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卡扎菲次子会获释呢?

2.专家观点:美军非洲司令部为什么不在非洲

3.法国为什么打利比亚

4.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2011利比亚战争详细资料,要通俗易懂~

5.有人了解利比亚的情况吗?任何情况我都想晓得,谢谢!

6.美国为什么打利比亚

为什么卡扎菲次子会获释呢?

卡扎菲赔偿金价格_卡扎菲个人财产

这是应利比亚东部的请求,此前东部已赦免赛义夫,不过在首都的黎波里、获联合国支持的西部曾缺席审判赛义夫。2015年7月,位于的黎波里的利比亚上诉法院对30多名卡扎菲高官作出判决,赛义夫被判。他当时并未出席法庭审判,而是通过连线在津坦听取判决。当时已被迫迁往东部的利比亚临时认为该判决非法,是法官在受胁迫下作出的判决。

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是利比亚***卡扎菲的次子。在兄弟姐妹中也是“最高调”的一个。12年出生的赛义夫·伊斯兰是卡扎菲和第二任妻子的长子,在卡扎菲的八个子女中排行老二,曾留学多个西方国家,并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 维基解密公布的信息显示,他与弟弟穆塔西姆在继承人问题上发生了日益严重的冲突。

赛义夫在西方国家学习时,深受西方思潮影响,尤其是英美等西方国家情报机关运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的经验,投入很大人力、财力对其进行了专门渗透,导致其被西方国家宣扬的政策、理念、价值观等所迷惑,最终被西方成功洗脑。

回国后的赛义夫·伊斯兰积极游说父亲,使卡扎菲从坚决与西方国家对抗变为完全倒向西方。卡扎菲的三儿子萨阿迪·卡扎菲接受阿拉伯电视台访时公开指出赛义夫需为爆发革命负责,因为他忽视人民需求,使民怨积聚而爆发。

2011年11月19日,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执行委员会阿卜杜勒·凯卜宣布卡扎菲次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在利南部地区落网。 赛义夫在被捕时并未反抗,却以20亿美元的高额酬金为交换请求将他释放,但被拒绝。赛义夫有些贪生怕死,曾多次表示利比亚司法系统“缺乏公正和透明”,希望到海牙接受审判。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百度百科[引用时间2017-12-21]

专家观点:美军非洲司令部为什么不在非洲

卡扎菲特立独行谁都敢得罪,美国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非洲司令部了,可是在卡扎菲的带头抵制下,非洲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让美军把非洲司令部设在非洲,五个年头过去了,美军非洲司令部的办公地依然在德国。而卡扎菲却在倡导非洲大联盟,非洲一体化,把美国及西方国家排斥在外,引得西方各国强烈不满。 其次反对法国建立地中海联盟,导致法国无法下台。 实际上卡扎菲和西方的积怨已久,所谓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且当年美国也曾经远程空中突袭卡扎菲的营地,只是他侥幸逃过,但是他的养女“汉娜”和另外40多人被美军炸 死,而卡扎菲本人的反美立场都是一直比较强硬〔年轻的时候曾经下令利比亚特工给西方的民航客机安放定时炸 弹,历史上叫做洛克比空难〕。 当年卡扎菲当利比亚***以后,据说他当时试图成立一个包括整个西亚和北非在内的“大伊斯兰国”,同美苏争霸,结果就跟美国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当时美国说他支持恐怖分子,甚至在国内成立恐怖分子训练营之类的。后来美国甚至发动“黄金峡谷”“草原烈火”等军事行动,打击利比亚。可惜卡扎菲一直没死。后来洛克比空难发生,美国及英国就一直说是利比亚特工搞的恐怖袭击造成的,并将其列入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之列。虽然后来卡扎菲道歉并赔偿,但是只是短暂时间的缓和,实际上双方都没有真正冰释前嫌。 其次就是利比亚生产石油,而且以前是法国的殖民地,法国和英国在利比亚有很多投资,而且一直是能源投资,而卡扎菲对于西方对于其独裁指责一直心怀不满,威胁要收西方〔主要是欧洲〕的投资为利比亚所有~~触犯了西方的经济利益。 总的来说卡扎菲年轻的时候西方曾经算计过他,却屡次躲过但是他的强硬立场却从未改变过,这个‘反美斗士’现在有点老了,人家开始动真格准备让他下台,希望这个国家建立一个亲西方的新……这就是强权啊。

法国为什么打利比亚

从地缘政治上来说,利比亚对法国的意义十分重要,这从地图上就能看出来。很多法国的政治家都将利比亚视为一个对本国而言的特殊国家,法国曾控制利比亚南部地区长达数年,一直到1951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才结束统治。

然而更重要也许是经济原因。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亚经营的法国公司已经从2008年的18家增至32家,主要投资于能源领域。而据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声称,法国的石油企业在利比亚有着数十亿美元的投资。

