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油价怎么回事_油价负空头赚多少
1.七月油价上涨的原因
2.2008年石油价格汇总?
3.生产一吨pta需要多少布伦特原油
七月油价上涨的原因
七月油价上涨国际油价飙升逾4%,WTI原油涨4.6%,收于46.64美元/桶,创近一周以来最高收盘价;布伦特原油上涨4.8%,收于48.205美元/桶。油价昨日为何飙涨呢?
1、OPEC月报上调原油需求
昨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报告显示该组织的原油生产与需求可能在下半年趋于平衡,且2017年则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同时非OPEC产油国产量料将继续下滑,原油基本面收紧有助于油价实现反弹。沙特能源部长法力赫表示,目前原油需求稳健,油价不应低于50美元。
2、空头回补油价技术性反弹
因在触及两个月低位后,投资者回补空头头寸,市场出现技术性反弹。
3、EIA能源报告也利好油价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周二(7月12日)在其发布的短期能源报告中,将2016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增长预估下调1万桶至144万桶。同时将2017年全球原油日均需求增长预估上调2万桶至149万桶。
此外,EIA还将2016年美国汽油需求预期下调0.4%至929万桶/日,且将美国2017年原油产量预期从819万桶/日上调至820万桶/日。
总结:投资者回补空头头寸,原油市场出现技术性反弹。同时,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和美国能源协会(EIA)均发布对油市较为乐观的报告。虽然API原油库存意外大增,不过并未撼动此前油价确立的涨势,致使油价飙升逾4%。日内原油价格恐下行至46美元附近受震荡上行,且EIA库存再度公布,原油价格恐将再度波动,建议投资者应谨慎为主。
2008年石油价格汇总?
1. 原油 5月份,美元疲软、尼日利亚供应问题和伊朗核争端令油价进一步攀升。21日,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7月份WTI轻质原油期货结算价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33.17美元。5月份,WTI、英国布伦特原油以及亚洲迪拜原油的现货平均价格,分别为125.38、122.72和119.50美元/桶,较4月份分别大幅上升12.75、13.75和16.09美元/桶。 进入5月,油价大涨近4美元/桶,主要原因是美国较预期为佳的就业数据缓和了市场对美国经济的忧虑;土耳其战机对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叛军发动空袭的消息,造成了市场对伊北部出口输油管线可能受殃及的担忧。随后,尼日利亚产油设施再度遭到反叛分子袭击,壳牌公司证实博尼轻质原油码头输送管线遭破坏;法国马赛港口工人计划于5月9日进行为期一天罢工的消息也支撑了油价上涨。与此同时,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求,伊朗继续拒绝暂停核计划,这也对油价上涨形成了支撑。其间,高盛还发表了未来6个月至2年内油价可能上涨至每桶150~200美元的言论,使原油价格连续5日创纪录新高。9日,NYMEX 6月份WTI原油期货价格达到每桶125.96美元。 中旬,原油价格在高位震荡。一方面市场担心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石油需求增长;另一方面全球取暖油价格上涨以及市场对伊朗可能减产的推测,促使油价居高不下。19日以后,欧佩克暗示今年夏季不会做出增产决定,加上美国石油库存下滑,受此影响,原油价格连续上冲。21日,NYMEX 7月份WTI轻质原油期货结算价每桶上涨4.19美元,达到创纪录的每桶133.17美元。这是原油期货价格自3月26日以来以美元计价的最大单日涨幅。随后,市场在连续4个交易日创新高后获利回吐,油价回落。 月底,国际原油价格起起落落,波动较大。一方面是受到尼日利亚管线被袭消息的影响,价格上扬;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原油和油品需求减少令市场担忧,价格大幅下挫。30日,NYMEX近月价格回落至127.35美元/桶。 2. 成品油 5月份欧美取暖油和汽油价格屡创新高。取暖油价格的走强,证明全球汽油/柴油供应趋紧,也成为推动原油走高的主要因素之一。5月下旬,全美常规自助式汽油均价达到创纪录的每加仑3.94美元,较上年同期上涨0.73美元。随着汽油价格攀升,美国汽油需求出现疲软的迹象。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的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美国消费者的汽油需求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7%,至今尚未出现汽油需求的季节性增长。