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今天几号_芝加哥今天油价多少
1.倪频的人物简介
2.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油价下破100美元
3.中行原油宝事件,芝加哥交易所提前半个月通知,中行是否有错?
4.国内油价重回“5元时代”,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生变?
倪频的人物简介
而在受邀出任万向集团的高级经济顾问中,便有现任布什的伯父,即老布什的兄长。鲁冠球曾赞赏倪频说“我的智慧不如他”,可见其在鲁冠球心目中的地位。
汽车在美国芝加哥市西北郊蜘蛛网似的公路上奔驰。猛然间,路边一面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映入眼帘。在美国的土地上,她是那样的鲜艳、夺目。通常情况下,五星红旗是中国使领馆的标志,可是,这面国旗下的土地和建筑物却不是,她的下面是一座别致的中国企业办公大楼。镶嵌在办公大楼上的“万向集团”标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走进大楼,前台**是美国人,楼道里,碰见的基本都是高鼻子蓝眼睛的人,贵宾室隐隐听到的声音仍是美式英语。所有这一切告诉我:这是一家五星红旗下的100%的美国公司。
在公司贵宾室,一位个子不高、看上去很年轻的中国人走了进来。这就是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先生。倪频十分热情,但没有任何客套,而是直截了当:“咱们还是先吃午饭再说。”我们的谈话是在一个很小但较为幽静的西餐馆开始的。
万向美国公司凭着“诚信”两字敲开了美国主流市场的大门,与福特、通用、克莱斯勒这些老牌的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话题还是从这面五星红旗是怎么插在美国这块土地上说起。“10年了,我们终于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打下了一片天地。”
“从生我养我的祖国,到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从一介书生,到办企业,再到收购管理几十家美国公司,我认为,我们生意上的成功秘诀就两个字:诚信。”
他像讲故事一样:“我1992年来美国求学,一边攻读博士学位,一边创办万向美国分公司,当时公司的开办费不足2万美元,为了节省费用,我是总经理兼推销员,雇了几名员工,勤杂工是我太太。创业是艰难的,为了省钱,我出差全住19美元1晚的 DOLLARINN,这是专为美国大卡车司机服务的小旅馆,床单上一层厚厚的油渍,房间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烟味、汽油等让人难受的味道。由于没有买主,我将所有潜在客户的名单打印出来,一个个打电话给他们。为了节省时间,节省电话费用,我给自己定了个推销标准———30秒钟3句话。即在30秒内用3句话打动客户,速战速决。对那些在30秒内用3句话不能打动的客户,先放下,再寻找下一个。”
“有时真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由于没有经验,第一笔生意就做亏了。记得当时对方要的是湿油,而我供的是干油,我一介书生,哪里记得那么多型号的货。但事实是残酷的,你不识水性就想游泳,肯定要呛水。为了不再出错,我拿出考托福、GRE的背功,死背货号及型号、各种产品的用途与特点。”
本想着天道酬勤,哪知第二笔生意还是做砸了。
“第二笔生意本来是成功的,我第一次收到了3万美元的支票,3万美元!比公司开创时资本都多,本来是值得庆贺的事,没想到高兴劲还没过,支票也还未来得及存银行,客户的电话先到:他们收到的货油脂太稀,要求退货。等我从惊诧中反应过来后,二话没说,连夜开了7个小时的车,赶到客户的公司,将那张带着我体温的3万美元支票退给了客户,表明在货没有处理好以前,我不能拿他们的一分钱。”
“千里夜奔退支票,这对客户来说是十分鲜见的事。我的行为让客户十分感激。我虽然没有做成第二笔生意,但我的诚实赢得了客户的心。这个客户近10年来,一直是我们万向美国公司的忠实客户,而且事隔5年后,这家公司将自己51%的股份无偿转给了我们,成了我们公司的一分子。”
“为了让诚信成为我们公司的忠实信条,我要求我的推销员在推销产品时一定要实话实说。我们的产品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优点,特别是有什么不足之处,一定要给客户讲清楚。决不让有误导客户的行为发生。”
“有一次,我发现有一经销商大量地采购了我们的产品,当我了解情况后,觉得这个经销商订货时有点盲目,缺乏对市场的了解。我亲自给这位经销商打电话,让他根据市场情况有节奏地预订我们的货,不要一次订得太多,以免造成库存。没想到这位年近70 的经销商接到电话后大怒,他认为我这个年龄不及他一半的人这样劝他是对他能力的怀疑、对他的侮辱。他认为他过的桥比我走的路还多。”
