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佛山陶企吐槽物流成本太高 一吨500元

2.车企在疫情受到哪些重创?一起看看专业人士如何说!

3.国际油价创五周以来最大周涨幅 | 20191028要闻

佛山陶企吐槽物流成本太高 一吨500元

佛山昨天92油价_佛山今天92号汽油多少钱一升

佛山陶企吐槽物流成本太高 一吨500元

前日,院印发了《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方案》,强调降低流通环节费用,并鼓励民资进入流通领域。这引发了佛企的热 议,有佛企昨日表示,物流成本现在越来越高,企业压力不小。但受访民营企业多数对进入流通领域不感冒,有企业认为,油价还是被 两桶油 垄断的话,仅仅放开物流领域意义并不大。

原材料物流费一吨五百元

流通环节一直是企业物流开支的大头。 发货到东北或者新疆,那个运费高得不得了。 佛山市雅士高夫陶瓷有限公司营销总监赵长安接受记者访时表示,由于油价、过路费、司机的人工费、车险等各种因素叠加,物流成本占的比例越来越高, 只要是出省,开车的费用基本都比坐飞机贵。

赵长安举例说,从广东到福建,走最便宜的铁路运输,一吨散货物流费大约要三四百元,而从佛山到新疆,一吨散货物流费就要一千多元。 虽然一般情况下物流费是经销商出,但终端销售时会转嫁到消费者头上。一块800X800的 瓷砖 ,从广州到福建基本加价5、6元,而到东北要加10多元。

而企业购原材料时的物流成本则需由企业自己承担,这部分成本压力也不小。广东蒙娜丽莎新型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张旗康表示,从外省或者国外进口的瓷砖原材料,平均算下来一吨的物流费也高达500元。

今年物流费涨了一两成

和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物流成本明显偏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日本物流成本占GDP比例分别为10.5%、11.4%,而我国则为18.6%。另外,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占货品总成本为30%,比西方发达国家高3倍。

这和我国的物流体系不健全有关。 张旗康表示,中国并非每一个村镇都通上了高速公路,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物流成本。另外,闯红灯、限速等违章处罚的成本也很高。他建议取消所有路桥费, 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达两位数增长,不应该再把这部分负担分担到企业头上。

而目前拥有100多辆货车的佛山市南海菠萝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治勇则认为,过路费、油费只占了很小一部分,真正的大开支在于交通违章罚款,他甚至表示公司每年在这方面的开支高达几十万元。

中国的物流成本为什么是全世界最贵的?别说降下来了,最近物流成本还在暴增。 王治勇无奈地表示,今年以来物流费用涨了10%~20%,这主要是因为交通违章罚款过多, 比如有些路段限速30~50公里/每小时,一不小心就超了;到有些地方还要交五千到两万元的保护费,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好好治理一下。

向民资开放

尽管去年以来,国家就已经鼓励民资进入物流领域,但记者访发现,多数民营企业却并不感冒。有企业认为在油价被 两桶油 垄断的情况下,即使民资进入物流领域也改观不大。有的企业则表示,过路费、油费太贵不敢贸然进入。

佛山市佳亿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波则表示对投资物流领域没有兴趣,因他常听一位在狮山开物流公司的朋友诉苦,罚款不断、路桥费很高。

鼓励民资进入物流领域没有意义。现在物流领域的民营企业已经很多了,但是生存艰难,利润很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企业家建议,多放开一些石油等垄断领域,允许民企进入, 石油领域没有竞争,油价还是很高的话,仅仅放开物流领域意义不大。

赵长安则认为,鼓励民资进入有利于物流公司之间的竞争,有了竞争企业便会不断地加强自我完善。

相关阅读:

揭秘:陶瓷 卫浴 促销打折背后的谎言

佛山陶瓷废渣利用率仅5% 行业遇阵痛

建筑陶瓷业投资增速 一季度增长13%

京瓷陶瓷刀具出货量突破1千万把

国内陶瓷卫浴市场 上半年继续低迷

车企在疫情受到哪些重创?一起看看专业人士如何说!

疫情已经在全球迅速的蔓延,汽车行业遭受的冲击也在不断的加重,那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从疫情发生到现在,已知的汽车圈都发生了什么。

疫情到底伤害多深

一,多家海外工厂因零部件不足停工,疫情爆发的初期,因为全民居家自我隔离,所以国内各行各业基本都进入到歇业的状态,车辆零部件生产也不例外,然而,中国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的湖北又是疫情重灾区,停止歇业更是做的彻底,因此海外一些车辆企业,如日产,韩国现代以及菲亚特克莱斯勒等,都无法从中国购零部件,也导致其工厂停工数日,除了海外汽车企业受到影响而停工,国内也有大部分的汽车企业春节后延迟复工,所以属于集体进入到停产期。

二,油价出现严重下调,其实这要是放在不是疫情期,油价下调对于大部分的车辆主人们来说,绝对是一件大喜事,但2020年迎来的首次下调,却是在大家都闭门不出的时候,而且下调的原因也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尽管一箱50L容量的车辆,加满92汽油比以往少花16.5元,但是,这样的喜讯比没有让车主们开心到哪里去。

