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疆人均gdp排名

2.准噶尔盆地深化勘探中研究工作的随想

3.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对新疆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它们有何共同作用?

4.新疆盛产是什么?

新疆人均gdp排名

乌鲁木齐中国石油价格_乌鲁木齐中国石油价

根据职校学校招生网发布的《新疆城市GDP排行榜,新疆各市GDP排名》得知,2022年新疆人均GDP排名如下。

1、新疆人均GDP第1名、克拉玛依,克拉玛依,是新疆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往年人均GDP为19.18万元,远超上海、北京两市。克拉玛依是国家重要的石油石化基地,新疆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克拉玛依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欧亚大陆的中心区域泛中亚的中心区。是世界石油石化产业的聚集区,油气资源储量非常丰富,克拉玛依也是世界上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其景点有世界魔鬼城、黑油山、艾里克湖、白杨河大峡谷、彩石滩、玛河古道、清代居民村落遗址、独山子油井遗址等。

2、新疆人均GDP第2名、石河子,石河子,为新疆自治区直辖县级市。是以农场为依托、以工业为主导、工农结合、城乡结合、农工商一体化的新城,以戈壁明珠的美誉著称于世。石河子景点众多,驼铃梦坡沙漠公园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这不仅是一片沙漠,还是一座天然的荒漠植物园。石河子北湖旅游风景区,是欣赏黑颈鹤、大小天鹅、疣鼻天鹅、黑颧、丹顶鹤的好去处。巴音山庄是天然的避暑胜地。南山风景区,是石河子的旅游胜地。

3、新疆人均GDP第3名、乌鲁木齐,乌鲁木齐,为新疆自治区首府,人均GDP为9.4万元。乌鲁木齐有亚心之都的称呼,自古以来是沟通东西商贸的重要枢纽。如今是世界上最内陆、距离海洋和海岸线最远的大型城市。乌鲁木齐市辖区内的煤炭储量达100亿吨以上,约占全疆总储量的四分之一,故乌鲁木齐又被称为煤海上的城市。此外还蕴藏丰富的各种有色、稀有的矿产资源。乌鲁木齐也是中国园林城市,乌鲁木齐景点有国际大巴扎、红山、水磨沟等。

4、新疆人均GDP第4名、哈密,哈密市,为新疆自治区下辖地级市,该市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哈密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已探明各类矿种76种,储量全疆靠前的有17种。哈密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拥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石油加工、炼焦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工业体系。哈密市景点有天山、拉甫乔克故城、五堡魔鬼城、庙尔沟、回王陵等。

5、新疆人均GDP第5名、昌吉,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人均GDP为8.65万元。昌吉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石油、石灰岩、石墨、碧玉等50多种,具备很高的开采价值。其中煤炭储量250亿吨,年产原煤700万吨左右。已探明石油储量1.5亿吨,天然气储量300亿立方米,国家个200万吨级整装沙漠油田位于州域境内。昌吉州还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已基本形成了粮食、棉花、畜产品、制种、蔬菜等支柱产业。昌吉有天山天池、北庭都护府遗址、博格达峰、铁瓦寺等景点。

6、新疆人均GDP第6名、巴音郭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简称巴州,人均GDP为8.6万元。巴州面积达48万平方千米,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地级行政区。巴音郭楞石油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还具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巴州交通便捷,南疆铁路贯穿全州,有火车直达乌鲁木齐、吐鲁番、哈密、兰州、西安等中国西北城市。巴州是西北最重要的旅游集散地之一,主要旅游景点有金沙滩、铁门关、巴音布鲁克草原、楼兰古城、米兰古城、阿尔金山探险区、天鹅湖、环博斯腾湖旅游区等。

7、新疆人均GDP第7名、博尔塔拉,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简称为博州,博州人均GDP为7.91万元。博州辖博乐市、精河县、温泉县、阿拉山口市。

准噶尔盆地深化勘探中研究工作的随想

彭希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准噶尔盆地是个规模化勘探开发了近半个世纪的老油区。研究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根据现阶段存在和提出的问题进行两大方面的研究:一是针对性的,以解决现实生产问题;二是前瞻性的,以解决长远预期发展问题。目的是保证勘探工作能得到长期稳定的持续发展。

1 在思想方法上,勘探研究需要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

1.1 在努力保持和世界先进发展水平同步的同时,要更加着力研究本区实际和解决

实质性的问题

要及时吸收国外先进的学术思路、方法技术,以促进我们研究水平的提高;但更重要的是洋为中用,结合实际,重在务实。这样才会使我们的工作不仅能紧密与世界潮流同步,还可以在某些部分赶超世界水平。这就是常说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现在国际交流很活跃,我们引进和学习了不少国外的新概念、新思路、新理论,诸如板块构造、含油气系统、前陆盆地等等,这是必要的。而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要分析这些学说或术语概念和我们自己曾经长期使用过的如槽台理论、生储盖组合、山前坳陷、边缘坳陷等有哪些本质区别和相通之处,从而着力吸收其精华,不搞简单的取代。简单的取代只是时髦,不是提高和进步。因此,任何时候都要大力提倡多做具体分析。