“在这位老头子身上,我真正感受到了美国人的固执与傲慢。”倪频笑了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不过,我并没有因为他大骂我一顿而放弃我的想法,只要能对客户负责,我受点委屈也没有什么。由于电话沟通没有效果,我又将我的意见写了封信,传真给他,希望他考虑我的意见,少订一些货。”
“哪里有到手的钱不要的道理?同事都觉得我不可理解。但我的良心告诉我,一定要对客户负责。明知传真机那头不会有反应,仍固执地将传真发了过去,我只想做到问心无愧。”
“一年半过去,这位客户来电话找我,说他错了,由于没有听我的劝说,现造成了大量库存,问我能否帮他。我二话没说,收回了他库存的货,换了新货给他。”
“又过了一年多,这位客户突然打电话给我,说一位来自中国的万向竞争对手,去他那里推销与我们货一样但价格便宜30%的产品,就在那位竞争对手从中国赶到他公司的时候,他躲了出去,并约我到另一个城市谈生意,说要将那个城市与他合作几十年的客户让给我。当时,他握着我的手说:‘小兄弟,我这样做,只是为了告诉你,你在我心中是多么重要,我有多么感激你。’”
“没有比这位70多岁老人的话更让我欣慰的了,这是客户对我的最好回报。”
万向美国公司凭借整合国际资源取胜,并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
近10年来,万向美国公司就是凭着“诚信”两字敲开了美国主流市场的大门,与福特、通用、克莱斯勒这些老牌的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
经过近10年在美国市场风雨中的摸爬滚打,在风风雨雨的实践中,倪频进一步认识到:不仅要将产品卖出国,更重要的还要利用国外的资源———市场资源、原材料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以及技术、资金等多种资源。
倪频毫不掩饰地说,“从单一资源角度,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万向并没有优势。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产品进入通用、福特等国际主流汽车厂配套,并不是做到了世界最好。在国外,我们的技术、质量比不过优秀的同行;在国内,我们的成本、价格比不过很多小厂。我们有今天,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打通了国内外资源,使资源在嫁接、转移、互换中,得到了有效的放大和提升。这种在全球范围进行资源有效组合与配置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万向在单一资源上的不足,甚至在某些领域内形成了中国公司无法竞争的优势。”
万向从产品“走出去”,实现“点”的突破,到人员“走出去”把这些“点”连接成“线”,再到企业“走出去”,把“线”拓展成“面”,就是为了在更大的范围、更深的层次,与国际资源对接。
“为了赢得更大的海外市场,我们想方设法,用股权换市场,用设备换市场,甚至让利换市场。”
1999年万向美国公司收购了QA1公司的股份;2000年由于舍勒公司经营不善,万向以 42万美元整体收购了这家当年第一次将万向领向国际市场的公司。2001年8月28日,又再次收购美国一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UAI公司,开创了中国民营企业收购海外上市公司的先河。之后,万向“以股权换市场”,收购美国历史最悠久的轴承生产企业GBC公司,获得其完整的市场网络;又以“市场换市场”,收购了洛克福特公司,这是一个以低成本整合国际品牌的成功案例。
整合国际资源的另一目的就是利用国外的资金优势。为了解决融资问题,万向美国公司与花旗、美林等世界著名金融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融资方式包括贷款、债权抵押等。2003年,万向美国公司创建了“万向制造基金”,邀请当地一批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成为股东,首次融资达3000万美元。
人才的本土化也是万向整合国际资源的重要举措。美国公司的近千名员工中,由国内派去的仅6人,所有员工的薪酬按当地标准支付。
产品的国际化,万向一向靠质量取胜。当产品走出国门的时候更意识到要动真格儿的,产品标准则完全按照美国通用、福特、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确立的QS9000国际最高质量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并随时根据不同市场的不同需求推出相应的产品。正是由于对自己几近苛刻的要求,万向实现了进入美国主流市场,进入美国通用、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与国际一流主机厂家生产配套产品的梦想。
近年来,万向收购了10余家企业。有上市公司、家族公司,也有年销售利润近30%的高回报公司,也有破产公司