此外,随着海外市场对馏分油的需求有所减弱,月底,美国馏分油需求也有所下降。 5月份新加坡油品价格连续创下纪录新高。因需求强劲且流入亚洲市场的欧洲套利船货有限,石脑油价格上涨。馏分油价格上升。燃料油价格继续突破纪录高点,贸易商将其归因于美国取暖油价格较高、中东和欧洲的燃料油需求旺盛以及原油期货可能上涨等。 预测 1. 原油 受发展中国家需求强劲增加、供应增长缓慢以及一些重要生产国动荡局面的影响,NYMEX原油期货自年初首度突破100美元/桶以来已经攀升了近40%,自5月以来上涨了18%。目前原油和成品油价格已经涨到让许多分析师瞠目结舌的价位。即使市场预期美联储降息可能中止,美元会有所反弹,油价也仅仅短暂回调,之后迅速站稳并突破130美元/桶的历史关口,并首次收在133美元/桶上方。在原油供应忧虑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节节攀升,创新高几乎成为常态。这也使要求欧佩克增产的呼声日益高涨。虽然欧佩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声明,近期油价飞涨是由于股市低迷和美元贬值导致的,并不存在原油供应不足的情况。不过欧佩克也表示,如果市场表明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的话,该组织随时准备增产。 美国石油需求减少,反映了创纪录高位的油品价格以及美国经济疲软导致石油消费缩减。 地缘政治因素继续推高油价。自2006年以来,非洲第一产油大国尼日利亚石油主产区尼日尔河三角洲地区针对石油设施的袭击和事件频发,迄今有超过200名外国人在当地被。目前,动荡的局势使尼日利亚的原油日产量仅为200万桶左右,比高峰期260万桶的日产量减少了约1/4。另外,面对西方国家的要求,伊朗继续拒绝暂停核计划,这也对油价形成了支撑。 投机基金在市场上仍然交易频繁。投机基金已经源源不断地涌入包括原油在内的商品市场,并将其作为对冲通货膨胀的一个工具。在美国国会议员要求打击投机商的压力下,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表示将加强市场监管。 随着美国进入自驾游旺季,汽油用油高峰来临,对于汽油供应的担忧,将有可能使国际油价再创新高。从目前来看,地缘政治因素、投机活动以及美元汇率仍将在未来数月甚至可能数年内继续影响油价。 EIA发布的《短期能源市场展望》预计,今年WTI现货均价在每桶109.53美元,较2007年增长51%,较之前预计的全年均价每桶100.61美元高9%。EIA还预计,今年二季度WTI现货原油均价在每桶112.19美元,第三和第四季度甚至会升至每桶114美元。 高盛公司5月份也发表报告称,供应短缺将令油价在两年之内涨至每桶150~200美元。或许在未来某一天,当亚洲经济发展也开始减缓时,油价才会下跌。高盛还上调了对近几年油价均价的预测:其预测的2008年的均价从每桶96美元上调至108美元,2009年从每桶105美元上调至110美元,2010年到2011年从每桶110美元上调为120美元。 2008年5月底,路透社在对多家咨询机构调查中再度上调油价预估值,主要是考虑到石油市场长期供应可能有限,且新兴市场需求旺盛。接受路透社调查的金融分析机构普遍预期,2008年二季度和三季度WTI价格分别为113.04美元/桶和112.82美元/桶,布伦特价格分别为111.82美元/桶和112.32美元/桶。预计2008年WTI价格为107.13美元/桶,比上个月调查的预测价格高10.27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价格为每桶106.12美元,比上次调查的估值高10.72美元/桶。 自今年年初以来,油价已累计上涨40%,5月下旬WTI期货盘中一度涨至超过135美元/桶。油价大幅上升势头超出分析机构预计,也迫使这些机构不断上调油价预测值。分析机构纷纷表示,目前预测油价变得越来越困难。从5月份开始,WTI和布伦特期货原油转至正价差,意味着近月原油比远月原油要便宜,鼓励交易商增加库存。远期合约价格上涨可能与生产商回补空头头寸有关。远期合约走高所透露出的信息是,人们预期原油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保持高水平。 5月份主要研究机构的供需报告摘要如下。 EIA发布《短期能源市场展望》认为,尽管美国原油需求会有所放缓,但全球需求增加、正常季节性库存水平、非欧佩克产油国供应增长缓慢以及剩余产能较少等因素均对油价构成强劲支撑。不过该机构认为,油价创新高和美国经济增长放缓对原油需求产生的影响将比此前预估的更大。这份报告预计,与一年前相比,美国今年原油需求将下降19万桶/日,至2051万桶/日,降幅为0.9%,这也将是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年度降幅。而该机构上月预计美国今年原油需求仅会下降9万桶/日。报告预计,美国今年原油需求可能会降至200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国际能源机构(IEA)5月份的月报认为,由于油价高涨,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美国以及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世界石油需求2008年的增幅预计将小于预期。