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多力食用油能否起死回生?

2.预计2022年玉米行情走势分析(未来玉米价格预测)

3.2022年玉米能涨到一块五吗(未来一个月玉米行情预测)

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多力食用油能否起死回生?

2021年玉米油最新行情_2021年玉米油价格走势

编辑 | 于斌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食用油,中国烹饪中少不了的一类调味品,煎煮焖炸都离不开它。而随着国内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们对食用油的用量和质量也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2021年我国精制食用植物油产量为4973.1万吨,但需求量却高达6092.5万吨,仍存在较大缺口。

而伴随着食用油需求量的日渐增加的是居民 健康 意识的提升,少油、低盐的饮食习惯正在被更多人接纳,因此胆固醇较高的话花生油正在被逐渐被玉米油、葵花籽油甚至是橄榄油所替代。这本该是多力食用油这一主打 健康 用油品牌的一大机遇,可实际上它近几年的发展,着实令人唏嘘。

食安问题频出,多力仍处复苏阶段

多力食用油自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就一直以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植物油而被消费者所熟知,而且其自称的“富含88%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葵花籽油,一直都受到一些 健康 家庭的青睐,可在2020年,多力食用油却被相关部门指出,其违规添加禁用香味改良剂乙基麦芽酚。

标称由佳格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生产、佳格投资(中国)有限公司销售的多力食用植物调和油(1.8L/瓶,2019/4/16)乙基麦芽酚检出值为50.6μg/kg;标称由佳格食品(中国)有限公司生产、北京鑫海韵通商业大楼平谷大卖场销售的多力臻宝食用植物调和油(5L/瓶,2019/5/10)乙基麦芽酚检出值为78.2μg/kg。

被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轮番点名的多力食用油,在当时一度被全面下架,自此之后,多力不仅在葵花籽油领域丧失了统治地位,其在食用油领域也开始丢失市场。因为国内消费者的一贯认知中,油是不能出问题的。

调味品类市场的口碑是最难建立的,可一旦被消费者们所熟知和青睐,那就是代代延续的事情,因此调味品企业虽然利润较低,可走的却是稳定和薄利多销的道路。而业内一霸金龙鱼,也因为疑似使用转基因原料而遭人诟病。

早在2021年年报中,金龙鱼汇总品牌旗下拥有17家拥有转基因加工资质的企业,但金龙鱼却声称自己坚持不用转基因原料,这难免令人有些疑惑。而除此之外,近年来随着油脂原料价格的暴涨,金龙鱼在近期公布的2022年上半年年报中,也透露品牌发展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值,并且随着市场需求的饱和,食用油行业将在一个较为平缓的市场下稳步前进。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自去年金龙鱼卷入存在致癌物质的舆论之后,它的股价就开始一路下滑:公司股价至高位累计跌超65%,市值蒸发5000多亿,并且似乎没有触底反弹的意思。而金龙鱼却在财报中辩解称,是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动力不足等。但食品安全的红线,是消费者购买的底线。

食用油的安全一直被国人所重视,尤其是在建立一定的品牌忠诚度之后,一旦出现舆论风波,就会迅速流失市场占有率。多力在一个月内发生两次安全问题,已经让本身就小众的葵花籽油,变得更加岌岌可危,因此时至今日,多力仍在努力争夺自己丢失的市场份额,奈何收效甚微。

细分食用油市场,营销策略却难奏效

根据天猫发布的2022年食用油行业趋势白皮书显示,过去一年天猫常用烹饪油品类中,玉米油和葵花籽油的规模增速同比增长了22%和10%,增长速度排在常用烹饪油品类前两名,用户在厨房用油的选择上越发青睐清淡油种,而多力自然不会放过这一重新树立品牌口碑的机会。

多力食用油早在2019年,就开始进行多品类的布局。2020年,多力推出酱油和芝麻油;2021年推出花椒油、藤椒油、辣椒油等众多调味油品。2022年多力食用油宣布,还将陆续推出大米、料酒、醋等厨房必备产品,大有全面布局调料市场的势头,但这其中的学问可并非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食用油的原材料就已经足够复杂,除了有传统的花生、大豆、葵花籽、茶籽等,还有玉米、橄榄等等,多力在这方面自然有着较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但在大米、料酒、醋等原料多、酿造配方大同小异的情况下,多力其实是难以兼顾的,除非其采用贴牌的形式来代工,否则其在前期还需要大力建设供应链体系,这对于目前急于重回市场的多力而言,不是一个合适的时间点。

除此之外,多力目前在营销策略上,也是不走寻常路的。与金龙鱼、福临门等传统牌子,喜爱在固定电视频道投放广告、在大型连锁商场做线下活动所不同,多力食用油选择的是电商+点对点的发展模式,这在食用油行业,是独一份的存在。

多力一方面与优质餐厅合作,比如在北京与一众知名餐厅合作推出“觅宴京城”系列,将营销融入场景;另一方面拥抱新零售,与盒马鲜生、京东、天猫等大型电商超市达成了战略合作,似乎要把整个市场都覆盖起来,可事实上,这个方案操作起来的难度之大,并非一星半点。

