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价值投资基于三个心理学缺陷的“优势”

2.哪些大型公司基金经理是女的掌控投资的?拜托各位大神

3.最牛基金经理排名

4.李文东基金经理还在世吗

价值投资基于三个心理学缺陷的“优势”

基金价值投资经理-价值成长风格基金经理

《Value Investing》这本书的作者是GMO著名的基金经理James Montier,他也是一位行为金融学专家。不同于许多其他研究框架,价值投资者总是乐于完全的,公开的分享自己的投资方法,而从不担心这个方法被其他人运用后,他们的竞争优势就会减弱。从这本书中我们会看到,价值投资者的一部分优势根植于“心理缺陷”,也根植于一些针对机构投资者的错误考核机制。以下是长信基金安昀对于这本书序章的翻译。

译者:长信基金 安昀

人们阅读关于投资的书都是为了变得富有。一些书比较直接,比如JoelGreenblatt的《你也可以成为股市天才》,另一些书则比较隐晦。但所有人都必须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即不可能所有人都跑赢市场,有人赢,就一定有人输。

心理学上有一种“乌比冈湖效应”,即人们都倾向于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比如,James Montier的学生中80%都认为自己能取得班级平均分以上的成绩,而我的学生中这个比例是90%,又比如95%的人都认为自己有幽默感。多年来哈佛管理学院的投资管理课程一直是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我的优势是什么?”,几乎所有学生都认为自己具有某种优势。即便是业余投资者也都在企盼着战胜市场,更何况待遇优渥自我认识优越的基金经理们呢?事实上,任何优势都必须在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审视中建立,而且至少一半人会失败。

然而,撇开“我的优势”这种苛刻的要求,其实有一种流传已久的投资方法,若能谨守遵行,可以让普通投资者持续地大幅跑赢市场。这种方法就是价值投资,也是这本优秀书籍的主题。之所以这种方法能够让投资者在长期大幅胜出,正是因为真正遵循的投资者非常少。价值投资的应用包括两部分,一是更好的理解原则,二是更好的运用原则,这本书在这两方面都做了很好的贡献。

价值投资的基本“优势”根植于投资者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心理缺陷。

第一,投资者缺乏概率思维,总是想获取巨额的收益,却忽视了成本。**虽然明显是糟糕的投资,但几乎在每个社会都蓬勃发展。与之对应的股票就是那些许诺快速致富的成长股。Montier再次展示了成长股组合无论是在发达市场还是新兴市场都系统性地跑输了市场,而与之对应的是那些无聊的、低增长的、不为人知的、便宜的股票组合系统性地跑赢了市场。

第二,规避损失的倾向加强了上述第一条的错误。普通人会毫不思索的规避任何看起来会导致损失的情形,这在投资上表现为投资者也会轻易地倾向于抛弃在不好的市场环境中、在不好的行业中、表现较差的和看起来没有吸引力的股票,而基本不会考虑其任何上涨的潜力。这就使得这类股票往往很容易变得非常便宜,正如Montier展示的,这类股票组合整体上在任何国家任何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都是跑赢市场的。

第三,人类天生不善于处理不确定性。最简单的例子是人们宁可接受确定性的低收益,也不乐意接受哪怕一点点的不确定性。更糟糕的是,他们总是试图消除不确定性。比如简单地趋势外推,又比如追逐热门的股票,仿佛热门本身给了他们确信的理由,同时抛弃不热门的股票,仿佛不热门本身就等于亏损。而事实恰恰相反,如Montier所示,热门股坠落和冷门股逆袭的并不是低频事件,热门股大概率被高估,而看起来有问题的股票常常被低估。价值投资者们想要利用这种扭曲带来的投资机会就必须克服上述植根于人性的弱点。毫无悬念,只有极少数人能成功。

机构投资者的存在更加强了人性的弱点。对于机构来讲,待在羊群里总比远离羊群更舒适。相对收益的考核激励方式决定了机构投资者喜爱扎堆在热门的股票之中。机构投资者如果能够做到和同行差不多,那就不会被大额赎回,即便长期表现较差。而基金经理们如果大幅跑输同行,则职业风险很大,所以为了减轻风险,他们更愿意和同行的投资组合大致保持一致。机构路演时也总是试图说服持有人,他们可以压制潜在的风险,规避那些没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可见,机构投资者不但没有帮助基金经理规避人性的弱点,反而是加强了。 另外,机构发明了各种精巧复杂的数学方法和估值模型来包装他们的产品,但其中真实的风险负担其实是很可疑的。他们忽视的是对历史规律认真探询、对于基本经济学常识的重视,以及坦然接受无法消除的不确定性本身。Montier在书中对这些方面有很好的阐释。