在采访过程中,我一直佩服倪频的反应速度。他的语速很快,就像流水滔滔不绝:
“我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已不是一个新的命题。但开拓国际市场,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什么许多走出国门的企业站不起来,不是被洋人打倒,而是被自己打倒,被自己赖以取胜的价格‘打死’。太多的中国企业太注重产品的价格,不注重价值,更不注重产品的增值能力,将价格战从国内打到国外,誓将价格战进行到底。其结果是价格这把双刃剑没有伤到别人,伤害的往往是自己。贱卖的结果是利润越来越小,企业没有经费做新品开发,没有时间做质量控制,没有能力做售后服务,最终失掉市场。”
“我们知道,市场的广度,来自于分工的深度,也就是说,分工越细,市场的容量也就越大;市场深度,来自于服务的程度,也就是说,服务质量越高,市场的层次也就越高。否则,按照出口产品利润份额比例,流通领域60%、品牌30%、制造10%,我们始终处于价值链的下端,只能靠挤压劳动力成本来获得10%的份额。”
“万向海外投资的重点是建立一流的技术支持体系及高效的全球物流管理体系。我们的技术开发能力不仅与主要竞争对手拉平,还能有效对中国的生产制造基地进行技术支持。在物流管理方面,我们的很多产品,可以用欧洲的设备、美国的专利、日本的零件,在中国加工,北美装配,全球销售。物流管理的速度与效率,都强于主要竞争对手。这样,我们的产品,避免在价值链的终端与同质企业进行极其残酷的竞争,避免与众人同去争夺最后的一碗水,即使你的力气再大,争夺的花样再‘超凡脱俗’,你得到的也仅仅是一碗水。而走出了价值链的下端,在产品的品牌及销售市场拓展一条增值之路,能让产品产生更多的附加值。”
近年来,万向收购了10余家企业。有上市公司、家族公司,也有年销售利润近30%的高回报公司,也有破产公司。这些公司,有的是生产性企业,也有的是经销性企业。万向收购企业,核心不是企业本身,而是企业内部或外部所附带的有效资源。
“万向美国公司投资企业的目的也是为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近10年来,我们一共投资了近 30家企业,有油田、高尔夫球场、房地产业、高科技企业,如生物制药、软件开发、通信、能源等行业。最赚钱的是我们投资的100口油井,投资时的油价是 18至22元美元一桶,现在是50美元一桶,价钱翻了一倍多。”
“10年来,我们就是凭借这种资源整合能力,使万向美国公司取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 1995年其销售额为300万美元,到2004年销售额已达到4亿美元,在海外投资的平均年净资产回报率超过50%,在海外的工厂的平均年净资产回报率超过80%,远远高于美国同行平均水平。”
“我们的企业不能仅靠出和廉价劳动力‘走出去’,而要在资源从供给到最终消费的过程中,扩大服务领域,提升服务质量,以服务经济的不断细化、专业化,实现从扩充产业结构到提升产业结构,通过全球化资源配置,以价值为中心,走增值的路,最终使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万向收购了一个亏损企业,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人,通过万向的管理,收购的第一年,企业的效益就达到了400%
倪频风趣地告诉我们,只有两种人是反应迟钝的:一是老朽,眼不明,耳不聪,口齿不清,行动不敏捷。二是过度臃肿,心脏负担过重,脑供血不足,对外界反应迟缓。一个企业也是这样,不讲究创新,机构过于臃肿,战线拉得很长,很难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结果会丧失许多良机。“我们万向美国公司推崇的管理模式就是简单、简单、再简单,取消各种形式上的会议,取消层层汇报,将任务明确到人,责任明确到人,责权利非常清楚。”
“万向美国公司成立10年来,管理近30多家美国公司近1000员工,只有6个中国员工。如果按常规做法,我们一个公司派一个负责人,一个财务进驻,总公司就需近百人。但我们只有6个人。我们的做法就是对收购公司也好,投资公司也好,充分地信任与放权,我们关心的是他们的财务,关心的是现金流量,其他什么都不管。有的分公司我一次都没有去过,有的分公司的头一年也见不着我一次。但我对他们工作的进展、企业的增值能力十分了解。他们做得好,就让他们大胆地去做,我何苦要去指手画脚?我的工作重点是帮那些效益不理想的公司想办法,找出路,解决问题。”
“我在管理上采用的方法就是少管多理。作为分管30多家分公司的头,如事必躬亲,纵有三头六臂,每天不吃不喝也忙不过来。我就是充分放权,尽量少管,多做梳理工作。刚开始,我们的仓库发货时老出错,我们首先分析出错原因,并制定好管理措施,不仅杜绝了发错货,还带出了一支任劳任怨的队伍。我们收购了一个亏损企业,同样的设备,同样的人,通过我们的管理,收购的第一年,企业的效益就达到了 400%。这就是管理出效益的最好佐证。”
“我们美国总公司共6个中国人,一年4亿美元的销售额,没有出色的管理,是出不了如此业绩的。”
