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油价暴跌解析_国际油价再现恐慌性跳
1.原油价格走势的波动周期及特点?
2.油价出线"50分高考" "三大"推手功不可没
原油价格走势的波动周期及特点?
与短期原油市场扑朔迷离的价格波动相比,市场可能更为关心原油价格的中期走势。原油作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能源,其价格在中期内的持续波动可能将对经济增长造成较大影响。从经济体中的供给方面看,油价的上涨将会引起生产成本的上升与产出的减少,进而导致经济衰退;从经济体中的需求方面看,油价的持续上涨将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加剧,社会总需求减少,在工资刚性的约束下,劳动力需求也会减少,经济将受到较大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汉密尔顿(JamesD.Hamilton)对原油价格变化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研究表明,油价的过度波动会扰乱家庭与企业的支出项目,从而对经济增长形成负面影响。
考虑到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商业循环、景气循环)作为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其一方面反映了经济总体性、全局性的发展趋势,是经济中各方面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又会对经济中各个具体的方面形成重要的影响和约束。国际原油市场作为大宗商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活跃程度必然也会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和约束。在经济进入上升周期时,原油需求逐步增加,消费不断扩大,原油价格将会逐步攀升;当经济进入衰退周期时,需求萎靡消费减缓,原油价格也会出现回落。因此,尽管一方面油价的波动会对经济增长造成冲击,另一方面经济周期的循环却也会对原油市场形成约束,影响油价的发展趋势。
(二)经济周期循环与原油价格调整的规律解析
我们可以将全球经济自1983年起至今的发展历程大致划分为五个经济周期,其中包括四个较为完整的周期:1983—1988年左右、1989—1996年左右、19—1999年左右、2000—2007年左右。在每一个周期中,全球经济由前一个周期中的高峰开始滑落,在触底之后又逐步恢复,由衰退走向繁荣。目前全球经济正处于第五个周期中。
由图5可以看出,在前四个完整的周期中,原油价格的变化与经济周期有着明显的相关关系,每一轮经济的复苏与增长都带动原油价格的上涨,而每一轮经济的衰退又导致油价的下跌。在当前所处的经济周期,这一关系更为明显: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深陷衰退,进入下行周期,原油价格也急剧下跌,纽约商品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由2007年末的93.9美元,桶跌至2008年底的41.8美元/桶,跌幅达55.5%。
此外,全球原油消费大国个体的经济周期对原油价格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美国为例,2003年以来,伴随着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纽约商品WTI原油期货价格也持续震荡走高。在增长周期中的几次经济快速上升阶段,原油价格也随之急速上涨。2007—2008年美国经济结束增长周期,进入下行周期。虽然受市场预期等短期因素的影响,原油价格一度冲高至145美元/桶,但在经历了短期的震荡之后,原油价格最终受到经济周期的约束,开始急速下跌。2008年底WTI原油期货价格跌至58.7美元/桶,跌幅达59.5%。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企稳,美国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原油价格也随之回暖。2009年第3季度美国GDP季环比年率为2.8%,接近危机前经济增长水平,原油价格也回复至70—80美元/桶区间,与2007年第2、3季度基本持平。
(三)复苏周期的来临与原油市场的中期走向
在经历了2007—2008年的下行周期之后,2009年全球经济恶化趋势减缓,并逐渐走出衰退泥潭。2010年初以来,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国际金融市场急剧震荡,但整体来看全球经济的复苏趋势仍未扭转。根据IMF的预测,全球经济将在经历了2009年1.06%的收缩之后进入复苏周期,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3.10%、4.19%、4.56%和4.54%。在经济复苏周期,全球经济将逐步回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能源市场需求逐步上扬,投资增加,生产扩大,原油的开和提炼也将大幅增长。从中期看,伴随着经济由复苏走向繁荣,国际原油价格也将再攀新高,国际原油价格140美元/桶的关口也许会再次突破。
四、国际原油市场价格走势对我国的启示