超额收益不是衡量投资成就的唯一标准,风险管理也是重要因素,这也是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经济体产生出的系统性风险与平均投资收益是同源的,投资者必须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去接受。但是,坏的投资策略本身也会产生风险,而大多数投资者的行为恰恰是在增加而不是降低风险。比如基金的收益率和持有人持有期收益之间稳定的差距,正是表征了持有人频繁申赎所增加的额外风险。按Montier的说法,任何风险管理的核心都是独立思考,遵守纪律,不随大流。

分散化同样很重要,无论如何,分散化的组合都保证了更小的回撤空间。但是过度分散化也会稀释掉价值策略带来的超额收益。按以往经验来看,15支以上分散在各个行业和国家的股票就能够享受分散化带来的绝大部分好处。如果投资者能够遵守价值策略的纪律、避免为成长支付过高价格,并且有效分散化组合,那么组合的永久性损失的来源就只剩下宏观经济的永久性下行。按Montier的研究,这是很罕见的。即便是在九十年代的日本,遵守纪律并有效分散化的价值投资者依然系统性的取得了正收益。类似于“大衰退”这样的宏观大幅下行的确会导致投资组合近似于永久性的损失。但此类事件是无法有效预测的,即便预测准确,也很难在事前调整组合。此类事件一般会发生在长期的繁荣之后,投资者已经淡忘了此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在这种令人昏聩的环境中,比较好的策略是始终持有一定的防御性股票、现金类似物和深度价内看跌期权。书中也做了很好的展示。

整体来看,本书有四个亮点。第一,他介绍了一种系统性的、有说服力的智慧的投资方法。第二,书中展示了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验数据来支持这种方法。第三,书中也清楚说明了在各种环境中如何运用这种方法。第四,书中把上述三条从不同角度重复了多次。重复是非常必要的,以我教学的经验看,至少要重复四遍,大多数学生才能记住,更遑论是如此反人性的价值投资方法。Montier在重复上做得很棒!

(Bruce Greenwlad,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著名金融学教授)

