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价格调查表_中国石油价格调查
1.什么是“反倾销”,为什么中国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2.什么是天外天油田?
3.中石油创世界历史上最惨跌势有何影响?
4.中石油因倒卖进口原油近1.8亿吨被调查,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什么是“反倾销”,为什么中国是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倾销就是指在世界市场上已低于正常价值得的价格向某一国进行出口。倾销不是随便就能裁定的,需要专门的组织对其进行一段时间的调查,正常价值一般就是国内销售价格或成本价,但是由于中国不被认为是市场经济国家,所以对于中国经常采用第三国的价格,比如印度。低于这个价格,并且对进口国的相关产业造成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的才可与认定为倾销。
反倾销就是政府采取的为了保护自己的幼稚产业或者主要支柱产业而对外来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通过这些手段使其进口价格与国际市场拉平,以保护自己国内的产业。在这方面,中国虽然是世界上被提起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相关国内组织对出口企业的管理力度却并不到位,导致出口混乱,出口商竞相压价,最后反被施加一反倾销措施,甚至被缩小配额。
倾销就是商人常用的一种手段,就是把商品用低于成本的价格卖出,这样就可以抢夺市场。
反倾销就是一种保护手段,就是利用多征收关税,或者收取反倾销税等,来保护自己商品。
反倾销的措施:
反倾销的最终补救措施是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的数额可以等于倾销幅度,也可以低于倾销幅度。
反倾销的历史:
倾销现象可以上溯到亚当·斯密(AdamSmith)所处的重商主义时代。此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倾销和反倾销的矛盾也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一个“纽结”,以至到了今天,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的国际贸易问题。
什么是天外天油田?
是位于中国东海的一个气田。名字就叫春晓,就像胜利油田、大庆油田一样,只是春晓油气田在海上。和春晓离的近的还有“天外天油田”是位于中国东海的一个气田。名字就叫春晓,就像胜利油田、大庆油田一样,只是春晓油气田在海上。和春晓离的近的还有“天外天油田”
春晓油气田距上海东南500公里,距宁波350公里的东海海域,所在的位置被专家称为“东海西湖凹陷区域”。这个目前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田,由4个油气田组成,除春晓外,还包括平湖、残雪、断桥和天外天等油气田,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一个台湾省。
晓油田位于北纬28度10至40分、东经124度50分至125度20分间。在台湾东北方约193.65?,位于东海西湖凹陷区域,由春晓、残雪、断桥、天外天等4个油气田组成,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
专家估算,东海油田蕴含石油两百五十亿吨,相当于中国去年消耗石油总量三亿吨的八十倍,再加上估计逾八万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东海油田足供中国使用八十年。
在中日东海冲突中,钓鱼岛离日本有1000公里之遥,而到中国大陆只有不到500公里。而春晓油田也只是在日中两国中间线的中方一侧。
中国不容再有断臂亡肩之患 中日石油角力的背后
当经济后进国家追赶发达的领先者时,领先的国家究竟应当如何做出反应?
