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州油价2022_定州油价调整最新消息
1.《宋史》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2)
2.描写琴弦断了的诗句
3.李克用与十三太保 李克用简介
《宋史》卷三百五十四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2)
黄寔,字师是,陈州人。登进士第,历司农主簿,积官提举京西、淮东常平。元丰末,议罢提举官,命末布,寔舅章惇属蔡确徙寔提点开封县镇。迁提点梓州路、两浙刑狱,京东、河北转运副使。
哲宗以寔为监司久,议召用,曾布阴沮之。林希曰:"寔两女皆嫁苏轼子,所为不正,不宜用。"乃以知陕州,为江、淮发运副使。贺辽主登位,及境,迓者移牒来,称为贺登宝位使。寔报以受命无"宝"字,拒不受。还除太仆卿,再擢宝文阁待制、知瀛州,徙定州。朝旨籍民兵旁郡,因缘扰困,寔怀檄不下,而画利害请之,事得寝。卒于官,赠龙图阁直学士。
寔孝友敦睦,世称其内行。苏辙在陈与寔游,因结昏,其后又与轼友善。绍圣党祸起,寔以章惇甥故获免,然亦不得久于朝著焉。
姚祐,字伯受,湖州长兴人。元丰末,第进士。徽宗初,除夔州路转运判官。且行,会帝幸禁苑御弓矢,祐奏《圣武临射赋》。帝大悦,留为右正言。历陈绍述之说,迁左司谏。建议置辅郡以拱大畿,进殿中监。六尚局官制成,凡所以享上率属、察举稽违、殿最勤惰之法,皆祐裁定。以亲老请郡,授显谟阁待制、知江宁府。时召捕张怀素,祐追获之,复为殿中监。
逾岁,以直学士知郑州,改秦州。或请调熙河弓箭士徙边,以省更戍。祐谓人情怀土重迁,丐以二年为更发之期,满岁乐业而愿留者,乃听。且请择熙、秦富民分丁授地,蠲役借粮,以劝耕植。益广秦之东、西川,建城壁,严保障,以控熙河、泾原。皆从之。复为殿中监,改吏部侍郎,命镇蜀,用母老辞。迁工部尚书,加龙图阁学士,为大名尹,进延康殿学士,复为工部尚书,徙礼部。母丧,除知太原府。
县有小胥造冢逼其先墓者,祐疑为厌己,请解官持服。先是,诏许祐悉买墓旁地,遂并徙他冢,小胥不从,故祐持以为说。言者论其挟仇要君,乃止。以提举上清宝箓宫卒,赠特进,谥曰文禧。"
楼异,字试可,明州奉化人。进士高第,调汾州司理参军,徙永兴虞策幕府,监在京文绣院,知大宗正丞,迁度支员外郎。以养亲求知泗州,复为吏部右司员外郎、左司郎中、太府鸿胪卿,除直秘阁、知秀州。
政和末,知随州,入辞,请于明州置高丽一司,创百舟,应使者之须,以遵元丰旧制。州有广德湖,垦而为田,收其租可以给用。徽宗纳其说。改知明州,赐金紫。出内帑缗钱六万为造舟费,治湖田七百二十顷,岁得谷三万六千。加直龙图阁、秘阁修撰,至徽猷阁待制。郡资湖水灌溉,为利甚广,往者为民包侵,异令尽泄之垦田。自是苦旱,乡人怨之。
在郡五年,既请温之船官自隶以便役,又请越、台之盐以佐费,诏责之曰:"郡自有盐筴不能兴,而欲东取诸台,西取诸越,斯乃以邻国为壑也。"睦寇起,善理城戍有绩,进徽猷阁直学士、知平江府,卒。
沈积中,常州人。赐进士出身,为辟雍正、户部员外郎,至秘阁修撰、河北转运使,召拜户部侍郎,进尚书,知河间、真定府。积中本王黼所引拔,黼方图燕地,使觇边隙。中书舍人程振语之曰:"当思异时覆族之祸。"积中感其戒,至镇,以书谢振,盛言其不可,振宣告于朝。已而师败于白沟,童贯还,罢积中提举上清宝箓宫。既得燕山,又命以资政殿学士同知府,未行而卒,或曰为盗所杀,或曰婢杀之,终亦不能明也。贯恶其曩言,追削官职。建炎中,宰相上其书,乃悉复之。
李伯宗,字会之,河阳人。第进士,知内丘、咸阳、太康县。建言:"朝廷行方田均税之法,令以丰岁推行。今州县吏,苟简怀异者指熟为灾,而贪进幸赏者掩灾为熟,望深察其违戾,而置诸罚。"括县壮丁为兵,得千人,上其名数与按阅之法。知枢密院蔡卞喜而荐之,提举京畿保甲,使行其说,增籍二万。已而有诉者,陈牒至八百七十,左迁通判相州、提举白波辇运,提点江、淮坑冶铸钱,入为将作少监。
开封民有鬻神祠故帽饰以龙者,吏以为乘舆服御,伯宗曰:"此无他,当坐不应为尔。"尹不从,具以请,如伯宗议。历大理卿,入对言:"今情重法轻者许奏请,而情轻法重者不得焉,恐非仁圣忠恕之意。"徽宗纳之。迁刑部侍郎。与王黼不相能,有胥吏微过罢,提举崇福宫。
明年,知同州,徙陕西都转运使。以通奉大夫、显谟阁待制卒,赠光禄大夫,谥曰荣。
汪澥字仲容,宣州旌德人。少从胡瑗学《易》。又学于王安石,著《三经义传》,澥与其议,又首传其说。熙宁太学成,分录学政。登进士第,调鼎州司理参军、知黟县,入为太学正,累迁国子祭酒,兼定、嘉二王翊善,擢中书舍人,为大司成。议学制不合,以显谟阁待制知婺州,改颍昌,又改陈、寿二州,徙应天府。上章辞行,提举崇福宫。卒,赠宣奉大夫。
澥自布衣录天子学,至为正,为司业、祭酒,迄于司成,官以儒名者三十年,一时人士推之。
何常,字德固,京兆人。中进士第,为开封府兵曹。绍圣初,或言苏轼主文柄,取士之非毁宗庙者,常预其间,出通判原州。历将作丞、陕西转运判官、熙河转运副使。议者欲贷民金帛,而使入粟塞下。常曰:"车牛转输,民力已病,然未至于死亡者,粟自官出,而民无害也。今强以金帛,使自入粟,惧非贫弱之利。"熙帅及监军劾之,贬秩,徙成都路。
中使持御札至,令织戏龙罗二千,绣旗五百。常奏:"旗者,军器之饰,敢不奉诏。戏龙罗唯供御服,日衣一匹,岁不过三百有奇;今乃数倍,无益也。"诏奖其言,为减四之三。
除直龙图阁,加集贤殿修撰,为使徙陕西,以显谟阁待制知秦州,转通议大夫。谍告夏人多筑堡栅,朝议出兵牵制,常言:"羌人生长射猎,今困于版筑,违所长,用所短,可以拱手待其弊,无烦有为也。"从之。
镇秦六岁,察访方邵劾其越法货酒,借米曲于官而毁其历。狱具,责昭化军节度副使。数月,复其官。终右文殿修撰,年七十三。
