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价什么时候恢复正常使用_吉林油价什么时候恢复正常
1.28日,汽油涨价,猪价下跌预警,尿素降价复合肥仍大涨价,啥情况
2.猪价回暖,尿素再降,玉米、小麦走势有变,油价大逆转,发生了啥
3.汽车行业迎诸多变革 车市复苏真的要来了吗?
28日,汽油涨价,猪价下跌预警,尿素降价复合肥仍大涨价,啥情况
5月30日24时,将会迎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的第十轮调整,据报道,当下7月交货的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37美元,收于117.4美元/桶;纽约商品7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3.76美元,收于114.09美元/桶。
以原油均价111.88美元为基准价,对应的国内汽柴油零售价上调360元/吨,折合0.26-0.3元/升。
今年以来,国内汽油价格已经累计上涨了1930元/吨,柴油价格累计上涨了1855元/吨。
目前来看,5月30日国内成品油批零售价持续维持上调预期,但进入6月份,油价是有下调机会的。
1、石油输出国组织及其合作伙伴,6月将会继续增产。
2、国际存在经济衰退的担忧。
3、匈利亚与欧盟就禁运俄罗斯石油进口发生争执。
4、地缘关系有所缓解,俄罗斯允许乌克兰小麦经海运出口对于俄罗斯石油出口有一定的帮助。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在重大变化到来之前,国际原油价格大概率暂时维持高位偏强震荡局面。
6月猪价下跌预警
5月生猪价格在养殖端挺价惜售,生猪出栏减缓,储备肉收储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下,迎来了长达半个月的上涨周期。
不过,近日猪价遇到了下跌行情,5月28日,湖北、湖南、山西、河北、吉林、陕西等地的猪价都遭遇了下跌行情,不过下降幅度不大,在0.05-0.1元之间。
进入6月之后,猪价有进一步下跌的可能。
具体的降价逻辑有如下几个方面:
1、猪价上涨后,屠企冻肉出库利润可观,对猪价造成冲击。
2、猪价涨至成本线上下,养殖户出栏积极性恐有所改观。
3、生猪产能依然过剩。
4、猪肉消费依然未能恢复到正常水平。
虽然业内普遍认为下半年猪价将会回升到成本线以上,甚至恢复到正常盈利的水平,但是时间需要等到7月份之后。
6月大概率会进入5月持续上涨后的下跌调整状态,具体会下跌多少,一方面要看养殖户挺价的决心有多高,另一方面要看终端猪肉消费能恢复到什么程度。
尿素降价,复合肥仍大涨价
近日,国内尿素市场松动下行,包括山东、辽宁、内蒙古、广西等地区尿素价格有20-40元/吨的降幅,目前山东地区的尿素主流出厂价为3180-3220元/吨,辽宁地区中小颗粒出库价格3220-3250元/吨,内蒙古中小颗粒出厂报价参考3050-3280元/吨,广西中小颗粒市场主流批发价格3320-3340元/吨左右。
尿素价格下跌主要是这么几个逻辑:1、春耕季节已过,各地进入春收季节,尿素的农业需求转淡。
2、工业方面开工率下降,尿素需求减弱。
3、尿素工厂订单减少,企业降价吸引订单。
4、向巴基斯坦出口尿素的消息影响国内尿素价格。
虽然当下尿素降价了,但是市场库存偏低,并不存在尿素大降和持续下降的基础。
复合肥的价格继续上涨,涨幅在100-150元/吨左右,调整后的复合肥价格,45%氯(315)报价3750-4100元/吨,45%硫(14:16:15/315)报价在3900-4300元/吨,40含量常规玉米肥在3300-3700元/吨;小麦肥45含量高氮产品出厂在3850-4000元/吨。
尿素价格下降的时候,复合肥价格依旧上涨,主要还是因为复合肥成本压力偏高,磷矿石供应紧张的影响力持续发酵,致使市场上硫酸一铵和磷酸二铵的价格不断上涨,磷酸一铵报价上涨50-100元/吨,带动磷酸二铵价格的高位盘整。
氯化钾市场价格波动有限,但硫酸钾方面,国投罗钾现货售罄,6月又会进入检修期,我国钾肥本身对外依赖度就高,此次国投罗钾的停产将会进一步减少国内钾肥的产量,钾肥高价运行的可能性很大。
随着原料价格的持续上涨,预计复合肥的价格还将会继续上涨调整。
猪价回暖,尿素再降,玉米、小麦走势有变,油价大逆转,发生了啥
最近两个月猪价持续大跌,最低的地区已经跌至6.8元,好在近日猪价回暖,黑龙江、辽宁、河南、山东等地的猪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尿素价格还在降,山东、河南、河北均有10-30元/吨的降幅。
粮食价格方面,玉米和小麦都从此前的普降模式变成了稳中小幅回落,也算是给持粮主体吃了一颗定心丸。
不好的是,油价在经历“三连降”之后发生逆转,开始上涨。
猪价回暖
