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和马其顿关系-保加利亚和马其顿油价
1. 美国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2.世界上的各国语言怎么说
3.全球富裕指数全球富裕指数排名
4.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美国的能源地缘政治格局
美国历届政府都把能源安全作为美国贸易和外交政策的重点。美国为保证能源供应安全,加强同加拿大、委内瑞拉、墨西哥等美洲产油国的贸易关系,主张建立北美与拉美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美国重视同海湾产油国的国际合作,加强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并加强同西非国家的油气合作。总之,加强全球合作,强化美国能源安全是美国能源地缘政治战略首要考虑的问题。
据报告,美国各种能源都能自给自足,惟独缺少石油。美国历届政府把能源安全放在美国对外贸易和外交政策的首位。美国的能源和经济安全不是孤立的,它同国内和国际能源供应紧密相连。因此,美国不断加强全球联盟,加强同盟国的贸易关系,而且同主要产油国进行深入对话,并加紧开发西半球、非洲、里海和其他石油储量丰富的地区。
为保证美国继续从国外获得石油资源,具体地缘政治战略如下:
1.加强同加拿大、委内瑞拉和墨西哥等美洲产油国的贸易关系
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委内瑞拉和墨西哥是美国四大石油进口来源国。2000年,美国从这四国进口的石油占当年美国石油总进口量的55%。在这四大石油进口国中,有三个国家属于美洲地区。
美国支持北美能源架构,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签字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增加石油产量有助于提高北美地区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委内瑞拉是美国重要的炼油商和汽油供应商。美国很重视同拉美重要产油国委内瑞拉之间的能源合作,主张建立北美与拉美统一的能源安全网。美国在委内瑞拉能源部门的投资增长,特别是重油方面的投资,提高了委内瑞拉发展目标和与世界能源市场同步发展的能力。委内瑞拉正准备开放天然气部门,以及目前正在讨论的双边投资协议会增加美国的投资。目前,委内瑞拉的石油工业正与美国市场形成一个整体。
2.加强同海湾产油国的关系
除美洲国家外,中东将首先成为美国全球能源政策焦点。中东的石油储量占世界石油储量的67%,其大部分在海湾地区。报告估计到2020年海湾地区的石油供应量将占世界石油供应总量的54%~67%。美国历届政府强调,海湾地区是美国根本利益所在,是美国对外政策优先关注的焦点。为此,美国将保持与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联酋、也门等国家保持友好外交关系,并利用这些国家的能源部门向国际资本市场开放的有利时机增加投资。对于伊拉克、伊朗,美国则采取在政治上打压、在经济上制裁、在军事上不断袭击伊拉克的行动,目的就是为安全获取中东地区的油气提供坚实的军事保障。
此外,美国希望与产油国共同努力,对全球石油市场具有导向性的数据,提高透明度、及时性和准确性,改善数据质量和市场效率,避免油价出现剧烈的波动。
3.加紧开发里海和俄罗斯的石油资源
里海地区被称为“冷战时代封存下来的宝贵财富”。冷战后,由于滨里海地区的国家增多,新的政治格局还未形成,也就成为油气地缘政治的真空地带。截至2000年1月1日,里海地区的4个国家共拥有剩余石油储量760亿桶当量,超过西欧600亿桶当量,约为中东地区剩余石油储量的1/9。据预测,里海地区的石油产量将由2000年的132.4万桶/日上升到2015年的397.2万桶/日,天然气产量到2010年将达到3.17亿立方米/日而跃居世界首位。因此里海地区将是21世纪世界能源的新希望。作为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的美国当然不会轻易放过开发世界新能源基地的机会。
同时,里海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非常重要,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麦金德曾经指出该地区是“枢纽区”和“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并断言:“谁统治心脏地带,谁就能主宰世界岛,谁统治世界岛,谁就能主宰世界。”布热津斯基对该地区的重要地缘战略地位也作了很高的评价。美国介入该地区还有其现实考虑:首先,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及以其为首的北约的实力迅速增长,但其进一步东扩必将遭到俄罗斯鱼网破式的抵抗,因此美国有意以土耳其为“桥头堡”,从阿塞拜疆经过里海横贯中亚,然后从中亚地区向北经南高加索直指俄罗斯“心脏”。这种迂回包抄的“东扩”(这里仅仅是指北约势力范围的东向扩展)方式比直接东扩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但对俄罗斯的威胁却更大,是一种更巧妙的东扩形式。其次,美国控制里海(中亚)地区,向北可以逐渐向俄罗斯境内不断渗透,甚至有可能将俄从中间肢解为欧洲和亚洲两个部分;向南可以压制伊朗、阿富汗,甚至实现同其在中东的军事基地和石油供应源的地区连接,向东可以影响中国获取里海地区石油的努力,并威胁中国西北地区的安全与稳定。
为此美国在里海地区采取了积极的外交攻势,主要表现为:
(1)积极促成美国大石油公司到里海地区抢滩登陆,在经济上挤压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影响力