此外,首先,法国外交在应对突尼斯、埃及局势时,表现大失水准,让萨科齐的外交政策备受诟病。因此,萨科齐需要挽回颜面。

这次法国在推动国际社会对利比亚制裁上的抢眼表现,无疑会提升其国际影响力。安理会通过决议后,法国舆论就表示,这是法国外交的一个胜利。

其次,法国一直视地中海及非洲为可以发挥自身影响力的地区。萨科齐上台后,就提出“重返非洲”的战略,并积极倡导成立地中海联盟。虽然法国与利比亚的经济关系不断提升,但在政治层面上的分歧却很大。卡扎菲自认为是非洲的“带头人”,并不买法国的账。法国《费加罗报》社论认为,法国在动员国际社会上充分发挥了作用,保证了法国在该地区的利益。

有没有人可以告诉我2011利比亚战争详细资料,要通俗易懂~

起因  示威游行从2011年2月15日开始,并持续到16日清晨。示威者高喊“结束贪污腐败”等口号,并投掷石块和;而警方与支持者则使用橡胶加以还击。

活动者们通过Facebook和Twitter等社交网站来号召民众参与,组织者表示他们还将在17日发动大规模抗议活动。17日是纪念利比亚18名抗议者被警察打死5周年的日子,预计当天还会有其他游行活动发生。

卡扎菲的支持者高喊支持的各种口号

有消息称,利比亚与代表1996年利比亚“阿布萨利姆”(Abu Salim)监狱受害者家属的委员会之间谈判破裂,从而引发了这次抗议。当年,该监狱的数百名囚犯被安保部队开枪射杀。目前,已经同意进行赔偿,但委员会要求惩治犯罪嫌疑人。

另有说法称,利比亚多个反对派团体14日举行抗议活动,要求总统卡扎菲辞职并和平移交权力,从而引发了更大规模的骚乱局面。

互联网上的显示,抗议者呼吁利比亚进行更加广泛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利比亚安保官员称,截止到目前冲突造成14人受伤,其中包括10名警察,但伤情并不严重。

编辑本段经过  2月15日,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爆发了反的抗议活动,不少年轻人高呼“打倒腐败分子”,还有人喊出了反对总统卡扎菲的口号。

利比亚反示威者手举讽刺卡扎菲的海报

2月16日,数百名利比亚民众在班加西举行抗议活动,与当地警方和支持者发生冲突。

2月17日,在班加西等多个城市爆发示威活动。在东部城镇艾贝达,目击者表示,有军警狙击手埋伏在屋顶上,造成多名示威者丧生。

2月18日,利比亚国家电视台播放了卡扎菲和支持者见面的电视画面,支持者在首都等多个城市举行集会。

2月19日,班加西形势急剧恶化,利比亚军队向示威者发射迫击炮弹并用机枪进行扫射。美英等国发表声明,谴责利比亚的暴力行径。

2月20日,卡塔尔半岛电视台称卡扎菲已离开利比亚。此后卡扎菲之子称父亲仍在国内且获军方支持,并警告说利比亚有内战危险。

2月21日,据美联社报道,示威者声称已控制班加西。反继续蔓延,在首都的黎波里的绿色广场发生了冲突,甚至有目击者称,示威人群遭到射击。

[1]2月24日,中国公民陆续撤离;中国海军派出530(“徐州 ”号)护卫舰执行护侨任务

[2]

编辑本段影响  由于中东局势持续紧张以及美元走低为油价提供支撑,纽约商品原油期货2011年2月21日的亚洲电子盘交易价格大幅攀升。由于不断增加的避险性需求支撑,国际金价也延续此前上涨势头,在纽约商品交易的黄金期货价格再次站上每盎司1400美元的高位。

截至北京时间2011年2月21日20:30,纽约商品[3]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4%至每桶93.3美元;纽约商品4月份交货的黄金期货上涨0.99%至每盎司1402.2美元。

利比亚骚乱继续升级 风险货币快速滑落

由于利比亚示威冲突呈现继续升级态势,市场风险厌恶情绪升温,以欧元为首的风险货币纷纷自高位快速滑落,美元指数则继续震荡上行。

利比亚动荡冲击全球经济

周一(21日)欧市盘中,由于利比亚示威冲突呈现继续升级态势,市场风险厌恶情绪升温,以欧元为首的风险货币纷纷自高位快速滑落,美元指数则继续震荡上行。

据国外知名媒体周一报导,位于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的一幢中央大楼着火,暗示该国的紧张局面进一步恶化。

分析人士指出,北非的地缘政治紧张格局再度升级,刺激市场风险规避情绪升温,为风险货币走势带来压力。

欧元领跌非美货币,兑美元自1.3700上方附近的时段高位快速滑落,并刷新日低至1.3662;其他非美货币若澳元及英镑均录得不同程度的跌幅。

稍早,德国公布的2月Ifo商业景气指数升至111.2,高于预期的110.3;与此同时,商业现况及预期指数也均超出预期水平。此外,更早时候公布的欧元区及德法两国制造业PMI数据也整体强于预期,为市场人气带来一定改善。但鉴于北非局势进一步恶化,非美反弹明显受限。

