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俄拒绝美提出的是有限价,欧盟能够团结一致不买俄罗斯的石油吗?

2.俄罗斯与欧盟的石油天然气贸易

3.壳牌超低价买了一船俄原油。或赚2000万美元

4.国内油价成天价,俄罗斯原油却是“白菜价”,为什么我国不进口来调节油价?

如果俄拒绝美提出的是有限价,欧盟能够团结一致不买俄罗斯的石油吗?

欧盟俄罗斯石油价格行情-俄罗斯到欧盟的石油管线

欧盟国家不可能不向俄罗斯购买石油。

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便欧盟国家非常容易受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限制,但因为欧洲国家基本上不会生产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国家在短时间内也找不到相应的替代能源,更找不到其他的能源输送渠道,所以欧盟国家至少在中长期会依赖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在这种情况之下,俄罗斯其实有绝对的议价权和主动权,欧盟国家的位置相对比较被动。即便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在不断上涨,我们也会发现欧盟国家也会选择主动购买俄罗斯的天然气和石油。

俄罗斯完全会拒绝美国提出的有限价的协议。

对于俄罗斯来说,因为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本身就比较稀有,俄罗斯也有完全的定价权,所以俄罗斯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听从所谓的有限价的协议。特别是大多数国家已经出现一定的能源短缺的问题时,俄罗斯更没有必要便宜出口自己的能源,也没有必要亏本做买卖。

欧盟国家不可能一直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

不管是对于俄罗斯的石油来说,还是对于俄罗斯的天然气来讲,欧盟国家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非常严重。当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输送量降低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欧盟国家的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已经飙升了三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之下,欧盟国家只会乞求俄罗斯输送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但绝对没有能力不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

总的来说,欧盟国家如果找不到其他的能源来替代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的话,这必将意味着欧盟国家会长期受到俄罗斯的牵制,欧盟国家也必须选择这样做。

俄罗斯与欧盟的石油天然气贸易

欧盟是能源消费大国,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能源消费量超过14亿吨油当量,占世界消费量的17%。1999~2000年欧盟国家能源供应中的进口比重大约为40%,其中进口石油的比例达到85%,进口天然气达到40%,进口煤炭达到35%。可见,欧盟依赖进口程度非常高,且还有增高的趋势。

俄罗斯原油出口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出口量居世界第一。欧洲是俄罗斯油气出口的传统市场,目前俄罗斯力争保有欧洲天然气27%的份额,占欧盟石油进口的17%,在中东欧则占60%市场份额。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管道天然气出口国,俄罗斯的油气产品主要是向西出口到欧洲和独联体等28个国家。

俄罗斯对欧洲的天然气出口,2005年出口量为1561亿立方米,出口收入为6191亿卢布,主要出口到德国(360亿立方米)、意大利(220亿立方米)、土耳其(180亿立方米)、法国(132亿立方米)、匈牙利(90亿立方米)、斯洛伐克(75亿立方米)、捷克(74亿立方米)、波兰(70亿立方米)、奥地利(68亿立方米)和罗马尼亚(50亿立方米),出口到其他欧洲国家为242亿立方米。奥地利、斯洛伐克和波罗的海各国更是几乎完全依赖俄罗斯的天然气。2006年,俄罗斯天然气石油公司向欧洲出口的天然气达1615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了3.5%,据初步估算,2007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共出口了1480亿~1490亿立方米天然气。2008年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天然气出口量将增长4%~5%,对非独联体国家的供应计划为15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6%。

俄罗斯是欧洲最大的能源供应商,欧洲1/3的石油来自俄罗斯,石油出口的84%通过管道运输,13%~16%通过铁路运输。俄罗斯原油向5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确立了石油出口大国的地位。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在俄罗斯原油出口中排前五位的是荷兰(16.11%)、德国(10.99%)、乌克兰(8.16%)、波兰(7.80%)、意大利(5.73%)。2004年俄罗斯出口到独联体国家的原油为2943.39万吨,占全部石油出口量的12.78%;出口到独联体以外国家的原油为2亿吨,占全俄原油出口的87.22%,其中西北欧方向占45.31%,东欧方向占20.49%。

