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美国白金价格_美国铂金价格查询
1.从佳兆业到白金海岸几公里
2.急求关于真菌桑黄的一篇外文文献和翻译200分,谢谢了。
3.中国货币史的大事年表
从佳兆业到白金海岸几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759.4公里
起点:佳兆业金域天下
1.武汉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南方向出发,沿烽胜路行驶870米,右转进入白沙四路
2) 沿白沙四路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白沙四路
3) 沿白沙四路行驶510米,在第2个出口,左前方转弯进入白沙四路
4) 沿白沙四路行驶400米,左转进入白沙洲大道
5) 沿白沙洲大道行驶290米,右前方转弯进入白沙洲大道
6) 沿白沙洲大道行驶620米,过青菱立交桥,朝三环线/珞狮南路/鄂州/S8方向,稍向右转进入青菱立交桥
7) 沿青菱立交桥行驶370米,过青菱立交桥,直行进入三环线
8) 沿三环线行驶16.9公里,朝鄂州/黄石/九江/关豹高速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关豹高速公路
9) 沿关豹高速公路行驶140米,直行进入关豹高速公路
2.沿关豹高速公路行驶12.1公里,过豹澥互通,稍向右转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3.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241.9公里,朝合肥/上海/景德镇/黄山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济广高速公路
4.沿济广高速公路行驶83.7公里,朝大渡口/池州/芜湖/上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5.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1.4公里,直行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6.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118.4公里,过钟鸣大桥,稍向右转进入钟鸣枢纽
7.沿钟鸣枢纽行驶870米,直行进入宣铜高速公路
8.沿宣铜高速公路行驶82.4公里,朝G50/宣城东/郎溪/广德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宣广枢纽
9.沿宣广枢纽行驶1.7公里,直行进入沪渝高速公路
10.沿沪渝高速公路行驶80.2公里,朝杭州/安吉/宁波/绍兴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泗安枢纽
11.沿泗安枢纽行驶880米,过泗安枢纽约300米后,直行进入杭长高速公路
12.沿杭长高速公路行驶89.1公里,直行上匝道
13.沿匝道行驶290米,过西行河桥约470米后,直行进入石祥西路
14.杭州市内驾车方案
1) 沿石祥西路行驶4.8公里,朝上塘高架/沈半路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留石快速路
2) 沿留石快速路行驶20米,直行进入留石快速路
3) 沿留石快速路行驶1.3公里,过北星桥,朝上塘高架/绕城北线/省市政府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瓜山立交桥
4) 沿瓜山立交桥行驶400米,过浙麻桥,右前方转弯进入上塘高架
5) 沿上塘高架行驶6.6公里,过南应加河桥,稍向左转进入中河高架
6) 沿中河高架行驶8.0公里,过复兴大桥,直行进入时代大道高架
7) 沿时代大道高架行驶440米,在江南大道/杭州萧山机场出口,右前方转弯上匝道
8) 沿匝道行驶440米,过中兴立交桥约470米后,直行进入江南大道
9) 沿江南大道行驶280米,进入长河路
10) 沿长河路行驶760米,左转进入金河弄
11) 沿金河弄行驶21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右侧)
终点:白金海岸
急求关于真菌桑黄的一篇外文文献和翻译200分,谢谢了。
提要:外来物种入侵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对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巨大威胁,现已成为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其危害已随人类的认识水平和估算能力的提高而日益彰显。本文介绍了物种入侵的概念,列举了其危害,讨论了控制物种入侵的一种方法:引入天敌是否是治理物种入侵的最佳方法。 我国亟需对现有的关于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全面清理,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完善现有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和控制体系,尽快制定出科学有效的《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法》和《入侵物种管理法》,为我国防止外来生物入侵,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提供法理依据和制度保障。
一、物种入侵的概念及过程。
按照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的定义,所谓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则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从新石器时代起农民就不断地移植植物物种、动物物种。17世纪以来,旅行的人们加强了这种混杂,有时结果是好的,但更经常是带来灾难性后果。 随着交通方式的进步、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外来物种入侵的概率大大增加。一个地域的某物种比过去更经常地被有意或无意地携带或转移到另一个地域,并在缺乏天敌等制约因素的新环境下繁殖、扩散, 进而对当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身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如众所周知的水葫芦、松材线虫等。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国际间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外来物种扩散的规模和速度均超过以往,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外来物种入侵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有意引进,包括用于养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的引进;二是无意引进,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和压舱水的引入,随进出口货物和包装材料的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那么,外来物种究竟是怎样成功“入侵”我国的呢?