美元指数则延续震荡上行格局,刷新日高至77.77,日图上看,美指在连续四日下滑之后实现反弹,但该反弹可能是对5日均线的反抽,美指需重新站上前期上升趋势线之上,方可缓解短期下档压力。[4]

局势紧张致油价金价大涨

利比亚国内紧张局势导致国际油价和金价21日大幅上涨。伦敦市场油价突破每桶105美元大关,创两年半来新高;金价突破每盎司1400美元大关,创7周来新高。

利比亚抗议活动近日愈演愈烈,各地流血冲突已造成多人丧生。利比亚是非洲第三大产油国,原油日出口量达110万桶,并且主要供应欧洲地区。

有消息说,局势动荡已经影响了利比亚6%的原油出口量。据悉,英荷壳牌、意大利ENI能源集团等石油公司准备将部分员工撤出利比亚。

德国巴斯夫的子公司Wintershal是唯一证实已经停产的公司。但其他主要石油公司的高管们私下承认,他们正在启动疏散全体员工、关闭生产的应急。

受此影响,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美国市场21日因总统日休市。伦敦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收报105.74美元,比前一个交易日上涨3.22美元,创2008年9月以来最高收盘价。

受利比亚局势以及全球通胀压力加大影响,大量避险买盘推动国际金价大涨。伦敦现货黄金价格21日冲高至每盎司1407.60美元,涨幅为1.3%。

有人了解利比亚的情况吗?任何情况我都想晓得,谢谢!

利比亚?

——白种人居住的地方?

--------------------------------------------------------------------------------

利比亚全称"大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位于非洲北部, 北临地中海。①利比 亚一词源于希腊语,是"白种人居住的地方"之 意,以区别撒哈拉(黑种人居住的地方)。利 比亚一名非常古老,早 在公元前2000年,古埃及象形文字就有记载。古希腊荷马史诗《奥德 赛》中曾提及,但仅指埃及以西的整个北非或泛指整个非洲大陆。约 在300年,戴克里先皇 帝在昔兰尼加北部建立上利比亚省和下利比亚 省。此名一向被作为的黎波里或柏柏里亚的地 理别名,泛指北非中 部。到1934年,意大利侵占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塔尼亚后,两省合称 为 利比亚殖民地。②此名原是住在埃及尼罗河流域以西的沙漠部落 名称,称来布人(Lebu)或赖 布人(Rebu),后希腊人把所有的北非人, 除埃及人外,统称为利比亚人。现名为闪含语系闪 族语Lehabim的希 腊文形式。③源出希腊文Liba或lips,意为西南风,指利比亚位于希 腊的 西南方,与其隔海相望。古代利比亚的居民基本上是柏伯尔人, 公元前7世纪曾建立努米底 亚王国。公元前1世纪,沦为罗马帝国的 领地。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柏伯尔人。16世纪中叶 ,利比亚被奥斯 曼帝国占领。1912年沦为意大利殖民地。二战期间,英、法分治利比 亚。19 51年12月24日独立,成立 利比亚联合王国;1963年4月15日 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 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7年3 月2日改国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

://ly.mofcom.gov.cn/ddgk/ddgk.html

利比亚经济

2005-10-16 12:47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编译 内容分类:其它

一. 经济概况:

自1969年9月1日革命以来,利比亚为了摆脱殖民主义对其经济的控制,推行了国有化政策。从10年起,先后将外国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等收归国有,将意大利人占有的肥沃的田庄全部收回。自11年12月宣布没收美国石油公司起,先后将外国公司的全部或50%的股份收归国有。但由于实行单一国营经济,主要生活用品由国家补贴,所以市场萧条,商业生活几乎停滞。1987年后,利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的存在,利经济发展较快,但结构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品主要靠进口。利比亚是北非的重要产油国,欧佩克成员国,石油收入是利经济的主要支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占出口收入的95%。石油收入使利比亚成为非洲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之一。为使国家经济多样化, 利比亚着力发展农业,工业和技术经济等非石油部门。 1992年以来,利因洛克比问题受到国际制裁,其石油生产也随之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利经济现在面临一些困难,除有国家补贴的主要生活用品外,其它商品价格上涨,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但经济尚能正常运转。19年,利提出新经济政策,进一步放宽了对私有经济的限制。2003年联合国取消对利比亚的制裁后,为了发展经济,改善经济结构,摆脱经济对石油的过分依赖,利制定和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增加财政支出, 积极吸引外资,在扩大开发建设石油天然气项目的同时, 也在大力发展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和其他门类的工业,利比亚进入了对外开放和全面经济改革的新阶段。

利比亚与外国资本建立了一些合资企业,如在公共基础部门。在许多领域建立了一些国家合作项目,并且有越来越多的私人资本参加到这些合作中来。

利比亚与大多数欧洲和非洲国家签订有经济贸易合作协议, 并参加了所有的地区性阿拉伯协议。利比亚在双边协议下的对外投资涉及在多种工业部门建立的合资企业,包括养牛,农业生产,非洲地区的矿物开,在马耳他的项目建设,在突尼斯的渔业捕捞, 在欧洲和拉美地区的工业产品生产。