论曰:西汉之末,士大夫阿谀销懦,遂底于亡。东都诸贤以风节相尚,激成党祸。宋元祐类东都,崇、宣类西汉末世,盖忠鲠获罪,则相习容悦而已。君骄臣谄,此邦之所繇丧也。观沈铢诸人,徒徇时轩轾,不能为有亡,恶足以言士哉!
叶祖洽,字敦礼,邵武人。熙宁初,策试进士,祖洽所对,专投合用事者,考官宋敏求、苏轼欲黜之,吕惠卿擢为第一。签书奉国军判官、判登闻检院,由国子丞知湖州,留为校书郎。
元祐初,历职方、兵部员外郎,加集贤校理,进礼部郎中。给事中赵君锡论其对策讪及宗朝,祖洽自辨,事下从官定议。苏轼、刘攽言:"祖洽谓祖宗纪纲法度,因循苟简,愿朝廷与大臣合谋而新之。可以为议论乖谬,若谓之讪则不可。"于是但出提点淮西刑狱。
绍圣中,入为左司郎中、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祖洽性狠愎,喜谀附,密言王珪于册立时有异论。哲宗曰:"宣仁圣烈,妇人之尧、舜也。其于社稷大计,圣意素定,朕已令作告命,明述此旨。"祖洽复言:"若以珪为无迹,则黄履、刘拯相继论之矣,愿稽合群情,决之独断。"珪遂追贬。又言:"司马光、吕公著获终牖下,恩礼隆缛;蔡确受遗定策,而贬死岭外,乞恤其孤。"其论率类此。林希荐祖洽,谓其最向正,帝言不可大用,乃已。坐举王回出知济州,徙洪州,以牟利黩货闻。
祖洽与曾布厚,人目为"小训狐"。布用事,欲以吏部侍郎召,韩忠彦不可,白为宝文阁待制、知青州。未赴,布竟引为吏部。布罢,乃出知定州,且行,大言于上,至云:"当时蔡确稍失事几,王珪果遂奸谋,则神宗遂失正统,不知今日神器孰归。臣为朝廷宗社明确之功,正珪之罪,劝沮忠邪于千万年,以此报神宗足矣。"徽宗怒其躁妄,降集贤殿修撰、提举冲佑观,自是不复用。久之,知洪州,改亳州,加徽猷阁直学士。政和末,卒。
时彦,字邦美,开封人。举进士第,签书颍昌判官,入为秘书省正字,累至集贤校理。绍圣中,迁右司员外郎。使辽失职,坐废,旋复校理,提点河东刑狱,蹇序辰使辽还,又坐前受赐增拜,隐不言,复停官。徽宗立,召为吏部员外郎,擢起居舍人,改太常少卿,以直龙图阁为河东转运使,加集贤殿修撰、知广州。未行,拜吏部侍郎,徙户部,为开封尹。异时都城苦多盗,捕得,则皆亡,卒吏惮于移问,往往略之。彦始请一以公凭为验,否则拘系之以俟报,坊邑少安,狱屡空。数月,迁工部尚书,进吏部,卒。
霍端友,字仁仲,常州武进人。徽宗即位,策进士第一,授宣义郎。不阅月,擢秘书省校书郎,迁著作佐郎、起居郎、中书舍人,服金紫。故事唯服黑角带,帝顾见之,曰:"给事、舍人等尔,而服饰相绝如是。"始命犀带佩鱼。进给事中、大司成、礼部侍郎。端友言:"朝廷尊安,重内轻外。可令内外侍从更出迭入,以奉禁闼,殿大邦,俾天下之势如持衡,庶无首重尾轻之患。"疏入,即请补郡,乃以显谟阁待制知平江。改陈州,为政以宽闻,不立声威。陈地污下,久雨则积潦,时疏新河八百里,而去淮尚远,水不时泄。端友请益开二百里,彻于淮,自是水患遂去。内侍石焘传诏索瑞香花数十本,端友不可,疏罢之。复以礼部召,转吏部。官至通议大夫。卒,赠宣奉大夫。
描写琴弦断了的诗句
1. 关于八琴弦的诗句
关于八琴弦的诗句 1. 关于琴弦的诗句
1、《诗经 关雎》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2、岳飞《小重山》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3、常建《江上琴兴》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
4、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5、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6、白居易《琵琶行》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首诗中还有很多,慢慢找
2. 谁能给我一些关于琴的诗句
关于琴就可以吗,没有心境或境界的要求吗,那就想几个喽。
1、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2、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3、白居易《履道春居》“微雨洒园林,新晴好一寻。低风洗池面,斜日拆花心。暝助岚阴重,春添水色深。不如陶省事,犹抱有弦琴。”
4、常建《江上琴兴》“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5、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6、李治《相思怨》“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7、刘禹锡《潇湘神》“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
8、白居易《废琴》“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9、李商隐《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10、白居易《琵琶行》里面有很多描写琴的句子,只是太长了,不想打了,需要的话应该可以搜到吧,原谅哦。
3. 关于弦月的诗句
杜甫 遣意二首其一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
野船明细火,宿雁聚圆沙。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邻人有美酒,稚子夜能赊。
周邦彦 渡江云
晴岚低楚甸,暧回雁翼,阵势起平沙。
骤惊春在眼,借问何时,委曲到山家?