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中国自2001年12月开始在全国展开了历史上首次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最近终于摸清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底数,本次调查共查明外来入侵物种283种。调查结果显示,在283种外来入侵物种中,39.6%是属于有意引进造成的,49.3%是属无意引进造成的,自然入侵(指物种随风媒、虫媒和鸟媒等媒介自然传播)的仅占3.1%。而在外来入侵的植物中,有一半左右是作为有用植物引进的。 可见,人们对外来入侵物种认识滞后是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最大因素,很多单位和个人对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的生态和环境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外来物种的引进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急功近利的倾向。有些地方和部门,盲目认为外来植物比本地植物好,因此在工作中不注意发掘本地的优良品种,而热衷于从国外引种,极大地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可以说,“人祸”(人为原因)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帮凶”,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首先是一个人为的问题。
而外来物种通过各种途径到达某一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就能形成入侵,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从“移民”到“侵略者”的转变。外来入侵种的入侵是一个复杂的生态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
1.侵入:指是生物离开原生存的生态系统到达一个新境;
2.定居:是指生物到达入侵地后,经当地生态条件的驯化,能够生长、发育并进行了繁殖,至少完成了一个世代;
3.适应:是指入侵生物已繁殖了几代,由于入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少,因而种群增长不快,但每一代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
4.扩散:是指入侵生物已基本适应生活于新的生态系统,种群已经发展到一定数量,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并具有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当地又缺乏控制该物种种群数量的生态调节机制,该物种就大肆转播蔓延,形成生态“暴发”,并导致生态和经济危害。
但并不是每个物种的入侵都必须完成这四个阶段,如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入侵某一地区并成为优势种群,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入侵阶段,通常呈单株散生或是成小丛;第二是定居阶段,通常呈小斑块或呈大斑块分布,许多干扰生境还没有被占据;第三是稳定阶段,通常呈大群分布,几乎占据了当地所有适于豚草类生长的干扰生境。
二、物种入侵的危害
外来物种的危害极大,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点:
1. 直接减少当地物种数量。
2. 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数量。
3. 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
4. 对火灾和虫害的抵抗能力降低。
5. 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下降。
6. 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下降。
7. 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下降。
据了解,世界许多国家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很惊人,美国每年损失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损失1300亿美元,南非损失800亿美元。 IUCN 2003年2月5日发表的研究报告估计,目前,外来入侵物种给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IUCN还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
中国首次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已对中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一些物种在某些地方已经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据中国农业部最新的统计显示,目前已经至少有380种植物、40种动物、23种微生物正“全面”入侵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中国国民经济有关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98.59亿元。专家们根据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每年为1000.17亿元,两项相加,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每年1198.76亿元,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36%。 入侵物种给我国带来的更大灾难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够成功入侵的外来物种,往往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一旦在新的滋生地摆脱了人类的控制和天敌的制约,就会出现爆发性的疯长,排挤本土物种,形成单一优势种群,最终导致滋生地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
生物入侵经典案例: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十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一只雌兔一年可以产25只兔仔。而且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澳大利亚没有鹰、狐狸这些天敌,与兔子处于同一种小生态 的小袋鼠对它们也没有竞争能力,因此兔子数量剧增。这些野生的兔子吃牧草,啃小麦,剥食树皮草根,所到之处麦苗牧草荡然无存。它们还到处打洞,破坏水源,使良田变荒漠,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遭受巨大损失,并使当地有袋类由于食物缺乏而受危。人们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等等,办法用尽,而兔灾仍然无法消除。1950年,人们尝试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能杀死的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兔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枣译注),被引入澳大利亚。科学家先将该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克氏原螯虾(procambius clarkii),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小龙虾,我们在垂涎其美味的同时恐怕从没想过他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入侵种。我国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时期从美国引种,主要用作食物和宠物。如今在中国分布范围日渐扩大,在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的诸省市都能见到。螯虾能给堤坝造成危害是由其喜欢穴居的生活习性决定的,它的前端长有一对钳子般的螯足,打洞的速度很快,范围也较大。由于它们经常生活在江、河、水库、池塘和水田等的岸边,因此对于堤坝的危害可能比白蚁的危害更大。它们的洞通常深度1-5米,直径6-12厘米,有垂直洞,也有水平洞,有时洞洞相连,在大堤背水面数十米以内经常发现。这些虾洞往往与管涌形成有关,对堤防危害极大: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中,防汛人员在长江荆江大堤章化段巡堤查险发现清水漏洞,开挖处理时在堤身挖出大量螯虾;鄂州长江干堤燕矶段也发现10多起螯虾危害大堤的情况,武汉市汉阳区汉江大堤上黄金口段的一处约100平方米的池塘边就曾发现了37个虾洞,经及时用砂石料填埋,才消除了隐患。它们能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且食性广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破坏当地食物链;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对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有灾害性破坏;螯虾食性很杂,对鱼苗发花和1龄鱼种培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危害人工繁育的幼蚌。由于克氏原螯虾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食性广泛,种群增殖速度快,目前对克氏原螯虾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呈现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损失高达数千亿元,潜在危害更是难以估量。
