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蒙古国矿产资源排在世界多少位

2.求一部经典**,第一次看大概在99年,故事大概是讲在西藏举办的一次国际搏击比赛,美国和蒙古选手决斗

3.蒙古国现状是怎么样的?

4.现在什么 纸币值钱,值得收藏?

5.蒙古灭金的时候金国为什么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东北老家呢?

蒙古国矿产资源排在世界多少位

蒙古金价格99年-蒙古王金色多钱

矿产资源。蒙古国地下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铅、锌、稀土、铁、萤石、磷、煤、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1520亿吨;铁20亿吨;磷2亿吨;萤石蕴藏量约800万吨;铜800万吨;钼 24万吨;锌6万吨;银7000吨;金3000吨;石油15亿桶。额尔登特的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位居亚洲之首。自 1995 年以来,采金业成为蒙古发展最快的行业

求一部经典**,第一次看大概在99年,故事大概是讲在西藏举办的一次国际搏击比赛,美国和蒙古选手决斗

Quest 拳行天下

导演:Jean-Claude Van Damme

演员:尚格云顿

影片类型:动作 冒险

国家地区:美国

内容介绍:

美国人基斯幼年失亲,被人抛弃,长大后成了街童们的好朋友。一次,他在街上勇斗警察,被追捕的他情急之中逃入了一艘开往国外的货船,在那里他被迫受役。偶然中,他被海盗德斯等救出并被骗卖到梅泰岛去接受拳术训练,因为该岛主人高想把他培训成一名拳手去谋利。

一次,德斯等与美国一家报纸的女记者纽顿来到梅泰岛看拳赛,不巧碰上了基斯。已具相当实力的基斯以要求德斯帮他一起去正在举行国际大比武的迷城获取代表胜者的金龙为条件来消除对德斯的报复,而看中了金龙的价值的德斯更是满口应承。于是,他们与女记者纽顿和被骗的持有国际拳术比武请柬和到迷城地图的美国拳王麦士一起上路了……

在一次隅然遭遇后,麦士看出了基斯的实力,他把请柬、地图都让给了基斯。于是,假装麦士的基斯与同伴进入了迷城。赛前,麦士也来到迷城并把金腰带送给基斯。比赛主持宣布,如果基斯不赢得比武将终生不被允许离开迷城。

比赛开始了,各国武士逐对比武。在麦士的鼓励下,基斯首战告捷。第二轮比武中,高的徒弟范不幸于疯狂的蒙古人手中,这使基斯十分愤怒。他不顾德斯劝他故意告负以保存搬运金龙的体力的建议再次战胜了对手。贪婪的德斯妄图盗走金龙却被抓获,在即将被杀时,善良的基斯提出若他胜出就放走德斯,且其不要金龙的要求,获得了迷城主持的同意。

经过一番苦战,伤痕累累的基斯终于在总决赛中战胜了不可一世的蒙古人,而获得了迷城最伟大斗士头衔的基斯却不计名利,重回美国去拯救那些可怜的街童了……

《拳行天下》(评析)

采用倒叙手法来表现内容情节的影片《拳行天下》讲述了美国平民基斯偶然中成为一名卓越拳手的经历。

影片情节并不曲折,但配以海盗、拳岛以及富有神秘气息的西藏迷城和浓郁的东方地域色彩,给该片平添了几许传奇与冒险色彩。在这种情境中,影片着力塑造了基斯这一形象。他因父母早亡而从小被人抛弃,在苦海中长大的他生来同情弱者,对困难和强大的对手没有丝毫畏惧。他与被欺压的小街童们为朋,常常羞辱富人并不时挑战伪善的警察们。因此,他在一次被围捕中逃入了一艘开往国外的货轮并由此开始了他新的生活历程。被海盗拐卖而成了拳手的他因为与生具有的坚韧性格和不屈的挑战精神而出类拔萃。他不满足于小圈子里的胜绩,一心想获取代表拳坛至尊的迷城“金龙”。与其他诸人不同,他看中的不是金龙上的黄金,也不会施行歹毒的阴谋,他凭藉的只是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斗志。在残酷的比武会上,他也始终保存着可贵的精神,对疯狂的强大对手,他奋而击之,而对败倒在拳台上的弱者,他却收回了即将发出的铁拳。基斯身上集中体现了美国影片中铁汉子打不垮的主题,只不过影片有意避开施瓦辛格般的现代激战而采用古老神秘的情节内容。老酒新瓶,用心可谓良苦。

当然,这部影片给人的除了一种精神激励外,主要时还在于激烈的争斗场面给人造成的心理刺激,这些类似电子游戏中的“街霸”式的争斗的场面无疑也是为影 片的商业性服务的。

蒙古国现状是怎么样的?