二 . 利比亚主要经济状况介绍:

1. 自然:

① 石油、天然气:利比亚油气储量十分丰富,石油总储量估计有1000亿桶,其中已探明储量404亿桶;天然气储量已探明的就达到1.31万亿立方米,是世界主要产油国和石油输出国之一。

② 矿产:铁(蕴藏量约20-30亿吨)、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硫磺、铝土矿、盐等。

③ 水:利比亚拥有丰富的地下水,其南部沙漠地下水已探明总储量达250亿立方米。

④ 海洋: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海产。经初步探查,海洋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海绵、珊瑚、海藻等。

⑤ 旅游:利比亚拥有许多历史、社会、人文遗产古迹、沿海沙滩、历史古城、绿洲、沙漠景观,阳光、湖泊和泉水。

2. 工业。自70年代以来利比亚重视发展本国工业,投入了上百亿美元资金大力发展加工及制造工业。其目的是实现替代进口,减少消费品进口,增加重化工业品出口,实现出口产品多样化,以改变单一依赖石油产品的出口状况。据统计,自10年至19年9月,利已建成工业项目723个,此外,还有83个工业项目正在实施。利比亚除国营工业企业外,目前在工业方面的伙伴企业共有10,250家,涉及到食品、纺织、家具、纸张、化学、金属、建材、海洋捕捞工业等方面。

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相关工业)主要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纸制品、钢材、轮胎以及汽车、拖拉机、冰柜、冰箱、电视机组装等。

--石油及相关工业。利比亚是北非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也是欧佩克成员国。利比亚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1990年底已证实的石油储量达450至500亿桶,天然气储量达12,180亿立方米。利石油具有油质好、油层浅和易开发的特点。

利比亚石油生产始于1959年,此后石油产量迅猛增长。10年达到最高峰,日产原油达到332万桶,年产量达1.73亿吨。1980年日产原油降至183万桶;到1983年欧佩克取限价保护政策,利比亚生产配额为110万桶;1986年配额又调减至94.8万桶;1990年8月海湾危机爆发后石油价格上升,利比亚石油日产量增至150万桶。1992年以来,由于联合国对利制裁,石油设备老化而无法更新,石油生产受到一定影响。1993年日产量是138万桶;1994年日产量是141万桶;1995年日产量是142万桶;1996年日产量是144万桶;19年日产量是139万桶。

欧洲是利比亚石油的主要市场。意大利从利进口大量石油,约占意进口原油的30%。意大利、德国和西班牙三国是利比亚石油的最大买主,三国从利进口的石油占利出口石油的四分之三。

利还积极开发和利用天然气。近年来,利天然气产量约150亿立方米,主要用于国内消费,有小部分供出口。

自70年代后期以来,利积极发展石油化工业。现利已拥有非洲最大的拉斯乌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此外,利比亚还有7个生产甲醇、氨气、尿素和液化气的工厂及1个液体化学制品厂。利年产尿素60万吨。上述各工厂基本上以天然气为原料,生产的产品除少数尿素用于国内消费外,其余均以出口为主。

--钢铁工业。米苏拉塔钢铁联合企业是利唯一的钢厂,位于首

都的黎波里以东约240公里的米苏拉塔市,引进德国、奥地利、日本、瑞典等国成套设备,是利比亚最大的工业企业。该企业第一期工程耗资60亿美元,于1990年投产,设计能力年产钢132.4万吨。1992年产钢93万吨;1993年产钢95.3万吨。第二期工程于1994年开始兴建,设计能力为年产钢45万吨。“米钢”生产的线材和棒材(包括盘条、螺纹钢等)90%供内销,其它品种如轻、中型钢材及冷、热轧钢卷板和平板等板材则绝大部分供出口,主要销往阿拉伯国家和西欧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

3.农业

利比亚农业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24%。全国土地面积的94%以上为半沙漠和沙漠,可耕地仅占国土的1.5%左右,约37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蔬菜、水果等。利比亚农牧业生产不发达,粮食不能自给。据统计,每年利比亚需粮总量60万吨左右,其本国的粮食生产远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利比亚1996年产粮仅为29.7万吨。而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食品。据统计,1996年利比亚进口食品及活牲畜总额达9.3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17.8%;进口食油及饮料等达1.16亿美元,占全年进口总额的2.2%。

利比亚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平均每年将其总收入的18%作为农业专款。

利比亚自年8月开始兴建“人工河”工程,这是利最重要、最宏伟的水利工程,耗资250亿美元到300亿美元。第一期工程已竣工,第二期工程也于1998年4月竣工,两期工程均由韩国东亚公司总承包。目前,第三期工程正待上马。

