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原油涨化工跌

2.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3.2006年成品油市场会怎样?

为什么原油涨化工跌

美国石油平台爆炸_美国石化厂爆炸对原油价格

一、为什么会有原油与化工品的背离?原油上涨做多下游化工品难道错了?

这个问题细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个是原油与下游化工品的关系。首先,原油是化工品的原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工品,都是用以原油来生产的。譬如,甲醇国内的生产工艺70%是煤炭法生产,而PVC国内的生产工艺大部分是电石。国外的甲醇生产工艺也是天然气法,并不需要原油。国外的PVC生产工艺很大一部分来自气体化工,当然也有一部分是原油法生产。所以,原油的上涨与下游的化工品并不是直接的线性关系。

第二个方面,即使是原油法生产的化工品,原油的价格也与下游的化工品传导并不是同步的。每个商品自身的基本面矛盾大于成本的推动力量的时,供需的矛盾驱动力更强。我们应该以化工品自身的基本面矛盾为主,原油的成本推动看作一个是次要矛盾。

二、哪些化工品是原油法生产的,哪些是煤炭法生产的,哪些又是气体化工法生产的?

这个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原油法生产的化工品大部分是芳烃类,譬如PTA,涤纶短纤,苯乙烯,还有沥青,燃料油是由原油生产的。煤炭法的下游产品比较多,如尿素,甲醇,还有一部分PP,塑料L,还有PVC也是煤炭法生产的。气体化工法生产的产品的有PP,LPG,乙二醇,塑料L等。

很多化工品的来源比较多,譬如乙二醇可以用原油法生产,直接用石脑油合成,也可以用煤炭法生产,还可以用气体法生产。而PVC可以用原油法生产,也可以用煤炭法生产,国外也是气体化工合成。LPG大部分是直接气体化工开,我们国内是炼厂生产过程中的气体,所以也是比较复杂一些。如果一个产品的成本来源比较广,譬如PVC与PP受原油的影响就小一些,国内的产品价格更多还是看煤炭的成本。原油一个成本变量不足以引发这样多工艺产品的成本,所以这是一个重要原因。

三、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原油的价格上涨,即使是原油法生产的PTA,沥青等价格也是在下跌,这又如何解释呢?

2021年春节之后,由于美国的严寒天气的影响,美国及欧洲很多的化工装置被迫停产,我们看到国内的化工品大幅上涨,但是原油在3月份波动并不是很大。下游化工品上涨的幅度小于原油上游,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原油要向下游的化工品加工,中间需要一个环节,也就是石化炼厂,当中间的石化炼厂停产的时候,原油不能通过炼厂变成下游的化工品,自然下游的化工品会暴涨了,因为缺货。现在,刚好相反,国外装置从6月份开始陆续恢复了,我们看到外盘的商品乙二醇,苯乙烯,PVC,PP,塑料L都在下跌,说明国外的供应恢复了。国外供应恢复,必然是炼厂的开工率上去了,炼厂需求购原油,然后生产下游化工品。所以原油紧张,下游化工品供应增加,这种情况下两者也是会背离的。

影响原油价格波动的因素有哪些?

供求关系,原油库存,汇率因素,经济发展状况,突发与气候状况。

习惯上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石油称为原油。一种黑褐色并带有绿色荧光,具有特殊气味的粘稠性油状液体。是烷烃、环烷烃、 芳香烃和烯烃等多种液态烃的混合物。

扩展资料:

原油主要成分是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别占83~87%和 11~14%;还有少量的硫、氧、氮和微量的 磷、砷、钾、钠、钙、镁、镍、铁、钒等元素。比重0.78~0.,分子量280~300,凝固点-50~24℃。

原油产品可分为石油燃料、石油溶剂与化工原料、润滑剂、石蜡、石油沥青、石油焦等6类。 其中,各种燃料产量最大,接近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

原油分类

按组成分类:石蜡基原油、环烷基原油和中间基原油三类;

按硫含量分类:超低硫原油、低硫原油、含硫原油和高硫原油四类;

按比重分类:轻质原油、中质原油、重质原油以三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原油

2006年成品油市场会怎样?