过去两年来,中日两国在能源领域的角力,几乎到了锱铢必较的地步。围绕安大线与安纳线的明争暗斗不过是起了个头,而最近在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权上的激烈争执更印证了这一趋势。中国是近年来世界上经济发展势头最好的国家,而在东亚地区,日本仍是第一经济强国。中日两国之间,本身存在着天然的竞争关系。任何两个像中日这样的比邻大国之间的争执,从来都不会仅仅限于纯粹的经济利益之上。中日两国能源之争的背后,无疑隐含着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
日本挑起东海油气之争
茫茫东海突然间成为中日两国争执的焦点,源于日本《东京新闻》刊登了几篇报道和评论。
2004年5月28日,《东京新闻》刊载了题为“中国在日中边界海域建设天然气开采设施”、“日中两国间新的悬案”等文章,称该报记者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已经着手在非常接近“日中中间线”的中国海域内,建设用于开采天然气的设施,“担心资源被独占”。报道说,中方“春晓”天然气田的开采设施,距离中日“中间线”仅有5公里。报道称,因“春晓”天然气田的建设,东海事实上很可能就变成了“中国内海”。文章还说,中国在“日中中间线”附近形成一个大的油气田开采设施群,“只是时间问题”,显示了“中国向东海扩张的积极性”。7月7日,日本政府更派出一艘悬挂挪威国旗的海洋调查船,从冲绳那霸市出发前往东海,引起中方密切关注。
春晓气田群位于浙江宁波市东南350公里(约190海里)处,是由中海油和中石化负责开发的一个项目。中国早在1995年就已经在这里试采成功,现正在进行基础建设,按计划将在年底完成。建成之后,将通过海底管道向宁波输送天然气。日本方面称,这里距离日本拥有的专属经济区约5公里,由于海底地质结构的特点,中方油井可能通过吸管原理将日本区域内的油气吸走,危害日本的潜在利益,所以一再要求中国政府提供有关东海油气资源储量和开采数据,这显然然是一种无理行为。
中国不容再有断臂亡肩之患
古人云:得一郡,有开疆拓土之勋;失一郡,则有断臂亡肩之患。当今世界,虽已不再有待开拓的疆土,但却仍有尚待开发的“专属经济区”。
根据《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一个国家对其领海及领海以外的水域的自然资源,拥有主权和管辖权,并称之为专属经济区。其向海洋伸展的宽度,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东海最宽处仅360海里,这样,中国和日本之间似乎产生了至少40海里宽的争议海域。
1982年日本曾提出,在争议海域中间划线的办法,一国一半,这就是日本方面所说的“日中中间线”。但这种方案早已被中国方面否决,因为《联合国海洋公约》第76条,规定了另有一条“大陆架原则”确立专属经济区的方法。根据这一原则,一个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应在这个国家所在大陆架之内。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并规定切断大陆架的标准深度为2500米。
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对于东海海底的地形和地貌结构都很清楚。东海大陆架是一个广阔而平缓的大陆架,向东一直延至冲绳海槽。冲绳海槽的深度为2940米,超过《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的2500米深的标准,是中国大陆架和日本琉球群岛岛架之间的分界线。由此可知,冲绳海槽以西的整个东海海域,包含钓鱼岛所处的海床在内,都是中国大陆架的自然延伸部分,天然地属于中国专属经济区。早在1958年,中国就开始了海洋综合普查性质的海洋区域地质调查。上世纪70年代,中国便已经对东海宣示拥有主权。即便是按照日本所说的“日中中间线”,春晓气田也完全属于中国所属区域,与日本无涉。
中国在历史上多次经历割地赔款之痛楚,但中国已不是过去的中国。中国漫长的海岸线和专属经济区,犹如厚实的肩膀和向外伸展的两臂,绝不会再容忍他国刀削斧砍,受断臂亡肩之痛。
中日油气之争隐含重大问题
中国和日本都存在能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所需石油几乎全部仰赖进口。中国自1993年开始便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去年超过日本,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石油进口国。据国际能源署估计,到2030年,进口石油占中国石油总需求的百分比,将从目前的34%增至80%以上。
同样都是能源,但对中日两国来说,面临的却又是全然不同的两个问题。日本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是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在过去一百多年里,除了欧洲和北美,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欧洲国家的几个前殖民地外,步入发达国家行列者,只有日本。日本之所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靠在历次战争中掠夺中国、朝鲜及亚洲其他各国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又得到美国的庇护,从废墟上再次站立起来,今天仍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对于日本来说,能源问题本质上不过是纯粹的经济利益而已。石油和天然气,同木材、钻石、铜及其他重要的金属矿藏一样,在日本看来都属于“可掠夺性资源”。
对于中国来说,保证未来的能源供应,关乎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的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明古国。在过去5000多年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只是在最近的两三个世纪里,才逐渐失去了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中国在失去了原来的优势的同时,就已经开始了实现复兴和崛起的历史进程。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确切地说,是自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利以来,中国人民一直在复兴和奋进的历史进程之中。这一进程在过去20多年来步入了正轨,并跃进到了一个新阶段,爆发出了巨大的影响力。
据英国海运调查公司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世界新建成的8万吨以上级大型货轮,总共有33艘。而中国经济对海运能力的需求,按每艘船每年航行7次计算,相当于15万吨以上级货轮35艘。由于以中国为中心的货运需求急剧扩大,国际航运业运费猛涨,大型货轮日租金从2万美元左右,猛增到10万美元以上。美国高盛公司去年10月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报告预测,中国的GDP将在2005年赶上英国,2010年前赶上德国,2015年左右赶上日本。尽管这只是一个预测,但世人已经感受到,这样一个远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早在1758年,英国哲学家大卫DangerCode;休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当经济后进国家追赶发达的领先者时,领先的国家究竟应当如何做出反应?休谟指出,领先者将后来者“扼杀在摇篮之中”,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我们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旦步入正轨,尽管前面的路途仍布满荆棘,但终将一往无前而不可阻挡
中石油创世界历史上最惨跌势有何影响?