涂香晕色,盛粉饰、争作妍华。
千万丝、陌头杨柳,渐渐可藏鸦。
堪嗟,清江东注,画舸西流,指长安日下。
愁宴阑、风翻旗尾,潮溅乌纱。
今宵正对初弦月,傍水驿,深舣蒹葭。
沉恨处,时时自剔灯花。
4. 有关古琴的诗句有哪些
1、古琴大轸长八尺唐李贺 --李贺《听颖师琴歌》
2、古琴藏虚匣唐李白 --李白《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3、残编未掩古琴横宋韩彦古 --韩彦古《浣溪沙》
4、千曲囊中古琴宋赵功可 --赵功可《绮寮怨》
5、失古琴亦哀唐孟郊 --孟郊《秋怀》
6、愿为古琴瑟唐孟郊 --孟郊《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7、古琴有弦人不抚唐白居易 --白居易《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8、玉律潜符一古琴唐张祜 --张祜《听岳州徐员外弹琴》
9、对酒弹古琴唐邵谒 --邵谒《古乐府》
10、床惊倒古琴唐唐求 --唐求《友人见访不值因寄》
11、古琴带月音声亮宋伍乔 --伍乔《僻居酬友人》
12、古琴弹罢风吹座宋苏轼 --苏轼《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13、古琴百衲弹清散宋陆游 --陆游《北窗闲咏》
14、三尺古琴余爨迹宋陆游 --陆游《山行》
15、古琴蛇推牢藜宋陆游 --陆游《赠道流》
16、低声泛古琴南北朝庾信 --庾信《幽居值春诗》
17、无弦是古琴宋王镃 --王镃《山中》
18、石泉操古琴宋艾性夫--艾性夫《过石泉寺》
19、古琴呜咽鸣中吕宋白玉蟾 --白玉蟾的 《泉》
20、莫道无人识古琴宋陈著 --陈著 《出剡北门道中》
5. 求关于琴弦的意境短句
古琴的意境 中国艺术举凡绘画、诗词、音乐雕塑、舞蹈、摄影,乃至于园林造景都讲求「意境」,并以此为最高的审美标准。
「意境」二字比较抽象,并且因个人的体会不同,这两个字也有不同的解释。中国书画家所说的「意在笔先」,亦即在下笔之前,必定先有个念头,「想表现什么」、「意境」中的「境」字,可以指代表书画的境界,也可以指表现书画的景物。
画意要靠景物来表达,可以说,景物是躯壳,画意是精神。 古琴音乐的表现亦然,以写实、写意和叙事三种方式来表达。
在古琴的曲目中,除极少数例外,几乎所有的琴曲都有说明性或描绘性的标题,亦即所谓的「标题音乐」。这些标题常极富诗意意和文学意味,住住能引起音乐以外的诗或图画的联想,可见每首琴曲均言之有「物」,反映一定的内容,并且借助这些标题,使弹奏者与听者易于把握乐曲内容,更可详细理解乐曲的精神面貌。
古琴音乐的目的往往在于其形式背后的内涵、情感和意境琴曲多是借景抒惰 琴曲「广陵散」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它是根据聂政刺韩王的故事背景,构成的说唱曲艺,再由岱康改编为琴曲。
后该曲「大序」(序曲)的五段小标题,到「正声」(主题)的十八段小标题,「乱声」(变奏)的十个小标题,到「后序」(尾声)的八个小标题,共四十一个小标题,将聂政刺韩王的故事,一段段演奏出来,同时在曲中,将聂政为父报仇的史诗,悲壮的音响化,不但叙事,也包括了写意。 一如中国的诗词,画、琴曲中有极多是借景抒情,托物喻人,融情入景等境界的表达。
例如「潇湘水云」一曲,经郭楚望个人的手笔,道出了作曲家个人的情怀,再融情入景,借景言志,流露出慷慨激荡,起伏澎湃的心潮。而「幽兰」一曲,借空谷的兰花,不为世人所重视,想起自己的遭遇而伤感。
一般的古琴曲是依照其乐曲的长短和结构的繁简而分于大曲、中曲、小曲,而琴曲无论大小,其标题、题材、意境、结构等均类似一篇诗文、其曲体架构多取诗文起、承、转、合的手法。起承转合可说是所有中国艺术形式和结构美的一条公式。
在琴曲中,起承转合通常在「慢--快--慢」此一速度的架构下进行。缓起为起的部分,入紧稍快为承的部分,开展变化为转的部分,收结则为合的部分,这样的形式除了与诗文,篇章布局结构吻合之外,亦与观看中国山水画手卷时的过程不谋而合。
古琴的趣味相当个人化 古琴音乐是非常个人化的表现,琴谱本身,对于一个弹奏者而言,只是一个蓝图,一个记号。每一个琴家,在适度的范围内,对原谱按自己的理解去发展「自己」独特的风格,将原曲再谱一次。
例如,「平沙落雁」这首曲子,从十五世纪初到十九世纪中叶,就出现了将近六十多种不同的版本。而每一版本里的「平沙」登不完全一样,亦即每一个版本代表了一种不同的「曲解」,代表了自己独特风格的「自己」 这个「自己」包括了师承、宗派、地域和乐风等因素,再加上自己多年的修养(音乐的、文字的、哲学的)和人生历练、体悟、与「即兴」的功力去再创造。
因此一首琴曲是随着时间、社会和风格的不同在变迁着,赋予了弹奏者自我发挥的空间与自由。 不仅弹琴者如此,琴家亦然,不同性格的弹琴家所弹出的琴,即具各自不同的品味与表现,每张琴的表现亦如每个人的面貌不同,变化多端。
6. 形容“古琴”的诗句有哪些
1. 《听岳州徐员外弹琴》
唐代:张祜
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
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2. 《听颖师琴歌》
唐代:李贺
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芙蓉叶落秋鸾离,
越王夜起游天姥。暗佩清臣敲水玉,渡海蛾眉牵白鹿。
谁看挟剑赴长桥,谁看浸发题春竹。竺僧前立当吾门,
梵宫真相眉棱尊。古琴大轸长八尺,峄阳老树非桐孙。
凉馆闻弦惊病客,药囊暂别龙须席。请歌直请卿相歌,
奉礼官卑复何益。
3. 《寄明月山僧》
唐代:齐己
山称明月好,月出遍山明。要上诸峰去,无妨半夜行。
