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亿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硬指标”!淘汰炼油落后产能在山东

2.汇丰石化原油去哪儿了

3.石化行业的血战正式开启!国企、民企、外企,谁也逃不掉

10亿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硬指标”!淘汰炼油落后产能在山东

山东石化输送原油价格_山东石化输送原油价格查询

10月26日,院发布《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与以往的顶层设计不同,此次对外公布的《方案》是我国首次针对“碳达峰”单独出台的纲领性政策。《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确立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 重点在于推行实施覆盖全 社会 的“碳达峰十大行动”。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时间表”和“路线图”,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说去年9月22日我国向全世界作出“3060”的承诺明确了“时间表”,那么此次出台的《方案》就是详细描绘了实现碳达峰目标的“路线图”。 作为碳排放“大户”,《方案》出台后,石油化工行业将如何发展?哪些领域会受到影响?

一、炼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意味着什么?

炼油产能继续淘汰是总体必然趋势, 而淘汰的炼油落后产能将主要集中在山东。

《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 这将对我国化工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第一,炼油产能继续淘汰是总体必然趋势。

按照最新炼油产能统计,截至今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有望达到9.1亿吨/年,连续几十年出现正增长。如果按照《方案》要求,到202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年,那么还有9000万吨/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发展空间。也就是说,在目前炼油产能不变的前提下计算,未来4年内,仅能满足9套10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投产,或者4~5套2000万吨/年的炼油装置投产。

然而,事实却给了我国炼油工业“当头一棒”。

据统计,从现在至2025年,我国将会有15套炼油装置相继投产,总计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新增规模将超过2亿吨,其中2000万吨/年及以上装置5套、1000万吨/年及以上装置11套。 如果目前在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部正常投产,届时,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将会接近12亿吨/年,比《方案》要求的10亿吨/年,超额2亿吨/年。

10亿吨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是一个“硬指标”,但是拟在建项目均为国家正常审批项目,不可能取消或缩减规模。因此,对小规模和落后产能的淘汰,将成为我国炼油产能达标的主要方式。据估算,未来4年内,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需淘汰1亿~1.5亿吨,才能实现10亿吨的发展目标。

第二,淘汰的炼油落后产能将主要集中在山东地区。

为完成《方案》指标,目前看来,我国的炼油规模将会按照小规模及落后产能来画线处理。何为小规模和落后产能?简单来说,即为500万吨/年以内的装置。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我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小于500万吨/年装置数量为115套,占炼油企业总数的64%,总产能规模在2.4亿吨左右。

而按照装置分布来看,山东是聚集规模最大的地区。2020年底,山东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超过2.4亿吨,与第二位的辽宁相比,超过了1亿多吨。 保守估计,未来4年内,将会有超过60套小规模的炼油企业面临整合和淘汰,而山东作为地炼最为集中的地区,首当其冲。

二、未来油品供应的天花板已经出现了吗?

汽油供应量将迎来峰值,有望修正柴油供需失衡局面,燃料油、沥青、液化石油气等产品发展将受限

炼油工业是化工行业的最前端,其规模也决定了化工行业的整体规模水平。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在2025年控制在10亿吨,预示着我国炼油一次加工的最大产能是10亿吨,也意味着我国油品及炼油副产品将面临供应的天花板。

首先,汽油市场供应量将迎来峰值。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汽油市场消费量年增速为1%~2%,并呈逐渐放缓的趋势。今年底,我国汽油供应量预计达到1.3亿吨,比上年增长2%左右。如果按照《方案》要求,按照80%的开工率估算,至2025年,我国汽油产量应保持在1.4亿吨左右。

但是,由于未来拟在建项目较多,很大概率都在2025年之前投产。如果按照拟在建项目的增速和目前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来看,至2025年,汽油产量估计将增长为1.6亿吨左右。

由此可见,按照目前汽油供应量增速,将无法满足《方案》的要求。未来4年内,汽油的供应速度必须放缓。

而且,《方案》中也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控油气消费,保持石油消费处于合理区间,逐步调整汽油消费规模,大力推进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航空燃料等替代传统燃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能效。

其次,有望修正柴油供需失衡局面。

从2018年开始,我国的柴油表观消费量增速就已持续负增长。我国柴油消费市场已经开始萎缩,这是行业内形成的共识。

按照《方案》要求,至2025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年,那么柴油的理论产量约为1.8亿吨。但按目前柴油的消费萎缩速度估算,到2025年,柴油产量将降为1.7亿吨左右。