利比亚“人工河”实际上是一条深埋在地下7米、直径达4米的水泥输水管道网,总长度约4,040公里。主要目的是将利比亚南部沙漠深处丰富的地下水开发出来,将地下水汇集输送到沿海北部地区,用于灌溉农田,解决工业用水和利比亚沿海城市居民用水。

据利比亚官方估计,到2000年,利比亚每年约需粮食70万吨,水果83.3万吨,蔬菜90万吨,饲料120万吨。“人工河”建设可较大地改善农牧业的现状,增加可耕地和灌溉面积,有利于农牧业的发展。

4. 对外贸易:

利比亚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产量80%以上供出口)。主要进口粮食、食品、机械、建材、运输设备、电器、化工和轻工产品以及武器装备。主要贸易对象是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突尼斯和土耳其等。2003年贸易总额206亿美元。近年进出口情况如下(单位:亿美元):

2001 2002 2003

出口额 120 116 143

进口额 53 74 63

差额 67 42 80

(资料来源:2004年1月经济季评)

2002年主要贸易对象占利外贸比重如下(单位:百分比):

意大利 德国 西班牙 土耳其 瑞士

出口 42.6 14.1 13.6 6.9 4.4

意大利 德国 韩国 土耳其 瑞士

进口 25.6 9.8 6.6 6.6 6.5

(资料来源:2003年世界经济数据)

利比亚投资环境综述

2004-04-10 23:22

利比亚,一个神秘而富有吸引力的国家,它拥有丰富的,蕴藏着蓬勃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商机,在联合国解除对利制裁后,正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投资者注目的焦点和投资热土。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利比亚的投资环境。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四、利比亚的投资政策

五、利比亚投资现状

一、利比亚自然环境及

利比亚位于北非中部,面积177万平方公里,人口548万。东接埃及、苏丹,西邻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南界尼日尔、乍得,北濒地中海,与意大利、南联盟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非洲北大门”之称。

利比亚全境90%以上地区为沙漠半沙漠,沿海和东北部地区是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其它地区基本上为沙砾覆盖,为向北倾斜的高原和内陆盆地,沙漠中零星分布着一些绿洲,境内无常年性河流和湖泊,井泉分布较广。

利比亚北部地区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冬暖多雨,夏热干燥,内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夏季气温为35℃,冬季平均气温为15℃,年平均降雨量从北往南由500—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下,常有来自南部沙漠地区的沙漠风为害,中部的塞卜哈地区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区之一。

在这90%为沙漠所覆盖的土地之下,蕴藏着丰富石油、天然气、铁、钾盐、锰、磷酸盐、铜、锡、硅石、石灰石、高岭土等矿产。据探测,利比亚原油探明储量404亿桶,估计总储量达1000亿桶;天然气总储量达1.31万立方米;铁矿石储量20—30亿吨;石灰石储量1840万吨;高岭土储量2004万吨。

利比亚不仅有丰富的原油,而且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利比亚南部沙漠地区地下水探明储量达250亿立方米,目前正在实施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项目—利比亚人工河项目通过总长4200公里的管网每日向全国输送620万立方米的生产生活用水。

由于濒临地中海,利比亚海岸线长达2000公里,有丰富的海洋可供开发。经初步探查,利比亚的海洋主要有:各类白鱼、金枪鱼、沙丁鱼、珊瑚和海藻等。

此外,利比亚还拥有众多历史、人文遗产和古迹,独特的民俗风情,地中海风光、沙漠景观等旅游可供开发。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务,调解争端,加强和发展与周边国家和非洲其他国家关系,致力于区域政治经济合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利比亚在非洲事务中发挥的作用明显提升。至于同阿盟的关系,利比亚淡化其阿拉伯属性,在众多问题上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海湾国家的立场相左,要求对阿盟进行改革,因此与部分阿拉伯国家关系疏远甚至紧张。三、投资的内部环境

1、利比亚自卡扎菲领导的“九.一”革命成功以来,利比亚政局一直保持稳定。

2、利比亚经济发展情况

(1)、总体情况

利比亚是单一石油经济国家,严重依赖石油的生产和出口。据统计,石油行业在利比亚GDP所占的权重目前为52.7%,占其出口总额的95%,利比亚国家财政收入80%来自于石油出口。

卡扎菲上台之初,为摆脱殖民主义对利比亚经济的控制,大规模推行国有化政策,将外国石油公司、石油销售网、外国银行、保险公司、外国人占有的农庄土地收归国有。同时,为改变利比亚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利比亚利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之机,将大量石油美元投入经济发展之中,建立了众多国营工矿企业和基础设施,长期实行国营经济体制。据统计,从10年—1998年,利比亚建立的各类国营企业723家。在13年—1985年期间,利比亚执行三个五年发展,共投入700亿美元资金,1986年后,利比亚没有制定新的发展,但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拔款50亿美元用于经济发展之中。

1988年“洛克比”空难发生后,国际社会对利制裁,再加上国际原油价格急剧下降,使利比亚经济受到严重打击,据估计,制裁给利比亚造成300多亿美元的损失。

19年后,为改变经济困难境地,利比亚制定并执行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发展多元经济等政策,经过几年的发展,利比亚经济面貌得以改善,国家财政状况持续好转,国家战略项目和基建项目重新启动并得到较快的发展。