听完倪频的故事,我突然明白:面前这个个子不如美国人高、块头不如美国人大的同胞,之所以能成为他们的老板,靠的全是智慧。
系统产品。
成长目标:成就为一家拥有思想的现代化公司。
主要举措:实施“三接轨”,即接轨跨国公司运作;接轨先进技术;接轨国际主流市场。已在全球市场建立了服务网格,为全球主机及大众客户提供仓储、配送等服务。
1969年创业之初:7个人,4000元资金,84平方米的一个小铁匠铺。
20世纪70年代企业初创:工厂作坊式,生产多样化,拾遗补缺,生产犁刀、铁耙、失蜡铸钢等多角产品。按“求实、图新”的战略方针,在动荡年代求得了生存。
1979年:进行战略调整,集中生产进口汽车万向节。
20世纪80年代企业成长:生产专业化,管理现代化,立足国内创业,面向世界创汇,扎根企业内部,脚踏实地工作,专业化大批量生产万向节,实现规模效益,日创利润10万元。
20世纪90年代二次创业:企业集团化,经营国际化,坚持“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经营,国际化运作”的战略方针,日创利润100万元。
2001年产业升级:突出万向制造核心理念,向拥有核心价值能力的现代化大公司发展,日创利润200万元。
21世纪产业升级:大集团战略,小核算体系,资本式经营,国际化运作,向拥有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的现代公司发展,力争2009年日创利润1000万元。
万向美国公司
万向美国公司是万向集团的全资海外公司,1994年经中国外经贸部批准正式成立,是集团跨国经营业务的代表公司,负责万向国际市场体系的建设与相关品牌的创立和管理。公司现有员工近60名(其中外籍员工50余名),总资产1300多万美元,总部位于美国芝加哥西北部工业园区内。
万向美国公司致力于构建涵盖欧美两大洲的万向零部件市场网络,树立“QC”产品的国际品牌地位,先后在美国、英国、墨西哥、委内瑞拉、巴西、加拿大等国设立了销售公司。1997年8月,万向美国公司与万向钱潮股份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实现了产品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配套。由此,万向实现了继1984年中国第一家进入美国维修市场向第一家进入美国主机配套市场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的飞跃。
此外,万向美国公司涉足地产和房产投资。现拥有18洞国际标准高尔夫球场,并在洛杉机和芝加哥等地投资房产事业。
“做洋人的老板,用洋人的资本,收购洋人的企业,赚洋人的钱”。万向美国公司通过短短几年的运作,实施“市场营销本土化、管理体系本土化、资本本土化”战略,成功打入美国主流社会,成长为美国中西部最大的中资企业。公司于1994年底成立, 1995年即实现销售360万美元,1996年达1100万美元,1997年突破2000万美元,1998年达3500万美元,1999年达到4500万美元。
万向美国公司因其良好的经营业绩和社会贡献,与美国花旗银行和美林公司建立了信贷关系。万向美国公司总裁倪频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等接见和宴请。
国际油价为何突然跌破100美元大关,油价下破100美元
与上半年的持续飙升不同,如今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预期下,市场对石油需求走弱的担忧愈演愈烈,石油价格出现了“崩盘”。
本周二WTI原油价下跌“破百”,盘中一度下跌10%至每桶97.43美元,最终收跌8.2%至每桶99.50美元,这是自5月11日以来该油价首次跌破100美元。
布伦特原油价格同样表现低迷,周二下跌9.5%至每桶102.77美元,而就在不到一个月前,布油价格还超过每桶120美元。
原油价格为何出现暴跌
由于各国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和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叠加流动性紧缩的多重压力下,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恐慌性抛售继续蔓延。
全球原油市场的现状是,虽然供给端尚未稳定,但是交易员已经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需求端,担忧经济衰退或将削减原油需求。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的数据,截至6月24日,四个星期内的平均汽油需求同比下降约2%。
另外,美汽协称,美国各地的平均汽油价格已回落至每加仑 4.80 美元。然而,汽油仍比一年前高出50%以上,导致司机开始削减开支。
能源研究机构表示,在需求走弱的同时,石油公司已逐渐通过增加产量来应对每桶100美元的油价,因此在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看到更多原油进入市场,从而进一步压低价格。