四、治理措施
中国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种多、危害严重。目前广泛采取引进新物种的“天敌替代法”有可能是“引狼驱虎”,我国应立足本土生物多样性优势,寻找对付入侵的“本土卫士”。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高贤明博士认为造成生物入侵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各地盲目引进各种外来物种,同时在生物入侵的治理中,为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各地未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和必要的试验,就普遍采取从国外引进天敌和替代物种的“以夷治夷”方式,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导致新的生物入侵危险性极高。
近来科学家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已发现众多能排挤、抵御外来生物入侵的本土物种,这使中国的生物入侵治理有了新的“转机”。参与中科院“重要外来物种的入侵生态学效应及管理技术研究”项目的专家最近重点对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在与被称为植物界“食人鱼”的紫茎泽兰生存竞争中最终可以占优势的本土植物有100多种。目前他们正在对这些植物进一步筛选,并在良种选育、采种园建设、栽培技术、管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另外,我国应尽快制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法》和《入侵物种管理法》,而且由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面极大,我国应成立包括农业、林业、环保、海洋、贸易、检疫、卫生、国防、司法、教育、科研等国家主管部门在内的统一管理协调委员会,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全面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立法时的核心问题是加强和完善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制度,并应充分考虑到入侵种传入的各个环节,针对每一传入途径制定相应的法制管理对策。具体应当包括如下方面:
第一、建立完善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
作为国家与地方管理部门早期预警和决策的依据,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方面主要有:健康风险、对经济生产的威胁、对当地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以及引起环境破坏或导致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损失的风险等。
应当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凡从国外引入,或者从国内跨生态系统引入时,都需要办理申请和经过评估。在充分的科学研究和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制定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名录及评估方法,将其作为法律附件,为司法实践提供科学参考。法律本身可以长期稳定不变,但这些附件应该是动态的,需要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更新。
第二、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早期预警、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
首先,我国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早期预警体系应包括建立国家和省级水平的早期预警工作体系。早期预警单位应该进行野外调查,验证所收到的报告与物种鉴定的结果,以及做出是否需要加强监测的建议。
而且在监测的管理方面,应大力加强有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建立起相应的入侵物种数据库和物种鉴定专家数据库。立法应当明确规定建立定期(年度)普查制度。地方与中央则应分别建立相应的定期报告与公告制度,以便及时汇总信息以发布国家生态安全预警名录,制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蔓延。
另外,我国亟需建立专门的入侵物种快速反应体系。国家环保总局在构建该体系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充分结合各部门已有的和拟建的快速反应机制,使之形成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协调统一和信息共享。
第三,建立完备的预防措施、野外释放试验、清除、控制体系。
预防措施首先要通过立法建立双许可证制度,即从国外引进物种时,均要求有出口国和引进国两个许可证明,从而控制潜在风险物种的进口、出口和转移。另外应当改革现有防范机制,并加强海关执法,强化海关对于物种的非法转移及物种转移的许可文件的检查。
由于外来入侵种常常有停滞期,所以在允许大面积扩大释放之前必须进行一个试验,即在被控制的和可恢复的条件下进行野外释放试验。
如果外来物种产生不良影响,即应迅速制定清除计划。此类计划极易引起更严重的生态破坏,所以必须十分周密,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确保清除方法有效、无污染,而且不能危害人类和本地动植物。清除计划必须确保有足够的立法和机构组织保障,还包括清除后必要的生态系统恢复措施。
但是实际生活中,彻底清除有害生物和物种常常很难,这时只能使用控制计划,将入侵物种控制在可以管理、引起灾害尽量小的状态。控制计划当然也应当通过立法给予保障。
第四、关于责任和费用承担问题
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完备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8]。法律应明确规定引入者所必须承担的相应的清除和经济赔偿责任,其中包括进行危险性评估、实验、监测和治理的义务。同时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立法对引种不当的责任机构或人员,予以经济处罚。责任人应向受害者支付补偿费,或受害者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
由于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极为严重,而预防、清除或控制此种危害,维护现有的生物安全所需要的费用,更是责任人难以承受的天文数字,所以应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规定进口单位需要购买责任保险,以将经济风险转移给商业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险机构。当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必须将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种作为生态保护的措施之一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相应的基金。
最后,立法中应明确规定鼓励使用当地物种,外来物种仅在安全和必要的前提下,才能考虑是否引入。
参考文献:《人民网-环保频道》,《新华网》 ,
解 焱. 外来物种入侵、危害及我国的对策研究
高勇 阎彩娥 .中国外来生物入侵调查
环保总局:外来入侵物种每年造成经济损失逾千亿
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
Abstract: the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is considered to biodiversity around the world a huge threat, has now become a global issue, the harm has been with humanity and to estimate the level of awareness and the growing capabilities demonstrat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invasive species, listed in the hazards, control of invasive species discussed a way: the introduction of natural enemies is the management of invasive species is the best way. China's urgent need of existing invasive alien species on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clean-up system, drawing on advanced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and improve the existing invasive alien species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as soon as possible to develop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to prevent the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Law "and" Invasive Species Management Law ", for China to prevent invasion of alien organisms, protec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ystems to provide a legal basis for protection.