俄罗斯通往欧洲的石油天然气输出系统也较完善,俄罗斯天然气80%以上供应欧洲市场,天然气管线主要从西西伯利亚出发,经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到达欧洲,年运输能力约1358.4亿立方米。俄罗斯出口欧洲的天然气有90%要经过乌克兰,存在一定的供气安全风险。俄罗斯每年通过乌克兰管道向欧洲出口1120亿立方米天然气,乌克兰收取过境费。乌克兰每年还以优惠价格从俄罗斯购买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但随着“”尤先科上台,乌克兰抛弃了俄罗斯投向西方世界,这让把独联体看作其后院的俄罗斯难以忍受,俄罗斯出口到独联体和波罗的海三国的天然气价格较欧洲低,出口欧洲的天然气与国际石油市场挂钩,价格较高。近年,俄罗斯提高了出口到独联体和波罗的海国家的天然气价格,遂爆发了俄乌天然气之争。格鲁吉亚总统称俄罗斯天然气提价实为对格乌施加影响。俄乌天然气之争实为一场地缘政治之争,虽然尤先科表示绝不挑起与俄罗斯的“天然气战争”,最终以俄罗斯和乌克兰在天然气领域达成协议为结局。

俄乌斗气让过度依赖俄罗斯天然气的欧盟表示担忧,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能源战”更让欧洲担心不已,欧盟积极采取能源进口多元化的策略。中亚地区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主要分布在里海及其沿岸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三国。里海石油蕴藏量约为2000亿桶,仅次于沙特,天然气储量约为14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7%。该地区没有直接出海口,油气主要经由俄罗斯出口到欧美国家。该地区一直是欧美能源争霸较量的前沿,先是美国近年来策动的“”,使独联体欧洲地区和中亚地区绝大部分倒向欧美。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近年来,俄罗斯修建了几条绕过乌克兰的管道。俄罗斯更是利用土耳其开辟能源新通道。土耳其是俄罗斯主要能源贸易伙伴,更是俄罗斯能源通向欧洲、中东的桥梁。因此,俄罗斯将考虑修建经土耳其通往欧洲的石油天然气管道,以便向土耳其和欧洲南部提供更多的石油和天然气,更有与土耳其加强电力合作输电到中东伊拉克的想法。土耳其总理认为,经黑海海底、终点在土耳其的安卡拉,全长1213千米,总造价32亿美元,年输气设计能力为160亿立方米的“蓝流”天然气输送管道还有很大潜力,它是对俄土之间经乌克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运输走廊的补充。俄罗斯是土耳其主要天然气供应国,2003年俄罗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气总量达145亿立方米。1987~2003年,俄罗斯向土耳其出口天然气达1058亿立方米。

欧盟能源外交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外部能源供应安全,在此目标下,欧盟发起了与俄罗斯能源对话的倡议。2000年巴黎第六次俄欧首脑峰会上,与普罗迪签署了俄欧战略能源伙伴关系协议,定期开展能源对话。欧盟与俄罗斯能源对话的“普罗迪计划”引起世人的关注,俄罗斯-欧盟峰会上能源对话得到肯定。欧盟国家已同俄罗斯建立了战略性能源伙伴关系。俄欧能源合作是在俄欧伙伴关系与合作协定框架内进行的。2002年俄欧峰会后,在莫斯科成立了俄罗斯欧盟能源技术中心,依靠欧洲技术援助计划,欧盟正在制定跨高加索运输走廊和新独立国家油气管道计划,在黑海-里海地区发展运输和管道交通线。可以说俄罗斯与欧洲能源合作关系是双方关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俄罗斯与欧盟能源对话已取得显著效果,欧盟已参与萨哈林2号石油天然气工程,哈里亚卡油田的开发,修建亚马尔—欧洲天然气管道、北欧天然气管道、“蓝流”天然气管道,这三条天然气管线将俄罗斯最重要的油气生产地与欧洲联成一体,届时俄罗斯对欧洲地区的天然气年输送量将达到近927亿立方米,较目前增长23.6%。俄欧双方还通过能源对话解决了穿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友谊”管道与亚得里亚石油管网实现一体化的问题,完善了与《产品分割协议》相关的法律法规。2010年北欧天然气输气管道(从俄罗斯沿波罗的海海底,通过德国和荷兰,然后沿北海海底抵英国)建成运行后,欧洲80%的天然气供应将来自俄罗斯。一些人士认为,届时欧洲的政治、经济、军事及公共安全将取决于能源供应者———俄罗斯。由此可见,欧洲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程度太高,管道走向太单一,存在进口天然气的政治风险。欧洲人士认为,俄罗斯对欧供气合同的价格与石油价格挂钩,是因为欧洲的天然气市场缺乏竞争,供应方因此在价格决定方面占据优势。