据利比亚中央银行发布的统计数字:1999年—2002年期间,利比亚的GDP以19年固定价计算,平均每年增长3%,2002年,利比亚国内生产总值(GDP)达249.8亿利第(按年固定价计算,为150.7亿利第),约合192.2亿美元,人均GDP4390利第,约合3377美元。国家外汇储备2002年达到185.9亿利第(约合143亿美元),2003年6月30日已增至250.8亿利第(约合192.9亿美元),2002年国家外债约为40亿利第(约合31亿美元),当年减债2.21亿利第。

(2)、各行业发展水平

利比亚是石油经济国家,其经济结构极不平衡,粮食不能自给,日用消费品主要依靠进口。其各行业发展情况大致如下:

工业:利比亚的工业以石油、石化工业为主,在王国期间,利比亚的石油生产为美国石油公司控制,卡扎菲上台后,实行石油国有化政策,16年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已占有65%的石油股份。1986年后利美关系恶化,美石油公司撤出利比亚,其他西方国家的石油公司趁机进入利比亚市场,填补美国石油公司撤离留下的空白。目前利比亚拥有5个炼油厂,日产原油140万桶,大部分出口到欧洲国家。

石化工业是利比亚的新兴工业,现拥有非洲最大的石化企业—纳斯拉努夫石化工业联合企业,生产乙烯、丙烯和聚乙烯等化工产品,此外还有7个石化生产企业,生产甲醇、氨气、尿素、液化气和其他石化产品。

除石油石化工业外,利比亚工业还包括食品、纺织、服装、皮革、建材、五金、木材、饲料、造纸、钢铁、轮胎等加工制造企业和汽车、拖拉机、冰箱、电视机等组装企业。其中食品工业在利比亚非石油经济中所占比例较大,产值占加工业产值的34.6%,其次为钢铁、纺织及服装。

从整体发展水平上看,利比亚工业(不含石油及石化企业)除食品、钢铁、建筑、饲料等行业少数企业尚有发展前途、略有盈利外,目前绝大多数工业企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有些企业已破产倒闭。

农牧业:利比亚农牧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24%,可耕面积约370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2%,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桔、橄榄、烟草、椰枣和蔬菜。利比亚的农业非常落后,据利官方统计,2002年其主要农产品年产量为:小麦9万吨、大麦20万吨、各种蔬菜120万吨、各种水果66万吨。利比亚牧场面积约850万吨,养殖的牲畜主要为羊、牛、骆驼,其中羊1038万只、牛107万头、骆驼23万峰。利比亚近50%的粮食和畜产品依赖进口。

利比亚核心领导层高度重视农牧业的发展,每年都要到国营农牧场视察指导农牧业生产,利每年从其财政收入中拔专款用于农牧业生产。据统计,从10年—1991年共拔款164亿美元,平均每年达17亿美元。

渔业与水产养殖:应该说,到目前为止,利比亚尚未对其海洋进行大规模开发和利用,据了解,目前在利近海进行海产捕捞作业的均为外国捕捞公司,仅限于捕捞金枪鱼,公司数量有限。水产养殖方面也仅限于实验室研究,尚未进入到实际运作阶段。

旅游业:利比亚拥有丰富的旅游,多年来没有很好地开发利用。近几年,利比亚***认识到国家不能对石油收入过分依赖,提出发展多元经济的构想,旅游业是其首选的领域。2003年以来,利比亚对旅游业的开发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

对外贸易:世界原油价格波动对利比亚的对外贸易影响巨大。近十年来,受原油价格的影响,其进出口贸易额大起大落,呈锯齿状态势。2000年以来,随着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据利比亚中央银行最新统计显示,2002年利比亚的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57.63亿利第,约合121.25亿美元,其中出口110.77亿利第,进口55.85亿利第,同1993年相比增长了276.3%,在2000年、2001年和2002年三年,年均增速达90%。统计还显示,在1993年—2002年十年中,利比亚对外贸易一直保持贸易顺差。

根据利比亚中央银行的统计,利比亚出口商品主要是原油和石化产品,占95%以上,其他工农牧业产品出口总量不足5%。进口商品中机械设备和交通工具所占比重最大,其次分别为各类工业制成品、粮食及活畜、原材料等。欧洲国家和周边国家是其主要贸易伙伴,意大利、西班牙和德国分列利比亚商品出口前三名,意大利、德国和沙特分列进口前三名。

3、基础设施情况

利经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其基础设施在非洲地区是比较好的,投资所需的能源、电力、交通、通讯、生产用水等硬件设施比较完备。

(1)能源:作为主要的石油生产和输出国之一,其能源生产供应不存在问题,目前利比亚拥有五个已建成投产的炼油厂,主要分布在纳斯拉努夫、扎维亚、布雷加、托普鲁克和塞里尔地区,目前日产原油140万桶,利比亚在今后几年之内将其原油生产能力提升250—300万桶/日。