据哈萨克斯坦经贸部统计,截至1996年,外商与哈签订的100亿美元投资协议中,美国公司占了34%,而俄罗斯所占的比例还不到10%。截至1999年,美国公司同该地区有关国家签订的投资合同总额已达到200亿~300亿美元。仅美国雪佛龙石油公司为开发田吉兹油田与哈签订的为期40年的协议,投资金额就高达200亿美元。为了促成这些投资,美国政府不惜向该地区提供大量经济援助。另一方面,美国政府不停地出面疏通各方面关系,甚至专门为此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里海能源工作小组”,负责处理该地区的能源外交事务。该小组由国家安全委员会直接领导,其主要协调人一般由和国务卿的特派代表担任。
(2)加强同该地区有关国家的军事联系,逐步消减俄罗斯对该地区安全问题的传统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不断努力将中亚国家纳入西方主导的安全框架之内。1995年以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平伙伴关系”计划出台后就相继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签署了框架协议。另外,美国政府还积极支持中亚国家建立独立于俄罗斯和独联体框架之外的集体安全机制。B.美国军政要员频频访问中亚国家,进一步密切同这些国家的军事联系。C.军事援助明显增加。2000年对哈国军事援助1000万美元,对乌援助近1亿美元。此外,美国还为哈国培训大量中高层军官。D.联合维和军事演习逐渐制度化。冷战结束以后,为了进一步加强同里海地区的实质性军事联系,美国不断强化同有关国家的联合军事演习活动。1995年至2000年,美国同该地区的国家举行了五次联合军事演习,目前已经逐渐制度化、经常化。
随着美国对里海地区的全方位渗透,其在该地区的影响逐渐扩大。军事影响的扩大既有利于美国大公司对该地区石油资源勘探开发的投入,又可有效预防不利于石油开采和输出的地区性危机的发生。即使发生了危机,其与该地区现有的军事联系也有利于保证危机情势下的美国公司及使馆人员的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这种不断扩大的军事联系对俄罗斯来说是一种莫大的压力。
(3)围绕里海法律地位问题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以期为本国大石油公司早日进入该地区铺平道路
里海为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耳其、阿富汗和伊朗之间的世界上最大的封闭水体。冷战期间由苏联和伊朗共同开发,几十年来一直相安无事。冷战结束以后,其沿岸国家增多,这里成为油气地缘政治的真空地带,关于里海法律地位的争端也随之而起。目前,各方争论的焦点是里海到底是海还是湖,这实质上是对里海进行彻底划分还是由沿岸国家共同使用的问题。根据国际法,如果里海是“海”就可以由沿岸国家进行分割,如果是“湖”则只能作为共同财产由沿岸各国联合开发利用。在这场争论中,哈、土、阿认为里海是海,主张将其进行彻底划分,俄、伊则认为里海是湖,沿岸国家应杜绝采取与里海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勘探有关的一切单边行动。因为只有尽快将里海按国家地理位置原则进行划分,使每个沿岸国家都各自拥有其中的某一部分,外国公司(当然包括美国公司)才有可能与这些国家签订相应的协议,从而进入里海地区开发石油资源。因此,美国支持哈、阿、土,并亲自为哈、阿谋划同俄罗斯谈判的方针和策略。另一方面,美国坚决反对俄罗斯的立场,不断向俄施加压力,并以断绝对俄投资为要挟,最终迫使俄做出重大让步,同意先就里海沿岸45海里进行划分,其他部分由各国共享。虽然,里海的法律地位问题尚未最终解决,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在解决这一纷争中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积极影响里海油气资源外输管道的走向
里海没有直接出海口,其油气资源只能通过陆路外运,而管道运输无疑是最佳选择。目前该地区的外输管道共有3条,其中有两条都经过俄罗斯领土,且年久失修,运力有限,无法满足将来大规模运输的需要。再加上俄罗斯借此向该地区有关国家索要高额过境费并施加种种压力,导致哈、阿、土决意要摆脱俄罗斯的控制。因此新的外输管道方案陆续出台:
北向方案:
1)从哈萨克斯坦的田吉兹油田到俄罗斯新罗西斯克;
2)将克罗地亚的输油管道升级换代,然后将其与已有的经乌克兰的末扎巴管道相连。
西向方案:
1)从巴库经格鲁吉亚直到土耳其的杰伊汉港;
2)从里海经阿塞拜疆、格鲁吉亚、黑海、保加利亚、马其顿到达阿尔巴尼亚在亚得里亚海的郡拉斯港口(即巴尔干石油管线)。
南向方案:
1)从哈萨克斯坦经伊朗到波斯湾的哈奈克岛;
2)从土库曼斯坦经阿富汗抵达巴基斯坦。
东向方案:向东铺设一条经中国到太平洋的石油管道。
在上述众多方案中,美国明确表示反对经过俄罗斯的北向方案。南向方案由于美国对伊朗和阿富汗的制裁也变得希望渺茫。美国倾向于支持西向方案,其中1)号方案由于美国的极力支持已经准备开工建设。美国的意图非常明显,那就是要让里海油气资源绕开俄罗斯向外运输,从而把长期以来由俄罗斯把持的里海地区油气资源控制权逐步掌握到自己手中。
美国在里海地区的能源外交努力及因此而引发的新一轮里海油气资源争夺与开发热潮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能源市场的稳定与可预测性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大国关系也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另外,布什政府对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俄罗斯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5%,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产国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2000年,俄罗斯石油和液化天然气产量达到670万桶/日,石油产量比上年增长7%,为苏联解体以来的首次增长;石油出口量达到420万桶/日。俄罗斯的天然气也很丰富,占世界总储量的33%。虽然美国对开发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兴趣浓厚,但积极性大大低于对里海资源的开发,主要原因是对俄罗斯的投资环境不满。因此要求俄罗斯当局加强基础建设,稳定政局,改善投资环境,并执行产量分享协议。
