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国家石油_2023波兰油价
1.欧盟在俄油价格上限上吵了个寂寞?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几成定局
2.巴黎恐怖袭击会对原油带来什么影响
3.国际油价大跌,终于雨过天晴,对全球有哪些影响?
4.波兰佣兵瞧不起乌克兰人,副防长称波兰参战的可能性极高,目前在做准备
5.波兰有石油吗?
6.西方对俄油限价俄罗斯油价为什么便宜
欧盟在俄油价格上限上吵了个寂寞?全球石油价格上涨几成定局
欧盟仍未就对俄罗斯石油的价格上限机制作出进一步的说明,但有分析师指出,欧盟的石油价格上限政策可能效果有限。
距离欧盟实施俄油禁运令仅剩下一周,然而欧盟对价格上限机制的具体价格和执行方式仍没有统一的意见。
波兰和一些东欧国家希望尽可能降低上限价格,并指出俄罗斯原油生产成本远低于65-70美元/桶。而其它欧盟国家则希望不刺激俄罗斯做出减产决定,因此在定价上做了一些让步。
但一些分析师认为价格上限并没有欧盟的石油禁运令来得重要。欧盟此前每天购买约240万俄罗斯石油,俄罗斯很可能因为找不到相当体量的买家接手,而被迫减产,从而推高油价。
价格上限不会带来影响
研究公司EnergyAsoects的分析师AmritaSen指出,无论价格上限如何设计,欧盟都不会再购买俄罗斯石油来解决当地的能源危机。
她表示,市场可能有一种误解,认为只要欧盟国家遵守石油价格上限,它们就仍可以进口俄罗斯石油。但现实情况是,欧盟将在12月5日实施俄油禁运,且不会提供依靠价格上限机制进行的豁免。
这样一来,在价格上限的前提下,俄罗斯仍需要找到除欧盟以外的其它买家,这与没有石油价格上限的情况如出一辙。
而承接俄罗斯石油的大多数亚洲买家并没有参与到石油价格上限中,不少非欧盟的石油市场参与者也能为俄罗斯原油提供保险或金融服务,因此石油价格上限最后可能只是欧盟的一场口号而已。
更尴尬的是,俄罗斯此前放话称将不对参与价格上限的国家提供原油。这或许让本就对该机制不热衷的国家更不愿意参与其中,让整个机制变成G7的内部游戏。
油轮、运费、成本
价格上限惨沦为“鸡肋”,但欧盟的禁运正在发挥极大的破坏力。
随着俄罗斯将更多的能源转运到亚洲,更长的航运路线挤压了油轮的需求并推高了运费和石油成本,或导致未来一系列的供应中断。这也让俄罗斯寻求通过北极圈的更短路线,来将石油运往亚洲。
Kpler分析师ViktorKatona表示,他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俄罗斯转向亚洲的趋势将变得越来越明显。
他补充称,平均航程长度将不可避免地增加,俄罗斯原油从波罗的海到荷兰鹿特丹的航程大约只需要6-7天,而从同一俄罗斯港口到印度的航程则需要35-40天。
而据媒体称,上周航运业基准贸易航线的日收益一度突破10万美元,创下2020年初以来的最高水平。
德国商业银行在一份新报告中则指出,布伦特原油价格将在未来几周内上涨。
巴黎恐怖袭击会对原油带来什么影响
西方分析人士认为,上周五法国发生的恐怖袭击不会明显改变全球市场大方向,短期内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中期油价可能因地缘政治关系紧张而反弹。
稍早华尔街见闻文章提到,当地时间上周五发生的巴黎恐怖袭击已致132人死亡,这是美国“9·11”以来西方大都会城市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主义暴行之一。恐怖袭击使投资者涌入避险资产市场,今日亚洲市场早盘,日元、黄金与美国国债期货大涨,美股期货和澳洲股市下跌,日韩股市大幅低开。
