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年身家涨1250亿!13岁泥瓦匠被迫经商,如今拿下多个世界第一

2.OPEC+决定11月不扩大增产,哪些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半年身家涨1250亿!13岁泥瓦匠被迫经商,如今拿下多个世界第一

恒力石化实时油价-恒力石化原油

来源 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作者 A Dolphin

近日,在某视频平台上一条名为“苏州老板每天都是私人飞机上下班”的视频走红网络,引起大众热议。

该网友声称此苏州老板为恒力石化董事长陈建华。随后浑水调研发文称,视频中显示的私人直升机参考价格为8200万元人民币,且陈建华旗下疑似还有一架价值3.26亿喷气式公务机。

且不论该直升机是否确为陈建华所有。但可以确认的是,以陈建华的财力,这些都不甚稀奇。

就在几个月前,陈建华夫妇刚以2600亿身家入选《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成为江苏首富,中国十大富豪之一,超越了李嘉诚、雷军。其身家较半年前,飙升了1250亿。

陈建华财富暴涨的背后,是A股化纤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恒力集团市值暴增的推动。

陈建华与香港恒基兆业创办人李兆基之子李家诚同为1971年出生。不同的是,一个是富二代,一个是穷小子。但陈建华后来所创造的成就与财富却远远超过了李家诚。

儿时的陈建华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就连几元钱的学费都拿不出来。生活所迫,13岁陈建华选择了辍学打工。但小小年纪的他又能做得了什么?

一次偶然,陈建华得以在建筑工地当泥瓦匠赚取微薄收入。天不遂人愿,因工地上的意外,他骨折了。尽管后来痊愈,他却再也无法从事重体力的劳动。经商,成为他唯一的选择。

由于出生在被誉为“丝绸之府”的江苏吴江市,尚未成年的他,开始沿街兜售一些纺织成品。渐渐地,通过数年的奋斗,陈建华的买卖生意不断做大,并成功积累下一定的积蓄。

经商,为陈建华带来了全新的人生轨迹。他开始不满足于这些小买卖,创业的想法在他心里扎了根。

1994年,陈建华得知吴江一家濒临倒闭的织造厂正在出售,他激动难耐,与妻子一拍即合,耗费369万元成功收购该工厂,并正式成立了吴江化纤制造厂(恒力集团前身)。

但他没想到的是,他买到的只是一个“空壳”。工厂里仅有一百多台机器,一个人也没有。原来,听说工厂被卖给不知名的个人后,工人们觉得工厂未来无望,一夜之间全部辞职。

但投入身家的陈建华并未放弃。他来创业,就是来改变,来创造的。设备换新,制定管理铁律、摒弃大锅饭,搞奖励,在他的一系列操作下,工厂不仅正常运转,还更加“火热”。

一年里,陈建华就让工厂扭亏为盈,实现超1千万的收入。但很快,纺织厂又遇上了亚洲金融危机,全行业深陷困境,倒闭的倒闭,亏损的亏损。

敢为人先的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策——收购倒闭的工厂和设备。这一决定,成就了他金融危机过后的行业地位。当别人正要重新开始时,他已经成为了纺织行业老大。

尽管成为了中国织造业领头羊,但陈建华又立即看到了自身的局限性——造不出纺丝,而纺丝又是织造面料的主要产品。

据了解,在千禧年,中国纺丝产能严重不足,一些高端纺丝则完全依赖进口。加上国际市场尚未打开,导致当时中国的纺织业出口量仅占全球不到1/6。

2002年,陈建华的纺织厂遭到一众国际化纤厂抬价刁难。原料恶意上涨,势必影响生意。但要自行制造纺丝,就必须组建化纤厂,即以PTA(精对苯二甲酸)为主要原料,生产加工制造人造纤维。

为改变自身劣势,陈建华毅然决然斥资22亿元,向石化中游、纺织上游“化纤”突围。这一年,江苏恒力化纤有限公司诞生。

事实上,当时的中国也有不少化纤企业,但因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其成品无法与国外相比拟。为保证竞争力,陈建华从德国引进了先进生产设备和生产线。

次年,陈建华通过合并旗下公司,正式组建了(中国)恒力集团。不过几年,陈建华就靠着设备新、规模大、成本低击垮了行业内的外资工厂,而那些工厂里的顶尖工程师们,也全被恒力吸收招纳。

2007年初,恒力20万吨超亮光丝项目正式投产,再次打破了国外市场垄断,填补了国内高档有光丝的空白。

2009年,陈建华再次发力提高产能。这一年,恒力集团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超亮光丝和工业丝生产企业,陈建华也被称为“世界化纤巨子”。

就在陈建华高光的这一年,受到金融危机波及国际油价大幅降落,而原油又是生产PTA的主要源头,是恒力化纤厂的重要原料。当时的中国,在PTA及芳烃领域也都严重依赖进口。

陈建华一鼓作气,决定再次逆流而上,进攻上游石化行业。

“什么时代做什么事”。这是陈建华总结恒力集团的过往。事实上,当时的恒力已经拥有了足够的实力。但前进不止,敢为人先,才是陈建华的一贯作风。

2010年,恒力集团正式投资建设恒力石化(大连长兴岛)产业园,主要建设年产660万吨的三条PTA生产线,这是恒力开展“炼化一体化项目”的开端。

事实上,恒力意识到,原油的产量是无法决定的,但如何高效地提炼原油,赋予原油超越本身的价值,是集团未来的重点。“炼化一体化”模式就是恒力的选择。

一边打造“从一滴油到一匹布”全产业链布局,另一边陈建华也没忽视资本的加持。

2015年,陈建华不顾众人反对,拿下上市公司股份。随后,经陈建华操作,恒力成功借壳上市。

到了2019年,恒力集团投资投资740亿元,建成的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式投产。这是当时中国最大的石油炼化项目,也意味着恒力集团实现了从原油到纺丝的完整产业链条。

但恒力的步伐依然不止于此。在“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的同时,恒力又开始筹建总投资高达1350亿元的中国最大的煤化工项目。

有人会问,已经打通了从原油源头到生产销售布匹的恒力,为何要再耗费巨资开启“从一块煤到一匹布”的产业链布局?

