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汽油历史价格_汽油价格1998年
1.汽油涨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燃油税真正实施后车主负担会变轻吗
3.近期油价上涨还是下跌
4.为什么有的东西过去二十多年没怎么涨价?
汽油涨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摘要:汽油价格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汽油价格的制定是有国家法案调节的,油价由原油价格、相关税费、流通成本和合理的利润四部分组成,零售成品油企业可以自行制定零售价格,不高于国家规定即可。汽油价格上涨,主要原因就是国际油价上涨,此外,税费增加和市场变化也是油价上涨的原因之一。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汽油涨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吧。一、汽油是怎么定价的
汽油的价格直接影响到民众的生活成本,那么汽油价格是怎么制定的呢?
在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是根据一系列法案制定的,包括1998年发布的原油和成品油价格改革计划、2008年发布的产品价格和税制改革措施以及之后的调整。我国成品油的调节方式分为政府指导价和政府定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的包括汽、柴油零售价格和批发价格,向社会批发企业和铁路、交通等专项用户供应汽、柴油供应价格。
政府决定的汽油价格主要有四个组成部分:原油价格、相关税费、流通成本和合理的利润。在政府指导定价过程中,政府可以分别设定每桶原油的上限和下限来控制成品油的基准价格。通常,政府会限制最高零售和批发价格。
零售成品油企业可以自行制定零售价格,前提是该价格不高于政府规定的最高汽油和柴油零售价格。零售和批发的最高价格每十个工作日调整一次。每次汽油价格调整之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都会提前进行汽油价格调整预告。
二、汽油涨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世界经济对原油的依赖性(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与原油储量和产量的限制,使原油价格对影响供求两方面的因素十分敏感,且波动性较大;汽油涨价不仅影响到车主的加油成本,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物资也会随着涨价,那么汽车为什么会涨价呢?油价上涨的原因是什么?
1、由于我国很大一部分石油都是从国外进口的,所以国内油价的变化,主要是受到国际油价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汽油涨价主要与国际油价上涨有关,国际油价上涨主要在于需求的增长速度快于供应速度;另外,原油市场的投机与市场预期往往加大了原油价格的波动,也可能导致油价上涨。疫情以来,汽油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响,海外大面积的原油开采工作呆滞,影响供应总量,从而影响价格。
2、另一方面,我国油价中还有一部分是相关的税费,税制或税额改变也会影响到汽油的价格,比如增加税额就会导致油价上涨。
3、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市场变化,市场变化也是会影响油价的,市场主要取决于地区差变化,有些地方的人口使用油量比较多,那么这个地方的价格往往油价会高一些。
三、油价上涨有什么影响
油价上涨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增加了车主的出行成本,现在虽然在推广新能源汽车,但汽油车仍是主流,油价稍微上涨,出行成本就会增加一截;当然,这也有一定的有利影响,那就是部分车主会为节省油费而改乘公共交通出行,减缓了交通拥堵,有利于环保。
汽油价格上涨的间接影响则是带来物价的上涨,因为运输车辆也是烧汽油的,而且运输车动辄一两百升的加油量受油价影响更大,粮食,蔬菜等这些生活物资的运输成本上升,会直接影响到需求端的价格。
燃油税真正实施后车主负担会变轻吗
有谁能想象,一个酝酿了13年的改革方案,13年后仅仅形成了3个待选方案,距离实施似乎仅有一步之遥,却又让人担心望之即远。这个事件的主角就是备受争议又倍受关注的燃油税。在这13年中,对于交通规费混乱、繁杂颇有怨言的车主司机对费改税颇为期待,而对于面临撤并的全国公路征费系统则努力拖延。《公路法》早在1998年就已经在全国人大通过,成为法律,但是关于其中的“费改税”条文却从来没有被执行过,养路费依然存在,过桥费、过路费依然存在。一刀一直有个疑问,那就是到底是那些原因造成了燃油税迟迟不能推出,燃油税推出后哪些人会受到影响。对于生活在城市中的私家车主来说,他们的负担会减轻么?