准噶尔到底是洋壳还是陆壳本是一个纯粹的学术认识问题,只要言之有据,都可取。但自海外的大学者首创洋壳说之后,国内学人争相从之,而证据则多相悖。世界上还从无厚度大于40km的大洋地壳,由洋壳直接演化为内陆湖盆的机制也不清楚。

比如槽台学说,那是奠基于大陆地质的构造理论。因为在此以前对海洋地质了解甚少,所以海洋地质调查结果一出来,它就显得很无奈。于是在海洋地质的基础上复活了大陆漂移思想,出现了板块理论。但板块理论也并非天衣无缝,本身一直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譬如非洲,东西两侧都是被动陆缘,没消减带,它还飘移不?是往东飘还是西飘?何况东非裂谷还在不断扩张。可见板块是否就完全排斥数十年的槽台研究成果也未见得。朱先生生前就感到板块理论应用到古生代时困难较多。大陆与海洋都在同一个地球上,不可能互相完全排斥、否定。地球既不可能完全变为大陆,也不可能完全变为大洋,而必须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因此两者就得相互协调融通。所以,槽台和板块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板块登陆以后的实践说明,形成共识远比海洋不易,尤其是自古生代以前的古板块。在大陆上有些人把褶皱带都变为碰撞带,其实,在大陆上也不是随处都可以划碰撞带的。超基性岩不一定就是碰撞带标志,特别是那些不成“套”的超基性岩。所以不能搞简单的代替。板块在大陆上如何演化,现在大家都在摸索。

生储盖组合与含油气系统核心问题都是围着油源转,所以都是源控的。没有生油层,组合和系统也就不存在。有人说组合是静态的,系统才是动态的,这并不属实。组合并不全是简单的一比一,系统内也不全是简单的关系。有时一个油源可以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位形成几个层次的亚组合,显示了时空关系的动态变化,这与一个含油系统中还可分出亚系统是一样的。组合讲垂向关系,系统关注平面变化,可以互为补充。

现在一提到前陆盆地似乎就前景看好,但老同志们都知道,在20世纪50~70年代山前坳陷找油在国内是被批判和否定的。当然这是就其效益不如地台区和稳定单元、常常是事倍功半而言的。这固然是一种片面性,但同样,说前陆盆地就有油也是片面的。现在,山前坳陷、边缘坳陷重新引进了“前陆盆地”的新包装,就变得身价百倍,很不可取。何况我国标准的前陆盆地还不多,且都集中于西部。工作重点应该是具体分析坳陷的情况,而不限于模式对比。两年前我有幸参与藏北地区一个项目的评审,对工作者们在高寒地带艰苦劳动取得填补空白的丰富成果深表敬意。可惜在评价前景时主要强调了坳陷区的前陆性质,而对保存条件论述不够。源岩的存在可由地化研究确定,没有保存条件,油源再丰也是问题。那里的生储盖都是晚古的海相碳酸盐,又在昆仑山上,储盖的关系就成了主要矛盾,更应多加关注。

现在原型盆地很时髦。去年,我们油田原准备为准噶尔盆地的原型盆地研究立个大项目,拟采取技术引进与合作的方式以求获得基础性的成果。如果是求解盆地原型,不可能获得定解,还不如组织一个小型理论班子作点适当研究即可。如果企图通过盆地原型的模式化油气演化和分布样式来获得准噶尔盆地的油气分布信息,那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现在已经掌握的详细程度。因此,花大力气进行规模化研究是不值得的,纳入生产性研究是华而不实的。主管部门请我咨询,我对此大为不解,结果将项目砍掉了。当然,如果砍错了,还可再干。

顾名思义,原型盆地应是以盆地原始状态进行的分类。但对于现存大多数都已经受过不同程度改造的盆地的原始状态,譬如边界,看法就往往因人而异,百人百样。至于盆地内涵还应包括的沉积体及其厚度、相特征、构造样式、成矿条件等,已经缺损的部分实际是无法恢复的。著名的构造学家琼斯认为,整个天山曾经全被中新生界覆盖,后来天山隆升,中新生界覆盖层才从山上向南北两侧滑塌下来,形成向山外推覆。按此,中新生代的塔里木和准噶尔,还有吐哈和伊犁,都是一个统一的盆地。这也是盆地的一种“原型”。可信度有多少?恐怕只会多增加一些无谓的笔墨官司。