(2)电力:利比亚电力供应充足,电网覆盖全国。利比亚拥有各类电站470余座,大型电站主要分布在北部沿海地区,以热电站和天然气发电站为主。目前利比亚发电装机总容量为470.8万千瓦,2002年发电总量为17531万千瓦时;输电线路总长度达33000公里;各类变电站近8000座,输出总功率1100万千伏安。

(3)交通:利比亚的陆、海、空交通比较便捷。陆路方面,据利比亚统计部门发布的统计资料,19年利比亚公路总里数达25535公里,其中,公路干线长度17985公里,支线长度7550公里,公路质量较好。利比亚没有铁路,目前正在筹建之中,修建铁路总长度3173公里。海运方面,目前拥有13个集装箱港,71个集装箱码头,货物吞吐量达1212万吨/年(2002年统计数)。空运方面,拥有15个机场,其中3个国际机场,目前开通了十余条国际航线。除此之外,利比亚正在着手发展海事及空中管制系统,进一步发展交通建设,建立与世界水平同步的陆海空队伍,以满通运输业不断发展的需要,加强利比亚与邻国和世界的联系。

(4)通讯:利比亚通讯由国家邮电通讯总公司专营,向民众提供固话业务、移动通讯业务、因特网业务和国际卫星通信业务。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民众与外界联系日益增多,电话用户增长迅速,其现有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为此,利比亚邮电通讯总公司最近已同我中兴公司签约,新建一GSM移动通讯网,近日还开通了移动电话国际漫游业务。此外,还决定在近一两年内对固定电话网和因特网增容。这些项目建成后,利比亚的通讯状况将有很大的改观。

(5)工业用水:利比亚同大部分阿拉伯国家不同,它不仅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还拥有丰富的地下水。1982年,利比亚决定修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人工河工程,用口径巨大的水管将南部的地下水输往北部的的黎波里、班加西等主要城市,满足城市生活及生产用水。目前,已完成三期工程,将南部的水源输到了班加西、的黎波里,人工河沿线地区已有充足的水源供应。

二、投资的外部环境

近年来,由于利比亚实施多元化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改善了与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和非洲国家的关系,国际生存空间得到拓展,投资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1、经过多年的外交努力,利比亚于2003年8月宣布承担“洛克比”空难的民事责任,同英美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同意向罹难者支付赔偿27亿美元的赔偿金,换取英美同意联合国解除对利的制裁,2003年9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1502号决议,全面解除对利制裁。

2003年12月19日,利比亚出人意料地宣布全面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武器核查。利比亚在反恐、“洛案”和武器核查等问题上的合作态度以及长期保留美国在利的利益,得到了美英两国的积极回应:英国于1999年利比亚交出两名“洛案”嫌疑犯后便同利比亚恢复了外交关系,经贸关系也得到很大的发展,2003年英国宣布放松和简化利比亚人的入境和居住审批手续,2004年初又呼吁欧盟解除对利的武器禁运,英利关系步入正常化轨道,发展速度很快。美国则在2003年初与利比亚秘密接触,利宣布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之后,两国正式开始讨论关系正常化事宜,2004年初,美国国会代表团在卡扎菲上台三十余年后首次访利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04年2月26日,美国正式宣布解除美国公民赴利比亚旅游禁令,并允许美国公司重返利比亚进行商务活动。种种迹象表明,利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已为时不远了。

2、由于地缘的关系,利比亚与欧盟的关系长期以来就十分密切,欧盟国家是利比亚进出口主要的来源国和目的国,即使在联合国对利实施制裁期间,双方的政治经济关系也十分密切。99年联合国中止对利的制裁后,利欧双边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西地中海“5+5”对话机制的建立,增进了双方的互信互谅,2004年初利法就“尤塔”案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后,影响利欧关系发展的最后障碍被扫除,近日,在利比亚召开的非盟首脑会议期间,欧盟普罗迪邀请利比亚正式加入于1995年成立的“巴塞罗纳机制”,利欧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3、作为非洲国家,利比亚强调其非洲属性,倡导、组织了非盟、撒—萨联合体、马格里布联盟,积极参与非洲事

美国为什么打利比亚

因为美国为什么攻打利比亚

(一上班就开始整理了,老板都不知道我在干嘛~~)

历史原因分析:

利比亚石油丰富年产世界百分值二的石油而且又是社会主义国家信奉基督的老美从来都把社会主义国家当作邪教和敌人

1986年,德国柏林一家舞厅发生爆炸,造成两名美国军人死亡,美国指责是利比亚所为,于是美国飞机轰炸了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和第二大城市班加西,造成了利比亚平民伤亡,其中卡扎菲的养女被炸死,两个儿子被炸伤。2005年4月,利比亚曾通过联合国要求美国对轰炸的受害者进行赔偿。

1986年3、4月份,美国两次出兵袭击利比亚的因主要有三个:

一是老帐未了。1969年卡扎菲上台后,收回了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12年,利比亚又废除了前国王与美国签订的军事经济?定,以后两国关系越弄越僵。19年伊朗人质发生时,利比亚焚烧了美国驻利代办处,导致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这笔帐一直没有算清,美国对此耿耿于怀。

二是又结新仇。美国认为卡扎菲支持世界性恐怖主义活动,直接威胁到美国的利益,特别是1985年连续发生几起针对美国人的恐怖活动,美国都认为与利比亚有关,因此决定制裁利比亚,但经济制裁毫无效果,终于导致武力解决。

三是杀鸡给猴看。长期以来,利比亚与前苏联关系密切,是购买前苏联军事装备最多的第三世界国家,被称为“苏联在地中海的武器仓库”。利比亚的导弹基地均归前苏联人控制。美国一直认为这是对第六舰队的严重威胁。美国挑起冲突的目的也是借此机会摧毁利比亚的防空导弹基地,给前苏联点颜色看看。

1988年12月21日,泛美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在英国苏格兰洛克比镇上空发生爆炸,导致270人丧生。在利比亚方面于2003年相继宣布对洛克比空难承担责任、向遇难者家属作出赔偿及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后,美国于2004年6月宣布与利比亚实现关系正常化。2006年5月,两国宣布全面恢复外交关系并互开大使馆。但由于在一些问题上仍然存有分歧,两国至今没有互派大使。

有关美国攻打利比亚的直接原因分析:

1. 美国可以通过战争控制利比亚,又能得到一个政治傀儡。

2. 可以提高美国石油安全,暗中控制欧洲石油供给。

3. 可以给中国的能源及在非洲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4. 可以宣传美国的军事强大,逆他者必死。

5. 可以明正言顺地对外输出通货膨胀,或者说转移大印美钞的视线。

6. 反独裁。之前只知道利比亚国民待遇很好,一直是比较富裕的国家,没想到骚乱了,过一段没准就能看到卡扎菲暴行的资料了。。。

7.美国和利比亚两国是对立关系。

8. 美国是世界警察,利比亚有内乱,要出来帮忙平复内乱。

9. 美国强大,利比亚没有核弹,没有核威胁。

10.利比亚军事地理位置好。

11. 窃取人民权利的卡扎菲已经完全失去民心,美国处于人道主义对利比亚进行解救。

12. 美国不仅是石油消耗大国且国际依存度在百分之六十以上,油价高他有什么好处?

13. 联合国安理会47国一致通过(包括中国)对利比亚实行经济制裁。(不怀疑美国在联合国的操纵权)

为什么十国联合攻打利比亚

(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意大利、比利时、荷兰、丹麦、挪威和卡塔尔)

这次十国联军主要目的是推翻利比亚现,这次“活动”明显的目的是西方获得石油利益,但更深层次的目的是拔除中东的强权国家,在将下一个目标伊朗现消灭后,西方将完成中东布局,同时美国可以通过控制世界石油的定价权完成美国金融泡沫的释放,实现经济彻底复苏。

另外,这次为什么是法国出头,而不是美国?

利比亚独立以前,长期是法国的殖民地。

法国作为一直强调并非只美国马首是瞻的西方国家,在处理国际事务中,尽管大方向与西方一致,然而具体行动中,往往其有着特立独行的法国方式。

这一次,法国在利比亚的问题上,始终是走在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前边,从开始的承认利比亚反对派和建交,到今天的率先对利比亚军事打击,法国都是希望通过率先对利比亚军事打击,树立法国独树一帜的形象,显示法国对非洲的重要性,显示法国在特殊时候甚至超过超级大国美国的大国强国形象。

应该说,此番法国对利比亚的一马当先行动,的确达到了让全世界对法国刮目相看的目的。

虽然现在没有什么确切的信息和资料,但以我认为,这只是技术操作,因为美国受困于财政和国内问题,而进攻利比亚不过是一场简短的“手术”(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的),所以由法国起头即可,再有这次是由法国总统在议会未批准的情况下下达进攻的命令,更可见这是一种技术安排。

利比亚与中国

利比亚与中国的关系令许多国家嫉妒?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撤侨后,卡扎菲才开始全面反攻的真相?(有待考证)3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问,利比亚***卡扎菲愿把西方国家在利比亚的经济利益转给中俄等国。发言人表示,中东国家都是中国的友好国家。中方密切关注利比亚局势发展,希望有关各方以和平手段解决危机,尽快恢复社会稳定和正常秩序。

中石油后来想通过收购在利比亚的加拿大公司来曲线进入利比亚,其实就是个几亿美元的小项目,也因为利比亚的否决而出局。所以我猜中利关系其实早已经破裂。

总结: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但是卡扎菲其人太狂野,周围小兄弟早想揍他了。如今的利比亚已经成了犯罪分子的集中营。但是,谁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呢!!!!!

为了美元的稳定。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涨价。购买它们必须用美元,导致美元升值,其他货币贬值。只要美国经济不复苏,战争就会一直打下去。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