白猿真雪色,幽鸟古琴声。吾子居来久,应忘我在城。
4. 《浣溪沙(韩彦古)》
宋代:刘仙伦
一缕金香永夜清。残编未掩古琴横。绣衾寒拥宝缸明。
坐听竹风敲石磴,旋倾花水漱春酲。落梅和雨打帘声。
5. 《友人见访不值因寄》
唐代:唐求
门户寒江近,篱墙野树深。晚风摇竹影,斜日转山阴。
砌觉披秋草,床惊倒古琴。更闻邻舍说,一只鹤来寻。
7. 形容古琴的诗句
1、古琴大轸长八尺
唐
李贺
《听颖师琴歌》
2、古琴藏虚匣
唐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徵君蕤》
3、残编未掩古琴横
宋
韩彦古
《浣溪沙》
4、千曲囊中古琴
宋
赵功可
《绮寮怨》
5、失古琴亦哀
唐
孟郊
《秋怀》
6、愿为古琴瑟
唐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7、古琴有弦人不抚
唐
白居易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8、玉律潜符一古琴
唐
张祜
《听岳州徐员外弹琴》
9、对酒弹古琴
唐
邵谒
《古乐府》
10、床惊倒古琴
唐
唐求
《友人见访不值因寄》
11、古琴带月音声亮
宋
伍乔
《僻居酬友人》
12、古琴弹罢风吹座
宋
苏轼
《重游终南子由以诗见寄次韵》
13、古琴百衲弹清散
宋
陆游
《北窗闲咏》
14、三尺古琴余爨迹
宋
陆游
《山行》
15、古琴蛇推牢藜
宋
陆游
《赠道流》
16、低声泛古琴
南北朝
庾信
《幽居值春诗》
17、无弦是古琴
宋
王镃
《山中》
18、石泉操古琴
宋
艾性夫
《过石泉寺》
19、古琴呜咽鸣中吕
宋
白玉蟾
《泉》
20、莫道无人识古琴
宋
陈著
《出剡北门道中》
21、古琴口歌兮手弦
宋
方回
《赠吴琴士会龙》
22、客有古琴瑟
宋
方岳
《次韵萧同年古意》
23、秋风吊古琴三叠
宋
方岳
《次韵章太博迁匠丞不入》
24、徽弦不具之古琴
宋
方岳
《题董一之花木杪》
25、只把古琴藏石匣
宋
顾逢
《寄邓山房高士》
26、赖有古琴知
宋
黄庚
《王琴所话别》
27、独抱古琴携竹杖
宋
寇准
《庐山》
28、俸买古琴归
宋
刘克庄
《挽赵漕简叔二首》
29、古琴绝弦
宋
释善珍
《祭愚谷》
30、古琴留挂壁
宋
舒岳祥
《送潘少白赴连山馆》
31、清风楼古琴三尺
宋
王珪
《和公仪送白鷼于永叔》
32、吴僧携古琴
宋
王辟
《宿宅与王专魏野洎用晦上人因成联句》
33、吴僧携古琴
宋
魏野
《宿王辟宅与王专洎用晦上人因成联句》
34、古琴带月音声正
宋
伍乔
《僻居酬友人》
35、诗书一古琴
宋
杨万里
《题刘朝英进齐》
36、古琴不入时人耳
宋
于石
《偶成》
37、得趣古琴那用弦
宋
喻良能
《题渊明祠堂》
38、须臾寒月照古琴
宋
张榘
《题金渊绿净亭》
39、一张之珍太古琴
宋
赵汝鐩
《三珍行》
40、山人袖携古琴来
宋
周文璞
《古琴歌》
8. 求八句简短唯美古风诗句,必纳
1、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
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2、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3、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4、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5、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6、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7、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8、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9、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9. 关于抚琴的诗句有哪些
1. 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
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白居易《筝》2.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白居易《夜筝》3.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岳飞《小重山》4.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苏轼《甘露寺弹筝》5. 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
——李白《春日行》6. 端居正无绪,那复发秦筝。——张九龄《听筝》7.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晏几道《筝》作者介绍:8.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9. 晏几道(1030年-1106年)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乡(今属南昌进贤县)人,北宋词人。他是北宋词人晏殊第七个儿子,并不像晏殊在政治上有很高的地位,他只作过一些小官,如开封府判官、监颍昌府许田镇、乾宁军通判等。