据公开数据显示,消费者食用油购买渠道多集中在大卖场或者是超市,在电商平台上购买的话,也只能接受类似于朴朴、沃尔玛等当日达的购买模式,因为消费者对于油的品质需求是很高的,从九十年代的散装油,发展到如今的精装油,便可见一斑。

超市等卖场购买的油,消费者用起来会更为安心,因为他们一方面是希望能够在线下货比三家,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品牌来购买,另一方面也是在信赖商超的品控,认为在正规渠道购买,就算出问题,也能找到责任方,而多力在餐厅与电商端发力,虽然是提升了不少的销量,但却始终没有直接触及到消费者,因此这套推广策略是有一定局限性的。

在接受调研的消费者中,高达50%的居民表示,家中使用的油,一直就是那几个老牌子,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轻易更换的,除非有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多力想要依靠大餐厅的口碑、电商渠道的便利,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恐怕会遭到滑铁卢。

大打技术牌,却迎行业新冲击

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我国14亿人口每天都离不开的东西,哪怕是其中一个品类的1%,都已经能成为行业巨头了。年消费量达到3600万吨的食用油市场,只需要1%的市场份额,就是销量超过50亿的细分巨头。

在新消费时代下,在产业进化与变革的大背景下,所有行业其实都面临着大洗牌的风险。

新消费时代,新兴品牌对传统企业造成的冲击可谓是巨大的,而外卖行业的兴旺所带来的便利,无疑也为食用油市场未来的走向,蒙上了一层纱。

外卖行业的便利,让所有在外务工的中青年一族,减少了下厨的时间,并且得益于美团、饿了么两家平台的龙争虎斗,近年来外卖的价格也有所回落,这对于食用油企业而言,理应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多力食用油而言,却并非如此。

多力目前主打的是更为 健康 的玉米油和葵花籽油,并且其自称已经有了更为先进的技术,能够进一步提升油的品质,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低的性价比。

选用100%非转基因玉米作为原料,同时采用成本更高更天然的创新物理压榨工艺,保留更多营养之余,最后还通过全程充氮保鲜技术,做到“滴滴锁鲜”。这就是多力食用油引以为傲的7重精炼技术”。可在业内人士看来,食用油虽然在中国厨房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可在 科技 层面上宣传的话,反而会适得其反。

食用油在我国已有了很深的 历史 渊源,而传统的古法压榨手段,是许多消费者都较为认可的,其不添加任何杂质的、滴滴天然的价值,是很能吸引消费者为其买单的,尤其是现如今添加剂正逐步被人们所熟知、所避免的时候,多力食用油还在大力宣传自己的黑 科技 ,这似乎有些违背消费者的需求了。

在外卖行业+新消费盛行的时代里,买油大户基本是一些连锁餐厅、外卖大户,或者是预制菜厂家,这些商家在购买食用油的时候,和普通消费者相比,对于价格是更为敏感的。多力这一不打促销、不玩性价比的品牌,几乎不会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无疑也是一种市场的流失。

不可否认的是,外卖行业中有一类较为特殊的餐种,对于油的要求是很高的,那便是轻食类。可这类餐食会更加青睐于使用茶油,或者是橄榄油等品质更高的油种,而非玉米油或者是葵花籽油,因为这两种油有着更高的溢价空间,但明显多力也不在他们的选购范围内。

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注定食用油使用量大于西方,俗话也有说“油多不坏菜”,因此油也是消费者爱囤的一个产品,一旦看到熟悉的品牌在打折促销,便会毫不犹豫地下手提走,这也导致近年来许多品牌都开始玩起了低价倾销的套路。而不玩这一套的多力,截至2022年上半年,市场份额仅剩3%,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在产品几乎大同小异的情况下,要如何找到品牌的闪光点,在市场站稳脚跟,绝非是一件易事,但在其他品牌都在玩价格战的时候,多力的技术牌就得打得有些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尤其是在油这个,消费者追求越简单、越少添加越好的领域里,还弄得如此花里胡哨,着实是有些令人费解了。

结语

多力食用油如今身处的时代,早已不是它刚刚步入中国时的那个环境了,在尤其是在多力还出过两次安全事故的情况下,想要重新赢回消费者的信心,仅靠包装的升级换代、请代言人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加贴近市场的需求。

预计2022年玉米行情走势分析(未来玉米价格预测)

预计2022年的玉米价格应该会涨,但是也不会涨得太高,属于稳中有升的类型。预计2022年国内玉米市场总体将保持高位区间震荡态势。如果玉米的价格涨高了,那么其下游的养殖业、深加工企业就有可能会受到影响。所以国家也会对此进行调控,春季期间玉米的价格会有所波动。

2022年玉米价格行情预测

2022年玉米价格预计高位振荡,但波动加剧。长期来看,国内谷物库存处于低位,下游采购难度增加,多元替代及替代品自身供需变化都将影响玉米价格走势。

替代品的补充保证市场供应充足,但阶段性饲料原料在玉米和替代品之间的切换,后面将加剧行情的波动。短期来看,收粮进度偏慢,售粮压力后移,供需错配将导致玉米价格二次探底。

