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大跌美国储油_美国原油下跌
1.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2.石油价格下降是如何影响卢布汇率的?美国是如何操纵的?
3.美国历史最大规模石油储备释放,对国际油价是否会产生影响?
国际油价都负数了,两桶油一季度还亏损360亿,怎么看?
亏损有两个方面原因,
第一是肺炎,大家用油减少,导致储存油周期更长,成本增高,销量下滑。
第二是,会计口径的问题, 这个是主要因素,例如中石油存了2亿桶油,原理是45一桶,现在是11一桶,核算资产时候,这个就是亏损,资产贬值了嘛。所以亏损很正常。
一季度,“两桶油”合计亏损超过350亿元。为何在政策“保护”、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调整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巨亏?
亏损有多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其一,一季度石油公司加工的原油是油价暴跌前进口的高价原油。为了保证生产稳定,石油公司必须事先消耗一定时期加工量的原油库存。从原油采购到加工成产品销售的周期约为2-3个月。
3月初,沙特和俄罗斯就减产协议谈判失败,国际油价暴跌。3月7日收盘,WTI原油价格跌至41.28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跌至45.27美元/桶,此后一段时间维持在40美元/桶。
3月17日,到了国内成品油调价窗口期,按照现有的成品油定价机制,成品油价格根据国际市场原油近10个工作日的价格变化做出调整。
换句话说,这时石油公司卖出的成品油价格挂钩的是40美元/桶的国际油价。为此,石油公司损失了约30美元/桶。
其二,在新冠疫情影响下,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销售量大幅下滑,不仅影响了营业收入,且延长了高价油的库存周期,这进一步影响了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
一季度,中国石油(601857.SH/0857.HK)亏损162.3亿元,中国石化(600028.SH/0386HK)亏损191.45亿元。两家公司的炼油、销售板块均现巨亏。
其中,中国石化炼油板块经营亏损257.94亿元;营销及分销板块经营亏损15.36亿元;化工板块亏损15.68亿元。
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亏损额为87.0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利润117.72亿元。
“两桶油”业务板块略有不同,受油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中国石油以上游勘探开发为主,由于国内油气生产成本较高,当原油价格处于低位时,其上游业绩会受到较大冲击,中下游会有盈利;油价高时,上游则受益较大。
作为全球最大炼油商,中国石化则以炼油和成品油销售为主,90%的原油依靠进口。油价低时,其原料成本降低,中下游会因此受益;油价高时,业绩受损较大。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两种极端情况会令石油央企出现政策性亏损。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徘徊在20美元/桶附近,甚至一度出现“负油价”,但国内成品油价格连续三次未作下调。
不调价的依据来自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当国际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桶调控下限时,成品油价格不调整,金额以风险准备金的形式上缴国库。
当国际油价高于130美元/桶的“天花板价”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同样导致“两桶油”出现政策性亏损。
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创下 历史 最高点147美元/桶。WTI和伦特原油全年平均价格分别为100.06美元/桶和97.2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上涨了38.66%和34.37%。
彼时为了稳定物价,成品油价格并未同步进行大幅上调,导致国内成品油价格和原油价格倒挂,石油公司出现政策性亏损。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彭绍宗曾表示,成品油价调整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中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2008年,在国际油价均价在100美元上下,国内成品油价格6.3元/升左右。中国政府和三家石油央企为此“补贴”1652亿元。
国际油价在2008年登顶 历史 峰值,中国石油利润却同比下降22%;中国石化炼油业务亏损615亿元,利润同比下降47.34%。
因此,石油央企的盈亏并未和国际油价的涨跌完全同步。只有当国际油价运行在40美元/桶-130美元/桶之间时,石油央企的盈亏和市场表现较为一致,当国际油价低于40美元/桶、或者高于130美元/桶时,政策端的影响便会显现。
主要是因为中国的油企也投资了海外的企业,并且大部分的海外投资的石油也在国际市场销售,建议你可以看看这个视频
油价和两桶油的业绩长期以来是很的人所诟病的,特别是有车一族和炒股的,两桶油作为央企背负了很多的任务,维持稳定、税收、战略储备、能源安全等,我国定了一个地板价,每桶原油跌到40美元时国内油价不再调整指在保护石化油服、石油开踩等国内相关产业链公司,当然作为央企它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比如前几年出现的各种油老虎让国人对它们的印象差到了极点,潜意识里认为两桶油里还有很多老虎、苍蝇,造成了信任感缺失。
国际油价跌到了负数并不是现在去拉油别人倒给你钱,负油价的产生是资本的博弈,是美国资本挖韭菜根的一件事,利用油轮稀缺,储存已满,时差,规则等,对参与石油期货资本的收割,两桶油的成本对油价变化是不敏感的,因为石油不能长期大量无损化的储存,所以都有库存,中国的石油储备在60天左右,所以原油的价格变化要持续60天以上才能体现出成本的变化,如果油价在20美元左右持续到年底,两桶油的业绩就不会亏,石油、烟草、银行、电力、是国家支柱性产业,他们税高点、利润多点,其实是国家的须要,关乎国家大事我们不应该抱怨,而是多一点支持!