哪些大型公司基金经理是女的掌控投资的?拜托各位大神

个人简介: 13年亚太区域型基金投资运作经验,对亚太金融市场的投资环境十分熟悉。 在加入上投摩根基金公司之前,杨逸枫女士曾在台湾摩根富林明证券投资信托公司(简称JF,同属上投摩根的外方股东——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旗下)任职,先后担任JF亚洲基金、JF台湾增长基金的基金经理,投资业绩出众,曾获台湾地区基金业的最高奖项——台湾杰出基金经理人“金钻奖”、台湾杰出投信投顾人才“金彝奖”。 据Morningstar(晨星资讯)的统计,1996至2003年,杨逸枫女士管理的JF亚洲基金,历经多头(1999,2003)与空头(1997-1998,2000)市场洗礼,为投资者带来了稳健卓越的业绩回报,赢得广泛认可。 个人简介: 王炯也许是今年以来最春风得意的基金经理,2008年以来,她管理的东吴价值成长双动力基金以5.04%的正向回报成为今年收益最高的开放式基金。 王炯研究生毕业就成了一个证券研究员,之后从事投资,成为基金经理助理,然后按部就班成为基金经理。 这个过程她花了十年时间,也就是说,十年,她一直坚守职业。从1997年到2004年的大鹏,到现在的东吴基金,服务的公司在变,从事的内容从来没变。熊市,她默默等待。牛市,她开始大获全胜。 王炯是从2006年底开始担任东吴基金基金经理的,截至3月5日,近一年收益率排在开放式基金第四位,风头异常强劲。优异成绩的取得,与东吴双动力在行业配置选择上显示出的灵活性不无关系。 王炯 东吴价值成长双动力基金经理 评级: 麦家仪 汇丰晋信投资总监 评级: 个人简介: 基金业有一句行话:只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市和熊市之后,基金经理才能算得上成熟。如果用这句话来衡量,汇丰晋信的首席投资官麦家仪,早已逾越这个标准。有着10年以上投资经验的她,经历过真正大级别的牛熊市道。如1997年前香港红筹股牛市,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后的大熊市。 对麦家仪来说,做投资可能不是从小就有的打算。中学时,她修的是生物,同班同学很多后来都成了医生。可是后来,她发现基金投资这项工作,同样能够帮助更多的人和国家。她说,“我们所做的事情,归结起来的功能,其实就是把资本做一个有效的配置(efficient capital allocate)---找好的国家、好的行业、好的公司。然后,支持它们发展。这个功能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来说尤其重要。” 正是这个想法,使得她的职业轨迹一路朝向中国。1995年麦家仪加入汇丰投资。1998年成为亚洲股票部的基金经理,成为汇丰卓誉投资管理(香港)中国股票投资团队的成员,该团队管理着世界最大的离岸中国股票基金之一,荣获多项中国基金大奖。 个人简介: 党开宇也许是所有女性基金经理中最年少得志的。1978年出身的她在2004年开始就担任了诺安平衡的基金经理。并于2005年获得偏股型基金最佳表现奖。之后跳槽至嘉实也同样受到重用,不仅担任研究总监要职,同时是嘉实服务及嘉实策略增长的基金经理。 客观地讲,党开宇接手嘉实服务基金后业绩比之前男性经理业绩稍差,但其几乎继承了嘉实服务前任一贯的持仓风格,对比2006年与2007年两年的前十大重仓股,区别并不明显,仍然坚持采取“以价值指标为基础、在价值基础上求成长”的价值增长策略。 “其实我们也并没有什么特别讨巧的办法。寻找低估的品种,买入,然后等待。这是价值投资者的惯用手法。”党开宇道出其成功秘诀。 党开宇 嘉实研究总监 嘉实服务基金经理 评级: 李琛 广发大盘基金经理 评级: 个人简介: 李琛仅经济学学士学历,基金经理中几乎看不到本科学历,加之女性身份,如果不是入行以后工作极为出色,是不可能担任基金经理如此要职的。履历中看到,李琛之前担任广发基金中央交易室主管,此职位最能锻炼投资客掌握最佳买卖时点。 广发大盘6月发行,9月底仓位已达83%,李琛建仓迅速,后来四季度大盘掉头回调,广发大盘逆市加仓至87%,无减仓迹象,风格异常激进。 李琛信奉“宁静致远,持之以恒”的投资格言。但仅有的两个季度持仓数据印证了该格言。两个季度前十大重仓股几乎顺序也未有明显变化。浦发、兴业、深发展占据前三席,但2008年以来金融股遭遇重创,不知李琛还能不能“宁静致远,持之以恒”。 个人简介: 靳奕,海归派代表,2007年2月接任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基金。从该基金近一年的持仓结构来看,能够清晰地看出靳奕稳健中求突破的持股特点。 招商银行四个季度都被靳奕列为第一大重仓股,而苏宁电器则在二、三位徘徊。两只股票都是基金常年持有最密集的品种,走势上非常稳健,几乎看不到大起大落的痕迹。 在其他品种上,靳力求有所突破,每季度6到8位持仓品种变化频繁,基本以当季热门品种为主。 如此稳中求进的特点使得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基金在靳奕接手后业绩处于第二集团领跑位置。截至2008年3月3日,最近一年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基金位列股票型开放式基金第36,近半年第32,而在2008年以来的下跌行情中,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基金稳健的总体风格优势明显,业绩排名20以内。 靳奕 国投瑞银研究部总监 创新动力基金经理 评级: 高宏华 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基金经理 评级: 个人简介: 高宏华具有法国留学背景,通过全球应聘回国担任长信基金高级研究员,并于去年8月成为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基金经理。事实上,高宏华的证券从业经历甚至让大多数男性基金经理汗颜,早在1994年从东华大学毕业后便在鞍山证券上海总部任行业研究员,屈指算来已过14年。 在对高宏华的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便是“稳健”两字,高宏华告诉记者稳健是她所管理的基金中最为看重的,她力图能在稳健的基础上为基金持有者取得超越市场的收益。 持仓结构上,高宏华与其他几位女性基金经理相比更为大气,前十大重仓股几乎全是清一色的一线大蓝筹。虽然近一阶段蓝筹股大跌,但今年以来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亏损率仅为9.81%,这与该基金较低仓位的配置不无关系。 个人简介: 袁蓓于2004年7月担任华安宝利基金经理,多次被国际著名评级机构晨星(中国)评为五星级基金,是理柏开放式基金评级中惟一一只获得“全优”评价的基金产品,这些评级已经是对基金经理最高的评价。 按照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开放式基金分类规则,作为混合-平衡型基金,华安宝利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的策略较为灵活。个股选择上,袁蓓所持股票行业分布非常分散,大红鹰、威孚高科、新华传媒、招商银行等个股被重点持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基金非系统风险。 袁蓓 华安宝利配置基金经理 评级: 刘风华 银河银泰基金经理 评级: 个人简介: 刘风华也是一位女性基金经理,在2007年1月担任银河银泰基金基金经理前一直在银河证券及银河基金工作,是价值投资的坚定拥护者。 和其他女性基金经理一样,银河银泰基金业绩同样出色,截至3月5日,近一年收益率达到78%,在所有开放式基金中排名33. 银河银泰持仓属于二线高成长蓝筹与一线稳定增长蓝筹股相结合的持仓风格,持仓较为分散,第一大重仓股招商银行也仅占3.5%。分散的投资风格使得银河银泰业绩一直能够维持在第二集团前列,而不像其他基金大起大落。 个人简介: 美国俄亥俄州肯特州立大学,金融工程、工商管理双硕士,具有多年海内外金融从业经验,曾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Danzas-AEI公司、SunGard Energy和联合证券工作。 2004年初加入友邦华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从事投资研究和金融工程工作,2006年11月起,任友邦华泰上证红利ETF基金基金经理。