燃油税税率是个谜
根据1998年出台的《公路法》,国家将用“燃油附加税”替代养路费。该法的规定已经出台数年,但其规定具体实施由国务院规定,至2006年止,尚未实施。
关于燃油税如何实施的争论实际上自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了,由于争论扯皮的时间长达十几年,十多年来对于燃油税到底应该怎样实行,税率到底多少的猜测五花八门,众说纷纭又理不出头绪。早先几年,燃油税税率被猜测为30%―100%,今年以来,关于燃油税的税率一般有30%,50%几种说法。在今年召开之前,有人甚至声称燃油税实行后,油价将是现在的3倍,也就是说税率高达200%,由此招致各方的激烈争议。
另据《经济观察报》近日报道,已经有3套关于燃油如何实施的方案被确定下来,目前几套方案都已通过了专家组的最后论证,对方案的政策讨论基本结束,只等决策层最后拍板。在这三套燃油税方案中,有一种是“在养路费存在的情况下征收燃油税”,也就是在2007年养路费已经征收的情况下开征燃油税,征税额度约为0.5元~0.6元/升,税率约为11%左右,此后养路费“将逐步取消”。这是目前为止所能见到的最低税率――但是养路费并未取消。
在关注燃油税率高低同时,车主们同时也在关心燃油税实施后养路费、过路费、过桥费、高速公路通行费是否将要取消。推出燃油税的本意就是要以征税的形式取代养路费、过路/过桥费等交通征费,取消遍布国内公路的收费关卡;但有一种可能是,在各方利益博弈之后,会采取既征税又收费的尴尬情况――而这正是目前车主们最担心的一点。
对于燃油税实施后,是否取消高速公路通行费的问题,国家税务总局有关人士的说法是,燃油税实施后,“部分高速路可能还要收费”。这意味着仍有部分高速公路将收费通行,免费通行可能仍然遥不可及,但客运附加费等多项行政收费将同时停止。
海南的实践
海南是全国的燃油税试点省份,也是目前全国个全省普通公路不设收费关卡、没有公路局、交通规费征收稽查部门的省份。
从1994年1月1日起,海南省就开始施行《海南经济特区机动车燃油附加费征收管理办法》,取消了向车主直接征收公路养护费、道路通行费、过桥费和运输管理费,改成向燃油销售经营企业征收附加费。燃油税实施后,公路养路费、建设费、过路费、过桥费等全部以征收燃油税的形式归并到油价当中。
燃油税刚刚开始在海南实施的时候,每吨燃油的加价幅度高达60%,但是当时海南的油价很低,只有每吨2800元,收取的燃油附加费约为1600元/每吨;后来为了便于征管,将燃油附加费固定为每吨燃油征收1500元,大约相当于每升油征收1.08元。目前,海南省现行汽油车燃油附加费的征收标准为1.42元/升(不计标号),柴油车燃油附加费征收标准为每月390元/辆,税率约在30%左右。
目前,外省司机到海南以后的第一感觉就是道路畅通。与外省道路上关卡林立不同,海南省的公路上没有任何收费关卡,车辆通行全岛不受限制。这对于经常出门在外的司机来说无疑节省了时间和不必要的麻烦。另外,由于燃油税实际上并不太高,尽管油价比岛外贵,但是每月的用车费用并不比省外要高。从总体上说,实行燃油税后大多数车主都将受益,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车主将在燃油税推出后获益吗?
如果我们假设即将推出的燃油税税率比照海南省的做法,生活在城市中的一般上班族车主的负担会减轻吗?
以北京为例,目前对家用轿车征收的养路费一般为220元/辆?月。假设燃油税税率定为30%的话,按照93号汽油价格4.7元/升(实际为4.9元/升左右)为基准,如果单车每月油耗不超过140.4升油,则车主的实际负担要比实施燃油税之前要低,如果用油超过140.4升,则实际支出要增加。如果所用车辆所用油耗为10升/百公里的话,140.4升油的行驶里程为1404公里(16848公里/年),如果所用车辆油耗为8升/百公里,则140.4升油可行驶里程1755公里(21060公里/年)。
而对于其他地区的养路费,以山东省为例,其2007年度养路费征收标准为160元/吨。照此计算,每月的耗油平衡点为102升油,油耗10升/百公里的车辆能仅行使1020公里/月(12240公里/年),油耗8升/百公里的车辆能行驶1275公里/月(15300公里/年)。
另据北京零点调查公司2005年3月份的一项调查资料,各地车主的单车均年行驶里程为15127公里,百公里平均油耗8.77升。由此可见,大城市的家用车车主实际的负担会降低,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私家车主负担则可能有所加重。在有些地区,养路费的征收额度实际只有100元/月左右,甚至还可打折,相比之下燃油税根本不能带来什么好处;另外,如果税率高于30%的话,情况将更加严峻。
对于一般车主有利却不一定对出租车司机、公交车司机有利。很明显,出租车、公交车等用油大户的实际负担将大幅增加;海南省在实行了燃油税后就出现了公交公司由于费用增加而起诉政府并胜诉的情况。公交车、出租车增加的成本如果转嫁给消费者,则会导致城市公共交通费用的上涨,而这对一般老百姓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近期油价上涨还是下跌
截止到2024年3月27日24时,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200元。折合升价,92号汽油每升上调0.16元,95号上调0.17元,0号柴油上调0.17元。根据2024年成品油调整周期的计算,全年将迎来25次调价。其中1月份和4月份调价3次,2月份调价1次,其它月份均为2次。油价指国际或国内成品油的价格。影响油价的因素错综复杂,如政治、经济、库存、气候、技术等。这些因素的此消彼长,成为不同时期油价的主导因素。中国自1998年起,原油的作价机制开始与国际市场接轨,中国目前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以3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准,当国际市场布伦特(Brent)、迪拜(Dubai)、辛塔(Cinta)3种原油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价格变化超过4%时,可以调整国内成品油价格。成品油价格加上国内外运费、炼油厂加工成本和利润、销售环节的流通费用等确定成品油销售价格。
为什么有的东西过去二十多年没怎么涨价?