4.加强与西非国家的油气合作
西非将是美国油气进口增长最快的来源之一。尼日利亚2000年向美国出口90万桶/日石油,预计今后10年产量将从2000年的210万桶/日增加到500万桶/日。美国参与的安哥拉海上石油产量增长迅速,2000年安哥拉向美出口30万桶/日石油,预计今后10年向美的出口量将会翻番。
美国积极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西非国家发展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设施建设,特别是新的地区性天然气管网和电网。美国进出口银行等组成的财团在西非建设的天然气管道长161英里(1000公里),从陆上和海上将尼日利亚和贝宁、多哥和加蓬连接起来。
美国政府也已经要求国际贸易组织成员国开放一切能源领域。
5.加强美国海军的实力,确保美国石油海运线的安全
美国的海军建设除了是保障美国国土及其盟国不受侵犯之外,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确保美国国际贸易,特别是石油贸易的运输海运线。
20世纪,美国外交政策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中东由此向太平洋和大西洋伸展的运输展开的。一战以来,美国对威胁到其石油贸易海运线的事件都是采取政治,特别是军事手段来解决的。
世界上的各国语言怎么说
1 法语:je t'aime
2 德语:ich liebe dich
4 希腊语:σε αγαπ? se agapo
5 犹太语:ani ohev otach
6 匈牙利语:szertlek
7 爱尔兰语:taim i'ngra leat
8 爱沙尼亚语:mina armadtansind
9 芬兰语:mina rakastan sinua
10 比利时弗拉芒语:ik zie
11 意大利语:Ti Amo
12 拉丁语:te amo vos amo
13 拉脱维亚语:estevi milu
14 荷兰语:ik hou van jou
15 丹麦语:jeg elsker dig
16 葡萄牙语:eu amo-te
17 里斯本语:lingo gramo
18 立陶宛语:tave myliu
19 马其顿语:te sakam
20 阿塞拜疆语:men seni sevirem
21 孟加拉语:ami to may halobashi
22 波兰语:kocham cie
23 罗马尼亚语:te tu be besc
24 英语: I love you
25 捷克语:milujite
26 马耳他语:inhobbok
27 克罗地亚语:volim te
28 缅甸语:chit pade
29 汉语:我爱你
30 柬埔寨语:bong salang oun
31 菲律宾语:mahal kita
32 印度尼西亚语:saja kasih savdari
33 日本语:aishiteru 爱してる
34 朝鲜语: ? sa lang hae
35 爪哇语:aku tresno marang sliromu
36 老挝语:khoi huk chau
37 马来西亚语:saya citamu
38 蒙古语:bi chamd hairtaii
39 尼泊尔语:ma timilai maya
40 波斯语:tora dost daram
41 北印度语:main tumse pyar karta hoon
42 俄罗斯语:Я тебя люблю ya tebia liubliu
43 西班牙语:te amo
44 古吉拉特语:hoon tanepvem karunchuun
45 塞尔维亚语:volim to
46 瑞典语:jag iskar dig
47 土耳其语:seni seviyorum
48 乌克兰语:ja vas kokhaju
49 越南语:em ye'u anh / anh ye'u em
50 冰岛语:eg elska tigi
51 斯瓦希里语:nigwedete
52 阿拉伯语:arabicana aheheka
53 马达加斯加语:tiak ianao
54 阿尔萨斯语:ich hoar dich gear
55 亚美尼亚语:yes kezi seeroom
56 巴伐利亚语:imog di narrisch
57 亚述语:ana bayanookh
58 他加禄语:mahal kita
59 南非语:ek het
60 加纳语:me do wo
61 埃塞俄比亚语:ene ewwdechaly
62 北非柏尔语:lakb tirikh
63 克里奥尔语:mon kon tanoui
64 豪萨语:ina sonki
65 印度阿萨姆语:moi tomak bhal pan
66 南亚泰米尔语:tamil n\`an unnaik
67 斯洛文尼亚语:ljubim
68 保加利亚语:ahs te obicham
69 加泰罗尼亚语:Testimo
70 索切尔克斯语:wise cas
71 泰语:chan rak khun
72 乌尔都语:mein tumhay pyar karta hun
73 新西兰毛利语:kiahoahai
74 印度泰卢固语:neenu ninnu pra mistu\`nnany
75 爱斯基摩语:na gligivaget
76 格陵兰语:asaoakit i
77 阿尔巴尼亚语:dna shume
78 威尔士语:rwyndy garu di
79 世界语:Mi amas vin
80 藏语 : Nga khyod la ga ?
全球富裕指数全球富裕指数排名
1、日本生活之物质和精神压力大么?2、09全球富裕指数排名,中国第几名?3、全球富裕指数排名4、富国排行前十位是那些国家?5、全球最富裕的人民在哪国?6、全球富裕指数是什么日本生活之物质和精神压力大么?
众所周知,日本是一个发达国家,其科技发达,设施完备,环境好。全球富裕指数我们是不是会想日本经济如此发达,那么日本工作压力大么?人们全球富裕指数的幸福指数高么?