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
《鹧鸪天》中“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两句受人赞赏。
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
代表作有《临江仙》《鹧鸪天》《阮郎归》等。10.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太原(今属山西)人。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元和三年(808)拜左拾遗,后贬江州(今属江西)司马,移忠州(今属四川)刺史。后为杭州刺史,又为苏州、同州(今属陕西)刺史,以刑部尚书致仕。
晚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称“刘白”。
[1]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
词不多,但影响后世甚大。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
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11. 岳飞(1103-1142)字鹏举,汉族。
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南宋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
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
南宋中兴四将之首脑。他坚主抗金,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
1140年,他挥师北伐,先后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
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被。
葬于西湖畔栖霞岭。12.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1] [2]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13. 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省韶关市)人,唐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
唐中宗初年进士,唐玄宗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唐代有名的贤相。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每宰相荐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因此,一直为。
10. 有清弦二字的诗句嘛
1、援琴鸣弦发清商
魏晋
曹丕
《燕歌行》
2、疏梅清唱替哀弦
宋
晏几道
《浣溪沙》
3、清弦脆管纤纤手
唐
白居易
《霓裳羽衣歌 和微之》
4、醉听清吟胜管弦
唐
白居易
《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
5、管妙弦清歌入云
唐
白居易
《听歌》
6、清弦方奏
唐
孟浩然
《夜登孔伯昭南楼时沈太清朱升在座》
7、弦清拨剌语铮铮
唐
白居易
《琵琶》
8、风扬弦管清
唐
李白
《九日》
9、清歌弦古曲
唐
李白
《效古其一》
10、写啭清弦里
唐
李峤
《莺》
11、广座鸣清弦
唐
萧颖士
《仰答韦司业垂访五首》
李克用与十三太保 李克用简介
李克用与十三太保 李克用简介
李克用 (856年10月24日-908年2月24日),字 翼圣 ,后唐庄宗李存勖之父,本姓 朱邪 (又作 朱耶 ),其父受唐朝天子赐李姓。性格勇猛急躁。唐末将领。沙陀部人。绰号 鸦儿 、 三郎 、 独眼龙 、 飞虎子 ,沙陀族人,生于神武川之新城(在今山西雁门北部)。是中国唐朝末年最强大的藩镇节度使之一,后受唐封为 晋王 。后唐建立后,尊称其为 后唐太祖武皇帝 。
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兵镇压庞勋起义,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先后镇压庞勋起义军、黄巢起义军。天佑四年(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国号梁,改元开平,史称后梁。李克用仍用唐“天佑”年号,以复兴唐朝为名与后梁争雄。次年(908年),李克用病死。
人物生平
年少成名
李克用是后唐献祖李国昌的第三子。母亲秦氏。唐大中十年(856年)九月二十二日,生于神武川的新城(在今山西雁北地区境内)。
李克用十三岁时(869年),见两只野鸭在空中飞翔,发箭一并射中,在场的人均被折服。
李克用年少时就很骁勇,军对中称他为“李鸦儿”。李克用十五岁时,李国昌讨伐庞勋。他从军出征,冲锋陷阵均在众将领之前。军中视他为“飞虎子”。平定庞勋后,献祖被封为振武节度使,李克用被封为云中牙将。
有次和达靼部族的人比试,达靼人指着空中的两只雕说:“你能一箭射下双雕吗?”李克用马上弯弓发箭,一箭连中双雕,周围的人都拜服他。
初举反唐