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十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习惯了产品价格的上涨,无论是1987年-1988年期间及1993年-1994年的高通货膨胀,还是平常年度温和通货膨胀。80年代后期,猪肉的价格一般是2.7元一斤,现在猪肉一斤20多一斤了,大米也从原来的几毛钱一斤涨到现在3-4元一斤,当然还有更好吃但也更贵的米,在现在上海吃一碗还过得去的面,一般也要20块左右。至于房价,更是在20多年里涨了10倍都不止,可能是价格飙升幅度之王。当然,伴随物价上涨的是人们的收入涨幅更高一些(如果不和房价的涨幅比),因此大家能够明显感受到的是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无论是吃的,住的还是我们平常的交通出行,旅游,现在的生活比20年前改善很多。虽然我们习惯了涨价,涨价也是经济发展必然(因为所有国家都设有一定的通货膨胀目标),但在过去的20多年,也总有一些东西价格是没涨价的,甚至还可能是下降的。不同的产品价格不涨原因可能是不太一样的,笔者打算用几篇文章尝试着分析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为数不多价格没上涨产品,看是哪些因素使得这些产品能够保持价格不涨甚至还下降了。可能不一定准确,不一定完整,就当作抛砖引玉的砖头吧。一次性打火机因为笔者是烟民,首先能感受到的是一次性打火机在20多年的时间里价格一直没涨,在人均可支配收入5425的1998年卖1元一个,在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的2022年依然还是卖1元一个,成为过去20多年中价格最稳定的一个产品。不仅如此,一次性打火机在保持价格稳定的同时质量还提高了很多,原来的一次性打火机经常是里面的气没用完就可能打不着了,但现在打不着或者坏的概率已经大幅度降低。工具和火的使用是人类区分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最早的闪电引起的山火中取火,后来用各种办法存储火种,再到用各种工具制造便于携带的火源或火种。方便便宜的火种是人类持续几百几千年的追求,从最初的火折子到火柴,再到打火机,再演进到终极解决方案(也许是暂时的)一次性打火机。1816年法国人发明了黄磷火柴,在之后的几十年里经过不断改进,才形成现代火柴。1823年德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打火机,后续又根据燃料的不同,相继发明了汽油打火机,丁烷打火机和压电打火机。1961年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打火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工程塑料和丁烷气体为核心的简易打火机打败了各种精致的金属打火机成为了主流,也在20世纪90年代也逐渐在中国流行。跟众多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一样,打火机也是经历过多次全球转移的产业,从日本美国,到西班牙,也曾经去过韩国台湾,最终于上个世纪90年代左右逐渐转移到广东,浙江,并最终在宁波慈溪扎根。转移的原因也不复杂,就是土地,人力成本的上升,这种微利行业和产品肯定是找人力成本更低的地方。但与其他国家不同的是,打火机产业转移到中国之后再也没有转移出去,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打火机生产国,每年能生产上百亿个,其中60%左右出口到国外,占据了世界95%的市场份额。当然,因为经济的落差,打火机产业在国内也转移过一次,从原来打火机之都宁波转移到了湖南邵东。打火机的结构一次性打火机由塑料外壳,火花器,按手,风罩,火环, 引火簧,皮垫,海绵垫,等20多个部件组成。透明外壳中有隔断是增加抗压能力,中间的隔断将外壳两侧连接在一起,能增加外壁的强度。一次性打火机使用的气体主要丁烷等可燃性气体,它们经过加压以液态储存在塑料壳中,使用的时候缓慢释放到空气中变成气体,通过火石或电火花点燃燃烧,现在电子打火机是主流。电子打火机当按手被按下时,翘板前面翘起,引气阀门向上升,同时火花器会产生电火花,释放出的可燃气体被电火花点燃燃烧。打火机图解其他的可能是比较容易懂,可能电子打火器/火花器需要再解释一下,火花器主要是由压电陶瓷构成,当我们对它施加力的时候它的表面就会变形产生电荷,这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打火机中是将两个压电陶瓷元件连在一起,中间有一个磷铜片,把正负极连接靠近,当对弹簧施加压力就会压缩弹簧,弹簧产生的力通过锤击装置打到压电陶瓷上,就会放电产生火花。