蒙古国是中国的北方邻国,从北京乘飞机去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只要两小时,两国之间还有铁路相连。2003年共有约6万中国人持旅游签证进入蒙古国,他们大多是生意人和劳务人员,只有几千人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者。目前,蒙古国已经成为中国新的旅游目的地国,具体协议正在商订中。

乌兰巴托人的衣食住行

乌兰巴托建在群山之间的丘陵地上。乌兰巴托主要街道的建筑有很浓的俄罗斯味,很雅致,一般3—5层,全城建筑最高的也只有十几层。市中心有很气派的大广场,商业区有一个和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一模一样的商场,连楼梯扶手用的石材都是一样的,据说用的是同一张图纸。乌兰巴托新的居民生活区正在崛起,相比之下,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建筑很像中国同时期建的五六层的楼房;再早些年代的的建筑虽然很陈旧,但是仔细看都很考究;还有大量低矮的房屋建在坡地上,中间夹着不少蒙古包。稍出市区,大片大片的山地草场扑面而来,草不高,牲畜自由啃食----蒙古国的牧业基本处于自然放牧状态。一到周末,草原上景色好的地方常有有城里人开车出来游玩。相对于首都的88万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3)来说,乌兰巴托的汽车还是相当多的,大街上跑的全部是外国车,韩国二手车最多。蒙古国基本没有自已的制造业,经济上的三大支柱分别是采矿业、农牧业、和零售业。由于人少,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丰富。这里的住房使用大量木材,树木随便砍伐;下雨虽少但是城市不缺水,几条河流的水又多又清。蒙古国人盖房子用地除了在市中心,基本不受限制,很容易得到政府批准。 乌兰巴托是一个纬度和海拔都比较高的首都,又处内陆深处,因此冬天漫长。但是它的夏天却凉爽迷人,白天很长,晚上9时多天还亮着。乌兰巴托商场关门较早,百货大楼晚8时下班。乌兰巴托人的生活节奏比较慢、比较悠闲,全市有3000多家酒吧、咖啡屋等休闲场所。对蒙古国人的生活水平很难下一个结论,蒙古国公务员的平均月工资大约80元美元,出租车司机一个月能挣150美元,但是大家的实际生活好像比这个数字反映的要好些。蒙古国人自己认为,他们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几年好多了。手机在乌兰巴托市已经相当普及,而且是单向收费;但是互联网还处于起步阶段,上网不方便。 蒙古国城市人口受教育程度较高,出过国的人很多,普遍见多识广。在牧区,我们参观了一个牧民家庭,除了老两口,还有4个女儿,其中2个在国外,蒙古包的墙上挂满了女儿们在世界各地拍的照片。老人骄傲地说,即使最偏远的牧民,也知道这个世界上在发生什么。乌兰巴托人的生活习惯受俄国的影响很大,食品结构虽然还是蒙古民族的,但是餐具和吃法都是西式的。3天下来,我们在乌兰巴托没遇到乞丐,但是旅游点卖小商品的儿童很多,有的缠着追着客人要求购买。 蒙古国媒体的格局近年来变化很大,但是“大哥大”依然是国家电视台,它有一个频道和400多名工作人员。乌兰巴托另有几家新的私营电视台,都只有几十人或百人左右,这只相当于大电视台的一个节目组。不过,乌兰巴托市民能看的电视频道有几十个,它们大都是国外的。乌兰巴托报纸种类挺多,但是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只卖1万多份。