今年全球石油日需求增幅预计为103万桶,较之前预估少23万桶。不过,2008年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增幅仍维持于3.7%,即每日增长140万桶,由中国以及中东地区领涨。IEA表示,石油需求增长疲软,将使得对于欧佩克组织原油需求量的预估降至每日3130万~3160万桶。 欧佩克在其公布的最新市场报告中预测,今年全球原油预测需求量将比上月的预测略有降低。报告估计,2008年全球原油预测总需求量为平均每日8695万桶。这一数字比欧佩克4月所公布的预测需求量减少了2万桶。欧佩克估计,今年美国的原油需求量不变,而其他工业国家的原油需求会略有降低。但一些非经合组织成员国的新兴工业国家的原油需求会继续迅速增长。欧佩克在其报告中称,预计所有预期需求增幅都来自诸如中国、印度、中东国家和拉丁美洲等非OECD国家。 2. 成品油 中国四川省发生地震后,相关的空中运输繁忙,预计中国将增加对航空煤油的采购量。
生产一吨pta需要多少布伦特原油
易富财经讯:
1、问题的提出
2009年前四个月,国内PTA价格因上游原材料(MX、PX)供应紧张,价格持续上涨。 现货价格从年初的大约5100元/吨一路上涨到最高的8000元/
吨附近,涨幅高达50%多,期货指数合约价格从年初的最低价5090元/吨一路上涨到7535元/吨,涨幅高达32.5%。 特别是进入3月中旬以来,因PTA
开工率不足导致现货供应紧张,涨势更加凌厉。 但是,进入5月份以来,无论是现货价格还是期货价格,涨势都未能延续,而是急转直下,期货指数
合约价格从最高点7535元/吨跌至目前的6809元/吨,短短20个交易日跌幅达到9.6%。
从原油——石脑油——MXPX——PTA——聚酯——下游产品这个产业链传导因素来看,原油是PTA产业链条的源头,按照成本推动因素,原油
价格的涨跌会逐步传导至PTA价格上,进而形成PTA价格与原油价格发生“正向变动关系”。 但是,国际原油价格在2009年展开了两波反弹走势,特别
是4月末以来的涨势更加凌厉,NYMEX原油价格目前已经突破60美元/桶,且涨势仍在延续。 对比PTA价格和原油价格走势,我们发现目前国内PTA
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发生了较为严重的背离现象。 其实,从2008年12月底开始,国内的PTA价格就开始与原油价格发生明显的“反向变动” 关系,并
且时间长达3个月之久。 不过在此前的2007年5月至2007年12月底,PTA与原油价格也发生过明显的“反向变动”并且时间长达7个月之久。
那么,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PTA价格产生背离的原因是什么,以及这种背离能否持续呢?
2、PTA和原油价格背离的计量经济解释
2.1、pta与原油价格之间计量经济分析
从理论上说,通过成本传导机制,国内PTA价格走势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应该趋于一致,但它们几次三番的发生背离,那么,我们是否就此否认
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了呢?为了找出答案,需要对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相关关系作一分析。
为了统一口径,我们选取文华财经的PTA指数和原油指数数据进行分析,时间从2007年2月7日至2009年5月27日共601个对象。
首先我们通过OLS进行简单的相关关系分析。
从上面的PTA和原油价格的散点图我们似乎可以直观的看出,它们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 为此我们先建立简单的OLS回归方程:
pta=c+Aoil+e
数据拟合结果为pta=5147.17+30.08oil
(0.0000) (0.0000)
一般来说,为了检验变量之间的长期相关关系,需要对方程进行协整分析。 故我们用ADF方法对上述拟合方程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
,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仍无法拒绝原假设(变量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即残差是非平稳序列。 说明上述拟合方程出现了伪回归现象。
因此,我们不能直接从原油价格来预测PTA价格。 从成本传导机制来看,原油价格的上涨一般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传导至PTA的生产成本,但期
货价格是带入了市场未来的预期,故其与原油价格的滞后要比现货成本的滞后期短得多。 但为了分析原油价格传导至现货成本,再从现货成本层面对
期货价格产生影响的时间差,我们引入分布滞后模型(PDLS)来进行拟合分析。 我们建立的模型为:PTA=c+pdl(oil, x, 2)。 其中滞后阶数x选取5-10分