东京等大城市地区全球富裕指数:物质压力不大,精神压力因人而异整体略大。
大城市圈以外地区: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都很小。
日本生活压力:物质方面
首先说一个数据,联合国2013的全球富裕指数,日本全球第10名,中国全球第101名。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往往会忽略乡村地区的真实生活水平的。
具体消费支出呢?仍旧数字说话。总务省2013年统计的单身人士每月平均收入与支出。收入平均32万日元,支出平均23.7万日元。其中兴趣爱好娱乐3万日元。也就是说一个月正常租房子交税放开全球富裕指数了吃喝玩乐之后可以平均剩下1/3的工资。
日本生活压力:精神压力
联合国有一个全球幸福指数。评判标准是六项指标: real GDP per capita, healthy life expectancy, having someone to count on, perceived freedom to make life choices, freedom from corruption, and generosity (Table 2.1).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日本43位,中国93位。
这个结果还挺意外的,因为印象中中国人似乎更容易过得快乐点。事实上还有一个 地球幸福度指数 Happy Planet Index ,是英国一个团体一直在统计的指数。
在wiki列出的这个指数中,中国在2006年和2009年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远远超越日本(而且还是日文wiki)。但是当去官方网站查阅的时候发现去年的分数和wiki上的大相径庭,中国排名较低。
日本的加班工作时间长是事实,但是这并不等同于断言整体社会压力大。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物质和精神方面发展比较成熟是必然的。
09全球富裕指数排名,中国第几名?1 ▲ (1) 挪威 0.971 ▲ 0.001
2 ▲ (2) 澳大利亚 0.970 ▲ 0.002
3 _ (2) 冰岛 0.969 ▲ 0.002
4 _ (1) 加拿大 0.966 ▲ 0.001
5 _ 爱尔兰 0.965 ▲ 0.001
6 _ 荷兰 0.964 ▲ 0.003
7 _ 瑞典 0.963 ▲ 0.002
8 ▲ (4) 法国 0.961 ▲ 0.003
9 ▲ (1) 瑞士 0.960 ▲ 0.001
10 _ (2) 日本 0.960 ▲ 0.002
11 _ (2) 卢森堡 0.960 ▲ 0.001
12 _ 芬兰 0.959 ▲ 0.004
13 ▲ (2) 美国 0.956 ▲ 0.001
14 _ 奥地利 0.955 ▲ 0.003
15 ▲ (1) 西班牙 0.955 ▲ 0.003
16 _ (2) 丹麦 0.955 ▲ 0.002
17 _ 比利时 0.953 ▲ 0.002
18 ▲ (1) 意大利 0.951 ▲ 0.001
19 (N/A) 列支敦士登 0.951 ▲ 0.001
20 _ 新西兰 0.950 ▲ 0.002
21 _ 英国 0.947 ▲ 0.002
22 ▲ (1) 德国 0.947 ▲ 0.002
23 ▲ (5) 新加坡 0.944 ▲ 0.002
24 _ (2) 香港 0.944 ▲ 0.001
25 _ (7) 希腊 0.942 ▲ 0.004
26 _ (1) 大韩、民、国 0.937 ▲ 0.004
27 _ (3) 以色列 0.935 ▲ 0.003
28 _ 安道尔 0.934 ▲ 0.001
29 _ (3) 斯洛文尼亚 0.929 ▲ 0.005
30 _ (3) 文莱 0.920 ▲ 0.001
31 _ (2) 科威特 0.916 ▲ 0.004
32 _ (2) 塞浦路斯 0.914 ▲ 0.003
33 ▲ (1) 卡塔尔 0.910 ▲ 0.005
34 _ (1) 葡萄牙 0.909 ▲ 0.002
35 _ (4) 阿联酋 0.903 ▲ 0.007
36 _ (1) 捷克 0.903 ▲ 0.004
37 _ 巴巴多斯 0.903 ▲ 0.004
38 _ (2) 马耳他 0.902 ▲ 0.003
39 _ (7) 巴林 0.895 ▲ 0.001
40 ▲ (2) 爱沙尼亚 0.883 ▲ 0.005
41 _ (3) 波兰 0.880 ▲ 0.004
42 _ (1) 斯洛伐克 0.880 ▲ 0.007
43 _ (5) 匈牙利 0.879 ▲ 0.001
44 _ (4) 智利 0.878 ▲ 0.004
45 _ 克罗地亚 0.871 ▲ 0.004
46 _ (3) 立陶宛 0.870 ▲ 0.005
47 ▲ (12) 安提瓜和巴布达 0.868 ▲ 0.008
48 _ (4) 拉脱维亚 0.866 ▲ 0.007
49 _ (3) 阿根廷 0.866 ▲ 0.005
50 _ (3) 乌拉圭 0.865 ▲ 0.005
51 _ (3) 古巴 0.863 ▲ 0.007
52 _ (6) 巴哈马 0.856 ▲ 0.002
53 _ (2) 墨西哥 0.854 ▲ 0.005
54 _ (4) 哥、斯达黎加 0.854 ▲ 0.005
55 _ (3) 利比亚 0.847 ▲ 0.005
56 _ (3) 阿曼 0.846 ▲ 0.003
57 _ (3) 塞舌尔 0.845 ▲ 0.004
58 ▲ (3) 委内瑞拉 0.844 ▲ 0.011
59 _ (4) 沙特阿拉伯 0.843 ▲ 0.003
60 _ (2) 巴拿马 0.840 ▲ 0.007
61 _ (5) 保加利亚 0.840 ▲ 0.005
62 _ (2) 圣基茨和尼维斯 0.838 ▲ 0.003
63 _ (1) 罗马尼亚 0.837 ▲ 0.005
64 _ (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0.837 ▲ 0.005
65 _ (1) 黑山共和国 0.834 ▲ 0.006
66 _ (3) 马来西亚 0.829 ▲ 0.004
67 _ (2) 塞尔维亚 0.826 ▲ 0.005
68 ▲ (1) 白俄罗斯 0.826 ▲ 0.007
69 _ (3) 圣卢西亚 0.821 _
70 _ (1) 阿尔巴尼亚 0.818 ▲ 0.004
71 ▲ (2) 俄罗斯 0.817 ▲ 0.006
72 _ (4) 马其顿共和国 0.817 ▲ 0.004
73 ▲ (4) 多米尼克 0.814 _
74 ▲ (12) 格林纳达 0.813 ▲ 0.003
75 _ (5) 巴西 0.813 ▲ 0.005
76 _ (1)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0.812 ▲ 0.005
77 ▲ (3) 哥伦比亚 0.807 ▲ 0.007
78 ▲ (1) 秘鲁 0.806 ▲ 0.007
79 ▲ (3) 土耳其 0.806 ▲ 0.004
80 _ (8) 厄瓜多尔 0.806 ▲ 0.001
81 _ (7) 毛里求斯 0.804 ▲ 0.003
82 _ (11) 哈萨克斯坦 0.804 ▲ 0.003
83 _ (2) 黎巴嫩 0.803 ▲ 0.003
84 亚美尼亚 0.798 ▲ +0.011
85 乌克兰 0.796 ▲ +0.007
86 阿塞拜疆 0.787 ▲ +0.014
87 泰国 0.783 ▲ +0.003
88 伊朗 0.782 ▲ +0.005
89 格鲁吉亚 0.778 ▲ +0.010
90 多米尼加共和国 0.777 ▲ +0.006
91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0.772 ▲ +0.005
9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注 2] 0.772 ▲ +0.009
93 伯利兹 0.772 ▲ +0.002
94 萨摩亚 0.771 ▲ +0.005
95 马尔代夫 0.771 ▲ +0.006