其实,大凡处于构造相对稳定地区的盆地,特别是一些大型盆地,现存盆地把盆地发展各阶段的各种要素都基本保留下来了。以这些去分析和认识盆地自身、认识盆地的历史及现存盆地成矿规律已经基本足够。而那些处于构造强活动区内的盆地,特别是小型盆地,却因后期的改造而严重残缺,认识盆地的全貌就比较困难了。显然,着力去追索那些已不复存在的原属于盆地的部分,并无多大实用价值。当然,也需要从理论的高层次上提取盆地原始状态类型共性的最本质特征,用以从战略上(也仅能从战略上)指导油气资源的勘探。这是专业理论队伍和专业理论研究人员的任务,生产研究工作不能凑这个热闹。

现存的原型盆地虽不少,够格成为含油气盆地的却不多。中国大概只有青海柴达木盆地中三湖区的涩北第四纪含油气盆地可算数。其余绝大多数含油气盆地都经历过不同程度的改造。把这些都冠以“改造型盆地”岂不累赘。

我想,我们的思想方法应该这样。

1.2 总结经验不应割裂阶段联系,不要将阶段经验绝对化

过去我们找油首先着眼于定洼探边、找有利单元,也就是围着坳陷转,实际是围着油源区转,指导思想是源控论,譬如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陆梁南坡即是。后来有人将这概括为一个响亮的口号:“围绕大坳陷,寻找大油田”。这是从战略决策而言的。在油气勘探的早期,选择主攻目标一般只能如此。但是也不一定都成功,譬如乌伦古坳陷的勘探,原因是坳陷或大坳陷不一定有足够的成烃潜力。不过也是源控论的。经过了早期的成功选带,当勘探进一步深化以后,仅凭源控机制已不能指导所选区带的勘探决策了。譬如陆梁南坡的含油性本是按源控论确定的,实践证明无误。但陆梁南坡不可能整片含油,具体哪些地方含油,哪些不含油,控制因素是南坡上一系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的构造高带,即过去常说的“三级构造带”。现在大家说这是梁控论。但不能因此就认为源控论过时了,失效了。梁控是在源控的前提下才存在;没有源控,梁控即不成立。譬如乌伦古坳陷内构造也不少,却无油控。又如都同是北东向的构造高带,含油性也不相同。同一构造上也不是全都含油,譬如石西构造顶部的侏罗系不含油反而翼部含油,这是梁控无法回答的。足见其也非万能,适用有选择性。这说明在构造控制下还有更深层次的因素决定着油气的分布,譬如岩性或物性因素。因此,解决构造内油气的不均衡分布就应该是“岩性控”或“物性控”了。所以,不管源控、梁控或岩性控、物性控等都有(也只能有)相对的正确性,并不互相排斥,而是相互联系和补充,分别是为战略决策、战术动作设计和战役安排服务的。孤立或使某一作用绝对化都是有害的。

1.3 要认真分析高科技生产技术的效果和应用条件,趋利避害

我们现在使用了许多高科技生产技术和手段,无疑是正确的和必要的,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但每项高科技技术都不是万能药方、法宝,都有其适应的环境条件。我们只有充分了解和把握这些条件,才可能趋利避害,立于不败。在小拐油田的勘探中就有这种教训。小拐油田是个埋藏很深的下盘上倾断块,储层既厚而又变化复杂,没有高科技技术手段的投入,要发现和探明油田是不可能的。没有现代数字地震技术,不能查明断块的封闭形态。尽管根据“平点”信息所钻的147井在20世纪80年代初就获得了油流,却直到90年代中期油田才被发现和投入开发。使用高科技手段既有积极的一面,使用不当也有消极的一面。现在我们使用的集钻井、录井、测井、试油和地震等多方面信息于一炉的油藏描述,是将油层的钻、录、测、试资料对地震信息进行标定后外推,以划定含油的范围,这对于储层比较规则的油气藏把握性是很大的,可以使勘探阶段少打许多井,获得高效益。例如彩南油田的400多口开发井只有一口落入小断块边缘的水区内,获得巨大成功。但对于象夏子街组那样厚度巨大、没有稳定隔层的干冲积扇砾岩体,由于其先天不足,属性能较差的低孔、低渗、具双重介质特征的储层,不论岩性和物性在纵向和横向的变化都是很剧烈的;相应地,含油性的变化也是惊人的。正因为如此,才使块状化储集体的含油高度有可能达到402m,而在这402m的高度内部却不是块状整体含油。在没有足够探井控制下的油藏描述,很难充分反映油藏内的这种剧烈变化,其结果的可信度相对就要低得多。由于对此估计不足,对描述结果过于乐观,使开发提前介入过猛,导致效益不高,不少井都打空,这并不奇怪。如果勘探的速度适当延缓一些,根据新井的情况再对油藏作进一步的滚动描述,对油藏的认识就会准确一些,投入开发也就更为稳妥。