能源业顾问公司Energy Aspects的首席原油分析师Amrita Sen评价,目前市场情绪确实看空,所以可能看到需求受害,油价可能进一步下跌。但如果市场预计,恐怖袭击会导致中东紧张局势升级,那么在短期的抛售之后,中期油价可能迎来反弹。
路透报道指出,巴黎恐怖袭击引起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的担忧,可以预计到,今天全球股市会普遍出现短期抛售,不过很少有分析师预计,巴黎恐怖袭击会对持续影响全球经济、改变全球市场主流方向。
报道还提到,一位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的波斯湾地区产油国代表也认为,油价中期可能因为地缘政治关系更加紧张而得到上行支持,当国际社会增加措施打击原油走私和恐怖组织“伊斯兰国”控制的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石油设施时,更会如此。
该代表预计,短期内,油价可能持续面临下行压力。全球市场如何反应取决于法国和欧洲其他国家的限制措施多严格、持续多久。
去年国际油价跌近50%,今年一度创六年新低,目前还在每桶50美元下方的近六年来低位。
巴黎恐怖袭击发生之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电视讲话称,“伊斯兰国”组织策划了这起法国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袭击事件,誓言将作出反击。奥朗德还宣布法国全国戒严,关闭边境取消赴G20峰会。
《华尔街日报》昨日援引知情人士称,巴黎恐怖袭击事件中一名袭击者不久前以叙利亚移民身份进入欧洲。在欧洲应对几十年来规模最大的难民危机之际,这暴露出欧洲的安全漏洞。
事件发生后,波兰政府宣布,停止执行欧盟的决议, 不再接受难民。波兰方面称:“在巴黎的袭击案发生后,我们看不到任何让人尊重这些难民的政治可能性。”
这个上一些相关的平台网站 上面说的很详细的 一般 汇金 汇通 这些网 名气都还不错的
国际油价大跌,终于雨过天晴,对全球有哪些影响?
油价大跌,这是一个紧急信号,势必对全球中期大势影响深远。原油作为全球工业的第一定价品,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大涨。同样,也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大跌。近期油价的屡次大跌,
可能预示着两种可能:沙特与美国已经取得默契。7月中旬将开启中东之行,重点是沙特,核心诉求是让沙特多产油、将油价降下来,从而缓解美国和欧盟的通胀压力。按照国际惯例,类似美国这样的大国元首,在正式出访之前,应该就已经敲定好了相关合作,否则,大概率不会启动正式出访。
提前敲定相关合作,只等正式出访的宾主两欢,事实这个可能性极高,所以,近期油价提前启动下跌反应。
俄乌战争有缓和意味。现在的俄乌战争,早已进入俄罗斯越打越主动、乌克兰越打越被动的状态。而面对这一窘境,当下的欧洲,除了英国和波兰还坚持对俄强硬,如欧盟的主导者法国和德国等,均开始有妥协促谈的意味。
坚持强硬与妥协促和,这两种态度,对国际油价是有直接影响的,如果坚持强硬的态度占上风,则国际油价持续企高,主张妥协促和的态度占上风,则国际油价进入回落。所以,在近期油价连续回落之后,俄乌战争进入缓和区间,这种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影响势必深远美国可以放缓加息力度。今年以来的美国加息是史所罕见的。之所以启动高强度的加息,是因为美国经济遭遇到史所罕见的高通胀。而如果油价继续下跌,如果跌破到90美元/桶下方,那么,美国的预期通胀至少可以下降2个点。美联储必将放缓加息力度,当然,这对美股肯定是个利好。