最近有人在问,为什么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最新公布的季报显示中国的两桶油一季度还亏了360亿元,差不多以每天4亿元的速度在“烧钱”?其实答案很简单,两桶油作为我们国家的超大型国企,其经营范围除了炼油、卖油之外,还有其他业务,这中间包括石油开采、石油钻井,石油工程建设等,可以说包圆了整个石油行业的上、下游;而这些业务很多都是重资本,高技术密集、高劳动密集的产业,这些产业需要相对合理的油价作为支撑,才能获得利润。我们可以对比下美国的页岩油企业,他们目前的采油成本和两桶油差不多,都是40-50美元/桶。自从油价跌到40美元以下之后,美国页岩油企业是亏得厉害,很多都陷入破产的境地。
那么两桶油为什么亏损那么多呢?老易特意找了下他们各自发布的一季度季报,其实里面说得很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上官网或者证券软件上去查询。为了便于大家理解,老易花3分钟时间简单帮大家梳理下两桶油亏在了哪里――
先说中石油的季报,季报显示中石油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算总共亏了 133.49 亿元,,归属母公司利润净亏损162.30亿元,亏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构成:
1,一季度由于疫情严重,部分产能转为喷绒布等防疫物资生产,导致炼油和化工板块经营亏损87,02亿元,其中炼油业务亏损62.92亿元,化工业务亏损24.1亿元。
2,受到成本品价格下跌和市场需求下降影响,成品油销售亏损165.93亿元
3,销售进口天然气和液化天然气亏损39.33亿元。
从上面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最主要的亏损集中在油气营收减少和成品油销售额下降,光这两块就亏损超过300亿元。(当然也有盈利的业务板块,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为全部列出)
我们再来看中石化亏在了哪里――
石油价格下降是如何影响卢布汇率的?美国是如何操纵的?
(一)卢布汇率如何受油价下跌影响。不管是哪种国家货币,卢布也好,还是美元、人民币,都是以国家政府信用背书的法定货币,与贵金属、外汇及其他实物资产脱钩的。法币本身并无天然价值,离开政府信用就是废纸一堆。主权货币被动地发生持续贬值,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极其危险的事情。
法币时代的货币贬值一般指在外汇市场上主权货币相对价值的下降。一般来说这只能是由其发行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国际收支赤字造成。卢布贬值所代表的,也就是俄国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赤字:
经常项目包括外贸收支、非贸易往来和无偿转让;
资本项目则包括国际间股票、债券、证券交易与境外存款。
两个项目发生赤字,就是指出现境内的资金向境外净流出,国内市场银根抽紧,经济活动陷入萧条。站在投资者的角度看,国际外汇市场上对卢布需求的急剧减少,抑或俄国国内对美元及其他外汇需求的剧烈扩张,都能带来卢布贬值。
原油价格下跌给俄罗斯金融造成的影响有三:
一、外贸收入减少;
二、海外投资的撤离;
三、税基缩小导致的政府财政状况恶化。
油价低对产油国来说结果都一样:出口同样多的油气,收入却变少了。收入减少,石油出口企业与银行系统结汇所需要的本币就会减少(国际市场对卢布需求减少)。
外资撤离通常会早于外国投资者对石油价格信心整体崩溃而发生。一部分人出于避险目的,加紧抽离已经投入俄境内的资本,将有关项目股份、机器设备等变现,置换为外汇资产,带出境外;另一部分已承诺投资的,也会及时止损,中止合作。通过股票市场持有俄罗斯石油公司、油田服务企业股份的,则会迅速抛售,用这部分卢布的流动资金购买外汇进行跨境撤离(俄国境内对外汇的需求急剧增加)。这些金融活动无疑会消耗大量俄央行的外汇储备。