蒙古国近年来基本没生产过像样的影视作品,**、电视剧几乎全是进口的,中国的《还珠格格》家喻户晓。这个国家最红的几个明星都是歌星,大影星一个都没有。由于蒙古国自己生产文化产品的能力有限,蒙古国人实际在通过外部的资源充实自已的文化生活。世界上很多人口少的国家其实都是这样,人们并不因此感到寂寞。蒙古国去年生产国内生产总值11亿美元,与中国的贸易则达到4.4亿美元,是蒙俄贸易的两倍。中国是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的投资国。蒙古国去年全年入境的外国人大约20万,中国人占了六七万。蒙古国出境的人中,到中国的也最多,去年达到41万多人。他们除了到中国旅游,做生意,每年有3万多人是到内蒙古的呼和浩特看病----内蒙古的一些医院与蒙古国方面签有合同,向这些病人提供优惠。还有很多人把北京当作中转站,前往美国、东南亚、澳大利亚及世界各地。像天津港成为蒙古国货物的最重要出海口一样,北京也成为越来越多蒙古国人出国的第一个落脚点。 中蒙之间的道路交通目前还不够发达,目前,中蒙间只有铁路相连,没有公路交通。中蒙铁路纵贯蒙古国,它是中蒙贸易的主要通道。乌兰巴托到中蒙边境扎门乌德的公路正在修建中,一共700公里,目前已经修好了500公里。这条路同时也将是连接中俄的公路干道。中蒙之间有11个边境口岸,但是目前只有二连浩特----扎门乌德口岸是常年开放的。蒙古国全境无高速公路,我们见到的最好的公路也是上下各一车道,而且保养不理想,路面坑洼多。蒙古国人开玩笑说,这些路都是高速公路,因为他们的司机在这样的路上行驶,车速一点也不慢。 蒙古国欢迎中国游客 随着蒙古国成为中国的旅游目的地国,大量中国游客去蒙古国观光的情况会不会出现呢?蒙古国方面非常希望事情会这样发展,但是从目前看问题还有不少。 首先是蒙古国的旅游设施不足,乌兰巴托市仅有4家按蒙古国标准评出的四星级饭店(相当于中国的三星级),全市所有的旅游床位加起来只有5600张。乌兰巴托市周围约有140个旅游点,但是模式比较单一,基本是草原上搭建起一些蒙古包。据蒙古国旅游局的官员介绍,西方游客来蒙古国,一是向往这片原始的自然风光,二是对真正的游牧生活充满兴趣。他们往往喜欢冒险,不怕在旅途中吃苦。比如在蒙古国最西部山区,也就是中国新疆著名景区喀纳斯湖对面的蒙古国境内,几乎没有路,但是去年1年约3000名西方旅游者在那里登山,在没有缆车(蒙古国全境无缆车)的陡坡上滑雪,睡帐篷。这位蒙古国旅游局官员坦陈,欧洲人好冒险,亚洲游客更偏好舒适。因此,蒙古国方面正积极发展旅游硬件设施,并且欢迎全世界的商人前来投资。 第二个问题是,蒙古国的物价比中国贵,虽然中国旅客对于去西方国家旅游费用较高能接受,但是他们往往把蒙古国想成是物从比较便宜的国家。蒙古国的旅馆都比中国相同标准的旅馆贵, 四星级的旅馆要70美元左右1天。旅游门票和机票目前还实行价格双轨制,对外国人的收费高。旅游局官员说,1个游客在蒙古国逗留一天,要花人民币大约800元(我们算着可能要高些),加上往返程机票3000多元,签证费200多元。如果参加蒙古国6日游,一个人至少要七八千元。这个价格显然对中国人来说偏高了。 但是蒙古国要吸引中国游客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从外交部到旅游局的高官,都一再向我们表达了这一点。旅游被确定为蒙古国经济新的最大亮点。最重要的是,神秘的蒙古国在吸引着中国人,这是一个纯天然的国家,空气与河流都是透明的,一出机场就能闻到草原的清香,入夜在市区就能看到满天的星斗。这里还有藏传佛教的寺院,中国建筑风格的古代宫殿,能看到“万寿无疆”“乐善好施”等中文牌匾。这里还有3000万头马牛羊和骆驼,有一望无际、似乎永远也走不到头的美丽大草原。

现在什么 纸币值钱,值得收藏?