新能源可能进入较大回落。最近两个月,全球新能源一二级市场(尤其是A股)的大幅反弹,既与之前的跌幅过大相关,但更重要的是,全球油价的飙升,激发了新能源的市场需求。逻辑是很简单的。既然新能源火爆与油价飙升有关,那么,油价一旦较大幅度回落,必然会导致新能源市场需求的预期下降。
美国对华态度的再变脸。过去一个月,美国对华态度,尤其是涉及到经贸的,有明显的主动缓和迹象,包括两次提到将取消对华产品的加征关税。美国对华的主动缓和,不因其他,而是因为美国国内的超高通胀,需要高性价比的中国商品进行对冲。
但是,如果油价大幅回落缓解了美国国内的超高通胀,那么,美国的对华态度有可能再次变脸,这对我国的出口企业,可能会形成局部的负面反射。
波兰佣兵瞧不起乌克兰人,副防长称波兰参战的可能性极高,目前在做准备
目前,美国和北约多次表示不会直接参与俄乌冲突,但北约盟国波兰似乎是个特别的存在。
11月29日,波兰国防部副部长马尔钦·奥切帕在演讲中说,波兰参战的可能性“极高”。他说,“我们将参加一场战争的可能性有多大?非常高。我们无法纯粹假设地考虑这种情况,但如果从政治角度来看,某事至少有30%的可能性,目前我们已经在为此做准备了”。
奥切帕称,俄罗斯与北约发生战争,以及中美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都非常高。在目前的情况下,波兰的外交和国防政策应该尽可能全球化,旨在加强与志同道合者的关系,不仅在欧洲和北约,而且在全世界,包括韩国。
波兰之所以提到韩国,是因为波兰军备集团和韩国现代乐铁公司将建立一个联合集团,专门生产韩国公司的K2“黑豹”主力战车的波兰改进版本K2PL,预计生产820辆,以此作为波兰广泛的军事升级计划的一部分。
俄乌冲突后,波兰在援乌武器、制裁俄罗斯、向乌派遣雇佣兵上都走在前列,而这或是出于他们自认为的优越感。
卢甘斯克民兵军官马罗奇科最近在社交媒体上说,在乌克兰士兵对来自波兰的雇佣军,越来越不满,原因是在交往中,波兰人表现出傲慢自大,将乌克兰人视为二等人,所以引起了乌克兰人的不满,这往往引发小规模的械斗。
此外,尽管服务条件平等,但与乌军相比,波兰军人享有许多特权。他称,除了既定的货币津贴外,波兰佣兵们还以捐赠的形式获得额外资金,并还能从西方赞助人那里获得了大量装备和特殊装备,而这些装备也是乌军需要的,但他们要自费购买。
不过,自傲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码事。马罗奇科说,近来许多来自波兰的雇佣兵都集中在斯瓦托沃、利西昌斯克、克雷门纳亚,而我们从情报、无线电拦截中,知晓这些军人正在遭受巨大损失。他们在情报中得知,“波兰官员说,要把这些死亡的佣兵运回波兰,并找一块墓地将他们埋葬”。
波兰若参战,其实一点也不意外,目前波兰除了在军事上跃跃欲试,在经济上也对俄极尽打压。
本周欧盟各国就俄罗斯原油进口价格上限进行讨论,但未能达成一致,因为波兰坚称,为了削弱俄罗斯资助战争的能力,此一上限必须低于G7集团所建议的水准——G7集团提议将油价上限定在每桶65美元至70美元之间。波兰称,这不会伤害到俄罗斯,因为俄罗斯原油价格已经在63.50美元,低于该区间。
由于俄罗斯的石油生产成本估计在20美元左右,让莫斯科从石油出口中获得了巨额利润,因此波兰、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等强硬立场国家一直力推价格上限应在每桶30美元。目前俄罗斯供应全球约10%的石油。
欧盟原计划在12月5日确实俄原油进口上限,但目前看来,达成协议不太容易。
波兰外交官表示,如果到12月5日仍未就G7集团的价格上限主张达成协议,欧盟应采取在5月底已达成的更严厉措施:从12月5日起禁止所有俄罗斯原油进口,以及从明年2月5日起禁止石油产品进口。
波兰有石油吗?