First, the concept of species and the process of invas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ld Conservation Union (IUCN) definition of the so-called alien species is defined as one which appears in its natural past or present distribution outside of the scope and spread of potential (that is, outside its natural range or in the absence of direct or indirect introduction or care of human and can not exist under) the species, subspecies or less taxa, including all of its potential to survive, then part of reproduction, gametes or propagule.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s from the natural distribution area through the intentional or unintentional human activities have been introduced in the local natural or semi-natural ecosystems in the formation of a self-regeneration and to the local ecological system or landscape or the impact of causing significant harm species.
Starting from the Neolithic farmers continue to transplant the plant species, animal species. Since the 17th century, travel to strengthen the people of this mixed, and sometimes the results are good, but more often with disastrous consequences. With the advances in mode of transportatio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the probability of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 region of a species more frequently than in the past has been, intentionally or unintentionally, to carry or transfer to another location, and in the absence of natural enemies such as constraint propagation of the new environment, diffusion, and thus the loc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socio-economic and physical health difficult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water hyacinth, as is well known, such as pine wood. With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exchanges and personnel exchanges become increasingly frequent, the spread of alien species are the size and speed than ever before, the harm caused to human beings growing. Invasive alien speci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two ways: First, intentional introduction, including for breeding, planting, flowers, etc. The purpose of the introduction for biological control, afforestation,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ch as the introduction of purpose; Second, do not intend to introduce , including with the air, land, sea transport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ballast water, with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goods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packaging materials, such as passengers do not intend to introduce. So, what is the alien species the success of "invasion" of our country do?
In the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dministra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the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China since the beginning of December 2001 carried out in the country for the first time the investigation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After nearly two years of effort, finally find out the base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the survey identified a total of 283 kinds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The survey findings revealed that 283 kinds of invasive alien species, 39.6% were caused by intentional introduction, 49.3% is a result of unintentional introduction of natural invasion (referring to the wind-borne species, insect and bird-borne dissemination of various media such as the nature) of only 3.1%. In the alien invasive plants, there are about half as the introduction of useful plants. This shows that people's awareness of invasive species to lag behind the invasion of alien species is the biggest factor, many units and individuals of foreign species may lead to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consequences of the lack of sufficient knowledge of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species, there are a lot of blindness and the tendency of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 Some localities and departments, blindly believe that alien plants better than the local plant, and therefore pay no attention to explore the work of the fine local varieties, and keen on introduction from abroad, greatly increased the risk of alien species invasion. It can be said that "man-made" (man-made causes) Invasive alien species are the "hired guns", the issue of alien species invasion is first and foremost a human issue.