(1) 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品相好的价格过千万

钱币收藏界有一句话:“金不如银,银不如铜,铜不如纸。”说的是纸币的升值潜力最大。以第一套人民币为例,目前品相好的价格可以过千万元,六七成新的价格也要300多万元,但金银币升值几万倍的目前还没有。所以投资收藏纸币,还是有很多机会的,重点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板块:

迄今为止,中国人民银行已发行了五套人民币,其中,发行时间最早的第一套人民币最为珍贵和稀缺,第二、三套尾随其后。

第一套人民币可重点关注10000元的“牧马图”和5000元的“蒙古包”。比如面值10000元的“牧马图”,目前全品相的市场价为380万元,在今年3月上海泓盛的拍卖会上,一张九成新的10000元蒙文版“牧马图”,就拍出了299万元的高价。

第二套人民币可重点关注10元的“大黑十”,这张纸币的价值同样在于稀有,是1953年前苏联代印的“苏联版”,后来苏联专家撤走后,中国自己印钞票,纸张和质量就都不一样了。目前品相好的“大黑十”价值20多万元/张。

第三套人民币可重点关注“背绿星水印”,即1962年版背绿1角券,目前价格是5万元/张。当年第三套人民币是中国印钞厂独立自主印的,1963年以后才开始流通。一开始的时候,1角和2角背面的颜色是一样的,都是浅绿色的。但一到晚上根本就分不清,这一情况反映到中央以后,总理马上就要求人行改颜色,所以一角纸钞的背面就改了颜色,原来发行的背绿1角银行都回收了。正因数量稀少,“背绿星水印”才值钱。还有2元的“车工”,现在普通的一张也要一千来块钱。

第四套人民币市场公认的龙头品种为1980版的50元和100元。因为中国的货币从第二、第三套人民币开始,最大的面值都是10元,当时到了改革开放初期,钞票的供应量非常紧张,央行整天要加班运钞,银行的运钞车都开到了飞机的旁边装运。直到第四套人民币出现了50元、100元的大面额,这种情况才得到缓解。关注1980版的50元和100元,说到底还是发行量的关系,因为最开始的时候防伪技术不行,这两张大面额的钞票都没有安全线,所以后来在使用过程中被银行慢慢地回收了,市场上的量少了。

第五套人民币正在流通,是不允许买卖的。除了“八同号”、“99版”等个别精品外,总体而言距离真正的收藏价值还有一定的距离。“99版”之所以贵,也是因为后来被银行回收,以及流通时间极短的原因。因为当时除了1元的纸钞,其他的币面上都缺了单位“yuan”,又没有盲文,所以后来被逐渐回收。我们现在流通用的是2005年版的,但这个版本没有1元的纸钞。

而“八同号”指的是一套人民币从1元纸钞到百元纸钞,每张的8位阿拉伯数字都相同,这比较难找。而且以后出的新币,会在7个阿拉伯数字中间插一个冠字号,这样就更加大“八同号”的搜集难度了。所以以后就只有7同号,不可能有8同号了。此外,现在市场中比较常见的还有“生日钞”,另外,纸钞末3位同号被称为“豹子号”、末4位同号被称为“狮子号”。

(2)流通纪念币:

3角硬币25年涨1666倍

流通纪念币也自成一个板块,它与贵金属纪念币不同。目前人民银行已发行的流通纪念币包括96枚硬币和3张纪念钞(奥运纪念钞+千禧龙钞+建国50周年纪念钞),它们的材质是用于印刷钞票的纸张或铸造普通硬币的金属,面额表明其法定价值,主要以中外重大事件、节日、纪念日和珍稀动物为题材而设计铸造,是国家发行的可以流通但又具有纪念意义的法定货币。贵金属纪念币则主要由金、银、铂、钯等贵金属材料制成,当中金银纪念币是贵金属纪念币的代表性品种。

96枚硬币当中,最值得关注的“币王”是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40周年时发行的一枚面值1元的纪念币,现在单枚价格都过4000元了。