有的波兰能源巨头
一个分析家说,如果你要想建成东欧最大的公司,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第一,你要处在最赚钱的行业;第二,你应该是这个地区最有野心的经营者;第三,要通过兼并扩大企业规模。
知情人士说,波兰能源集团奥伦公司和它的首席执行官兹比尤·罗贝尔最符合这些条件。
放大
“赚钱行业”
奥伦公司是一家从事炼油生产,并出售汽油、燃料油和其他石油产品的企业。目前,奥伦公司通过1900个加油站,向越来越多的驾车人出售汽油,并且还向波兰的工厂提供液化天然气、建筑商提供沥青。奥伦公司生产的沥青被用于建设和维修波兰不断扩大的公路网络。
由于油价的不断上涨,石油业务给奥伦公司带来了暴利。今年第1季度,奥伦公司的利润达到1.02亿美元,比预期增长高出12%。
在过去5年内,奥伦公司的股票价格与“华沙指数”一样上涨了1倍,成为西方投资者追捧的目标。
“野心经理”
51岁的奥伦公司董事长罗贝尔似乎对现状并不满足,想以最快的速度把奥伦公司建成为东欧地区最大的能源公司:建造能左右东欧地区炼油行业的巨型炼油企业,打造欧洲最大的加油站连锁店,最终成为能与俄罗斯能源巨人对抗的大石油企业。
罗贝尔是一个很有朝气并具有西方行事风格的经理。在2002年2月任职奥伦公司之前,罗贝尔曾经担任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在波兰的销售主管和百事公司在中欧和东欧地区的公司发展主管。
罗贝尔对外公开宣称,要把奥伦公司建成一个强大的有个性的公司。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罗贝尔在东欧地区加快了兼并行动。
“最大合并”
2002年12月份,奥伦公司购买了英国石油公司在德国北部的近500个加油站;2004年4月份,奥伦公司买下捷克联合石油公司 63%的股份。下一步,奥伦公司准备与匈牙利的能源企业MOL公司合并,创造一个市场资本约85亿美元、销售额达150亿美元的大公司。
不过,实现一项合并是件不容易的事情。由于波兰政府长期控制着奥伦公司27.5%的股份,所以MOL公司对与奥伦公司的合并存有疑虑。如果要达成协议,这家匈牙利公司可能要求波兰政府至少出售它拥有的一半股票。这样,就会使波兰政府的股份与在MOL公司拥有12%股份的匈牙利政府相一致。
虽然和MOL公司合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罗贝尔没有丝毫气馁。
罗贝尔说他一定要实现奥伦公司与MOL公司的合并。当他实现这个目标的时候,他将有一个比他的另一个竞争对手——奥地利OMV炼油厂更大的公司。OMV也有一个目标——在MOL公司增加9%的股份。过去两年,在东欧经过一连串的兼并之后,MOL公司希望将罗马尼亚的石油和天然气集团 Petrom公司兼并到手。
一些分析家认为,罗贝尔的最终目标是完成一个包括奥伦公司、MOL公司和OMV公司的“三方合并”,结果形成一个销售额达250亿美元的地区性能源巨头。业内人士说,就是按照西方的标准,这样的企业也算得上是一家大公司了。
两个公司合并会引起许多文化上的、组织上的和政治上的问题,三个公司合并当然就会更加麻烦。罗贝尔不仅表示不会在挑战面前退缩,并且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要建立东欧最大的能源公司,并且要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他的目标。
西方对俄油限价俄罗斯油价为什么便宜
历经近半年拉锯,欧盟成员国就对俄罗斯海运石油出口设置每桶60美元的价格上限达成协议,12月5日,俄油“限价令”正式生效。G7和澳大利亚随即也表示跟进。
根据这一限价机制,如果俄罗斯向第三方国家出售原油的价格高于上限水平,那么欧盟和七国集团的企业将被禁止为俄原油运输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欧盟还计划每两个月审查一次该限价机制运作情况,以应对市场变化,确保价格上限比俄罗斯石油产品平均市场价格至少低5%。
为何是60美元/桶?
价格上限是西方对俄制裁锁链的最新一环,也是核心举措。然而,围绕限价标准应设在何种水平,欧盟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
G7最早提议将价格上限定为每桶65至70美元,这在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看来“太过慷慨”,他们提出应限价每桶30美元甚至更低。但这一主张遭到希腊、塞浦路斯和马耳他等国的反对,这些国家拥有庞大海运业务,他们要求将价格上限设在每桶70美元。
最后阶段磋商超过24小时,经过艰难谈判,12月2日,欧盟终于就对俄海运石油出口限价达成一致,包括“钉子户”波兰在内的27个成员国同意将价格上限定为每桶60美元。爱沙尼亚总理卡娅·卡拉斯表示,虽然爱方希望更低的上限,但60美元已是目前能取得的最好结果。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赵晨指出,60美元/桶的价格低于外界此前预估的65至70美元/桶,显然,这是欧盟在经过一番博弈和妥协后,不得不采取的折中方案,而在弥合内部分歧的同时,欧盟也希望在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和不减少俄罗斯对全球市场的出货量之间取得微妙平衡。
对俄罗斯杀伤力几何?