And alien species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to reach a particular ecosystem, not a beginning of the new ecosystem will be able to form the invasion, but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from the "migration" to the "aggressors" changes. The invasion of alien invasive species is a complex ecological processes, this process can generally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stages:
中国货币史的大事年表
公元前 3000-1122:贝壳从装饰品发展成支付手段。 1500-1122:开始铸造铜贝。 1154-1122:传说殷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 1122:传说周武王克商,散鹿台之钱。 800-700:早期空首布产生。 700-600(小亚细亚和希腊铸造金银币,这是西方铸币之始。) 613-591:传说楚庄王改小钱为大钱,孙叔 谏止。 524:传说周景王铸大钱。 521:(波斯金银币。) 480:战国开始。 403:晋分裂为韩、赵、魏三国。 386:田和称齐公,齐造邦刀或铸於此时。 361:魏迁都大梁,当币的铸造当在此以后。 336:秦惠文王行钱。(马其顿的亚历山大铸金币。) 290-200:(罗马铸重阿斯铜币。) 284-279:燕军攻占齐国七十余城,齐明刀应铸于此时。 278:楚迁都陈。 248:(安息铸银铜币。) 241-223:楚迁都寿春,铸 等金币。 221:秦始皇统一全国币制,推行半两,黄金以镒为单位。 204:西汉政权建立,半两开始减重,黄金以斤为单位。许民铸钱。 190:(罗马铸德纳留斯银币。) 186:半两减为八铢。楚民铸钱(?)。 182:半两减为二铢四 ,称五分钱。 175:铸四铢半两。又许民铸钱。 144:定铸钱伪黄金 市律。 140:汉武帝铸三铢。 136:废三铢,复行半两。三朱、四朱方形和圆形小钱当铸於此时。 119:发行白金和皮币。 118:铸五铢。 117:废白金。 115:行赤侧五铢,一当五。 114:颁布告缗令。 113:废赤侧五铢当五制,集中全国铸币权於上林三官。 95:铸麟趾金。 公元 7: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错刀、值逗痛笕 9:王莽第二次改革币制:废刀币、专用大小泉。 10:王莽第三次改革币制:袷祷醣抑啤 14:王莽第一次改革币制:铸货泉和货布。调整金银价格。 24:刘玄(淮阳王)铸五铢。 30:公孙述铸铁钱。 40:东汉光武帝恢复五铢。 184:黄巾军起事。 186: 帝铸四出五铢。 190-193:董卓铸小钱。 208:曹操为丞相,恢复五铢。 214:刘备在益州铸直百五铢。 221:曹丕废五铢,用壳帛。 227:曹魏瑞复五铢。(波斯 珊王朝铸金银币。) 236:孙权在江东铸大泉五百。 238:孙权铸大泉当千。 246:孙权收回大泉。 312:(君士坦丁改革罗马帝国币制。) 313:张轨在河西恢复五铢。 319:石勒铸汉丰货。 324:沈充被杀,沈郎五铢当铸於此以前。 338:李寿铸汉兴。 376:太元货泉或铸於此时。 430:刘宋铸四铢。 447:刘宋制大钱当两。 448:取消大钱当两制。 454:刘宋铸孝建四铢。 465:刘宋铸永光和景和。 490:萧齐在四川铸钱。 491-518:(拜占廷铸币开始。) 495:北魏铸太和五铢。 502:萧梁铸五铢和公式女钱。 510:北魏铸五铢。 524:萧梁铸铁五铢。 529:北魏铸永安五铢。 540:西魏改铸。 543:东魏改铸永安五铢。 546:西魏第二次改铸。 552:萧梁铸当十钱。 553:北齐铸常平五铢。 557:萧梁铸四柱钱,一当二十。 561:北周铸布泉,河西诸郡用西域金银币。 