还有一个例子。前几年赖仲康同志开始用地震资料作碳氢检测的AVO研究,这是一个成功的创新。老赖退休后,经与他一道工作的邹玉萍继续研究,发现储层的上覆为高速含钙泥岩,不管储层内的流体性质如何都会形成AVO现象,而无法判别是油气或是水。这又是个进步,说明AVO技术用作油气检测是有条件的,不是绝对的。如果认识不到这点,就可能会步入陷阱。

1.4 要注意对相互矛盾的信息进行认真的鉴别

探井试油常会出现结果与录井资料不符,试油结果不应有绝对否决权。

在火烧山的勘探中有两口井的试油结果至今仍令我记忆犹新,一是火南2A的平三-2,二是东翼火10井的平三-1。电性特征按火烧山标准无论如何都是油层,而试油都出水,按理是以试油结果为准。火10井悬挂砂体还低于油水界面,自然以此为结论。但如果由于工程工艺因素的影响使试油不彻底而结果失准,岂不将到手的油层放走了。火2井平三-2层状油藏,在油水界面以上试油出水,引出不少麻烦,历史证明是工程工艺问题。

又如彩南油田发现以后,根据原油地化指标认为油源来自侏罗系自身,是自生自储油藏。但这与彩南附近侏罗系未达到成熟窗口和五彩湾-沙南一带众多井下都未发现侏罗系油的结果相悖。当地侏罗系不能生油,靠南面油源长距离运移又未发现中途截留,使彩南的侏罗系油源说很费解。但侏罗系油源说肯定有对比的依据,问题出在标准上。后来有人提出了与二叠系混源的证据,矛盾得到缓和,但主从仍未解决。直到最近,侏罗系油源已退居次要又次要的位置,而是以石炭二叠系油源为主导了。这个石炭系的源岩标志应该就是当初被认为属于侏罗系源岩的同一物,实则是“相”相近造成的。这就是进步。如果大家一味盲从侏罗系油源说,岂不就踏步不前了。其实,靠生物标记化合物的油源判别,准确度全靠资料的积累。准东会战时,华东石大的一位研究生(现在应是副教授或教授了)在北25井小泉沟群(T2-3xq)取的样,图谱和芦草沟组(P2l)的很相似而明显有别于侏罗系。这个事实提示人们,干酪根的差异实质是沉积相的差异,而沉积相在平面上是可以变化的。因此,某个地层的干酪根型号就不可能一成不变。譬如吐哈盆地桃树园二叠系近底部的干沥青,油源对比与库车坳陷黑鹰山的上三叠统一致。其潜台词是既不同于已经掌握的二叠系腐泥型源岩,也不同于侏罗系腐殖型源岩,而是介于二者间的过渡类型。黑鹰山的黄山街组是以非泥非碳的泥质沉积为特征的,艾维尔沟的二叠系正是以似碳非碳的黑色泥质沉积为主导,所以桃树园干沥青的源岩实际上是二叠系的变异相。而对于鲁克沁油田,恐怕就要回归到二叠系的腐泥型源岩了。

2 两个前瞻性的课题

2.1 应重视和立即开展物性圈闭的研究

非构造的岩性封闭我们都很清楚,但物性封闭在我们的文献中提及不多。盆地腹部的勘探已经把这个问题提到了议事日程。石南油田的发现最初都是冲着一些局部低幅小圈闭去的,结果含油面积大都超出了小圈闭的范围,说明控油因素已不是构造,而是以岩性为主导了。但含油面积也与砂层的分布不完全一致,又说明砂体内部的油气分布受制于物性的变化。石西油田的侏罗系油藏都在翼部,顶部也不乏砂体储层,但却不含油,是什么原因?其中应有物性不佳的因素。在含油盆地的深化勘探中,非构造圈闭因素越来越突出,物性封闭也会日显重要。因此,我们应尽早开展对物性封闭的研究,包括封闭的识别和封闭的形成机制两方面。前者目的在于应用,后者目的在于预测,预测也是为了更好地应用。如何研究?要靠大家共同想办法。这具有攻关性质,不一定很快成功,但坚持下去,必有厚报。西西伯利亚盆地中有不少物性圈闭的例子,然多见于描述性报导,至于如何确定物性圈闭,却鲜有提及,难资借鉴。看来我们的难题也是别人的难题,自己的难题还得靠自己去解决。