沙陀部族一向强大,而李国昌自恃有功更是傲慢,唐懿宗对此很是担心。咸通十三年(872年),唐懿宗转任李国昌为云州刺史、大同军防御使,李国昌称病拒绝接受任命。李国昌拒命后,李克用便杀了大同军防御使段文楚,占据云州,自称留后。唐朝廷任命太仆卿卢简方为振武节度使,会同幽、并两州之兵讨伐沙陀。卢简方到达岚州,军队溃散,因此沙陀乘机占据代州以北的地区,称为唐朝的边患。第二年(873年),唐僖宗即位,因原太原节度使李业对沙陀有恩,而业已死,因此任命其子李钧为灵武节度使、宣慰沙陀六州三部落使,让李钧招缉李克用。封克用大同军防御使。
过了一阵,李国昌出击党项,吐浑(即吐谷浑)赫连铎突袭攻破振武。李克用听到后,从云州出发去迎接父亲李国昌,但回云州时,云州人紧闭关卡不让他们进入。李国昌父子无处可归,因此袭击蔚州(今河北蔚县一带)、朔州(今朔县),收编兵士3000人,李国昌进蔚州守城,李克用回去占据新城。僖宗任命赫连铎为大同军使,任命李钧为代北招讨使,前去讨伐沙陀。
干符五年(公元878年),沙陀先击破遮虏军,后又击破苛岚军,唐军数次败北,沙陀势力因此愈加强盛,北面占据蔚、朔两州,南面侵入忻、代、岚、石等地,直达太谷。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招讨使李琢会同幽州李可举、云州赫连铎出击沙陀,李克用与李可举拥兵相拒于雄武军。李克用的叔父友金携蔚、朔两州向李琢投降,李克用听到后,马上带兵返回。李可举追李克用至药儿岭,大败李克用。后李琢军队进行夹击,又在蔚州击败李克用。沙陀大败,李国昌、李克用父子流亡到达靼。
讨伐黄巢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已攻陷长安城,北起军使陈景思率领沙陀降军与吐浑、安庆军队万人前往长安。行军到绛州,沙陀军大乱,大肆掠夺后回去了。陈景思觉得沙陀军除了李克用没人能带领的,于是请唐天子下诏书从达靼召回李克用,任命为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李克用率领蕃汉军队上万人出石岭关。路过太原,李克用要求朝廷发军饷。河东节度使郑从谠只给他钱币一千缗、米一千石,李克用很生气,纵兵大肆掠夺后回去了。
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十一月,陈景思、李克用再以步骑兵一万七千前往京师长安。
中和三年(公元883年)正月,李克用出兵河中,屯兵干坑。黄巢军惊恐的说:“鸦儿军到了”。二月,在石堤谷击败黄巢军将领黄邺。三月,在良田坡击败赵璋、尚让,敌军横尸三十里。这时,各地军队都来到长安,在渭桥与黄巢军大战,黄巢军败退入城,李克用乘胜追击,从光泰门进去,与敌军战于望春宫升阳殿,黄巢军败退,向南逃到蓝田关。长安收复,李克用军功居首。唐天子任命李克用为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河东节度使,任命李国昌为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十月,其父李国昌去世。十一月,李克用派其弟李克修攻打昭义的孟方立,夺下泽、潞二州。方立败走山东,以邢、洺、磁三州军队另外组建昭义军。黄巢向南败走到蔡州,降服秦宗权,截止攻打陈州。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李克用率兵五万去援救陈州,想借道河阳,诸葛爽不同意,于是率部在河中渡河。四月,在太康击败尚让,又在西华击败黄邺。黄巢且败且退,到中牟,到达河边还没渡河,而李克用率兵追来,黄巢军惊恐溃败。等到了封丘,李克用再次击败黄巢军,黄巢脱身逃跑。李克用追击,一天一夜奔驰三百里,追到冤朐(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没追上才回兵。
中和四年(公元884年),李克用讨伐黄巢后,路过汴州,在封禅寺休军整顿。朱全忠在源驿宴请李克用。晚上,酒席散后,李克用喝醉睡着了。朱全忠埋伏的士兵出来,放火烧房,仆人郭景铢熄灭蜡烛,将李克用藏在床下,用水泼醒李克用并告诉他出事了。幸好天降大雨把火灭了,李克用与随从薛铁山、贺回鹘等,借着闪电的光亮,从尉氏门用绳索坠城逃出,回到自己的部队。七月,李克用来到太原,将此事上告唐僖宗,请求出兵汴州,并派其弟克修领兵一万人驻扎在河中地区待命。僖宗劝和了这事。同时,因为击破黄巢的功劳,封克用为陇西郡王。
割据混战
光启元年(公元885年),河中节度使王重荣与宦官田令孜有过节。田令孜进言让王重荣调任兖州,任命定州的王处存为河中节度使,并下诏书让李克用出兵保护王处存的辖地。王重荣命人转告李克用:“天子下诏书给他,等李克用来了,让他与王处存一起诛杀李克用。”并因此伪造诏书给李克用看,说:“这是朱全忠的阴谋。”李克用信以为真,八次上表请求讨伐朱全忠,唐僖宗不同意,李克用非常愤怒。王重荣不受命调任,于是唐僖宗命邠州的朱玫、凤翔的李昌符去讨伐他。而李克用却出兵相助王重荣,在沙苑击败朱玫,引兵攻打长安,到处放火、掠夺。唐僖宗出逃到兴元,李克用退兵驻扎河中。这时,朱玫也造反出兵追唐僖宗,但没有赶上唐僖宗,只是抓住了襄王李煴。朱玫逼迫李煴称帝,屯兵凤翔。唐僖宗认为只有李克用能击败朱玫,但李克用却不愿为唐僖宗所用。当初在长安破黄巢时,天下兵马都监杨复恭与李克用关系很好,于是唐僖宗派谏议大夫刘崇望带着诏书去征召李克用,并说是杨复恭的想法,让李克用出兵讨伐朱玫等势力。李克用表面上答应了,但却不带兵前往。