更广泛地说,由于经济前景黯淡,一些原油交易商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一系列商品的表现。
此外,美元走强也是在最近几个交易日拖累油价下跌的另一个因素。
花旗:油价可能在年底前跌至65美元
华尔街对油价走势的观点也正处于“多空交战”之中。而花旗成为“首家看空油价的大行”。
花旗分析师在最新的报告中指出,受经济衰退影响,油价在年底前可能跌至65美元/桶,到2023年底或降至45美元/桶,这意味着年底前油价将从当前的109.7美元/桶下跌40%。
就石油而言,只有在最严重的全球衰退中,全球需求才会转为负值。需求下降和供应的持续性导致大宗商品价格在大多数衰退中下降,在某些衰退情境下,油价将跌到“边际成本”。
总的来看,全球原油需求继续走软将导致原油库存增加和价格下跌。
多个大宗商品品种重挫
除了原油市场,随着经济衰退预期的增加,多个大宗商品品种重挫。
在需求前景悲观之际,全球工业用金属市场跌跌不休,铜铝铅锌镍等主要工业金属在今年二季度纷纷创下了至少十年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
伦铜收跌逾4%,跌破8000美元关口报7670美元/吨,创最近19个月低点。被视为世界经济晴雨表的伦敦铜价自7月1日跌破8000美元,周二再次崩盘,触及2021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
此外,铅锌镍等主要工业金属在今年二季度纷纷创下了至少十年以来的最大季度跌幅。伦铝、伦锌、伦铅和伦锡收纷纷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农产品价格也一路下降。芝加哥小麦期货在6月下跌18%,单月跌幅创2015年以来最大;玉米期货单月下跌18%,跌幅为十年最大;大豆跌幅达到13%。
此外咖啡、糖和可可的价格也有所回落。
中行原油宝事件,芝加哥交易所提前半个月通知,中行是否有错?
讲个笑话:美国一边套走中国300多亿,一边骂着中国。
首先中行原油宝的合同设计方案是在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的,没有违规,单向平仓设计虽然不是很全面,关键是是销售这样的产品按规定要求是要让客户明白合同中的怎样才会导致客户亏损,亏损后客户需要承担的风险,这个需要面对面一条条的告知并要让客户明确清楚的,现在都是网上操作合同时让客户点勾看过了,要么面对面也是简单介绍一下产品赚钱是多么容易,对亏损造成的损失减少叙述和避开,现在中行原油宝出现本金清零不够还要补款的大乌龙事件,所有的客户都说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情况发生,都是没有仔细看清楚合同的条款,搞明白条款的内容是什么,这个是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金融投资的不成熟的标志,所以我们所要记住的教训是重合同,看清楚合同上的所有条款,这样才能远离无谓的损失。
1.中行规定临近美国原油期货结交日结交是否存在规则漏洞从而给了国际资本机会。 2.在中行得知美国临时更改规则,是否意识到负油价来临,从而做出决定性避免风险措施,例如提前结交?比如一个个通知投资者油价可能为负?别说公告通知,没人知道的,而且公告并未提及负油价可能。这个需要中行自己做出规则更改以避免损失。 3.中行在10点之后是否做出过任何避免落入陷阱的措施?答案显而易见,没有,否则不会最后按结交价结算,也就是说在10点之后中行未能平一手原油,才会最后统一结交价 可以说中行是害怕冒风险去更改规则,一步步看着投资者损失惨重,是中行明明知道陷阱却主动一步步踏入。 中行如果真的考虑到投资者,采取如下措施完全可以避免一切 1.如上所说提前换期,虽然破坏规则冒巨大风险,但真心实意为了投资者 2.10点后拿出自己的资金对冲,以中行的实力,这点完全没问题,可惜中行更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 3.选择实物结交,投资者是没有原油取货权的,但中行有啊,中行看着负油价,硬是在最低点平仓,而不是去想办法挽回,自顾自己利益。
我个人觉得要是建设银行,工商银行都和中国银行一样,那基本可以判断不全是银行的责任,如果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在此次事件中采取措施有效避免了该事件的发生,那么,中国银行肯定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很多客户根本不知道原油改了游戏规则,中国银行也没尽义务短信通知客户,只收到中行通知4月2O日晚上十点进行平仓后强行移仓。可这它也没做,责任肯定是中国银行。涉及到属地的问题,交易场所若在囯内属于,交易场所在芝加哥他只需要把交易规则告知客户就是了,客户只能服从平台规则走,中行不懂规则还充当了大胖子,中行想做原油期货业务代理商先提高一下自身的业务水平,否则以后就退出相关业务,让投资人也输得心服口服!