因此,此次《方案》的发布将对柴油市场形成一定的供需失衡修复,但是,仍要谨防供应过剩现状的持续影响。

最后,燃料油、沥青、LPG(液化石油气)等产品发展将受限。

目前,我国燃料油、沥青、LPG等产品都处于供应不足的状况,消费市场也整体呈现缓慢增长趋势。据估测,截至今年底,我国燃料油产量约2400万吨、沥青产量约3100万吨、LPG产量约4400万吨。

由于疫情缓和促进消费增长,今年的消费规模同比出现了增长。若无《方案》限制,根据 历史 供应增长趋势来看,在现有生产规模稳定的前提下,叠加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影响,到2025年,LPG、燃料油及沥青产量将会创 历史 新高。

现在,由于《方案》对炼油规模的限制,至2025年,我国燃料油及LPG的产量将会较前期评估水平出现明显下降,其中LPG将降低约80万吨、燃料油将降低约75万吨。但沥青由于拟在建项目众多,预计2025年产量将高于《方案》要求的生产水平限制。

三、石脑油供应减少将引起化工行业“巨震”?

石脑油供应不足将会驱动石脑油替代品的盛行,并推动相关原料进口量持续增长,加速下游产业链中小规模、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整合

石脑油是化工产业生产链条中重要且基础的原料。在目前炼油规模不变的前提下,考虑到未来拟在建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到2025年,我国石脑油的理论产量将在1.3亿吨左右。但《方案》出台后,根据限制规模估算,届时我国石脑油产量将维持在1.1亿吨左右,也就是说,需缩减0.2亿吨的产出(此处计算为石脑油理论产量,而非石脑油商品产量)。

外力带来的发展“刹车”必然会引起内部的剧烈震荡,无疑会严重冲击现有的石脑油供需格局体系 。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国化工行业可能会走出如下行情:

第一,石脑油供应不足将会驱动石脑油替代品的盛行。 如丙烷、乙烷、丁烷及其他可替代石脑油为原料的化工产品。这种趋势也将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轻烃利用行业的发展。

第二,石脑油、化工产品及相关原料的进口量增长速度将会加快。 在石脑油供应不足的前提下,那些生产单一化工产品的企业,如PX(对二甲苯)工厂、PTA(精对苯二甲酸)工厂、乙二醇工厂等,必然会寻求海外市场的原料补给,推动进口量持续增长。

第三,加速下游化工产业链中小规模、落后产能的淘汰和整合。 石脑油供应短缺,而《方案》又提出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要提升至80%以上,在此背景下,将会进一步推动石脑油下游化工产业链中小规模、落后产能进行淘汰和整合。部分行业有望出现大幅度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集中和再分配。

近年来,在原油轻质化的趋势下,全球石脑油供应呈现逐渐增长的大趋势,但在《方案》的影响下,我国石脑油市场可能将出现截然不同的发展态势。而我国作为全球石脑油和原油的消费大国, 此次《方案》带来的石脑油供应增速放缓,在影响国内化工生产的同时,也将反向影响全球的石化行业结构。

“十四五”期间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煤炭消费增长得到严格控制,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得到普遍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重点领域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进一步提高,煤炭消费逐步减少,绿色低碳技术取得关键突破,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公众自觉选择,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

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汇丰石化原油去哪儿了

1.汇丰石化原油去哪儿了的情况如下所示。

2.汇丰石化原油集团作为山东省地炼行业的领军企业代表,早在2017年7月份就成立了汇丰国际能源(新加坡)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探索期货市场。组建期货团队,开展期货公司调研,从、银期、制作抢单策略、申请交易编码等各方面着手进行摸索,总结经验,最终达成了国家原油期货首批交易。

今年年初,国家商务部下达2018年第一批原油非国营贸易进口配额共计1.2亿吨,与去年全年相比近乎翻倍。地炼企业在获得飞速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敞口风险挑战。中国原油期货是我国首个对外开放的国际化期货品种,推出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是我国争取原油定价权的国家战略,既能实现原油套保、套利等功能,又能减少原油贸易中的汇率风险,进一步加快国内石油行业市场化改革,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汇丰石化集团作为国家原油期货首批订单企业,迈出了通往期货市场的第一步,拉开了汇丰石化走出去开拓国际贸易的序幕。