大家都知道,受集团化猪场加速出栏,散养户恐慌性出栏的影响,大肥、标猪、小标猪集中上市,使得市场生猪上市量短时间大幅度增加。
而消费端受到疫情和猪肉价格的双重影响,异常低迷。
猪价在供需两端的巨大压力之下,持续回落。
全国生猪均价一度跌至8.5元左右,相比年内14元的高点,跌幅达到了39.3%。
当前全国均价已经跌至成本线上下,说明有一部分地区的养殖户是处于亏损状态的,低价地区普遍亏损200-300元/头。
亏损之后,养殖端惜售情绪明显增强。
据机构报道,目前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山东等地区养殖户,尤其是散养户普遍不认价,惜售情绪较浓,屠企收猪难度较高。
而南方广东、广西等地的集团报价整体趋稳。
在养殖端的挺价惜售之下,猪价迎来回暖行情,包括山东、河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吉林、辽宁等地的猪价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云南、贵州、广东、广西的猪价保持稳定。
那接下来猪价能否借此上涨机会全面回弹呢?笔者认为可能性很低。
首先,根据往年的猪价变化规律来看,年前的猪价再不理想,年后都会是继续回落,所以当前压栏的猪还多数都会在年前出,现在留给养殖端年前出栏的时间不多了,也就是养殖端惜售情绪可能挺不了很久。
其次,之前屠宰场充足,也积累了一定的库存,他们对高价的认可度短时间难以提升。
最后,猪价低迷的关键是猪肉消费不理想,而影响猪肉消费的因素除了疫情之外,还有偏高的猪肉价格,猪肉价格不降,猪肉消费短时间难以恢复,消费端就难以支撑猪价的持续回暖。
尿素再降
价格系统显示,山东地区尿素价格下调10-30元/吨,中小颗粒出厂报价参考2640-2720元/吨。
河南地区下调20-40元/吨,中小颗粒出厂价参考2650-2680元/吨。
此外,河北地区、安徽地区、江苏地区和湖北地区都有10-30元/吨的降幅不等。
尿素价格的回落,主要有如下几个逻辑:
1、部分地区尿素工厂停机检修之后,陆续复产,尿素日产量增加。
2、交通运输不畅,销区需求难以释放,基层农户的冬储需求受到抑制。
3、复合肥价格小幅震荡,对高价原料接受度有限。
4、尿素工厂新成交订单多以零星小单为主,需求面支撑力度一般。
短期来看,尿素价格缺乏上涨利好,尿素价格还将会以弱势运行为主。
玉米、小麦走势有变
虽然当前玉米和小麦的价格还在回落,但是相比之前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回落的幅度和范围都有明显的缩小。
其中小麦山东、河北和河南地区全面止跌趋稳,仅江苏个别企业下调0.5分。
玉米山东、华北地区稳中小幅回落,个别企业下调0.5-1分,东北下调明显,部分企业报价下调幅度都在0.5分以上,最大降幅达到了0.25分。
玉米和小麦的下降趋势收紧,一是因为随着二者价格的回落,持粮主体逐渐产生了惜售情绪,尤其是小麦,已经过了集中上量期,多数小麦集中在贸易商手中,而贸易商多在高位建仓,其挺价意愿很强。
二是因为各地感染人数增多,交通运输再次受阻,面粉企业和玉米深加工企业到货车辆都有所下降,企业停止压价。
目前来看,市场需求整体依旧低迷,面粉因为价格相对较高,加上疫情影响餐饮和集中购,需求短时间难以明显恢复。
玉米价格方面,年前基层农户和贸易商都有变现的需求和习惯,而受猪价低迷的影响,饲料企业备货积极性也不高,叠加前期受到物流运输的影响,基层玉米售粮进度偏慢,供应端的压力仍在。
所以说,玉米和小麦价格止跌算是不错的结果了,想进一步上涨的难度很大。
油价逆转,发生了什么?
最近三次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整窗口打开后,都是下调价格,三连降之后,国内92号汽油价格已经降至7.6元左右,而95号汽油价格也降至8元左右,一些地区地区甚至进入7元区间。
油价的下跌主要还是因为全球主要央行进一步加息,加上EIA库存数据增长,以及投资者对经济衰退导致的能源需求前景不佳的担忧导致国际油价承压而连续多周回落。
其实上一轮油价调整周期内后面几个工作日,国际原油价格已经变现出了上涨的趋势,使得2022年油价最后一调(12月20日24时)的下降幅度不断收紧,最终汽油下调了480元/吨,柴油下调了460元/吨。
受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Keystone石油运输管道仍处于关闭状态且未明确重启时间,以及OPEC与IEA两大机构上调能源需求预期等利好油价因素的影响,新一轮国内油价调整周期开始之后,国际油价就连续上调,截止到发稿前,布伦特原油价格为82.84美元/桶,WTI美国原油价格为78.66美元/桶,相比前一日分别上涨了0.29美元和0.28美元,这也带动了国内油价逆转上调,预计1月3日24时,国内油价会上调170元/吨,折合每升的价格上调0.13-0.15元。
汽车行业迎诸多变革 车市复苏真的要来了吗?