大顺元年(公元890年),李克用击破孟迁,夺取邢、洺、磁三州,又命安金俊在云州攻打赫连铎。幽州李匡威出兵救赫连铎,与安金俊在蔚州交战,安金俊大败。于是李匡威、赫连铎和朱全忠都上书因为李克用战败要乘机讨伐他。唐昭宗认为李克用破黄巢功高,不该去讨伐他,于是召集台省四品以上官员讨论这事,参加讨论的官员大多说不可以讨伐李克用。宰相张浚一人认为沙陀部族曾逼僖宗逃难至兴元,罪该至死,可以讨伐。军容使杨复恭与李克用交情很好,他也极力上谏认为不可以讨伐,唐昭宗同意了他的谏言,下诏书告知朱全忠等人。朱全忠暗中贿赂张浚,让张浚更加坚定原来的建议。唐昭宗迫不得已,任命张浚为太原四面行营兵马都统,韩建为副使,前去讨伐李克用。这时,潞州将领冯霸叛变向朱全忠投降,朱派葛从周入驻潞州。唐朝廷任命京兆尹孙揆为昭义军节度使,李克用派李存孝在长子抓了孙揆,又派康君立夺取了潞州。十一月,张浚与李克用在阴地交战,张浚军三战三败,张浚、韩建逃回。李克用的军队在晋、绛大肆掠夺,直到河中,所到之处满目疮痍、一片凄凉。李克用上表诉述事情,言辞傲慢。唐昭宗为此向他认错,下诏书好言好语回复他。
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二月,唐昭宗再次任命李克用为河东节度使、陇西郡王,同时任命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四月,李克用在云州攻击赫连铎,围困赫连铎一百多天,赫连铎逃往吐浑。八月,在太原大肆掠夺,离开晋、绛,夺取怀、孟,来到邢州,并在镇州攻打王镕。
先锋李存孝夺取临城,进攻元氏。李匡威出兵救王镕,克用退兵邢州。
景福元年(公元892年),王镕攻打邢州,李存信、李嗣勋等在尧山击败王镕。二月,与王处存攻打王镕,两军在新市交战,李王联军被王镕击败。八月,李匡威攻打云州,以牵制李克用的兵力,李克用暗中返回云州,出兵击败李匡威。十月,李存孝在邢州叛变。
景福二年(公元893年),李存孝向王镕求救。李克用出兵井陉攻打王镕,又发书信招降王镕,同时猛攻王镕的平山。王镕害怕了,于是和李克用通行求和,向李克用献帛五十万匹,并出兵帮助攻打邢州。
干宁元年(公元894年)三月,李克用擒住李存孝,并杀了他。同年冬季,李克用攻打幽州,李匡俦弃城出逃,李克用追至景城,杀了李匡俦,任命刘仁恭作为留后。
干宁二年(公元895年),河中节度使王重盈去世,他的儿子王珂、王珙争位,李克用上书请求王珂继位,凤翔李茂贞、邠宁王行瑜、华州韩建上书请求王珙继位。唐昭宗开始左右为难,于是任命宰相崔胤为河中节度使,后来又同意李克用立王珂。李茂贞等人非常生气,三处共同起兵前往攻打长安,后听说李克用也出兵了,才都收兵回去。六月,李克用攻克绛州,斩杀刺史王瑶(王珙的弟弟,帮助王珙争位)。七月,李克用来到河中,同州王行约前去长安,散布谣言说:“李克用的沙陀军队十万人马杀来了!”王行约想让唐昭宗移驾邠州,李茂贞的干儿子阎圭也想把唐昭宗劫到凤翔,一时间长安大乱,唐昭宗出逃来到石门。李克用军队在河中一个多月都没往长安方向进发,于是唐昭宗派延王戒丕、丹王允兄两人在李克用处做事,并告知长安的危急情况。八月,李克用进军渭桥,被委以邠宁四面行营都统。唐昭宗回到长安。十一月,李克用击破邠州,王行瑜败走到庆州后被杀。李克用收兵到云阳,上书请求讨伐李茂贞。昭宗慰劳李克用,让他和李茂贞和解,授予李克用“忠正平难功臣”称号,封为晋王。这时,晋军在渭北遇雨六十天,有人劝李克用进长安,李克用没有下决定。都押衙盖寓说:“皇上自从石门回来,都不敢好好睡,如果晋兵渡过渭河,皇上还能安心吗?这时勤王,为什么要进长安呢?”李克用笑道:“盖寓都不信我,何况天下其他人呢!”于是收兵回去。
晋梁之争
干宁三年(公元896年)正月,唐昭宗准备再次任命张浚为宰相,李克用说:”这时朱全忠的阴谋呀。“于是上表说:”如陛下早上任命张浚为宰相,则我晚上就(带兵)到朝廷来!“长安人心惶惶,唐昭宗终止了张浚的任命。朱全忠攻打兖、郓两地,李克用派李存信借道魏州去救朱宣等人。李存信屯兵莘县,军队在魏州扰民掠物,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埋伏部队攻打李存信,存信败退到洺州。李克用亲自带兵攻打魏州,在洹水与罗弘信交战,期间李克用的儿子李落落被杀。六月,李克用破魏州成安、洹水、临漳等十余城。十月,又在白龙潭击败魏博军,并攻打观音门,朱全忠救兵赶到,魏博军之危才解除。
干宁四年(公元8年),刘仁恭叛晋,李克用带兵五万攻打刘仁恭,两军战于安塞,李克用大败。
光化元年(公元898年),朱全忠派遣葛从周攻下县、洺、磁三州。李克用派周德威出兵青山口,周德威在张公桥遭遇葛从周部队,周德威大败。同年冬季,潞州守将薛志勤去世,李罕之接管潞州,并叛变投靠朱全忠。
光化二年(公元899年),朱全忠派氏叔琮攻破承天军,后又攻破辽州,到达榆次,周德威在洞涡击败朱琮。同年秋季,李嗣昭再次取泽、潞两州。
光化三年(公元900年),李嗣昭在沙河击败汴军,再次夺取洺州。朱全忠亲自带兵围住李嗣昭部队。李嗣昭败走,逃至青山口,遇汴军伏兵,李嗣昭大败。同年秋季,李嗣昭夺取怀州。同年,汴军攻打镇、定两州,镇、定两州都脱离晋而依附朱全忠。
天复元年(公元901年),朱全忠被封为梁王。梁军攻下晋州、绛州、河中,把王珂擒去。晋失去三个同盟,于是写文书送钱礼向梁求和。梁朱全忠认为晋已经没什么实力了可以直接攻下,于是说:”晋虽然来文书要求结盟,但文书措辞傲慢。“因此大举进攻晋。四月,朱琮进入天井,张文敬进入新口,葛从周进入土门,王处直进入飞狐,侯言进入阴地。朱琮夺取泽、潞两地,其副将白奉国攻破承天军,辽州守将张鄂、汾州守将李瑭都迎接梁军前去投降,有时间晋领地内人心惶惶。这时天降大雨,梁军士兵很多都得病了,梁军都退兵回去了。五月,晋军再次夺回汾州,并诛杀了李瑭。六月,周德威、李嗣昭夺取慈、隰两州。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晋军进攻晋州、绛州,在蒲县大败。梁军乘胜攻下汾、慈、隰三州,并围住太原。李克用大为恐慌,打算逃到云州,又想逃往匈奴,犹豫不决。这时,梁军发生大规模疫情,退兵而去,周德威再次夺回汾、慈、隰三州。
天复四年(公元904年),梁迫使唐朝廷迁都至洛阳,改年号为天佑。李克用认为挟持唐天子迁都的是梁,天佑不算唐年号,不能用,于是依旧使用年号天复。