中国2006年成品油消费量预计同比增长5.5%-7.5%

慧聪网 2005年12月1日9时28分 信息来源:中油网

hc360慧聪网石油讯:专家预测,中国2006年成品油消费量将比去年增长5.5-7.5%,柴汽比为2.25:1。

中国石化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市场所副所长柯晓明在29日举行的“2006年石油市场形式研讨会”上说,中国2006年经济仍将保持在8-9.2%的增长速度。在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前提下,中国成品油消费量将随之增加,但成品油消耗的各个行业的增速趋缓,因此成品油消费增速较之今年不会有大幅度增加。

据估计,2005年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超过3500万辆,其中轿车将达到1300万辆。2006年中国的汽车产量将超过600万辆,极大地拉动车用汽柴油的消费,但汽车价格可能会继续下滑,同时高油价等因素将使部分购车人产生观望心理,汽车需求增速将继续放缓。。

柯晓明说,中国摩托车及农用车的需求趋缓。摩托车2006年产销量将略低于今年,为1650万辆左右,保有量将达到6500万辆。农用车由于受到上路的限制,明年的销售量也不会有明显增长,仅与今年持平,为200万辆左右,保有量达到2500万辆。虽然农用机械发展速度可能放缓,但农业用油仍然是中国石油消费增长的重要因素。

渔业用油需求相对稳定,2004年和2005年,中国渔业有所回升,但是仍将控制渔船总动力的增长,所以2006年后捕捞量可能会有小幅下降。

受运力限制,铁路运输用油增幅较缓。从当前的运输形式来看,铁路建设增加的运能在近期内作用不大,相反由于施工建设对实际运输的影响愈来愈大。

航空煤油需求今年可能首次达到1000万吨。中国在全球进出口贸易份额仍在持续不断增长,这将为航空市场的繁荣提供良好的基础。但由于明年油价可能继续维持高位,航油作为航运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将继续影响航空业的发展。

2006年电力紧缺局面将继续有所缓解。据预测,2006年中国社会用电量将达到2.7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10.5-12%。在供应方面,2006年中国的发电装机能力将增加8000万千瓦,装机总容量将达到5.8亿千瓦,同比增长13.7%。

在宏观调控总体形式发展及经济增长带动的双重影响下,建筑施工用油增幅可能与今年基本持平,为5-8%,工矿企业和商业民用成品油消费增幅将有所缓解。

柯晓明还指出,除了以上各个行业外,一些不确定因素也会对2006年的石油市场有所影响,其中包括高油价持续的时间,气候、行业发展以及相关的政策变化,社会库存对油品的吸纳程度,价格体制变化对油品生产商供应能力的影响以及市场开放的影响。

“2006年石油市场形势研讨会”由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国际石油经济》杂志主办,与会专家学者共200多人就国际国内石油市场走势各抒己见,发表了许多价值的建议。

石化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成品油行业作为石化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经济发展的关系自然也是十分紧密的。因而从某种程度上来是,成品油行业的景气变化反映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航空、旅游、交通、运输、宾馆、餐饮等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仅为34%,但其与成品油消费的关联度达到60%;尤其是交通运输业,占GDP比重仅为5.4%,但其与成品油消费的关联度却达到35%。

行业景气趋缓

从行业发展的生命周期上来看,成品油行业目前正处于增长期。而从行业发展的景气循环时间上来看,成品油行业运行一个景气周期的时间大致为5-7年左右。这一波景气循环是从2002年开始的,2004年增长迅速,2005年已达到高峰期。

2005年下半年开始,行业景气已经有明显趋缓迹象出现,从景气循环的时间因素上看,2006年将是成品油行业景气循环的增长趋缓阶段。

从行业营收获利上来看,2004年显然是成品油行业营收增长的高峰期,而于2004年4月份开始进行宏观调控制,由于政策的时滞性,宏观调控对成品油行业的影响于2005年方显现出来,2005年宏观政策已不若2004年般紧缩,但却并未放松,且2004年实施宏观调控制时投资减少带来的影响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作用。

在此作用下,成品油行业的营收状况不甚乐观,以此看来,2006年成品油行业应是处于景气循环的成长趋缓阶段。

需求变化滞重

成品油的需求呈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不同行业之间的消费构成明显不同,这同时也是由于不同类型的油品具有不同的功能所致的。从成品油的总体消费来看,工业和交通仓储邮电行业的消费比重最大。细分到单个油品来看:

1、 汽油与柴油

汽车工业的的发展与汽车的普及率是影响汽油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汽车制造企业在寻求能源转换的途径,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就是改良柴油机污染重、噪音大等缺点,推出以柴油为燃料的汽车。