易车原创? 2020年虽然仅仅过去半年,但这半年无疑给我们的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各行各业都遭受了极大的影响,好在国内疫情正在逐步得到控制,此前受到冲击的汽车行业正在逐步恢复,多地大开绿灯促进汽车消费、新的双积分政策更加灵活,对车企更加友好,车展重新开展,加上车企已经逐步回归常态化,车市也在逐步复苏,整个汽车行业似乎逐渐回到了正常的轨道上,那么近期汽车行业发生了哪些比较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又对你的日常生活会带来哪些影响呢?
随着国内肺炎疫情形势的持续好转,如何重启汽车消费成为了整个行业关注重点,近期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和地市积极行动,出台鼓励汽车消费举措。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委员会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主要为促进上海市汽车消费优化升级,特制定系列措施,包括增加个人车牌数量、国四及以下车型置换国六可补贴4000元、买新能源车补贴5000元电费等。
天津市人民办公厅印发《天津市人民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促进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新增小客车个人指标增量、放宽个人增量指标申请资格、放宽企业增量指标申请资格、完善小客车限购限行措施、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推动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等方面着手,包括新增小客车个人增量指标配置额度35000个、新增新增各类充电桩1.5万个,给与本市给与本市新增新能源小客车2000元充电消费券等等。
深圳市推出了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放宽个人新能源小汽车增量指标申请条件,扩大个人增购新能源小汽车车型范围,对个人新购新能源小汽车给予综合使用财政补贴,对个人置换更新新能源小汽车实施财政补贴,加大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力度,政策执行日期至2020年12月31日止。
重庆市在不久前发布《关于鼓励汽车更新换代消费的通知》之后,又相继发布了《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调整重庆市国六排放标准实施时间、补贴充电设施建设、加快淘汰报废老旧柴油车等六项,其于6月内开始施行,至2023年12月31日截止。
湖北省出台《提振消费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要“释放大宗消费潜力”,将会对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等优惠政策进行落实、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对汽车“以旧换新”进行补贴,,在夜间消费场所增设临时停车位,对出于消费需要的临时性停车实施包容性管理等等。
海南省出台《海南省促进汽车消费临时性措施》,决定自公布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凡在海南省注册登记的汽车销售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新车并在海南省车辆管理部门登记上牌的消费者,对每辆车综合奖励人民币1万元,在5月至7月,海南省每月有3万个指标可以进行摇号,提升中签率和指标使用率,保障更多居民购车急需等。
各地政策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拉动内需 刺激被抑制的购车需求当然,各地政策的出台跟国家整体的大方向必然息息相关,在全球普遍遭受疫情影响的形势之下,进一步挖掘释放内需潜力成为了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通过一波波密集的政策攻势,通过挖掘内需,尤其是增加指标、补贴等手段,使得众多被此前抑制的消费需求得到释放,汽车行业的扭降转升效果已经开始初步显现。
当年考虑到今年年内疫情或许没有办法结束,再加上如今的年产销量已远非当年所能比较,在巨大的基数面前,想要呈现与2003年非典之后车市强势复苏的数据恐怕可能性不大,但这已经并非重点,通过拉动内需释放更多刚性的需求,促进汽车行业平稳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今年的疫情对于各行各业的打击都很大,这其中汽车行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不仅车企纷纷延缓了复产复工、新车发布的节奏,就连作为新车风向标的车展也纷纷取消,作为国际五大车展之一的日内瓦车展,不仅今年取消,就连明年的展会也提前取消,国内北京车展也因为疫情的原因而延期至9月末,而随着国内对于疫情的控制,目前国内车市正在处于逐步的复苏之中。
重庆车展RC-5/RS-7/奕炫GS等车型6月13日开幕的重庆车展,虽然作为地方级的展会承担的新车发布职能并不多,但由于其是疫情期间复办的第一个车展,自然也更受人瞩目,在重庆车展期间,东风风神奕炫/奕炫EV上市,上汽通用五菱新宝骏RS-7/RC-5、长安欧尚X5等车型纷纷亮相。
全新广汽本田飞度亮相粤港澳车展东风本田思域两厢版亮相蔚来EC6亮相保时捷911 Targa一周以后的粤港澳车展,相比重庆车展而言猛料更多,迎来一波重磅车型的亮相,思域两厢版、全新飞度、比亚迪汉DM、蔚来EC6、新一代索纳塔、奔驰GLA等全新车型纷纷亮相,当然随着接下来的成都车展、北京车展、广州车展等更加重磅的车型会纷至沓来,今年下半年国内车市预计仍将有不少新鲜血液涌入。
