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南2030年全岛禁售燃油汽车,这样的规划合理吗?

2.有人大代表提降油价的吗

3.为了环保,应不应该对汽车尾气进行征税?

4.利空和利多的消息一般都有些什么?

海南2030年全岛禁售燃油汽车,这样的规划合理吗?

人大代表提出降油价的提案_人大代表提出降油价的提案怎么写

8月22日,海南省网发布了“海南省人民印发《海南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该方案提到,到2025年,公共服务领域和社会运营领域新增和更换车辆使用清洁能源比例达100%。到2030年,全岛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海南成了全国第一个提出禁售燃油车的实质。其实海南作为第一个提出这样的省份并不奇怪,大致原因有以下四点:

一、电动汽车的普及是汽车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今年4月3日,比亚迪官方正式发布声明,称根据其战略发展需要,自2022年3月起,停止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这意味着,比亚迪成为全球首个正式停产燃油汽车的车企。同时国内的北汽集团和长安集团也都宣布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车。同一时间国际知名车企也都加入了此行列,大众汽车2035年欧洲市场停售燃油车。本田汽车2040年停产燃油车。现代汽车2040年停售燃油车等等。再过十年以后人们要考虑的已经不是要不要开燃油车的问题,还是还能不能买得到的问题。

二、符合海南的经济发展模式

海南是旅游大省,全省的GDP90%以上来源于旅游或互之相关的行业,因此保持海南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创新绿色无污染的环境已经成了海南省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早在2018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时任海南省沈晓明就表示,海南省将出台一项关于新能源汽车的规划,做到2030年以前,实现全岛使用新能源的汽车。近几年,全岛引入了大量的新能源车企,同时兴建了大量的充电桩和转电站。截至2022年6月底,海南省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15.9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有率达8.9%。并且这一发展速度还在稳步推进中。

三、海南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电动汽车的普及

首先,作为相对独立地理单元的海南具备天然地理优势,地域幅员大小决定了行驶半径控制在两三百公里以内,这与目前主流的电池能量密度和新能源车续驶里程高度契合。

其次,海南独特的热带气候环境避免了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性能衰减。

再者,海南拥有国内其他省份无可比拟的超洁能源比例。海南太阳能光伏、风能、潮汐能、天然气及核电等清洁能源储量丰富。这都为新能源汽车的储能和充电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四、对于岛内有车一族来说更换燃油车可以节省大量费用

众所周知,海南的汽油价格全国是最高的,比如今年7月海南地区95号汽油价格可以达到11.10元/升,最便宜的陕西和新疆地区价格为9.71元/升,相差近1.5元/升。究其原因,主要是海南实行的《海南经济特区机动车辆通行附加费征收管理条例》中规定,海南的路桥,包括高速公路不设卡收费,所有的这部分费用折算到了汽油的油价当中。当然这一规定对于开汽油车的用户是不太友好,之前新能源汽车没有时,车主们没得选,现在多了一种省钱的出行方式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有人大代表提降油价的吗

是的,人大代表确实有提出过降低油价的建议。油价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国际原油价格、市场供求关系、政策调控等。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可以通过向提出建议和提案,表达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诉求。一些人大代表认为,降低油价可以减轻百姓的油费负担,提高生活品质。然而,降低油价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国内外油价、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因素。因此,是否降低油价需要进行综合考虑和决策。

为了环保,应不应该对汽车尾气进行征税?

2015年8月5日,环境保护税法被补充进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但环保税的征收对象仅包括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固体废物和噪声,故该法曾被指“帽子大、内容小”。

目前汽车日益增多,环境也确实每况愈下。

从初衷来看,增加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汽车进行征收“环保税”,从而抑制人们购买高排量、高污染的汽车。同时,也鼓励了汽车生产厂家多生产环保型汽车,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作为汽车使用者,我想问一句汽车的税收还低吗?很多人都知道,其中有一项就是根据排量大小来决定税收多少的(虽说是向厂家征收的消费税,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算在消费者头上)。

但是,国内目前污染源根本原因真的是由“汽车”引起的吗?增加汽车汽车尾气税收,人们真的会因为税收而开的少吗?有钱人真的会因为税收,而购买低排量汽车吗?

从我们经历过的历史来看,2015年12月15日有关部门暂停暂缓调整成品油价格,美而言之不降油价是为了环保。可现实中又有几人为了节省油钱,而不开车出行呢?

再退一步讲,如果考察一下国内曾多次以“保护环境”,“节约”为名征收的各种税费,哪一个又真正起到了改善环境的作用?

本人只是希望,征收汽车尾气污染税能达到治理环境的目的,而不是税收部门增加收入的一个噱头。

当前国内,很多税收最终都偏离了政策的初衷,沦为了有关部门“增收”的手段。

就当前国内环境污染情况而言,不要期望通过“环境污染税”、“环境保护税”就能够解决污染问题。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

在我看来中国并不缺乏制度、法律,缺乏的只是执行力

利空和利多的消息一般都有些什么?

大盘的利空

比如提高印花税 银行加准备金利 提高利息百分比 主要的判断方法就是 影响股票市场的资金 如果让资金变少 那就是利空 会让资金变多 那就是利多

个股的利多

销售增长 业绩增加 送股 分红 市场火热时候融资(不火热时就是利空了)

公司收购,兼并其他公司等

这里给一些别人的解释

利多消息:

1。未开出股指期货,机构只能拉拉拉

2。人民币升值

3。不少公司业绩增长

4。截止到2007年8月13日,沪深两市A股账户总数达9518.65万户(当然其中有相当比例的睡眠户及一人多账户)

5。存在8000-9000亿规模私募基金

6。存在规模略小于私募基金的公募基金

7。存在兴风作浪的机构

8。存在敢买5809的散户

9。打新股最多能出2万亿资金

利空消息:

1。港股直通车开出,港股比A股便宜

2。发1.55万亿元特别国债

3。股指期货随时推出

4。可能继续加息

5。可能全免利息税

6。有2831项商品出口退税7月1日调整,出口退税影响500多家公司 业绩将下降逾一成

7。中报出完,绩差股及题材股将回归本来面目

8。10年牛市,将流出印花税佣金资金:

估(822.34+4.58)*2*(0.3%*2+0.2%*2)*200*10=56800亿

9。流给股票分析师的钱,大大超过分得的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