进口煤炭16156万吨,照此推算全年煤炭进口有望达到1.8亿吨,同比增长9%,与世界最大煤炭进口国日本并驾齐驱。我国是世界第一大煤炭生产大国,并正向全球最大煤炭进口国大步迈进。
国际海运市场低迷,特别是与沿海主力船型同类型的超灵便型船和巴拿马船,其日租金不足1.3万美元,运力集中的环太平洋区域租金更低,均在一万美元以下,而其运营成本均超过1.5万美元,出现了远洋越跑越亏的局面,阻碍了国内有远洋资质船舶出洋运营,加重了沿海运力压力。
运力过剩是目前市场低迷的最主要推手。虽然沿海运输市场经历金融危机期间一波杀跌,但不久受益于四万亿元政府投资,不少船东又大肆低成本扩张,中国成为全球第一造船大国,其中不少是国内船东订单,全社会盲目扩张运力,而目前正赶上全球经济放缓,国内调控收紧,引发运力供需严重失衡,航运业驶入低迷也就在所难免。
需求下滑凸显运力过剩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后国内外船价进入下行通道,而世界各国纷纷推出了各项救市措施,主要是增加流动性,给船东及投资者提供了低成本扩张的资金来源,不少船东和投资者误认为航运的高增长尚未结束,中国对大宗商品需求还有“黄金十年”,为此纷纷下订单“多造船,造大船”,这也给今日航运市场运力过剩埋下了隐患。
克拉克松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全球干散货船队规模已达到6.08亿载重吨,预计全年将达到6.17亿载重吨,较2010年底统计增长7770万载重吨运力,同比增长14%,其中海岬型船、巴拿马型船、超灵便型及小灵便型船运力分别较2010年增长了18%、14%、16%、4%,运力供应增长的速度远远超过运力需求增长的速度,国际海运价格的大幅下跌已成必然。
2012年全球经济增长可能维持低速,大宗商品需求量最大的新兴经济体——主要是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受外围市场需求减速,内部通胀因素困扰,对矿石、煤炭等大宗商品的需求无法实现以往的高增长,增速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但也不排除国际价格低于国内同类商品,引发的进口增多现象,价格因素或许为2012年大宗商品贸易量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
同时,2012年市场的运力过剩压力依旧十分突出。克拉克松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底,全球干散货船订单持有量为2.1亿载重吨,占到船队总规模的35%,而2012年正是运力集中释放期,如果没有放缓运力运营的有效措施,消化这些新增运力需要两到三年时间,今年的国际海运市场将持续低迷。
政策利好市场或迎来反弹
针对全球经济放缓,复杂多变的外围环境,此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2012年将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变,并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作出预调、微调,并首次提出2012年经济有下行的风险,预示中央重新把稳增长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多数机构预计2012年我国的GDP在8.5%,虽然增速下滑,但仍可保持较快增长速度,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再加上近期国家“限煤价提电价”政策,有利于提高电厂采购内贸煤炭积极性,给沿海运输市场带来长期利好,从而缓解进口煤炭压力。预计2011年我国港口内贸煤炭发运量能达到6.5亿吨,同比增长19%,如今年保持10%的增长速度,内贸煤炭也能超过7亿吨,需求能得到有效保证。
而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主要来自运力的增长。数据显示,由于前几年运力订单逐步释放,2012年运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依旧突出,运力供需压力能否逐渐缓解,主要取决于船东们能否采取措施放缓和拆散老旧船的进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总体仍不容乐观。其次是来自于铁路运能的释放程度。2011年大秦线预计运量在4.3亿至4.4亿吨之间,高于2010年的4.05亿吨,按照其设计标准已达到极限,2012年还有多少提升空间尚存较大不确定性,如运能释放有限,将对“西煤东送”形成压力,用外贸进口来替补,将对沿海运输产生负面影响。
市场运价经过连续的下跌,目前已下降到跌无可跌的境地,整个海运业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2012年全行业的洗牌已不可避免,但这样的经营环境不可持续,目前运价基本已在底部,随时有超跌反弹的可能,受国家“限煤价提电价”政策利好,外贸煤炭过度增长的势头或许会减速,受春节储煤季节性因素提振,市场有可能迎来修复性反弹,但总体来看,由于远洋市场2012年难有大的改善以及国内运力过剩问题仍比较突出,市场走出低谷尚待时日。
为什么锦州油价比其他地方高
受国内油价影响。锦州位于辽宁省锦州市,是批复确定的辽宁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受国内油价的影响,导致锦州市的油价高于其他地方。锦州市总面积10301平方千米,是辽宁重要的工业、港口城市和东北地区交通枢纽城市。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