上台后,依靠能源出口使经济迅速恢复,依靠能源外交提升了俄罗斯大国地位,不仅如此,还欲利用手中的能源获得垄断霸主地位。为此,俄罗斯积极筹建核工业巨头确保能源垄断。与中东、中亚等油气国家酝酿筹建天然气欧佩克。据初步预计,到2030年,欧盟25国对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需求将分别达到6.85亿吨和6.3亿吨,其中石油的进口依存度将接近90%,天然气的进口依存度将达80%。目前,俄罗斯能源出口一直稳占其GDP的20%以上和外汇收入的50%~60%,在俄罗斯能源出口创汇中,欧盟又是最重要的来源地。

俄罗斯是全部独联体国家及波罗的海国家天然气的供给者。2005年俄罗斯对独联体国家的天然气出口为766亿立方米,出口收入为1084亿卢布(不包括消费税和进口关税)。主要出口到乌克兰(376亿立方米)、白俄罗斯(198亿立方米)、哈萨克斯坦(40亿立方米)、阿塞拜疆(38亿立方米)、摩尔多瓦(28亿立方米)、拉托维亚(28亿立方米)、亚美尼亚(17亿立方米)、立陶宛(14亿立方米)、格鲁吉亚(14亿立方米)、爱沙尼亚(13亿立方米)和乌兹别克斯坦(3亿立方米)。2007年俄罗斯向独联体国家出口石油3625.5万吨,比上年减少了1.3%。最近俄罗斯宣布将退出与独联体国家签订的石油过境协议,俄罗斯与独联体,一方欲垄断控制;一方欲极力摆脱争取独立,因独联体国家均无出海口,历史上总是依附于某一帝国,历来是大国争斗角逐的场所。目前,俄罗斯又将其牢牢控制在手里。俄罗斯与其他独联体资源国的关系直接关乎欧洲的能源供给,乃至欧洲的经济命脉。因此,双方争夺独联体的争斗还将继续下去,俄罗斯与欧盟这两个资源国与进口国的关系,既有合作又有斗争,它们之间各以自身利益为重,俄罗斯欲利用手中的能源取得政治经济利益最大化,甚至,欲垄断控制进口国的政治经济命脉。欧盟作为世界上政治经济重要一极,肯定会与俄罗斯周旋,积极发展与其他独联体资源国的关系,争取能源进口多元化。

壳牌超低价买了一船俄原油。或赚2000万美元

壳牌超低价买了一船俄原油。或赚2000万美元

 壳牌超低价买了一船俄原油。或赚2000万美元,这批货物是在交付的基础上购买的,知情人士表示,壳牌将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壳牌超低价买了一船俄原油。或赚2000万美元。

壳牌超低价买了一船俄原油。或赚2000万美元1

 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壳牌公司,以创纪录的折扣价购买了一批俄罗斯的原油。

 据彭博报道,本周五,壳牌强大的交易部门从大宗商品交易商托克公司(Trafigura)手中购买了72.5万桶俄罗斯的旗舰原油——乌拉尔原油,交割价格较全球石油基准布伦特原油每桶低了28.50美元,创下了历史记录。

 这是自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以来,在标普全球普氏能源(S&P Global Platts)运营的公开交易窗口完成的第一笔交易。

 交易员表示,当这些石油通过其炼油系统,然后出售给消费者时,壳牌将从中赚取约2000万美元。

 一位资深交易员表示:“我对壳牌公司提走这批货物感到惊讶。”

 因为壳牌公司在周一曾透露,计划退出在俄罗斯的合资企业。该公司首席执行官Ben van Beurden表示,他对在乌克兰发生的“愚蠢的”军事侵略行为造成的人员伤亡感到震惊,这种行为“威胁到欧洲安全”:

 我们坚定地做出撤资的决定。我们不能、也不会袖手旁观。

 大多数交易员认为,这些石油将会被中国或印度的贸易商或炼油商购买,而不是一家刚刚宣布计划从俄罗斯撤资的大型国际石油公司。

 根据乌克兰战争前签署的一项协议,托克公司按合同规定每月要运送大约7至8批乌拉尔石油。该公司一整周都在为这批石油寻找买家,不断加大这批石油的折扣力度,希望能找到买家。

 壳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对乌克兰发生的事件感到震惊,并已停止了大多数涉及俄罗斯石油的交易活动:

 然而,我们目前为一些炼油厂和化工厂购买石油和其他俄罗斯产品,以确保我们继续生产人们和企业每天需要的基本燃料和产品。

 随着可购买的替代原油的出现,我们将进一步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使用。但这是非常复杂的,因为俄罗斯石油在全球供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目前紧张的市场中,相对缺乏替代品。

 这批货物是在交付的基础上购买的,这意味着壳牌不需要处理运输问题。

 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表示,壳牌将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

 到目前为止,各国政府还没有禁止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因为他们担心此举会导致价格飙升。尽管美国、英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及其金融体系实施了严厉制裁,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已被排除在制裁之外,多数西方炼油厂、银行和船东都避开该国庞大的大宗商品市场。

 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上周表示,70%的俄罗斯原油“很难找到买家”,即便价格大打折扣。

 随着大型交易商在市场上寻找替代供应来源,这推高了布伦特原油的价格。本周,布伦特原油价格触及每桶近120美元的9年高点。

壳牌超低价买了一船俄原油。或赚2000万美元2

 据知情人士透露,壳牌公司带头买了10万吨俄罗斯原油。至此,国际能源公司自发对俄罗斯原油实施的禁运,宣告解除。

 壳牌公司之所以抢先下单俄罗斯原油,原因很真实,就是因为便宜。

 该公司支付的价格,要比国际原油价格每桶低28.5美元。

 布油价格大幅上涨,交易当天,每桶在115美元左右,俄罗斯的优惠是28.5美元,相当于打了七五折,跟上涨之前的油价差不多。

 有这么好的事,西方国家肯定不会错过,还管什么制裁不制裁的,先占上眼前的便宜再说。况且,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本身就绕过了俄罗斯的能源出口。

 西方的制裁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另有玄机。

 欧盟和美国都没有对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下手,并且双方都没有遮掩,反而是不断公开发声,告诉全世界,俄罗斯的能源还可以继续买。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拉低能源价格。当前的油价,欧美已经吃不消了。

 西方在疫情期间,经济遭到重创,后来顶着疫情开放,就是为了能够尽快恢复经济,结果战事爆发之后,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大涨,打破了欧美复苏经济的幻想。

 所以,欧美一个劲地给俄罗斯“打广告”,让大家继续从俄罗斯买油买气,只要都开始跟俄罗斯合作,油价、气价不说瞬间回落,起码不会再继续飙升了。

 但尴尬的地方在于,西方的国际信誉已经破产了。

 虽然欧美都说可以买俄罗斯的能源,但是能源公司都在观望。它们害怕欧美出尔反尔,说的不制裁,结果买了之后,直接追加一个制裁,到时候找谁说理去?

 所以国际能源公司自发制裁了俄罗斯,哪怕欧美让买,也不去买。

 现在局势一天一个样,就算现在让买,万一买完了之后局势突变,欧美升级制裁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壳牌公司下单了。

 10万吨石油不算小数目,并且还释放出了明确的信号:都快去买吧,没啥事。

 壳牌就是要发挥一下带头作用,证明买俄罗斯石油不会遭到西方的制裁。

 这也形同在为俄罗斯打广告。

 这就是西方最真实的一面,为了自己的利益,根本不管乌克兰,反而催着大家去花钱买俄罗斯的产品。

 除了原油之外,俄罗斯的天然气行业也很忙,因为价格已经翻了一倍多,从每千立方米900美元,飙升到了2400美元。如果继续升下去,突破3000美元也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虽然冬天过去了,但是天然气不只是取暖需要用,跟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用欧洲政客的话说,如果涨到了3000美元,欧盟的.所有东西都会价格翻倍。

 所以,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又从波兰购买了一部分管道运力,加大对欧洲国家的天然气出口。