“中国原油期货上市不仅为国内炼厂和石油贸易商提供了一个可以对冲价格风险的平台,也为我们观察能源行业长期前景和短期波动创造了便利条件。”汇丰国际能源(新加坡)有限公司总经理崔云芳表示,“公司将通过积极参与,不断探

石化行业的血战正式开启!国企、民企、外企,谁也逃不掉

石油化工行业即将迎来的竞争,不是激烈,而是残酷。

大炼化三足鼎立大清洗

共3200字|建议阅读时间4分钟

文 | 林天湖

◆◆◆

血战正式开启

在经历了近两年的筹备之后,2019年的5月,中国国内两个世界级的石化项目终于迎来投产, 搅动了整个石化行业的神经

5月17日,我国一次性建设规模最大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隆重举行了全面投产仪式,举国为之关注。

时隔三日之后,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荣盛石化”)发布公告,其投资建设的“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设备安装调试等前期工作,相关装置已具备投运条件。荣盛石化现根据实际进展情况,将第一批装置(常减压及相关公用工程装置等)投入运行。

这两大民营炼化项目颇具竞争力,在规模体量、技术标准方面,可和大型国企、国际公司所经营的炼化项目相比拟, 目前已明显撼动了石化行业市场的格局

率先感受到冲击的,便是对二甲苯(PX)市场。自今年5月又一条PX生产线投产后,恒力石化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PX生产企业,其PX总产能达到了450万吨/年,约占中国总产能的24.3%。

在此之前,恒力对PX的购约有一半来自国产、一半来自进口。新项目的投产意味着,恒力未来可实现PX自给自足,无需再购 。亚洲的PX将由此转向过剩,这一产业的高利润时代迎来终结。

实际上自2019年3月以来,受恒力石化项目投产在即的影响,亚洲PX的价格已开始持续下跌。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4月中旬到5月下旬,CFR台湾PX价格暴跌了近20%。

与此同时,成品油生产商们,也是压力陡增。 根据产能规划,恒力石化投产后,能生产461万吨/年国Ⅵ汽油、161万吨/年国Ⅵ柴油、371万吨/年航空煤油。

这将对东北、山东等地区的炼油企业带来冲击。有数据显示,2017年山东地炼输往东北的汽油量为300万吨左右,柴油量为600万吨左右。

此外,据路透社近日报道,恒力石化正在申请航空燃油出口。如果能够通过批准,恒力石化将 成为中国第一家私营航空燃油出口商 ,参与到国际市场的竞争中。

在南边的浙江石化,其一期项目主要产品中,成品油836万吨(航煤284万吨,柴油172万吨,汽油379万吨),芳烃450万吨,烯烃约320万吨。在2019年年初还有消息称,浙江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规模可能增至6000万吨。

在国内炼油产能严重过剩的年代,新一代石化巨头崛起,恐怕难免一场行业厮杀。

◆◆◆

石化行业三足鼎立已成型

几乎已可以确定,未来石化行业的华山论剑,将以大炼化项目之间的博弈为主导。不管是国企、民企还是外企,都在紧锣密鼓、集中力量打造超大型项目。

国企队伍的大炼化项目:

中国石化 方面,其正在广东省湛江市打造中科炼化项目。该项目为中国石化目前在建最大炼化项目,一期设计为1000万吨/年炼油、80万吨/年乙烯。项目2019年底全面建成,公用工程2019年下半年陆续投产,炼化装置2020年一季度投产。

在福建漳州,中国石化参与的古雷炼化一体化工程的二期项目于今年5月进行了第二次环评公示。二期项目包括1600万吨/年炼油、120万吨/年乙烯、320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60万吨/年己内酰胺及配套炼化一体化下游生产装置和公用工程系统及设施、配套码头及码头库区等。

中国石油 方面,在2019年12月,中委广东石化2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已开始启动。该项目主要产品包括汽油421万吨/年、航煤261万吨/年、柴油281万吨/年、对二甲苯262万吨/年、苯乙烯80万吨/年等,预计于2021年建成。

民企队伍的大炼化项目:

在2018年12月, 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终于迎来了正式开工。该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建设投资714亿元,预计将于2021年建成投产。

在河北唐山, 旭阳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 也在谋划中,并于今年3月进行了二次环评公示。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1500万吨/年炼油、200万吨/年对二甲苯、120万吨/年乙烯及相关配套设施。

此外,备受关注的 山东地炼 ,2019年在组建炼化一体化大型项目方面也有新消息。在今年2月14日开幕的山东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山东省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动炼化一体化,全力推进烟台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