说被套路,感觉不成立。首先,你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再说,这300亿里面,中国银行占多少,我们也不清楚。印度韩国甚至美国本土等很多机构也赔了钱。最后,规则告诉你了,你自己压根满不在乎,这不是套路。怨,只能怨自己!
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的保密系统所有大客户微信及其它及时通信软件的信息美国都能通过安卓苹果的系统悉数掌握,大家都沉浸在在零位马上就要大赚前狂欢中,麻木了,其实华尔街正张着血盆大口等着呢!中行和客户各有一半责任,因为客户不贪提前跑,就不会掉坑里,而中行业务不熟练又粗心大意,也难逃责任,至于美国,他们没理都找事,何况这次中方挖不出美方什么把柄,说他改规则也提前告诉你的,你们不贪他们怎么能套你?
关键是规则,风险是否提前告之,是否投资者自己操作。如果是,那就不怨谁,愿赌服输。还有合同有无中行强制平仓锁定止损责任义务条款,而且优先于本人操作权利,那么中行相应承担损失。弄清条款很重要,否则官司也没得大。还有一个风险是信息通道出问题,得有紧急预案手段,否则别玩!银行出的项目,募集了客户资金,亏光了本金不说,还当上了客户的债主,如果是个人干的,应该叫金融和敲诈勒索的,原油宝是中行出的产品,卖给客户说亏了会自动平仓,结果把客户坑死了,却说平不了仓,没有止损的自杀产品,中行也敢卖,明知道吃了会死人的饭,中行端给客户吃了,还说死不了能救活,结果客户全死了,中行跑出来说这不能怪我,要怪怪你死得太快,我来不急救,你觉得合适吗?
不是银行不懂,是银行知道了也告知了客户,但是有些人就是贪心,觉得自己能,必能大赚一把,所以临近交割期也要买进,也不愿平仓出场,博一博,想天亮升它几十块就可以一夜暴富,收钱入口袋,呵呵,可是天不遂人愿啊,一觉醒来,市场跌了几十块,巨亏了,现在卖可怜,说各种不懂不了解,是穿开裆裤的小儿吗?口袋里面的钱会随意掏出来投资?不懂?不了解?才怪!贪婪不值得同情。
为什么这么多人质疑银行,也有这么多人质疑投资者,偏偏质疑的人都没有搞清楚原由呢?其实,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芝加哥交易所已经发现问题了,知道可能出现负油价,而且据此修正了交易系统,也进行了提示。投机者继续买入,肯定自己有责任,那么银行呢?银行的责任在于这款产品设计有风险,而且在风险发生后根本没有止损,把投资者直接送给了资本大鳄猎杀,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么大的多头合同,而且是没有交易能力的公司,必须强平给有能力的公司,而中行居然不盯盘,任人宰割,无形中把自己变成羔羊。是不是做多被杀,将来做空就安全,其实也是不安全的,同样有可能被围猎,所以,唯一安全的办法就是跟有交割能力的合作,或者其他手段。总体来说,中行的责任就是风险控制出现了问题,让国内的赌徒变成了国际羔羊。
国内油价重回“5元时代”,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要生变?