影响物性的好坏不外乎沉积的先天因素和沉积后的成岩后生变化两大主项。准噶尔陆相储层的先天条件很不利,大部分都是快速堆积的产物,分选差,胶结物与骨架混杂,粘土矿物多而复杂。侏罗系的沉积速度相对慢些,但骨架仍以岩屑为主,不抗压实,埋深加大时原生孔隙消失很显著。孔隙性的改善往往与后生的裂缝发育程度有关。在陆相层后生变化中,主要是以偏酸性的水热溶蚀和胶结物的重结晶作用为主,而碳氢化合物进入孔隙的早晚对此有显著影响。这样,排烃期与储层的搭配如何就会影响到储层物性的变化。如何研究和掌握这些内在联系,预测储层物性的横向变化,还是一个亟待探索的课题。

2.2 要认真面对盆腹地区以气为主的勘探问题

盆地腹部随着烃源层埋深加大,热演化趋向过熟,烃会以气态为主。这对下部组合系统内的油气,莫北地区带油环的凝析气田的发现已传达了一个十分明确的信息。除非早期先进入上覆储集层的油气可能为液态以外,以后大量持续运移而来的可能都是以气态为主了。对于这类以凝析油气为主的气藏,勘探开发都要面对许多难题,现在应提前做好准备。

对于三叠侏罗纪的煤系地层,热演化是否也达到了以气为主的阶段,有待于生油方面的研究确定。但在盆地的南半部,有将近8000m的埋深,气化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侏罗系基本呈平缓向斜状态,缺乏局部圈闭和大型断裂,其成藏不外两个方向:一是坳陷深处的白垩第三系表皮构造的次生气藏;二是坳陷斜坡区的深盆型气藏。第一种首先依赖于山地地震对表皮构造深部圈闭的明确程度,其次是工程工艺要克服许多难题。第二种是斜坡上部的地层水与下部的气态烃处于动态平稳时的水封气藏,这只有在低孔低渗条件下才可能出现。如何认识这种聚集并进行有效的勘探,对我们还是全新的课题,应早作准备。

3 影响深化勘探的基础研究

3.1 关于盆地基底时代、演化过程与油气形成的关系

准噶尔盆地的基本结构如单元划分、沉积分布等重要问题,现在都是比较明确的,近20年来大的格局并无分歧。不同的研究者基于不同的角度各有一些不同的局部性的修正意见,这是正常现象,不影响大局。在没有积累大量新资料以前,有关盆地形成和演化的研究是很难深入下去的。一般性的大规模研究并非迫切需要,要做,重点就应该放在过去没有而又十分重要的实际资料采集方面,亦即要有新手段。但这并不妨碍平时适时地作一些资料积累工作和探索。有两个问题需要特别注意:一是要认真面对和分析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所有信息,不能采取顺则取、逆则弃的态度,以作出客观的评价;二是要遵守“游戏规则”,不管研究者采取或认同哪一种观点、方法、理论,都必须按被选择的理论系统所要求和假设的条件及逻辑系统去运作,才能自圆其说。像不久前获得的石西、石南、夏盐等井下流纹岩、玄武岩13.41亿年的绝对年龄值就十分宝贵。这是准噶尔盆地内部石炭系基底火山岩第一次有了多块标本的绝对年龄记录。至于如何使用这项资料,就要认真分析研究了。这项年龄值肯定了准噶尔盆地前寒武系基底的存在,火山岩不是石炭纪的,这样,基底的双层结构说就不攻自破了。这是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虽然双层结构说是我提出的,真被实际资料否定了,我也非常高兴。因为进步了,问题解决了。但与此相应,第一,岩样必须是变质的;第二,如果是原岩,就只有像中国北方的新元占震旦亚界那样才可能;第三,其上覆的所有古生代沉积都必须是稳定的台型建造。这也是必须遵守的游戏规则。然而,这三项条件一条都满足不了。这就是问题。当然,如果数据测量失准,又当别论。我们自然不可妄评数据的准确性,但有使用的选择权。用与不用,就看能否自圆其说。

其实,准噶尔盆地演化中最具特色的是作为盖层之下的某些基底岩系还残留有相当的成烃潜力。除了再生盆地以外,作为沉积盆地的基底岩系一般都是槽型建造,经历了强烈的褶皱、挤压、变形和不同程度的变质及岩浆岩的同化作用,沉积原岩具有的成烃潜力早已化为乌有了。准噶尔盆地的某些基岩不仅尚有相当的成烃潜力,且已证明对成藏有所贡献,并有工业油气藏实例,显然其演化进程与一般模式是不同的。这一特色倒很有研究价值。

3.2 地层问题

准噶尔盆地的正规勘探已经半个世纪,由于种种原因遗留下来的和生产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至今也还有一些与油气密切相关的地层问题有待解决。