96 约旦 0.770 ▲ +0.003
97 苏里南 0.769 ▲ +0.004
98 突尼斯 0.769 ▲ +0.006
99 汤加 0.768 ▲ +0.001
100 牙买加 0.766 _ -0.002
101 巴拉圭 0.761 ▲ +0.004
102 斯里兰卡 0.759 ▲ +0.004
103 加蓬 0.755 ▲ +0.005
104 阿尔及利亚 0.754 ▲ +0.005
105 菲律宾 0.751 ▲ +0.004
106 萨尔瓦多 0.747 ▲ +0.001
107 叙利亚 0.742 ▲ +0.004
108 斐济 0.741 _ -0.003
109 土库曼斯坦 0.739 _
110 巴勒斯坦国 0.737 _
111 印度尼西亚 0.734 ▲ +0.005
112 洪都拉斯 0.732 ▲ +0.003
113 玻利维亚 0.729 ▲ +0.003
114 圭亚那 0.729 ▲ +0.008
115 蒙古 0.727 ▲ +0.007
116 越南 0.725 ▲ +0.005
117 摩尔多瓦 0.720 ▲ +0.002
118 赤道几内亚 0.719 ▲ +0.007
119 乌兹别克斯坦 0.710 ▲ +0.004
120 吉尔吉斯斯坦 0.710 ▲ +0.005
121 佛得角 0.708 ▲ +0.004
122 危地马拉 0.704 ▲ +0.008
123 埃及 0.703 ▲ +0.003
124 尼加拉瓜 0.699 ▲ +0.003
125 博、茨瓦纳 0.694 ▲ +0.011
126 瓦、努阿图 0.693 ▲ +0.005
127 塔、吉克斯坦 0.688 ▲ +0.005
128 纳、米比亚 0.686 ▲ +0.008
129 南、非 0.683 ▲ +0.003
130 摩、洛哥 0.654 ▲ +0.006
131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0.651 ▲ +0.006
132 不、丹 0.619 ▲ +0.011
133 老、挝 0.619 ▲ +0.006
134 印、度 0.612 ▲ +0.008
135 所、罗门群岛 0.610 ▲ +0.006
136 刚、果共和国 0.601 _ -0.002
137 柬、埔寨 0.593 ▲ +0.009
138 缅甸 0.586 ▲ +0.002
139 科摩罗 0.576 ▲ +0.003
140 也门 0.575 ▲ +0.007
141 巴基斯坦 0.572 ▲ +0.004
142 斯威士兰 0.572 ▲ +0.003
143 安哥拉 0.564 ▲ +0.012
144 尼泊尔 0.553 ▲ +0.006
145 马达加斯加 0.543 ▲ +0.006
146 孟加拉国 0.543 ▲ +0.008
147 肯尼亚 0.541 ▲ +0.006
148 巴布亚新几内亚 0.541 ▲ +0.005
149 海地 0.532 ▲ +0.006
150 苏丹 0.531 ▲ +0.005
151 坦桑尼亚 0.530 ▲ +0.011
152 加纳 0.526 ▲ +0.008
153 喀麦隆 0.523 ▲ +0.004
154 毛里塔尼亚 0.520 ▲ +0.001
155 吉布提 0.520 ▲ +0.003
156 莱索托 0.514 ▲ +0.003
157 乌干达 0.514 ▲ +0.009
158 尼日利亚 0.511 ▲ +0.005
159 多哥 0.499 ▲ +0.001
160 马拉维 0.493 ▲ +0.009
161 贝宁 0.492 ▲ +0.005
162 东帝汶 0.489 ▲ +0.005
163 科特迪瓦 0.484 ▲ +0.002
164 赞比亚 0.481 ▲ +0.008
165 厄立特里亚 0.472 ▲ +0.005
166 塞内加尔 0.464 ▲ +0.002
167 卢旺达 0.460 ▲ +0.005
168 冈比亚 0.456 ▲ +0.003
169 利比里亚 0.442 ▲ +0.008
170 几内亚 0.435 ▲ +0.002
171 埃塞俄比亚 0.414 ▲ +0.012
172 莫桑比克 0.402 ▲ +0.005
173 几内亚比绍 0.396 ▲ +0.005
174 布隆迪 0.394 ▲ +0.007
175 乍得 0.392 _ -0.001
176 刚果民主共和国 0.389 ▲ +0.018
177 布基纳法索 0.389 ▲ +0.005
178 马里 0.371 ▲ +0.005
179 中非共和国 0.369 ▲ +0.002
180 塞拉利昂 0.365 ▲ +0.008
181 阿富汗 0.352 ▲ +0.002
182 尼日尔 0.340 ▲ +0.005
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5日发表的2009年版《人类发展报告》,在显示国民生活富裕的指数上,挪威跃居第1,中国排名第92,中国与上一年度相比上升7位
全球富裕指数排名人均收入中国人均收入排名世界第127
世界各国人均收入排名
国家 GDP/人(美元)
数据来源
1 卢森堡 48,900
2 美国 36,300
3 百慕达群岛 35,200
4 开曼群岛 35,000
5 圣马利诺 34,600
6 挪威 33,000
7 瑞士 32,000
8 冰岛 30,200
9 加拿大 29,300
10 爱尔兰 29,300
11 比利时 29,200
12 丹麦 28,900
13 日本 28,700
14 阿卢巴 28,000
15 奥地利 27,900
16 香港 27,200
17 荷兰 27,200
18 摩纳哥 27,000
19 澳大利亚 26,900
20 德国 26,200
21 法国 26,000
22 瑞典 26,000
23 芬兰 25,800
24 英国 25,500
25 新加坡 25,200
26 意大利 25,100
27 福克兰群岛 25,000
28 列支敦士登 25,000
29 泽西 24,800 1999
30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22,100
31 法罗群岛 22,000
32 西班牙 21,200
33 关岛 21,000
34 曼岛 21,000
35 新西兰 20,100
36 卡塔尔 20,100
37 格恩西岛 20,000
38 格陵兰 20,000
39 韩国 19,600
40 以色列 19,500
41 葡萄牙 19,400
42 斯洛文尼亚 19,200
43 希腊 19,100
44 安道尔 19,000
45 维京群岛 19,000
46 汶莱 18,600
47 澳门 18,500
48 台湾 18,000
49 直布罗陀 17,500 1
50 科威特 17,500
51 马耳全球富裕指数他 17,200
52 英属维京群岛 16,000
53 巴哈马 15,300
54 捷克 15,300
55 巴林 15,100
56 巴巴多斯 15,000
57 塞浦路斯 15,000
58 法属圭亚那 14,400
59 新加勒多尼亚 14,000
60 匈牙利 13,300
61 北马里亚纳群岛 12,500
62 斯洛伐克 12,400
63 荷兰安全球富裕指数的列斯群岛 11,400
64 沙特阿拉伯 11,400
65 波多黎各 11,100
66 安提瓜和巴布达 11,000
67 圣皮耶和密克罗 11,000
68 爱沙尼亚 11,000
69 马提尼克岛 10,700
70 阿根廷 10,500
71 智利 10,100
72 毛里求斯 10,100
73 南非 10,000
74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10,000
75 克罗地亚 9,800
76 波兰 9,700
77 俄国 9,700
78 土克斯和开科斯群岛 9,600
79 哥德普洛岛 9,000
80 帕劳 9,000
81 拉脱维亚 8,900
82 墨西哥 8,900
83 马来西亚 8,800
84 圣吉斯和尼维斯 8,800
85 白俄罗斯 8,700
86 安圭拉 8,600 2001
87 博茨瓦纳 8,500
88 立陶宛 8,400