俄罗斯在叶利钦执政的晚期就开始支持国有资本兼并控制石油工业,因此目前国营资本占据该行业相当比例的股权。与此同时,该国对原油开采征收特别收益金(国际惯例),还对出口原油征收一定比例的出口税。油价下跌导致的税收流失,使得政府预算无法落实,为填补缺口,弥补财政所需,俄央行就会被迫用外汇储备购买更多计划外的政府债券。这在帮助政府度过财政危机的同时,当然就消耗掉央行的外汇储备。
其实俄央行自己也承认,在前一阶段为干预卢布暴跌已经动用了不少的外汇储备。在主权货币疲态已经得到地缘政治或重大市场因素背书的前提下,这类主动干预往往是饮鸩止渴,投资者(既包括境外也包括俄境内的)出于获利的天然冲动,会义无反顾地同央行对赌。无论俄央行购回多少卢布,抛出来的外汇都会被市场消化殆尽,直至央行金库告罄。待到俄政府信用破产为止。
(二)美国操纵石油市场有4种手段。
第一,美国政府说服本国石油公司限制开采量。最近5年尽管油价很高,但美国石油巨头的开采量一直保持在一个水平上。
第二,美国的忠实盟友沙特阿拉伯愿意执行美国的战略,没有表现出大量增加石油供给以打压油价的愿望。
第三,纽约期货市场的大量投机倒把行为是石油价格增长的推动力。毫无疑问,在那里定调的是美国人,每天大量的期货交易推动着油价上涨。美国政府还有其它一些方法来操纵油价。
第四、美国充分运用自身影响力和主导性,以市场作用调侃市场、调侃价格、调侃技术、调侃心理。例如,在国际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低利率和疲软股价中,美国将有实力的投资机构和投资者招募到国际石油市场,将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资金转移至石油市场。国际石油价格高企不仅吸引了国际汇市上的资金进入期货市场而对美元贬值产生助力,而且并没有导致美国因进口原油造成巨大损失,其中核心在于美元效应。
美国历史最大规模石油储备释放,对国际油价是否会产生影响?
首先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一是释放储备规模不及市场预期。与全球原油消费和潜在供应不足相比,显得不足。此外,俄罗斯原油供应实际减少规模未定、乌克兰危机前景不明朗等因素,也加剧了市场对能源供应形势进一步恶化的担忧。会议决定释放6000万桶原油储备,其中包括美国承诺释放的3000万桶原油储备。此前有媒体报道,国际能源署成员国可能释放7000万桶原油储备,美国原油储备释放规模为4000万桶。
再者IEA释放原油储备的最大影响是对市场心理的影响。6000万桶原油无助于改变局势,也不足以抵消俄罗斯原油供应的损失。总之,6000万桶是不够的。原油储备的释放可能在短期内提供温和的缓冲,但与俄罗斯原油供应中断的规模相比,还不够。除了供应短缺,购买意愿下降、支付瓶颈、融资困难等因素也可能阻碍交易,加剧油价上涨。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商品消费者越来越不愿意从俄罗斯购买石油、液化天然气、煤炭、金属和食品。
其次,汽油价格上涨加剧了对整个经济的通胀担忧。政府几个月来一直表示,它正在努力降低汽油价格,并动用了战略石油储备。随着油价飙升,一些人呼吁政府暂停征收联邦汽油税。石油买家正在减少从俄罗斯购买精炼产品,这导致俄罗斯炼油厂关闭。码头工人拒绝卸下运载石油和天然气的船只。保险费率飙升,导致船东取消在俄罗斯的船舶预订,这也影响了哈萨克斯坦的石油销售能力。
这些石油储备的释放对油价影响不大。随着美国加大对俄罗斯的制裁力度,国际原油价格飙升,布伦特原油一度逼近140美元关口。与此同时,政府正在敦促国内页岩油生产商增加产量,同时试图说服欧佩克国家增加产量以降低美国汽油价格。但效果并不理想。人员和供应短缺正在阻碍美国页岩油行业的复苏,德克萨斯页岩油公司表示他们?无法增加产量?。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