3.2.1 滴水泉组(C1d)问题

石油系统丈量的滴水泉剖面仅限于泉下斜坡上一套数百米厚的暗色泥质岩,顶底不清、不符合地层规范,很难构成独立的地层单元,时代也不清楚,很可能是南明水组(C1n)的一部分。过去滴水泉组与油气生产的关系相去甚远,而所处位置交通又极其困难,尽管20世纪60~70年代我们有技术能力解决这个问题,却无安全保障的装备,所以没有进一步做工作。五彩湾气田发现以后,滴水泉组已被认定为源岩。彩南油田深部也打到了南明水组,并逐渐被确立为重要的源岩。滴水泉组的问题就更加显得突出和迫切,一是要解决它在区域地层表上的位置,二是要明确分布范围。这需要相当的外业工作量才能解决,是该下决心的时候了。

3.2.2 佳木河组到底属石炭纪还是二叠纪

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的佳木河组是指佳木河上游河谷出露的一套以紫红色为主的杂色凝灰质砾岩、少量砂泥岩和块状安山斑岩、玄武玢岩的交互层。其底部与哈拉阿拉特山区的石炭纪火山岩没有明显界线,也不符合建组标准。以后在油区井下相当于地震Ct2、Ct3反射波组层段见到大量火山岩和砾岩,人们认为这就是地下的佳木河组,按孢粉化石确定为二叠纪,但对佳木河及哈山地表火山岩露头的关系却未作认真研究。佳木河组露头可往东追踪到哈1井井口一带,哈1井火山岩被公认为属石炭系,因而地表佳木河组的时代也应是石炭系。这样,要么井下的不是佳木河组,要么井下佳木河组的时代不是二叠纪,没有调和的余地。

3.2.3 侏罗系的划分对比

这本是盆地内研究最详、划分近于成熟的单元,但近年在生产中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新方案。起因是根据全盆地地震波组的追踪,发现盆地东部地区的八道湾组(J1b)相当于克-乌断裂下盘井下的八道湾组、三工河组(J1s)与西山窑组(J2x)的总和。于是,按此思路对地面、井下的划分进行普遍调整、重划。研究的加深划分应越来越细。如果不是趋细而返粗,说明对比有误,是一种倒退。更合理的方案应该更能处理和解决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而不是遗留更多问题。

关键问题有两个:一是将Jt2波组定为八道湾组上含煤段不可靠;二是油区断裂下盘井下的划分有误,错把八道湾组中下部的湖积层和中上部的含煤地层分别划成了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如果思路错了,工作做得越多,弯路越长,浪费越大。

3.2.4 白垩系、第三系的界线

这过去离油气生产较远,紫泥泉子组出气以后,成了生产热门课题。自前二十年起,相继在准盆北部原老第三系的红砾山组、乌伦古河组(这些还是朱先生等在50年代中期建立的)中发现了恐龙、恐龙蛋皮和其他相关化石,近年又在紫泥泉子组中部找到恐龙蛋皮,似乎这些岩组都应当划归白垩系了。本来按古生物学的规矩,时代随恐龙化石变更即可。然而,在不同地点,红砾山组也含有古新世双子叶植物群,乌伦古河组也含有大量始新世哺乳类,紫泥泉子组也找到啮齿类牙床,这些互相矛盾的事实却容不得简单从事。因此,还有待下大力气深入地寻找和研究这些化石的层位关系,有没有共生,或只是纯粹的上下关系?在没有最终解决以前,暂时以维持原方案或作跨时代处理为好。

4 关于勘探目标

4.1 盆地中央莫索湾地区的油气来源需要尽快确定

油气究竟单纯来自二叠系,还是包括来自侏罗系的混源油气?在确定侏罗系油气的时候需要留心与石炭系烃源有否差别,以作到准确无误,吸取彩南油源研究中遇到的麻烦和经验教训。油气源不同,勘探着眼点和方法都会有不同的考虑。如果是来自二叠系的油源,早期进入侏罗系的可能以油为主,而较晚进入的则只能是气了。如果是侏罗系自己的油气,若以油为主,表明先油到达的气已过;若以气为主,则油还在后边,南侧斜坡区远景就大一些。

4.2 南缘次生油气藏要加大勘探力度

霍玛吐构造带已证明为表皮褶皱,卷入变形的主要是白垩系和第三系,重要的储集层系有喀拉扎组、清水河组、东沟组和紫泥泉子组。前二者钻到的可能性不多,后二者中的砂砾质孔隙储层不稳定,但却是可钻到的现实目的层位。地质研究有两个急需课题,一是山地地震如何尽可能地查明褶皱的内部结构和各断块内的地层分布;二是对吐谷鲁背斜出油的成藏条件进行研究。