89 哥斯达黎加 8,300
90 阿曼 8,300
91 美属萨摩亚群岛 8,000 2000
92 乌拉圭 7,900
93 全世界 7,900
94 塞舌尔群岛 7,800
95 巴西 7,600
96 罗马尼亚 7,600
97 土耳其 7,300
98 哈萨克 7,200
99 泰国 7,000
100 那米比亚 6,900
101 伊朗 6,800
102 突尼斯 6,800
103 土库曼 6,700
104 保加利亚 6,500
105 加蓬 6,500
106 多米尼加 6,300
107 利比亚 6,200
108 巴拿马 6,200
109 哥伦比亚 6,100
110 塞浦路斯 6,000
111 斐济 5,600
112 美属萨摩亚 5,600
113 留尼汪 5,600
114 阿尔及利亚 5,400
115 圣卢西亚 5,400
116 委内瑞拉 5,400
117 多米尼加 5,400
118 马其顿 5,100
119 库克群岛 5,000 2001
120 秘鲁 5,000
121 瑙鲁 5,000 2001
122 格林纳达 5,000
123 法属玻里尼西亚 5,000 2001
124 伯利兹 4,900
125 黎巴嫩 4,800
126 斯威士兰 4,800
127 中国 4,700
128 萨尔瓦多 4,600
129 菲律宾 4,600
130 乌克兰 4,500
富国排行前十位是那些国家?统计一个国家的人均财富可以判断一个国家民众的生活质量。而人均富裕程度高的国家通常还具有很低的犯罪率和良好的社会秩序,因此也十分适合移民、旅游、留学等等。根据瑞士信贷发布的《全球财富报告》统计,为您揭秘世界十大人均最富有国家。
1、瑞士人均财富:439486
瑞士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国家之一,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公园的美誉。伯尔尼是联邦政府所在地,而该国的两个着名全球性都市苏黎世和日内瓦分别被列为世界上生活品质最高城市的第一和第二名。
2、澳大利亚人均财富:333473
澳大利亚是全球领土面积第六大的国家,国土比整个西欧大一半。澳大利亚不仅国土辽阔,而且物产丰富,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是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也是多种矿产出口量全球第一的国家。澳大利亚拥有很多自己特有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奉行多元文化,大约四分之一的居民出生在澳大利亚以外。澳大利亚也是一个体育强国,是全球多项体育盛事的常年举办国。澳大利亚有多个城市曾被评为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地方之一。
3、挪威人均财富:306723
挪威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其主要表现在石油、水利、渔业、森林和矿产等方面,其中挪威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产业及国际油价。所以挪威建立了国家石油基金,将石油产业的利润用于海外投资,避免了经济过热问题。自2001年起挪威已连续六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国家,并于2009年到2013年连续获得全球人类发展指数第一。
4、卢森堡人均财富:260325
卢森堡是现今欧洲大陆仅存的大公国,曾是工业国家,现在则是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它也是欧元区内最重要的私人银行中心及全球第二大仅次于美国的投资信托中心。作为欧盟中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位居世界前列,经济高度发达,金融、广播电视、钢铁是其三大经济支柱产业。因国土孝古堡多,又有“袖珍王国”“千堡之国”的称呼。
5、日本人均财富:253174
日本的科学研发能力居世界前列,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日本为八国集团之一,首都东京为亚洲最大最领先的城市。日本狭隘的地理空间和资源上匮乏,造就了日本文化的双重性。
6、法国人均财富:249482
法兰西共和国是一个位于欧洲西部的半议会制半总统制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首都巴黎是世界时尚之都和全球最为领先的城市之一。
7、美国人均财富:246268
自1870年以来美国国民经济就高居全球第一,美国是个多文化和多民族的国家,是世界上最热门的移民国家之一;也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及其同盟国获得胜利,使美国奠定了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在苏联解体后,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娱乐等诸多领域均领衔全球。年轻与活力、多样性与开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
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
1.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第三世界的多数国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农业国,经济结构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生活贫困。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发展中国家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总的看来,前30年经济发展较快,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陷入停滞状态(被称为“失去的10年”)。90年代以后,才又出现新的发展势头。表现为:第一,创造了比独立前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甚至创造了比发达国家更高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二,畸形的经济结构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变。第三,民族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第四,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增大。
2.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总体经济实力增强