据悉,裕龙岛炼化项目总规划产能4000万吨,一期设计产能2000万吨,地点位于烟台市,建成后将是山东最大的炼化项目。

外企队伍的大炼化项目:

埃克森美孚 在广东惠州100亿美元的化工综合体项目在2019年也有推进。今年1月,广东省发改委曾表示争取2020年上半年一期项目动工。该项目一期拟建一套120 万吨/年乙烯装置及其下游产品生产装置,二期建设第二套120万吨/年乙烯装置及下游产品生产装置。

巴斯夫 在湛江的100亿美元项目,也已在2019年1月同广东省签署了框架协议。该项目预计2030年左右全部完工,第一批装置最晚将于2026年竣工。今年5月,巴斯夫宣布,在该基地新建一个工程塑料改性装置和一个热塑性聚氨酯(TPU)生产装置,这将成为该一体化基地首批投产的装置。

壳牌石油 同中国海油合作的惠州石化三期项目正在筹建中,壳牌石油曾表示对该项目的首期投资约70亿美元。

在北方, 沙特阿美 于今年2月同中国北方工业集团、辽宁盘锦鑫诚集团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合资成立华锦阿美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运营投资100亿美元辽宁省盘锦市的炼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包括1500万吨/年炼油、150万吨/年乙烯、130万吨/年对二甲苯装置。该项目将于2023年下半年试运行。

整体来看,民企、外企在中国的大型炼化项目上扩张迅猛,国企也在加紧步伐升级自身。国内石油石化行业三足鼎立的状态逐步成型,更均衡的竞争将在三巨头之间展开。

◆◆◆

残酷竞争已显现

尽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大型炼化项目还未完全建成,但残酷的竞争却已经显现。

过去一年炼油产能的增加加之原油价格上涨, 即便是全球最一流的石化企业,也感觉到了丝丝寒意

在今年第一季度,埃克森美孚的炼油业务出现了近10年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达到2.56亿美元;雪佛龙下游业务也出现大幅下滑,利润相比2018年同期大降了65%。

在国内,中国石化第一季度炼油板块实现经营收益119.63 亿元,同比2018年一季度减少70亿元。中国石油炼油业务实现经营利润人民币0.4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39.06亿元减少38.60亿元。

近日,路透社引用相关研究数据称,新加坡地区的炼油利润 创了16年以来的最低 ,甚至比2009年金融危机时期的利润还低。

这导致一些亚洲炼油商已在考虑削减产量。这些炼油商包括韩国的SK能源、中国石油和雪佛龙旗下的新加坡炼油公司等。

不难推测,全球其他地区的炼油行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有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中国地炼的平均开工率已低于50%,而在第一季度这一数字为64%。有知情人士称,原油购买成本的增加, 已经触碰到了炼油商的底线

而这种困境,必将进一步加速石油石化行业的格局调整。

◆◆◆

不可避免的行业大清洗

在全球炼化项目大型一体化浪潮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能源行业更深层的产业变革。这种深层变革决定了, 石油石化行业将发生不可避免的大清洗

在过去近十年的时间中,石油石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增长,主要靠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拉动,欧洲和北美两大传统主力石化品消费区早已迎来消费峰值触顶。

美国和欧洲的石油消费量在2005年左右就已触顶,中国在过去20年是拉动石油石化产品需求增长的主力

随着亚洲新兴经济体的逐步转型,经济体对能源效率、环境保护的要求增高, 未来很难再出现对石油石化品需求快速增长的势头

并且近年来电动车的加速发展,全球碳减排压力的不断提升,都进一步增添了石油石化行业的发展压力。

中石油旗下的研究部门在2018年还曾预计,最早到2030年中国石油需求将触顶,达到约1380万桶/日。

尽管消费峰值触顶还未到来, 但石油石化企业仍不得不警惕行业的天花板 。消费触顶将意味着,石油石化产业的竞争重心将从对规模的追逐,转向价格优势、产品优势的追逐。

所以尽管中国目前国内炼油产能过剩严重,一体化、大型化炼化项目仍在猛烈增加中, 其目的就在于铺垫未来,建立起更强大的竞争壁垒,争夺有限的生存空间

大炼化浪潮对石油石化行业而言无疑将是一次大清洗,低端玩家遭淘汰恐怕已无法避免。不过对强者而言,残酷的竞争中,依旧有通往未来的路。

文 | 石油Link (更多深度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石油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