天复五年(公元905年),李克用与契丹耶律阿保机在云中结为兄弟。
天复六年(公元906年),梁攻打燕领地沧州,燕王刘仁恭向李克用借兵。李克用痛恨刘仁恭的反复无常,想不答应。他儿子李存勖进谏说:“这是我们重新振作的时候。现在天下的形势,归附梁的势力十有七八,像赵、魏、中山这些比较强的割据势力都没有不听从于梁的。因此,黄河以北,没有梁所担心的势力,梁所忌惮的就只有我们和刘仁恭的燕了,如燕、晋合盟,那对梁来说不是什么好事。争天下要不在乎小节,而且他常围困我们但我们却去帮他解决困难,可以因此作为我们对他的恩德记着,这可以说是一举两得,这是不容错失的机会呀!”李克用认为这说的在理,于是为燕出兵攻破潞州,梁围燕城的危机才消除。李克用命李嗣昭为潞州留后。
天复七年(907年),后梁军队十万人进攻潞州,筑夹城将潞州围住。李克用派周德威救潞州。
患疾离世
天复七年(907年)冬,李克用得重病。同年,后梁灭唐(年号开平元年),李克用还是用唐年号天佑四年。
天佑五年(908年)正月辛卯日,李克用去世,享年五十三岁。其子李存勖继位,将李克用安葬在雁门。
李克用与十三太保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符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亦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均为养子。
因颇富盛名,中国历史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与西楚霸王 项羽 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 李元霸 ,唐末有个 李存孝 ,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李存孝最为有名的是手下500飞虎兵,多次同他并肩作战,取得了战无不胜的辉煌战绩,令对手闻风丧胆,名扬天下。后因对义父用人存在疑问,遭人离间,最终落得五马分尸的可悲下场。
著名传说身为一名军阀,李克用年轻时确有不少违抗唐的事迹,但或许因为其年少英雄,后来又打着“复兴唐室”的名号来对抗恶名昭彰的朱温,因此历史上有诸多关于他正面的传说。而有意思的是,这些传说不少与他所擅长之武器“箭”有关。
杨行密遣人画相李克用一目失明,号“独眼龙”。《五代史补》中记有一则故事:在李克用占据河东,声威大振后,盘据淮南的另一个军阀杨行密很想见见李克用什么模样。于是杨行密找了一个画家,扮商人到河东伺机偷画李克用面貌。不料画家到了河东,立刻为事先得到情报的河东武士所俘虏。克用颇怒,就对亲信说:“我少了一只眼睛,看他要怎么画我。”等到画家一到殿内,李克用立刻大怒说道:“淮南派你来画我,想必你是画家中最好的,如果今天画得不好,那么这里就是你的死地!”当时是炎夏,所以画家最初画李克用手拿扇子搧风,而扇角正好遮住了李克用失明的眼晴,非常巧妙。但克用不喜欢,说画家“谄媚”,命其重画。画家这次重画,就画李克用弯弓射箭,一只眼睛眯了起来,好像就在瞄准目标,克用大喜,于是重赏画家银两,并送之回淮南。[1]
李克用箭射飞雕这则故事见于罗贯中的《残唐五代史演义传》第九回《克用箭服周德威》;另外,白朴的元曲也有《李克用箭射双雕》的折子;除此之外,京剧《珠帘寨》中也有这个桥段。大意是李克用在受唐所托出军讨伐黄巢时,兵至珠帘寨,遇见一将周德威挡路,李克用素闻周德威之名,跃马向前迎战,二人交手一百余合不分胜负,遂以射雕为赌注,若李克用能箭射飞雕,周德威即下马受降。只见李克用弯弓一射,弓弦响处,雕已落地,周德威甘服而降。
这则故事的原型,很可能是出自《旧五代史·武皇纪上》的记载。[2]而《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四》亦有其善射的叙事。
临终赐箭李存勖这可能是李克用和李存勖父子间最有名的故事:宋初王禹偁的《五代史阙文》记传传说李克用临终时,将三支箭交给李存勖,说道:“刘仁恭父子背叛我,契丹耶律阿保机违背与我们的盟约,朱温和我们是世仇,我给你三支箭,第一支箭要你讨伐刘仁恭,第二支箭要你打败契丹,第三支箭要消灭朱温,希望你完成我这三个愿望。”[4]李存勖把三支箭供奉在宗庙里,逢出征时依次派人取箭,带上战场,后来并桀燕、败契丹、灭后梁,得胜后分别将箭送回宗庙,表示完成了李克用的愿望。
不过,历代都有人怀疑这则故事的真实性。司马光《资治通鉴考异》认为,依《旧五代史·契丹传》记载:李存勖刚继位时,后梁兵围潞州(今山西治市),因此尚且对契丹“遣使告哀,赂以金缯,求骑军以救潞州”。可见根本没有和契丹结仇的事。另外,有人亦指出朱全忠扫荡群雄,华北只剩李克用与刘仁恭二者,李克用父子深知唇亡齿寒之理,因此刘仁恭及其子刘守光被朱温围攻,甚至刘守光被其兄刘守文攻击,李克用、李存勖还屡次派兵来救,因此至少在李克用去世之时,河东也没有与桀燕刘氏对立一事。但更多学者认为李克用赐矢故事的真实性较大。出于对抗后梁还有求得自身生存的需求,以贿赂契丹的方式求得河东后方的稳定,求得与朱梁对抗的时候不会两面作战;保住幽州避免朱温吞并幽州后河东被朱梁三面包围,这也是军阀们惯用的手段。不能以李存勖曾经意结好契丹还有出兵救援幽州就认定上述故事不实。
历史评价
杨复光:“我世与 李克用 共忧患,其人忠不顾难,死义如己,若乞师焉,事蔑不济。”
唐昭宗:“克用有兴复大功。”
宋祁:“至克用逢王室乱,遂有太原。虏性惇固,少它肠,自负材果,欲经营天下而不克也。兵虽胜,然数败;地虽得,辄复失,故熟视帝劫迁,缩颈羞汗,偷景待僵,不亦鄙乎!赖其子慓锐,抑而复振。是时,提兵托勤王者五族,然卒亡朱氏为唐涤耻者,沙陀也。使克用稍知古今,能如齐桓、晋文,唐遽亡乎哉?”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