另外关注度较高的还有1987年第六届全运会在广州举行时发行的3枚纪念币。现在这枚3角钱的纪念币涨到了500多元。

相比纪念硬币,中国的纪念钞发行很少,只有3张:2008年发行的面值10元的奥运纪念钞、2000年发行的面值100元的千禧龙钞,以及1999年发行的面值50元的建国50周年纪念钞。当中升值速度最快的是2008年纪念北京奥运会召开发行的奥运纪念钞,去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一度超过了7000元/张,目前报价在4000元/张左右。但因为品种和发行量都比较少,所以纪念钞长期还是看涨的。

(3)连体钞:“大炮筒”涨了300多倍

连体钞是各国央行或取得货币发行权的机构依法发行的法定货币,两张以上连在一起未裁切,是专供人们收藏鉴赏的。它有“新、奇、特、量少、防伪性最强”等特点,而且按照国际惯例都是溢价发行的,所以收藏价值比较高。

目前,整个中国的连体钞包括香港、澳门等地区共发行了30多个品种,总市值5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香港连体钞发行最早的是1995年汇丰银行发行的20元整版钞。中国人民银行最早发行的是1999年建国50周年50元三连体钞。澳门最早发行的是1999年大西洋(600558,股吧)(600558,股吧)银行发行的20元、50元十二连体钞。

连体钞板块是纸币收藏的精品板块,因为它的整体升幅很大。两连体钞如2000年发行的千禧双龙钞,由300多元上涨到现在的1.8万元左右,约60倍;三连体钞如1999年发行的建国50周年50元三连体钞,由400多元涨到现在的2万多元,约50倍;四连体钞如2000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四连体大全套(康银阁版),由1700多元涨到8万多元,约50倍;2000年发行的2元、5元四连体钞,也由60多元涨到现在的4000元左右,涨幅接近70倍;八连体钞如2000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1角到10元八连体钞,由300多元涨到现在的3万多元,约100倍;2000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八连体钞,由15元涨到现在2000多元,约100多倍。整版钞如2001年发行的澳门10元整版钞,由1000多元涨到现在10多万元,约100多倍。

甄伟钢:现在最贵的是2000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整版钞,面值只有722.5元,发行量1万套,由未裁切的整版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版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券各一版印制,整版不裁切,一张张卷起来放入一个炮筒,所以俗称“大炮筒”或“人炮”。最初面市时只有2000多元,涨到现在值40万-50万元左右,品相好的绝品在60万-70万元左右,涨了300多倍。

连体钞是时间越长越经典的品种,首先它的发行量少,除分币八连体钞的发行量在100万套外,其它的多数在10万至40万之间,香港发行量最少的是2009年渣打银行发行的150元整版钞,发行量6000套;中国大陆发行量最少的是第四套人民币整版钞,发行量1万套。其次,它的消耗大,市场货源不断减少,除了礼品消耗外,因为非法裁切,致使不少连体钞的存世量远低于发行量。

“大炮筒”2000年发行的时候2000元左右,不好卖,上海的一些钱币商、礼品商就把整版钞进行非法裁切。

还有将澳门10元整版钞裁切成二连配礼品册的;将第二套人民币纸分币八连,第四套1角到10元八连钞裁切成二连、四连配册;将第四套人民币四连大全套(长城版)(康银阁版)裁切成第四套人民币全同号钞;甚至将1980版50元四连体裁切成单张配册等。不仅如此,还有不法分子将连体钞裁切成错版人民币,以高价卖给不懂的人。

之所以玩连体钞,最看重的还是它的防伪性。连体钞板块从发行至今,是唯一未发现假货的藏品。不是骗子没盯上这个板块,而是盯上了也没用。现在是第一高科技,而钞票就是世界第二高科技的东西。连体钞也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印刷的纸张是专用的钞票纸,如果要假冒生产一个连体钞品种,其难度和制造成本难以想象。而且每一套连体钞的证书是钞票纸制成且带防伪水印,证书与钞的后四位号码相同,这点让连体钞比任何流通单钞都多上了一道保险。

经过13年的发展,连体钞现在的品种也不过30个左右,极少的品种加上有限的发行量,造成了连体钞入手容易和盘子轻两大特点。有人做过一个简单的计算得出以下结论:将连体钞中的任何一个品种的全部数量购买下来所需要的资金,放在任何一只股票里面都不可能产生太大的控制效应。这说明了连体钞的总市值少,如果减去市场消耗部分,实际市值更少。在连体钞领域,甚至不用上亿的资金就可以给它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蒙古灭金的时候金国为什么往河南跑而不回自己东北老家呢?