终于如大家所愿,油价重回“5元时代”。自3月17日24时起,国内每吨汽油价格下调1015元,每吨柴油下调975元,此次下调是2013年新版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以来的最大一次降幅。按一般私家车油箱50升的容量估测,加满一箱92号汽油将少花41元,出行成本明显降低。
之所以国内的油价能回到“5元时代”,那是因为国际原油已经“贱”到连水都不如。比如3月9日全球油价遭遇“史诗级”暴跌,布伦特原油期货跌幅31.5%,每桶价格仅31.02美元,这是自1991年1月17日海湾战争爆发后的最大跌幅。据相关机构预测,2020年全球石油日均需求增加量下调36.5万桶至82.5万桶,为2010年以来最低增幅。如果新冠肺炎的疫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量只会减不会增,价格也难有太大波动。
如果油价真的长期维持低位运行,会对国内各行各业带来什么影响?特别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新能源车产业,在油价下行的趋势下,是否在市场不济的更是雪上加霜呢?
低油价让新能源车很尴尬
油价对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有没有影响呢?如果说没有影响,那肯定不客观,因为有些人选择新能源汽车,主要是为了节省用车成本,毕竟新能源汽车充电不烧油,只要能省下油费就能省下一大笔钱。
我们可以简单算笔账,早前92号汽油价格约6.32元,平均百公里油耗8L来计算,合计每公里的运行成本约为0.5元,现在92号汽油价格跌至5.5元左右,那么每公里的运行成本将下降至0.4元左右;纯电汽车方面,以目前普遍适用的三元锂电池百公里电耗14KWh来计算,使用家用慢充充电每百公里成本约在0.15~0.2元,如果是快充可能要到0.3元左右。可见,随着油价不断下调,两种车在运行成本上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
成本差距的缩小,对于纯电动车来说简直是一个噩耗。根据芝加哥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研究估算,如果国际油价超过350美元/桶,那汽油车将会被电动车彻底淘汰。如果油价只维持在50美元/桶,那电动车将会步履维艰,直到电池技术取得质的突破为止。而现在的原油价格是30美元/桶。
不敢武断地说低油价一定会让电动车陷入困境,但可以肯定这会导致投资者对新能源车需求的担忧。受油价下跌影响,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股价也应声大降,3月9日特斯拉、蔚来收盘价格分别下跌超过13.73%、14.93%,而特斯拉也从最高的968.99美元一路调整跌至600美元附近,跌幅累计达25.85%,公司总市值缩水近338亿美元。另外,电池供应商宁德时代也出现7.02%的大跌,损失逾222亿元的总市值。
受到疫情和春节假期双重因素冲击,国内的新能源车销量也不容乐观。从乘联会日前发布的2月份乘用车产销数据来看,2月份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1.4万辆,同比下降69.5%,1-2月累计销量5.6万辆,同比下降61.4%。一边是大幅退坡的新能源车补贴和销量减少,一边是油价下跌让燃油车用车成本更具吸引力,这样的局势对新能源产业是不利的。
油价决定电动车生死,但中国是例外
看到这,你是否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要进一步"降温"、甚至"凉凉"了?别急,先看完几个跟中国市场有关的常识,再做判断。
首先,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设“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其中调控上限为每桶130美元,下限为每桶40美元。就是说接下来不管国际油价下探多少,只要在40美元区间内,国内油价都不会再作调整,那也意味着新能源车在用车成本上的优势不会减少。
另外,发展新能源车对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发展十分重要。一方面,发展新能源车有助于缓解能源压力,降低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另一方面,发展新能源车有助于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为中国提供了新的巨大发展机遇。所以政府在接下来会有更多利好政策推出,稳住甚至提高新能源车的整体销量。
所以,不管是消费者还是车企,都无需担心油价影响新能源车的发展。对车企而言,现在最重要的是把新能源车技术提升得更快一些,让产品更有竞争力。今年的新车也确实值得期待,大众ID.3、宝马ix3、国产Model3长续航后驱版、广汽新能源全新SUVAionV等,这些新车的吸引力不亚于传统燃油车。另外,经过多年的发展,新能源车的续航也取得长足进步,在续航里程方面接近了普通汽车半箱油的水平,像小鹏P7的NEDC?工况续航甚至达到?709?km。
油价的下调,确实能减轻传统燃油车主的用车成本,但这并不意味国内新能源车市会陷入“困境”。接下来,在国内各种利好政策的支撑下,再加上新能源车技术上限不断突破,都能看到国内新能源更好的前景。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