别拟合。
结果显示,在所选取的滞后阶数范围内,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拟合结果残差仍是非平稳的,即它们之间不存在协整关系。
通过上述拟合说明,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相关关系,也不存在在价格变化上谁领先谁滞后的问题。 这是我们从两
者的数据入手,用计量经济方法做出的一个现象论断。
再者,在我们的模型中,因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掌握在国家手中,模型中的滞后阶数难以确定。
通过上述论证,我们得出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的背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不能简单的用原油价格涨跌来判断短期内的PTA期货
价格涨跌,近年发生的几次比较长时间的背离现象是最好的例子。
2.2 PTA和原油价格背离的传导机制分析
PTA上游的直接原料是MX和PX,因此PTA的产量也主要受到PX和MX供应的限制,而PX和MX是来自于原油裂解工艺的副产品,作为一种副产品
不可能与成品油的生产一样能够“随心所欲”的被控制产能,中石化、中石油是国内主要成品油供应商,对市场有极高的控制能力,如果国内成品油价
格对其“不具有吸引力”,为了确保利润,有意减少市场供应量,进而导致国内PX和MX等芳烃类的的副产品供应量出现紧张局面。 这就会出现原油价
格下跌时,PTA因上游成本居高不下而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 例如2008年11月底,国际原油的价格延续下跌,国内PTA期货价格已经开始强劲的反
弹。
而当原油价格涨势凌厉的时候,市场又对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的预期异常强烈,如果国家上调成品油价格,中石化、中石油等主要成品油供应商
会加大成品油炼制力度,导致其副产品MX和PX供应量加大而价格下跌,从而一方面原油上涨推动成本上升,另一方面上游原料价格相对下跌,从而
又相对降低PTA生产成本。 即使没有出现下跌现象,PTA价格涨势也远远不及原油价格的上涨。
因此,国内PTA价格与国际原油价格走势背离的背后是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和国内成品油供应的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所致。
当然,除了上述原因外,季节性因素也是导致两者背离的原因之一。 如当前原油和PTA背离也是由原油的消费旺季和纺织行业的消费淡季的季节
性错配所致。
3、继续背离还是重归一致
前面分析到,当原油价格持续上涨的时候,国内成品油定价对PTA走势异常关键。 如果上调成品油价格,加上当前是油品的消费旺季,两大石油
巨头定会加大成品油炼制力度,进而导致副产品芳烃类供应量加大,促使其价格下调,降低PTA生产成本。 如果不上调成品油价格,那么两大石油巨
头又会通过垄断力量控制产量,导致副产品芳烃类供应紧张的局面,从而支撑PTA价格。
根据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3月25日最新发布的成品油调价机制:以20天为周期对国际油价进行评估,若国际油价连续20天日均涨幅或跌幅
超过4%,就应考虑对国内成品油价格进行调整”。 当前NYMEX原油价格突破65美元,而且涨势仍在延续,结合EIA原油库存持续减少,预期原油价
格有望再上一个台阶。
截止本文完稿时间,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6月1日零时起将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
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加上夏季消费旺季到来,势必引发供应商加大炼制力度,这样,炼油副产品的供应量增加,上游产量的释放,加上纺织行业淡
季来临,聚酯行业和其下游的纺织品行业能否消化庞大的市场供应量呢?个人认为,纺织业出口形势的恶化,将致中期内PTA价格会受到来自上游原
料供应的强大压力。 即它们之间的背离现象可能仍将在一定时间内延续。
4、从技术分析看后期走势
从PTA主力合约0909技术图形来看,节前日线图悉数跌穿中长期均线后,于节后第一个交易日突破上方5日均线的压制,且突破自4月29日来的
下降通道上沿压力线,但这是受到节后效应的影响,对我们中期趋势判断的借鉴意义不大。 从中期图表来看,周线目前在5周均线附近争夺,若能突
破,上方面临60周均线大约7245处的压制,同时下方支撑点位于自去年11月中旬以来的上升趋势线大约6650点位。
从盘后持仓分析, 市场仍以看空后市为主,空头资金逢高介入,虽然在原油的带动下,PTA短期内不排除弱势反弹的可能,但反弹高度不可高估
,且我们应密切关注反弹若无法站稳突破点后的中线沽空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