10月30日,据报道,单单是创下世界历史上最为惨重的跌势这一点,还不足以让分析师相信,中国石油的股价终于触底了。
自从十年前在上海股市挂牌交易首日触及历史最高价位以来,这家中国国有能源企业的市值已经损失了大约8000亿美元——这个数额如此之高,以至于可以买下意大利任何一家上市公司,如果用100美元一张的纸币铺在地上可以绕地球31圈。
以不变美元计算,这是世界历史上股东财富遭受的最大规模损失。情况还可能只会变得更为糟糕。根据彭博调查分析师得出的平均预估,中国石油在上海交易的A股未来12个月还将下滑16%,下跌至从未见过的低点。
这支股票过去十年之间经历了中国一些大型经济政策的调整,包括政府致力于摆脱大宗商品密集型发展模式,以及着力抑制对于该股的投机炒作,之前正是这种投机炒作,使得中国石油在2007年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市值达到万亿美元的公司。
考虑到十年来石油价格下跌44%,以及中国推动发展电动汽车的计划,不难理解为什么分析师仍然看空这支股票了。即便中国石油的股价高达12个月预估盈利的36倍,这一指标比全球同业高出53%,也无济于事。
“中国石油未来将处境艰难,”Asset Management One驻新加坡的基金经理Toshihiko Takamoto说。“人们为什么要买入这支市盈率达到30多倍的股票呢?”这家公司在亚洲管理着约8亿美元资产。
中石油因倒卖进口原油近1.8亿吨被调查,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据新华网消息,审计署审计发现,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燃料油公司(以下简称燃料油公司)存在倒卖进口原油问题。
经核查调查,2006年6月,燃料油公司将40万吨进口原油以“调和燃料油”名义销售给山东滨化集团,中石油由此出现倒卖进口原油行为。多年来,中石油累计倒卖进口原油1.795亿吨,共销售给115家地炼企业。
经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有关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失职失责问题认真调查,中石油党组负有主体责任,燃料油公司负有直接责任,中石油有关职能部门负有监管责任。
中石油集团有关领导干部、职能部门和燃料油公司有关负责同志未正确履职尽责,负有相应责任。按照、决定,有关部门对中石油倒卖进口原油问题依规依纪依法进行了严肃处理,对中石油倒卖进口原油违法违规获利予以追缴。
有哪些信息值得关注?2022年1月20日早间,中国石油发布澄清公告,公司注意到1月19日部分媒体关于中石油燃料油公司的报道。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是公司全资子公司。国家审计署在例行审计中发现该公司在原油交易中存在违规行为。
企查查APP显示,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注册资本50亿元,法定代表人为赵勇,由中国石油全资控股。该公司对外投资企业共20家,分布地域涉北京、广东等10个省市,间接持股企业超50家。
中国石油表示,公司始终积极配合调查,认真核查公司内控体系,完善公司原油贸易相关制度,完成有关问题整改。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未受影响。
据中国石油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19338.3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2%;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人民币190.06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58.4%。
其中,2020年,中国石油“炼油与化工”板块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7747.75亿元,同比下降22.5%,主要由于成品油销量减少、价格下降以及化工产品销量增加、价格下降等综合影响。
此外,2020年中国石油为优化生产经营管理,将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和润滑油分公司从销售板块调整至炼油与化工板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