中期来看,玉米和替代品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玉米和替代品价差的缩小。玉米市场份额将恢复,下游收购将增加,价格也将走高。

另外,2021年产玉米市场购销压力将后移,2022年我国玉米生产形势有望继续转好。不过消费将继续增长,小麦饲用替代和玉米进口或将下降,预计2022年国内玉米市场总体将保持高位区间震荡态势。

为何看好2022年玉米行情

整体供应受影响

调控定调增加大豆面积,玉米面积势必被占,整体供应不会增加。今年关于玉米、大豆的调控层面已经做完了部署。

黑龙江省要继续增加1000万亩的大豆面积,要实现这一目标肯定会在大豆粮补上有提升来吸引。而大豆和玉米的种植面积是相互争夺的关系,大豆种的多了,玉米面积就会减少。

所以,今年或许不会出现玉米面积报复性大增的局面,整体的供应并不会高出太多。这会让玉米供需关系继续保持紧平衡的状态,非常利好玉米粮价

进口冲击替代品压力变的更小

在2021年进口冲击和替代品小麦的影响还真是不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对于国内玉米影响已经变弱了。

国际粮价进入高位,进口的玉米也不见得便宜,价格性价比变低。而小麦也始终保持一个高位的状态,替代玉米的优势也是大大降低。

而这两方面对于玉米的影响都在变低,让国内玉米更有吸引力,也是利于玉米粮价的。

温馨提示

在经过了去年的“亏钱风波”(玉米价格暴涨暴跌),今年贸易商操作格外小心谨慎。而农户也因种植成本高企及市场各方利多消息的出现,开始冒险惜售挺价。下游用粮企业在刚需的备货基础下,降低采购成本是亘古不变的策略方向。

因此,参与玉米市场的各位都需做到这两点:

1、及时了解市场消息、各地行情、把握价格走向。

2、足够的客源、货源,拓展销路、偏低的价格完成采购。

2022年玉米能涨到一块五吗(未来一个月玉米行情预测)

2021年的玉米价格在每斤0.9-1.3元左右,整体都出现了震荡运行的态势。尤其是进入2022年1月中旬以来,随着春节也要来了,种植户的情绪会涨高,订购量也明显增多,所以玉米是有望在涨到1.5元的高价的,且价格的深跌空间不大。

2022年玉米能涨到一块五吗

玉米市场年前真正的风险期就在未来的半月内,如果运作得当,那么年后很快就能看到一定的利润空间。虽说涨价的周期不会太长,但却有机会“重登”1.5元的高点哦!

2022年第一季度对于国内玉米市场来说,绝对是很有挑战性的,不仅仅是因为目前各种矛盾凸显,单说玉米价格的波动就很像“心电图”了,波动确实很难把握。

但不得不说,随着春节也要来了,种植户的情绪会涨高,订购量也明显增多。所以玉米是有望在涨到1.5元的高价的,且价格的深跌空间不大。而且,随着距离春节越来越近,第一季度的玉米价格走向大局已定。

2022年一季度的玉米价格走势

一月份

势必会出现售粮小高峰,主要集中在华北及黄淮地区,东北地区的影响虽有,但并不大。毕竟东北地区急售的地趴粮目前所剩无几,预计在未来的半月内,入市总量在1500万吨左右!

但对于玉米市场的冲击力并不会有多大。原因很简单,目前华北及黄淮的贸易商出手频率加快,建库的已经从想法变成实际行动,而东北地区目前农户惜售情绪有,这和目前基层售粮价格上涨有直接关系

这么来看春节前东北地区贸易商观望依旧,甚至会出现放弃年前建库的机会!

所以说整个一月份,华北及黄淮地区真的弱势运行,难有大涨大跌,而东北地区总体趋稳,企业会小幅降价,但基层会提价,收售矛盾进一步激化!

二月份

受到春节的影响,整个二月份的价格波动大概率以涨为主,特别是库存较低的深加工企业,势必会在节后开启提价收粮的动作。

毕竟春节期间农户售粮的概率并不大,主要还是以贸易商手中的库存为主!预计在正月十五前后价格会出现明显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二月份时间短,而且企业的库存程度不一样,所以对于价格的变化也不一样。这就是为什么咱们建议目前贸易商建库且以玉米轴为主。

按照经验来看,二月份的涨价期较短,一旦贸易商形成较大规模出货,企业大概率会降价。

所以并不是很好把握,在加上正月里的信息更新速度较慢,大家需要保持警惕。不过这个阶段高点在华北山东地区大概率会重回1.45以上!

三月份

2021年的三月份是玉米价格创造高点的时间,东北地区最高价逼近1.5元,华北山东高点突破1.6元。

但今年的三月份,大家可能会失望,三月份的玉米价格大概率会呈现先涨后跌的局面,甚至出现小涨大跌,主要关注政策的变化!