呼图壁气田的发现,促使人们要加速对安集海、西湖等平缓背斜的深化勘探。

南缘山前构造的勘探工程工艺始终是一大难题,一是如何才能打穿安集海河组的厚泥岩层,二是要过好霍玛吐和独山子的陡构造关。

4.3 齐北逆掩断层的规模要争取早日查清

山前第三系的表皮构造与南来的推挤和变形平衡有关。现在只在齐古背斜北翼看到中新生界有明显的逆掩推覆错断现象,而且浅层断面未见明显的通天标志;地表第三系内也未发现断层。按理断层应发生于早更新世末的喜马拉雅期主幕,最高断开什么层位应认真研究。这个断点绝非孤立现象,按理往东往西都应延伸很远,至少在霍玛吐延伸的范围内都存在;甚至可能还要西延,与托斯台北部的大断层有无联系?往东止于何处?断层上盘的某些地段有无勘探价值?下盘有哪些埋藏圈闭和有利领域?所有这些,都需要认真地进行研究。

4.4 四棵树坳陷的勘探要继续深化

这是盆地西部的一个大领域。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和90年代早期作了不少工作,因未获突破而停顿下来。坳陷中应有适宜成烃的二叠系源岩,地表油气苗说明油源有保证。目的层应着眼于中生界,领域应放在北部边缘断阶区的超断带内。卡因迪克和其北侧的深层应作为研究重点,以选择作为深井钻探的突破点。

2000年按这个思路钻的卡6井,已在白垩系和老第三系中获得高产量油气。卡因迪克构造的出油,为准噶尔盆地南缘长达半个世纪的勘探求索重塑了“金身”。

近代以来中国政府对新疆先后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它们有何共同作用?

新中国成立以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央政府把帮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走中国各民族共同富裕之路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加大在新疆的固定资产投资。中央政府制定实施的十个“五年计划”中,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项目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出台一系列优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计划的顺利实施。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1950年至2001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015.15亿元,其中中央投资2662.23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的53.1%;累计建成投产项目9万多个,其中包括178个大中型项目和一大批对新疆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项目,为支持新疆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给新疆以巨大财力支持。据初步统计,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的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给新疆的财政补助累计达877.41亿元。特别是1996年以来,随着中央政府财力的增强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政府给新疆的一般性财政补助逐年增长: 1996年为59.07亿元,1997年为68.38亿元,1998年为80.12亿元,1999年为94.00亿元,2000年为119.02亿元,2001年为183.82亿元。中央政府还通过各种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民族优惠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加大资金的投入和支持。

支持自治区政府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到2001年底,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安排下,自治区已完成和正在执行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22个,总投资额179895万美元,按现行汇率折合人民币1493128万元,三个中外合资企业获准使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552.4万美元;利用加拿大等几个国家和政府金融组织的贷款41067万美元,已生效执行和完成的项目68个。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和外国政府的贷款,对促进新疆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重要的作用。

通过石油天然气开发造福新疆。新疆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政府为促进新疆经济的发展,坚持对新疆油气大勘探、大开发和大投入的方针,以造福于新疆各族人民。为实现把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基地的战略构想,在国内外油气价格下跌,而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成本较高的情况下,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投资力度,1995年为181.96亿元, 2000年为292.23亿元。已经开工建设的以新疆为主要气源的“西气东输”工程,计划投资额达1200多亿元。

石油、天然气及石化工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满足了新疆经济发展对能源和石化产品的需求,而且有力地带动了机械、交通运输、通信、建筑、电力、水利、农业、食品和纺织、化工、塑料、橡胶、医药等产业的发展,刺激了服务行业的增长,对新疆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和升级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地促进了就业人口的增加,仅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从1994年以来,随塔里木油田开发,每年新增职工人数超过18%; 大大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克拉玛依、独山子、阜东、泽普等一批石油新城在戈壁荒滩建起,乌鲁木齐、库尔勒、阜康、轮台等城市现代化建设加快;有效支援了当地经济发展,新疆克拉玛依、吐哈、塔里木等各大油田和泽普、独山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等各大石化企业,都充分发挥人才、资金、技术优势,扶持地方企业,投资搞建设,贯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的沙漠石油公路,就是由塔里木油田投资7.85亿元建设的。新疆石油、天然气及石化工业的发展也为新疆财政增加了大量收入,仅“西气东输”项目,每年可为新疆增加10多亿元的财政收入,为促进新疆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制定优惠政策,促进新疆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央政府在经济发展及各项政策上给予新疆以倾斜。颁布实施沿边开放战略的有关法规,赋予新疆等西部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八条优惠政策;提出搞好新疆的粮棉生产基地建设,建设“三北”(东北、华北和西北)防护林以及防沙治沙工程;执行扶持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建设边境公路,完善配套边境口岸公路设施;加快塔里木河生态和水资源综合治理,优先在新疆安排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规范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财政支持,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贷款的比重。2001年,中央政府在《关于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实施意见的通知》中,规定和提出了十八个方面的68条具体优惠政策。自治区政府依据国家这些规定,制定颁布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出台十条吸引国内外企业及农牧民参与新疆社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优势和特色产业、高科技产业等领域投资经营的具体税收优惠政策。