保持了20多年的1元价格笔者2005年出差到肯尼亚的时候,曾在肯尼亚买过一个打火机,好像是BIC品牌,产地西班牙。欧洲品牌的一次性打火机多少钱?20块人民币,这是一个烟民被逼无奈买的一个打火机,在肯尼亚,花了20块人民币。但是,在中国,这种打火机只要一块钱。在肯尼亚的时候,看到本地人抽烟基本只用火柴,很少有人用打火机,因为火柴便宜得多,打火机相对火柴来说太贵了。我付钱的那一刻,就觉得中国老百姓太幸福了,一个打火机,在2005年的时候,中国已经享受了好多年一块钱一个,但是在肯尼亚,还是20块。我在公司代表处抽烟的时候,代表处的本地员工,也基本是用火柴,虽然华为本地员工在当地也算是高薪员工。为什么打火机会这么便宜?一块钱的打火机中也是中国制造业水平一个重要体现,能够将成本控制在最低,将能省去的部分都省了,产品功能和可靠性还能达到要求,把一次性打火机的质量控制在“够用就好”,这也减少了成本,这也是很高的水平。当然,成本控制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在产业模式上的突破,在小商品上采用了产业集群的模式。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区域中,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且在地理上集中,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组成的群体(摘自百度)。产业集群是1990年迈克·波特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首先提出的一个概念,虽然产业集群在西方早就有了,但迈克·波特更多说的是大的产业,比如底特律的汽车产业,原来德国某地的印刷机械等,但中国则是在小商品制造产业上将产业集群演绎到了极致,在一个县,一个镇的范围内集中一个产品上几乎所有配套产业。以打火机产业为例,除了塑料粒子和危险的化工气体等原料不在邵东本地,打火机的其他配套在邵东应有尽有,而且都在方圆30分钟车程。一个打火机厂有100多家配套商,在产业集群之内的供应是非常快的,在一个区域内的常态化做生意,信任度也更好,合作更流畅。每个专业的供应商可以供应多家打火机公司,通过走量大幅度降低成本。因为打火机是危险品,各企业自行组织运输肯定成本偏高,邵东本地的行业协会建立了专门的运输公司,保证区域内的打火机能够低成本准时高效的运输到港口,码头,当然也会运输到全国各地。除了区域产业集群优势之外,各公司也是大幅度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每个打火机生产需要的人工成本。看到过一个报道,原来生产一个打火机大概需要0.1元的人工成本,经过几年的研发提升效率,将一个打火机的人工成本降低到0.015元。以邵东发布的官方新闻稿,东亿电气最初是1.4万工人日产100万个打火机,到2022年是3000多名工人日产打火机1000万个。2022年,邵东打火机行业实现总产值85亿元,出口打火机35亿个,总金额达28.7亿元,占全国打火机出口的50%。关于邵东打火机的产业集群及生产效率提升的文章很多,介绍了从新产品开发,设计到自动化生产,自动化检测等方面是如何实现成本降低,在20年价格不变的情况下企业依然有利可图。在整个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及本地的打火机协会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没涨价是产业集群,技术进步,效率提升的结果!类似的产业集群打火机产业集群只是一个经典的例子,当然,打火机产业集群开始并不在邵东,而是在浙江慈溪,后来因为东部地区成本上涨,才逐渐转移到了邵东。中国之所以成为最大的制造业强国就是因为这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有很多,比如,江苏黄桥镇就是小提琴之都,浙江诸暨是世界袜都,珍珠之都(交易占全球80%),江苏丹阳是眼镜之都,每年产1亿副镜架,镜片更是占了全国产量的75%。其他还有很多,比如鞋子,服装,家纺等。当然,这些产业集群更多的是集中在小产品上,类似于汽车,芯片等大投资的产品产业集群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产业集群使得国内公司在土地,人力等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依然能够通过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虽然东南亚在土地和人力上更便宜,但在产业配套和效率上是远远不如国内产业集群的,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也是这些产业没有向外转移的核心原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