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总体上发展较快,实力增强,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不断增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上升。尤其是东亚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拉美经济发展速度也很快,非洲现也已开始从诸多的困难中摆脱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西方发达国家相继陷入经济衰退,而发展中国家仍持续快速发展。这表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程度开始减弱,它们对世界经济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这将有利于它们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特别是进入90年代,发展中国家都一直在调整经济政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其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根据该国国情制定与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普遍地以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相结合的发展战略来代替过去的以进口替代为主的发展战略,以取得更好的发展效果。第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包括减少国家对经济的过多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国有企业实行转轨,鼓励发展私营企业等。第三,调整产业结构。许多国家从强调以发展工业为重点转向重视工业和农业相适应的发展,注意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业)和第四产业(信息业),强化国民经济中的薄弱环节,努力实现各部门的均衡发展。第四,实行开放政策。不同程度地参与国际经济大潮,争取有利机会发展自己。
4.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及面临的问题
虽然从整体来看,发展中国家战后50多年的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由于原来的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国内政局稳定程度的不同,发展战略和改革调整水平的不同,科技、教育、文化重视程度的不同,以及其他地理条件、人口状况等因素的不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类:第一,高收入的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石油生产与出口国。第二,上中等收入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包括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亚洲的韩国、新加坡和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等。第三,下中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它们占第三世界的大多数,多是农业国,处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并存的阶段,正在争取实现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第四,最不发达国家。这些国家人口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其中许多国家连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
当下这些国家仍然面临着严峻问题:第一,债务危机,资金倒流。第二,粮食危机,依赖粮食进口。农业基础设施恶化,人均粮食产量不断下降。第三,人口的增长超过物质资料生产的增长,社会不堪重负。第四,政局不稳、战乱频繁,更加重了已有的困难,使居民流离失所。
政治发展的成就与面临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比较复杂,正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大体有以下类型:
1.议会共和制,即以议会为国家政治的中心,掌握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向议会负责。总统由选举产生。实行这种制度的国家有:印度、新加坡等。
2.总统制,即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力。墨西哥、巴西等实行这种政体。
3.君主制,又分三种:议会制君主立宪制(议会君主制),君主不掌实权,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国家行政权由内阁掌握,如泰国、马来西亚等;绝对君主制,君主拥有国家最高权力,如沙特阿拉伯、阿曼等;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君主制),君主为国家元首,议会为立法机关,内阁既向君主负责,又向议会负责,但国家实权掌握在君主手中,如约旦、科威特、巴林、斯威士兰、摩洛哥等。
4.军人政权,即军人掌权的军事专制统治。在拉美、亚洲,军人政权曾一度很普遍,近一些年来趋向民主化,有所减少。
5.政教合一制和党政合一制。前者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国家元首总统由公民投票产生,负责签署议会决议,提名总理人选,但国家最高***不是总统,而是宗教“领袖”。后者实际是通过宪法或法律,直接把执政党确定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如非洲的扎伊尔、亚洲的缅甸等。
政党制也有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以及禁止一切政党活动等形式。
战后发展中国家在政治上取得重要进步:
第一,摆脱了殖民统治,争得民族独立,建立主权国家。
第二,探索适合该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第三,政治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第四,大多数国家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稳定了国内势,保持良好的政治环境。但仍存在许多严重问题有待解决:原殖民国家的影响;旧的传统势力;一些国家存在各种民族、宗教、教派的矛盾冲突。
随着一批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既改变了世界经济结构,也改变了全球利益格局。2008年,这一态势继续。“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超过50%。紧随“金砖四国”,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又出现了VISTA五国和一批“第二梯队国家”。它们把握住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趋利避害,发挥自身不同优势,彰显出较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潜力。2007年,在世界经济20强中,新兴经济体占了7个,分别是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韩国、墨西哥、土耳其,而在世界经济50强中,发展中经济体占了25个,形成“半壁江山”。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导致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同时出现发展不平衡局面。世界经济发展失衡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就发展中国家内部而言,国与国之间发展差距越拉越大。在发达国家群体中,同样出现较大贫富差距。挪威和卢森堡2007年的人均收入分别是欧盟新成员保加利亚的20倍和19.7倍。而另一方面,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2007年9月发表的报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差距,1980年是23倍,2006年缩小为18倍。 生存利益格局大变革:
世界经济失衡和南北发展同时失衡,造成全球利益格局生变。就国家和民族生存而言,发达国家群体早已确立生存优势,主要依靠科技不断创新、雄厚的经济和金融实力、对国际贸易的主导、对世界主要资源和市场的控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集团组合以及由它们制定的人类生存规则。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群体一直占有人类生存利益“大蛋糕”的最大部分,挤压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生存环境、生存资源和生存能力的总体恶化态势。然而,随着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发达国家群体不得不与其“分享”一部分生存利益领域内的“好处”。这部分发展中国家并不满足于此,还要获取更多“好处”,这样,便使它们的生存特征和生存行为逐渐远离广大发展中国家,逐步与发达国家磨合为“命运共同体”。 发展利益格局大调整:
长期以来,发达国家群体具有强劲的发展能力和实力。但南北发展“双失衡”局面,造成全球发展利益格局大调整。发达国家为确保自己的发展利益,迟滞新兴力量“夺走”更多的发展利益,开始抛出各种诱饵,拉拢一部分新兴力量与西方为伍,联手阻遏另一部分新兴力量的繁荣强大。其结果是,被拉拢的新兴力量在全球发展利益格局中的地位明显改善,而“被阻遏”的新兴力量不断冲破阻遏,也在全球发展利益格局中通过竞争提升了话语权和利益分享权。 政治利益格局内涵大改变:
以往,维持旧秩序还是建立新秩序,是世界政治利益格局之争的主线,冷战时期被集团对抗以及制度和意识形态对峙所主导,发展中国家成为博弈双方所争取的“中间地带”。冷战结束后,多种力量共生共存,谁也吃不掉谁。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和人类生存资源、生存环境、生存空间挑战,各国对制度和意识形态分歧的关注,明显让位于对利益依存关系的关注。和平、发展、合作、互利共赢,成为最大的世界政治。在这方面,中国提出的“和谐世界”主张,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赞同,也推动着世界政治利益格局的大改变。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前途和命运与整个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相连。中国的和平发展和科学发展,对整个发展中国家群体有利,对整个世界也有利。 发展中国家曾经以较为完整的群体规模和相对统一的力量,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如促成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动召开讨论原料与发展问题的第六次特别联大,通过《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在第四次中东战争后动用石油武器,制裁西方国家,造成持续三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等。
冷战结束前,发展中国家群体主要依托跨区域和区域组织发挥作用,尤其是不结盟运动、77国集团、非加太集团(ACPGroup)、石油输出国组织、伊斯兰会议组织(OIC)、阿盟、非统(非盟前身)等,都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在重大问题上可以用“一个声音”说话。它们关注的焦点主要是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独立,反对美苏争霸损害自身利益,非殖民化和消除种族隔离,以及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与政治秩序。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和信息革命日新月异,世界主要力量对比发生巨变,全球利益结构多元化,格局复杂化,国际规制呈现新的演化,多种力量角逐秩序重塑。在这样的战略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群体呈现大分化、大改组。
以宗教、种族、地缘因素或相近政治和经济诉求而结成的大型发展中国家集团,大都活力日渐消逝,既难以影响全球重大热点问题的解决,亦无力引导世界的主要经济和政治趋势。它们的首脑会或外长会仍定期举行,仍发表大量的宣言、声明或公报,但少见实质性的合作行动,更谈不上统一的战略努力,言不信,行不果。如分别拥有数十个上百个成员国的集团组织,在对待全球化、反恐、伊拉克战争、伊朗核计划、阿以争端、达尔富尔、科索沃、多哈回合、气候、环境、联合国改革、油价暴涨等问题上,难以形成统一立场,甚至陷入争吵。
内部发展失衡,贫富差距拉大,导致利益诉求不一,甚至彼此冲突。例如,在伊斯兰会议组织(OIC)的57个成员国中,2007年沙特、土耳其、印尼、马来西亚、伊朗、尼日利亚、巴基斯坦、阿联酋、埃及、阿尔及利亚等10国的GDP总额约20442亿美元,占伊斯兰世界的72%。另外47国除巴林、卡塔尔、阿曼、科威特、文莱系富国外,其他42国总财力比不上沙特一国,它们欠长期外债7300亿美元,占其年GDP总额的87%,且无力偿还。海合会六国及文莱的人均收入,已超过某些发达国家,其中卡塔尔人均年收入达66063美元,属世界最富有国家之一。与此同时,联合国划定的49个最不发达国家中,家占了22个,另有7个家因经济倒退已接近最不发达国家的主要指标。如上情势必然产生利益冲突。据世贸组织2007年评估,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仍然很高,全球50%的反倾销调查案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之间。
内部矛盾和冲突进入多发期,各类力量组合不断变化。半数以上的发展中国家分别或同时被边界争端、资源纠纷、部族摩擦、教派矛盾、战乱、瘟疫、极端主义、分离主义、恐怖主义所困扰,出现数千万难民。小、弱、穷国不得不依据生存需要,围绕大、强、富国划线站队,或频繁“反水”,变更“阵营归属”。相当数量的民众对该国前途失去信心,通过合法或非法途径移居、滞留发达国家。
一些经济、科技、教育、社会发展程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急欲改变自身国家定位,甩掉“发展中国家”的帽子。除已经成为欧盟新成员的12个“原”发展中国家外,韩国、新加坡、土耳其、乌克兰、马其顿、克罗地亚等一批国家,已经很不愿意被称为“发展中国家”或“第三世界国家”。它们“引进”、经济模式、法律体系,在所谓“民主”、“人权”、“新闻自由”、“”等问题上的价值评判,日渐与西方趋同。
最新世界分组 联合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10年11月4日发布的《2010年人文发展报告》对世界各国的分组进行了重新的修正,修正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数量由2009年的38个,上升的2010年的44个,增加了6个。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