最牛基金经理排名

最牛基金经理排名

最牛基金经理排名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下面分享最牛基金经理排名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最牛基金经理排名

根据公开资料,最牛基金经理有:

-朱少醒,1976年12月生于陕西西安,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周蔚,1974年9月出生于上海,现任中欧瑞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总经理、投资总监。

-胡剑,基金经理,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

-刘建业,1974年10月出生于河南,中国国籍,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

-胡剑,基金经理,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

-陈键,基金经理,经济学博士。

-许欣,国籍中国,担任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孙彬,国籍中国,担任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许欣,国籍中国,担任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胡剑,国籍中国,担任汇丰晋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罗泽萍,1974年10月出生于河南,现任中欧瑞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副总经理、投资总监。

-胡剑,基金经理,毕业于复旦大学,金融学博士。

-陈键,基金经理,经济学博士。

-许欣,基金经理,经济学博士。

除了以上提到的基金经理,最牛基金经理还有程华、贺涛、胡剑、蒋秀蕾、陆彬、任琳、沈卷、王克玉等。以上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参考。

最牛基金经理排名包括哪些

抱歉,我无法提供此类信息。

基金经理的业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行业趋势、公司策略、投资者需求等等,因此,基金经理的排名并不是绝对的,投资者应该根据自己的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基金。

此外,基金经理的排名也会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投资者应该持续关注基金经理的表现,并综合考虑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风险控制、客户服务等方面的表现,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

最牛基金经理排名有哪些

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基金经理,他们的投资表现和业绩记录令人印象深刻:

__朱少醒,他是唯一一位在任期内的基金产品实现正收益的基金经理,而且期间年化收益率高达18.33%。

__陈光明,他是业内著名的东方红策略优选基金经理,以其长期优异的投资业绩而闻名。

__傅友德,他被称为“策略大师”,是市场上公认的价值投资者。他注重深入的基本面研究,长期持有低估值蓝筹股。

__何肖颉,他是交银持续成长基金经理,是业内少有的从2005年市场底部1000点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

__曹名长,他是业内少有的能够长期获得正收益的基金经理,期间年化收益率高达10.47%。

__陈键,他被称为“现金奶牛”,他管理的基金始终保持高现金比例,善于回避风险。

__许治安,他被称为“航运业教父”,他通过深入研究航运市场,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

__胡剑,他担任基金经理期间,通过精选个股和行业轮动,成功地管理了基金资产。

以上基金经理在他们的职业生涯中,为投资者创造了巨大的价值,他们的投资智慧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最牛基金经理排名分析

基金经理的业绩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市场环境、行业波动、公司政策等。因此,要对基金经理的业绩进行排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同时,不同的投资者和机构对业绩排名的标准和权重也可能不同,因此对于最牛基金经理的排名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不过,根据晨星(Morningstar)的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基金的收益率达到172.6%,位居同类基金的前1%之内。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张坤也因此被一些人称为“最牛基金经理”。此外,根据海通证券的统计,富国天惠成长混合基金的收益率达到169.3%,同样表现优异。该基金的基金经理朱少醒因此也被一些人称为“最牛基金经理”。

需要注意的是,基金经理的业绩并不能保证未来的表现,投资需要谨慎。同时,不同基金公司的投资策略和风险收益特征也可能不同,投资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和评估。

最牛基金经理排名汇总

以下是一些备受推崇的基金经理,排名不分先后:

1.朱少醒,男,1968年10月20日出生,中国国籍,研究生学历,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现任富国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2.周海栋,男,汉族,1972年2月生于江苏扬州,199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2007年加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

3.洪流,男,1971年10月出生,研究生学历,历任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高级分析师、基金经理、国际投资部总监、公司联席首席投资官、董事。

以上这些基金经理在业内广受认可,投资表现也十分出色。然而,投资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基金经理的业绩并不能保证未来的表现。

文章介绍就到这了。

李文东基金经理还在世吗

李文东基金经理还在世。

李文东目前任易方达基金副总裁,价值投资风格显著,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换手率低是李文东的特点。

李文东的代表作是易方达中小盘,巅峰时期达到12的净值,曾经号称“医药基金王”,代表作中欧医疗健康混合目前仍然有着600多亿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