562:陈铸五铢。 574:北周铸五行大布。 579:陈铸太货六铢。北周铸永通万国。 589:隋铸五铢。 590:许杨广在扬州铸钱(白钱?)。 598:许杨谅在井州铸钱。杨广又在鄂州铸钱。杨秀在益州铸钱。 621:唐高祖废五铢,铸开元通宝。 666:铸乾封泉宝当十钱。 667:铸乾封钱,复用开元钱。 695:(阿拉伯正式制定币制。) 708:(日本铸和铜开 。) 732:令市面通用绫罗绢布杂货。 750:安禄山在上谷铸钱。 755-768:(法国铸德涅银币,为欧洲中世纪铸币之始。) 758:铸乾元重宝当十钱。 759:铸重轮乾元重宝当五十钱。史思明在洛阳铸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当百钱。 762:大小乾元钱和开元钱平价流通。 766-779:大历元宝铸於此时。 780:行两税法。 780-783:建中通宝铸於此时。 796:令市井交易以绫罗娟布杂货与钱兼用。 817:禁止蓄钱。 845:唐武宗废全国佛寺铜像铸会昌开元。 870:桂阳监铸咸通玄宝。 907:后梁铸开平通宝。 911:楚马殷铸天荣府宝。前蜀王建铸永平元宝。 916:王建铸通正元宝。闽王 知铸开元通宝钱铅钱。 917:王建铸光天元宝。大越刘r(即刘 )铸乾亨重宝。 918:王建铸光天元宝。南汉刘r铸乾亨重宝铅钱。 919:蜀后主铸乾德元宝。 922:契丹铸赞通宝。闽王 知铸开元通宝大铁钱。 924:闽王延羲铸永隆通宝大铁钱。 925:蜀后主铸成咸康元宝。契丹铸天显通宝。楚马殷铸铅钱。 926:后唐铸天成元宝,马殷铸乾封泉宝大铁钱,市肆以契券指 交易。 938:后晋许民间铸天福元宝。后蜀铸广政通钱。 942:闽王延羲铸永隆通宝。 944:福建殷王延政在建州铸天德通宝大铁钱。 948:后汉铸汉元通宝。 951:辽铸应历通宝。 955:后周世宗毁全国佛寺铜像铸周元通宝。 959:南唐铸永通泉货当十钱。又铸唐国通宝和大唐通宝。 961:宋太祖铸宋元通宝。 962:后蜀行广政通宝铁钱。 964:南唐后主发行铁钱。 968:辽铸保宁通宝。 970:(越南丁部领铸太平兴宝。) 971:北宋定仿造黄金罪。 976:铸太平通宝。 980:白银取得纳税的资格。 983:契丹铸统和通宝。 990:铸淳化通宝。 994:李顺在成都铸应运元宝和通宝铜铁钱。 995:成都商民私以交子为市。铸至道通宝。 996:(朝鲜铸乾元重宝铁钱和铜钱。) 998:铸咸平通宝。 1004:铸景德通宝。 1008:铸祥符通宝。 1017:铸天禧通宝。 1023:设置益州交子务。铸天}元宝。 1024:政府在益州发行第一界官交子,自一贯到十贯。 1032:契丹铸重熙通宝。 1034:铸景v通宝。 1039:交子改分五贯和十贯两种。铸皇宋通宝。 1041:因西夏战争铸当十铁钱。 1045:铸庆历重宝当十铜铁钱。 1053:西夏铸福}钱。 1054:铸至和元宝小钱和至和重宝折二、折三钱。 1055:契丹铸清宁通宝。 1056:铸嘉v元宝和通宝。 1064:铸治平元宝。 1066:辽铸咸雍通宝。 1068:交子改分一贯和五百文两种。铸熙宁元宝。 1069:置潞州交子务,交子行於河东路。 1070: 潞州交子务。 1071:交子行於陕西。铸熙宁重宝当十钱。 1072:交子两界流通。 1073:改当十钱为折二,这是折二铁通行之始。 1074:辽铸大康元宝和通宝。 1076: 陕西交子。西夏铸大安钱。 1078:铸元丰通宝。 1083:辽铸大安元宝。 1092:辽铸寿昌元宝。 1093:铸元v通宝。 1094:铸绍}元宝和通宝。 1098:铸元符通宝。 1101:铸}宋通宝。辽铸乾统元宝。 1102:陕西复行交子。西夏铸贞观钱。 1103:蔡京铸崇宁重宝当五和当十钱。 1104:京西路行交子。 1105:外路改交子为钱引。通行区域扩大到京广、京西、淮南、京师等地。发行额增至天}原额的二十倍。铸 锡钱。 1107:四川交子务改为钱引务。铸大观通宝,自小平到当十。 1109:四川发行外引,旧交子作废。 1110:辽铸天庆元宝。 1111:废当十钱。铸政和通宝。 1118:铸重和通宝。 1119:铸宜和元宝和通宝。 1120:西夏铸元德通宝和元宝。 1126:铸靖康通宝和元宝。 1127:南宋铸建炎通宝。 1131:铸绍兴通宝和元宝。