目前市场容量最大,禁令也最严的各大城市对柴油车的使用已经有了一定的政策支持。

预计2005年汽油和柴油的消费量分别同比增长13.82%与14.00%;2006年的消费量则分别同比增长13.46%与15.79%。

2、 煤油

2004年,消费煤油同比增长5.20%。航空业是煤油的主要消费用户,航空业尤其是货运同经济发展的相关性非常高,同GDP增长率走势方向一致。尽管目前航空业处于景气循环的成长阶段,但是由于预计2005年与2006年GDP增长将较2004年下降,因此煤油需求将受到限制。

预计2005年与2006年煤油需求量分别同比增长5.50%与5.10%。

3、燃料油

燃料油主要消费者为交通运输业和工业,其中又以工业中的发电用油最多,约占燃料油总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化工、建材以及钢铁行业也是燃料油的主要用户。

2005年燃料油的需求状况不佳,主要的原因是由于下游企业无法承受过高的油价。

预计2006年国际原油价格可略有回落,燃料油价格有望回调,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可适度缓解,需求涨幅有一定回升空间。

但整体看来2006年燃料油的需求前景仍不乐观:在2006年下半年将启用第一座进口液化天然气接受终端,直接影响到发电厂对燃料油的需求。

预计2005年和2006年国内燃料油需求分别为4485万吨和4700万吨左右,分别同比增长2.96%与4.79%。

价格、营收均寡淡

原料成本一路上扬,2006年有望回调

原油是成品油炼制过程中最重要的原料,占成品油成本的80%左右,原油价格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品油的价格变动以及成品油行业的获利状况。

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一路上涨。2004年,两大具代表性的国际油市价格:西德州中级原油和布伦特原油的年均价格分别为41.49美元/桶和38.27美元/桶,年均价变动幅度分别为38.27%和32.74%。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的涨幅较之2004年又有了明显的扩大,飓风横扫美国墨西哥湾曾使原油一度飙升至70美元/桶以上,大量的炼厂遭到损坏,对成品油以及下游化工产品供应不足的担忧支撑了原油价格走势,此因素成为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最主要原因,元富上海预计2005年西德州中级原油与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分别达到56美元/桶和53.5美元/桶,价格涨幅将达到34.%和39.80%。

美国目前尚有67%左右的炼厂产能未恢复正常,2006年炼厂恢复正常生产后,预计对美国原油的消费量将有一波短暂的提振作用,但在无重大消息刺激的前提下,预计2006年原油价格难有2005年飓风过境时的飙升现象,元富上海预计2006年西德州中级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年均价将达到53美元/桶和51美元/桶左右,较2005年略有下降。

成品油同原油价格波动方向一致

由于原油占成品油成本支出的绝大部分,且国际市场上原油和成品油价格的市场话程度很高,因此成品油价格同国际原油价格的相关性很高,国际成品油的价格变动基本上可用原油的波动浮动替代。由于特殊的定价机制,在油品市场上此种相关性要较国际市场低许多,但历史成品油价格的变动幅度大抵上还是围绕着原油价格的变动进行的。

2005年此种关联关系出现了比较明显的背离。2005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成品油价格的调整幅度却依然表现得相当温和,同往年相比尚算频繁的调价频率仍远远赶不上原油价格的变动幅度,也正是这种原因导致了2005年炼油企业的业绩大幅下滑。

然而, 元富上海预计2006年成品油价格走势同原油价格走势或出现背离。

预计2005年汽油和柴油涨幅分别为15.91%和15.82%。

2004年93号无铅汽油和-10号柴油的年均价分别为46.39元/桶和4051元/桶,年涨幅分别为13.73%和11.38%。

2005年由于原油价格高涨以及需求持续紧张,发改委多次对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2005年汽油价格共计上调650元/吨,柴油价格共计上调550元/吨,调整后成品油年均价明显上涨,预计2005年93号汽油和-10号无铅汽油的年均价分别为5377元/吨和4692元/吨,涨幅分别为15.91%和15.82%。

2006年获利能力可望回调

原油价格和成品油价格是决定成品油行业获利能力最主要的因素,二者价格的变动幅度之差可基本反映行业获利能力的变动方向。

成本压力将使得2005年成品油行业的获利能力不甚乐观。2006年成品油售价变动幅度同国际原油价格变动幅度之间的差距可明显缩小,行业的获利能力有望明显回升。

2004年成品油行业的营业利润率为9.86%,净利润率水平为2.71%。进入2005年后,获利能力大幅下降,整个行业处于亏损状态,预计2005年全年成品油行业的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水平分别为5.27%和-0.46%。2006年有望扭亏为盈,预计2006年成品油行业营业利润率和净利润率水平分别为9.61%与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