过惯了中原的富足生活,金国人显然已经不愿意再回到寒冷的东北老家去过渔猎民族的生活了。公元1214年,金国的第8位皇帝金宣宗完颜珣为蒙古所逼,率众迁都于汴京(今开封)。

第二年,蒙古攻破金国原来的首都中京大定府(也称大兴府)。失去中京后,金国的东北老家与中原地区已被切成两段。

迁都于汴京已经说明金国皇帝放弃了祖传的龙兴之地东北老家,而选择了经营繁华的中原地区。毕竟中原的富庶深深吸引了金国人,让他们已经不肯回到东北老家去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渔猎生活了。可是他不知道,中原地区在接下来的20年里,也将因为蒙古骑兵的猛烈入侵而变得残破不堪。

金宣宗完颜珣是金国的第8位皇帝,他在位的时候金国已经衰落。而强敌蒙古逐渐兴起。在99年前,金宣宗的祖先也就是金国的开国皇帝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在东北的会宁府称帝,建立了强大的金国。

女真不满万,满万则不可敌。金国建立后不久,便相继消灭辽朝、北宋,并把南宋压制在淮河以南动弹不得。虽然金国入侵南宋失败,但始终处于主动进攻的地位,逼迫南宋签订了屈辱的《天眷和议》、《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

南宋王朝甚至不顾靖康之难的屈辱,一再对金国称臣纳贡,并接受了杀岳飞的条件,可见金国的实力在当时非常强。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金国内部也逐渐走向腐朽。原先骁勇善战的女真骑兵沉溺于中原安乐富足的生活,战斗力极速下降,而金国的统治阶层也是一代比一代腐朽,只满足于接受南宋王朝的贡品,失去了祖先们开疆拓土的雄心。

公元1206年,蒙古的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蒙古与金国(女真族)原本就有旧仇,所以将进攻的矛头对准了金国。不过,金国上下虽然十分腐败,但总体实力还是强于蒙古太多,一直到公元1211年的野狐岭之战后才决出胜负。金国40万大军在野狐岭之战中损失殆尽,彻底失去了与蒙古军队抗衡的力量。

等到金宣宗继位时,金国的国势更是日渐衰微,而蒙古却犹如新升的太阳一般冉冉升起,两国的实力对比已经完全改变。金宣宗不得不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如果长城防线守不住,是退回东北老家呢?还是南下经营中原呢?

很显然,以金宣宗为首的金国贵族集团过惯了中原富足美好的安逸生活,再已经无法像祖先金太祖、金太宗那样适应东北丛林的苦寒生活,而且许多金国贵族也不肯回到东北老家。可是,他们要求金宣宗坚守中都大兴府。

公元1214年,金宣宗不顾群臣反对,从中京(中都)大定府迁都于南京开封府(原北宋首都汴京)。此举标志着金国的政治中心难移,而且失去了对东北的管理。第二年,蒙古军主力就越过长城包围金国中京大定府。由于皇帝早就逃走,所以城内守军士气低下,无心坚守城池。

蒙古主力攻破金国中京之后,有进一步南下的趋势,金国皇帝金宣宗便学起了几十年前的宋徽宗的老路子,向蒙古割地赔银献公主,换取一夕安寝。金宣宗急于向蒙古求和,献出了岐国公主。

《金史》记载说,蒙古人从金宣宗那里得到了岐国公主完颜氏(后嫁给成吉思汗为妾),并载着金国上贡的童男童女500人、绣衣3000套、良马3000匹以及金国皇宫中的无数金银珠宝满载而归。

可是,金宣宗逃到汴京后也没有振作起来,只是偏安于一方挣扎。他的对外政策也是屡屡失误,先后与南宋、西夏爆发战争,使得本就衰弱的金国形势雪上加霜。这位金宣宗在位时期,金国放弃了龙兴之地东北,逃到河南割据一方,而他也最终病于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