刘豫铸阜昌钱。 1137吴d在河池发行银会子,这是中国最早的银本位制。 1149:西夏铸天盛元宝。 1151:金人发行交钞。 1157:金人铸正隆通宝。 1160:东南会子由户部发行。 1163:湖北发行直便会子。与元府发行铁钱会子。 1165:铸乾道元宝折二钱。 1166:两淮用交子。 1168:改革会子的发行制度,以千万贯为限额。 1171:西夏铸乾v钱。 1173:金设公典,称流泉。 1174:铸淳熙元宝。 1178:金铸大定通宝。 1180:钱背加铸年份。(英国铸银便士。) 1188:金添设流泉务二十八所。 1189:金取消纸币的分界制,交钞永远通行。 1190:铸绍熙元宝。 1194:西夏铸天庆钱。 1195:铸庆元通宝。 1197:金铸承安宝货银锭。 1201:铸嘉泰通宝。金铸泰和通宝和重宝。 1205:铸开禧通宝。 1208:铸嘉定通宝。 1210:西夏 1210:西夏铸皇建元宝。 1211:西夏铸光定元宝。 1215:金改发贞右宝券。 1217:金改发贞右通宝。 1222:金改发兴定宝泉。 1223:金发行元光珍货。 1225:铸大宋元宝。 1227:蒙古统治区内何宝实在博州印置会子。 1228:铸绍定通宝。 1233:金在蔡州发行天兴宝会,数月后为蒙古人所灭。 1234:铸端平元宝。 1236:窝阔台发行交钞。 1237:铸嘉熙通宝和重宝。 1240:蒙古统治区内刘肃在刑州发行楮币。 1241:铸淳右元宝。四川多面手淳右通宝当百钱。 1247:会子永远通行。 1249:川引以十年为一界。 1251:北方各地纸币互不通用,蒙哥定银钞相权法。 1252:(佛洛伦斯铸洛林金币。) 1253:铸皇宋元宝。 1259:铸开庆通宝。 1260:铸景定元宝。蒙古人发行中统钞,收回北方各地杂钞。 1264:贾似道发行金银铜钱关子。十七界会子作废。 1265:铸咸淳元宝。 1266:(法国路易第九仿阿拉伯的迪尔亨姆铸格罗银币。) 1276:蒙古人统治江南,用中统钞收兑南宋纸币。伯颜铸银元宝。 1285:卢世荣提出整治钞法计划。铸至元通宝。(威尼斯铸杜卡特金币。) 1287:元世祖发行至元钞。 1292:设公典广惠库,资本钞五千锭。 1294:(波斯伊尔汗国仿行中国钞法。) 1295:铸元贞通宝和元宝,(日本行钞。) 1297:铸大德通宝。 1309:元武宗实行币制改革,发行至大银钞,并铸大元通宝和至大通宝。 1311:仁宗收回至大银钞,废至大钱。 1350:币制改革,发行至正交钞,铸至正通宝。 1353:张士诚铸天右通宝。 1355:韩林儿铸龙凤通宝。 1358:徐寿辉铸天启通宝。 1359:徐寿辉铸天定通宝。 1360:陈友谅铸大义通宝。 1361:朱元璋铸大中通宝。 1368明太祖铸洪武通宝,颁布洪武通宝钱制。 1375:发行大明宝钞。停止宝源局铸钱。 1376:停止各省铸钱。 1377:恢复各省铸钱。 1389:恢复宝源局铸钱。 1393:再停止各省铸钱。 1394:禁用铜钱。 1397:再停宝源局铸钱。禁用金银。 1399:恢复铸钱,改定钱制, 1400:再改钱制。 1408:铸永荣通宝。 1411:金银解禁。 1425:再禁金银。 1433:铸宣德通宝。 1436:放松用银禁令。 1448:禁用铜钱。 1457:(琉球铸大世通宝。) 1460:恢复铜钱流通。 1465:令商税课程钱钞各半兼收。 1503:铸弘治通宝。 1518:(日耳曼帝国铸塔勒大银圆。) 1527:铸嘉靖通宝。 1557:葡萄牙人侵入澳门。 1570:铸隆庆通宝。西班牙人侵入吕宋,开本洋流入中国之路。 1576:铸万历通宝。 1596:采矿热潮开始。 1616:满人铸天命钱。 1621:铸泰昌通宝和天启通宝大小钱。王象乾请铸三等大钱。 1625:(日本开铸宽永通宝。) 1627:满人铸天聪钱。 1628:铸崇祯通宝。 1637:英国东印度公司船初来中国。 1643:铸崇祯当十钱。蒋臣提行钞计划。 1644:清世祖在北京铸顺治通宝。福王在南京铸统光通宝。李自成在西安铸永昌通宝。张献忠在成都铸大顺通宝。 1645:顺治钱增重为一钱二分。 1646:鲁王在绍兴铸大明通宝。 1647:永明王在肇庆铸永历通宝。 1649:孙可望在云南铸兴朝通宝。 1651:发行钞贯。顺治钱增重为一钱二分五。日本铸永历通宝助郑成功。 1653:铸一厘钱。 