原来的喜事不再是喜事

目前2020年内国内成品油调价已呈现二跌二搁浅的格局,最新一次为3月3日,下次调整的时间为3月17日,三,车企已经跨界做口罩,消毒液了,疫情的初期,因为口罩,消毒液这类用品紧缺,再加之后很多的企业得到复工的批准,所以口罩的需求更大,各大汽车企业在抗疫中,不仅捐钱捐物,更是自己改建生产线,比如五菱,比亚迪和广汽,除了汽车企业跨界出产,还有中石化,富士康,oppo,紫鑫药业,洁宝日化,以及内衣厂,纸尿裤厂等大型企业也纷纭跨界转产,都在紧锣密鼓的连夜改做口罩,消毒液和防护服。

车展都进行了延期

四,高速免费通行,其实这也是一个让所有人都乐不起来的喜事,因为春节期的后延,高速公路也一再延长免费通行时间,而2月17日,交通部直接发了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免收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的通知,免收通行费的时间规模,从2020年2月17日0时起,一直到疫情防控工作完事,具体截止的时间另行通知(开放式收费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以车辆通过收费站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联网收费高速公路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五,国际车辆展览延期,因为疫情的原因,国内原定于2020年4月21日至30日举办的第十六届北京国际车辆展览将延期举行,这个决定没多久,疫情就蔓延全球,原于2020年3月3日开幕为期12天的第90届日内瓦车辆展览也被迫取消,目前最近的原定4月8日开幕的纽约汽车展览也延期了,重新安排在8月28日至9月6日举办,两天的媒体活动将安排在8月26日至27日。

库存也让厂商头疼一阵子

六,销量暴跌,但是库存爆表,数据显示,今年2月的上旬,受肺炎疫情的影响,国内乘用车厂家零售的销量同比大跌92%,也成为有史以来最低的数据,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高达81.2%,环比上升29.5%,同比上升27.7%,自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发布5年来,首次突破80%,创下国内车市历史新高,预计库存车300万辆,疫情突发带来的蝴蝶效应,让很多的工人也遭了秧,因为部分汽车企业产销压力过大,所以选择了裁员降薪求生存,如上汽大通,威马,蔚来以及一些二手车辆电商平台。

这些消息已经够坏,疫情还迫使部分地区对私家车暂时解除了限号措施,国六也可能会往后推迟,佛山,广州等地为了刺激汽车消费出台了新车辆补贴政策等,疫情让很多的人狼狈不堪,但是也让一部分的人找到了新的商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国际油价创五周以来最大周涨幅 | 20191028要闻

周日国际油价创五周以来最大周涨幅

报道,由于供应紧缩,油价创下一个多月来最大的周涨幅。纽约期货连续第四天上涨。EIA周三表示,美国原油库存六周来首次下降,上涨关键因素还包括北海输油管道周四短暂关闭。纽约商品12月份交货的西德克萨斯中质油上涨0.43美元,收于56.66美元/桶,周上涨5.4%。

2019联合国开发署氢能产业大会在佛山开幕

中新网报道,以“氢联世界 氢创未来”为主题的2019联合国开发署氢能产业大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樵山文化中心开幕。联合国开发署(UNDP)副助理署长兼亚太局代理局长Valerie Cliff在大会致辞时称,16年来,开发署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倡导低碳经济并 探索 以氢能为基础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通过开展氢能经济与燃料电池商业化示范,为中国国内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化发展搭建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促进中国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助力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工作组第七次会议召开

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10月16日至19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李凡荣率团访问巴基斯坦,主持召开中巴经济走廊能源工作组第七次会议,双方就电力和油气领域合作深入交换了意见。

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超3000亿元

中电新闻网消息,中核集团总工程师、中国同位素与辐射行业协会理事长雷增光表示,近年来,我国核技术应用产值年均增长率均超过20%,产值已超3000亿元,但仅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0.4%左右,与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数据显示,初步统计,目前全球已有近 150 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核技术的应用、研究和开发,核技术应用产业化规模已接近万亿美元,发达国家的经济效益大多已超过国民经济总规模的2%,有些国家核技术产值甚至已超过核电。

韩国9月液化天然气进口量下滑

世界天然气网站报道,韩国是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气买家,9月获得249万吨液化天然气,较上年同期的332万吨减少24.8%。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生产国卡塔尔仍然是韩国进口的主要来源,上个月从卡塔尔进口的燃料达70.8477万吨,但与去年10月相比,这一数字下降了36%。9月,澳大利亚是韩国第二大液化天然气供应国,出口量为42. 73 49万吨,其次是马来西亚,为29.2 73 0万吨,美国为23.7786万吨,俄罗斯为19.2249万吨。

德国确定部分行业碳排放定价机制

新华社报道,德国 内阁23日通过一项法律草案,对建筑业和交通业的碳排放定价做出规定。据了解,这次定价涉及的两个领域此前未被纳入德国参与的欧洲碳排放交易体系,将纳入新的德国国家排放交易系统。根据草案,相关企业碳定价将从2021年起以每吨10欧元开始,至2025年时逐步升至每吨35欧元。从2026年起,价格将按市场供需,以拍卖确定,但规定每吨限定在35欧元至60欧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