那么,这样一个充满妥协的限价之举究竟能否达到美欧预期?舆论对此普遍持质疑态度。
比利时智库布鲁盖尔研究所能源政策专家西莫内·塔利亚彼得拉表示,60美元/桶很接近俄罗斯乌拉尔原油最近的市场价格,不会对俄财政产生太大影响。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则指出,“限价令”看似很精明,但俄方完全可以使用不受限价令影响的非西方油轮和保险公司。
在赵晨看来,欧盟出台限价举措,一方面是为了扩大对俄罗斯的能源打击范围,使其无法获得更多的原油出口收益并用于俄乌冲突中,同时,欧盟也是为确保石油进口价格的波动形势得到稳定,维护自身经济利益。
“但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实际效果都会大打折扣”,赵晨指出,从价格因素来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计,俄石油生产的成本盈亏平衡价约为每桶30至40美元。眼下,俄罗斯运往一些欧洲地区的乌拉尔原油交易价已跌至每桶60美元以下,远低于伦敦布伦特原油期货每桶85美元的价格。因此,尽管西方设置了价格上限,俄罗斯仍有盈利空间,至少在短期内影响十分有限。
赵晨还注意到,相较于此前,欧盟的态度已经出现软化迹象。根据此前禁令,自12月5日起,欧盟将停止进口俄海运原油,欧盟将全面禁止向俄油轮提供服务。但是,最新达成的价格上限放宽了限制,允许欧盟公司为遵守价格上限的俄油轮提供服务。此外,欧盟还给予价格上限45天过渡期,并表示只有“故意”运输超过价格上限的俄原油,才会受到禁运90天的处罚。
“对俄油限价的制裁举措高高举起、轻轻落下,反而为俄石油禁运打开了‘后门’”,赵晨说道。
俄罗斯的反制“工具箱”里有什么?
欧盟已经出牌,俄罗斯的回应则是寸步不让,誓言将进行反制。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3日重申,俄罗斯不会接受西方的油价上限,克里姆林宫正在评估当下的情况,会在快速分析后采取行动。
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诺瓦克4日也表示,俄针对“油价天花板”政策的态度一直没变,哪怕减产也不会接受对俄石油“限价令”。同时,他还指责西方的做法是野蛮干涉市场,违背了世贸组织制定的所有规则。
赵晨表示,俄罗斯的政治考虑优先于经济考量,因此必然会对“限价令”展示出强硬态度。这也意味着,俄罗斯将为此作两手准备,一方面,要调整能源出口方向,从需求侧寻找更多的新的原油销售地。事实上,俄罗斯早有绸缪,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自5月以来,俄罗斯向西方国家输送的石油以每天220万桶的数量逐日递增,其中三分之二已转移至中国、印度和土耳其。截至今年10月,印度已经成为俄海运石油的最大买家。
与此同时,为了突破封锁,俄罗斯还在组建自己的独立系统,买方可由俄罗斯实体安排保险,将在很大程度上避开制裁。
赵晨进一步指出,除了减产和减少向欧盟国家出口石油,俄罗斯的反制工具箱中还有液化天然气,石油、天然气双管齐下,无疑将加剧欧洲国家的能源危机。
西方将遭到何种反噬?
针对“限价令”给市场带来的不确定性,欧佩克+也表示了不满。路透社援引几名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几个欧佩克+成员国认为这一反市场措施最终可能被西方用来对付任何生产商。
印尼财长穆里亚尼此前也提出过同样看法。她表示,沙特和欧佩克决定大幅减产石油,是为了阻止美国“将大宗商品价格用作地缘政治目标”,因为一旦开创这个先例,将加剧全球经济焦虑,且没人知道西方的下一个目标会是谁。
欧佩克+还在“限价令”生效前一天举行会议,决定维持第33次部长级会议确定的减产目标,即在8月产量的基础上将月度产量日均下调200万桶。在会后发表的声明中,欧佩克+表示,这一减产决定“纯粹是基于市场考量”,是“正确且必要的做法,以让全球石油市场迈向稳定”。
赵晨注意到,相关会议一般是在工作日时间举行,但这次会议被安排在西方对俄石油实施“限价令”前的周末,且从线下面对面会议改为了线上会议,使得这场会议显得“非同寻常”,而此前曾主张增产的代表也就此形成共识,认为当下并不是加大石油产量的好时机。
“这一轮原油供给侧同需求侧之间的博弈,最终会给欧盟和G7国家带来反噬,相比天然气,石油市场全球化程度更高,若该市场重演欧洲天然气危机,波及范围会更广,不仅欧盟国家这个冬天的日子会很难熬,世界经济的复苏脚步也将受到拖累“,赵晨表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