6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发布《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修订版,新政将于202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政修改的主要内容体现在增加了引导传统乘用车节能的措施,对生产/供应低油耗车型的企业在核算新能源汽车积分达标值时给予核算优惠;二是完善了新能源汽车积分灵活性措施,建立了企业传统能源乘用车节能水平与新能源汽车正积分结转的关联机制;三是丰富了关联企业的认定条件;四是将燃用醇醚燃料的乘用车纳入核算范围,对具备节能减排优势的车型给予核算优惠。
新的双积分政策更加完善、也更加灵活通过新政,我们可以看到,新的“双积分”在框架设计上更加完善,积分结转更加合理、关联企业判定更加丰富,操作规程也更加优化简洁,不仅优化了纯电动汽车积分评价,还明确要给予插电式混合动力正积分;此外,调节机制也更加灵活有序,对于小规模企业也更加友好。
此前的“双积分”实施过程中,存在技术标准更新不及时、企业在燃油车节能技术方面投入不够、积分交易市场供需不平衡等矛盾,当然本次的办法并不局限于促进电动汽车发展,而是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能源发展,这也表示着对于燃油车节能减排工作的认可,鼓励进一步提升效率同样可以满足政策需求,除了低油耗燃油车,醇醚燃料汽车列入到传统能源车范畴,并促进汽车产业整体进步。
对于老百姓来说,油价与我们的日常出行关系相当巨大,而在6月28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已经分别提高120元和110元,以油箱50升的车辆为例,加满一箱油将多花约4.5元,这也是在此前连续的降价和搁浅之后,国内成品油价格今年迎来的首次上调。
6月28日油价迎来首次上调那么国内的油价究竟是如何调节的,为何会有涨跌跟国际油价不一致的情况出现,究其原因,对于国内油价,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与原油挂钩,并在2016年初对成品油提出了“天花板价”及“地板价”机制,其中的“地板价”是指在综合原油均价低于40美元/桶时,汽柴油零售限价不作调整,虽然此次价格调整区间原油变化率在负值范围内运行,不过因综合原油均价持续低于“地板价”,油价的下调和搁浅也都在情理之中。?
对于“地板价”机制,很多朋友会有一些问题,但其实发改委相关人员也做出过解释,虽然国内油价接轨国际,但也有着一定的范围值,当油价低于调控下限40美元/桶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价的金额不会直接留给企业,而是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并根据《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用于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而取的保障措施的资金来源等等。
当然除了“地板价”,还有“天花板价”机制,其规定了油价的上限,如果国际油价出现波动,快速上浮,有了预先设定的“天花板”,对于我们广大的车主来说也不会过多承担因油价上涨带来的负担,增加了更多的稳定性,当然也是一件好事。
自6月20日起,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将在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安徽、福建、江西、河南、广西、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5个省(区)推行,并将完成全国全覆盖。
纸质机动车检验标志在此之前,2020年4月25日已有第一批16个省份已推行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加上此次的15个省(区),已经实现了除港澳台地区之外的全国全覆盖,据了解此举是为深化公安交管“放管服”改革,提升“互联网+交管服务”水平,自此之后机动车检验标志将全面告别纸质化,全面进入电子证照时代。
“12123”等为网上办理业务提供了更多便捷未来,机动车所有人可以通过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或“交管12123”手机APP申领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凭证,办理机动车登记、核发检验标志业务时,公安交管部门将通过信息系统自动生成、自动推送检验标志电子凭证,机动车所有人可登录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平台或者“交管12123”手机APP,查看并使用。属于6年内的免检车辆,对检验标志纸质凭证丢失、损毁的,无需办理补领检验标志业务,都可直接在网上下载使用,如需领取检验标志纸质凭证的,可选择邮寄送达或到车管所自取。
其实,就目前而言,电子化、无纸化办公时代早已来临,在这方面自然也是与时俱进,电子、电子车票等等因其便捷性、环保性而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欢迎,而如今,电子检验标志的推出使得在很多情景之下省去了去车管所的麻烦,实现真正足不出户办事。
总结
就上述来看,近期的政策和车市变化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在转变,政策无论对于企业还是消费者而言都表现出更加友好、便捷的一面,从我们收到的信息来看,很多朋友对于即将或者已经发布的新车也保持着很高的关注度,国内车展已经复展,车企带来新车的速度也在加快,成都车展、北京车展等还会有很多重磅车型的出现,疫情终将过去,未来我们的生活仍会继续,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