 需要注意的是,天然气可没什么折扣。即便有,相较于战前的900美元,俄罗斯依然能够多赚不少。

 俄罗斯为什么不怕制裁?这就是底气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出口国,哪怕是欧盟和美国加起来,也不敢完全封锁俄罗斯的经济活动。

壳牌超低价买了一船俄原油。或赚2000万美元3

 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壳牌(SHEL.US)以创纪录的折扣购买了一批俄罗斯旗舰原油。据媒体报道,该交割价格较全球现货石油交易基准布伦特原油价格低了28.50美元,从托克集团(Trafigura Group)手中买下了这批货物,这批货物是在交付基础上(配送形式)购买,这意味着壳牌不需要处理运输问题。

 一位知情人士在周三曾表示,壳牌将继续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和天然气。该知情人士表示,壳牌正在与各国政府讨论,将遵守监管规定中的任何条例变化。在周五的一系列推文中,该公司表示,它正在购买俄罗斯的原油,以维持其客户的燃料供应,并表示,随着替代原油品种出现,壳牌将减少购买。

 壳牌在推文中写道:“我们目前为一些炼油厂和化工厂购买了他们所需的俄罗斯产品,以确保我们能够继续提供人们和企业依赖的基本燃料和产品。”

 超低价能否吸引更多买家

 这一决定对石油市场来说是一大关键时刻。到目前为止,各国政府还没有禁止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担心此举会导致能源价格大幅飙升。壳牌是全球最大的石油交易商之一,该公司的购买动作可能被市场其他石油公司视为一种具象征意义的行为。

 这是自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以来,标普全球普氏能源(S&P Global Platts)平台组织的首次此类交易。尽管这凸显出俄罗斯将不得不以大幅折扣出售原油,但这也表明仍然可以在市场找到依赖且愿意购买乌拉尔原油的买家。

 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公司俄罗斯石油(Rosneft Oil)正努力完成一项出售原油的大型招标,该公司正在招标从4月到10月销售多达8300万桶乌拉尔石油。壳牌的收购与此项招标无关,但它将让市场了解俄罗斯遭西方国家史无前例制裁后的原油出售价格。

 自制裁措施出台后,俄罗斯乌拉尔原油一直以比布伦特原油低得多的价格寻求出售,直到周五才吸引到买家。咨询公司Energy Aspects上周曾表示,即便价格大打折扣,仍有接近70%的俄罗斯原油难以找到买家。

国内油价成天价,俄罗斯原油却是“白菜价”,为什么我国不进口来调节油价?

俄罗斯原油价格便宜只是错觉,只是俄乌冲突爆发后给予了印度八折的到港价格,所以觉得便宜,中国一直都在进口俄罗斯石油,双方有长期石油战略协议,价格并不便宜多少。

中国进口石油来源沙特、俄罗斯、伊拉克、阿曼、阿联酋、安哥拉、科威特、巴西、挪威、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其中俄罗斯基本上处于前二进口来源国,仅次于沙特,占比15%左右。在所有进口来源国中,俄罗斯价格处于中上位置,高于沙特,低于美国,阿联酋和挪威。俄乌冲突爆发以后,中国确实加大了俄罗斯石油进口。目前对俄罗斯进口石油量已经非常大了,不能让能源安全依赖某一个国家,即使中俄关系目前处于非常良好的状态,所以可以增加俄罗斯石油进口,但也有一个限度。一旦关系恶化,可能处于目前欧盟的境地非常被动。

俄罗斯对中国石油出口价格主要按照长期战略协议来的。2013年中国与俄罗斯签署了

25年的合作协议,协议中显示在25年内俄罗斯将对中国供应价值2700亿美元的3.6亿吨石油。今年?2月?4日?,中俄?又?签订了?为期?10年?1亿吨?石油?供应协议?,石油价格?大致?以?协议?价格?为准?,浮动不大?,除非?在增加?大量?石油供应?,签订?新的?价格?,不然?价格?跟?目前?的国际?价格?是?不匹配?的。

俄罗斯仅占中国进口石油的15%,与其他国家石油进口也基本上是长期协议,提升空间并不大,再加上价格上并没有多少优势,所以基本上很难消除石油价格上涨,无法调节石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