自19年我国原油定价与国际接轨以来,国际油价与国内油价之间仅为一种单向价格影响机制:国内油价被动接受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石油进口大幅增长,国际原油市场的剧烈波动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逐步提升。一方面,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增加我国外汇支出,影响贸易盈余,同时还会加大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推动物价指数升高。另一方面,国际油价的大幅下降有可能对我国石油行业形成较大冲击,前期大量购买原油的企业可能会因为价格下降而遭受巨额的账面损失,而石油开企业也会因为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影响而盈利受损,并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其他部门,给国民经济运行造成较大风险。因此,我国应根据国际原油市场的长、中、短期的阶段特征与发展趋势,取措施预防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可能形成的各种冲击,维护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从长期看,可耗竭模型对国际原油市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我国石油开发企业应不断壮大实力,坚持“走出去”,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努力避免在未来原油紧缺睛况出现后受制于人。与此同时,我国还应大力推进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寻找适宜的石油替代品,减轻未来能源瓶颈对经济增长的压力,在未来全球能源竞争中取得主动优势。
从中期看,本轮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改变了全球经济的运行周期。在经历了持续的衰退之后,全球经济渐进复苏,但危机的持续影响尚未结束,主权债务、银行资产等各种风险仍未消除。受经济周期因素影响,原油价格处于一种中期调整阶段,难以实现有力的价格突破。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这一阶段,消化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原油市场剧烈震荡对国内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抓住机会、预先布局,为未来经济周期转变、原油价格出现明显趋势做好准备。
从短期看,考虑到投机因素对原油价格的影响,我国应进一步完善国内外油价联动机制,逐步改变被动接受国外油价变动的影响,在国际原油市场上维护我国的利益诉求。此外,我国也应进一步加强与完善国内期货市场建设,借鉴国际原油期货市场的有益经验,推出各种原油期货品种,形成合理的原油价格形成机制,避免油价的剧烈波动。
油价出线"50分高考" "三大"推手功不可没
周二(6月7日),国际油价持续飙涨逾1%,美油收报50.36美元/桶,近一年来首次收于每桶50美元之上,触及2016年高位,布油冲上51美元,收报51.44美元/桶。那么这次原油价格再次站50大关,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下面就带你一一解析?
一、尼日利亚遇袭导致全球供应短缺
周二,国际油价上涨,因预计美国国内库存下降,且担心因尼日利亚的石油行业遭受袭击而导致全球供应短缺。
路透调查的最新结果显示,预计上周美国原油库存减少270万桶,为连续第三周下降。
油价在过去两个交易日反弹,此前尼日利亚尼日尔三角洲的复仇者组织誓言要使得该国原油产量降至零。尼日利亚去年是非洲最大的产油国。尼日利亚称,正在启动与复仇者组织的谈判。
据最新消息显示,由于近期的军事袭击,尼日利亚邦尼轻质原油日产油量预计将下跌17万桶。近期包括加拿大、利比亚、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在内多地的供应中断集中爆发导致美国炼油企业只能大量消耗本国储备,因美国原油进口出现下滑。
不过加拿大阿省野火灾区的重建工作正在稳步进行,大量原油企业也开始着手恢复产量,不过当前仍有至少40万桶的日均产量尚未恢复。
二、API原油库存减少356.9万桶
北京时间周三(6月8日)凌晨4:30,美国石油协会(API)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3日当周,美国API原油库存减少356.9万桶至5.356亿桶,路透调查的分析师预期减少350万桶,基本符合预期。
具体数据,截至6月3日当周,美国API原油库存减少356.9万桶,预期减少350万桶,基本符合预期,而前值则为增加235.1万桶。当周API汽油库存增加76万桶,预期减少12.5万桶,前值减少148.5万桶,当周API精炼油库存增加27万桶,预期减少350万桶,前值增加235.1万桶。
美国石油协会同时表示,截至6月3日当周,美国API库欣地区原油库存减少130.9万桶,前值减少103.6万桶。油价受支撑。
三、EIA月报上调油价预估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月度短期能源展望报告,2016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估上调2万桶/日,预计同比增长145万桶/日;2017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估下调7万桶/日,同比增幅为147万桶/日。
报告同时将2016年美国原油需求增长预估从之前的14万桶/日上调至22万桶/日,并将2017年美国原油需求增幅从之前的12万桶/日下调至6万桶/日。此外,今年美国原油产量将减少83万桶/日,至860万桶/日,明年产量料将减少41万桶/日至819万桶/日,均与之前的预估一致。
EIA月度报告似乎缓解了市场对此的担忧情绪,该机构上调了WTI和布伦特油价的预期,并预计2016和2017年美国原油产量保持不变。
综上所述,在以上三大利好推动下,原油价格成功突破50大关。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