为新疆输送和培养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新中国成立以来,针对新疆较为偏远落后、缺乏高素质人才的困难,国家通过分配、调动和鼓励内地80多万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人员到新疆工作,为工业、农业、教育、文化、科学研究、医疗卫生等行业输送了大批大学毕业生、科学技术人员及高学历的专门人才。这些专门人才为新疆的现代化建设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从1989年起,中央政府组织内地80多所高校支援新疆,共招收新疆少数民族大学本专科学生1万人,定向培养研究生640人,培训教师和少数民族教育行政管理干部860多人,培训少数民族经济和企业管理干部1400人,派出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访问学者出国进修。从2000年起,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广州、深圳、大连、青岛、宁波、苏州、无锡等12个发达城市在所属的省级重点高中举办了新疆高中班,每年招收1540名新疆民族学生,政府向这些在校学生提供财政补贴。

全国其他省区市大力支持新疆。几十年来,各省区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术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业企业发展落后的情况下,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较发达地区的一些企业、工厂全部搬迁至新疆,从内地调进工程技术人员充实到新疆初建的骨干企业中去,并选送一大批少数民族工人到内地先进企业进修实习,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支工程技术骨干队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新疆与内地各兄弟省区市的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动日益兴起和扩大,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为纽带,以“物流”、“人才流”为特征,以优势互补为原则的新的支援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式已迅速发展起来; 尤其是近年来,根据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广东、山东、浙江等20多个较发达的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各地州市,取得了明显成效。

新疆盛产是什么?

一.新疆的水果

1.吐鲁番的葡萄含糖量达达百分之24!

2.伽师的瓜量达达百分之21.

3.库尔勒的香梨量达达百分之19.

4.和田.阿图什的无花果

5.伊犁的苹果

6.库车的白杏

7.阿克苏的薄皮核桃

8.叶城的大籽石榴

9喀什的巴旦杏干.

10.遍及全疆的干果,果脯.

二.新疆的经济作物:

1.阿克苏的长绒棉花,绒长可达130 mm

2.伊犁盛产甜菜,为此, 新疆的白糖其价格远低于口里.

3.昭苏的油菜.

4.遍及全疆红花,红花油.是著名的保健食用油, 国际价 格高于橄榄油.

5.塔里木流域的胡麻油.

6.几十万亩连片的野生极优质啤酒花.

7.以塔里木流域为主,遍及全疆的甘草,中国甘草市场百分90产于新疆.

8.中国含筋量最高的小麦产于新疆.含筋量高达百分之28.远优于世界著名的"澳麦".可与"加麦"比美.

9.阿克苏的"贡香米",可于"泰国香米"比美.

10.塔里木流域的"番茄",为此,库尔勒二师的番茄厂.

三.牧产

1伊犁昭苏的"天马". 汉武帝为此动举国之财力西征.

2.库尔勒二师的"美利奴羊".

3.阿勒泰十师"大尾羊".

4.库车的"三北羔羊皮".

5.焉耆农用马.巴里坤的牧骑马.新疆褐牛.野马.....

四.矿产:

1.中国储量第二的石油.

2.中国储量第三的煤炭,有的煤层厚达60m.仅仅乌鲁木齐市就在一巨大煤田上边.而且煤种齐全,煤品优良.

3.阿勒泰的红兰宝石,储量巨大的金矿."阿勒泰"蒙语就是金山之意.

4.现整个中天山刚被发现是一巨大金矿带,霍城的阿西金矿就在这矿带边上.远景储量达到令人恐怖600t.

5.上千万吨储量的昆仑玉.整个昆仑山脉包括阿尔金山,南.北.中天山就是一巨大的玉矿山.在雪山中挖出称"山料",喀什玉龙河踩着的称"水料"为玉的极品.

五.新疆工艺.特产:

1.和田地毯.

2.新疆丝绸.

3.英吉沙工艺小刀.

4.维族的弹拨尔.哈萨克的冬不拉.塔吉克的鹰笛.喀什的手鼓....

5.

6.

六.新疆美食;

1.源于沙湾享誉全国的 "大盘鸡".

2.烤全羊. 烤肉(羊肉串). 馕坑肉.

3.薄皮包子. 烤包子.

4.拉条子. 炒条子. 拌条子.

5.抓饭. 抓肉.

6.马. 马奶茶.

7.凉皮子. 羊肺子. 奶疙瘩

8.饼馕.窝窝馕

哎. 哎 列位大概有所不知, 在下是边打字是边流口水呀! 每种特色美食, 若要分别介绍, 每篇都会令人唾液直咽. 要想解谗, 强烈建议, 去新疆旅游!! 保准儿让您不想家!!

对不住.我打字太慢,以上打了整半天.手指都疼了.歇会儿再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