1657:顺治钱增重为一钱四分。 1662:铸康熙通宝。 1663:(英国铸 尼金币。) 1674:吴三桂铸铸利用通宝。耿精忠在福建浙江铸裕民通宝。 1678:吴三桂铸昭武通宝。吴世番铸洪化通宝。 1684:康熙钱减重为一钱。 1702:康熙钱又增为一钱四分。另铸七分重的小钱。 1706:日本实行货币减重,宽永钱开始流入中国。 1720:广州商人组织公行,外国银元大量流入。 1723:铸雍正通宝。 1731:北京设立官钱局。 1733:雍正钱减重为一钱二分。 1736:铸乾隆通宝。 1737:北京开设官钱局十所,以平钱价。 1743:禁用光中景兴等外国钱。 1745:停闭官钱局。 1759:新疆开铸普尔红钱。 1793:西藏设宝藏局,铸乾隆宝藏银币。 1794:(美国开铸银元。) 1796:铸嘉庆通宝。 1814:广东设立粤海关官银号。 1816:(英国采行金本位制。) 1821:铸道光通宝。 1828:新疆铸造当五和当十红钱。 1830:奏定关於处理歇业钱铺办法新章程。 1832:(墨西哥开铸鹰洋。欧文发行劳动券。) 1837—1838:台湾铸寿星银饼。 1848:英商丽如银行在广州设分行。 1851:铸咸丰通宝。 1852:咸丰钱减为一钱。 1853:因太平天国革命北京发生挤兑风潮。铸咸丰当十钱。北京设立官银钱号三家。令各省设立官钱局。发行户部官票和咸丰宝钞。太平天国政府在南京等地铸太平天国圣宝。 1854:正月铸当百、当五百、当千大钱,后用宝钞收回大钱。英国的有利银行和汇丰银行在上海设分行。 1855:铸铁钱和铅钱。 1856:上海几家银号用钢模铸咸丰银饼。小刀会在上海铸太平通宝日月钱。 1857:北京商人罢市,拒用大铁钱。宝苏局用钢模铸咸丰通宝银钱。英国麦加利银行在上海设分行。 1862:官票停止流通。铸同治通宝。 1864:汇丰银行成立。拉锡丁在新疆库车铸回文钱。 1866:香港铸造银元。 1870:(日本铸造龙洋。) 1873:(美国铸造贸易银元。) 1875:铸光绪通宝。 1882:吉林试铸厂平银币,为中国机器铸币之始。 1885:福建用机器铸钱。 1887:广东铸龙洋。 1889:广东造机器钱。 1890:广东铸造银角。 1893:湖北设立银元局。 1895:华俄道腾银行成立,发行钞票和银元宝。英国在远东发行枚洋。 1897: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发行钞票。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在上海等地设分行。 1900:广东铸当十铜元。 1901:规定银元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 1904:湖北铸造一两重大清银币。 1905:户部在天津设立银钱总厂。大清户部银行成立。 1906:大清户部银行发行兑换券。天津造币厂试铸一两重大清金币。 1907:新疆机器局铸响金。交通银行成立。当局向各省督抚徵询银币单位的意见。 1908:大清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颁行《大清银行则例》。 1909:铸宣统通宝。设立币制调查局。 1910:颁布《币制则例》,采用银本位制,制定《造币厂章程》,铸造大清银币。 1895:华俄道腾银行成立,发行钞票和银元宝。英国在远东发行枚洋。 1897:中国通商银行成立,发行钞票。日本的横滨正金银行在上海等地设分行。 1900:广东铸当十铜元。 1901:规定银元每枚重库平七钱二分。 1904:湖北铸造一两重大清银币。 1905:户部在天津设立银钱总厂。大清户部银行成立。 1906:大清户部银行发行兑换券。天津造币厂试铸一两重大清金币。 1907:新疆机器局铸响金。交通银行成立。当局向各省督抚徵询银币单位的意见。 1908:大清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颁行《大清银行则例》。 1909:铸宣统通宝。设立币制调查局。 1910:颁布《币制则例》,采用银本位制,制定《造币厂章程》,铸造大清银币。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