实际上,恒力的目标,是煤化工与石化工两手抓。因为石油对恒力而言,依然是个不确定性因素较高的原料。而煤炭和石油互为替代品,中国又是产煤大国,在某种时刻,煤炭可以替代原油,从而抵消原油的部分风险。

如今,陈建华带领恒力一举打破国外对中国PTA与芳烃高端行业垄断,坐拥多个“全球之最”:全球产能最大的PTA生产基地、全球最大的织造企业之一、全球规模最大且收率最高的乙烯项目......

从卖布,到造布,到造纺丝,再到炼化原油。一家小小的纺织厂,成功逆流而上打通全产业链,走向世界。这离不开陈建华的运筹帷幄。

数据显示,恒力集团2020年实现营收6953亿元,接近7000亿,成为排在华为后面的第二大民营企业,中国最大的民营化工企业。

中国从来不缺艰苦突围的人。正如陈建华所言:“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我们每一天都在创造 历史 。”恒力的过往,通过一步步摸索,才拥有了诸多奇迹和 历史 时刻。但奋斗不止, 科技 无上限,于未来而言,恒力依然不能掉以轻心。

OPEC+决定11月不扩大增产,哪些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第21届OPEC+部长级会议闭幕后发布公告称:

将坚持今年7月18日第19届OPEC+部长级会议批准的产量调整计划,今年11月该联盟总产量继续上调40万桶/日。同时,OPEC+总体减产计划的结束日期仍将从明年4月顺延至明年12月,顺延期允许沙特、俄罗斯等部分成员国“补偿增产”。

受此公告影响,国际油价应声上涨,日内均涨超3%,美油更是接近七年最高,布油刷新三年高位,受益国际油价上涨,A股市场以下上市公司可重点:

中曼石油(603619)

公司是首家通过国内常规石油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报告评审备案的民营企业。公司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成本优势”为核心竞争力,打通了上下游产业链,形成了以勘探开发拉动工程服务、工程服务拉动装备制造,勘探开发、工程服务、装备制造间协调发展,互相拉动的内循环发展的“新模式”。依托公司工程服务与石油装备制造一体化、井筒技术一体化的优势,中曼集团从2018年开始积极拓展勘探开发业务,以国内、国外“”沿线油气富集区多个油气勘探开发项目为重点,相继完成了国内外油气区块的布局,温宿区块完成了勘探、试油试采、储量批复、采矿证申报等工作,并开展好地质、钻井、采油等领域重要攻关工作,提升开发效率,循序渐进、滚动开发。另一方面通过并购和参股境外油气田,完成上游勘探开发业务的风险控制和合理布局。

中国石化(600028)

公司是中国最大的一体化能源化工公司之一,主要从事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采、管道运输、销售;石油炼制、石油化工、煤化工、化纤及其他化工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储运;石油、天然气、石油产品、石油化工及其他化工产品和其他商品、技术的进出口、代理进出口业务;技术、信息的研究、开发、应用。公司发展质量持续提升。油气储量稳步增长,上游资源基础更加牢固;世界级炼化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炼油、聚烯烃等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产销量持续扩大,资源统筹和配置能力不断增强;油品销售网络综合竞争优势稳固,加油站总数位居世界第二,公司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一批标志性、战略性科技创新成果,新能源领域等前沿技术攻关加快实施,公司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荣盛石化(002493)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各类化工品、油品、化纤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种类丰富,规格齐全,主要包括烯烃及其下游、芳烃及其下游、汽油、柴油、煤油、精对苯二甲酸(PTA)、聚酯(PET)切片、聚酯(PET)瓶片、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全牵引丝(FDY)和涤纶加弹丝(DTY)等三十多类产品,是国内首家拥有“原油—芳烃(PX)、烯烃—PTA、MEG—聚酯—纺丝、薄膜、瓶片”一体化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公司其他业务主要为自营贸易,包括油品、化工品和煤炭等产品,在满足产销平衡的前提下,公司充分挖掘内部潜力,积极为石化项目开拓渠道,积累资源。

恒力石化(600346)

公司在中上游业务板块已构筑形成以2000万吨原油和500万吨原煤加工能力为起点,主要产出芳烃环节包括年产450万吨PX、120万吨纯苯和1660万吨PTA,烯烃环节包括年产180万吨纤维级乙二醇、85万吨聚丙烯、72万吨苯乙烯、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和14万吨丁二烯,煤化工环节包括年产75万吨甲醇、40万吨醋酸、30万吨纯氢和12.6万吨液氮,向下游各线路的新材料产业链输送和储备国内紧缺、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品、中上游原材料及附加气体,同时全面配套行业顶尖的520MW高功率自备电厂(提供大量低成本的电力和各级蒸汽供自用)、自备原油码头(2个30万吨级别)、国内最大的炼厂自备原油罐区(能够存储600万吨原油)以及其他各类齐备的成品原料码头和罐区储存等公用工程,极大降低了生产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